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位大哥:誰能告訴我什麼叫DCS系統什麼叫組態。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統的英文縮寫(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國內自控行業又稱之為集散控制系統。
即所謂的分布式控制系統,或在有些資料中稱之為集散系統,是相對於集中式控制系統而言的一種新型計算機控制系統,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統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在系統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統的區別不大,但在系統功能的實現方法上卻完全不同。
首先,DCS的骨架—系統網路,它是DCS的基礎和核心。由於網路對於DCS整個系統的實時性、可靠性和擴充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廠家都在這方面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對於DCS的系統網路來說,它必須滿足實時性的要求,即在確定的時間限度內完成信息的傳送。這里所說的「確定」的時間限度,是指在無論何種情況下,信息傳送都能在這個時間限度內完成,而這個時間限度則是根據被控制過程的實時性要求確定的。因此,衡量系統網路性能的指標並不是網路的速率,即通常所說的每秒比特數(bps),而是系統網路的實時性,即能在多長的時間內確保所需信息的傳輸完成。系統網路還必須非常可靠,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網路通信都不能中斷,因此多數廠家的DCS均採用雙匯流排、環形或雙重星形的網路拓撲結構。為了滿足系統擴充性的要求,系統網路上可接入的最大節點數量應比實際使用的節點數量大若干倍。這樣,一方面可以隨時增加新的節點,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統網路運行於較輕的通信負荷狀態,以確保系統的實時性和可靠性。在系統實際運行過程中,各個節點的上網和下網是隨時可能發生的,特別是操作員站,這樣,網路重構會經常進行,而這種操作絕對不能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系統網路應該具有很強在線網路重構功能。
其次,這是一種完全對現場I/O處理並實現直接數字控制(DOS)功能的網路節點。一般一套DCS中要設置現場I/O控制站,用以分擔整個系統的I/O和控制功能。這樣既可以避免由於一個站點失效造成整個系統的失效,提高系統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點分擔數據採集和控制功能,有利於提高整個系統的性能。DCS的操作員站是處理一切與運行操作有關的人機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或operator interface)功能的網路節點。
系統網路是DCS的工程師站,它是對DCS進行離線的配置、組態工作和在線的系統監督、控制、維護的網路節點,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對DCS進行組態,配置工作的工具軟體(即組態軟體),並在DCS在線運行時實時地監視DCS網路上各個節點的運行情況,使系統工程師可以通過工程師站及時調整系統配置及一些系統參數的設定,使DCS隨時處在最佳的工作狀態之下。與集中式控制系統不同,所有的DCS都要求有系統組態功能,可以說,沒有系統組態功能的系統就不能稱其為DCS。
DCS自1975年問世以來,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在這二十多年中,DCS雖然在系統的體系結構上沒有發生重大改變,但是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總的來說,DCS正在向著更加開放,更加標准化,更加產品化的方向發展。
作為生產過程自動化領域的計算機控制系統,傳統的DCS僅僅是一個狹義的概念。如果以為DCS只是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系統,那就會引出錯誤的結論,因為現在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含義已被大大擴展了,它不僅包括過去DCS中所包含的各種內容,還向下深入到了現場的每台測量設備、執行機構,向上發展到了生產管理,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傳統意義上的DCS現在僅僅是指生產過程式控制制這一部分的自動化,而工業自動化系統的概念,則應定位到企業全面解決方案,即total solution 的層次。只有從這個角度上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才能使計算機自動化真正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更多新的技術被應用到了DCS之中。PLC是一種針對順序邏輯控制發展起來的電子設備,它主要用於代替不靈活而且笨重的繼電器邏輯。現場匯流排技術在進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後發展十分迅猛,以至於有些人已做出預測:基於現場匯流排的FCS將取代DCS成為控制系統的主角。
DCS是 Data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數據通信子系統)的簡稱。
以軌道交通行業為例,DCS是一個純透明的非安全性系統,他是控制中心和列車之間發送報文的載體。
http://www.iianews.com
組態
zǔtài
在使用工控軟體中,我們經常提到組態一詞,組態英文是「Configuration」,其意義究竟是什麼呢?簡單的講,組態就是用應用軟體中提供的工具、方法,完成工程中某一具體任務的過程。
與硬體生產相對照,組態與組裝類似。如要組裝一台電腦,事先提供了各種型號的主板、機箱、電源、CPU、顯示器、硬碟、光碟機等,我們的工作就是用這些部件拼湊成自己需要的電腦。當然軟體中的組態要比硬體的組裝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因為它一般要比硬體中的「部件」更多,而且每個 「部件」 都很靈活,因為軟部件都有內部屬性,通過改變屬性可以改變其規格(如大小、性狀、顏色等)。
在組態概念出現之前,要實現某一任務,都是通過編寫程序(如使用BASIC,C,FORTRAN等)來實現的。編寫程序不但工作量大、周期長,而且容易犯錯誤,不能保證工期。組態軟體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對於過去需要幾個月的工作,通過組態幾天就可以完成。
組態軟體是有專業性的。一種組態軟體只能適合某種領域的應用。組態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工業計算機控制中。如DCS(集散控制系統)組態,PLC(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梯形圖組態。人機界面生成軟體就叫工控組態軟體。其實在其他行業也有組態的概念,人們只是不這么叫而已。如AutoCAD,PhotoShop,辦公軟體(PowerPoint)都存在相似的操作,即用軟體提供的工具來形成自己的作品,並以數據文件保存作品,而不是執行程序。組態形成的數據只有其製造工具或其他專用工具才能識別。但是不同之處在於,工業控制中形成的組態結果是用在實時監控的。組態工具的解釋引擎,要根據這些組態結果實時運行。從表面上看,組態工具的運行程序就是執行自己特定的任務。
雖然說組態就是不需要編寫程序就能完成特定的應用。但是為了提供一些靈活性,組態軟體也提供了編程手段,一般都是內置編譯系統,提供類BASIC語言,有的甚至支持VB。
在當今工控領域,一些常用的大型組態軟體主要有:WinCC,iFix,Intouch,組態王,力控等。
http://ke..com/view/194580.htm
2. 組態軟體有什麼用途
組態軟體是在信息化社會的大背景下,隨著工業IT技術的不斷發展而誕生、發展起來的。在整個工業自動化軟體大家庭中,監控組態軟體屬於基礎型工具平台。監控組態軟體給工業自動化、信息化、及社會信息化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帶動著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變化仍在繼續發展。因此組態軟體作為新生事物尚處於高速發展時期,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就它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研究、總結和探討,更沒有形成獨立、專門的理論研究機構。近5年來,一些與監控組態軟體密切相關的技術如OPC、OPC-XML、現場匯流排等技術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是監控組態軟體發展的有力支撐。
組態軟體,又稱組態監控軟體系統軟體。譯自英文SCADA,即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數據採集與監視控制)。它是指一些數據採集與過程式控制制的專用軟體。它們處在自動控制系統監控層一級的軟體平台和開發環境,使用靈活的組態方式,為用戶提供快速構建工業自動控制系統監控功能的、通用層次的軟體工具。組態軟體的應用領域很廣,可以應用於電力系統、給水系統、石油、化工等領域的數據採集與監視控制以及過程式控制制等諸多領域。在電力系統以及電氣化鐵道上又稱遠動系統(RTU System,Remote Terminal Unit)。
3. 工業互聯網APP組態平台是什麼意思
工業互聯網APP組態運維平台我知道亞控科技有這款產品,亞控KingAppPlatform是一款面向廣泛的工業人,使其通過全組態方式可快速構建定製化工業APP應用的平台,全組態方式大大降低工業App開發與運維門檻,使開發者輕松實現設備數據接入、數據分析、數據存儲和展示。提升工業App開發效率,使工業App交付更快、應用更廣。主要是以工業 APP 的形式,實現工業技術和知識經驗的模型化、軟體化、復用化、零件化,為製造企業提供各類創新應用,助力智能製造業工業數字化轉型。你說的應該就是這款產品,有興趣的話我覺得你可以去官網上看看或者咨詢客服,這樣會直觀一點。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4. 西門子PLC組態是什麼
組態是指用戶通過類似「搭積木」的簡單方式來完成自己所需要的軟體功能,而不需要編寫計算機程序。
西門子PLC與組態軟體包括:
1、MPI/PPI:設備要求pc機中需要安裝MPI卡,MPI卡安裝在計算機的ISA插槽中,用MPI電纜將MPI卡與S7-300的MPI口相連。
2、PROFIBUS:通過PROFIBUS建立SIMATIC NET OPC 伺服器與PLC的S7連接PC機的軟體和硬體需求。
PROFIBUS由三個兼容部分組成,即PROFIBUS-DP( Decentralized Periphery)、PROFIBUS-PA(Process Automation )、PROFIBUS-FMS (Fieldbus Message Specification )。
其中,Profibus-DP特別適合於可編程式控制制器與遠程I/O設備之間的快速數據交換通訊。
3、Ethernet:通過乙太網方式進行通訊時,pc機可以使用普通的乙太網卡或者使用西門子公司提供的專用網卡。
通過ETHERNET建立SIMATIC NET OPC 伺服器與PLC的S7連接PC機的軟體和硬體需求。
(4)工業網路中什麼是組態擴展閱讀:
西門子PLC組態軟體的特點
1、功能強大。組態軟體提供豐富的編輯和作圖工具,提供大量的工業設備圖符、儀表圖符以及趨勢圖、歷史曲線、數據分析圖等。
2、簡單易學。使用組態軟體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編程語言技術,甚至不需要編程技術,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利用其提供的底層設備的I/O驅動、開放式的資料庫和界面製作工具,就能完成一個具有動畫效果、實時數據處理、歷史數據和曲線並存、具有多媒體功能和網路功能的復雜工程。
3、擴展性好。組態軟體開發的應用程序,當現場條件(包括硬體設備、系統結構等)或用戶需求發生改變時,不需要太多的修改就可以萬便地完成軟體的更新和升級。
4、實時多任務。組態軟體開發的項目中,數據採集與輸出、數據處理與演算法實現、圖形顯示及人機對話、實時數據的存儲、檢索管理、實時通信等多個任務可以在同一台計算機上同時運行。
組態控制技術是計算機控制技術發展的結果,採用組態控制技術的計算機控制系統最大的特點是從硬體到軟體開發都具有組態性,因此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開發速率,降低了開發難度,而且其可視化圖形化的管理功能方便了生產管理與維護。
5. 什麼是組態軟體,HMI/MMI/SCADA又是什麼
組態軟體 :一般英文簡稱有三種分別為HMI/MMI/SCADA,對應全稱為Hu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中文翻譯為:人機界面/監視控制和數據採集 軟體。目前組態軟體的發展迅猛,已經擴展到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管理和控制一體化,遠程診斷和維護以及在互聯網上的一系列的數據整合。
1. 組態軟體產生的背景
「組態」的概念是伴隨著集散型控制系統(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簡稱DCS)的出現才開始被廣大的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在工業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過程中,PC(包括工控機)相比以前的專用系統具有的優勢日趨明顯。這些優勢主要體現在:PC技術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各種相關技術已經成熟;由PC構建的工業控制系統具有相對較低的擁有成本;PC的軟體資源和硬體資源豐富,軟體之間的互操作性強;基於PC的控制系統易於學習和使用,可以容易地得到技術方面的支持。在PC技術向工業控制領域的滲透中,組態軟體占據著非常特殊而且重要的地位。
組態軟體是指一些數據採集與過程式控制制的專用軟體,它們是在自動控制系統監控層一級的軟體平台和開發環境,使用靈活的組態方式,為用戶提供快速構建工業自動控制系統監控功能的、通用層次的軟體工具。組態軟體應該能支持各種工控設備和常見的通信協議,並且通常應提供分布式數據管理和網路功能。
對應於原有的HMI(人機介面軟體,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概念,組態軟體應該是一個使用戶能快速建立自己的HMI的軟體工具,或開發環境。在組態軟體出現之前,工控領域的用戶通過手工或委託第三方編寫HMI應用,開發時間長,效率低,可靠性差;或者購買專用的工控系統,通常是封閉的系統,選擇餘地小,往往不能滿足需求,很難與外界進行數據交互,升級和增加功能都受到嚴重的限制。組態軟體的出現,把用戶從這些困境中解脫出來,可以利用組態軟體的功能,構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應用系統。隨著它的快速發展,實時資料庫、實時控制、SCADA、通訊及聯網、開放數據介面、對I/O設備的廣泛支持已經成為它的主要內容,隨著技術的發展,監控組態軟體將會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
2. 組態軟體在我國的發展及國內外主要產品介紹
組態軟體產品於80年代初出現,並在80年代末期進入我國。但在90年代中期之前,組態軟體在我國的應用並不普及。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①國內用戶還缺乏對組態軟體的認識,項目中沒有組態軟體的預算,或寧願投入人力物力針對具體項目做長周期的繁冗的上位機的編程開發,而不採用組態軟體;
②在很長時間里,國內用戶的軟體意識還不強,面對價格不菲的進口軟體(早期的組態軟體多為國外廠家開發),很少有用戶願意去購買正版。
③當時國內的工業自動化和信息技術應用的水平還不高,組態軟體提供了對大規模應用、大量數據進行採集、監控、處理並可以將處理的結果生成管理所需的數據,這些需求並未完全形成。
隨著工業控制系統應用的深入,在面臨規模更大、控制更復雜的控制系統時,人們逐漸意識到原有的上位機編程的開發方式。對項目來說是費時費力、得不償失的,同時,MIS(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和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大量應用,要求工業現場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提供更詳細和深入的數據,以便優化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各個環節。因此,在1995年以後,組態軟體在國內的應用逐漸得到了普及。下面就對幾種組態軟體分別進行介紹。
①InTouch:Wonderware的InTouch軟體是最早進入我國的組態軟體。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於Windows3.1的InTouch軟體曾讓我們耳目一新,並且InTouch提供了豐富的圖庫。但是,早期的InTouch軟體採用DDE方式與驅動程序通信,性能較差,最新的InTouch7.0版已經完全基於32位的Windows平台,並且提供了OPC支持。
②Fix:Intellution公司以Fix組態軟體起家,1995年被愛默生收購,現在是愛默生集團的全資子公司,Fix6.x軟體提供工控人員熟悉的概念和操作界面,並提供完備的驅動程序(需單獨購買)。Intellution將自己最新的產品系列命名為iFiX,在iFiX中,Intellution提供了強大的組態功能,但新版本與以往的6.x版本並不完全兼容。原有的Script語言改為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並且在內部集成了微軟的VBA開發環境。遺憾的是,Intellution並沒有提供6.1版腳本語言到VBA的轉換工具。在iFiX中,Intellution的產品與Microsoft的操作系統、網路進行了緊密的集成。Intellution也是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組織的發起成員之一。iFiX的OPC組件和驅動程序同樣需要單獨購買。
③Citech:CiT公司的Citech也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產品。Citech具有簡潔的操作方式,但其操作方式更多的是面向程序員,而不是工控用戶。Citech提供了類似C語言的腳本語言進行二次開發,但與iFix不同的是,Citech的腳本語言並非是面向對象的,而是類似於C語言,這無疑為用戶進行二次開發增加了難度。
④WinCC:Simens的WinCC也是一套完備的組態開發環境,Simens提供類C語言的腳本,包括一個調試環境。WinCC內嵌OPC支持,並可對分布式系統進行組態。但WinCC的結構較復雜,用戶最好經過Simens的培訓以掌握WinCC的應用。
⑤ForceControl(力控):北京三維力控 科技 有限公司的ForceControl(力控)從時間概念上來說,力控也是國內較早就已經出現的組態軟體之一。只是因為早期力控一直沒有作為正式商品廣泛推廣,所以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大約在93年左右,力控就已形成了第一個版本,只是那時還是一個基於DOS和VMS的版本。後來隨著Windows3.1的流行,又開發出了16位Windows版的力控。但直至Windows95版本的力控誕生之前,他主要用於公司內部的一些項目。32位下的1.0版的力控,在體系結構上就已經具備了較為明顯的先進性,其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其基於真正意義的分布式實時資料庫的三層結構,而且其實時資料庫結構可為可組態的活結構。在1999~2000年期間,力控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最新推出的2.0版在功能的豐富特性、易用性、開放性和I/O驅動數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很多環節的設計上,力控都能從國內用戶的角度出發,即注重實用性,又不失大軟體的規范。另外,公司在產品的培訓、用戶技術支持等方面投入了較大人力,相信在較短時間內,力控軟體產品將在工控軟體界形成巨大的沖擊。
其他常見的組態軟體還有GE的Cimplicity,Rockwell的RsView,NI的LookOut,PCSoft的Wizcon以及國內一些組態軟體通態軟體公司的MCGS,也都各有特色。
3. 組態軟體的功能特點發展方向
目前看到的所有組態軟體都能完成類似的功能:比如,幾乎所有運行於32位Windows平台的組態軟體都採用類似資源瀏覽器的窗口結構,並且對工業控制系統中的各種資源(設備、標簽量、畫面等)進行配置和編輯;都提供多種數據驅動程序;都使用腳本語言提供二次開發的功能,等等。但是,從技術上說,各種組態軟體提供實現這些功能的方法卻各不相同。從這些不同之處,以及PC技術發展的趨勢,可以看出組態軟體未來發展的方向。
3.1數據採集的方式
大多數組態軟體提供多種數據採集程序,用戶可以進行配置。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驅動程序只能由組態軟體開發商提供,或者由用戶按照某種組態軟體的介面規范編寫,這為用戶提出了過高的要求。由OPC基金組織提出的OPC規范基於微軟的OLE/DCOM技術,提供了在分布式系統下,軟體組件交互和共享數據的完整的解決方案。在支持OPC的系統中,數據的提供者作為伺服器(Server),數據請求者作為客戶(Client),伺服器和客戶之間通過DCOM介面進行通信,而無需知道對方內部實現的細節。由於COM技術是在二進制代碼級實現的,所以伺服器和客戶可以由不同的廠商提供。在實際應用中,作為伺服器的數據採集程序往往由硬體設備製造商隨硬體提供,可以發揮硬體的全部效能,而作為客戶的組態軟體可以通過OPC與各廠家的驅動程序無縫連接,故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前採用專用格式驅動程序總是滯後於硬體更新的問題。同時,組態軟體同樣可以作為伺服器為其他的應用系統(如MIS等)提供數據。OPC現在已經得到了包括Interllution、Simens、GE、ABB等國外知名廠商的支持。隨著支持OPC的組態軟體和硬體設備的普及,使用OPC進行數據採集必將成為組態中更合理的選擇。
3.2腳本的功能
腳本語言是擴充組態系統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大多數組態軟體提供了腳本語言的支持。具體的實現方式可分為三種:一是內置的類C/Basic語言;二是採用微軟的VBA的編程語言;三是有少數組態軟體採用面向對象的腳本語言。類C/Basic語言要求用戶使用類似高級語言的語句書寫腳本,使用系統提供的函數調用組合完成各種系統功能。應該指明的是,多數採用這種方式的國內組態軟體,對腳本的支持並不完善,許多組態軟體只提供IF…THEN…ELSE的語句結構,不提供循環控制語句,為書寫腳本程序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微軟的VBA是一種相對完備的開發環境,採用VBA的組態軟體通常使用微軟的VBA環境和組件技術,把組態系統中的對象以組件方式實現,使用VBA的程序對這些對象進行訪問。由於VisualBasic是解釋執行的,所以VBA程序的一些語法錯誤可能到執行時才能發現。而面向對象的腳本語言提供了對象訪問機制,對系統中的對象可以通過其屬性和方法進行訪問,比較容易學習、掌握和擴展,但實現比較復雜。
3.3組態環境的可擴展性
可擴展性為用戶提供了在不改變原有系統的情況下,向系統內增加新功能的能力,這種增加的功能可能來自於組態軟體開發商、第三方軟體提供商或用戶自身。增加功能最常用的手段是ActiveX組件的應用,目前還只有少數組態軟體能提供完備的ActiveX組件引入功能及實現引入對象在腳本語言中的訪問。
3.4組態軟體的開放性
隨著管理信息系統和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的普及,生產現場數據的應用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數據採集和監控。在生產製造過程中,需要現場的大量數據進行流程分析和過程式控制制,以實現對生產流程的調整和優化。現有的組態軟體對大部分這些方面需求還只能以報表的形式提供,或者通過ODBC將數據導出到外部資料庫,以供其他的業務系統調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仍然需要進行再開發才能實現。隨著生產決策活動對信息需求的增加,可以預見,組態軟體與管理信息系統或領導信息系統的集成必將更加緊密,並很可能以實現數據分析與決策功能的模塊形式在組態軟體中出現。
3.5對Internet的支持程度
現代企業的生產已經趨向國際化、分布式的生產方式。Internet將是實現分布式生產的基礎。組態軟體能否從原有的區域網運行方式跨越到支持Internet,是擺在所有組態軟體開發商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限於國內目前的網路基礎設施和工業控制應用的程度,筆者認為,在較長時間內,以瀏覽器方式通過Internet對工業現場的監控,將會在大部分應用中停留於監視階段,而實際控制功能的完成應該通過更穩定的技術,如專用的遠程客戶端、由專業開發商提供的ActiveX控制項或Java技術實現。
3.6組態軟體的控制功能
隨著以工業PC為核心的自動控制集成系統技術的日趨完善和工程技術人員的使用組態軟體水平的不斷提高,用戶對組態軟體的要求已不像過去那樣主要側重於畫面,而是要考慮一些實質性的應用功能,如軟體PLC,先進過程式控制制策略等。
軟PLC產品是基於PC機開放結構的控制裝置,它具有硬PLC在功能、可靠性、速度、故障查找等方面的特點,利用軟體技術可將標準的工業PC轉換成全功能的PLC過程式控制制器。軟PLC綜合了計算機和PLC的開關量控制、模擬量控制、數學運算、數值處理、通信網路等功能,通過一個多任務控制內核,提供了強大的指令集、快速而准確的掃描周期、可靠的操作和可連接各種I/O系統及網路的開放式結構。所以可以這樣說,軟PLC提供了與硬PLC同樣的功能,而同時具備了PC環境的各種優點。目前,國際上影響比較大的產品有:法國CJ International公司的ISaGRAF軟體包、PCSoft International公司的WinPLC、美國Wizdom Control Intellution公司的Paradym-31、美國Moore Process Automation Solutions公司ProcessSuite、美國Wonder ware Controls公司的InControl、SoftPLC公司的SoftPLC等。國內推出軟PLC產品的組態軟體還不見有,國內組態軟體要想全面超過國外的競爭對手,就必須搞創新,推出類似功能的產品。
隨著企業提出的高柔性、高效益的要求,以經典控制理論為基礎的控制方案已經不能適應,以多變數預測控制為代表的先進控制策略的提出和成功應用之後,先進過程式控制制受到了過程工業界的普遍關注。先進過程式控制制(Advanced Process Control,APC)是指一類在動態環境中,基於模型、充分藉助計算機能力,為工廠獲得最大理論而實施的運行和控制策略。先進控制策略主要有:雙重控制及閥位控制、純滯後補償控制、解耦控制、自適應控制、差拍控制、狀態反饋控制、多變數預測控制、推理控制及軟測量技術、智能控制(專家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經網路控制)等,尤其智能控制已成為開發和應用的熱點。目前,國內許多大企業紛紛投資,在裝置自動化系統中實施先進控制。國外許多控制軟體公司和DCS廠商都在競相開發先進控制和優化控制的工程軟體包。據資料報道,一個乙烯裝置投資163萬美元實施先進控制,完成後預期可獲得效益600萬美元/年。從上可以看出能嵌入先進控制和優化控制策略的組態軟體必將受到用戶的極大歡迎。
4.結束語
用戶的需求促使技術不斷進步,在組態軟體上這種趨勢體現得尤為明顯。未來的組態軟體將是提供更加強大的分布式環境下的組態功能、全面支持ActiveX、擴展能力強、支持OPC等工業標准、控制功能強、並能通過Internet進行訪問的開放式系統。
HMI是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簡稱。
HMI其實廣義的解釋就是「使用者與機器間溝通、傳達及接收信息的一個介面」。
舉個例子來說,在一座工廠里頭,我們要搜集工廠各個區域的溫度、濕度以及工廠中機器的狀態
等等的信息透過一台 監視並記錄這些參數,並在一些意外狀況發生的時候能夠加以處理。
這便是一個很典型的SCADA/HMI的運用,一般而言,HMI系統必須有幾項基本的能力:
實時的資料趨勢顯示——把擷取的資料立即顯示在屏幕上。
自動記錄資料——自動將資料儲存至資料庫中,以便日後查看。
歷史 資料趨勢顯示——把資料庫中的資料作可視化的呈現。
報表的產生與列印——能把資料轉換成報表的格式,並能夠列印出來。
圖形介面控制——操作者能夠透過圖形介面直接控制機台等裝置。
警報的產生與記錄——使用者可以定義一些警報產生的條件,
比方說溫度過度或壓力超過臨界值,在這樣的條件下系統會產生警報,通知作業員處理。
6. PLC和觸摸屏總是提到組態,請問組態到底是什麼呀我怎麼理解
使用工控軟體中,我們經常提到組態一詞,組態英文是「Configuration」,其意義究竟是什麼呢?簡單的講,組態就是用應用軟體中提供的工具、方法、完成工程中某一具體任務的過程。與硬體生產相對照,組態與組裝類似。如要組裝一台電腦,事先提供了各種型號的主板、機箱、電源、CPU、顯示器、硬碟、光碟機等,我們的工作就是用這些部件拼湊成自己需要的電腦。當然軟體中的組態要比硬體的組裝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因為它一般要比硬體中的「部件」更多,而且每個 「部件」 都很靈活,因為軟部件都有內部屬性,通過改變屬性可以改變其規格(如大小、性狀、顏色等)。在組態概念出現之前,要實現某一任務,都是通過編寫程序(如使用BASIC,C,FORTRAN等)來實現的。編寫程序不但工作量大、周期長,而且容易犯錯誤,不能保證工期。組態軟體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對於過去需要幾個月的工作,通過組態幾天就可以完成。
組態軟體是有專業性的。一種組態軟體只能適合某種領域的應用。組態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工業計算機控制中。如DCS(集散控制系統)組態,PLC(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梯形圖組態。人機界面生成軟體就叫工控組態軟體。其實在其他行業也有組態的概念,人們只是不這么叫而已。如AutoCAD,PhotoShop,辦公軟體(PowerPoint)都存在相似的操作,即用軟體提供的工具來形成自己的作品,並以數據文件保存作品,而不是執行程序。組態形成的數據只有其製造工具或其他專用工具才能識別。但是不同之處在於,工業控制中形成的組態結果是用在實時監控的。組態工具的解釋引擎,要根據這些組態結果實時運行。從表面上看,組態工具的運行程序就是執行自己特定的任務。
說組態就是不需要編寫程序就能完成特定的應用。但是為了提供一些靈活性,組態軟體也提供了編程手段,一般都是內置編譯系統,提供類BASIC語言,有的甚至支持VB。
7. 網路組態 PLC 什麼意思
「組態(Configure)」的含義是「配置」、「設定」、「設置」等意思,是指用戶通過類似「搭積木」的簡單方式來完成自己所需要的軟體功能,而不需要編寫計算機程序,也就是所謂的「組態」。
PLC =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為在工業環境應用而設計的。它採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於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並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
8. PLC自動化系統的組態指什麼
PLC系統中的組態通常更多的是指硬體配置和上位機畫面的組態!
組態通俗點說應該是組成組建想要的狀態,所以硬體配置算是硬體組態,當然這里邊牽扯模塊機架,電源,槽號,信號類型,起止地址等更詳細的硬體信息配置,以及網路IP的規劃規定都可以算是硬體的組態!
而上位機畫面的組態工作,更多的就是指,電腦的監控畫面需要監控實際的生產設備,而生產設備對象的比如液位的高低,溫度多少,以及電動機的形態,水塔的形態,風機的形態運行還是停止等,都有盡量和實物接近,畫面上做這個工作的過程就叫上位機的組態!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淺顯簡短的意見,僅供參考,希望對朋友們有點幫助,謝謝!
9. 什麼是組態軟體,組態軟體有哪些
InTouch、Citech、iFix等都是組態軟體
組態軟體,上位機軟體的一種。組態軟體<=上位機軟體。又稱組態監控軟體系統軟體。譯自英文SCADA,即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數據採集與監視控制)。它是指一些數據採集與過程式控制制的專用軟體。它們處在自動控制系統監控層一級的軟體平台和開發環境,使用靈活的組態方式,為用戶提供快速構建工業自動控制系統監控功能的、通用層次的軟體工具。
(9)工業網路中什麼是組態擴展閱讀:
隨著工業自動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計算機在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人們對工業自動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種類繁多的控制設備和過程監控裝置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使得傳統的工業控制軟體已無法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在開發傳統的工業控制軟體時,當工業被控對象一旦有變動,就必須修改其控制系統的源程序,導致其開發周期長;已開發成功的工控軟體又由於每個控制項目的不同而使其重復使用率很低,導致它的價格非常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