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蘇丹網路建設怎麼樣

蘇丹網路建設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9-14 21:43:22

Ⅰ 蘇丹從古至今發展歷史

蘇,丹,共,和,國,2011年7月9日後也被俗稱為北,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沿岸,撒,哈,拉,沙,漠東端。國家的名字源自於阿,拉,伯,語「Bilad-al-Sudan」,字面意思為「黑(人)的土地」。面積1,886,068平方公里,為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人口是阿,拉,伯,穆,斯,林。首都喀土穆。
曾被失,敗,國,家指數列表評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國,家」,歸咎於軍,政,府在達,爾,富,爾,戰,亂問題上的專,制,統,治。同時,南,蘇,丹於2011年1月9日舉行公,民,投,票,98.83%的投,票支持獨,立。2011年7月9日,南,蘇,丹正式宣,布,獨,立。
蘇,丹古稱努,比,亞,這一地區在公元前2000年就建立了國家。埃,及的入,侵給當地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公元前8世紀,蘇,丹,人,爆,發了規模宏大的反,抗,運,動,趕跑了埃及人,建立了庫,斯,王,國。
公元前751年,庫,斯,王,國征服了埃,及,建立了埃,及第25王朝。庫,斯,人在埃,及的統,治持續了88年。
公元前530年左右,庫,斯,王,國,遷,都,麥,羅,埃(今喀,土,穆北),從此,又被稱為麥,羅,埃,王,國。
4世紀,麥,羅,埃的統,治,者,們發生內,訌,削弱了國家的防,衛,力,量,曾一度被強大起來的阿,克,蘇,姆,王,國所征,服。
6世紀中葉,從埃,及大規模傳入基,督,教,並成為麥,羅,埃,國,家的正式宗,教。不久以後,麥,羅,埃,分,裂為兩個基,督,教,國家:穆,庫,拉和阿,爾,瓦。前者以東,古,拉為都,故又稱東,古,拉王國;後者建,都,索,巴。
639年,阿,拉,伯,人,占,領,埃,及,並從阿,拉,伯,半,島帶入了伊,斯,蘭,教。651年,阿拉伯人控制下的埃及開始侵,入,努,比,亞。之後,阿,拉,伯,穆,斯,林從埃,及和阿,拉,伯,半,島等地大規模移,民至蘇,丹,並不斷向土,著,黑,人,施,壓,伊,斯,蘭,教便逐漸在大部分地區占據優勢。
13世紀,埃,及以武,力,襲,擊,南,方。1276年穆,庫,拉,國,亡,阿,爾,瓦亦漸,趨,衰,落。
15世紀末,豐,吉,人在吉,齊,拉,地,區,游,牧。後其領,袖,奧,瑪,爾·冬,卡與北部阿,拉,伯,人,首,領,阿,卜,杜,拉·詹,馬聯合。
1504年,阿,爾,瓦,國,滅,亡,建立豐,吉,蘇,丹,國,首,都,森,納,爾。
1762年,科,爾,多,凡,總,督、哈,馬,傑,人,阿,布·利,凱,立,克,起,兵反,叛,廢,除,國,王,立國,王之子為傀,儡。王,權落入哈,馬,傑人大臣手中。
1821年,埃,及人使用先進的歐,洲,武,器再次占,領,努,比,亞以及其南部的白,尼,羅,河。
1873年,埃,及總,督,赫,迪,夫邀請戈,登出任蘇,丹,赤,道,省的總,督。
1876年,戈,登任整個蘇,丹的總,督。他在蘇,丹的六年間,致力於打擊奴,隸,貿,易。
1880年,戈,登遞交辭呈,離開蘇,丹。在他的繼任拉烏,夫,治下,蘇,丹的奴,隸,貿,易又恢復了過去的規模。
1881年,蘇,丹,宗,教,領,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宣布自己是馬,赫,迪(救,世,主),號召人,民進行「聖,戰」,驅逐外,國,侵,略,者,建立「普遍平等,處處公正的美好社會」。
1883年11月,反,抗,軍,集,中4萬多優勢兵,力,一舉殲,滅,英,軍1萬多人。英,國重新起用戈,登,戈,登再次回到蘇,丹。
1884年2月18日,戈,登抵達喀,土,穆。一個月後,馬,赫,迪,軍,隊完成對喀,土,穆的包圍。
1885年1月26日,反,抗,軍,攻,陷,首,都,喀,土,穆,殺,死,戈,登。
1885年6月,馬,赫,迪,病,逝。阿,卜,杜,拉(約1846—1899)繼,位,稱哈,里,發(伊,斯,蘭,教,國,家,元,首),他建立了統,一的伊,斯,蘭,封,建,國,家──馬,赫,迪,王,國,首,都,恩,圖,曼。
1896年,英,國,殖,民,軍再次向蘇,丹,發,動,進,攻。
1898年4月,喀,土,穆,陷,落,英國重占蘇丹。阿,卜,杜,拉,率,殘,部,退,守,科,爾,多,凡,省,直至戰,死。9月英,軍在恩,圖,曼,戰,役中獲,勝。
1899年1月,英,國與埃,及簽訂《英,埃關於共管蘇,丹的協定》,英,埃,共,管,蘇,丹,蘇,丹,總,督由英國人擔任,只在名義上由埃,及,任,命。
1945年底,蘇,丹,民,族,黨成立,主張通過與英,國協商獲得獨,立。
1948年,蘇,丹,人,民,抵,制,殖,民,當,局,所,組,織的立,法,會,議,選,舉。工人不斷展開大,規,模,罷,工。
1950年11月蘇,丹,工,會,聯,合,會成立。
1951年10月埃,及,宣,布,廢,除1899年英,埃,共,管,蘇,丹,協,定,蘇,丹,人,民,示,威,游,行,要求英,國,撤,軍和蘇,丹,獨,立。
1954年1月民,族,聯,盟,合,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勝,組成蘇,丹,民,族,政,府。
1955年12月蘇,丹,議,會,上,下,院通過宣,布,獨,立的決,議。12月31日議,會通過臨時憲,法。南、北,蘇,丹,沖,突,第一次蘇,丹,內,戰,爆,發。
1956年1月1日,蘇,丹正式宣,布,獨,立,成立蘇,丹,共,和,國。
1969年5月25日,加,法,爾·尼,邁,里,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改國名為「蘇,丹,民,主,共,和,國」。
1972年,第一次蘇,丹,內,戰,結,束。
1983年,南、北,蘇,丹再度沖,突,第二次,蘇,丹,內,戰,爆,發。
1985年4月6日,達,哈,卜,將,軍,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尼,邁,里,政,權,成立過,渡,軍,事,委,員,會。
1985年12月15日,將國名改為「蘇,丹,共,和,國」。
1986年,蘇,丹,舉,行,大,選,薩,迪,克·馬,赫,迪出任總,理。
1989年6月30日,巴,希,爾,軍,事,政,變,上,台,成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
1993年10月,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解,散,巴,希,爾改任總,統。
1996年3月,巴,希,爾連任總,統。
2000年12月,巴,希,爾連任總,統。
2003年7月,達,爾,富,爾,沖,突,爆,發。
2005年7月,巴,希,爾再次連,任,總,統。第二次蘇,丹,內,戰結束。
2010年4月11日,舉辦24年來的第一次全,國,大,選,雖然選,舉,公,正性備受質疑,但被視為轉型為民,主,社,會的第一步,也是南,蘇,丹,獨,立的一進程。
2010年4月26日,蘇,丹,總,統,奧,馬,爾·巴,希,爾在11日至15日舉行的蘇,丹,大,選中獲勝,連任總,統。
2011年1月9日舉行南,蘇,丹,獨,立,公,投,98.83%有效票贊成獨,立。
2011年7月9日,南,蘇,丹正式獨,立,成為一個新的主,權,國,家。原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的蘇,丹,在南,蘇,丹,獨,立,後,面積已縮減至188萬余平方公里。
蘇,丹是非,洲僅次於阿,爾,及,利,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第3大國,鄰,國有埃,及、利,比,亞、乍,得、中,非,共,和,國、南,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
中部是蘇,丹盆地,尼,羅,河河谷貫穿,青,尼,羅,河、白,尼,羅,河匯合處一帶土質最為肥沃,西部和東部是高原,最高部為南部邊境的基,涅,提,山,海拔3187米;蘇,丹終年炎熱,主要屬熱帶莽原和沙漠氣候,年降水量自北向南由20多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北半部多沙漠,南半部多草原、森林和沼澤;礦藏有鐵、錳、銅、金、石油、雲母等。
另外,蘇,丹與埃,及在東部沿紅,海部分的國,界上有劃分爭議。
自1898年到1956年,蘇,丹系由英,國,治,理,名義上則為英,埃,蘇,丹。阿,拉,伯,語,蘇,丹的含義為黑,人,地,區,西由大,西,洋岸,東到埃,塞,俄,比,亞,高,原,泛稱為蘇,丹,區。蘇,丹,南,部,為,黑,人,區,文化落後,生產亦低;中北部則為阿,拉,伯,人,約占其全國人口的70%。蘇,丹擁有18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為全,非第三大國,境內大致可以分為北、中兩個地理區。
北,部,蘇,丹約占蘇丹面積的三分之一,年雨量只有50~100公釐,絕大部分均是沙,漠,尼,羅,河以西為利,比,亞沙漠的延長,地表多為沙礫平原,間有奴,比,安,砂岩構成的山嶺,亦飽受切割風蝕;尼,羅,河以東稱奴,比,安,沙漠,綠洲稀少,只有臨近紅海的山地,才稍多水草,僅可供阿,拉,伯人游,牧為生,而不能在一地定居。只有沿,尼,羅,河岸才有定居的農村及農業,這條綠帶較下游的埃及更為窄狹,其寬度由數米至三、四公里不等,且常呈中斷,不相連續。綠帶寬處可有村莊,如仙,迪、柏,伯,敦,哥,拉及瓦,迪,哈,爾,法等,於阿,斯,旺,高,壩完工積水時,哈,爾,法將被淹沒,永沉水底,埃,及己賠,款三千四百萬美元,以補償蘇,丹的損失。
中,部,蘇,丹介在10N~16N,氣候條件較好,雨量較多,有中部多雨地之稱。本區極西為達,爾,富,爾高原,高約700~1000米,岩層古老,其上又有火山熔岩堆積,以玄武岩為主,火山主峰為馬,拉,山,拔海3350米,由於地勢崇高,雨量特多,可有750公釐,高地上林木及灌木叢均多,並有短促的間歇性河發育;因之達,爾,富,爾高原區有若干村莊,並重有小米、花生、玉米、芝麻等,亦可生產少量的芒果、柑橘及香蕉。
達,爾,富,爾高原東北及喀,土,穆,正,西地區,唯一個半乾燥草原,年雨量只有100-200公釐,主降於夏季,人民以定區放牧為主,亦採集阿,拉,伯,膠,作為副業。
達,爾,富,爾高原東南,尼,羅,河,岸以西之區,為一波狀起伏沙地,南部雨多故林木亦多,北部則多灌木及草類,蘇,丹,人稱此區為科,茲,本區冬季平均有六個月的乾季,完全無雨,當地為克服此種困難,特利用地形,多建水塘,於雨季時貯水,乾季時利用,故現已可種植棉花。
白,尼,羅,河以東地區稱為粘土平原,本區兩側有白、藍,尼,羅,河兩條河谷,形類一個長半島,水源較充足,綠地稍多,故農田農庄分布亦密,埃,及品種的長纖維棉花在本區栽種,為量頗多,次為芝麻、玉米及小米等。蘇,丹,政,府有計劃的在本區推行三年輪灌輪種制,以15非丹(約15.5畝)為單位,第一年五非丹種棉花,5非丹休耕,另5非丹種小米及飼料豆類,三年為一循環。
蘇,丹的經濟以農牧為基礎,國內最重要的農業區為白、藍,尼,羅,河相夾之「半島」區以迄喀土穆。全國半數以上的人口及80%的耕地,均在本區。牧業以南部的牛群為重要。蘇,丹,人自阿,拉,伯,膠灌木上收集阿,拉,伯,膠。每年經由蘇,丹,港出口,佔全,球,阿,拉,伯膠產的四分之三。紅,海沿岸有小量的金礦、錳砂及鐵砂生產,西部馬拉山區的銅礦。
蘇,丹的現代工業有棉紡織、麵粉、製糖、煙草、鞣革、屠宰、榨油以及其他日用品工廠,主要是本國農牧產品的加工業,及人,民日用品工業,重工業的建設較少。
蘇,丹,鐵,路的南北向干線,北起瓦,迪,哈,爾,法,經,阿,特,巴,拉、喀,土,穆,現延築至埃,塞,俄,比,亞、蘇,丹,邊,境的洛,塞,里,中部以塞,奈,爾,水,壩為中心,向西伸至達,爾,福高原及蘇,丹西南的羚,羊,山,區向東北展築至蘇,丹,港。
1988年6月,教,育,部決定取消中等和高,等,教,育免費的規定,小學仍為免費教育。各地區教育發展很不平衡,北方教育發展較快。全國人口的64%為文盲,25%的學齡兒童不能入學。2003年全國有中、小學校13559所,綜合大學5所,專科院校11所,在校學生約497萬人,其中大學生約24萬人,教師約13萬人。
喀,土,穆,大,學建於1902年,是蘇,丹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恩,圖,曼,伊,斯,蘭大學建於1912年。
盛行紋面,作為區別教,派和部,族的標志。有手抓飯吃食的習慣,婦,女不戴面紗。

Ⅱ 高分——有關去蘇丹工作

呵呵,歡迎來蘇丹。這里沒有想像的那麼熱,只要不在太陽下站著還是可以的,乾爽的風還是不錯的。建議穿長袖,不過也有兄弟穿短袖。一樣。
葯品,防瘧疾葯(不過我沒用上,一直和凈化水),驅蚊葯(我帶的六神,效果不是很大),常備葯品帶點,用不了找個當地醫院就可以賣掉,比買的還要貴些。
隨身物品,帶上你的本本,這里的無線網路很快,比3G快還比它便宜,400人民幣一個月左右。抽煙嗎?要是的話就多帶點吧,雖然有限制不過有個兄弟帶了10條都過來了。呵呵。價格大概是國內的3倍左右吧。帶兩瓶二鍋頭,一瓶可以賣到15美元,呵呵。
坐飛機來,高仿的東西不會查的,不太好帶的東西(煙酒什麼的)就托運。沒有什麼問題。
記得回來的時候不要買什麼鑽石,瑞士軍刀什麼的,比國內貴,我就上當了。
象牙可以帶帶,犀牛角要能買的起的話。
一年很快就過來了,如果能去蘇丹港的話可以好好吃些龍蝦,4斤的龍蝦才合150人民幣一隻。
另外要是去西南部的話注意點安全,喀土穆的話晚上有劫道的,不過我還沒碰到過。蘇丹港相對很平和了。
祝蘇丹之旅愉快

Ⅲ 蘇丹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蘇丹共和國是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的國家。北鄰埃及,西接利比亞、查德、中非共和國,南毗南蘇丹,東壤衣索比亞、厄利垂亞。東北瀕臨紅海,海岸線長約720公里,為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蘇丹曾被失敗國家指數列表評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國家」,歸咎於軍政府在達爾富爾戰亂問題上的專制統治。蘇丹的經濟以農牧為基礎,國內最重要的農業區為白、藍尼羅河相夾之「半島」Gezira)區以迄喀土穆,重工業的建設較少。2011年7月9日,南蘇丹正式宣布獨立。

Ⅳ 一帶一路要進非洲了嗎

「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和地區名單:1、東亞:蒙古國。2、東盟10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汶萊、菲律賓。3、西亞18國: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巴林、希臘、塞普勒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島。4、南亞8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不丹。5、中亞5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6、獨聯體7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7、中東歐16國: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馬其頓。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7-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新聞聯播是什麼啊

新聞聯播是指一種電視或廣播新聞節目形式,即各電視台或廣播電台同時聯合播出的新聞節目。如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河北電視台《河北新聞聯播》、山西電視台《山西新聞聯播》、內蒙古電視台《內蒙古新聞聯播》、吉林電視台《吉林新聞聯播》、黑龍江電視台《全省新聞聯播》、浙江電視台《浙江新聞聯播》、安徽電視台《安徽新聞聯播》、江西電視台《江西新聞聯播》、山東電視台《山東新聞聯播》、河南電視台《河南新聞聯播》、湖北電視台《湖北新聞聯播》、湖南電視台《湖南新聞聯播》、重慶電視台《重慶新聞聯播》、貴州電視台《貴州新聞聯播》、西藏電視台《西藏新聞聯播》、陝西電視台《陝西新聞聯播》、青海電視台《青海新聞聯播》、新疆電視台《新疆新聞聯播》、廣西電視台《廣西新聞聯播》等等。當中以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影響力最為廣泛。
新聞聯播節目播出時長為30分鍾,但是如果當天發生的事件與中國關系重大,或是在中國發生突發事件時,則會加長時間。加長的時間會根據事件的大小和性質做出調整。過去,央視技術水平不夠,不能24小時播出。只能從每晚6:55開始,國歌和節目預告之後,倒計時5秒推出《新聞聯播》。也就是說《新聞聯播》是打頭炮的重點節目。播報日期,也表明它是每天第一個跟觀眾見面的欄目。當然,現在已經沒有這種概念了。
自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確規定,重要新聞首先在《新聞聯播》中發布,由此開始奠定節目為官方新聞發布管道的重要地位,節目宗旨「宣傳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天下大事」;但新聞先後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國家領導人的排名先後而定的。其大致內容按播出順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外交、訪問、會議以及視察活動,中共中央或中央政府開的某項會議,思想教育類短片,簡訊(中國境內各個領域的進步,人民大眾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風采),最後是時長通常不超過五分鍾的國際新聞和體育新聞等。
在中國大陸,境外媒體、甚至地方電視台的采訪皆有一定限制(例如災難事故、軍事演習等),而央視在此一般沒有限制(與新華社同一級別),故《新聞聯播》亦變相成為某些重要新聞片段公開發布的唯一途徑。各大新聞媒體在無可選擇下只能引用其片段和文字等。有些地方台甚至只引用央視的片段播放國際新聞。
另外,此新聞節目在形式上與主播風格、片頭音樂上皆甚少變化,主播之一的羅京曾介紹說,主持人剪頭發得台長批准。當中變化較顯著的只有片頭動畫由中國書法字隨著台徽的兩次演變成電腦製作的動畫片頭。
全國地方電視台轉播中央台新聞聯播曾經中斷,發生在2005年1月7日,中斷原因是直播南亞海嘯籌款節目《愛心無國界演藝界大匯演》。
其他國家例如日本各大電視聯播網(如日本放送協會在晨午晚間的全國聯播新聞),美國各大電視聯播網都有類似新聞聯播的欄目。
[編輯本段]◆ 播出時間
節目於1978年1月1日啟播,現於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1套)、新聞頻道19:00首播;新聞頻道21:00、中文國際頻道(4套)01:00重播。(北京時間)
[編輯本段]◆《新聞聯播》欄目定位
百姓們說:「這里有國家的大政方針,關繫到我們每一個人衣食住行。」
幹部們說:「這里有百姓的苦樂冷暖,是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新聞聯播》與中南海有最迅捷的通道,是國家級電視新聞發布機構。CCTV-4的徐俐同志指出,《新聞聯播》對於一則消息的論述,代表著中央對它的表態和「定調」。
《新聞聯播》是中央電視台王牌欄目,並躍升為世界上觀眾最多的新聞節目。
《新聞聯播》擁有遍布世界的優秀記者,揚獨家之優勢,匯天下之精華,是國內外大事的真實記錄者;通過國際廣播轉播、央視國際頻道重播、網路視頻、台港澳媒體收錄,備受全球矚目。
《新聞聯播》是「專題紀錄」領域的開路者。新聞中心梁曉濤主任說:「不僅關注新聞事件,還更重視新聞價值。原來教科書上說『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情』,可能不太全面。(比如美國『水門事件』發布的時候,就不是新近的。)還有就是,我們說新聞是一連串的事件,而不是單純的點。」
《新聞聯播》注重規范、客觀,堅決不走「說新聞」的娛樂路線,也不說「我們來看下一條消息」之類的「廢話」。
[編輯本段]◆《新聞聯播》發展歷史
1976年黨的生日那天,根據全國省級電視台共同協商的意見,北京電視台第一次試播全國電視新聞聯播,向微波干線沿線的10多個省、直轄市電視台傳送信號。播出時間10~15分鍾,只有外景片,沒有播音間的口播。早期《新聞聯播》的地方新聞,大都是通過班機或火車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編錄,快則一周,慢則半月才能跟觀眾見面。
1978年1月1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正式開播。1958年中央電視台建台伊始,新聞欄目就承擔起「新聞立台」的責任。目前,《新聞聯播》是中國收視率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電視新聞欄目,同時她也是全世界擁有觀眾最多的電視欄目。
《新聞聯播》創辦當年的12月,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京召開,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歷史的巧合,使《新聞聯播》肩負起記錄時代變遷的重任。因此她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忠實的記錄者。
《新聞聯播》內容涵蓋政治、經濟、科技、社會、軍事、外交、文化、體育無所不包,它以客觀、生動、豐富的紀實手段記錄了中華大地30年來每一天發生的變化。因此她是一部最真實的歷史教科書。
從黨的總書記,到普通黨員;從耄耋老人,到少年兒童;從白領階層,到藍領職工……都是她的忠實觀眾。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同一時空下,情系祖國的振興,關注民族的未來。因此她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與紐帶。
1979年9月1日起,央視創辦新欄目——《國際新聞》:新華社每天專門為它編發5分鍾國際簡訊;加播英美合資的「合眾獨立電視新聞社」外景片;並從香港收錄新聞,航寄北京。
1980年勞動節起,《國際新聞》保留欄目名稱並入《新聞聯播》。後來,《新聞聯播》改進編排,不再把口播國際新聞與國際新聞外景片分開,《國際新聞》完全並入《新聞聯播》,鞏固了《新聞聯播》的龍頭地位。此間,地方台新聞由航送改為微波干線傳送,《新聞聯播》播出時間增至30分鍾。
1981年春天舉行的青島會議,作出兩項重大決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台都是中央電視台的集體記者,有責任有義務向中央電視台供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台必須轉播《新聞聯播》節目。這使她在短時期內擁有了最龐大的記者隊伍,構建了世界觀眾群體最大的新聞傳播網。全新的管理理念、傑出的人才隊伍、務實的敬業精神、先進的技術手段,推動了《新聞聯播》飛速發展,也帶動了電視新聞事業不斷進步。因此她是中國電視新聞改革創新的領軍者。
從1982年報道中國共產黨十二大開始,中央把重大時政的發布時間從20點提前至《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19點,重要新聞首先在《新聞聯播》中發布。從此,不論國際新聞還是國內新聞,不論中央政令還是地方民生,《新聞聯播》都是最權威的發布機構。
1982年9月1日開始,重大時政消息由《新聞聯播》首發,確立了她獨立的新聞發布機構的地位。
1984年起,《新聞聯播》派遣駐外記者,收錄台灣中華電視台《華視新聞》;並和亞廣聯A、B、C區的國家、地區交換新聞,加強了有關第三世界的報道。
1987年起,《新聞聯播》收錄美國CNN等國際新聞。
1991年9月1日,《新聞聯播》通過國際衛星頻道走向世界,覆蓋全球。目前,《新聞聯播》在全世界1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8個記者站(點),並與CNN等全球知名的電視機構建立了新聞節目交換合作關系,「揚獨家之優勢,匯天下之精華」成為她的宗旨與特徵。世界重大突發事件常常成為《新聞聯播》「本台剛剛收到的消息」;《新聞聯播》播報的內容也往往成為境外主要媒體的國際報道。因此她是中國了解世界與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
1996年1月1日起,《新聞聯播》由錄播改為直播,時效性進入爭分奪秒的新時期。
上世紀末起,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可以看到《新聞聯播》,《新聞聯播》走向世界。
2005年以來,《新聞聯播》越發注重「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越發關注百姓身邊的好人好事,關注普通黨員的奉獻,關注普通單位的經驗。弘揚了真善美,起到「感動中國」的公益效應,遏制了不良現象蔓延。
2006年新聞頻道改版後,各節目都有自身的側重點,而《新聞聯播》則是全部新聞的精選與總結。其間,播音員的新老更替,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
[編輯本段]◆《新聞聯播》主持陣容
《新聞聯播》最早的播音員是李娟,1961年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1973年被選調入北京電視台。呂大渝、劉佳、趙忠祥、盧靜、楊柳、賀紅梅、薛飛、杜憲、張政等人也播過《新聞聯播》。邢質斌在《新聞聯播》站崗最久,作風低調、正襟危坐、擲地有聲,正退居二線,進行「傳幫帶」工作。
羅京1983年到中央電視台工作,擔任《新聞聯播》播音員,播音平和、穩重、權威,氣息和共鳴水準很高。
李修平同志1989年由甘肅電視台上調央視,氣質出眾,端莊典雅。
業務指導主席李瑞英的聲音恰當地把王小丫的甜美、敬一丹的嚴肅相結合,播音對象感強,任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廣電協會播音主持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全國人民政協委員。
王寧1981年畢業於青島31中,1983年進入青島電視台,1986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後被選入中央電視台任新聞播音員。
張宏民1982年從北廣畢業後進入央視,播音平易近人,很有觀眾緣。
2006年6月5日,2007年12月6日至9日, 李梓萌、康輝、海霞、郭志堅四位新人先後亮相《新聞聯播》,目前已與四位老主持人交替主持節目。
[編輯本段]◆《新聞聯播》幕後故事
冀惠彥:架著機槍去吃晚飯
記者必須要有職業精神,伊拉克戰爭曾經被媒體定性為被直播的戰爭,那麼就要求記者走在士兵的前面,這就是一種職業精神。軍事記者有時候真的是要面對死亡搶拍最新鏡頭。
2005年3月,我帶隊到賴比瑞亞、剛果(金)采訪中國維和部隊。我們到達剛果(金)前一周,巴基斯坦維和部隊就有9人在部族沖突中被打死。擔任西南戰區司令的巴基斯坦維和部隊最高長官,聽說中國中央電視台來人了,一定要請吃飯。到了約定時間,兩輛滿載全副武裝士兵、駕駛室頂上架著機槍的卡車來接我們,一前一後嚴加保護,沿途所有路口都派有士兵把守。雖然赴宴回來大家又都吃了一碗方便麵,但這卻是我有生以來享受到的最隆重的一次晚宴。
我們去采訪中國駐賴比瑞亞維和工兵分隊,他們擔負著公路橋梁修建養護任務,工地大多在叢林地帶,現場的白天氣溫平均45℃以上,而中午我們就要去拍攝。為防蚊蟲叮咬,還必須長衣長褲,並扎緊褲管袖口,地下蒸、上面烤,最後連汗都沒得可出時,頭便陣陣發蒙。
而最恐怖的還是疫病。中國維和部隊在剛果(金)的駐地就是瘧疾高發區,我在聯剛團的區域網上看到一個統計,2004年聯合國在剛果(金)的維和人員共死亡260人,其中40%死於瘧疾。雖然出國前打了預防針、吃了預防葯,但防不勝防。
在蘇丹采訪維和部隊時,由於剛剛布防,營地還在建設中,我們就和官兵一起住帳篷、啃壓縮干糧、喝限量供應的飲用水,每天在50℃的高溫下干10個小時的體力活兒。當地除瘧疾、腦炎、霍亂等疫病高發外,水中還有一種蟲卵,進入人的皮膚後會導致永久性失明,叫「河盲症」,那陣子水凈化裝置未到貨,澡也不敢洗,幾乎人人都出現了皮疹和爛襠。
高偉強:看猴子是童年的願望

1996年春節前夕,關於過年的報道正在緊鑼密鼓准備當中。當時大多數新聞在倡導 「春節送禮的新觀念」,送軟盤、書籍、錄音帶等等,但我就覺得還是缺了點對文化的關注,於是就想做一期關於年俗的特色報道,但無從下手。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兒子在做小老鼠的剪紙,突然茅塞頓開,找到了打通整個報道的切入點,這才有了後來持續了12年的生肖年俗報道。
1996年除夕,輕松有趣的年俗新聞「鼠年說鼠」在《新聞聯播》里播出,引起了不小轟動,第二天,新聞中心接到了很多電話,紛紛詢問:「《新聞聯播》是不是要改進啊?」主任回答,《新聞聯播》一直在改革。
《新聞聯播》所有的新聞在播出時都有標題和記者名,唯獨我的2006年年俗報道「狗年說狗」,播出時既沒出標題也沒記者名字。我當時還很納悶,以為技術上出現了漏洞,後來才知道,這是台里領導的慎重決定,理由是「畫面拍得太美了,實在不想破壞畫面」!
感觸最深的是2004年「猴年說猴」,因為看猴子曾是我整個童年時代的願望。我在寧夏長大,小時候爺爺就給我一枚清朝時的北京動物園門票,票面上那兩只動物就是猴子,可那時寧夏根本沒有猴子。直到上世紀80年代,借著來北京出差的機會,在動物園里把猴子看了個夠。看到「猴年說猴」在《新聞聯播》播出時,我真是百感交集。那則報道中也融入了我對猴子所有的情感和記憶。
沙依然:我是「新疆的羅京」

中國是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大家庭,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在新疆的南疆和北疆偏遠的地區,少數民族還沒有完全掌握漢語,我們從1980年開始,把《新聞聯播》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播出。
翻譯播出《新聞聯播》開始時周期比較長,1980年時,我們把《新聞聯播》一周之內的重要新聞匯編成半個小時的節目,每周播出一次;到1982年改為每周三期;1986年是隔日一期;到1999年9月1日,我們進行了「大提速」,把編譯後的《新聞聯播》提前到當天晚上11點播出;2006年9月15日,我們再次提速,晚9點半開播。
節目提前播出,我們的工作累了,但觀眾再也不用半夜看《新聞聯播》了,所以收視率驟然提高,觀眾給我們的電話也越來越多。有些觀眾不叫我名字,而是直接叫我「新疆的羅京」。
2006年11月,我們編譯中心代表團到中央電視台進行了參觀,這是20多年來我這個「新疆的羅京」首次到北京。雖然以前看了無數遍在《新聞聯播》里出現的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國家博物館等,都非常熟悉,但親臨其境還是讓我感到非常自豪。特別是參觀《新聞聯播》演播室時,坐在羅京坐的椅子上我有種回到「娘家」的感覺。
其實我們的節目還走向了國外。因為語言相近,我們新疆台的哈薩克語頻道在中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地都可以看到,並在哈薩克落地。那裡的觀眾對我們的節目非常喜歡。蒙古國的哈薩克族也經常收看我們的節目。

Ⅵ 什麼是蘇丹問題

達爾富爾地區位於蘇丹 西部,自北至南依次與利比亞、查德、中非等國毗鄰,面積50多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五分之一。達爾富爾地區包括三個州,即北達爾富爾州、西達爾富爾州和南達爾富爾州,有人口600多萬。這里居住著包括阿拉伯人、富爾人和黑人等80多個部族,其中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多居住在北部,而信奉基督教的土著黑人則住在南部。達爾富爾是蘇丹經濟發展水平最落後的地區,當地居民多從事家庭畜牧業。

達爾富爾地區曾經雨水豐沛、土地肥沃。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人口膨脹、放牧過度,這里的荒漠化現象不斷加劇,慣於逐水而居的阿拉伯牧民被迫南遷,並因爭奪水草資源與當地黑人部落發生沖突。由於長期以來達爾富爾地區部族間的武裝沖突不斷,致使該地區的許多地方一直處於無政府的混亂狀態。

2004年7月28日,「正義與平等運動」成員乘車穿越達爾富爾沙漠地帶。

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士兵(2005年拍攝)

歷史上,由於蘇丹邊界是十九世紀歐洲列強瓜分非洲和實行殖民統治時人為劃定,達爾富爾地區不少部落曾被劃到不同的國家,因而該地區的部族與周圍鄰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蘇丹獨立以來,由於經濟落後和生存資源匱乏,這一地區的民族和部落矛盾嚴重,沖突頻發。近年來,隨著達爾富爾地區石油等礦產資源不斷被開發,部族之間為爭奪資源的斗爭日趨激烈,一些鄰國也以各種形式捲入其中。

2003年2月,達爾富爾地區黑人居民相繼組成 「蘇丹解放運動」(又稱「蘇丹解放軍」)和「正義與平等運動」兩支武裝力量,以政府未能保護土著黑人的權益為由,要求實行地區自治,與政府分享權力與資源,並不斷攻城掠地,展開反政府武裝活動。盡管蘇丹政府曾召集當地部族首領舉行了一個千人大會,試圖化解矛盾,但未能如願。迄今,沖突已造成一萬多人喪生,100多萬人流離失所,其中約50餘萬人住進了難民營。

此後,隨著反政府組織內部不斷分化,這一地區的派別日益增多,形成派別林立、多個反政府組織並存的局面。為緩解緊張局勢,聯合國安理會2004年7月和9月先後通過了改善達爾富爾地區安全局勢的第1556號決議和第1564號決議。2004年11月,聯合國召開蘇丹問題特別會議,通過第1574號決議,敦促蘇丹政府和達爾富爾反政府武裝加速政治談判。2004年7月和2005年5月,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曾兩次前往達爾富爾地區,以推動和平進程。非盟也一直是蘇丹政府同達爾富爾反政府武裝舉行和談的重要協調方。為監督沖突各方停火和實現該地區穩定,非盟還向達爾富爾派出軍事觀察員和維和部隊。

2006年5月5日,反政府武裝"蘇丹解放運動"領導人明尼·明納韋(左)與蘇丹政府代表馬傑祖卜·哈利法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簽署和平協議後握手。

在國際社會的積極斡旋下,蘇丹政府和達爾富爾兩大反政府武裝「蘇丹解放軍」和「正義與平等運動」先後舉行了多輪談判,並於2004年4月8日在查德首都恩賈梅納達成了停火協議。根據協議,非盟向達爾富爾派駐了7000人的維和部隊,以監督沖突各方遵守停火協議。

2006年5月5日,經過7輪談判後,蘇丹政府代表團與「蘇丹解放軍」主要派別米納維派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簽署了《達爾富爾和平協議》。達爾富爾和平進程取得重大進展。根據這項和平協議,反政府武裝將被解散,支持政府的民兵亦將被解除武裝。

蘇丹達爾富爾見聞 走進達爾富爾 蘇丹從發展入手解決達爾富爾問題 蘇丹達爾富爾和平進程 在曲折中前進

蘇丹接受"安南方案"的前前後後 聯合國和非盟混合維和部隊出台前後 潘基文說生態危機是達爾富爾沖突起因

達爾富爾政治進程停滯的症結何在 蘇丹政府承諾為加快解決達爾富爾問題作出努力 蘇丹副總統重申尋求政治解決達爾富爾問題

在達爾富爾問題上,中國政府一直主張維護蘇丹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通過對話和平等協商推動達爾富爾問題的政治解決。通過談判早日實現達爾富爾的和平、穩定與經濟重建,是中國政府處理達爾富爾問題的基本出發點。中國為幫助妥善解決達爾富爾問題所付出的努力,與中國積極幫助非洲國家實現和平與發展的政策一脈相承。中國積極參與和推動達爾富爾政治進程。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有關達爾富爾問題的討論,並為安理會通過有關達爾富爾維和問題的1769號決議發揮了重要作用。
6月,由安理會15個成員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組成的代表團與非洲聯盟和平與安全理事會舉行了會談,雙方就蘇丹達爾富爾維和使命移交達成一致意見,同意在2007年1月份將達爾富爾維和使命移交給聯合國。

8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706號決議,決定在得到蘇丹政府同意後向達爾富爾地區派遣1.73萬人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蘇丹政府重申,為維護國家主權,堅決反對這一決議。

11月16日,蘇丹原則同意在達爾富爾地區部署聯合國和非盟混合維和部隊的「安南三階段方案」。隨後,聯合國向達爾富爾地區派遣了少量軍事顧問,開始了三階段方案的第一階段計劃,但後兩個階段的部署未能落實。

2007年3月8日,蘇丹總統巴希爾表示,支持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部署聯合國和非盟混合維和部隊,但對混合維和行動的司令人選、混合部隊的規模等一些細節問題有所保留。

2007年7月17日,在達爾富爾南部的
非洲聯盟駐蘇丹的軍營,一個
小女孩通過鐵絲網向外張望。

4月9日,蘇丹、非盟和聯合國三方代表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會議,原則同意啟動第二階段計劃,但蘇丹仍對其中少數要點持保留意見。

4月11日,作為中國政府特使結束對蘇丹訪問的外交部部長助理翟雋在北京表示,在達爾富爾問題上,蘇丹方面已原則接受安南第三階段方案,但對混合維和行動司令人選、混合部隊的規模等一些細節問題有所保留。

4月13日,蘇丹西部達爾富爾地區的扎嘎瓦部落和阿姆卡姆拉提部落在南達爾富爾州首府尼亞拉簽署和解協議,同意終止兩部落間的流血沖突。

據沙烏地阿拉伯通訊社4月15日報道,蘇丹已經與聯合國和非盟就在達爾富爾地區部署的混合維和部隊的職責問題簽署了一項聯合協議,協議明確規定了聯合國和非盟維和部隊在達爾富爾的職責和作用。蘇丹政府4月16日致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確認蘇丹全面接受向達爾富爾地區派駐聯合國和非盟混合部隊的第二階段方案,包括同意聯合國向達爾富爾地區部署武裝直升機。

2007年8月24日,中國政府援助蘇丹
達爾富爾地區的第五批人道主義物資在天津港啟運。這批援助物資包括
越野車、救護車、血壓計、多功能
手術床等醫療器械和40套活動板房等,總重量1523噸,共計190個集裝箱,總價值約4000萬元人民幣。

4月23日,蘇丹達爾富爾地區過渡權力機構和達爾富爾重建與發展基金會總部啟動儀式在蘇丹首都喀土穆舉行,過渡權力機構從當天起開始履行職責。

6月9日,蘇丹政府又與另一反政府組織「權力與民主人民力量」代表共同簽署了《關於落實達爾富爾和平協議的政治備忘錄》。

6月12日,聯合國、非盟和蘇丹政府代表在亞的斯亞貝巴發表聯合聲明,宣布蘇丹接受經修改後的關於聯合國與非盟向蘇丹達爾富爾地區派駐混合維和部隊的方案。

6月23日,非盟和平與安全理事會發表公報,決定將非盟駐蘇丹達爾富爾維和部隊的任期延長至2007年12月31日,以便有充足的時間在該地區部署聯合國-非盟混合維和部隊。

7月15日至16日,蘇丹達爾富爾問題國際會議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舉行。會議通過最後公報,表示支持達爾富爾政治進程,確立非盟、聯合國和周邊國家為政治解決達爾富爾問題的主渠道,宣布相關「路線圖」進入談判准備階段。>>

英法等國7月11日散發了達爾富爾問題決議草案,但包括蘇丹在內的許多非洲國家對草案的部分內容提出反對意見。此後,英法等國與包括安理會非洲理事國等在內的有關各方進行了多輪磋商後,對草案的內容進行了修改。7月30日,英國和法國正式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有關蘇丹達爾富爾問題決議草案,建議安理會批准向達爾富爾派遣大約2.6萬人的聯合國和非盟混合維和部隊。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1769號決議,決定向蘇丹達爾富爾地區派遣大約2.6萬人的聯合國和非盟混合維和部隊。根據決議,這支混合維和部隊將由約2萬名軍人和6000名警察和文職人員組成,其任期初步定為12個月,以取代自2004年部署在那裡的非盟維和部隊。決議援引《聯合國憲章》第七章,授權維和部隊在必要時使用武力,用以自衛和保護人道主義救援人員和平民的安全。8月1日,蘇丹政府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1769號決議,並將同聯合國和非盟合作落實該決議。8月3日,非盟和平與安全專員賽義德·金尼特說,布吉納法索、奈及利亞、埃及、喀麥隆和衣索比亞已承諾向蘇丹達爾富爾地區派遣維和部隊,以便參與聯合國和非盟在該地區實行的混合維和行動。 聯合國和非盟混合維和部隊在達爾富爾設立總部 聯合國安理會呼籲盡快部署達爾富爾混合維和部隊

2007年11月24日,中國首批赴蘇丹
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先遣分隊
135名官兵抵達蘇丹南達爾富爾州
首府尼亞,成為聯合國第一支進駐該地區的維和部隊。 新華社發

8月3日至6日,由非盟和聯合國共同召開的蘇丹達爾富爾問題國際會議在坦尚尼亞北部城市阿魯沙舉行。與會的蘇丹達爾富爾地區反政府武裝派別領導人達成一致,准備以一致的立場和要求與蘇丹政府盡快開始政治談判。

10月,由聯合國和非盟共同主持、蘇丹政府和達爾富爾7個反政府派別參加的達爾富爾問題和平談判在利比亞海濱城市蘇爾特舉行 。蘇丹總統助理納菲爾27日宣布,蘇丹政府從即日起在達爾富爾地區實施單方面停火,以便為和談營造合適的氛圍。

12月31日,非盟駐蘇丹達爾富爾維和部隊在北達爾富爾州首府法希爾向聯合國和非盟混合維和部隊正式移交維和任務。中國赴達爾富爾維和部隊先遣分隊的140名官兵於2007年11月抵達南達爾富爾州首府尼亞拉,成為聯合國第一支進駐該地區的維和部隊。 中國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部隊為當地作出積極貢獻 安理會決定延長達爾富爾混合維和部隊任期

2008年7月16日,中國首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後續人員172人,從鄭州國際機場登機出征。 中國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

2008年11月12日,蘇丹總統巴希爾宣布,蘇丹政府軍在西部達爾富爾地區立即和無條件停火,並要求當地民兵組織立即解除武裝。

2008年12月31日,聯合國證實,聯合國和非盟駐蘇丹達爾富爾混合維和部隊軍事人員目前已經大部分部署到位。

「安南三階段方案」的出台

2006年11月16日,非盟、聯合國、阿盟和蘇丹政府就達爾富爾問題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聯席會議。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提出了聯合國分三階段向非盟駐達爾富爾部隊提供支援的計劃,即「安南三階段方案」。根據方案,第一階段,聯合國向非盟部隊提供價值2100萬美元的軍事裝備和物資,並派遣近200名軍官、警官和文職官員,在非盟部隊中擔任參謀和顧問等職務;第二階段,聯合國支援非盟部隊的人員和裝備將達到一定規模;第三階段,在達爾富爾完成部署聯合國-非盟混合部隊,這支部隊將由1.7萬名軍人和3000名警察組成,其指揮權將掌握在聯合國手中。

中國在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上的立場

在達爾富爾問題上,中國政府一直主張維護蘇丹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通過對話和平等協商推動達爾富爾問題的政治解決。通過談判早日實現達爾富爾的和平、穩定與經濟重建,是中國政府處理達爾富爾問題的基本出發點。

達爾富爾問題出現以來,中國一直通過元首互訪、派遣特使、通電話、互致信函以及在聯合國等場合開展協調等各種途徑與各方溝通,縮小立場分歧,推動平等對話。

胡錦濤主席2007年2月訪問蘇丹期間,闡明了中國政府在達爾富爾問題上尊重蘇丹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持對話與平等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支持非盟、聯合國發揮建設性作用等原則立場。中國還向達爾富爾地區提供了物資援助。>>

2007年10月4日,在蘇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的一家農場,三名來自達爾富爾的工人在水管前洗手。這家農場是來自中國山東的農民范傳釗於2004年底創辦的。與當地其他農場不同的是,在這個農場工作的20多位蘇丹工人全都來自西部的達爾富爾地區。由於在農場工作收入穩定,這些達爾富爾工人在家鄉的家屬沒有一個投奔難民營。新華社發

中國政府特使、外交部部長助理翟雋近期在訪問蘇丹期間重申了中方在達爾富爾問題上的原則和立場,並就政治解決達爾富爾問題,特別是有關「安南方案」的問題與蘇丹方面進行了溝通。中方認為,「安南方案」是現實可行的,同時希望蘇丹方面與其他有關各方就細節問題進行平等磋商,盡快達成一致。>>

中方認為,達爾富爾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維和行動和政治進程應平衡推進。達爾富爾自然資源匱乏,貧窮落後,解決達爾富爾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實現當地經濟重建和發展。國際社會除繼續向達爾富爾民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外,也應提供發展援助。

對於西方國家動輒以制裁相威脅的做法,中方認為,施壓和制裁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取而代之的應是平等的磋商與對話。國際社會有責任幫助蘇丹解決達爾富爾問題,而不是製造新的問題,激化矛盾,使問題更加復雜。>>

Ⅶ 中石化江蘇油建工程有限公司怎麼

簡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江蘇油建成立於1975年,總部設在揚州市。江蘇油建是具備獨立法人和國家總承包一級資質的綜合性施工企業,現有員工850人,其中具有高、中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359人,國家級項目經理任職資格95人,從事安裝、焊接的高、中級技術工人860人。企業擁有各類施工機械設備、檢測儀器等586台(套),先進管道施工裝備20台,其中具有美國威猛、奧格水平定向穿越機4台套,年施工能力達20億元以上。承建油田各類天然氣集輸站、長輸管道、液化氣站、煉油廠及儲罐等大型工程100餘項。承建國內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等多項國家和地方重點工程和油氣長輸管道工程,自1998年以來,先後在蘇丹完成了黑格里FSF項目、Bamboo項目、富拉油田項目等各類口徑長輸管道1000餘公里,以過硬的質量和優質的服務贏得了業主的一致好評。在阿爾及利亞中標8.3億美元的水管線工程施工項目,受到阿政府高度稱贊。先後取得國家GA類+GB類+GC1級壓力管道施工許可證,通過GB/T19001、GB/T24001、GB/T28001管理體系認證,多次獲得「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全國用戶滿意工程先進單位」及多項全國優秀焊接工程。高級焊工技師汪宏輝先後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法定代表人:張洪軍
成立時間:1991-09-21
注冊資本:2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108800001077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揚州市邗江區峰創國際大廈(江陽西路南、潤揚路西側)

Ⅷ 中國政府與蘇丹的能源合作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石油產業的迅猛發展,首先帶動了蘇丹國民經濟的發展。近5年來,蘇丹國民經濟增長率每年都達到百分之八以上。而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推動了蘇丹的政治和解進程。在過去兩年中,蘇丹政府先後同蘇丹南部、西部和東部地區的反政府組織簽署了和平協議,使國內形勢基本穩定下來。
中蘇能源合作還擴展到其他領域。中國幫助建設的吉利電廠一期工程已經完成,裝機容量為20萬千瓦,占蘇丹現有總裝機容量的四分之一。正在建設中的二期工程,其裝機容量也將達到20萬千瓦,將完全解決蘇丹首都喀土穆的電力需求。由中國承建的麥洛維大壩工程,水電設備裝機容量為125萬千瓦,2008年底建成後,不僅將解決蘇丹全國的供電不足問題,而且還有部分電力出口。
第三,中蘇能源合作大幅度增加了當地就業機會,其中直接就業人員超過10萬人。在中蘇石油合作公司甲方單位中,中方工作人員僅佔百分之十,而蘇方工作人員多達百分之九十。在乙方單位中,蘇方工作人員所佔比率也高達百分之六十五。而石油產業發展所產生的間接就業機會則更加可觀。
中國在幫助蘇丹開發能源和礦業的同時,也幫助培訓當地企業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為蘇丹的能源和礦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人員基礎。另外,中國公司還在當地修建公路、醫院和供水等配套設施,使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中國幫助蘇丹發展經濟,不附加任何條件,也不借機干涉蘇丹內政,為建立新型國際關系樹立了榜樣。

閱讀全文

與蘇丹網路建設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光纖盒沒有網路光信號紅燈 瀏覽:483
電腦共享顯示正在還原網路連接是什麼原因 瀏覽:928
台式電腦無線網路40kb 瀏覽:247
學校ip網路中心軟體批發 瀏覽:397
華為5g網路什麼意思 瀏覽:40
網路安全法第四十四條案例 瀏覽:924
網路操作台在哪裡 瀏覽:814
修改手機界面網路運營商的軟體 瀏覽:938
家裡網路密碼在哪找 瀏覽:84
如何分辨是哪家的網路 瀏覽:269
網路快慢和手機的什麼有關 瀏覽:10
播放網路安全為民手抄報 瀏覽:982
怎麼確定哪個位置網路信號好 瀏覽:909
專業網路維護多少錢 瀏覽:677
蘋果網路怎麼設置成lte 瀏覽:565
oppo手機為什麼網路好卡 瀏覽:266
網路清網文明共享 瀏覽:474
查無線網路的服務電話 瀏覽:68
家裡的網路卡怎麼選路由器 瀏覽:549
網路檢測總顯示密碼錯誤 瀏覽:96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