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公關怎麼評估

網路公關怎麼評估

發布時間:2022-09-15 11:42:26

① 網路危機處理有什麼方法

網路危機公關是公關關系學和管理學結合的產物,是運用公共關系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科學地處理組織潛在的或現存的危機,從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變壞事為好事的一種管理行為。由此可見,企業公關危機的處理對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聊一聊公司網路公關危機處理方法有哪些?

1、坦誠相告,表明誠意。

公司一旦發生危機事件,應該做的就是坦誠相告,表明誠意。如果一旦隱瞞了事實真相,往往會助長公眾的懷疑,擴大危機的波及面,最後勢必會是危機更難處理。

2、採取緊急措施,防止事態發展。

公司遭受突發性的公關危機,往往猝不及防,這時最需要的是冷靜,並及時採取緊急措施,防止事態的蔓延。

3、調查情況,收集信息。

在危機得到遏制或初步控制後,就要立即對危機的起因、范圍及後果進行全面調查,查明危機信息是為公關危機處理決策提供依據,也是成功處理危機的關鍵。

4、針對不同對象,不同對策

對個人或公司的受害者、上級主管部門、業務來往單位及其他公眾的都要有相應網路危機對策處理。

5、評價總結,改進工作。

在平息危機事件後,要評估處理網路危機的有關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並實事求是地寫出網路危機處理報告,為以後處理類似事件提供依據;同時要總結經驗教訓,以便改進企業工作,從根本上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網路是把雙刃劍,可以擴大一個公司的品牌宣傳,也可以對企業形象產生負面影響,如果企業不重視這些負面消息,不能及時的作出解釋說明,就有可能釀成嚴重的公關危機,嚴重損害企業的對外形象。

如何藉助網路進行公關

一、網路公共關系的意義

互聯網上的公共關系實際上是指在互聯網上進行的一些公共關系活動(PR:公共關系英語出版物)。它意味著一個公共關系環境。根據內部公共關系和外部公共關系,公共關系可分為內部公共關系和外部公共關系。組織內部公共關系包括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理念的落實,對外公共關系分為聯盟關系、新聞公關、政府公共關系、公共關系和危機公關。具體來說,它是互聯網的一個快速、廣泛和互動的特徵。在扎實的基礎上,要突破傳統的慢溝通、小范圍的意義,為企業增添色彩,幫助維護和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

二、網路公共關系的若干特點

網路公關傳播迅速,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有很好的時效性。

網路公關的焦點是媒體上無法控制的內容。

這家公司的破壞力如此之大,以至於當公司倒閉時,該公司將面臨來自各行各業的壓力。

永久的、長期的殘存,影響著人們的思維.

具備網路公關處理的相關技能

三、處理網路公共關系的一些建議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不可能一帆風順。因此,有人說士兵不能動,食物要先動,危機公關並不意味著出現時就會糾正。現在有點晚了。制定相應的網路公關策略,採取應急措施及時、有效地彌補。當危機爆發時,企業必須迅速轉移注意力,專注於危機公關。危機時刻對公司來說是困難時期。當戰略選擇失敗時,很難恢復。因此,可行的危機公關尤為重要。

四、控制相應的通訊渠道

根據網路公關傳播的主要特點,控制負面信息的傳播是網路公關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作為網路公關人員,他們也必須及時應對負面信息。此時,網民更關注公司是否真誠,控制負面信息需要找到信息來源,分析控制難度,及時與源頭負責人溝通,及時納入其中,避免負面信息的膨脹。

五、處理好與媒體的關系

在談到控制相應的傳播渠道後,下一步是溝通和處理與媒體的關系。新聞媒體最大的特點是傳播速度,一旦負面影響迅速蔓延到所有渠道。媒體關系是公共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新聞媒體要做到真實、公平和符合企業利益是不現實的。必須充分利用媒體,積極開展網路公關工作,消除企業不必要的麻煩。

六、網路積極引導

現在渠道已受到控制,與傳媒的關系亦已得到處理,下一步是在互聯網上為他們的公司進行一些積極的公關活動。無論是企業、個人還是政府,都必須關注互聯網和大眾傳播的效果、傳播能力和影響力。不應低估權力。良好的輿論會使企業興旺發達,獲利。負面輿論會使企業蒙受巨大損失,甚至死亡。輿論對網路公共關系的影響將影響企業的未來發展,改變企業的命運。個人和公司必須尊重在線公共關系的作用。

③ 如何衡量公關效果

新聞稿傳播的5個評估標准
在過去,新聞稿的效果衡量主要看兩個指標:媒體覆蓋和與之相應的廣告價值。如今,數字時代的到來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全新的評估標准,能更全面的展示新聞宣傳的效果,具體包括:

潛在的受眾范圍:這里是指新聞稿所覆蓋的總人數。如果利用強大的網路系統進行新聞稿發布,那麼任何時段的受眾覆蓋人數均可輕松突破千萬。再加上社交媒體平台的倍乘效應,潛在的受眾范圍可成倍擴大。

參與度:無論潛在的受眾范圍何其廣泛,讀者對內容是否感興趣及參與度才是真正的關鍵因素。受眾參與度包括停留(閱讀)時間、跳出率、分享數、文檔閱讀/下載數、有效聯絡量、電郵訂閱量、博客/網站評論數(積極的評價/反饋)等參考指標。

訪問量:因為新聞稿的發布,而帶來的客戶網站訪問量也是值得重視的因素之一。除了計算網站的訪客數量外,還可通過頁面跳出率及網頁停留時間來確定訪客的質量。你亦可以通過追蹤工具了解訪問者是新訪客還是老訪客,以及他們瀏覽其他頁面所花的時間。

轉化率:這里指的是衡量內容傳播最終產生的銷售線索(Lead Generation),其中包括用戶注冊量、在線/線下銷售轉化率、客戶滿意度、續約度等參考指標。

情感和影響力:你可以了解新聞報道引起的反響,例如衡量受眾對品牌的喜愛、情感表達、口碑等。

上述評估標准不光是紙上談兵而已。例如,除了公關部,品牌經理也可以利用其中包含的寶貴信息更好地理解、甄別宣傳重點,品牌活動的表現以及未來將如何對信息傳播模式進行微調。此外,還可以利用上述信息向高層決策者展示新聞稿發布對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作用。

如何展示與匯報你的傳播效果
乙方向甲方客戶展示新聞發布效果,或者甲方公關部向公司內部匯報工作時,必須採用你的匯報對象(客戶或內部決策者)易於理解的語言。

比如從乙方角度,回想一下你的客戶平常經常採用的報告形式:例如,客戶關系管理(CRM)工具、營銷自動化平台及網站分析報告等。所有這些工具和平台都在報告時採用了簡潔易懂的語言,類似於KPI(關鍵績效指標)。例如,這些報告都從傳播活動、參與度水平和人氣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同理,在匯報你的新聞稿傳播效果以及輿情監測結果時,可以參考上述類似方式。

避免依賴單一工具
在做傳播效果評估時,我們建議最好利用不同工具的組合,以便從更加整體和宏觀的角度去認知,避免只用單一工具。

大部分網路分析工具都各有不足。有些免費的工具,比如Google Alerts(谷歌快訊)因其演算法的快速更迭只能抓取到新聞稿覆蓋范圍中很少的一部分。還有些工具雖能掌握網站細節,卻無法了解稿件在其它網站的發布表現以及影響力。
在做新聞稿發布的效果評估時,你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標准,比如覆蓋率、能見度、參與度,等等。進一步看,當我們觀察品牌在媒體和網路上的整體口碑表現時,我們需要做更加深入的媒體監測或輿情監測。這樣的監測能幫助公關人士了解品牌被各類媒體提及的情況,比如平面媒體、網路、社交網站以及廣播電視等等。還能掌握競品動態、業界趨勢、行業熱點話題。這樣一來,公關部門就能更全面更宏觀地掌握媒體環境中的品牌表現。

另外,在做媒體監測的同時,也可考慮與業績收入、call-in數量、滿意度調查等數據結合起來,將其與評估和監控的傳播數據相結合。

④ 危機公關爆發後,怎樣進行危機評估怎樣進行危機傳播預案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危機公關具體是指機構或企業為避免或者減輕危機所帶來的嚴重損害和威脅,從而有組織、有計劃地學習、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應對策略,包括危機的規避、控制、解決以及危機解決後的復興等不斷學習和適應的動態過程。

危機公關策略

(一)危機准備階段
1、根據危機影響程度,迅速建立危機管理小組,組成人員包括:決策負責人,公關部經理,人事部經理,保衛部經理等。危機嚴重時,要有企業一把手掛帥。豐田汽車已釀成人員傷亡,事件非常嚴重,此時,企業一把手應親自掌陣。
2、危機小組首先要明確問題,要透過各種方法挖掘危機爆發的緣由。豐田不僅應找出車禍的原因,還應找出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的產生,深層次的挖掘事件的原因。
3、危機小組要安排調查深入現場,了解事實,並盡快做出初步報告。在美國車禍發生後,豐田公司要迅速開展調查,弄清真相並形成報告。
4、危機小組要制定或審核危機處理方案及方針及工作程序,盡快遏制危機的擴散,豐田公司要制定詳盡合理的處理方案,應對當前危機。
5、危機小組要統一信息發布口徑,制定新聞發言人,一個聲音對外,在此處,豐田要確保公司對外發布的事故原因的一致性,對深層次問題探究也要保持口徑一致。
6、危機小組還要決定時候聘請外部專業公關人員來協助處理危機公關事件。針對豐田公司出現的危機,本人認為十分有必要聘請外部公關專家和其他有關專家協助指導,一來事件發生在他國,二來事件較復雜,三來事件的發展會有一些不可控因素影響。
(二)危機處理階段
1、危機發生後,從組織內部的各層管理人員一直到監工都應盡快得到組織危機應對事件的材料,並進行相應的學習。通過前段的准備後,此時豐田可將整理出的應變報告傳達給各層人員。
2、在處理時間的過程中要就是論事,實事求是。豐田的公關部門要實事求是的向社會公布事故的緣由。
3、妥善做好善後處理,豐田此段工作相當繁多,如安撫受難人員及其家屬並對其進行相應的賠償,召回有危險故障的汽車,向社會大眾致歉等。
4、開放現場或組織專門參觀,運用參觀活動來協助危機解決。在車子的排障階段,可邀請消費者參觀,讓消費者親身體會產品確實可以放心安全的使用。
(三)重塑企業組織形象階段
1、一般而言,在危機公關過後,企業一般會採用低價促銷的策略,先確保銷量,即使有利潤的損失
2、根據社會發展的不同情況,多做社會公益活動,如捐建希望小學,大災難時捐款捐物等,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化解危機策略
有些公關危機無可避免而爆發之時,你的態度經常會直接影響結果。好比一個人做了點錯事,沒把事做好,或者扭著脖子狡辯,可想而知結局只會更糟糕。那麼勇於承擔責任,即使可能在經濟上吃有些虧,但有時反而可能把一場危機轉化為有利於品牌推廣的有利契機。對於這當中的道理,明白怎樣駕馭帆船逆水行舟的人才是深諳此道者。
當前面臨公關危機時應當果斷採取應對策略,以便有效地化解危機或把危機帶來的負面效應控制到最低。針對於以下可以有效化解危機八項應對公關危機的策略,更會起到積極的效果。
1、把危機公關上升到一個戰略的高度
當今許多危機公關失利的主要原因由,沒有把看起來小型的事件當回事,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然而此種態度將導致事件影響與危害不斷遞增,甚至不可收拾、發展到完全失控的地步。所有正確的做法是當發生公關危機時不管事件大小如何全都要高度重視,站在戰略的角度,並謹慎對待,具體處理方式要要有整體性、系統性、全面性和連續性。只有這樣才能把危機事件迅速解決從而把危害控制到最低。危機發生後活動主辦方與運營方要由上至下全員參與其中,最高領導尤其要高度重視,只有所有決策都由最高領導親自頒布或帶頭執行,才可以確保執行的有效性。
2、發現問題的本質與根源
許多危機公關人員處理不利的原因多數是只看到了表面現象,哪兒出了問題就抓那兒,而本質性的根源問題卻沒有得到解決,最終導致了只治標不治本,按下葫蘆起了瓢,不能迅速徹底解決危機,甚至會導致事態不斷地擴大。所以當發生危機時應該先客觀全面地了解整個事件,然後冷靜的觀察問題的核心,找到問題的關鍵與根源,研讀相關法規與規定,把問題完全參透,或聘請專業公關公司把脈支招,切忌不可急於拿一支掃帚就去救火,哪兒有火哪兒拍一下。
3、比救火的速度更快些
發生公關危機時反應速度要比救火的速度更快些,因此這比大火燒毀企業的廠房更危險,危機在吞噬的是企業品牌的信譽。速度是危機公關中的第一原則。堤壩出現一條裂縫,立即修補很簡單,假如速度緩慢,幾十分鍾就可能發生潰壩,當企業發生危機時就像堤壩上的一條裂縫一樣,立即上前修補可以避免許多損失,但是因為看似很小的問題,沒有引起重視或缺乏危機處理經驗等,從而錯過了最佳處理時機,結果就會導致事件不斷擴大與蔓延。
4、所有問題一肩挑起
危機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應該把所有質疑的聲音與責任都承接下來,不可以含糊其詞,不可以態度曖昧,不可以速度遲慢,然後拿出最負責任的態度與事實行動迅速對事件做出處理。其實很多危機事件發生後媒體與受眾甚至是受害者並不十分關心事件本身,更在意的是責任人的態度。冷漠、傲慢、推委等態度會增加公眾的憤怒,把事件本身嚴重放大。
5、溝通,溝通,還是溝通。
矛盾的80%來自與缺乏溝通,很多事只要能恰當的溝通都會順利解決。當發生公關危急時溝通就是最必要的工作之一。首先要與全體員工進行溝通,讓大家了解事件細節,以便配合進行危機公關活動,比如保持一直的口徑,一直的行為等。接下來就是與媒體進行溝通,必須第一時間向媒體提供真實的事件情況及隨時提供事件發展情況,因為如果你不主動公布消息,媒體和公眾就會去猜測,而猜測推斷出的結論往往是負面的。所以,這個時候必須及時坦誠的通過媒體向大眾公布信息與事件處理進展,這樣可以有效填補此時輿論的「真空期」,因為這個「真空期」你不去填補它,小道消息、猜測,甚至是競爭對手惡意散布的消息會填滿它。而後就是與政府及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得到政府的支持或諒解,甚至是幫助,對控制事態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要對合作夥伴等進行溝通,以免引起誤解及不必要的恐慌。
6、讓別人為自己說話
發生危機時若自身沒有問題,通常都會急於跳出來反駁,與媒體、受眾,甚至政府打口水仗,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即使是弄清楚了事實的真相也失去了公眾對其的好感,更容易導致事件的擴大,拓展到企業誠信問題,社會責任問題等方面,導致有理的事反倒沒了理。這時應該以一個積極的態度,對媒體及公眾的質問不做過多的言辭,而後馬上請第三方權威部門介入,讓權威部門為自己說話,有了證據之後再主動聯系媒體,讓媒體為自己說話,必要的時候再讓消費者為自己說話,但盡量自己不要在事件還未明朗、大眾還存在誤解的時候去說話。如果自己確實有責任與過失,那就更不要自己出來說過多的話,只說一句:「對不起,我們將承擔全部責任」而後用事實來證明,在穩定了公眾情緒後藉助媒體與相關部門進行危機公關,比如發布企業的改正進程,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太大危害等,消除消費者的不滿情緒,博取同情,而後盡快讓事件過去。
7、轉移視線
當企業發生公關危機時,在妥善處理後要盡快把公眾視線吸引開,否則糾纏下去對企業會十分不利,但這種方式不是推委責任與瞞天過海,而是在正確採取措施並得到妥善處理後讓事件的餘震盡快結束。比如推出新產品,新發明,企業捐助公益事業等相關新聞,以轉移大眾的視線。
8、化患為利,危機中創造商機
當企業發生公關危機事件後媒體與大眾的關注度很高,這時若企業危機公關手法得當不僅可以化解危機,還可以提高企業或品牌的知名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因此,作為危機公關公司運營企業,全部的活動都是與公眾息息相關的,平時企業就應當防患於未然,建立完善的危機防範預案機制,設立一條危險線,當企業的一些行為觸及這條危險線時立即引起重視,馬上處理,通常可以防範絕大部分危機的發生,至少可以把危機控制在最低范圍內。如果活動規模、聲勢較大,此時就應當設立專門負責處理企業危機的危機公關公司部門,以便敏感迅速地作出反應,有效地控制或迴避風險。
處理流程
企業應對公關危機,必須嚴謹的處理好每一個細節。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危機公關流程什麼怎麼樣的。
(一)組織內部對策
1、迅速成立處理危機事件的專門機構。假如企業已成立危機管理小組,可在該小組的基礎上增加部分人員。這個專門小組的領導應由企業負責人擔任。行政部公關事務人員必須參加這一機構,匯同各有關職能部門的人員組成一個有權威性、有效率的工作班子。
2、了解情況,進行診斷。成立專門機構,應迅速而准確地把握事態的發展,判明情況。確定危機事件的類型、特點,確認有關的公眾對象。
3、制定處理危機事件的基本原則、方針、具體的程序與對策。
4、急需援助的部門,共同參加急救。
5、將制定的處理危機事件的基本原則、方針、程序和對策,通告全體職工,以統一口徑,統一思想認識,協同行動。
6、向傳媒人士、社區意見領袖等公希危機事件的真相,表示企業對該事件的態度和通報將要採取的措施。
7、危機事件若造成傷亡,一方面應立即進行救護工作或進行善後處理,另一方面應立即通知受害者家屬,並盡可能提供一切備件,滿足其受害者家屬的探視或要求。
8、如果是由不,格產品引起的危機事件,應不惜代價立即收回不合格產品,或立即組織檢修隊伍,對不合格產品逐個檢驗。通知有關部門立即停止出售這類產品。
9、調查引發危機事件的原因,並對處理工作進行評估。
10、獎勵處理危機事件的有功人員;處罰事件的責任者,並通告有關各方。
(二)受害者對策
1、認真了解受害者情況後,誠懇地向他們廈其家屬道歉,並實事求是地承擔相應的責任。
2、耐心而冷靜地聽取受害渚的意見,包括他們要求賠償損失的意見。
3、了解、確認和制定有關賠償損失的文件規定與處理原則。
4、避免與受害者廈受害者家屬發生爭辯與糾紛。即使受害者有一定責任,也不要在現場追究。
5、企業應避免出現為自己辯護的言辭。
6、向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屬補償方法與標准,並盡快實施。
7、應由專人負責與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屬謹慎地接觸。
8、給受害者安慰與同情,並盡可能提供其所需的服務,盡最大努力做好善後處理工作。
9、在處理危機事件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可隨便更換負責處理工作的人員。
(三)新聞媒介對策
1、向新聞界公布危機事件,公布時如何措辭,採用什麼形式,有關信息怎樣有計劃地披露等,應事先達成共識。針對新聞媒體公布企業需要通過權威媒體渠道發布企業最新的信息,知名企業新聞策劃轉播機構品牌聯播通常的處理流程是第一時間通過通過「新聞」的方式,多角度多層次地為企業、產品或人物進行正面宣傳,吸引公眾的注意,澄清企業信任危機。消除公關危機對企業形象的影響。精準企業新聞聯播,能讓信息從「焦點」變為「記憶點」,進而產生「賣點」,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都能為企業帶來積極的效應和價值。
2、成立記者接待機構,專人負責發布消息,集中處理與事件有關的新聞采訪,向記者提供權威的資料。
3、為了避免報道失實,向記者提供的資料應盡可能採用書面形式。介紹危機事件的資料簡明扼要,避免使用技術術語或難懂的詞彙。
4、主動向新聞界提供真實、准確的消息,公開表明企業的立場和態度,以減少新聞界的猜測,幫助新聞界做出正確的報道。
5、必須謹慎傳播。在事情未完全明了之前,不要對事故的原因、損失以度其他方面的任何可能性進行推測性的報道,不輕易地表示贊成或反對的態度。
6、對新聞界表示出合作、主動和自信的態度,不可採取隱瞞、搪塞、時抗的態度。對確實不便發表的消息,亦不要簡單地「無可奉告」,而應說明理由,求得記者的同情和理解。
7、不要一邊向記者發表敏感言論,一邊又強調不要記錄。這種習慣很不好。
8、注意以公眾的立場和觀點來進行報道,不斷向公眾提供他們所關心的消息。
9、除新聞報道外,可在刊登有關事件消息的報刊上發歉意廣告,向公說明事實真相,並向公眾袁示道敷度承擔責任。
10、當記者發表了不符合事實真相的報道時,應盡快向該報刊提出更正要求並指明失實的地方,同時,向該刊提供全部與事實有關的資料,派重要發言人接受采訪,表明立場,要求套平處理。特別應注意避免產生敵意。
(四)上級領導部門對策
1、危機事件發生後,應以最快的速度向企業的直屬上級部門實事求是地報告,爭取他們的援助、支持與關注。
2、在危機事件的處理過程中,應定期匯報事態發展的狀況,求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
3、危機事件處理完畢後,應向上級領導部門詳細地報告處理的經過、解決方法、事件發生的原因等情況,並提出今後的預防計劃和措施。
(五)客戶對策
1、危機事件發生後,應盡快如實地向有關客戶傳達事故發生的消息,並表明企業對該事件的坦誠態度。
2、以書面的形式通報正在或將要採取的各種對策和措施。
3、如有必要,還可派人直接與重點大客戶面對面的進行溝通、解釋。
4、在事故處理的過程中,定期向各界公眾傳達處理經過。
5、事故處理完畢,應用書面形式表示歉意,並向理解和援助的單位表示誠摯的謝意。
(六)消費者對策
1、迅速查明和判斷消費者的類型、特徵、數量、分布等。
2、通過不同的傳播渠道向消費者頒發說明事故概況的書面材料。
3、聽取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的消費者時事故處理的意見和願望。
4、通過不同的渠道公布事故的經過、處理方法和今後的預防措施。
(七)消費者團體時策
1、所有的對策、措施,都應以尊重消費者權益為前提。
2、熱情地接待消費者團體的代表,回答他們的詢問、質詢。
3、不隱瞞事故的真相。
4、及時與消費者團體中的領導以及意見領袖進行溝通、磋商。
5、通過新聞媒介向外界公布與消費者團體迭成的一致意見或處理辦法。
(八)社區居民對策
1、社區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地,如果危機事件給社區居民帶來了損失,企業應組織人員專門向他們致歉。
2、根據危機事件的性質,也可派人到社區居民家庭中分別遣歉。
3、向全國性的報紙和有影響的地方報刊發謝罪廣告。其內容包括:作為謝罪廣告對象的有關公眾;公眾了解的事項;明確而鮮明地表示企業敢於承擔社會責任、知措必改的態度。
4、曲要時應向社區居民賠償經濟損失或提供其他補償。
除上述關系對象外,還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對與事件有關的交通、會安、市政、友鄰單位等公眾採取適當的傳播對策,通報情況,回答咨詢,巡迴解釋,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協助企業盡快渡過危機,使企業形象的損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危機公關應急方案
事由:美國出現醫療事故,××企業被迫收回「安納爾奇」葯品。
前言:代理商魯本企業昨日通知×企業,稱美國有7人的死亡與企業產品「安蚋爾奇」有關。魯本企業已經在調查期間收回該葯。××企業決定立即收回英國市場中的「安納爾奇」,等待美國調查結果。
(一)事件背景分析
1.情況
「安納爾奇」銷路很好,美國有7人死亡和該葯有關。據了解這只是傳聞,經調查後將會澄清。
2.問題
「安納爾奇」多年來因品質優良、效力可靠,已經建立盤好聲譽。××企業在此次危機中一定要維持可信賴性,要給人以採取負責行動和關心消費者利益的印象。
問題是必須採取行動盡量減少××企業及魯本企業的信譽受損程度,絕對不使危機成為丑聞。
(二)目的
該葯極可能會再進入市場,因此,一切有關報道必須真實,要維護企業品質優良、效力可靠的形象,必須使公眾知道××企業是完全可靠的。
(三)公眾對象
包括制葯工人、用葯人、企業股東、推銷人員、DHSS(醫葯衛生部)、醫師。

⑤ 網路輿情效果評估最常用的評估方式有

目前網路公關傳播顯然已經在公關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其效果評估一直困擾著企業和網路公關公司。網路公關公司普遍採用「廣告當量」代替對互聯網公關傳播效果本身的衡量,這樣的評估方式雖然量化上有一定的指標意義,但是對於影響力以及效果的真實說明上還是存在距離的,我們看看當前的一些評估方式有哪些?

  1)量:評估網路公關傳播會以數量作為KPI已經成為普遍方式,主要表現為主動發布篇次、被轉載數、評論數、瀏覽量等。

  不過目前瀏覽量一般媒體平台很少對外公開,尤其對於單篇新聞,頁面上也很難看出來,其他數據是比較直觀,對於達成效果上是相對容易的,在對效果的意義上,以量為據的方式不是最好的評估方法,在傳播中這種方法是最基礎的KPI設定方式。在被轉載數這個指標上,目前來看是對網路公關一個很好的評估,一篇好的文章,和一個好的新聞事件,會在很長時間內會被反復轉載。截止一個時間段並記錄它的被轉載次數,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2)質:關於網路公關傳播質量的評估,會有很多個維度,比如:

  熱門新聞排行榜:由於很多新聞沒有瀏覽量來權衡,不過一些新聞網站會有一個根據24小時、48小時訪問流量的新聞自動排序,兩外一些網路新聞源媒體在「網路新聞」各個頻道的推薦也值得關注。

  網路媒體發布的位置:網路發布的位置一般會通過兩方面產生,一個是以廣告形式購買的文字鏈或者幻燈片輪播,之後用戶點擊是企業的新聞,或產品推薦或者品牌植入等等,這種方式一般較容易達成,不過要考慮內容的符合度。另外一種方式則是策劃優秀的內容被編輯推薦,這種難度較高,需要營銷推廣人員在內容選題、稿件撰寫上有一定功夫。

  專題的影響力:帶入流量、專題文章數量、評論量、文章撰寫專家數量與影響力等都會成為專題評估的指標,不過目前在網路公關上,大家習慣性的進行專題製造,在專題的用法上重點在質,不在量的多少,一個專題輸出內容是不是足夠有影響力,吸引過來用戶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一個企業的產品介紹頁,那不如就直接做個廣告鏈接到企業官方網站,專題更多會是深度解讀,從品牌的另一面展示品牌內涵。

  3)勢:網路公關的真正的影響力有多大,這個「勢」可以引起多少人關注,在這方面會有幾個指標出現:

  傳播力:有些網路公關傳播上會引發全行業的關注,一篇爆炸性的網路新聞發出後,引起平面、電視、廣播等媒體的熱烈討論,在這時就不是「被轉載數」這個指標來評估了,在成「勢」之後,會有眾多媒體、機構自發的將事件發酵起來,此時可以通過網路指數、Google趨勢等數據進行評估,或者委託第三方調研公司,調查品牌或者產品的知名度及美譽度變化情況。

  銷售力:銷售這個詞是企業推廣的終極目的,只是在品牌的各階段要求會略有不同,然而在網路公關效果成「勢」方面是不是就能帶來銷售力,我的回答是,能!從一個用戶「了解、知道、興趣、購買」的行為轉化流程看,了解、知道環節都可以從網路公關上獲得,用戶行為的轉化可以通過公關、廣告、互動產生,目前通過網路廣告產生是很容易評估,各種監測代碼隨著用戶跳轉著陸被記錄下來。

⑥ 公關效果評估的關鍵指標

(GrossImpression)
覆蓋率是廣告效果評估中常用的一個詞彙,用在公關中也一樣,特別是對傳播、活動的效果評估,必須搞清楚覆蓋到了多少人群,如果不清楚覆蓋率,做出來的媒體計劃以及活動都是盲目的。
有些企業老闆特別有意思,他認為A媒體好,就一定要上A媒體,全然不顧A媒體的覆蓋率,這樣的傳播必然是有問題的。
所謂的覆蓋率也不僅僅是指一家媒體的覆蓋率,比如一家企業的市場遍布全國,通過中央媒體的宣傳是不是就能覆蓋率100%呢?當然不是。一家發行量才5萬的中央媒體,肯定不如一家發行量10萬的區域媒體的覆蓋率,前提是企業在那個區域有市場。
當某次宣傳結束後,我們可以用一個粗糙的公式來表達覆蓋率:
覆蓋率=傳播受眾/市場所屬區域的受眾
傳播受眾就是我們通過媒體影響到的受眾,包括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這個我們後面會提到。而市場所屬區域的受眾很好理解,如果企業只在北京有市場,就不要把宣傳做到河南去,或者用中央媒體在全國范圍內做。
顯然了,如果按著100%的覆蓋率去做宣傳,必然會有一些重復,所以又涉及到一個有效率的問題。 (EffectiveReach)
有效率是指,雖然覆蓋到了,但有可能重復覆蓋,或者覆蓋是不一定有效的。
重復的不多說了,談一談無效覆蓋。比如,在北京市場做宣傳,選擇《娛樂信報》,娛樂信報的發行量號稱20萬,首先這20萬人裡面不是全部有效的——這20萬什麼人都有,我們需要的只是其中一部份,比如只有5萬是有效的。其次,這5萬人是不是全部都會看到我們的信息,這和版面有一定關系。
所以,針對不同的企業,每份報紙雜志都會有其不同的有效率,企業當然要選有效率高的。通常,很多的企業顧到了有效率,又忘記了覆蓋率,我們需要的是兩者兼顧。
這里還有提一下品牌發展指數,即品牌在一個地區的銷售占總銷售的比率除以該地區占總人口的比率,用以評估品牌在該地區的相對發展狀況。我們都知道山溝溝里的消費能力是不能和城市相提並論的,在某些地區發行量很大的媒體,由於經濟發展落後有效率就很低。光看發行量,不問有效率,就是這種錯誤。
綜合覆蓋率以及有效率,即可得出有效受眾,它的作用可以直接用來表述宣傳效果。 (CPM-PerThousand)
這也是廣告術語,媒體載具每接觸1000人所需支付金額,在計算上是以媒體單價除以接觸人口,再乘以1,000。
它的計算方式有兩種,
千人成本=總成本/總受眾
人成本=總成本/有效受眾
顯然,第一個計算方式是被公關公司普遍採用的,因為它通過分母的基數降低了千人成本,但這個不能反映問題。真正能反映問題的第二個公式,「錢要花在刀刃上」說的就是這個,只有考慮了有效率的千人成本才是有意義的。
再做得細一點,可以結合千人購買率、千人利潤率,來計算以某個成本進行傳播值得不值得。比如通過宣傳,每千人中預計會有10人購買產品(即1%購買率),每件產品的利潤是10元,那麼千人利潤總額就是100元,宣傳推廣的成本當然不能大於這個數。
以千人成本,還能計算出企業推廣需要的總費用,以企業的總目標受眾除以千人成本,就是宣傳總費用。企業在做年度宣傳預算的時候,可以此為依據進行推算,費用要求達不到時選擇重點市場進行建設。 (correctness)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准確性的評估,是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做到覆蓋率、有效率,還是效果不好,原因可能就是准確性差。
信息被有效覆蓋了,不等於被有效傳遞了,准確性包括的主要內容有傳播定位的准確性、媒體策略的准確性、發布內容的准確性、傳播方法的准確性等。
定位的准確性不用說了,一件產品如果沒有找好賣點,一個企業沒有在產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傳播的主基調不正確,這些都會造成效果低下。媒體策略的准確性,主要是指發布時間、發布周期,比如促銷信息的發布、新品的上市,特別是一些策略性發布,對於媒體策略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如果不準確,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發布內容的准確性是指,該說的問題沒有說清楚,該突出的重點沒有突出,那怎麼可能會有效果?傳播方法也是一種,上來就打官司,上來就噴口水……確實吸引了眼球,但是效果如何是否需要反思一下呢?
准確性是無法量化的一個東西,這個是考核公關公司實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競標書上都會把策劃方案的策略、定位作一個很高的要求,原因就在於此。而對公關評估,自然不能缺少這一環,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一開始認為正確,也許就是錯誤的。 (power)
業內也有人稱之為爆破力,或者說引爆。當然,這不能全部說明問題,爆破力只能說明在某段時間內的爆破,但傳播力度還包括長時間的影響。
針對爆破力而言,主要是指在某段時間內讓企業的信息迅速充滿媒體,並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是公關常用的一種方法,通常的一個事件營銷就屬於此類。通過對信息的佔領,可以一下子吸引關注,並加強人們的記憶或者好感,從而達到公關的目標。關於爆破力的統計,可以選取一段時間,以媒體發布的數量、轉載的數量、媒體跟進報道的數量進行分析統計,其中媒體跟進報道的數量能集中體現傳播力度。
除了一段時間內的傳播量,還有一些能有效「量化」傳播力度的標志,如網站的首頁、平面媒體頭版或者頭條等等。很多企業比較注重在網站上的首頁,或者頻道首頁,以及一些版面的頭條或者關鍵位置——這都能表明傳播力度。
另外,關注度也是傳播力度的一個表現,比如在一段時間內,行業內共發生了幾個值得一提的新聞,給這些新聞排個名,再結合自己企業在市場的排名,就知道傳播的力度夠不夠。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制定了年度計劃,亦可回顧一下有沒有哪個新聞值得一提,如果沒有,說明沒有傳播力度。
一些企業年年做宣傳,但是所做的宣傳都不值一提,就像小學生寫流水帳一樣,這就是沒有力度的原因。 (PassAlongRate)
在統計覆蓋率的時候,雖然傳閱率也會被統計進去,但這個仍然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特別是在網路時代。
搜索引擎的興起,使得網路上文章內容被二次、三次閱讀的遠大於當日發布時的閱讀量。特別是一些選購、評測、體驗類的文章,被搜索到然後再被閱讀,從而起到影響消費者購買決定的作用十分明顯。因此,當人們在購買汽車、IT等產品時,通常要上網查一查的相關信息,這時候傳閱率就顯得比覆蓋率更為重要。因此,在效果評估時,以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作為評估手段也已經成為重要的手段。
比如,應用網路搜索「MP3選購」,在宣傳之前第一頁搜索沒有相關品牌的內容,而做完宣傳之後出現了相關的內容,這表明傳閱率很大,效果當然也會很好。
另一方面,我們發完一個消息以後,有時候會引起媒體的廣泛報道,這事實上也叫傳閱率。可見,傳閱率既可以以人們對同一張報紙的多次閱讀來做統計,也可以以搜索引擎上被搜索到的多次閱讀來做統計,還可以以後續媒體自發跟進的報道來做統計。
很多時候,傳閱率並不被計入公關服務的收費項目,因此長期被忽視,但它無疑是公關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improveofPR)
前面我們講的多是以傳播為主的一些效果評估,當然公關絕不僅僅是傳播,比如一些公眾關系維護、項目游說、危機處理也都屬於公關的范疇,對於這些內容的效果顯然需要特殊的方法,本人認為公關指數是一個較好的評估方法。
比如,很多企業都需要建立和維護媒體關系,通過與公關公司的合作,一定在媒體關系層面獲得一定的提升。——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企業不能做到媒體在刊出負面報道之前就得到相關消息,說明媒體的關系還不夠到位。這可以量化為一共建立了多少家核心媒體的關系,也可以從單家媒體的關系提升上取得評估。
至於項目游說的話,工作的進展就是很好的評估,這里不多贅述。而對於危機管理,通常以「拿」掉了多少篇負面報道來做衡量,這是不完整的。應用公關指數的理解來看,在處理完危機之前,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企業與媒體的關系、企業與渠道的關系,這些有沒有產生變化,如果這些關系下降了,說明危機並沒有處理好。同理,如果關系得到提升了,說明危機處理得非常好。必須重點說明的是,看一篇報道是否為危機公關,也要看企業的公關指數有沒有變化,如果一篇文章只有幾十人看,影響面、影響力都十分窄,就不叫危機。很多危機本不是危機,只是小噪音,結果被公關公司一搞反而真成了危機,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原因就在於,一開始的時候,危機的初期並沒有導致企業的公關指數下降,而處理危機的過程中導致了這個指數的下降,也就是失敗的公關。
可見,在公關效果的評估時也要考慮這一點,公眾關系是否有下降,這也是回歸到公關的本質,不能因為要見個頭版,結果把記者關系搞得一團糟,這可能對於企業得不償失。說白了,企業取得的各種關系不能輕易動的,一件小事就想上頭版,大事來了更想上,長此以往,再好的媒體關系也要被搞砸。 (improveofsale)
這個放到最後,並不意味著不重要,而是最為重要,也最為一些企業關注。
有些企業完全將銷售的增長寄希望於公關,本人認為這是不可取的。公關在某些時候可以對銷售有刺激性的幫助,比如北京富亞塗料的老闆喝完塗料後,消費者指名要買能喝的那種塗料;比如我們在網路上發布某個特殊電話號碼後,會明顯感受到電話的增長;比如Mapabc在發布手機位置查詢的代碼後,一天內增長近萬用戶使用等等……但是,我們指望所有的公關都能產生這樣的效果,畢竟廣告有公關永遠取代不了的作用。
當然,即便不能直接統計公關對銷售增長的幫助,亦可以通過間接的方法獲得銷售增長的數據。用總增長刨去廣告、促銷等手段對銷售增長的刺激作用,就可以得出公關對銷售的增長作用。菲利普的《市場營銷管理·亞洲版》對此有更為詳細的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正因為公關效果中,很多企業對「銷售的提升」看得很重,所以像網通、移動這種企業,公關做到經常被業界嘲笑,依然業績很好。像蒙牛的超級女生,批評者也不少,但是很多人將它看作是好案例……試問一下,有誰真正科學的統計過超級女生對蒙牛的貢獻?有時候,我常和朋友開玩笑說,服務那些年年掙錢的企業,就算案例再爛,也可以拿得出手,服務那些虧損的企業,案例再精彩,也不要拿出去丟人。

⑦ 什麼是公共關系,企業要搞網路公關有哪些方法

公關即公共關系,是社會組織同構成其生存環境、影響其生存與發展的那部分公眾的一種社會關系,是一個組織為了達到一種特定目標,在組織內外部員工之間、組織之間建立起一種良好關系的科學。

根據愛德華·伯尼斯(Edward Bernays)定義,公共關系是一項管理功能,制定政策及程序來獲得公眾的諒解和接納。它是一種有意識的管理活動。組織中建立一種良好的公共關系,是需要良好的公共關系活動的策劃來實施和實現的。

網路危機公關方法:

1,使用搜索引擎壓制負面音訊。

2,使用公關刪去負面音訊來源。

3,結合事情自身制定根本性解決方案,使用公關徹底平息事情。

4,輿情監控,榜首時間妥善處理相關問題,切掉危機繁殖的溫床。

5,主動向新聞界提供真實、准確的消息,公開表明企業的立場和態度。

6,調查引發危機事件的原因,並對處理工作進行評估。

(7)網路公關怎麼評估擴展閱讀

公關來歷

公共關系這個概念,是20世紀初在美國首先出現的,當時最早使用這個概念的,是美國的一個新聞記者——艾維·李。1904年,艾維·李使用public relations這個詞來描述公共關系的概念,後來人們把它簡稱為PR,這就是公共關系的縮寫。

禮儀專家金正昆認為,公共關系這個概念,還是翻譯成公眾關系比較好。其實在港澳地區人們就是把它叫做公眾關系。1907年美《韋氏新九版大學辭典》Public Relations簡稱「PR」。

「公共關系」一詞的首次出現是在1807年美國總統托馬斯·傑斐遜的國會演說。

⑧ 公關效果評估的評估方法

區分或者明確目標是評估公共關系工作效果的第一個緯度,比方說同是一個會射箭的人,如果他今天的任務是射箭靶,那准確度是最關鍵的,評估的結果是射了多少環;如果其任務是打獵,那評估其結果是看獵獲了多少只獵物,至於射中了心臟還是腿是無關緊要的……
企業對公共關系的投入,或者說公共關系部門的預算,大部分情況下是幾種目標同時存在的,企業往往會根據自身的發展階段、行業特點等等賦予公關部門不同的職責范圍,通常包括對銷售的支持、對企業聲譽的幫助、對品牌形象的管理、跟關鍵利益關系群體關系的維護、對企業新聞發言人的培訓、對危機傳播的管理等等,對於很多大型的企業,這些職責是都需要的,而對於某些成長期的企業,可能只是用到其中一個或者幾個,支持銷售是最常見的,企業往往會把公關手段視為成本較低的營銷手段。但無論如何,說到對公共關系效果的評估,首先需要界定的是公關的目標是什麼?就像那個射箭選手一樣,目標不同,評估的方法和指標有著天壤之別。
APC是一家銷售不間斷電源的專業化IT公司,其公關部門是設在市場部下面,部門的工作目標是維護品牌在客戶中的形象。在這樣的目標下,APC選擇了年終問卷調查的方式來評估一年的工作,評估的標準是看不間斷電源的用戶群中,APC的品牌形象在所有競爭廠商中所處的位置。索愛的公共關系部門相對獨立,管轄著媒介傳播和市場活動,公關的職能聚焦在支持銷售,因此,有多少顧客是因為在媒體上看到有關索愛的報道而選擇購買了索愛的產品,是評估公關績效的重要指標,據索愛公關總監寧述勇介紹,通過問卷調查這個比例在索愛高達40%,遠遠高於廣告的影響力。
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在機械製造領域里有個概念叫「總成」,比如汽車製造里的動力總成、轉向器總成等,這些總成合到一起,再加上一些其他的零件,就是一輛完整的汽車了。發動機是動力總成的一個重要部件,一輛汽車的最終動力性能,取決於包括發動機在內的每一個零件的表現和之間的配合。並不是最好的汽車零件就可以造出最好的汽車,需要許多方面的准確配合才能提升汽車的整體性能。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應該做的是從局部到整體兩個角度同時來評估公關的效果。首先要評估整體的效果,沒有整體,局部再美也是枉然。其次也要看局部,整體是每一個局部拼接而成的。公關方案中的每一項是否做的很出色,新聞發布、事件策劃、活動管理等等,信息表達清晰准確,項目執行到位,才有可能帶來整體的傳播效果,同時還要考察項目之間的關聯性和配合,對局部的有效評估,目的是要規避整體效果還影響公關以外因素的問題。
在任何一個類似「最受尊敬的企業」、「最佳社會聲譽」評選中,IBM都會榜上有名,毫無疑問,IBM公關部的整體目標是實現的很完美的。但是IBM依然非常注重每一個傳播活動的效果評估,細到一篇文章和一個采訪,都會有完備的評估方法,考量信息的准確性和傳播對象的匹配。從項目之間的關聯性和配合上,IBM提出的「One Voice」和「One Image」原則則體現了局部服務整體的觀念,因此,IBM做到如此好的社會形象就不奇怪了。

關注過程才能達到好的結果
毫無疑問,老闆們最關心的是結果。就像F1方程式賽車,游戲規則是以跑完多少圈為前提,來計算誰用的時間最短,誰的速度最快。如果中途退出,即便單圈速度是第一,也沒有名次、沒有積分。可是,同時我們也可以注意到,假設最終都跑到了終點,不一定是單圈速度第一的先到,也不一定是過程中跑第一的先到,根據提前戰術的安排和過程中環境和形勢的變化,要評估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
對公關的效果評估同樣道理,如果最終結果的輸出是企業的良好社會聲譽的話,那麼這個結果的達致是有一個過程的,過程中每一個策劃、每一個傳播戰役互相疊加或者彼此抵消,最終得到社會的一個綜合評價。沒有最後結果的預期和評價不行,但沒有對過程的評估亦不行,畢竟只有不斷的糾正過程中的方向才能達致最終結果。
在這個緯度失敗的案例很多,最典型的是那些已經倒下的「標王」們,秦池、愛多……,一個戰役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最後的勝利。可口可樂贊助奧運已經有長達70年的歷史,已經不可能像聯想成為奧運Top贊助商、蒙牛贊助超女那樣吸引眼球和轟動效應,但正是在70年的漫漫征程中,可口可樂做到了鍥而不舍和每一次的精準到位,才成就了世界第一的品牌。
定性與定量
體育比賽裡面有兩種,一種是競技項目,一種是表演項目,田徑、游泳都屬於前一種,運動員的姿勢好不好看,動作是否標准都不管,比賽只看最終的成績,而這種結果往往是沒有任何爭議的。而像體操、跳水、花樣滑冰等項目則屬於後者,這類項目的特點,必須有一個評委會給他們打分,分數是定性和定量的結合。從單杠上掉下來幾次是可以定量的,但其姿勢是否優美,或者說藝術表現如何則是定性的。雖然最終得到的還是一個看似定量的分數,但完全是依靠評委的眼光和誠信,最終靠多個評委綜合得分,給出一個運動員的得分,這種結果只能說是相對的公正。但是在不可能有絕對公正的情況下,這種相對性就成了約定俗成的絕對。
說公共關系是科學加藝術,大概沒有人會提出疑義,寫了多少篇公關文章、發到了多少個媒體、收到多少篇剪報、舉行了多少次活動、現場來了多少人、事後有多少反饋電話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定量來計算出數字的;對於關鍵信息提煉的是否准確、表達的是否到位和新穎、到會媒體是否有效覆蓋目標受眾、參加活動的人是否匹配傳播的目的、活動策劃的創意性有多高等等則只能通過定性的方式來評估。
講故事是最常用的公關手法,媒體發稿更是最常用的傳播手段,企業的公關部和公關公司每天都在挖空心思找故事和發稿件。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Goole上同時輸入「海爾」和「砸冰箱」兩個關鍵詞,你立刻可以找到9,450篇相關報道。更說明問題的IBM的「人機大戰」,在goole上你可以找到多達19萬篇相關報道。主動的傳播讓故事為人所知,同時藝術化的創意則讓傳播倍增而廣為傳頌。

勝者為王敗者寇——縱向與橫向
IBM的營銷部門定計劃時,除了有具體的銷售額指標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Market Share」——市場份額,而其傳播部門定計劃時,則把「Mind Share」——印象份額放在第一位,投入產出比固然重要,占據領先更加重要。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出一個補丁程序,來修補源程序中的漏洞,可見如果縱向評估的話,Windows還有很大的提高餘地。但是這並不妨礙它占據著操作系統領域的絕對優勢。
對自身的評估是為了未來做的更好,但有沒有必要更好,或者要好到什麼程度則需要進行橫向的評估,因為並不是做的無限制的好就是對的,更好一定意味著更高的成本。 不管評估的內容和方法如何,最終都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到底是由誰來評估?誰來評估決定了評估的公正性、可靠性和評估成本有多大。就像跳水比賽一樣,我們一方面需要完全由第三方組成的評委會來打分,給眾多選手的表現評出個高低上下,另一方面,對於達致這個結果的過程的評估,則還是有賴於運動員和教練員自身,這是裁判員無法代替的工作。從成本和效率方面考慮,自身的評估是必要的,從公正性和客觀性的角度考慮,則必須藉助第三方的評估結果,此時第三方的專業性和公信力以及在行業里的影響力尤為重要。有效把自身評估和第三方評估相結合,就可以知道自己出在什麼位置和下一步應該如何改進。
不管是奧斯卡、諾貝爾獎,還是財富500強排名和IDG市場佔有率排名,都是在不同領域內的第三方評估,都被企業在各自的行業領域作為評估自己的標桿。在公共關系行業還沒有這樣權威的機構或獎項存在,我們在期待中……
總結上述提到的公共關系效果評估需要關注的六個方面,實踐中需要做到的不是選擇甲,還是選擇乙的問題,而是需要同時進行。是在每個緯度里找到側重點,然後在不同緯度里一一找到對應。其難度也就產生與此。但無論如何,企業欲讓公共關系帶來更大的價值,公關部門欲得到更多的支持,甚至公關這個行業欲得到更大的發展,效果評估必須走向前台並且落到實處。正像公關專家Linda Childers Hon說的:「在一個精簡機構和零基預算編製法的組織環境中,沒有可測定的結果做依據,公共關系很難信服地說明這一功能是有效地。」

⑨ 公告關系評估包括哪些內容

公關關系評估包括:

1.媒體傳播覆蓋量

在公關活動的傳播上,媒體依舊是最主要的傳播渠道。所以對於此次活動有多少媒體參與了傳播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些可以細化到新聞通稿發到了哪些媒體;權威媒體、主流媒體、官方媒體又有多少家等等。

2.公關指數變化

主要指的是傳播聲量這塊,越大型的活動越能產生較大的社交影響力,如不同的平台上關於公關活動的討論有哪些主流論調,有沒有KOL參與傳播,需要不要進行聯絡和公關處理等。

3.認可度、影響力提升

換言之,也就是口碑上的一些變化,企業的公關活動更多的以提升認知度和認可度為主要目標,得到了受眾的認可和市場的贊譽,那麼這個品牌的市場表現肯定不會差。

公關活動效果評估服務商推薦

綜上所述,公關活動效果評估涉及到方方面面,一味地依靠人力是很難完成的,在這其中既要收集相關傳播數據,還有對相關傳播數據進行篩選、分析等等。為此,建議可通過與公關活動監測服務商合作,以湖南識微科技為例,看其如何助力於企業公關活動效果評估:

1.輿情傳播聲量大小統計分析:實時跟蹤公關活動帶來的互聯網品牌聲量變化,有哪些權威媒體、官方媒體、個人進行了傳播,用戶畫像等方面進行全面統計分析,掌握最真實的輿情傳播聲量大小,助力有效評估公關活動效果。

2.輿情好感度變化統計分析:在一般情況下,公關危機全面爆發之際,整體網路情緒必然以負面為主,而隨著公關手段的干預,網民和媒體的態度是會朝著正面、中立的方向轉變的。識微科技公關活動監測服務可支持全面監測公關活動帶來的好評度變化,如正面、負面、中立情緒佔比,不同時間節點的情緒變化,具體的觀點傾向等,科學量化公關的實施效果,提升管理層對危機處理工作的認可。

閱讀全文

與網路公關怎麼評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能讓手機接不到電話但是能用網路 瀏覽:475
通達oa系統中網路硬碟在哪裡 瀏覽:788
做網路通訊的一般多少工資 瀏覽:310
哪些不需要網路的消消樂 瀏覽:84
拳皇網路異常怎麼解決 瀏覽:468
靜安區網路技術服務電話多少 瀏覽:566
網路營銷的表現形式 瀏覽:362
電腦能連接wifi手機卻無網路 瀏覽:680
蘭大網路學院入學考試多少分合格 瀏覽:541
電視機信號源哪個是網路電視 瀏覽:60
一台連接到網路的電腦的英文 瀏覽:948
投屏出現網路異常 瀏覽:985
用手機網路給電視 瀏覽:27
美團修改密碼顯示網路異常怎麼辦 瀏覽:519
能用電線傳導網路信號嗎 瀏覽:686
手機網路資源在哪裡 瀏覽:843
如何查找網路信貸 瀏覽:914
兩個wifi網路沖突 瀏覽:459
關於網路安全繪畫的名稱 瀏覽:215
騎共享單車總顯示網路不可用 瀏覽:57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