⑴ IP地址的作用是什麼IPV4地址可以分為幾類
IP地址有5類,A類到E類,各用在不同類型的網路中。地址分類反映了網路的大小以及數據包是單播還是組播的。
A類到C類地址用於單點編址方法,但每一類代表著不同的網路大小。
A類地址(1.0.0.0-126.255.255.255)用於最大型的網路,該網路的節點數可達16,777,216個。
B類地址(128.0.0.0-191.255.255.255)用於中型網路,節點數可達65,536個。
C類地址(192.0.0.0-223.255.255.255)用於256個節點以下的小型網路的單點網路通信。
D類地址並不反映網路的大小,只是用於組播,用來指定所分配的接收組播的節點組,這個節點組由組播訂閱成員組成。D類地址的范圍為224.0.0.0-239.255.255.255。
E類(240.0.0.0-255.255.255.254)地址用於試驗。
⑵ 什麼是IP4
1. 什麼是IP? 什麼是IPv4? 什麼是IPv6?
目前的全球網際網路所採用的協議族是TCP/IP協議族。IP是TCP/IP協議族中網路層的協議,是TCP/IP協議族的核心協議。目前IP協議的版本號是4(簡稱為IPv4),它的下一個版本就是IPv6。IPv6正處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它在不久的將來將取代目前被廣泛使用的IPv4。
2. IPv6與IPv4相比有什麼特點和優點?
1)更大的地址空間。IPv4中規定IP地址長度為32,即有2^32-1個地址;而IPv6中IP地址的長度為128,即有2^128-1個地址。
2)更小的路由表。IPv6的地址分配一開始就遵循聚類(Aggregation)的原則,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條記錄(Entry)表示一片子網,大大減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長度,提高了路由器轉發數據包的速度。
3)增強的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對流的支持(Flow-control)。這使得網路上的多媒體應用有了長足發展的機會,為服務質量(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網路平台.
4)加入了對自動配置(Auto-configuration)的支持.這是對DHCP協議的改進和擴展,使得網路(尤其是區域網)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5)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IPv6網路中用戶可以對網路層的數據進行加密並對IP報文進行校驗,這極大的增強了網路安全.
3. 我們需要2^128-1個IP地址嗎?
需要.隨著電子技術及網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將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可能身邊的每一樣東西都需要連入全球網際網路.並且,准確的說,使用IPv6的網路並沒有2^128-1個能充分利用的地址.首先,要實現IP地址的自動配置,區域網所使用的子網的前綴必須等於64,但是很少有一個區域網能容納2^64個網路終端;其次,由於IPv6的地址分配必須遵循聚類的原則,地址的浪費在所難免.
4. 我想了解一下IPv6,該怎麼做呢?
看RFC! 這是最省錢也是最保險的辦法,就是枯燥一點.目前國內介紹IPv6的書至少有一本: IPv6--the new Internet protocol(second edition)/新網際網路協議IPv6(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介紹IPv6網路編程(Unix平台)的書也至少有一本: Unix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I (Second Edition)/Unix網路編程卷一(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5. 我想試一試IPv6,該做些什麼呢?
你需要三樣東西:支持IPv6的操作系統;支持IPv6的軟體;與網際網路的連接.
1)目前支持IPv6的操作系統有:Linux(內核版本至少是2.2.1,最好是2.2.12以上),FreeBSD(4.x系列已經支持IPv6,更早的版本需要給內核打補丁),WindowsNT/2000(需要去微軟的網站下一個補丁程序),NetBSD,OpenBSD,Solaris(這些就不熟了),等等等等.目前肯定不支持IPv6的操作系統是(我知道的)Windows系列中Windows98及其以前的版本.
2)支持IPv6的操作系統一般都會自帶一些支持IPv6的網路程序(Linux的情況比較特殊,有的軟體可能本身支持IPv6但在編譯的時候沒有打開相應的選項,這是因為不同的發布商對IPv6重要性及可用性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這些操作系統自帶的程序往往並不是最好的,你可能需要到網上去找一些好用的支持IPv6的軟體.
3)如果你想真正嘗試IPv6,一定要連網,起碼要有一個區域網環境.
我的空間,有關於IPV6最齊全的圖文表影音資料!!
IPv6 讓地球上每粒沙子都有一個地址
http://hi..com/dalu/blog/item/6373c93decad12c79f3d62b8.html
⑶ 你說的ipv4是什麼意思
IPv4,是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個被廣泛使用,構成現今互聯網技術的基礎的協議。1981年 Jon Postel 在RFC791中定義了IP,Ipv4可以運行在各種各樣的底層網路上,比如端對端的串列數據鏈路(PPP協議和SLIP協議) ,衛星鏈路等等。區域網中最常用的是乙太網。
目前的全球網際網路所採用的協議族是TCP/IP協議族。IP是TCP/IP協議族中網路層的協議,是TCP/IP協議族的核心協議。目前IP協議的版本號是4(簡稱為IPv4,v,version版本),它的下一個版本就是IPv6。IPv6正處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它在不久的將來將取代目前被廣泛使用的IPv4。據國外媒體報道,歐盟委員會希望於2010年前將歐洲其成員國境內四分之一的商業和政府部門以及家用網路轉換成IPv6標准。 美國已經開始對已經與網路服務商簽訂IPv6協議的政府部門給與有條件的獎勵政策。而歐盟希望跟隨美國的步伐,促使其成員國的政府部門在這次轉型過程中起到帶頭作用。
中文名
網際協議版本4
外文名
IPv4
簡稱
網協版4
全稱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地址長度
32位,4位元組
⑷ IP地址的作用是什麼IPV4地址可以分為幾類
IP地址有5類,A類到E類,各用在不同類型的網路中。地址分類反映了網路的大小以及數據包是單播還是組播的。
A類到C類地址用於單點編址方法,但每一類代表著不同的網路大小。
A類地址(1.0.0.0-126.255.255.255)用於最大型的網路,該網路的節點數可達16,777,216個。
B類地址(128.0.0.0-191.255.255.255)用於中型網路,節點數可達65,536個。
C類地址(192.0.0.0-223.255.255.255)用於256個節點以下的小型網路的單點網路通信。
D類地址並不反映網路的大小,只是用於組播,用來指定所分配的接收組播的節點組,這個節點組由組播訂閱成員組成。D類地址的范圍為224.0.0.0-239.255.255.255。
E類(240.0.0.0-255.255.255.254)地址用於試驗。
⑸ 電腦控制面板中網路一欄中的IP4與IP6都是啥意思都有什麼用
這個問題到網路上搜索能出來一大堆,呵呵,專業術語就不解釋了的只要只要,ip6是將來要用的上網協議,對你電腦基本沒影響,沒作用目前iP4是目前用的,用來設置ip地址的。通過設定ip4的ip地址您才能上網。
⑹ ipv4和ipv6有什麼區別,有什麼用
一、地址空間不同:
1、internet協議版本4中規定IP地址長度為32,即有2^32-1個地址。
2、internet協議版本6中IP地址的長度為128,即有2^128-1個地址。
二、服務質量不同:
1、internet協議版本4的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長度較長,路由器轉發數據包的速度較慢。
2、internet協議版本6的地址分配遵循聚類(Aggregation)的原則,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條記錄(Entry)表示一片子網,大大減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長度,提高了路由器轉發數據包的速度。
增強的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對流的支持(Flow-control)。這使得網路上的多媒體應用有了長足發展的機會,為服務質量(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網路平台。
三、自動配置不同:
1、internet協議版本4不支持自動配置(Auto-configuration)。
2、internet協議版本6加入了對自動配置的支持。這是對DHCP協議的改進和擴展,使得網路(尤其是區域網)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四、安全性不同:
1、internet協議版本4相較internet協議版本6來說技術較老,安全性相對較低。
2、internet協議版本6有著更高的安全性.使用internet協議版本6網路用戶可以對網路層的數據進行加密並對IP報文進行校驗,這極大的增強了網路安全。
⑺ 所謂的IP4段與IP6段的區別
IPv4從出生到如今幾乎沒什麼改變的生存了下來。1983年TCP/IP協議被ARPAnet採用,直至發展到後來的互聯網。那時只有幾百台計算機互相聯網。到1989年聯網計算機數量突破10萬台,並且同年出現了1.5Mbit/s的骨幹網。因為IANA把大片的地址空間分配給了一些公司和研究機構,90年代初就有人擔心10年內IP地址空間就會不夠用,並由此導致了IPv6 的開發 。
IPv6與IPv4相比有以下特點和優點:
(1)更大的地址空間。IPv4中規定IP地址長度為32,即有2^32-1個地址;而IPv6中IP地址的長度為128,即有2^128-1個地址。誇張點說就是,如果IPV6被廣泛應用以後,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都會有相對應的一個IP地址。
⑵更小的路由表。IPv6的地址分配一開始就遵循聚類(Aggregation)的原則,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條記錄(Entry)表示一片子網,大大減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長度,提高了路由器轉發數據包的速度。
(3)增強的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對流的支持(Flow-control)。這使得網路上的多媒體應用有了長足發展的機會,為服務質量(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網路平台。
(4)加入了對自動配置(Auto-configuration)的支持。這是對DHCP協議的
[從「長沙模式」看IPv6網路演進思路]
從「長沙模式」看IPv6網路演進思路
改進和擴展,使得網路(尤其是區域網)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5)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IPv6網路中,用戶可以對網路層的數據進行加密並對IP報文進行校驗,這極大地增強了網路安全。
⑻ Internet 採用的通信協議是什麼IP地址有什麼作用,簡述IPv4 的編碼機制。
Internet 採用的通信協議是TCP/IP協議。
IP地址的作用就是標識互聯網上的每一台計算機,每一天計算機都有一個不同的IP地址,這樣才能將每台計算機區分開。
IPV4有32為二進制數表示,為了方便人們識別和記憶,將32位2進制數分為4段,每8位一段,並轉換為10進制數表示中間以 "."分割。比如:192.168.1.1。一個IP地址又分為兩段,前一段表示網路地址,後一段表示主機地址。多少位表示網路地址,多少位便是主機地址,從子網掩碼上可以看出來。
⑼ 2)IP地址4個配置參數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IP地址的4個位元組劃分為2個部分,一部分用以標明具體的網路段,即網路標識;另一部分用以標明具體的節點,即主機標識,也就是說某個網路中的特定的計算機號碼。
人們把32位地址信息設成三種定位的劃分方式,這三種劃分方法分別對應於A類、B類、C類IP地址。
1.A類IP地址。一個A類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第一段號碼為網路號碼,剩下的三段號碼為本地計算機的號碼。2.B類IP地址。
一個B類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前兩段號碼為網路號碼,B類IP地址就由2位元組的網路地址和2位元組主機地址組成,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0」。
3.C類IP地址。一個C類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前三段號碼為網路號碼,剩下的一段號碼為本地計算機的號碼
⑽ IPV4和IPV6有什麼用
作用是保證電腦的網路連接。
操作在使用分組交換的鏈路層(如乙太網)上。此協議會盡最大努力交付數據包,意即它不保證任何數據包均能送達目的地,也不保證所有數據包均按照正確的順序無重復地到達。這些方面是由上層的傳輸協議(如傳輸控制協議)處理的。
分配:
最初,一個IP地址分為兩部分:網路標識符在地址的高位元組,主機標識符在其餘部分。
為了克服這一限制,地址的高階位元組被重新定義為後續分類網路中的網路類。系統定義了A、B、C、D、e五種類型。A、B、C類具有不同的網路類長度,網路的其餘部分用於識別網路中的主機,這意味著每個網路類具有不同的定址能力。類D用於多播地址,類E保留以供將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