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內卷是什麼梗
「內卷」是近幾年來中文網路上特別流行的一個詞,一般用於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了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了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激烈的內部競爭。
內卷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當社會資源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時,人們通過競爭來獲取更多資源。
說白了就是競爭越來越激烈了,生活越來越累了,但大家的生活質量卻沒有變好,獲益的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其餘的人只能不斷自我重復、自我消耗......
內卷被通俗解釋為:「劇場效應」。在一個劇場里,每個人都坐在座位上看戲。忽然有一個前排觀眾站起來看,後排的人為了不被前排的擋住,為了能看清楚演出,也被迫站起來看戲,接著後排的、再後排的、直到最後一排的,全場觀眾都站著看戲了。
但其實最後所有人站著看到的效果,和原本坐著看到的效果是一樣的,區別在於每個人都更累了。但沒有人會選擇坐下來,因為誰坐下誰就看不到舞台了。所有人都付出了更多的勞累,得到的卻是和以前一樣甚至更差的效果,這就是內卷。
Ⅱ 內卷這個詞最近很火,具體含義是什麼
“內卷”是網上誕生了一個新詞,這個詞不僅成為網路流行語,甚至還收到很多語言學者的認可。內卷本身是個艱難晦澀的社會學專用名詞,今天之所以能成為熱搜,都是因為今天內卷是很多人今天可以親身感受到的社會現象。
所有人都會焦慮,焦慮自己不能階層躍遷,成為“人上人”,所有人都會恐懼,恐懼有一天階層會跌落,失去已經擁有的一切,成為“下等人”。所以大家都拚命努力。
Ⅲ 網路用語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本身是一個學術名詞,在學術文獻中經常能看到,但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網路流行詞,常用來形容一種社會現象,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表達的是一種消耗
Ⅳ 內卷是什麼意思網路用語
當微博熱搜發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時,其中內卷這個詞很多小夥伴們都沒太明白是什麼意思。所以,內卷這個網路用語到底是什麼梗呢?其實,內卷就是一個人非常努力,卻沒有任何實質的進步,像陀螺一樣在原地高速空轉的狀態,具體可以看看本站提供的介紹。
通俗地說,內卷就是內部競爭。
內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內卷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類似於養蠱、互相傾軋之意。
例如:國際形勢不好導致很多本打算出國留學的學生無法成行,因此考研/保研競爭更加激烈,就是一種內卷;中小學生上補習班也是一種內卷。具有負面意義,強調競爭的不必要、不理性、對人精神的打擊和摧殘。
內卷的主要原因包括:評價標准過於單一、優質資源有限等等(所以資源都到哪裡去了呢)
就是內部惡性競爭,互相內耗唄。提到內卷不得不提996,我們天天批判996,但其實不見得是資本家要求996,也有可能是年輕人主動996的。今天馬雲招人,別說996了007都有的是人去。你拿個喇叭去阿里門口喊大家團結起來不加班,人家會像看傻子一樣看你的。還記得之前華為阿里員工跳槽到微軟天天加班遭抵制的新聞嗎?就是內卷最好的證明,雖然當事方後來否認了,但是這樣的事情只多不少。
社會的道德底線無限拉低,進而導致人的基本體面和道德感喪失,淪為兩腳行走的動物,封閉系統中的熵不斷增加,直到超過一個臨界值,導致殘酷的戰爭進而大比例的人口滅絕。
技術無法形成長期的積累,甚至會出現技術退化。
Ⅳ 內卷是什麼意思 這個梗是怎麼火的
內卷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內卷」最早的「出處」是幾張名校學霸的圖片。圖片是這樣的:有的人騎在自行車上看書,有的人宿舍床上鋪滿了一摞摞的書,有的人甚至邊騎車邊端著電腦寫論文。
「內卷化」是近幾年來中文網路上特別流行一個詞,一般用於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了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了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
內卷,英文叫involution,與之對應的是evolution,即演化。直觀地說,內卷就是「向內演化」。更寬泛一點說,所有無實質意義的消耗都可稱為內卷。
哪些情況是內卷
1、無意義的精益求精是內卷;
2、將簡單問題復雜化是內卷;
3、為了免責,被動地應付工作是內卷;
4、與預期目標嚴重偏離的工作也是內卷;
5、低水平的模仿和復制是典型的內卷;
6、限制創造力的內部競爭是制度性的內卷;
7、在同一個問題上無休止地挖掘、研究同樣是內卷。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個小鎮。小鎮上有很多鞋店,這些鞋店每天上午10點開門,中午12點到下午2點午休,下午2點到晚上6點繼續營業;每周一至周五營業5天,周末休息。
夏天最熱的那幾天,鞋店老闆們會紛紛把店關掉,去南方的海邊度假;冬天最冷的那幾天,鞋店老闆們也會紛紛把店關掉,去北方的山裡滑雪。
多年以來,小鎮上的常住人口沒有什麼變化,鞋的品質一直優秀,供貨也穩定,所以,小鎮上的鞋的供需關系一直處於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狀態。
後來有一天,一戶人家出於不明原因從大城市搬來小鎮上,並且也開了一家鞋店。小鎮雖然小,但也算具有一定規模,鞋的供需平衡還不至於因為新增一家鞋店而被打破。
但是,那座大城市的人民以勤奮、能吃苦著稱。果然,這戶來自大城市的人家也具備這些特點。他們家的鞋店每天早晨7點就開門了,中午也不午休,晚上直到11點才關門;周末他們也正常營業,夏天和冬天他們也從不去度假。
漸漸地,他們的「勤奮」得到了回報,他們鞋店的生意明顯好於小鎮上的其他鞋店。以前小鎮人民吃完晚飯後是無法買鞋的,但現在,他們幾乎隨時可以去大城市人的鞋店買鞋,也就沒什麼必要光顧其他鞋店了。
但小鎮老闆們也不服輸,他們紛紛效仿大城市人民的作息時間,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小時。他們的「勤奮」也得到了「回報」:他們的營業收入恢復到了以前的狀態。
那麼,此時的小鎮生活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由於小鎮人口並沒有增加,鞋的需求量保持恆定,跟以前一樣,所以每家鞋店最終的營業收入沒什麼變化,並不會增長。
但營業時間從原來的每周5天,每天6小時變成了每周7天,每天16小時。
也就是說,他們的工作時間變長了,但收入卻沒有增加。
這就是傳說中的內卷(involution)。同時,這也是傳說中的囚徒困境。
Ⅵ 內卷是什麼梗
「內卷,網路流行語,原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復雜的現象。經網路流傳,很多高等學校學生用其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
Ⅶ 內卷是什麼意思網路用語
內卷又稱「內卷化」,譯自英語involution,本是社會學術語,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更高級模式的現象。
「內卷」這個詞,最近相當流行。這個詞最早由人類學家吉爾茨提出,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然而,最近這個詞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熱議,「內卷」這個詞也早已偏離了它的本意。
據說,「內卷」,最早的「出處」是幾張名校學霸的圖片:有學生在深夜不熄燈的清華圖書館埋頭苦讀的;有邊騎自行車邊抱著不關機的筆記本電腦寫論文的;有桌上堆著高過頭頂的學習資料的…這些關注度極高的圖片,網路上廣為流傳,引發了很多網友的討論。
我認為,「內卷」這個詞,本身並不應該存在貶義褒義,它是對現象的一種描述和概括,然而目前大學生中競爭壓力大、相互攀比拚命學習、重量不重質地考取各種證書等現象,使得這個詞慢慢帶了貶義的色彩,而本質上在販賣焦慮,對大學生的能力提升並無意義。
作為大學生,最應該做的是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道路,不能別人考什麼證我也考什麼,為了超越身邊潛在的「競爭對手」,相互攀比。這樣得到的往往是沒有太多的有效提升。應該注重學習的效率和質量,而不是時間和數量。
同時,社會和職場的風氣也引人深思。學習內卷、學歷內卷,那還有什麼是不可以內卷的呢?當我們不停地超前拚命奔跑的時候,早已忘記了生活的本來面目。頭條上有人討論:為什麼要移民?有個回答我覺得特別好:國外生活的人,未必看重的一定是環境和教育,也不是為了到國外掙錢,而是追求生活的寧靜與精神的安寧。這應該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吧。
Ⅷ 內卷是什麼意思網路上的解釋不是很好懂
內卷其實是個社會學名詞,現在成為一個網路熱詞了。就是大家都在努力,你不努力的話只能被別人碾壓,所以只有一直較勁,最終互相傾軋,但實際上並沒有獲得更多的利益。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大家在一個球場看球賽,一開始大家都是坐著的,可是中間某個精彩瞬間,引得部分人站了起來,他們一站起來,坐他們身後的人就看不見了,不得不也站起來,結果最後大家都站了起來,而這個時候,每個人的視野與開始坐著時的視野是一樣的,他們的獲得並沒有增加,但是付出的成本增大了太多:他們都不得不站著。這就是內卷,最後的獲得並沒有增加。正如那些拚命上補習班的孩子們也並沒有因此獲得更多的優質機會,但是卻不得不加入這場無謂的付出大戰,因為不這樣,他們會失去現有的機會。結果是,除了培訓機構獲益之外,家長和孩子們有可能只有付出,沒有收獲。
我認為作為普通人,很難做到改變社會內卷現狀,但可以做到的,是改變自己,不讓自己人從眾。
首先,第一個是明確目標,儲備知識
比如你可以找一張紙,在紙上寫下:
你的興趣愛好,想到的可以都寫上;有哪些工作是我可以無師自通,學起來得心應手,干起來樂在其中的?拋開現實經濟的壓力,如果我自己擁有足夠的能力,勝任所有的事情,我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到底想在哪裡工作?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在以上梳理出來的我的初步目標中,有哪些是當今社會最需要的,未來最有前景的?你現在擁有的資源,可以是人脈,可以是朋友給到的支持,也可以是你自己積累下的東西。
圍繞目標,建立知識儲備,以職場的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撰寫簡歷,堅持投遞,總有希望開花結果!
其次是放寬標准,習慣焦慮
在選擇就業方向的時候,需要有更多的靈活性,不能一味的去盲從,不能一味的去追求跟自己的專業非常符合的行業或者是工作崗位。把就業標准放寬,把目光從一線城市轉向中西部城市,從熱門崗位轉向一些冷門崗位,那麼就業的選擇將更多。
最後是打破「行規」,尋找合夥式就業機會
現在有很多公司逐漸在從僱傭式就業向合夥式就業轉化,所謂的僱傭制就是員工給老闆幹活,老闆給員工報酬;而尋伙科技的找合夥就是指公司與員工之間是一種合夥模式,員工從「打工仔」變為「合夥人」,公司給員工不僅提供正常的薪酬福利,也同時提供實惠的、看得見摸得著的長期激勵(如股票期權、虛擬股票、現金計劃、福利計劃等形式),對於個人的發展和職場的歷練很有好處。
Ⅸ 大學生們說的「內卷」是什麼意思內卷一詞是咋火起來的
內卷說白了就是內部競爭的意思。內卷是從內卷化演變出來的。內卷化是一個社會學屬於,是用來描述農業問題的,值得是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但是現在被很多大學生內涵了,用來代指非理性的內部競爭。舉個例子來說,就有點類似於養蠱、互相傾軋之意。
三、內卷的主要原因。內院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於評價標准過於單一,優質資源有限等等。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的努力來爭奪有限的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個體的“收益努力比”下降這樣的一種現象。也可以看做是努力的“通貨膨脹”。如果想避免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就要走科技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