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漂移的意思 詞語漂移的意思
1、漂移是一種駕駛技巧,又稱「甩尾」(甩尾一般指FF,而漂移一般指FR和4WD),車手以過度轉向的方式令車子側滑行走。
2、通常相對於咬地過彎(Grip,一種維持車輛輪胎抓地力,即不超出後輪側偏角的過彎方式)。漂移主要用在表演或是路況變化較大的賽車活動,其中因路面摩擦特性,在越野拉力賽里應用頻率較多,而其他競速類的賽車則鮮少運用漂移技巧過彎,因為在一般柏油路面上漂移過彎時車速減損較多,再加上輪胎損耗較大,除非是特殊原因,車手並不會經常在競賽過程中使用此技巧。
㈡ 什麼是「漂移」
漂移入門技術-首篇
說到Drift(漂移)的同時,不能不提到另外一個詞——Curve。Curve的意思是曲線,弧線。因為對賽車稍有了解的人又會知道「切線」,所謂的「外,內,外」就是指這個,完美的切線,是要將每個彎的行車線順滑的連接起來,已得到更大的速度和穩定性,這就叫Curve或者是Cut the line,而崇尚觀賞性的漂移也不例外。
首先,因為漂移是一項能夠衡量一個車手技術,而不是車子馬力的賽車運動(相比之下,0—400M短程沖刺賽就對技術要求並不高了),駕駛技術正是漂移運動的精髓所在,而衡量漂移技術的好壞只在於一個詞:控制(control)。在漂移中,通過技術種類,級別,運用,是能夠區分初級者和職業車手的標准!而這種衡量標准可以將車手的技術區分的就好像讓生銹的收割機去和WRCar比賽一樣明顯。而正規的漂移,就需要車手擁有多樣化的技術,而很少有教程或是指南來幫助漂移愛好者提高自己的技術!
到此為止,我們先不談那些太過於基本的東西,比如說經歷和學會如何使輪胎打滑,以及方向盤控制技巧的提高。為什麼?因為即便是剛入門的漂移車手,也是具備一些最基本駕駛的技術的!
對於大多數的漂移學習來說,我們同時將這些技術分為四個等級:初學(Novice),中級(Medium),專家級(Expert)和職業級(Professional)。比較重要的是,這些技術在任何級別的漂移中都會被使用,所以,級別的決定,是在於車手會什麼,而不是在於使用什麼!
記住,有很多的技術需要提高,所以,所以希望你能夠在日益成熟的技術學習過程里樂在其中,千萬不要在很難練習的技術中因陷於泥沼而沮喪!
不打滑怎麼漂移呢?那還是打滑吧~~不,這不是漂移,至少現在還不是...但是嘗試在低速的時候運用手剎轉向來培養基本的判斷能力,能夠判斷車子在乾地,草地(因為賽道的周圍都會有),以及濕滑路面側滑程度的判斷力,要讓你的身體成為敏感的側滑感應器,同時,對於策劃的停止程度,時間,方位的預測性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兩樣是早今後的練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一定要認真哦~~~
D1GP的車手野村謙選手是一個很好的典範,首先從沒有停車動作的180度掉頭開始練習,然後練習圍繞著女巫帽(施工時候用的塑料圓錐體,不用也可),用手剎做90度轉彎,然後保持車身運動並加速去到下一個女巫帽...如此反復練習。
直到你能夠熟練的在沒有停車的狀態下用手剎做半圓掉頭,然後繼續加速離開,在進行這項練習的時候(見右圖),可以以大概40km的速度來接近女巫帽,將離合踩下而且不要松開,入一擋,拉起手剎使車尾開始側滑。記住,千萬不要松開手剎扣(頂端的按鈕)在手剎拉起的這段時間!在車身側滑到一半的時候,同時松開離合,放下手剎,以及開啟節流閥,加速!這個並沒有聽起來那麼難。因為這是最基礎,最簡單的技巧,所以也被稱作「前驅漂移」。
稍加練習之後,你應該就可以做到在沒有停止動作和套圈打結的現象下圍繞著女巫帽做若乾的繞圈,然後可以順利的是輪胎恢復抓地力,順利地加速離開!而所謂的套圈打結,指的就使行車的軌跡就向線圈一樣進行,多數是因為回方向的時間和角度掌握得不好!
利用節流閥的開啟使車子進行側滑是漂移的基礎之一,以及幾乎所有在漂移過程中的入彎和出彎都要用到這種被日本車手稱作是「Power Out」或者「Power Over」的技術。這項技術在所有的賽車運動里都會接觸得到,從方程式到拉力,都要經過這一部分的訓練,雖然訓練的目的有所不同,但是對這項技術的重視度都很高。如果不去重視這項技術的訓練的話,那就永遠無法突破漂移技術的初級階段。
這里有一些對此技術本質的定位:通過開啟節流閥帶來的動力使後輪發生側滑(這個很簡單);通過節流閥的開啟閉合以及方向和反方向的控制,還平衡與調節車身側滑的角度(這個就有點兒難度了);在減弱或者是維持節流閥的開啟程度剛好可以使輪胎恢復抓地力,這一切都需要在一個順滑的過程里完成(這個在高速的時候就會變得很難掌握)。
在典型的Power out動作中,從小角度到180度,整個漂移的過程,可以大致將彎角分為兩部分。從理論的角度講,讓車子減速讓車子通過行車線的前半段,直到車子運動道彎角的切點(Apex Point),一般這個時候車子正是處在整個彎道的一半,然後再加速的狀態下,利用動力輸出和反方向的控制,來完成後半段彎道,而實際的操作方法有10種左右,這些會在「Curve,學習Curve (下)」中作詳細的解釋。但是,隨著漂移技術的不斷進化,好的車手可以做到進入彎道之前就已經讓車子側滑(一般是在較長較寬闊,能以高速通過的彎),並且以精確的運用節流閥操控技術和具有攻擊性的角度(見右圖),利用輪胎的橫向摩擦力來減速,或者是運用減速來造成轉向過渡和Power Out,這些都是很難處理的部分!
反方向本身就是一項技術。太遲會造成車子旋轉,太早的話車子的側滑會被突然強行遏制住。記住,永遠讓方向盤旋轉的順滑(指的不是「慢」),而且讓你的眼睛一直盯住你想要前進的方向,因為你緊握方向盤的手會緊跟著轉向那個方向!
不要因為失敗的嘗試和頻繁出錯的練習而感到沮喪。因為在這些失敗和失誤裡面,你會慢慢積攢倒在任何漂移技巧都需要的感覺,一種能夠深切體會到哪裡是極限的感覺!
㈢ 漂移這個詞語的意思還有飄和移這2個字分開解釋下
漂移意指游離不定。漂即浮在表層飄盪,移則為位置變換。
㈣ 飄移是什麼意思
漂移的產生的原理歸咎到底就是一種: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即產生漂移。
彈離合(初學級):能夠比較理想的直接破壞掉輪胎的抓地力。通過對離合踏板的踩擊導致扭力在傳動系統的不均勻傳遞來使後輪失去牽引力。所謂的踩擊的意思就是說:迅速而有力的將離合踏板踹到底,然後再迅速的抬起。一般運用在比較窄,沒有足夠的空間利用重心轉移造成甩尾的入彎處。在低速時進行強力的彈離合,是最直接有效能夠在瞬間使節流閥完全開啟的辦法。而在有一定的速度的基礎下或這是正在側滑的過程中,則要輕而柔和的彈離合。只可能運用在後驅車。
手剎(初學級):最早是在拉力賽中被運用。在拉起手剎鎖住後輪的同時,導致了整個後車身的側滑開始。因為需要使車尾發生側滑而剛好甩到一個正確的入彎角度,所以一個很流暢,力度和時間剛好的手剎使用過程是很難掌握的。拉手剎時不要太緊張,不用太狠,也不用太高,足夠就好,任何時候都不要松開手剎扣,因為拉手剎的過程並不長,要保證在適當的時候,手剎能夠順暢而快速的放掉。這個基礎的技術能夠運用在任何速度,任何彎角,任何車,即便是專業的漂移車手也經常會運用手剎在側滑的過程中來糾正車身側滑的角度。
鎖檔(中級):這是一個在減速過程中的彈離合。以適當的引擎轉速接近彎道,迅速的踩擊離合器,並且降檔,利用引擎的出力來使後輪急劇的減速以致發生側滑。當然,這對你車子的傳動系統來說會比較辛苦。而車子具體的動作,反映和程度,完全取決於車子的種類以及引擎的不同。因為需要有較好的技術控制引擎轉速的掉落以及動力回升來達到使車身滑行,所以相對於手剎來說更難於使用。同彈離合一樣,只能運用在後驅車!
重剎車(中級):一般運用於較窄的彎位和中速彎。在重踩煞車的情況下沖入彎道,使車子大絕大部分重力拋到前面,而使後輪不受重力而失去抓地力。這項技術經常被運用在賽車場上以來提高入彎的回頭性,尤其是四驅(Evo和STI)。在柏油路面練習時如果發現你的車子在合適的入彎速度下嚴重的出現轉向過度的話,那你可能在避震的設定或輪胎的選擇上沒有搞好,或者你應該換一台更適合的車子。
Liftoff轉向過度(上級):被廣泛地運用在高速彎的滑行。利用重力轉移使車子從擁有抓地里的狀態轉變到漂移狀態。和重剎車是同樣的物理原理—重量轉移,但不同的是這項技術被運用在非常高速的情況下,這就需要車手對車子在高速的平衡有著很好地掌握。頂級的D1車手會在漂移的過程中運用具有進攻性的liftoff轉向過度來削減動力輸出。
鍾擺效應(上級):對頭文字D熟悉的朋友應該對「鍾擺」這個詞有所了解了,這也是一項由拉力技術而衍生出來的。顧名思義,鍾擺的意思就是說在入彎之前先將車子向彎的外側擺動,然後再大幅度轉向內側,在重力轉移的作用下破壞輪胎地抓地力而使車身發生側拋,一般使用在入口的弧度比較小的彎位。配合liftoff轉向過度,可以增強彼此的效果。在拉力過程中,鍾擺是為了在沒有摩擦力的路面上盡可能的增強抓地力,而漂移比賽中使用鍾擺則完全因為相反的原因--讓車身發生側拋。鍾擺的價值和實用性在於既可以在入彎的時候有效的減速,同時還能保證整個過程的高速狀態!
擺動漂移(上級):鍾擺的最終形態。速度並不快,在道路的兩邊進行來回的側擺,是一種直線上的飄移,也叫做「魚擺尾」(神龍擺尾?),但是這種擺動最難的部分不只是能將車身在高速狀態下的重力裝移掌握得爐火純青,還要能夠讓車身的擺動角度剛好在入彎的時候處於正確的入彎角度和速度。而這一動作的熟練運用也標志著車手技術的全面以及高水準。
打滑(專業):頂級車手的伎倆,這個技術是指將車子的後輪使入賽道外的土地或者是草地上面,使之在瞬間喪失原有的抓地力,以獲得更大的角度。這種特殊而有效的方法一般被運用在那些無法依靠本身引擎馬力和速度來破壞抓地力的車子和情況下,或者在入彎時做出更具有攻擊性的角度。更多地被運用在後驅車上面。
跳動側滑(專業):和前一個技術一樣,這個都是充分利用路面的狀況而使車子側滑。這次是讓後輪壓到路旁的波浪帶(賽道彎位周圍紅白色相間的石帶),通過後輪壓到波浪帶而產生的跳動來使車子脫離原有的抓地力,也或者利用前輪壓到波浪帶產生的轉向過度而產生漂移。因為在運用這項技術的時候會產生相當強烈的震動和搖擺,所以不論對於車手還使車子都十分辛苦的。(頭文字D中的經典鏡頭哦)
長距離漂移(專業):用於頂級的競賽中,其實質就是在離入彎還有一段距離的直線上使用手剎,提前使車子貼著邊線沖入彎道。直到最近才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技術,目的是讓車子在攻入彎線就已經發生漂移。與擺動漂移配合來使用,能夠幫助車手一氣呵成式的攻下整條線路。
一般來說,在學習漂移攻彎的過程中,有兩點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第一點,越早的開始發生側滑,就越容易產生更好,更大的入彎時的車身角度;第二點,越是上級的車手,比如說土屋圭市,越是會在利用入彎的前半部分用來削減速度,在車身運動到切點的時候運用馬力在後半段漂移出彎,尤其是在大於90度的彎角。所以大部分技術都是讓車子在減速的狀態下發生漂移。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判斷力來決定使用如何的技術攻彎,不過越好的車手,就越是能將多種技術混合在一起使用。也許你能使用各種技術來漂移過彎,但通過彎道的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㈤ 漂移和飄移的區別是什麼
一、表達意思不同
1、漂移:漂流移動。
2、飄移:移動飄浮。
二、側重點不同
1、漂移:漂移通常與水有關,指在水上漂。
2、飄移:飄移不但可以在水上漂,也可以在空中或者地面上飄。
反義詞介紹:固定
讀音:gù dìng
表達意思:不變動或不移動的;使固定。
詞性: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形容詞,也可以作動詞。
例句:他們會與印度政府有個秘密協議,然後以某種固定的價格從他們那裡購入大米。
㈥ 靈車漂移墳頭蹦迪是什麼梗 靈車漂移墳頭蹦迪是什麼意思
1、靈車漂移墳頭蹦迪,網路流行詞,字面意思為開彎道靈車漂移的時候裡面的棺材都飛了出來,指人死都死了還有人在墳前蹦迪跳舞。多指謾罵。
2、網上關於該詞最早的出處最常見的說法是來源於一個ID叫做一個叫王者小弟的主播,因為他在直播上經常吹B,而且據說人品也不是很好。有一次直播時聲稱自己要是再吹B的話就親媽爆炸,結果你還能看見滿天飛翔的牛逼們...
㈦ 什麼叫、漂移
什麼叫漂移?
漂移是一條正確的過彎側滑線路。在比賽中,賽手經常考慮使用漂移技巧當賽車的四個輪子可能全部打滑時,此時控制前輪,多多少少要在過彎中偏向預定前進的方向, 最少也要做到打正方向盤。使用不當時,整個車體車體會滑出去,而且會嚴重影響車速。漂移是一種最快速通過彎道的手段,它對駕手的輪胎控制能力要求十分嚴格。但是漂移技巧不適用於很多的比賽,因為滑行的時候,輪胎於地面會產生過多摩擦,雖然產生好看的效果,但實際上會給輪胎帶來以外沉重的負擔。
漂移的步驟從剎車起始,改變前後輪的速度差,使車體在轉角時產生重量轉移。產生重量轉移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加速,減速,剎車等等多種手段產生應有的效果。一個成功的重量轉移效果要經過減速,轉向和加速三個步驟。
漂移的車輛選擇也需要考量。理想選擇是一部後輪驅動的汽車,在入彎過程中幾乎失去了正常情況下的轉向能力時,靠點擊剎車獲得重量轉移的力量轉向,漂移。一部獲得足夠能量的四輪驅動的車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甚至一部前輪驅動的汽車也可以做漂移,但需要一些特殊技巧。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車都可以做漂移。首先淘汰的是底盤太高的吉普車,麵包車,卡車等等。這些車底盤太高,路面不好的情況非常容易翻車。其次是沒有LSD(limited slip diff)的車,這類車沒有足夠的設備,要想練習漂移就先裝上LSD吧。
㈧ 什麼是漂移
漂移(drift是賽車術語,指讓車頭的指向與車身實際運動方向之間產生較大的夾角,使車身側滑過彎的系列操作。其目的是為了剋制過彎時的轉向不足,但在標準的柏油路面並沒有抓地力,一般只是用在拉力賽中,增加了賽車運動的觀賞性。
PS:曾經因為迷戀頭文字D而在GT賽車里練習,其實這最終只是種花式跑法,無法實質提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