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衡水森訊網路技術怎麼樣

衡水森訊網路技術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9-10 02:18:31

① 都江堰市淦森通訊器材經營部的公眾號:淦森通訊是不是騙局,分享鎖粉,今後5G手機和交話費都在該平台上

我覺得這樣的公眾號搞營銷活動也是有它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說是騙局吧,但最起碼也是不可靠的。

② 重慶法弗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

簡介:重慶法弗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WEB網站、手機APP、應用系統、雲計算技術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1]給用戶提供技術開發和網路營銷推廣,幫助客戶實現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戰略布局,為上千家企業提供過服務,有著豐富的互聯網行業解決方案經驗。從需求分析到技術實現以及後期的維護營銷等各個環節都有專業團隊負責,以確保能最大限度最大限度的提升客戶互聯網品牌價值。2014年1月重慶法弗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全資並入北京德森哲信息技術研究院(重慶分院)旗下。
法定代表人:蔣述江
成立時間:2011-10-21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0900003028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慶市北碚區馮時行路290號大學科技園610室

③ 河北億森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河北億森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2015-08-05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建設北大街40號和美大廈621室。

河北億森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102347784596K,企業法人楊梅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河北億森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研發與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計算機軟硬體銷售;網頁設計、電腦平面設計、展覽展示服務、商務信息咨詢、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國內廣告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河北億森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④ 福州市森訊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福州市森訊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是2018-04-04在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數字福建產業園東湖路33號3號研發樓。

福州市森訊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182MA31L3YD9N,企業法人吳鳳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福州市森訊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通信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信息技術咨詢服務;增值電信業務;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軟體開發;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數字內容服務; 互聯網信息服務;計算機及通訊設備租賃;電子工業專用設備製造; 通信系統設備製造;固定通信業務;第一類數據通信業務;第二類數據通信業務;互聯網接入服務業務;信息服務業務;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內容分發網路業務;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相應資質等級承包工程范圍的工程施工;通信工程施工總承包相應資質等級承包工程范圍的工程施工;建築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相應資質等級承包工程范圍的工程施工;機電工程施工總承包相應資質等級承包工程范圍的工程施工;消防設施工程專業承包相應資質等級承包工程范圍的工程施工。(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福州市森訊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⑤ 移動寬頻用戶是不是移動互聯網用戶

移動寬頻用戶不是移動互聯網用戶。
移動寬頻用戶是指電腦端用戶群,而移動互聯網用戶特指的是手機端用戶。

移動互聯網,就是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體。是指互聯網的技術、平台、商業模式和應用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並實踐的活動的總稱。4G時代的開啟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的凸顯必將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注入巨大的能量,2014年移動互聯網產業必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飛躍。

移動互聯網的基本特點:
1、用戶體驗至上:如果一個商品或一項服務想要成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誰更加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如何了解消費者體現簡單、精準的用戶體驗上,將決定其爆炸能量的大小,必須從與消費者發生第一點接觸開始,越精確越好。
2、盈利策略不可急功近利:這些客戶可能只用過手機的簡單功能,盈利模式的策略上,需要企業性化和簡單易懂的指引,移動互聯網的強大平台,已經成為全方位、立體式。
3、找到業務的核心競爭力:這個物品和這個物品的位置密切相關的信息,最有殺傷性的形式,這種集定位、搜索和精確資料庫功能的服務必定將手機提升到改變世界的境界。森合萬源的創新是顛覆性的,所謂的核心競爭力也只是暫時的。在產業鏈競爭中處於相對被動的情況下,握在你手中最大的砝碼就是市場佔有率和業務創新能力,市場佔有率讓你有更大的話語權和議價資格,業務創新能力則決定了自己的「賣點」。
4、把握移動營銷新模型:移動互聯網的一個品牌文化,移動互聯網的營銷模型與傳統營銷最大的不同,通過口碑傳播吸引更多的客戶,隨之讓參與互動,移動互聯網的營銷模型與傳統營銷最大的不同,就是直接讓正確的客戶為企業說正確的話,冷冰冰的廣告式營銷終將在這個時代里慢慢衰退。
5、整合產業鏈之外的資源:只要能把握移動互聯網的前提,抓住行業強勢資源,相關節點進行有效的整合產業的資源。

⑥ 物聯網概念股票有哪些

物聯網概念股票有:(截止2015年12月11日)
1:300131:英唐智控
2:600157:永泰能源
3:002376:新北洋
4:000917:電廣傳媒
5:002073:軟控股份
6:300228:富瑞特裝
7:002161:遠望谷
8:002185:華天科技
9:300184:力源信息
10:000333:美的集團
11:000063:中興通訊
12:002465:海格通信
13:000988:華工科技
14:000997:新大陸
15:002474:榕基軟體
16:600100:同方股份
17:000682:東方電子
18:002241:歌爾聲學
19:002231:奧維通信
20:600271:航天信息
21:600584:長電科技
22:300349:金卡股份
23:300209:天澤信息
24:000851:高鴻股份
25:002235:安妮股份
26:000034:深信泰豐
27:300312:邦訊技術
28:300310:宜通世紀
29:002104:恆寶股份
30:600203:福日電子
31:600839:四川長虹
32:600198:大唐電信
33:600171:上海貝嶺
34:002214:大立科技
35:002093:國脈科技
36:300279:和晶科技
37:002512:達華智能
38:002017:東信和平
39:300134:大富科技
40:300077:國民技術
41:002303:美盈森
42:300078:思創醫惠
43:000039:中集集團
44:300007:漢威電子
45:002156:通富微電
46:002316:鍵橋通訊
47:300275:梅安森
48:000948:南天信息
49:300066:三川股份
50:000701:廈門信達。

⑦ 網路商機論文300多字就行,現在在就要,麻煩快點

《網路背後的無限商機》

全球資訊網上的一切都顯得不一樣。
顧客一旦進入網路空間,
他們的行為就會發生戲劇性的改變……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d)每分鍾就冒出一個新的網站。當網路以這種驚人的步調成長時,很顯而易見的,這個糾結文字、圖片、聲音與動作於一體的繽紛網路.很快就成為從電視以來最重要的新傳播媒體。從某些方面來看,全球資訊網比較像是一個反映出真實世界的平行宇宙。但從另外一些方面來看,全球資訊網又展現出獨樹一格的特性。如果逗留的時間夠長,你就會慢慢發現,有一個全新的經濟體系正在這片數位地域上開始成形——這無異於提供一個新角度讓我們觀察這塊資訊與創意的市場如何運作。我們就稱它為「網路經濟學」——(Webonomics)。
很多爭相擠上網路的企業,可能都完全誤解了這個新媒體是怎麽一回事。這些公司可能在虧損幾百萬美元之後,就此認定全球資訊網是名過其實的。另外一些公司則可能完全忽視全球資訊網,因而被遠遠拋在後面。而它們的競爭對手卻在此同時利用全球資訊網作為工具,偷走了這些公司的最佳顧客。唯有深刻了解網路經濟學,才能夠避免這樣的場面出現。
傳統經濟學是建立在匱乏不足的觀念上面——人類的慾望總是會超過可用的資源,像是食物、衣物和居所等等。英國的經濟學家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 1766-1834)就率先提出假設人口成長速度永遠會超過食物供給量的增加速度。對於這樣稀少的資源如何分配,經濟學家抱持悲觀的看法,而正是這種看法讓經濟學被冠以「憂郁科學」的名號。
網路經濟學卻是一點都不憂郁的。事實上!全球資訊網的情況正好完全相反。因為網路是一片成長迅速的智慧財產世界,使用者可以無限制地復制與下載這些智慧財產,網路世界的資源供應量會持續超越人類對這些資源的需求量。網路經濟不但沒有供給匱乏的問題!反而展現了需求不足的情況。的確,大家對網路的一大抱怨就是資訊多得令人難以想像,乃至於出現「超載」。在網路上,忙碌電腦使用者的注意力是最有限的商品,而網路經濟學的根本戰役就是要支配及維系這種注意力。
因此,網路經濟的成長完全系於網路上的資訊品質——資訊有多有趣,多有吸引力資訊如何呈現!資訊如何利用這個媒體獨到的特點。隨著愈來愈多人喜愛網路!他們會發現網路值得注意,而全球資訊網則會持續以狂熱的步調成長。不像資源有限的國家經濟,網路的成長是沒有實際限制的。不像房地產、鋼鐵、甚或紙張!電腦的運算力與儲存力的價格會愈來愈便宜。網路世界有無數個位元!對於寶貴的資訊和知識也有近乎無止盡的渴求。
全球資訊網也是一個沒有邊境的世界。在網路上營業的公司究竟實際位置何在,這完全不重要。盡管各國政府努力想要控制或規范這個世界,但網路經濟還是會努力抗拒這股力量。網路世界的公民可以全權選擇他們在網路上要看些什麼,以及做些什麼。從這方面來看,我們過去總認為!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只存在於理論之中!全球資訊網則首度使得這種經濟理論成為可能。
這頭野獸的本性亦善亦惡。因為網路提供了豐富的選擇!套句太陽公司(Sun Microsystems)總裁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的話,各公司之間的戰斗是激烈的優勝劣敗、適者生存之爭。全球資訊網上的企業若想成功,必須發明一些自我行銷的新方式,了解顧客想要什麼,並發展一些新方式來打造持久的顧客關系。
在網路上開創全新事業的機會確實很多。但是,唯恐喪失現有生意的恐懼感,也應該是企業上網的主要動機。這有點像是那一則兩個人在叢林中露營的故事。這兩個人突然看到一頭老虎逼近,其中一個傢伙很快穿上自己的運動鞋,另外一個傢伙問到「你真以為這雙鞋子會讓你跑得比老虎還快嗎?「
「我不需要跑得比老虎快,」這個人回答:「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在各個行業中,全球資訊網就是那雙運動鞋,讓你跑在兇猛的變動力之前。
想要將網路經濟學的各項原則付諸實行,你必須先了解網路上四大團體背後的動機,而這四大團體就安頓在全世界第一片大規模的位元景色之中。
● 顧客全世界有幾千萬人在網路上漫遊閑逛,尋找意外驚喜、廉價刺激、知識與娛樂、省時的服務、以及一些或許能提升自己生活水準的產品資訊。他們期望網路能成為自己的一片天地、提供量身計制的資訊、並依照自己的需求意願建立關系。顧客掌控全局。因為他們能夠在瞬間搜尋到最佳交易,除非網路上的產品或服務是出自他們最信任的來源,是最好、最便宜、最方便取得的選擇,否則他們是不會購買的。
● 內容製造商成百上千個主要出版社、電視公司、電影製片場以及新的混血媒體商現正不斷在網路上開拓殖民。他們在全球資訊網上設計不斷更新的網頁,為訪客提供資訊與娛樂。從人口統計資料來看,網路上的漫遊客是深受這些公司歡迎的一群,因此,這些公司不但想要提升品牌形象,更急欲讓他們的網站成為有利可圖的冒險。
● 行銷人員成千上萬家公司在網路上促銷產品,這些產品從食物、飲料、汽車、卡車、到資訊及金融服務都有。有些公司會用傳統、單向媒體的過時思考方式,在網路上為產品做廣告,進行促銷,然後失敗。其他公司則會擁抱網路經濟學的新原則,並因此成功。
● 基礎設施公司電腦公司銷售網路伺服器,軟體公司則銷售一些能讓公司建立起精緻網站的網路瀏覽器程式及軟體工具。開發網路搜尋引擎的公司正陷入激烈的苦戰之中,而提供上網通路的幾十家網際網路連線供應商也處於同樣情境。同時、廣告公司以及成千上萬的顧問也在開業,為顧客量身設計網站。在這陣數位的淘金熱之中,這些公司賣的是十字鎬和鏟子。但長遠來看,除非其他三個團體能夠成功,否則他們是難以成功的。
全球資訊網上的一切都顯得不一樣。首先,一旦顧客進入網路空間,他們的行為就會發生戲劇性的改變。如同你對法國餐廳的預期會和墨西哥速食店的預期不一樣,顧客和網路上的公司進行互動時,也會有不同的期待。進入網站的顧客會期望看到量身訂制的產品與服務。他們希望能夠完全掌控自己的客戶資料。他們期待得到有趣的經驗。他們預期的不只是讀到廣告,更期望能和廣告發生互動,以及訂購廣告上促銷的產品。
知道如何與這些苛求的顧客建立持久的關系正是關鍵所在。而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起一套新型態的貨幣體系。在傳統經濟中,政府可以靠緊縮或放鬆貨幣的價值,來控制資源的供給與需求。在網路上,這種力量是平均分配在成千上萬家公司的手中。最明顯的例子來自航空公司,這些公司已經開始發行具有實際價值的酬賓里程點數。某家汽車公司的網站也有類似的做法。為了掌控顧客的注意力!如果任何人願意花上一小時認識這家公司的新車,並回答幾個問題,這個網站願意提供價值一百美元的網路貨幣給這個人。這一百個點數可以累加到這個顧客的「數位現金」帳戶中,如果顧客決定購買一輛車,這筆金額就可以用來購買CD音響。這樣的貨幣系統有助於確保顧客的忠誠度——這一點在網路經濟中會變得愈來愈重要。
簡單地說,網路經濟學相當於一組新的經濟規則二套新型態的貨幣系統、以及一種新的顧客行為。我們必須先看看全球資訊網的起源,才能夠以正確無誤的眼光,進行全盤式的思考。

全球圖書館的遠景

一百年之後,仔細審視古文化遺物的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可能會在無意間發現些奇怪的符號,像是HTTP、WWW、URL等,突然出現在百年之前所有的期刊與廣播當中。他們會很好奇,為什麼網路語言會如此迅速地滲入,或者像有些人所說的扭曲了,那個年代的口語與書寫文字。「W(就是WWW裡面的那個W)似乎突然之間變成英文中最常見到的子音字母,」哈佛大學校長魯登斯坦(Neil Rudenstine)說「而E(存在於以電子為首的所有字,如e-mail,e-print,e-journal,e-group等)似乎也成為多用途的,經常出現的母音。」
當未來的歷史學家仔細研究我們原始的報紙時,他們會看到有關全球資訊網的報導以同樣的地位出現在當天的政治沖突、戰爭、自然災害以及暴力行為等新聞旁邊。他們不會因為搞不清楚網路是什麼東西而感到困窘,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是用網路這種資訊擷取技術的下一代技術進行研究的。但是,這些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可能會搞不清楚,為什麼有關全球資訊網的討論會如此突然地、瞬間地在一九九O年代中期出現。
事實上,像全球資訊網這樣的東西一直是少數幾位遠見之士的夢想。在一九四五年夏天,當美國轟炸機准備結束世界大戰時,一位姓布希(Vannevar Bush)的電機工程師正忙著規劃裝載全人類知識的全球資訊網。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選任當時是麻省理工學院副校長的布希領導「戰時科學研發辦公室」(Wartime Office of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這是一個由六千名科學家組成的聯盟,致力將科學方面的突破應用在現代戰爭之上。
德國投降在即,日本方面的戰爭似乎也在強弩之末,布希因而將注意力從全球戰斗轉向全球資訊的共享。他在那一年的《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發表了一篇名為「我們可能這樣想」(As We Mar Think)的文章,布希在這篇文章中寫到「有一些工具即將出現,如果發展得當,這些工具將使人類能夠接觸並掌控人類經年累月傳承下來的知識」
他接下去發了一頓牢騷,抱怨資訊超載的問題,然後清楚表達人類迫切需要一種能夠控制這些資訊的東西。「人類經驗的累積正以不可思議的驚人速度在擴張之中,」他抱怨道:「但是要穿越隨之而來的龐雜迷陣,找到在那一刻非常重要的資訊項目、我們所使用的工具還停留在橫帆式帆船時代。」
當布希寫下這些句子時,人類才剛剛發明如倉庫般龐大的電腦,但這些電腦的力量還遠不如今天的口袋型計算機。不過,布希的想法超越現代人對電腦的觀念。他想像電腦有能力創造出資訊「足跡」,將相關的文字與圖解連接起來。他在文章中提到,這些資訊線索可以儲存起來,作為未來參考之用。布希相信,這種資訊的組織與搜集方式非常接近人類心靈的運作方式,因為人經常從一個點子聯想到另一個想法。他把這個容易使用的、可搜尋的、個人的知識儲存庫命名為「滿覓思」(Memex)。
布希本人沒有能夠建造起滿覓思,但卻啟發其他人朝著他的遠景邁進。
尼爾森(Ted Nelson)是這些信徒之一。他是來自格林威治村的叛逆小子,還在哈佛當新鮮人時,就一心一意要創造一個「非連續性寫作系統」(nonsequential writing system)。幾年之後,尼爾森在一九六五年的電腦機器協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achinery)的會議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在這篇論文中將這個觀念稱作超文件( hypertext),命名源自hyper這個字首的意義——超過三維的空間。尼爾森談到,文件可以包含一組內建的小小程式,而這些程式可以帶你到遠方另一些電腦上的另一個文件。如果一個文件提到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I2-1870,英國著名小說家),你應該可以立刻連接到所有狄更斯的相關文件,做進一步研究,然後再回到你原來的地方。
尼爾森在接下來的三十年裡,花費了大半時間,試圖用電腦軟體建立起這樣的系統,讓電腦程式在熒幕上表現出這樣的魔術。他把這個龐大的程式命名為「仙納都」(Xana),這個名字是取自英國詩人柯立芝(Samuel T. Coleridge,1772-1834,英國詩人及哲學家)的一首詩「忽必烈開」(Kubla Khan)。在這首一七九七年的詩中,仙納都是一個文學回憶的魔地,在這里,一切事情都不會被遺忘。尼爾森的全球超文件系統也一樣。尼爾森相信,假設所有人都有能力取得全部的資訊、從此就能消泯無知、政治誤解、溝通不良、以及古老的仇恨。簡單地說,超文件可以拯救全世界。
「人類的未來在於互動式的電腦熒幕,」尼爾森在一九六五年的文章中寫到「新的寫作和電影將是互動與相互鐵結的。所有的創作將以『跨越包含』(transclusion)的橋梁連接起來,而我們需要一個世界性的網路,以使用者支付版稅的方式來傳遞這些作品。」
(仙納都計劃能夠把每一個位元組的資料都嵌入住址設定中,因此不管引用任何一筆長短不等的資料都會經過系統的版權偵測,作者應該享有的合理權利也就能獲得保障。這樣的版權設計就叫跨越包含。)
但是,就像布希的滿覓思一樣,仙納都是不存在的——至少還不存在。不幸地,尼爾森被嚴重的注意力缺乏失調症纏身。他隨時都有各式各樣的想法在腦中亂轉,因此注意力只能集中一段非常短的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似乎無法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完成任何事情。因此,他不但沒有達成初衷本意,他的計劃反而不斷擴張,其野心之大就連他自己都承受不了,最後終於導致無可避免的精神崩潰。
瓦克(John Walker)是成功的矽谷軟體公司自動桌面(Autodesk)的創始人,他當時看到了所發生的一切。他相信尼爾森的夢想,因此在一九八八年收購了尼爾森的技術,投入將近五百萬美元進行開發。但是在四年之後,當大家都知道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European Paricle Physics Laboratory,以瑞士為根據地,法文縮寫CERN)已經發表了非常類似的軟體程式時,自動桌面就放棄了這項軟體開發工作。
一九八九年,年約三十五歲的牛津大學物理學家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工作期間,提出一個名為「全球資訊網」的全球超文件系統。他的目標不僅是要為全世界的公民創造出一個全球通用的資訊空間,更是要讓散居各地的人能共同研究大型問題。到了一九九零年十二月,他把這個能創造、搜尋、擷取超文件資料的軟體,開放給一小群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的科學家使用。
具體而言,伯納斯李完成了三項發明:第一,他界定了超文件傳輸協定(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這個協定現在以無所不在的HTTP符號代表,是一種讓所有電腦都能查詢文件的標准格式。第二,他創造出通用資源位標(URL,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這是一種只要輸入位址(如www.website.com/document)就能搜尋文件的標准,就像是大家在書寫地址時所用的郵件標准格式一樣。第三,他設計出超文件標記語言(HTML,HyterText Markup Language)。這是一種類似文字處理軟體功能的標准設計,它能讓大家將特別的程式加入文件之中。例如,某一條程式可以將一個句子標成大型字體的標題,而另一條程式則可以在一串文字上面做標記,讓這些文字鏈結到另外的文件上。
伯納斯李想像的全球資訊網需要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HTML用來設計文件,為文件訂定格式,URL為文件設定位址,便於找尋;HTTP則方便使用者在不同的電腦和網路之間轉送文件。
一九九一年夏天,伯納斯李將他這三件一套的程式送上網際網路。伯納斯李是個精力充沛的人,說話的速度飛快,但條理分明、一心一意只想將全球資訊網推送到新的科技高峰。他把早期構思、設計、及推廣全球資訊網的工作,比喻成從山頂上推動雪橇滑下山。在一九九零年代中期,富大家對全球資訊網的興趣突然升高時,他說他覺得自己彷彿跳進了這輛雪橇里,雪橇一路上以加速度疾駛下山,他則狂亂地試圖把穩方向盤。他的操控機制就是全球資訊網國際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他在麻省理工學院成立這個團體,目的是為了要提倡全球資訊網的技術與倫理標准。
就像在他之前的布希與尼爾森一樣,伯納斯李的所作所為也是受到理想主意的驅使。當地發明全球資訊網時,他立志創造一個全球性的超文件圖書館、而這個圖書館最起碼能夠讓全世界的人靠得更近。一九九五年,麻省理工學院舉辦了一場座談會,紀念布希那份深具影響力的論文發表五十周年。在會場上,伯納斯李不但向這項研究的技術遠見致敬,更對這項工作強烈的道德感表示欽佩。「今天,任何讀過《大西洋月刊》上這篇文章的人,都會驚訝於布希深遠的洞見和精確的眼光,」伯納斯李說:「大體上,今天我們的桌上已經有『滿覓思』了。」
但對那些將伯納斯李的技術付諸應用的人來說,他談話的核心卻是一大挑戰:
我們能夠存取資訊,但是我們有解決問題嗎?今天,對獨立的個人而言,很多事情做起來要比五年前容易許多。但個人認為,在協助大家建立全球性的團隊方面,全球資訊網並沒有長足的進步。我還是有一個夢想全球資訊網應該不太像電視,反倒比較像是一片以互動方式共享知識的汪洋。我想像這片汪洋能讓我們浸淫在溫暖而友善的環境之中,其中充滿了我們和朋友都看過、聽過、相信或了解的事情。我希望它讓朋友、同事之間更為親密,藉由共同研究這些知識,我們可以更加了解對方。如果誤解是造成世界上大半災禍的原因,我們怎能不在網際空間內加以釐清呢?

注意力爭奪戰

很明顯地,網路驚人的成長與其說是由機會主義的怒吼所推動的,不如說是被理想主義的耳邊低語所驅使。布希、尼爾森和伯納斯李的渴求與希望的確是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在引導著全球資訊網。但不論如何,我們的世界是被資本主義、商業主義、及消費主義所獨霸的。而網路則代表這三大勢力的下一個階段。
科學家夢想全球資訊網的誕生,並讓這個夢想成真,但全球資訊網的發展卻已超越這些科學家的腳步。就像貝爾無法想像出電話的所有用途,愛迪生在創造出錄音技術時不曾預見音樂工業的興起一樣,伯納斯李也無法規定,甚至預測網路改變世界的種種方式。現在,網路大半已經在企業家與消費大眾的手中了,而他們的人數大大超過抱持理想主義的科學家。
有一個特別的生意機會讓全球資訊網燒起一場熊熊大火。這個機會的興起是因為伯納斯李在發明全球資訊網時,故意略去一個關鍵要素。他讓個人電腦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 「瀏覽器」(browser)程式。人們必須使用瀏覽器軟體,才能閱覽全球資訊網上的所有文件,並且輕易地從某個網頁跳到另一個網頁。但是伯納斯李相信,大家會想要自由選擇各式各樣的瀏覽器,只要這些瀏覽器與他設定的標准相容。因此,他把瀏覽器的創造留給任何有興趣的程式設計師。
任何一個稍微了解瀏覽器技術的人都會告訴你,從程式設計的角度來看,撰寫一個基本的網路瀏覽器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有一則呆伯特(Dilbert)的漫畫對於這種現象有非常滑稽的描繪。有一天,呆伯特指示他的同事鼠伯特(Ratbert)在他的電腦鍵盤上跳舞,就為了故意將一些電腦蟲(bug)帶進他正在撰寫的程式當中。當鼠伯特跳完舞之後,呆伯特瞥了電腦熒幕一眼,然後說「我想你剛剛寫成了一個網路瀏覽器」
一位名叫安卓森(Marc Andreessen)的程式設計師是率先看到這個機會的幾個人之一。安卓森並不只是寫個老式的瀏覽器軟體就了事。他當時二十三歲,剛剛從伊利諾大學畢業,在母校位於香檳城著名的超級電腦中心工作。他完成了一個設計優美、實用好玩的瀏覽器程式,能讓使用者用滑鼠指指點點,叫出全球資訊網上的文件,就像是微軟視窗和蘋果麥金塔的操作方式一樣。雖然第一版的軟體只能用在優利(Unix)作業系統的科學電腦上,但是這個程式在一九九三年一月推出之後,立刻就帶來一群狂熱的信徒。安卓森將這個軟體稱為魔賽克(Mosaic),並把它放上網際網路,讓想要的人免費下載。
從此以後,網路使用者和網站就像雨後春筍般開始繁衍增生。魔賽克軟體剛出現的時候,全世界只有五十台電腦成為提供網路文件的主機。該年八月,安卓森為麥金塔和微軟視窗作業系統推出了免費的魔賽克軟體。到了十月,已經出現五百多個全球資訊網伺服器。到了一九九四年六月,網路伺服器的數目增加到一千五百個。一年以後,公司、報紙、雜志、大學、及政府機構在成百上千台類似的電腦上提供更多個別的總站。然後,在一眨眼之間,成千上萬個網站就此冒出來。
與今天的軟體相比,魔賽克瀏覽器並沒有太多驚人的功能。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就像是八零年代初期微軟的磁碟作業系統(MS-DOS)。重點是要盡快將這個軟體建立成行業的推定標准。然後,程式設計師可以稍候再增加軟體的功能。
視算科技(Silicon Graphics)前董事長克拉克(Jim Clark)延攬安卓森和他在超級電腦中心的一群同事,然後成功利用這個免費瀏覽器擴大投資,使得這家公司變成有史以來成長最迅速的新興企業。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已經成為電腦業的傳奇。一九九四年三月,克拉克飛到伊利諾州,在大學附近租了個旅館套房,然後邀請魔賽克程式設計小組過來面談。他僱用了全部的人,在幾個星期之內就讓所有人搬到矽谷。現在,克拉克不必像其他的軟體公司那樣,付給大學十萬美元的權利金買魔賽克軟體,相反地,克拉克和他的神童們可以從頭寫出一個全新的軟體,完全不違反版權法令的規定。
這個小組加速趕工,以便建造出更好的瀏覽器,他們把這個新的軟體和新的公司稱為網景(Netscape)。一九九五年夏天,網景公司的股票公開上市,盡管距離獲利報告還有一段時間,它的股票發售價格卻創華爾街的歷史新高,這時候,全球資訊網突然變得人人皆知。到了那一年年底,網景公司的市場價值暴增到將近四十億美元,和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及道瓊(Dow Jones)等經年有成的大公司不相上下。
大多數人認為,網景公司的股票一舉攫住如此龐大的資金,是因為這家公司明顯致力於獨占這重要的軟體市場。大家的理論是,網景對網際網路造成的影響,就如同微軟的磁碟作業系統和視窗軟體對IBM相容個人電腦造成的沖擊一樣。易於使用的網際網路程式正在蓬勃發展之中,這家公司將位居這個新興行業的中心。
但是,這只是這家公司市場價值暴增的原因之一。另一個更微妙的原因是,大家在任何時間用網景的領航員(Navigator)瀏覽器簽入網路時,他們的眼睛首先會被帶到網景公司在全球資訊網上的網站。在這個網站上,大家可以下載網景公司日益增加的一系列最新版本產品、閱覽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看看其他網站的付費廣告、甚至進行全球資訊網所有內容的搜尋工作。掌握住這群被迫收看的觀眾,網景不僅可望獨占這個軟體的新市場,更有希望獨占電腦使用大眾的注意力。
有感於此,全世界最有錢的人與最大的軟體公司設定最優先目標,准備分食網景的一杯羹。一九九五年開始,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微軟開始接二連三迅速推出新版的網際探險家(Explorer)瀏覽器。當然,微軟的瀏覽器把消費者直接指向自己的網站及全球資訊網內容。
到了一九九六年夏天,產品評論家已經對微軟的網際探險家三·零版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因而聲稱這個軟體在技術方面至少足以和網景的領航員分庭抗禮。到了這個時候,網景已經成功地撒出成千上萬份免費軟體!掌握住超過八成的市場。因此,克拉克決定開始向購買新版軟體的顧客收取四十九美元的費用。但是,微軟卻在此時贈送出幾百萬份軟體,並說服電腦製造商,將網際探險家免費安裝在電腦硬碟上,藉此一步一步爭取這個市場。
突然之間,這兩家公司緊緊扭打在一起,競相爭奪消費者的注意力。在網景公司的促請之下,美國司法部開始調查微軟是否利用它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方面的獨占權爭取上風,而這也成為著名的瀏覽器大戰。
的確,因為攸關輸贏的是一個重要的新軟體市場,瀏覽器大戰才會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之內變得如此激烈。但是,這個市場之所以變得如此重要,完全是因為提供瀏覽器的公司獲有掌握顧客注意力的內線優勢。這場注意力之戰正好切入網路經濟學的中心。

誰在網路上漫遊?為什麼?

回顧過去,全球資訊網迅速成為網際網路上最受歡迎的部分,這一點也不令人驚訝。美國國防部在一九六零年代末期建立起網際網路之後,網際網路立刻成為技術人員、學生、學術研究人員的領域。網際網路是由很多各自獨立的資料庫所組成,這些很不容易使用的資料庫分別命名為小田鼠系統(Gopher),廣域資訊伺服器(WAIS),檔案傳輸協定(FTP)等等,各需要一套不同的指令。網際網路的使用者需要精通神秘難懂的指令以及深奧的電腦概念,但全球資訊網的使用者卻只要用滑鼠指指點點即可。
全球資訊網沒有這些彼此不相容的資料庫,它為你拼湊起各式各樣的資訊——將文字、圖片、聲音和影像片段集中在一個電子網頁上面。這個網「頁」讓大家不僅能夠發表普通的文字和數字,更能夠出版圖文並茂的版面。這就是為什麼全球資訊網的網頁設計已經成為最新的大眾藝術。而全球資訊網本身則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共藝術計劃。全球資訊網比較容易使用,也有美學的吸引力,這一點足以解釋為什麼全球資訊網成為網際網路上最主要的多媒體商業區以及娛樂區,並以此聞名。
但是,究竟是什麼東西讓大家開始注意到全球資訊網呢?最初,全球資訊網像是火腿族的收音機,是玩家的地盤。在這種情況下,設計及瀏覽網頁的是一群軟體玩家、科學家、大學生、圖書館員、地下藝術家社團。大家不是為了賺錢而設計網頁,而是為了讓其他人留下深刻印象,是為了彼此娛樂。早期的一些網站專門放互動式青蛙解剖、漫畫故事、未曾發表的小說、科學制圖以及獨立音樂的例曲。
根據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一九九四年一月,第一次針對網路使用者所做的半年度調查指出,在這段時間,百分之九十四的全球資訊網用戶是男性,百分之五十六是介於二十一歲到三十歲之間。全球資訊網在當時很明顯由技術人員所獨霸;同時,百分之八十八的網路使用者擁有的電腦是靠不容易操作的優利作業系統運作的。
然後,全球資訊網進入企業。對於很多公司的員工來說,上網漫遊的習慣應該追溯

⑧ 互聯網思維是什麼意思。請高手用通俗語言解釋一下。或舉例子。本人理解能力較差。萬分感謝

今後所有的企業都是互聯網企業。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三大牛人,不約而同的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那麼,傳統企業如何變成互聯網企業?用好互聯網的工具、方法是必要的,但本質是用互聯網思維來自我改造。換句話說,互聯網思維是企業的方向。

「傳統的思維方式都要改變,變成互聯網思維。」張瑞敏在海爾2014年開年大會的演講,就是圍繞這句話展開的。
2010年才創立的小米科技,在2013年就賣掉1870萬部手機、營收316億元。創始人雷軍說,小米奇跡也是互聯網思維的勝利。

那麼,到底什麼是互聯網思維?人類文明已經從農業時代、工業時代,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而互聯網思維,就是面向互聯網時代的思維方式。
因此,要想理解什麼是互聯網思維,首先要了解互聯網時代。
那麼,互聯網時代的本質特徵是什麼呢?其實就三個字:「互,聯,網」。

「互」即「互動」。
相比報刊雜志,信息可以通過網路更快速、更海量、更便宜的傳播。於是,以雅虎為代表的門戶網站橫空出世,新浪、網易、搜狐也因此而崛起。
人們在被動接收信息的同時,還期望能夠精準的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於是,以谷歌為代表的搜索引擎橫空出世,網路也因此而崛起。
人們在主動搜尋信息的同時,還期望能彼此交流信息。於是,以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網路橫空出世,新浪微博也因此而崛起。
人們在彼此交流信息的同時,還期望交流能加順暢自如。於是,以ICQ為代表的即時通訊橫空出世,騰訊QQ也因此而崛起。
到今天,能讓人們隨時隨地交流的微信、whatsapp等,更是如日中天。
從被動接收信息到主動搜尋信息,從彼此交流信息到隨時隨地交流,貫穿始終的,是人們希望能夠更好的「互動「。
某種意義上,互聯網的出現,是因為人們期望能更好的「互動「;而互聯網的發展,是因為更好的滿足了人們的「互動」需求。因此,「互動」是互聯網時代的第一個本質特徵。

「聯」即「聯接」。
過去,上網要通過電話撥號,來聯接桌上的台式電腦;後來我們可以通過寬頻,來聯接筆記本電腦。人們通過桌上的個人電腦(PC)來聯接的時期,叫有線互聯網時代。
今天,因為wifi、2G、3G、4G、CDMA等無線通訊網路的發展,再加上智能手機的普及,通過手機就可以讓我們隨時隨地聯接起來。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全面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未來,電腦和手機將不再是唯一的上網終端。就像今天,到處都是「電器「一樣,今後,將到處都是」網器「。任何人、任何物、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自由聯接。不久的將來,我們將進入無限互聯網時代。
從有線互聯網時代發展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乃至進入無限互聯網時代,是因為人們希望能夠更好的「聯接「。
某種意義上,互聯網的出現,是因為人們期望能彼此更好的「聯接「;而互聯網的發展,是因為更好的滿組了人們的「聯接」需求。因此,「聯接」是互聯網時代的第二個本質特徵。

「網」即「網路」。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早期,工廠如果想要用電,得自備發電機甚至自建發電站。發展到後來才有集中的電廠,通過電網將電力傳輸到千家萬戶。
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就相當於工業時代的「電」。我們現在通過電腦硬碟或自備伺服器,來存儲「信息」;要不了多久,「信息」將集中存儲到「雲端」,通過無線網路,可讓人們通過「網器」自由使用。這就叫「雲計算」。就像現在用電一樣,只要按下開關就可以了。不一樣的是,電網是電廠向電器單向輸電;而「雲端」和「網器「,是雙向傳輸「信息「。
通過「網器」和「雲端「的聯接,人們可以很輕松的就掌握更全面、更及時的信息,並更好的做出分析,這就是「大數據」。
人和「網器」(物),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將不斷形成無數張無邊無際的網路,並組成一個相互交織的網路體。
通過這樣的網路體,人們可以「任意互動、無限聯接」。

綜上,互聯網時代的本質特徵就是:互動、聯接、網路。互聯網時代的前進方向,就是將整個世界變成一個「任意互動、無限聯接的網路體」。
互聯網思維,就是符合互聯網時代本質特徵的思維方式。「互動」的本質,是「民主」;「聯接」的本質,是「開放」;「網路」的本質,是「平等」。

「民主」是「互動」的本質
「獨裁」是「單向」的上對下。而「民主」則是「雙向」的「互動」。
什麼叫「民主」? 「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對於企業來說,「人民」主要包括兩大群體:顧客群體和員工群體。
電子商務未來的方向,基本已達成共識,不是B2B、不是B2C、也不是C2C,而是「C2B」。所謂「C2B」,就是集結顧客的需求,然後由商家來滿足。
舉個例子,現在買房子,都是開發商造好了之後,然後賣給大家。房產商通過預測的方式造出來的房子,很難真正徹底的滿足顧客的需求。未來,買房顧客的需求,比如戶型、面積、價格等信息,將通過網路集結起來。然後開發商基於這些需求,來選地、來設計、來建房,然後交付給顧客。
互聯網時代的員工,聽誰的呢?員工更多的不再是聽命於老闆,而是聽命於顧客。員工基於公司平台,將享有越來越多的自主權,以更好的響應顧客需求。那老闆未來主要干什麼呢?主要有兩種職責:搭建平台以支持員工;確定原則以指導員工。老闆們要清楚,命令的方式,將越來越沒有市場。當然,要求是雙向的,員工在能「當家作主」的同時,必然也需要具備相應的「能力」和充分的「自覺」。

「開放」是「聯接」的本質
所謂的「封閉」就是阻斷或者限制人們的「聯接」。而加強「聯接」的過程,就是不斷「開放」的過程。
工業時代的成功企業,往往致力於建立的是一個「企業王國」。企業家就像「國王」一樣,統領著這個企業及相關資源。「掌控」是企業運營中最重要的一個詞彙。
互聯網時代的成功企業,需要致力於建立的是一個「生態系統」。企業家要致力於構建一個和諧平衡、不斷進化的有機系統,就像大自然一樣,大家共存共榮。「分享」將成為企業運營中最重要的一個詞彙。
舉個例子,京東商城目前主要是自營的B2C業務,但單純的「網上沃爾瑪」,一定是行不通的。京東如果想繼續贏在未來,一定要變得更加「開放「,讓各式各樣的商家,只要能更好的提供顧客價值,就可以在京東這個平台上活的很滋潤。

「平等」是「網路」的本質
「金字塔」結構是一個「層級」機構,等級森嚴。互聯網時代,整個世界將是一個由無數張無邊無際的「網路」,組成的一個「網路體」。「網路體」的結構當中,每一個點,都可以是「金字塔」的「塔頂」。換句話說,點與點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雖然點有大小之分,但相互之間關系的本質,不再是「等級」,而是「平等「。
互聯網時代的顧客,將不再是「上帝」,也不再是「衣食父母」,而是「朋友」。既然是「朋友」,你就絕對不能「忽悠」他們,也不需要刻意「討好」他們,大家是一種相互支持、情感互通的關系。
互聯網時代的領導,將不再是「老闆」,也不再是「老師」,而是我們的「朋友」(或者「師兄」)。聯想的楊元慶,剛剛上任的時候,口頭禪是「請叫我元慶」。小米科技的雷軍,同事們很多叫他「老雷」,而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則人稱「阿黎」。稱呼的改變只是表象,相處方式變得更加平等,才是本質。

綜上,互聯網思維的本質,無非就三個詞:民主、開放、平等。這不是什麼新詞彙,但因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將會更好的推動社會朝這個方向前進。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腳步,無法阻擋。

(作者何萬斌,總裁班講師,死磕互聯網思維,專注傳統企業互聯網化。新浪微博:何萬斌解讀互聯網思維;微信公眾號:hwbjdhlwsw。歡迎免費刊載,但請勿改變本文標題:《何萬斌解讀互聯網思維》(1.0版)。郵箱:[email protected]

閱讀全文

與衡水森訊網路技術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軟體有網卻顯示無網路連接怎麼辦 瀏覽:336
自己的無線網路為什麼不能用 瀏覽:812
車載網路技術要求有哪些 瀏覽:10
小白盒只能連接路由器網路 瀏覽:538
網路購景區票哪裡便宜 瀏覽:812
wifi沒網路是什麼情況 瀏覽:483
什麼叫小學生網路教育 瀏覽:114
網路營銷的工作 瀏覽:9
福建網路通信軟體技術市價 瀏覽:839
如何准備網路主播 瀏覽:252
東芝bios無線網路開關 瀏覽:804
上海手機端網路推廣渠道介紹 瀏覽:968
賓館房間網路使用網吧信號 瀏覽:510
明明蘋果手機網路滿格卻下載不了 瀏覽:226
乙太網絡安全性 瀏覽:105
華為無線投屏需要連接網路嗎 瀏覽:507
網路小說賣了多少錢 瀏覽:438
聯通用移動網路嗎 瀏覽:376
蘋果手機蜂窩網路與無線要不要開 瀏覽:42
網路有信號無法連怎麼了 瀏覽:85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