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表達的情感有什麼區別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兩文在思想感情與寫作手法上都有很多相似與不同之處,下面就讓我們來對兩文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較,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 從思想感情上進行比較:相同點:兩文作者歐陽修與范仲淹是同一時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為歐陽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貶,文章寫於兩人被貶之後,都是寄情於山水表述了自己雖遭貶謫卻仍懷濟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不同點:《岳陽樓記》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個「憂」字,但《醉翁亭記》中歐陽修所追求的是與民同樂,突出一個「樂」字,這兩種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從寫作手法上進行比較:相同點:1、兩文都是寫景的文章,在寫景時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如《岳》中「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跡涯」這句話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種波瀾壯闊的特點,讓人很容易就聯想到那種宏偉的景象,再比如說《醉》中「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短短2句話就將早晚的景象描繪了出來,寫出了山谷「晦明變化」的特點;2、兩篇文章都注意了駢散結合,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3、兩篇文章都注意了動靜結合,如《岳》中「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這句話,描寫了寧靜的夜晚岳陽樓的景象,其中「靜」字突出了夜晚的寧靜,「浮光躍金」中「躍」又給人一種靈動的感覺,兩者相結合,就將夜晚寧靜卻又不乏生氣的特點寫了出來,《醉》中「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既寫出了樹林枝葉繁茂,又寫出了鳥的叫聲,給人以一種生動,不乏味的感覺;4、兩篇文章語言都很生動凝練,如《醉》中「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只有21個字,卻將四季的景象都描繪了出來,且都抓住了它們的特點來寫。不同點:1、《岳》中的景物描寫給人以一種波瀾壯闊、氣勢宏偉的感覺,《醉》中一開始的景物描寫則給人以一種九曲回腸的感覺,如第1節中「林壑尤美」中一個「尤」字,就將琅琊山從眾多山中突出了出來,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中一個「聞」字就將讀者從琅琊山帶到了泉水,下文又從一個「峰迴路轉」由泉寫到了泉上的亭,這樣環環相扣,吸引著別人去往下看;2、雖然兩篇文章都是駢散結合,但《岳》文在語言上駢句散句結合,抑揚頓挫,參差溢美;四字短語成雙成對,琅琅上口,婉轉有力。文章既整飭嚴密,句麗辭暢,又張弛有度,議論縱橫。且立意深刻,造詞精警。讀之,音調鏗鏘;思之,文情壯美。而《醉》文雖也使用駢散結合的句式,但多用長句,且又有創新。僅用對偶句式就別具一格,獨領風騷。有單句成對的,有雙句成對的;還有三句成對的。醉翁用它敘事,則明快簡潔;用它寫景,則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則深沉含蓄。特別是二十多個「也」字的運用使得文章層次分明,聲律節奏起伏,音韻和諧悅耳。這些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飛升。3、《岳陽樓記》運用了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如課文開頭兩段,用概括的語言交待了寫作緣由,進而引出岳陽樓景色特點以及「遷客騷人」的不同觀感,這是敘事。第3、4段,把岳陽樓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景物及「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用生動的語言表現出來,這是描寫、抒情。最後,由感嘆引出作者的見解,點明中心,這是議論。由敘述引出寫景,寫景中蘊含著感情,富有感性色彩的描寫又有力的襯託了下文的議論。而《醉翁亭記》中只用了記敘、描寫、議論,沒有抒情。4、《岳》中整篇文章都使用了對比的手法如用陰景和晴景做對比等等,但《醉》中就沒有這樣做;5、兩文的主題深度有別。《醉》中表述主題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與民同樂」的濟民之情隱含在描寫敘述之中,沒有一語道破,而是在醉中寫樂,在樂中寫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達主題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仲淹在比較了「遷客騷人」的仕途進退的悲喜之情後,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懷,並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風亮節。總結一下,兩篇文章既有很多相同之處,也有很多不同之處,都有其獨特的地方,也正是這些獨特的地方,使得兩篇文章都千古傳誦,流傳至今
⑵ 醉翁亭,岳陽樓兩位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繼承的,哪些是有局限的。
醉翁亭,岳陽樓兩位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繼承的,哪些是有局限的。
所以他們的抱負是無法實現的,那麼他們的抱負就能夠實現,只心懷著偉大抱負。即使他們自己心懷偉大抱負、渴望得到賞識。如果他們能夠號召別人跟他們做同樣的事我想局限性跟《水滸》中的宋江是一樣的吧,卻不是所有人都像他們一樣,但是卻沒想過自己去爭取
醉翁亭,岳陽樓兩位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繼承的,哪些是有局限的。我想局限性跟《水滸》中的宋江是一樣的吧,只心懷著偉大抱負、渴望得到賞識,但是卻沒想過自己去爭取。即使他們自己心懷偉大抱負
醉翁亭,岳陽樓兩位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中兩位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哪些方面是值得...
我想局限性跟《水滸》中的宋江是一樣的吧,只心懷著偉大抱負、渴望得到賞識,但是卻沒想過自己去爭齲即使他們自己心懷偉大抱負,卻不是所有人都像他們一樣,所以他們的抱負是無法實現的。如果他們能夠號召別人跟他們做同樣的事,那麼他們的抱負...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
《岳陽樓記》提出「後天下之樂」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記》抒發與民同樂的思想。這兩種思想境界都是積極向上的,很可貴的。 《岳》文表達主題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較了「遷客騷人」的仕途進退的悲喜之情後,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陽樓記》文中寫了幾種人的思想感情?作者屬於...
范仲淹自己的文章,自然只寫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是他的觀點. 《岳陽樓記》你可以不會背,這兩句話樓主還是最好能記住.
醉翁亭記與岳陽樓記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異同
不同點:結合兩者的寫作背景來看 醉翁亭記:作者描繪的是一番欣欣向榮的山水之樂,當時作者在當地治理有方,人民安居樂業,所以主要基調都很快樂昂揚。 登岳陽樓記:作者為了勸慰受到政治挫折的朋友滕子京,這時候聯想到自己的仕途坎坷,難免有很多沉...
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相同點《醉翁亭記》抒發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岳陽樓記》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這兩篇都表達了自己雖遭貶謫卻仍懷濟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不同點:《岳陽樓記》作者主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此規勸滕...
根據醉翁亭記對出下聯 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記(歐陽修—北宋文學家)一、詞語。1、環滁皆山也(環:環繞)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樣子)3、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翼然: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臨:靠近。於:在)4、飲少輒醉(輒:就)5、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6、山水之樂...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小石潭記三個表達的思想感情...
岳陽樓記,體現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思想。 醉翁亭記,體現的是基情於山水的超然意境。 一個是屬於儒家思想一個屬於道家思想。 (是初二的語文課文吧。當時挺喜歡學的。美好的回憶,謝謝你) (望採納)
《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
相同的是:他們都有積極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陽樓記》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記》中歐陽修抒發了與山水同樂的思想感情。這兩篇都表達了自己雖遭貶謫卻仍懷濟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的是:《岳陽...
《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
《岳陽樓記》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規勸友人並勉勵自己,表現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記》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來排遣謫居苦悶的情懷。
《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中表達的"樂"有什麼異...
差異:醉翁亭記》歐陽修是心繫百姓,與民同樂 岳陽樓記》范仲淹是胸懷天下,先憂後樂 相同:都是以民為本 因為,抒發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的政治抱負與生活態度,與友人共勉的情懷。
⑶ 桃花源記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 的 解釋 幫我找一下
桃 花 源 記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幾百走,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看見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裡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裡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岳陽樓記
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譯文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許多山峰,樹林、山谷尤其優美,遠望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山路轉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它在心裡,並寄託它在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消散,暮雲回聚攏來,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陰暗明朗(交替)變化,(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裡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沒有窮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老少少來來往往不間斷的,這是滁州人出遊。到溪水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凈,山中野味,田野蔬菜,雜亂地在前面擺著,這是太守的舉行酒宴。酒宴上暢飲的樂趣,不在於管弦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人們有時站立,有時坐著,大聲喧嚷,賓客們(盡情)歡樂。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在賓客們中間,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山,人影縱橫散亂,太守返回,賓客跟隨。這時樹林里濃蔭遮蔽,鳥兒到處鳴叫,遊人離開後禽鳥在快樂了。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樂趣。喝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享受快樂,酒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⑷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表達的思想感情上的區別
不同點:①結構技巧有別。《岳》文開頭扼要記事,中間生動寫景,借景生情,最後精闢議論,點明主旨。作者把記事、寫景、抒情、議論四者巧妙融合,從而使得文脈結構嚴謹而不板滯、條理清晰而有波瀾,行文變幻跌宕,曲徑通幽,引人入勝。有時明明要酣暢淋漓地描繪一番,卻又戛然而止,另闢蹊徑;有時似乎文章已經寫盡,卻又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洋洋灑灑鋪陳的,卻非要旨,但也並非閑筆;鄭重感慨議論的,貌似正確,卻又予以否定,最後才引出正論,精闢入理,一鳴驚人。《醉》文則以「樂」字提挈全篇,環環相扣,構思精巧。開篇用長鏡頭層層推進的寫法,點出「醉翁亭」,以後又從解釋「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樂」,接著連用幾層描寫和敘述來抒寫「山水之樂」。作者還巧妙地運用了照應和伏筆。細品全篇,「醉」字或隱或現,聯前顧後;「樂」字或明或暗,前伏後應。總之,整篇文章以「樂」「醉」來貫通,不蔓不枝,一氣到底,形成了嚴謹而完整的藝術構架。
②語言表述有別。《岳》文在語言上駢句散句結合,抑揚頓挫,參差溢美;四字短語成雙成對,琅琅上口,婉轉有力。文章既整飭嚴密,句麗辭暢,又張弛有度,議論縱橫。且立意深刻,造詞精警。讀之,音調鏗鏘;思之,文情壯美。《醉》文雖也使用駢散結合的句式,但多用長句,且又有創新。僅用對偶句式就別具一格,獨領風騷。有單句成對的,有雙句成對的;還有三句成對的。醉翁用它敘事,則明快簡潔;用它寫景,則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則深沉含蓄。特別是二十多個「也」字的運用使得文章層次分明,聲律節奏起伏,音韻和諧悅耳。這些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飛升。
③主題深度有別。《醉》文表述主題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與民同樂」的濟民之情隱含在描寫敘述之中,沒有一語道破,而是在醉中寫樂,在樂中寫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達主題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較了「遷客騷人」的仕途進退的悲喜之情後,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磊落胸懷,並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風亮節。這精警之句振聾發聵,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奮進。從這一點來說,范公明顯高出醉翁一籌,也是醉翁難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