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前排失語症」是什麼梗
當我們在評論區搶到前排——即留言靠前的位置,正要敲下鍵盤留言時,卻發現內心翻湧的想法難以轉化成句,我們好像不知道該怎麼用文字來表達「我們」了……近日,網路上出現了一個叫作「前排失語症」的梗。
按照傳統觀念,失語症是一種病症,由於人神經中樞病損導致抽象信號思維障礙,而喪失口語、文字的表達和理解能力。而這個梗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
它指的是,現代網路能讓我們快速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但是當我們面對著海量數據,有了一種「想表達觀點,又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的感覺。特別是在評論區搶到前排時,無法將想法訴諸於語言,更令人難受、無奈。
有網友說,「失語」讓我們在面對互聯網的海量數據信息時,總顯得局促不安。豆瓣還有一個「文字失語者」互助聯盟,大約32萬人聚在一起,共同探討方法論,希望通過練習擺脫文字失語。
「前排失語」重點不在於「前排」,而在於「失語」。我們大多數人沉浸於網路快節奏的娛樂信息裡面,對嚴肅文學的攝入減少。
梗分析:
表達是編碼、解碼的過程,需要時間
「前排失語症」多表現為人對文字輸出的把控能力下降。
一方面是因為知識積累不夠。我們經常使用表情包、短視頻等簡易化的方式來進行溝通,甚至習慣了復制、粘貼別人留下的評論。而漸漸忘記了自主思考,忘記如何使用文字組織邏輯,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觀點。
從語言學解讀來說,我們的語言和文字都是表意的符號,存在著用進廢退的現象,你不經常使用,它就會慢慢退化,這不是器官功能性的退化,而是思維組織能力的退化。比如說,當一個人深身處孤島,失去與人交流的慾望,那麼時間一久,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然下降。
另外,網路失語也可能是因為你太著急了。語言表達本身就是一個編碼、解碼的過程,人從外界獲取信息,之後在內心進行構思和消化,再對外輸出自己的想法。它是一根鏈條,缺一不可,有時講不出來,說不清楚,那可能就是你並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思路。
即便科技再怎麼快速發展,語言表達也是人類自己的事情,不是一個網路就能解決。
其實文字表達是一種可以被鍛煉的能力,我們可以試著用語言去形容眼前看到的事物,梳理清楚邏輯,或者說出來,或者寫出來,形容我們自己的聲音和觀點。這樣失語症可能會慢慢減弱。
另外就是在網路上表達不必著急,特別是被不一定要急著搶「前排」,要對自己說出的話負責任,當你組織好語言,形成觀點明晰的句子後,再講出來會更好,別人會更容易理解。
『貳』 什麼是失語症,試述失語症的常見病因
失語症是一種神經中樞受損而導致病。失語症病人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失語症是神經中樞受損而得的病。是腦外傷導致神經中樞受損。
詳細:眾所周知,人的大腦皮層有一個語言中樞,是人類語言能力的生理基礎。它的作用就是控制人類的語言行為,例如,聽懂別人講話的意思,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個中樞一旦因腦外傷受損或因腦血管供血障礙而受到損害,人的語言行為便出現障礙,這就是失語症。失語症患者不能准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嚴重甚至無法說話。 但是美國費城心理學家研究出了用漢語可醫治失語症和失讀症。 求採納
『叄』 失語症是什麼
失語症通俗的說就是指人們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但是他不能聽懂說話,也不會說話或者甚至不能說話。從專業上來說就是病人在神志清楚、意識正常,而且沒有發音和構音障礙的前提下,大腦皮層分管語言功能的區域發生了病變,導致的言語交流的能力障礙。具體有六個方面的表現,一個就是自發談話障礙;第二個聽力理解障礙;第三個就是復述困難,就是不能重復別人的話;第四個就是命名錯誤,明明很清楚的東西,但是他叫不出名字了;第五個就是閱讀障礙;第六個就是書寫有困難,統稱為失語症。
『肆』 失語是什麼意思
失語
拼音:[shī yǔ]
解釋: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的受損或喪失。失語症是指由於神經中樞病損導致抽象信號思維障礙,而喪失口語、文字的表達和理解能力的臨床癥候群。
『伍』 失語症是怎麼回事
失語症
概述
失語症是指由於神經中樞病損導致抽象信號思維障礙,而喪失口語、文字的表達和領悟能力的臨床癥候群,失語症不包括由於意識障礙和普通的智力減退造成的語言症狀,也不包括聽覺、視覺、書寫、發音等感覺和運動器官損害引起的語言、閱讀和書寫障礙。因先天或幼年疾病引致學習困難,造成的語言機能缺陷也不屬失語症范疇。
病因病理病機
言語功能受一側大腦半球支配,稱為優勢半球。除少數人外,絕大多數人的優勢半球位於右側大腦皮質及其連接纖維。優勢半球受損常可發生失語症。優勢半球不同特定部位受損,可出現不同類型的失語症:第三額回後部是口語的中樞,受損時喪失口語表達能力,即運動性失語症;第一顳橫回後部是聽語中樞,損害時出現對別人的語言不能理解,即感覺性失語症;第三額回後部是書寫中樞,病變時無法用文字書寫來表達,是失寫症;角回為閱讀中樞,受損時讀不出文字的字音及不知其意義,是失讀症;第一顳回與角回之間區域是物體的命名中樞,病損時講不出所見的人物名稱,是命名性失語症。引起失語症的疾病以腦血管疾病最為多見,其次為腦部炎症、外傷、變性等。
臨床表現
1.運動性失語症也稱表達性失語症、口語性失語症、皮質運動性失語等。為Broca氏區,即第三額回後部的言語運動中樞受損時引起,症狀特點為患者能理解他人語言,構音器官的活動並無障礙,有的雖能發音但不能構成語言。
完全性失語時,患者完全不能用評議表達思維活動,甚至個別的字、詞、音節都不能發出。多數患者為不完全性運動性失語,患者能發出個別的語音,但不能由語音構成詞句,也不能將語言排列成必要的次序,以致這些評議雜亂無章,不能令人理解。有的患者可能保存下來最熟悉的一個單字、詞或句子的片斷,通常的感嘆詞,如「不」、「好」、「吃」、「坐」、「就是」、「再見」、等。但患者無論如何努力也只能說出保留下來的簡單詞句,由於語言共濟運動無障礙,患者說出詞句仍有相當抑揚,密切接觸者根據其語調可能理解患者表達的意思。更輕的患者往往仍有相當豐富的詞彙保持不變,但由於喪失對虛詞和冠詞的應用,說話只能用幾個主要詞彙來表達,構成電報式語言。語言重復症也很多見,一個詞或音節說出後,強制地、自動地重復,不自主地進入下次語言產生的過程。
較輕的運動性失語症患者,可保留寫字和默誦的能力。
2.感覺性失語症:又稱感受性失語Wenicke失語症等。病灶位於Wenicken氏區和聽覺聯絡區,它與言語中樞聯系中斷後,阻礙了聽覺性詞「圖象」的激活而致。特點為患者聽覺正常,但不能聽懂他人評議的意義,雖有說話能力,但詞彙、語法錯誤紊亂,常答非所問,講話內容無法使人真正了解,但常能正確模仿他人語言。
「口語領悟困難」,是最突出的症狀,嚴重時甚至不能理解要求其伸舌、張嘴、閉眼等簡單語句,患者模仿能力亦減退。患者自己的言語功能也有重大障礙,用詞錯誤百出,紊亂無序,且語不成句,語法關系混亂,並對自己的言語錯誤無所覺察,自發性語言常增多。輕症患者能理解日常生活常用詞語短句,但不能理解較復雜的句子。
患者可保存模仿言語、誦讀、寫字和口述默寫能力。
3.失讀症:病變主要位於角回,特點為患者無視力障礙,看到原來認識的文字元號卻讀不出字音,亦不知其意義,多伴有失寫、失算、體象障礙、空間失認等。單純性失讀症其它語言功能正常,可自動發言、復述口語、理解口語,但不能理解文字,所以朗讀默讀能力喪失,亦不能抄寫。單純性失讀智力及計算能力正常。
4.失寫症:單純的失寫症很少發生,且是否可單獨出現至今尚有爭論。一般認為是位於額中回後部的Exner氏區受損所致,患者雖能聽懂別人語言,但自動書寫能力喪失,默寫和抄寫亦不可能,給予文字的模型碎塊,也不能拼湊成完整的文字。
5.命名性失語症:又稱記憶缺失性失語症,特點是患者言語、書寫能力存在,但詞彙遺忘很多,物體名稱遺忘尤為顯著。如讓患者說出指定物品名稱則更顯困難,如經人提示可立即將該物名稱說出,但不久又迅速遺忘。命名性失語症受損部位為枕葉和顳葉交界區,主要是Brod-mann37區及21區、22區的後部。
診斷
(一)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急性起病的失語症以腦血管疾病最為多見,大多是大腦中動脈或大腦後動脈分支病變的結果,右利手患者一般伴右側偏癱。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起病年齡多在50歲以上,多有動脈硬化病史,常歷時數分鍾至幾小時,一般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可反復發作,發作間歇無神經症狀。可伴有病灶側單眼失明,病灶對側輕偏癱,偏側感覺障礙等神經系統症狀與體征。常由於動脈硬化斑脫落的微栓塞引起,也可因腦小動脈痙攣,心功能不全、急性血壓過低所致。
2.腦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asis):發病年齡較高,60歲以上發病率顯著增高,較多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其它器官硬化病史,病前可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史。安靜時發病較多,常在晨間睡醒後發現症狀。症狀常在幾小時或較長時間內逐漸加重,呈梯形進展。意識保持清晰而有偏癱等神經局灶功能障礙,發病6小時後腦脊液一般不含血。腦血管造影和CT有助於最後確診。
3.腦栓塞(cerebral embolism):患者年齡多較輕,可有心臟病伴房顫等產生栓子的病因存在,常伴有其它部位動脈栓塞證據,起病急驟,多於起病幾秒鍾或很短時間內症狀發展至高峰,可有短時間意識障礙或局限性、全身性抽搐,腦脊液壓力不高,多無紅細胞,常規化驗正常,腦CT檢查早期即可見梗塞區。
4.腦出血(cerebral haemorrhage):50歲以上的高血壓病人多見,活動狀態下起病,誘因多為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起病急驟,絕大多數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伴頭痛、惡心、嘔吐等急性顱內壓增高症狀。急性期有低熱,周圍血象白細胞增高亦常見。腦脊液壓力增高,可呈血性,頭顱CT掃描可在出血部位見到高密度陰影,病灶周圍常有低密度水腫區。
5.腔隙性腦梗塞(lacumer infarction)好發於50歲以後,有長期高血壓、動脈硬化史,起病通常為漸進性,症狀數小時到數天達到高峰,臨床症狀較輕,多無意識障礙、頭痛、嘔吐等。神經系統體征有明顯孤立性質:如純運動性偏癱、失語等,多數患者可恢復,預後良好,CT檢查可確診,但腔隙小於2mm則不易發現。
6.顱內靜脈和靜脈竇血栓形成(intracrani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以矢狀竇、海綿竇、橫竇血栓多見。炎性者有顏面、口腔、眼、咽、中耳或顱內感染史,非炎症者病前有全身衰竭、脫水、產褥熱、顱腦外傷、血液病等病史。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進行性顱內壓增高,常有意識障礙、癲癇發作等全腦症狀。局灶症狀與受累部位有關,可出現眼肌麻痹、局灶性癲癇發作、肢體癱瘓等。常呈進展性中風病程。腦脊液壓力增高,出血性梗塞時可為血性或黃變。頭部CT、MRI和靜脈竇造影可助診斷。
腦分水嶺梗塞、腦動脈炎、顱內動脈瘤、煙霧病等也可引起失語症狀。
(二)腦膿腫(brain adscess) 初起時可有急性發熱、頭痛、嗜睡和局灶腦症狀,周圍血中性粒細胞增高,腦脊液中性粒細胞增多和蛋白質增高,膿腫形成和逐漸增大後出現腦佔位性損害症狀,因耳源性腦膿腫占腦膿腫發病總數50%以上,且易發生在顳葉,故臨床感覺性失語症及命名性失語症較為常見。CT和MRI可確定診斷。
(三)顱內腫瘤(intracrainal tumor) 隨腫瘤的進行性生長,臨床出現逐漸增劇的頭痛、嘔吐等,查體可見視神經乳並沒有水腫。並有進行性加重的局灶症狀,額、頂、顳葉受累時可出現相應類型失語症。多數患者起病初期的失語症狀為暫時性發作,亦有與局部運動性癲癇伴同出現,或構成癲癇大發作先兆症狀。臨床以命名性失語症最為多見。CT和MRI可確診。
(四)顱腦外傷(craniocerebra trauma) 視損及部位不同,失語症狀表現各異,如顳葉外傷多出現感覺性失語,並見視野下象限同側偏盲;角回外傷多表現輕型感覺失語,閱讀困難比較突出等。
(五)腦寄生蟲痛(cerebral parasitosis) 腦型肺吸蟲病以兒童多見,主要表現為頭痛、視力障礙、癱瘓和癲癇發作,診斷主要依據流行病學史、肺吸蟲病史、痰中肺吸蟲卵、腦脊液肺吸蟲補體結合試驗和顱腦CT、MRI等。腦囊蟲以頭痛、嘔吐、精神障礙、癲癇發作為主要臨床表現,皮下囊蟲結節活檢、腦脊液嗜酸粒細胞增多、補伴結合試驗陽性和頭顱CT、MRI檢查可診斷。其它腦型瘧疾、腦型血吸蟲病也可引起失語。
(六)顱內細菌、病毒感染(intracranial bacterial and virus infeetion) 各種不同原因所致的腦膜炎、腦炎、腦蛛網膜炎也可引致失語,其中腦炎引起的失語常較明顯,且恢復困難,根據各種疾病的臨床表現,腦脊液改變及各自的特異性檢查可分別用出診斷。
(七)pick病和Alzheimer病 pick病初期失語可為命名性失語,口語語匯日見貧乏,錯誤逐漸嚴重,最後完全失語。由於智力同時衰退,所以雖見失語日趨嚴重而患者不能自覺。Alzheimer病多出現感覺性失語症,錯語多語比較突出。臨床遇有逐步發展的失語症,無卒中開端,也不見偏癱,且智力同時衰退,應注意排除這兩種疾病。
『陸』 失語症的定義是什麼
失語症的定義有很多種,Benson認為失語症是指大腦功能受損所引起的語言功能喪失或受損這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用的定義
Ryan給失語症下的定義是:失語症是由於腦損傷所引起的組織語言能力的喪失或低下,可以在以下方面出現困難:①口語和書面語言;
②識別圖片或物體;
③口語書面語和手勢的交流
Darley認為失語症是由於腦的損傷所致的語言符號形成和解釋能力的障礙,及在語言學成分編碼和解碼效能(詞形和較大語法單位)方面多種語言能力的喪失或障礙;而且,這種障礙與其他智力水平不一致,要除外痴呆言語錯亂感覺缺失或者運動功能障礙;並且是在詞彙使用上有減少,語法規則能力低下,聽覺記銘度降低以及在語言輸入和輸出通路選擇能力上的障礙近十餘年,隨著失語症研究的更加廣泛和深入,在意識到作為語言基礎的認知水平的重要性後,對失語症的定義也有了新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是Chaipey的失語症定義
他認為失語症是一類由於腦的器質性病變所致,在語言和作為語言基礎的認知過程方面的後天性損害,其特點是在語言的意思形式或結構應用或功能及作為語言基礎的認知過程的降低和功能障礙,包括語言識別理解記憶和思維障礙,具體表現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
從以上的定義可以看出這些定義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主體內容是一致的
『柒』 如今的網路流行語是否會導致年輕人變成「失語症患者」呢
還沒有嚴重到使年輕人變成失語症患者的地步,現在社會上所流行的語言就是人們生活中的一種調味劑。對此我還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什麼是失語症患者?
失語症是指由於神經中樞疾病導致的抽象信號思維障礙,而喪失口語文字的表達和理解能力的臨床癥候群。失語症不包括由於意識障礙和普通智力減退造成的語言症狀,也不包括聽覺、視覺、書寫、發音等感覺和運動器官損害引起的語言、閱讀和書寫障礙。因先天或幼年疾病引起的學習困難造成的語言技能缺陷不屬於失語症范疇。
『捌』 失語症怎麼回事
失語症分為
1.運動性失語症
為Broca氏區,即第三額回後部的言語運動中樞失語症受損時引起,症狀特點為患者能理解他人語言,構音器官的活動並無障礙,有的雖能發音但不能構成語言。 完全性失語時,患者完全不能用評議表達思維活動,甚至個別的字、詞、音節都不能發出。多數患者為不完全性運動性失語,患者能發出個別的語音,但不能由語音構成詞句,也不能將語言排列成必要的次序,以致這些評議雜亂無章,不能令人理解。有的患者可能保存下來最熟悉的一個單字、詞或句子的片斷,通常的感嘆詞,如「不」、「好」、「吃」、「坐」、「就是」、「再見」、等。但患者無論如何努力也只能說出保留下來的簡單詞句,由於語言共濟運動無障礙,患者說出詞句仍有相當抑揚,密切接觸者根據其語調可能理解患者表達的意思。更輕的患者往往仍有相當豐富的詞彙保持不變,但由於喪失對虛詞和冠詞的應用,說話只能用幾個主要詞彙來表達,構成電報式語言。語言重復症也很多見,一個詞或音節說出後,強制地、自動地重復,不自主地進入下次語言產生的過程。 較輕的運動性失語症患者,可保留寫字和默誦的能力。
2.感覺性失語症
(receptive aphasia):又稱感受性失語Wenicke失語症等。病灶位於Wenicken氏區和聽覺聯絡區,它與言語中樞聯系中斷後,阻礙了聽覺性詞「圖象」的激活而致。特點為患者聽覺正常,但不能聽懂他人評議的意義,雖有說話能力,但詞彙、語法錯誤紊亂,常答非所問,講話內容無法使人真正了解,但常能正確模仿他人語言。 「口語領悟困難」,是最突出的症狀,嚴重時甚至不能理解要求其伸舌、張嘴、閉眼等簡單語句,患者模仿能力亦減退。患者自己的言語功能也有重大障礙,用詞錯誤百出,紊亂無序,且語不成句,語法關系混亂,並對自己的言語錯誤無所覺察,自發性語言常增多。輕症患者能理解日常生活常用詞語短句,但不能理解較復雜的句子。 患者可保存模仿言語、誦讀、寫字和口述默寫能力。
3.失讀症
病變主要位於角回,特點為患者無視力障礙,看到原來認識的文字元號卻讀不出字音,亦不知其意義,多伴有失寫、失算、體象障礙、空間失認等。單純性失讀症其它語言功能正常,可自動發言、復述口語、理解口語,但不能理解文字,所以朗讀默讀能力喪失,亦不能抄寫。單純性失讀智力及計算能力正常。
4.失寫症
單純的失寫症很少發生,且是否可單獨出現至今尚有爭論。一般認為是位於額中回後部的Exner氏區受損所致,患者雖能聽懂別人語言,但自動書寫能力喪失,默寫和抄寫亦不可能,給予文字的模型碎塊,也不能拼湊成完整的文字。
5.命名性失語症
(anomic aphasia):又稱記憶缺失性失語症,特點是患者言語、書寫能力存在,但詞彙遺忘很多,物體名稱遺忘尤為顯著。如讓患者說出指定物品名稱則更顯困難,如經人提示可立即將該物名稱說出,但不久又迅速遺忘。命名性失語症受損部位為枕葉和顳葉交界區,主要是Brod-mann37區及21區、22區的後部。
引起失語症的疾病以腦血管疾病最為多見,其次為腦部炎症、外傷、變性等。
治療方法可大致分為3類:①傳統方法或直接法:針對患者的聽、說、讀、寫等某一言語技能或行為,利用組織好的作業進行訓練;②實用法或間接法:只著重交流能力的改善,並不限定採用何種交流方式,也不針對患者特定的言語技能或行為,目的在於恢復患者現實生活中的交流技能的方法;③代償法:主要用對側大腦半球功能或體外儀器設備來補償言語功能不足的方法。
『玖』 失語症的分類及臨床表現有哪些
主要表現為表達障礙明顯於理解障礙自發性言語呈非流暢性,說話量少,費力,語言貧乏和缺乏語法詞而呈電報式言語嚴重時呈無言狀態,有命名和找詞困難,但給予詞頭音提示,常可以引出正確反應有復述障礙,特別是在較長句子復述時更加突出有錯語,特別是語音性錯語較多,還有韻律失常理解障礙較輕,可以理解簡單詞語,常在長句和對執行口頭指令時有困難聽覺把握能力下降,對文字的理解和音讀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困難較復雜的語句理解有困難文字的書寫也受到損害,語法嚴重錯誤另外,Broca失語還常伴有口顏面失用,當患者僅出現口語障礙,而言語文字的理解,書寫,智力,計算正常時稱純詞啞,也有稱純粹性運動性失語或言語失用
『拾』 失語症是什麼意思 。
老妹 真的好笨蛋的丶 一般人不會得失語症的 失語症是言語信號的熟悉和表達障礙,理解和運用言語能力喪失,但無感覺缺失、肌肉癱瘓或精力衰退。多在左側大腦半球(優勢半球或主側半球)特定部位損害時出現失語症。可以概括地認為,中央溝以前為運動性言語性能區,中央溝以後則為感覺性言語性能區。對不易細分的病例,可概括地將以運動性失語為主的病變定位於中央溝以前,將以感覺性失語為主的定位於中央溝之後。臨床分為運動性失語、完全性失語、感覺性失語、純感覺性失語、感覺性失語發作,命名性失語、雜亂性失語、傳導性失語、表達性失語、橫斷皮質性失語等。大腦發育不全或害病和受到損傷就有可能部分或完全喪失說話的能力。雖然病人的發音和聽覺器官完好,神經通路也沒有缺損,但卻無法感知和理解語言,不能用語言和文字對客體命名,不能說話和寫作。醫學上和神經語言學上將這種情況稱做「失語症」。 理解了 / ? 我想想你也許有這個可能 天天胡思亂想 多愁善感 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