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過渡是通過什麼設置的

網路過渡是通過什麼設置的

發布時間:2022-09-13 12:17:26

1. 簡述IPV4與IPV6之間的3種過度技術

1 雙協議棧機制
雙協議棧是指單個節點同時支持 IPv4 和 IPv6 兩種協議棧 ,支持雙協議棧的節點既能與支持 IPv4 協議的節點通信 ,又能與支持IPv6 協議的節點通信 ,這樣的節點也被稱為 IPv6/IPv4 節點。IPv6/IPv4 節點通常是採用一種雙 IP 層結構來實現的如圖 1 所示。但在實際應用中這種雙 IP 層結構可能會有所變形。協議棧包含了傳輸層的 TCP 和 UDP 協議的不同實現方案。

雙協議棧技術是使 IPv6 節點與 IPv4 節點互聯的最直接方式 ,其應用對象是主機、路由器等通信節點。支持雙協議棧的 IPv6 節點與 IPv6 節點通信時使用 IPv6 協議 ,與 IPv4 節點通信時使用IPv4 協議棧。支持雙協議棧的結點接收到數據報時 ,拆開並檢查 ,如果 IPv4/IPv6 頭中的第一個欄位的版本是 4,該報就由 IPv4 棧來處理 ;若為 6,則由 IPv6 棧來處理。
雙協議棧技術的優點是易於實現,互通性好,缺點是必須為每一個雙棧節點分配一個合法的 IPv4 地址 ,這就又將面臨 IPv4 地址資源緊張的問題 ;另外 ,每個雙棧節點要同時運行 IPv4 和 IPv6兩種協議 ,同時計算、維護與存儲兩套表項 ,對路由器等網路設備而言還需要對兩種協議棧進行報文轉換和封裝,這又增加了每個節點的負擔,對這些節點的性能產生更高的要求;還有,在採用雙棧技術的網路中 DNS 伺服器必須要支持主機域名與 IPv6 地址的映射。

2 隧道機制
在廣泛使用的 IPv4 網路中出現一些採用 IPv6 協議的網路 ,這些網路之間有數據通信時需要跨越 IPv4 網路 ,將 IPv6 數據報作為數據封裝在 IPv4 數據報中 ,通過 IPv4 網路進行傳輸 ,這就是隧道技術。隧道對於源站點和目的站點是透明的。基於 IPv4 隧道的IPv6 分組傳送分為 3 個階段即 :封裝、隧道傳輸和拆封。隧道的端點可以是主機或者路由器,但都必須是雙協議棧的節點,它們連接兩種網路 ,進行報文的封裝與拆封。在隧道入口處 ,入口端點將 IPv6 報文封裝到 IPv4 報文中 ,IPv4 報文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別是隧道入口和出口的 IPv4 地址。封裝後的 IPv4 報文將通過IPv4 的路由器進行傳輸。在隧道的出口處 ,出口端點對 IPv4 報文進行拆封 ,將 IPv6 報文取出來 ,轉發給目的站點。由於隧道技術只要求在隧道的入口和出口端對報文進行封裝和拆封,傳輸過程如普通 IPv4 數據一般傳輸 ,所以這種技術是易於實現。
隧道技術的優點在於隧道的透明性 ,IPv6 主機之間的通信可以忽略隧道的存在 ,隧道只起到物理通道的作用。

3 網路地址 / 協議轉換 (NAT/PT) 技術
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Protocol Translation),由NAT 演變而來 ,它通過與 SIIT 協議(Stateless IP /ICMP Translation Algoritlun,RFC2765)轉換和傳統的 IPv4 下的動態地址翻譯以及適當的應用層網關相結合 ,實現了純 IPv6 節點和純 IPv4 節點間的通信。NAT/PT 是 NAT 的一種特殊情況。它使用埠號作為地址轉換的依據。如果使用了 NAT/PT,IPv6 所有用戶客戶端允許使用1 個 IPv4 的地址和別的 IPv4 地址進行通信。這種機制在 IPv4 分組和 IPv6 分組之間進行報頭和語義的翻譯 ,適用於純 IPv4 站點和純 IPv6 站點之間的通信。對於一些內嵌地址信息的高層協議 ( 如DNS、FTP),NAT/PT 需要和應用層的網關協作來完成翻譯。這種技術在採用網路層加密和數據完整性保護的環境下將不能工作。

最近國內好像還主推一種IVI過渡技術。。。。

2. 急用!敘述TCP/IP取代OSI被廣泛使用的原因。 簡述從IPV4過渡到IPV6常用技術。 簡述網路安全策略的概念及制

TCP/IP起源於1969年美國國防部(DOD: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高級研究項目管理局(APR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對有關分組交換的廣域網(Packet-Switched wide-area network)科研項目,因此起初的網路稱為ARPANET。1973年TCP(傳輸控制協議)正式投入使用,1981年IP(網際協議)協議投入使用,1983年TCP/IP協議正式被集成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UNIX版本中,該「網路版」操作系統適應了當時各大學、機關、企業的旺盛的連網需求,因而隨著該免費分發的操作系統的廣泛使用,TCP/IP協議得到了流傳。TCP/IP技術得到了眾多廠商的支持,不久就有了很多分散的網路。所有這些單個的TCP/IP網路都互聯起來稱為INTERNET。基於TCP/IP協議的Internet已逐步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擁有用戶和資源最多的一個超大型計算機網路,TCP/IP協議也因此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准。IP網路正逐步成為當代乃至未來計算機網路的主流。
從IPv4向IPv6過渡主要有下面幾種:
Ⅰ.雙棧
Ⅱ.隧道技術
Ⅲ.翻譯技術
雙棧技術(RFC1933):雙棧技術實際上就是在主機和路由器上同時實現IPv4和IPv6雙協議棧,各自獨立實現IPv4和IPv6的處理和轉發。目前,這種過渡方式是最簡單實用的,而且在國家標准中已將它列入標准,這種方式的過渡技術使用可以取代隧道技術,但是在組網過程中全部使用雙棧實現勢必要提高用戶的投資成本,而且這種過渡方式無法實現IPv4和IPv6的互通。因此雙棧的應用場景往往是小規模混合組網,並且IPv4和IPv6網路互相獨立的前提下的。而在其它大規模組網的場景下的邊緣路由器往往也必須要支持雙棧,目的是為了實現隧道、翻譯等其它只需要在網路邊緣實現的過渡技術。

隧道策略是IPV4/V6綜合組網技術中經常使用到的一種機制。用於實現V4報文穿越V6網路,或者v6報文穿越V4網路。隧道是用一種協議來傳輸另一種協議的數據。隧道包括隧道入口和隧道出口(隧道終點),這些隧道端點通常都是雙棧節點。在隧道入口以一種協議的形式來對另外一種協議數據進行封裝並發送;在隧道出口對接受到的協議數據解封裝,並做相應的處理。
翻譯技術,顧名思義,通過特有機制實現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互相轉換。

3. ipv6過渡技術是什麼,主要有哪些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飛速發展,網民規模不斷擴大,聯網設備快速增加,對IP地址的需求變得極為迫切。然而,IPv4地址不足,已成為離我們越來越近的事實。據IANA(The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統計,截至2010年9月,全球IPv4地址僅剩2.1億個尚未分配,即相當於所有IPv4地址數的5%。根據APNIC首席科學家Geoff Huston預測,按照當前的消耗速度,IANA地址池中的IPv4地址將於2011年6月耗盡,地區性互聯網注冊管理機構(RIR)的IPv4地址將於2012年耗盡[1]。
IPv6是新一代的網路協議,採用128位地址格式,地址空間巨大,能夠徹底解決IPv4地址不足問題。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實驗和產業推動,IPv6目前已經走到商用部署階段。
IPv6與IPv4不兼容,因此在當前IPv4佔主導的網路環境下,IPv4向IPv6的平滑過渡成為IPv6能否成功的關鍵。終端/主機是地址消耗的主要部分,終端/主機(或者說接入網)採用什麼樣的技術方案進行過渡將導致需要不同的IPv6過渡技術。目前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等標准化組織正在討論的過渡技術也集中在終端/主機的過渡技術方面。

最新IPv6過渡技術

1, 6rd
目前,運營商的骨幹網以IPv4為主,升級到IPv6網路需要時間和成本,需要一種技術能夠在現有網路架構上快速提供IPv6站點之間的互通。6rd(IPv6 Rapid Deployment on IPv4 Infrastructures)就是這樣一種方案。它由法國運營商FREE提出,現已成為IETF 標准【RFC5569】,FREE採用該方案在5周內為超過150萬戶居民提供了IPv6服務。思科公司進一步改進與擴展了6rd,目前已形成提案標准【RFC5969

2, DS-lite
隨著IPv4可分配地址資源的耗盡,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在接入網與核心網著手部署IPv6網路。但終端與業務平台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升級支持IPv6,那麼在IPv6-only接入網環境下,如何實現終端對原有IPv4業務的訪問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美國的Comcast提出了DS-lite(Dual-Stack Lite)技術。
DS-lite是一種IPv4-in-IPv6隧道技術,可實現在IPv6-only接入網環境下,雙棧或IPv4-only主機訪問IPv4網路資源。DS-lite技術只給終端分配IPv6地址,終端的IPv4地址被配置為私有地址或者IANA定義的不可路由的熟知地址(192.0.0.0/29),終端發送的IPv4數據包在經過IPv6包頭封裝穿越IPv6網路到達運營商AFTR(Address Family Transition Router,也稱作大規模NAT)後,源地址會被映射為公有IPv4地址,進而實現對全球IPv4網路的訪問

3 A+P
目前ISP即將面臨沒有足夠的IPv4地址分配給CPE的問題,在IPv6尚未大規模部署的情況下,IPv4地址的共享似乎不可避免。法國電信、Nokia、IIJ等公司提出了A+P(Address+PortRange)過渡方案。A+P是一種地址共享的方案,它的主要思想是:將同一個全球公共IPv4地址分配給多個用戶使用,同時限制每個用戶可用的源埠范圍

4 NAT64
NAT64是由UC3M、阿爾卡特朗訊和IMDEA網路公司提出的一種基於翻譯的過渡方案,目前在IETF BEHAVE工作組進行標准化。它主要解決在IPv6接入網環境下,IPv6-only終端可以訪問IPv4-only業務

5 PNAT
在向IPv6網路的過渡過程中,大量已成熟的IPv4應用程序還不能很快地支持IPv6,如何能夠保證IPv4應用的兼容性是向IPv6平滑過渡的一個核心要求。正是基於這一點,中國移動提出了PNAT(Prefix NAT)翻譯技術。該技術實現了在純IPv6或雙棧承載網環境下,老的IPv4應用仍能正常通信,對底層網路環境可以不感知。它可以支持IPv4應用程序通過IPv6網路訪問IPv4業務,IPv4應用訪問IPv6業務,IPv6應用訪問IPv4業務等多種通信場景。主機側進行IPv4包到IPv6包的翻譯,網路側進行IPv6包到IPv4包的翻譯

6 IVI
IVI是清華大學提出的基於翻譯的過渡技術。它的主要思想是運營商保留一段IPv4地址(稱為IVI4地址)將其唯一映射為一段特殊的IPv6地址(稱為IVI6地址),可以實現這部分地址的無狀態轉換。獲得IVI6地址的用戶可以直接訪問全球IPv6網路,通過IVI網關翻譯器可將地址轉換IVI4地址,可以和全球IPv4網路通信,實現IPv4和IPv6的互訪。

4. 試述Ipv4到Ipv6的過渡的幾種主要方法

  1. 雙協議棧技術

    IPv6和IPv4是功能相近的網路層協議,兩者都基於相同的物理平台,而且載入於其上的傳輸層協議TCP和UDP又沒有任何區別。由圖1所示的協議棧結構可以看出,如果一台主機同時支持IPv6和IPv4兩種協議,那麼該主機既能與支持IPv4協議的主機通信,又能與支持IPv6協議的主機通信,這就是雙協議棧技術的工作機理。


  2. 隧道技術

    隨著IPv6網路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局部的IPv6網路,但是這些IPv6網路需要通過IPv4骨幹網路相連。將這些孤立的"IPv6島"相互聯通必須使用隧道技術。利用隧道技術可以通過現有的運行IPv4協議的Internet骨幹網路(即隧道)將局部的IPv6網路連接起來,因而是IPv4向IPv6過渡的初期最易於採用的技術。
    路由器將IPv6的數據分組封裝入IPv4,IPv4分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別是隧道入口和出口的IPv4地址。在隧道的出口處,再將IPv6分組取出轉發給目的站點。隧道技術只要求在隧道的入口和出口處進行修改,對其他部分沒有要求,因而非常容易實現。但是隧道技術不能實現IPv4主機與IPv6主機的直接通信。


  3. 網路地址轉換/協議轉換技術

    網路地址轉換/協議轉換技術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 Protocol Translation)通過與SIIT協議轉換和傳統的IPv4下的動態地址翻譯(NAT)以及適當的應用層網關(ALG)相結合,實現了只安裝了IPv6的主機和只安裝了IPv4機器的大部分應用的相互通信。
    上述技術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從支持IPv4的互聯網到支持IPv6的互聯網的轉換,我們期待IPv4和IPv6可在這一轉換過程中互相兼容。目前,6to4機制便是較為流行的實現手段之一。

5. WCDMA是如何從GSM網平滑過渡到3G

從GSM到WCDMA:實現無縫平滑過渡

從現有GSM/GPRS網路到未來的WCDMA網路,運營商不僅要考慮如何保護已有投資,而且還要考慮業務的連續性以及用戶體驗的完整性。基於以上考慮,運營商在部署WCDMA網路時,需要重點考慮三大問題:網路的無縫覆蓋、系統互操作和語音切換、資源的共享。

長短結合部署無縫網路

無縫網路概念是將GSM和WCDMA作為一個共用資源,從而可以優化網路的使用,為運營商已有的GSM投資提供更長時間的保護,並從3G服務的第一天開始就為多數語音、數據業務提供全面覆蓋,同時開發WCDMA和GSM/GPRS/EDGE方面的新業務。

2G網路用戶到3G網路,或者3G網路用戶到2G網路再回到3G網路覆蓋區,並能夠重選3G網路,這些實際問題都需要對切換策略和參數進行長時間的摸索。另外,數據業務也存在網路切換的問題。根據現有GSM網路的狀況和將來用戶的發展,無縫網路的建設分為近期和中長期兩個階段。

在初期或稱為近期階段,推廣可視電話和高速數據等3G新業務是網路發展的重點,同時考慮到這一階段WCDMA用戶比較少,網路容量空間較大,因此無縫網路建設的基本原則是使雙模手機用戶優先選擇WCDMA網路。GSM的作用是作為WCDMA的補充,即當用戶由WCDMA網路覆蓋區移至非WCDMA覆蓋區時,可切換至GSM網路。建網初期在話務量比較高的地區,可以根據網路負荷實行切換原則,即當WCDMA出現擁塞時,話音業務可以切換至GSM網路。

如果在網路建設初期推廣HSDPA移動寬頻業務,由於業務量比較小,所以建議HSDPA與3G網路共用一個載頻,共享功率資源。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WCDMA用戶數增加到一定程度,WCDMA網路也逐漸向全覆蓋發展。這時如果仍然採用初期建網策略,則容易造成3G網路超負荷而2G網路空閑的狀態,因此應改用中長期階段部署策略,採用GSM與WCDMA網路間的平衡機制來優化網路負荷,即在兩個網路間提供基於不同內容的差異性服務和負荷控制,提高網路服務質量,實現雙網統一。在網路發展的中後期,隨著HSDPA業務的發展,用戶數和業務量將不斷增加,這時可以使用單獨的HSDPA載頻,以充分發揮HS-DPA的優點。

系統互操作和語音切換

實現WCDMA/GSM協調發展和融合策略,對充分利用GSM網路資源、實現WCDMA快速建網具有重要意義。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WCDMA與GSM網路需要通過互操作實現網路之間的覆蓋延伸和負載均衡,來為用戶提供無縫覆蓋。

系統間互操作需要遵循以下原則:盡量減少對現有GSM/GPRS網路的升級;盡量減少系統間切換發生的次數;盡量讓WCDMA用戶享受WCDMA網路的服務;利用GSM/GPRS網路拓展WCDMA覆蓋,保持WCMDA用戶的業務連續性。

對WCDMA用戶而言,優先駐留WCDMA網路可以讓WCDMA用戶充分享受WCDMA新業務,特別是GSM不能提供的一些服務,如可視電話、HSPA業務、並發業務等。另外,在WCDMA建網初期,網路容量較低,通過用戶優選WCDMA網路的方法,可以減輕GSM網路的容量壓力。而優先駐留GSM網路,可以實現現有GSM網路資源的充分利用。從目前全球WCDMA商用和試驗網路的建設情況來看,大多數選擇優先駐留WCDMA的策略。

系統間語音業務切換包括WCDMA到GSM語音切換和GSM到WCDMA語音切換兩個方面。從需求上說,WCDMA網路建設初期,在沒有WCDMA覆蓋的區域需要利用GSM網路拓展WCDMA的覆蓋,必然需要支持話音業務從WCDMA到GSM的切換。當WCDMA用戶在GSM網路上發起語音業務,進入WCDMA覆蓋區內,由於GSM覆蓋和語音質量良好,基本不需把GSM網路的語音切換到WCDMA上,待語音業務結束後,WCDMA用戶通過小區重選,重新駐留WCDMA網路即可。從用戶感受方面來講,GSM到WCDMA話音切換(尤其是異廠家之間)相對較低的成功率也勢必帶來較差的QoS,如掉話等,增加用戶投訴。在目前GSM覆蓋和語音質量良好的情況下,沒必要實施GSM到WCDMA話音切換。因此,為減少對GSM現網的影響、增強用戶感受,話音業務可以選擇只支持從WCDMA到GSM的單向切換,以滿足語音業務連續性要求。

WCDMA/GSM資源共享

實現WCDMA/GSM資源共享,可以充分利用GSM網路資源,減少WCDMA一次性投資,實現WCDMA快速建網和WCDMA/GSM兩網融合。WCDMA/GSM資源共享包括站址資源共享、天饋系統共享、傳輸共享和室內分布系統共享等。

站址資源共享:通過分析GSM站址信息,結合WCDMA網規需求,對各共站站點,給出空間餘量、傳輸餘量、電源餘量等勘察結果,供設計和規劃使用。

天饋系統共享:WCDMA/GSM天饋系統共享通常包括WCDMA/GSM獨立的天饋系統;天線獨立、饋線共享;天線共享,饋線獨立;共享天線和饋線。雖然WCDMA/GSM共享天饋系統可以節省一部分資源,但不利於WCDMA/GSM優化,通常建議WCDMA/GSM分建天饋系統。

傳輸共享:在WCDMA初期業務量較小,且GSM有多餘傳輸資源時,WCDMA可通過GSM設備接入傳輸網。通過NodeB支持FractionalATM傳輸技術,WCDMA的ATM/IP業務和GSM的TDM業務在同一條物理線路傳輸,WCDMA系統可共享GSM傳輸資源,有效節省傳輸成本。當然,在WCDMA網路成熟期GSM話務量減少時,GSM系統也可共享WCDMA傳輸資源,有效節省傳輸成本。

室內分布系統共享:在確保不對現有GSM網路造成影響的基礎上,WCDMA可共用現有GSM室內分布系統,減少重復建設,節省成本和時間。

6. 手機摩托羅拉a1200e的網路設置問題

屏幕右上信號那裡有時候顯示 E 有時候顯示 G。
E代表EDGE 屬於 2.75G網路
G代表GPRS 屬於 2.5G網路

手機上網的標志G變成了E是因為你所在的地區支持CDGE高速上網,比GPRS快很多。如果你在手機設置里的接入點是cmwap的話在上網的時候是不會變成CMNET的,除非你改變接入點。現在很多城市都支持EDGE高速上網 所以G變成E是好事,edge就是升級版的gprs,速度更快,但是和普通GPRS收費一樣,如果包月的話也包括在包月流量內 .

7. 實現IPV4向IPV6過渡的兩種技術

從IPv4到IPv6的過渡方法有三種:網路元素/終端的雙協議棧、網路中的隧道技術以及翻譯機制。其中雙協議棧和隧道技術是主要的方法,而翻譯機制由於效率比較低,只在不同IP版本的元素之間進行通信時才採用。

閱讀全文

與網路過渡是通過什麼設置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網路運行安全的因素包括哪些 瀏覽:645
神經網路做什麼 瀏覽:86
小愛音響為什麼連不了網路 瀏覽:322
賓館網路異常導致認證失敗 瀏覽:639
家裡安裝5g網路一年多少錢 瀏覽:900
企業微信電腦版登錄顯示網路連接錯誤 瀏覽:581
小區無線網路設備 瀏覽:129
網路連接谷歌瀏覽器打不開 瀏覽:255
綠岸網路醉逍遙手機版 瀏覽:7
一拖6的網路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945
蘋果8p系統自動關閉軟體網路 瀏覽:921
網路電視貓在哪裡下載 瀏覽:481
辦公室的網路怎麼連接電腦 瀏覽:80
如何防止中小企業網路踩雷 瀏覽:136
網路只有撥號沒有wifi 瀏覽:269
呼市智能門鎖如何連接網路 瀏覽:506
實訓室電腦用什麼網路 瀏覽:529
有線電視改無線wifi網路電視 瀏覽:507
網路教育自考本科什麼時候考 瀏覽:338
如何判斷網路即將有網路風暴 瀏覽:33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