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智能微電網有哪些新內涵
微電網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的電力系統,由電源、儲能、負荷和控制系統等組成。可以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與大電網不同的是,微電網採用的電源一般都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比如風力發電機、光伏電池等。 據了解22號國關能源局消息公布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示範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作為新能源電網掌控未來能源的趨勢,微電網將結核「互聯網+」占據能源領域新風向標,新能源微電網是電網配售側向社會主體放開的一種具體方式,符合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可為新能源創造巨大發展空間。 聯網型新能源微電網應重點建設:利用風、光、天然氣、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及其他清潔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站;基於智能配電網的綜合能量管理系統,實現冷熱電負荷的動態平衡及與大電網的靈活互動;在用戶側應用能量管理系統,指導用戶避開用電高峰,優先使用本地可再生能源或大電網低谷電力,並鼓勵新能源微電網接入本地區電力需求側管理平台;具備足夠容量和反應速度的儲能系統,包括儲電、蓄熱等。聯網型新能源微電網優先選擇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滲透率較高或具備多能互補條件的地區建設。 相關概念股 東興證券(601198)、平高電氣(600312)、特變電工(600089)、許繼電氣(600400)、置信電氣(600517)、科大智能(300222)、齊星鐵塔(005359)、積成電子(002339)、國電南瑞(600406)
⑵ 能源物聯網是什麼能具體說說么謝謝。
物聯網這個概念,在中國早在1999年就提出來了。當時叫感測網。其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概念。「物聯網概念」是在「互聯網概念」的基礎上,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一種網路概念。 簡單來說:物聯網就是將無處不在的末端設備和設施,通過通訊網路實現互聯互通,進行物品和信息交換的一種新的網路概念。
⑶ 互聯網能源是什麼意思
互聯網能源是互聯網和新能源技術相融合的全新的能源生態系統。具體說來,互聯網能源基於可再生能源和氣體能源利用特點,形成眾多產能用能一體的市場單元,依託能源物理網和互聯網相融合的開放平台,自主、平等地進行能源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多邊交易,實現能源系統效率最優和能源價值的最大化利用,是能源結構生態化、產能用能一體化、資源配置高效化的全新能源生態系統。它具有「五化」的特徵:能源結構生態化、市場主體多元化、能源商品標准化、能源物流智能化及能源交易自由多邊化。互聯網能源的優勢在於基於更低的成本,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優的服務,同時賦予消費者更自主的權利。
⑷ 如何評價新能源發電和微電網技術發展前景
微電網是具有定義邊界的小型電網,當連接到較大的電網時,微電網既可以運行,也可以在主電網中斷時作為「孤島」運行。 它利用分布式能源(如太陽能)為微電網足跡內的客戶提供服務。 這些好處通過可靠的能源擴展到周圍社區,使人們能夠更好地獲取食物,供應品和公共服務。微電網技術有兩種,分別是並網型微電網和離網型微電網。並網微電網在微電網中很重要。根據恆州博智研究預計未來市場可觀,到2025年,微電網的年產能將從2018年的21459.55百萬美元增加到超過45492.69百萬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1.33%。
簡而言之,在未來幾年中,微電網市場將呈上升趨勢。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項目資本成本的減少(例如,可再生能源技術和電池存儲成本的下降),政府對全民電氣化的承諾增加以及政策條件的改善。
⑸ 能源互聯網的其他
能源是現代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為了應對能源危機, 各國積極研究新能源技術, 特別是太陽能, 風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竭,清潔環保等特點, 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存在地理上分散、生產不連續、隨機性、波動性和不可控等特點, 傳統電力網路的集中統一的管理方式, 難於適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的要求. 對於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方式是分布式的「就地收集, 就地存儲, 就地使用」.
但分布式發電並網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分布式發電在高滲透率情況下對上一級電網電能質量, 故障檢測, 故障隔離的影響, 也難於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只有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信息的共享, 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 實現可再生能源所發電能的高效傳輸與共享, 才能克服可再生能源不穩定的問題, 實現可再生能源的真正有效利用.
信息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產物——能源互聯網為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問題, 提供了可行的技術方案. 與目前開展的智能電網, 分布式發電, 微電網研究相比, 能源互聯網在概念, 技術, 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獨特之處. 因此, 研究能源互聯網的特徵及內涵, 探討實現能源互聯網的各種關鍵技術, 對於推動能源互聯網的發展, 並逐步使傳統電網向能源互聯網演化, 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能源互聯網可理解是綜合運用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 信息技術和智能管理技術, 將大量由分布式能量採集裝置, 分布式能量儲存裝置和各種類型負載構成的新型電力網路節點互聯起來, 以實現能量雙向流動的能量對等交換與共享網路。從政府管理者視角來看,能源互聯網是兼容傳統電網的,可以充分、廣泛和有效地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滿足用戶多樣化電力需求的一種新型能源體系結構;從運營者視角來看,能源互聯網是能夠與消費者互動的、存在競爭的一個能源消費市場,只有提高能源服務質量,才能贏得市場競爭;從消費者視角來看,能源互聯網不僅具備傳統電網所具備的供電功能,還為各類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公共的能源交換與共享平台。能源互聯網具備如下五大特徵 :
可再生: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互聯網的主要能量供應來源。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波動性,其大規模接入對電網的穩定性產生沖擊,從而促使傳統的能源網路轉型為能源互聯網。
分布式:由於可再生能源的分散特性,為了最大效率的收集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需要建立就地收集、存儲和使用能源的網路,這些能源網路單個規模小,分布范圍廣,每個微型能源網路構成能源互聯網的一個節點。
互聯性:大范圍分布式的微型能源網路並不能全部保證自給自足,需要聯起來進行能量交換才能平衡能量的供給與需求。能源互聯網關注將分布式發電裝置、儲能裝置和負載組成的微型能源網路互聯起來,而傳統電網更關注如何將這些要素「接進來」。
開放性:能源互聯網應該是一個對等、扁平和能量雙向流動的能源共享網路,發電裝置、儲能裝置和負載能夠「即插即用」,只要符合互操作標准,這種接入是自主的,從能量交換的角度看沒有一個網路節點比其它節點更重要。
智能化:能源互聯網中能源的產生、傳輸、轉換和使用都應該具備一定的智能。
能源互聯網與其他形式的電力系統相比, 具有以下4 個關鍵技術特徵 :
(1)可再生能源高滲透率:能源互聯網中將接入大量各類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 在可再生能源高滲透率的環境下, 能源互聯網的控制管理與傳統電網之間存在很大不同, 需要研究由此帶來的一系列新的科學與技術問題.
(2)非線性隨機特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是未來能源互聯網的主體, 但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 同時考慮實時電價, 運行模式變化, 用戶側響應, 負載變化等因素的隨機特性, 能源互聯網將呈現復雜的隨機特性, 其控制, 優化和調度將面臨更大挑戰.
(3)多源大數據特性:能源互聯網工作在高度信息化的環境中, 隨著分布式電源並網, 儲能及需求側響應的實施, 包括氣象信息, 用戶用電特徵, 儲能狀態等多種來源的海量信息. 而且, 隨著高級量測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能源互聯網中具有量測功能的智能終端的數量將會大大增加, 所產生的數據量也將急劇增大.
(4)多尺度動態特性能源互聯網是一個物質, 能量與信息深度耦合的系統, 是物理空間、能量空間、信息空間乃至社會空間耦合的多域, 多層次關聯, 包含連續動態行為、離散動態行為和混沌有意識行為的復雜系統. 作為社會/信息/物理相互依存的超大規模復合網路, 與傳統電網相比, 具有更廣闊的開放性和更大的系統復雜性, 呈現出復雜的, 不同尺度的動態特性.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傑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和能源互聯網的提法最近引起廣泛關注。傑里米·里夫金認為:「在即將到來的時代,我們將需要創建一個能源互聯網,讓億萬人能夠在自己的家中、辦公室里和工廠里生產綠色可再生能源。多餘的能源則可以與他人分享,就像我們現在在網路上分享信息一樣。」
能源互聯網其實是以互聯網理念構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廣域網」,它以大電網為「主幹網」,以微網為「區域網」,以開放對等的信息能源一體化架構,真正實現能源的雙向按需傳輸和動態平衡使用,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適應新能源的接入。微網是能源互聯網中的基本組成元素,通過新能源發電、微能源的採集、匯聚與分享以及微網內的儲能或用電消納形成「區域網」。大電網在傳輸效率等方面仍然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將來仍然是能源互聯網中的「主幹網」。雖然電能源僅僅是能源的一種,但電能在能源傳輸效率等方面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未來能源基礎設施在傳輸方面的主體必然還是電網,因此未來能源互聯網基本上是互聯網式的電網。能源互聯網把一個集中式的、單向的電網,轉變成和更多的消費者互動的電網。
事實上,美國和歐洲早就有能源互聯網的研究計劃。2008年美國就在北卡州立大學建立了研究中心,希望將電力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引入電力系統,在未來配電網層面實現能源互聯網理念。效仿網路技術的核心路由器,他們提出了能源路由器的概念,並且進行了原型實現,利用電力電子技術實現對變壓器的控制,路由器之間利用通信技術實現對等交互。德國在2008年也提出了E-Energy理念和能源互聯網計劃。
⑹ 能源互聯網是什麼
能源互聯網應該是指能源行業+互聯網,把互聯網的東西用來運營能源行業,現在做能源行業資訊的有點數不清,一部分是自媒體攢流量,一部分是自己銷售自己的產品,還有少許的垂直電商,可能我是外行,看不到這個能源行業在互聯網的發展。在我看來做能源行業更需要的是人脈吧,我朋友公司就在做一個叫角馬能源app的產品(不是打個廣告!),裡麵包含了電商、資訊、社交,其中社交對於能源人是格外重要的,可以說他們公司算一個能源互聯網吧。
⑺ 能源互聯網的概念
全球能源互聯網技術領軍企業遠景能源率先提出了「能源互聯網」這一概念。遠景能源認為,能源的市場化、民主化、去中心化、智能化、物聯化等趨勢將註定要顛覆現有的能源行業。新的能源體系特徵需要「能源互聯網」,同時「能源互聯網」將具備「智慧、能自學習、能進化」的生命體特徵。眼下,遠景能源進入矽谷,與谷歌為鄰,探索新能源與互聯網結合所產生的巨大創新與商業機會。
物聯是基礎: 「能源互聯網」用先進的感測器、控制和軟體應用程序,將能源生產端、能源傳輸端、能源消費端的數以億計的設備、機器、系統連接起來,形成了能源互聯網的「物聯基礎」。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預測是能源互聯網實現生命體特徵的重要技術支撐:能源互聯網通過整合運行數據、天氣數據、氣象數據、電網數據、電力市場數據等,進行大數據分析、負荷預測、發電預測、機器學習,打通並優化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端的運作效率,需求和供應將可以進行隨時的動態調整。
近一年來,伴隨著美國未來學家裡夫金《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的出版,能源互聯網領域的概念在國內逐漸被炒熱。多次往返於中美之間的里夫金在他的新書中闡述了這樣一種觀點,在經歷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是互聯網對能源行業帶來的沖擊。即把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在能源開采、配送和利用上從傳統的集中式轉變為智能化的分散式,從而將全球的電網變為能源共享網路。
「能源互聯網」將有助於形成一個巨大的「能源資產市場」 (Market place),實現能源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這個「市場」可有效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各方,形成供需互動和交易,也可以讓更多的低風險資本進入能源投資開發領域,並有效控制新能源投資的風險。
「能源互聯網」還將實時匹配供需信息,整合分散需求,形成能源交易和需求響應。當每一個家庭都變成能源的消費者和供應者的時候,無時無刻不在交易電力,比如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發電、當為電動汽車充放電的時候。
⑻ 新能源微電網與新能源互聯網研究生需要學什麼知網
新能源是新能源發電技術的簡稱,是指風力、光伏、光熱、生物質等發電的相關技術。微電網屬於智能電網的范疇,是與傳統大電網相對而言的。傳統電網是指,若干分散或部分集中的發電廠發出的電,經過升壓後接入電網,經遠距離輸送到達大負荷地區後經多級降壓後,再經配電(或供電)設備送至用戶的用電設備。而微電網是指,分散(或稱分布)在用戶那裡的小型或微型發電裝置形成微型電網直接向用戶供電。典型的微電網案例是樓宇屋頂的光伏電源直接為樓宇供電。需要研究的問題主要有:電能的儲存與轉換;供電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與大電網比相差極大);與大電網的互濟技術——即能提高可靠供電,又不至於因自身故障影響到大電網;等等。
⑼ 智能微電網中能源管理系統包括哪些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