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防止個人信息泄露的措施有哪些
來路不明的軟體不要隨便裝,下載免費軟體時應該去官方網站。這樣以免一些攜帶木馬程序以及設有後門的盜版軟體截獲個人電腦中的信息。其次,使用智能手機時,不要修改手機中的系統文件,因為用戶修改了這些信息,別人也可以通過此路徑對你手機上的信息進行修改,從而截獲個人信息。
最後對於身份證號、手機號這些敏感信息,平時上網時要格外注意,不要在網上隨便參加活動,比如注冊信息取得贈品等。如果想要網購,要選擇比較正規的大型購物網站。
(1)網路套取個人信息怎麼防範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電腦定期殺毒,定期修改並使用安全強度高的密碼。
妥善保管個人隱私信息、賬號及密碼,謹慎發布個人信息。
到知名正規的網站購物,不輕易向對方付款或提供銀行卡密碼。
文明、綠色、健康上網,瀏覽正規的網站和欄目。
遠離網路上的暴力渲染、色情誘惑、錢財賭博、灰色游戲等內容。
『貳』 如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避免信息泄露
現在網路上個人信息泄露已成為了常見之事,為了防止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被泄露,也成為了許多人想要解決的問題,我覺得可以避免的辦法有以下幾種,第一是少去注冊一些沒必要用的APP,第二,也不要因為一些推廣軟體可以賺錢,從而參加其中的推廣活動,因為這樣會加速你的個人信息泄露。第三,經常保持手機的干凈度,不去瀏覽一些不健康的網站,裡面很可能有一些人植入的病毒,侵入你的手機,從而竊取你的個人信息。
還有一些求職APP,有的職位上掛著相應的職務,實則則是套取其他人的個人信息,因為你必須要提交申請才可以接受他人的審核,因為你特別的相信這個東西,所以你就會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個人信息都給發送過去,這樣一來的話,騙子拿到你的信息簡直如易如反掌,而你還傻乎乎的等待著他來通知你,就現在有很多都是釣魚網站,讓你陷入其中,申請並且填寫個人信息,這樣一來,你無意間就透露了很多東西。
其實像這樣的軟體APP也不在少數,其實只要你加入互聯網這個大集體,你的個人隱私,乃至個人信息,其實早就暴露了很多,只要是有人願意去查的話,必定會查到你所有的相關信息,都是十分恐怖的,而這些都是你無意間暴露的,就算你想找到誰暴露的,你也無從下手,他就像幕後的一個黑客一樣。
『叄』 個人信息很容易被盜,有什麼防範的辦法嗎
個人信息容易被盜,防範的方法當然也有,直接說就是盡量避免留下網路上的痕跡,不點擊不明鏈接,不貪小便宜,不在一些不正規的網站上做身份的實名認證,盡可能地保留自己的個人信息在紙質上,不要在電子媒介裡面。
不要在不正規的軟體上做身份證的實名認證信息,他可能告訴你,你綁定個銀行卡你做個實名認證信息我給你10塊錢優惠券,給你20塊錢優惠券,你可以免費領一些商品或者說充個話費之類的,你貪小便宜你就充了,然後你的信息就沒了,到時候你的個人信息就包括你的姓名,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甚至說家庭住址,生活的這個消費數據之類的,都會出現在黑產業鏈裡面,會被幾千條幾十塊錢的這個價格出售。
『肆』 被別人套取了個人信息怎麼辦
法律分析:個人信息泄漏後,要第一時間換賬號。由於現在網路十分發達,信息泄露之後如果不換賬號,那麼在這個賬號下登陸的各種信息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出。因此,一旦發現了泄露的源頭,就要立刻終止使用這個賬號,從源頭切斷泄漏源。現在的人離不開網路,一旦個人信息泄露,涉及面非常廣。尤其對於喜歡網購的人來說,個人信息往往和銀行賬號、密碼等重要的信息聯系在一起。因此一旦個人信息泄露,應該馬上更改重要的密碼,避免造成經濟損失。個人信息一旦泄露,應該報警。報案的目的一來是保護自己的權益,二來也是可以備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類似的情況,就可以一起處理。這樣不僅可以維護自己的隱私權,還可以避免更多的經濟損失。在信息泄露之後,很容易收到各種各種的郵件,接到天南海北的電話。這時候要留心,記下對方的電話或者是郵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這些信息很瑣碎,但是一旦收集好這些信息不僅能幫助自己維權,而且還可能幫助更多的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條 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一)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伍』 小王掃陌生人二維碼被敲詐22萬,如何才能防止個人信息被套取
相信這段時間大家都在網路上看到過這樣一則讓人非常震驚的消息,那就是有一名男子在用手機掃了對方的二維碼之後,沒有想到被對方獲取了自己身份的信息,因此而來去敲詐自己22萬元,當小編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害怕,所以我們該如何去避免被對方套路,身份信息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些詐騙分子,往往會利用人們的友好心理來去博取人們的同情,因此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不要去過多的去關心和過多的同情,當對方提出目的性的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果斷的拒絕,不能夠去滿足任何對方想要的一切,只有這樣子才能夠去拒絕,才能夠去保護好自己。
『陸』 信息泄露現象如此嚴重,該如何提高警惕
網路在飛速的發展,在網路飛速發展的同時網上購物也變得越來越普遍。走在大街上隨便抓一把人從十幾歲到六十幾歲,基本上都使用過網上購物平台。網路在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安全問題。圓通快遞有出現內鬼,四十多萬客戶的信息被泄露出去,雖然在警方的排查下很快把內鬼揪出來了,但是泄露出去的公民信息無法挽回,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圓通快遞事件之後,另外一個快遞公司也被曝光出,有快遞員售賣客戶信息。接二連三的信息被泄露事件,讓大家對網路安全感到擔憂。要保障個人的信息安全只有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警惕。
在平時自己也應該提高警惕做好相關的防範,比如在家裡有涉及到個人信息的垃圾,一定要經過處理以後再扔掉。在街頭有掃碼送禮的商家,也不要輕易掃碼,因為這些掃碼可能會套取個人信息。個人信息被泄露存在著很大的風險,涉及到個人的財產以及生活、工作等,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
『柒』 網路時代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不被濫用
短視頻類APP,卻一定要讀取我的地理位置、通訊錄,否則就不能使用。類似這樣的APP「霸王條款」,在草案中被明令禁止。
草案第17條提出,個人信息處理者不得以個人不同意處理其個人信息或者撤回其對個人信息處理的同意為由,拒絕提供產品或者服務;處理個人信息屬於提供產品或者服務所必需的除外。
專家認為,相較於一年多前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的類似條款,草案的權威性更高。「如果是跟APP核心功能無關的許可權,草案明確規定,如果用戶不同意,你是不能以用戶不授權為由拒絕為其提供服務的。」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專家、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表示,草案保障用戶使用APP時充分的知情選擇權,APP強制索權在法理層面將成為歷史。
何延哲建議,對於部分APP廠商所提出的「用戶個人信息授權與賬戶安全相關」的訴求,有關部門也需加快推進行業標準的制定,「有的APP為了保障用戶賬戶安全,可能只需要三個信息要素,有的可能需要五個,這些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公共場所隨意採集人臉信息?不再允許!
在人臉識別技術日漸普及的當下,部分企業將人臉作為新的利益增長點,街巷、商場甚至小賣部中,都有他們安裝的人臉信息採集設備。
草案提出,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所收集的個人圖像、個人身份特徵信息只能用於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開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個人單獨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草案對於在公共場所採集人臉等身份特徵信息做了進一步的規范,也就是說未來在公共場所,只要不是出於公共安全目的,任何機構不得隨意採集人臉信息。」何延哲說,「個人圖像」和「個人身份特徵信息」是兩個不同維度的個人信息,「個人圖像」是不包含姓名、身份證號等其他關聯信息的圖像,但也存在識別出個人的可能。這意味著機構如非公共安全必需,即便是無意中採集了個人圖像也不能用於識別個人身份,同時也要保證信息安全,不能對外提供和公開,以免他人用於識別個人身份。
個人信息授權可隨時撤回,更加體現「以人為本」精神
草案提出,基於個人同意而進行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個人有權撤回其同意。
「就像我們平時做出一個決定可以反悔一樣,哪怕你是合規收集處理我的信息,但是現在我突然不想被你收集信息了,你就不能再繼續收集了。」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認為,這一條款的設立與第17條相輔相成,進一步明確用戶在撤回個人信息授權後使用產品和服務的權利。
同時,草案相關條款還提出,當個人撤回同意後,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刪除個人信息。也就是說,當用戶「撤回同意」後,相關機構不僅喪失了繼續收集該用戶個人信息的許可權,同時也應根據草案的有關要求,適時刪除其資料庫中所留存的該用戶的原始個人信息。
此外,草案還要求,個人信息處理者在緊急情況下為保護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處理個人信息卻無法及時向個人告知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在緊急情況消除後予以告知。「這一規定較好地平衡了各方面的權利。例如,在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時,有時需要收集或調取個人信息,可能來不及告知個人信息主體,但相關機構在處置完畢後應當告知個人信息被收集人。」左曉棟說。
濫用個人信息企業還能「自罰三杯」嗎?草案大大提高處罰標准
『捌』 在網上,該如何防範個人信息泄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推行,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手機,並且開始網上進行一定的活動,聊天、游戲,甚至是購買服裝、知道一個人的近況,什麼都可以通過網路傳遞來輕松達到。但是網路的流行並不是僅僅帶給人方便和益處,有的時候也無形的造成了人們的弊端,類似於信息的泄露,就會造成很多人的困擾。那人們在進行網路活動的時候,該如何提高警惕,防止自己的信息泄露,使自己上當受騙呢?
不要圖一些小便宜人們都是有慾望的,而網路詐騙也是通過也是這種心理,從而取用一些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和意義。因此人們進行網路活動的時候,不要輕易相信一些鏈接,或者是打著使我們能輕松獲利招牌的廣告,從而誘使我們點進去,使自己的電腦和手機中毒,造成重要信息的泄露,甚至是金錢的流失。最近在一些社交軟體上經常會蹦出一些鏈接和郵件,然後打著一些比較信人的題目或者是文字,引誘人點進去,其實只要人的滑鼠一動,就會導致自己的利益受損。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給自己的手機或者是支付設置一些較為復雜的密碼,定時的給手機進行清理或者殺毒,設置所下載軟體的一些許可權。通過這些來保護自身的信息不會泄露,從而維護自身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