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中名詞做狀語什麼意思
名詞作狀語,是指名詞用在動詞性詞語前,但不是動詞性詞語的實施者,是對動詞性詞語的修飾和限制.在現代漢語中往往是一種組詞方法,如:蜂擁、蠶食、蝸居.在文言文中比較多,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等.
⑵ 名詞做狀語可以表示哪些意義,《是語文啊,不是英語》
這里以古文言文為例子說明一下名詞做狀語的意義:
一、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可以翻譯成「像……那樣(一樣)地」。例如:
庶民子來。(《詩經·大雅·靈台》) 「子來」即「像兒女一樣地來歸」;
二、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以翻譯成「像對待……一樣地」。例如: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兄事之」即「像侍奉兄長那樣侍奉他」。
三、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或憑借。可以翻譯成「用(按)……來」。例如:
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漢書·霍光傳》) 「劍斬」即「用劍斬」
四、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可以翻譯在「在……(地方)」。例如:
秦焚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藏之。(《漢書·藝文志》) 「壁藏」意思是「在牆壁中藏(書)」。
⑶ 英語中的名詞作狀語英語中的名詞作狀語,怎麼回事
首先你知道什麼叫做狀語嗎?如果不是很了解看一下網路。
一般常見的狀語是時間狀語地點狀語方式狀語,常見的形式是介詞+名詞,比如地點狀語,On the playground
名詞作狀語就是沒有介詞直接用作狀語用法。這個理解之後記下來就好了。
說是名詞,其實多是名詞片語,總結了一個下午,大致有以下幾類,拿來和大家一同分享.
[1]名詞或名詞片語作狀語,一般置於句末.
Wait a minute.等一會兒.
Come this way!走這邊!
No one really knows why wolves walk (in)single file.排成一列行走.
[2]next/last/this/one/every/each/some/any/all+ day/month/year/Sunday等等可以直接用作狀語,有些已經演化成了固定短語如all the year round一年到頭 all the time一直
We must get together again some day.將來某天我們必能再相聚.
see you next Monday.
[3]一些由and或or連接所形成的名詞短語如Rain or shine和heart and soul等直接作狀語
Rain or shine,we must arrive there on time.
we should serve people heart and soul.
[4]名詞片語each/every/the first/time,the instant/instance/moment/minute 所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 the way所直接引導的方式狀語從句
例如:
You see the lightning the instant it happens,but you hear the thunder later.
Every time I saw him,I would like to listen to his songs.
I came to the house the moment he was about to leave.
給你舉個例子.He comes in the classroom ,a book in hand.上句中book表示他拿了本書,修飾他進教室時的情況,表示伴隨的狀況.此時的名詞book作狀語.
⑷ 怎樣理解語文中的"名詞作狀語"
(二)名詞作狀語
"名詞作狀語"這個概念屬於語法中,由句子成分領屬的一個概念,在句子成分中,有主、謂、賓、定、狀、補六個概念,名詞作狀語是由名詞的特定位置和作用所決定的。一般來講,名詞總是充當主語或賓語,充當主語的時候,名詞總是在謂語的前面,充當狀語的時候,名詞也是在謂語的前面,因為,"謂前為狀,謂後補"的語法規律,決定了主語後面,謂語前面的句子成分是狀語,所以,謂語前面的名詞不作主語,就只能是狀語。謂語一般由動詞和形容詞構成,所以,名詞作狀語是指名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謂語前,起一種修飾或限製作用時的用法。這種用法與現代漢語不同,不需要依靠介詞的介引,它省略了介詞,但不是省略句。
名詞用作狀語一般有下列幾種情況:
1 表示處所、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表示比喻、表示比擬、表示一種形勢等,名詞前加介詞去理解。例如:
例1 相如廷叱之。(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句中,"廷"是名詞,用作謂語"叱"的狀語,有"在朝廷上"的意思,加介詞"在……上",表示處所。
例2 有狼當道,人立而啼。(馬中錫《中山狼傳》)
例句中,"人" 是名詞,用作謂語"立"的狀語,有"如人"的意思,加介詞"如",表示比喻。
2 表示動作的方式,名詞前加動詞去理解。例如:
例3 辭樓下殿輦來與秦。(杜牧《阿房宮賦》)
例句中,"輦" 是名詞,用作謂語"來"的狀語,有"乘輦車"的意思,加動詞"乘",表示動作的方式。
3 時間名詞表示一種狀態,在時間名詞前加"每",或用"……地"表示。例如:
例4 鄉鄰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說》)
例句中的"日" 是名詞,用作謂語"蹙"的狀語,有"一天一天地"的意思,用"……地"表示一種狀態。
⑸ 文言文中名詞作狀語具體是指什麼
一、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可以翻譯成「像……那樣(一樣)地」。例如:
庶民子來。(《詩經·大雅·靈台》) 「子來」即「像兒女一樣地來歸」;
二、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以翻譯成「像對待……一樣地」。例如: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兄事之」即「像侍奉兄長那樣侍奉他」。
三、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或憑借。可以翻譯成「用(按)……來」。例如:
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漢書·霍光傳》) 「劍斬」即「用劍斬」
四、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可以翻譯在「在……(地方)」。例如:
秦焚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藏之。(《漢書·藝文志》) 「壁藏」意思是「在牆壁中藏(書)」。
⑹ 狀語是什麼意思
狀語(adverbial)是句子的重要修飾成分。狀語是謂語里的另一個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謂語中心語的前面,從情況、時間、處所、方式、條件、對象、肯定、否定、范圍和程度等方面對謂語中心進行修飾或限制。在不同的語言中「狀語」有不同的作用。中文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德語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或整個句子;英語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的句子成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狀語
英文名:adverbial
拼音:zhuàng yǔ
概念
正在載入1
狀語是謂語里的另一個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謂語中心語的前面,從情狀、時間、處所、方式、條件、對象、肯定、否定、范圍和程度等方面對謂語中心進行修飾或限制。狀語是用在謂語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用來修飾、限制該動詞或形容詞的部分。例句「我們明天討論生產計劃」,明天便是狀語。
狀語與定語相同的地方是,都是前加附加成分;不同的地方是,它是謂語里的附加成分,而定語是主語或賓語里的附加成分。從句子的層次上看,狀語是在第二個層次和第三個層次里的成分,有時甚至是更低層次的成分。
構成
經常充當狀語的有形容詞、副詞、時間處所名詞、能願動詞、指示代詞、以及方位短語、介詞短語、動賓短語、謂詞性聯合短語、謂詞性偏正短語、謂詞性主謂短語等。
含有動量詞的數量短語以及重疊式的數量短語(不論動量、物量)也可以充當狀。
此外,少數名詞帶上表比況的助詞也可以作狀語.
位置
狀語在句子中有兩種位置:一種是在主語之後,謂語中心之前,這是狀語的一般位置;另一種是放在主語的前面的,這是狀語的特殊位置,這種狀語可稱「句首狀語」。
狀語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但表示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的名詞或介詞結構作狀語時,為了表示強調的作用,一般都把狀語調到句子的前頭去,如「你們明天討論句子特殊成分」。
分類
1) 修飾謂語的句子成分是狀語。它分為:
Where are you now? (時間狀語)
你現在在哪兒?
I go to school. (地點狀語)
我去上學。
The factory closed e to rebuild. (原因狀語)
此工廠由於改建關閉了。
If it doesn't rain, I'm coming. (條件狀語)
如不下雨,我就來。
Ich komme, um meine Freundin zu besuchen. (目的狀語)
我來是為了看我的女友。
Er verkauft alles zu kleinen Preisen. (方式狀語)
他低價銷出一切貨物。
Obwohl er mein Freund ist, ich kann ihm in diesem Fall nicht helfen. (讓步狀語)
盡管他是我的朋友,但在此情況下我也不能幫他。
Wuerden Sie bitte langsamer sprechen? (情況狀語)
請您慢一點兒說,行嗎?
2) 可做狀語的詞類和形式
1- 副詞和形容詞
Ich habe sie oft dort gesehen.
我經常在那兒看到他。
Sie spricht sehr gut Deutsch.
他能說非常好的德文。
2- 介詞短語
Sie konnte vor Schmerzen nicht schlafen.
他疼得睡不著。
Alle Leute lieben ihn wegen seiner Freundlichkeit.
因為他待人友好,所有的人都喜歡他。
3- 分詞和分詞短語
Laechend antwortete sie uns.
他笑著回答我們。
Durch Krankheit verhindert, musste der Saenger das Konzert verschieben.
由於生病,歌唱家只好將此音樂會改期。
4- 第二格和第四格名詞
Er hat den ganzen Tag in der Fabrik gearbeitet.
他在工廠工作了一整天。
Eines Tages schlug ein Blitz in unser Haus ein.
一天,閃電打到我家的房子上。
5- 不定式短語
Statt dies mit Worten zu schildern, zeige ich dir Bilder.
下面來說說英語中的「狀語」:
英語中,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的句子成分叫狀語(adverbial)。
狀語的功用:狀語說明地點、時間、原因、目的、結果、條件、方向、程度、方式和伴隨狀況等。
狀語一般由副詞、介詞短語、分詞和分詞短語、不定式或相當於副詞的詞或短語來擔當。其位置一般放在句末,但也可放在句首或句中。
副詞是一種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副
⑺ 什麼是名詞用作狀語
名詞作狀語
名詞作狀語,就是指名詞放在動詞的前面,對這個動詞起著直接修飾或限制的作用。現代漢語中,除時間名詞外,其他名詞一般是不能獨立作狀語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詞(包括普通名詞、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作狀語的現象卻是很普遍的。根據表修飾或限制的不同情況,名詞作狀語可歸納為下面幾種類型。
1.表比喻。名詞狀語起比喻作用,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徵或狀態,可譯為「像……那樣」。例如:
①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記 》)
例①中的名詞「犬」,修飾動詞「坐」,比喻「坐」的狀態,譯為「像狗那樣」;例②的名詞「斗」,修飾動詞「折」,譯為「像北斗星那樣」;「蛇」修飾動詞「行」,譯為「像蛇那樣」。
2.表動作處所。這類名詞狀語由方位名詞充當,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可譯為「在(從)……」。例如:
①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②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核舟記》)
例①中的方位名詞「東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別修飾動詞「買」,作狀語,表示「買」這一動作行為的發生處所。例②中的方位名詞「右」「左」,分別修飾動詞「刻」,譯為「在右邊」「在左邊」。
3.表動作趨向。這類名詞狀語也由方位名詞充當,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可譯為「向(往)……」。例如:
①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小石潭記 》)
②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 》)
③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例①中的方位名詞「下」作狀語,修飾動詞「徹」,表示「下」的趨向,譯為「向(往)下」。例②③中的方位名詞「西」「前」,分別修飾動詞「行」,譯為「向(往)西」「向(往)前」。
4.表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或所採取的方式依據。這類名詞狀語的譯法,只要在名詞前加上介詞「用」或「按」等即可。例如:
①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學而時習之。(《〈論語〉十則》)
例①中的名詞「箕畚」修飾動詞「運」,作狀語,表示「運」所憑借的工具,譯為「用箕畚……」。例①中的時間名詞「時」修飾動詞「習」,譯為「按時」。
5.表動作行為的頻率。這類狀語也由表時間名詞充當,譯義可在時間名詞加上一個「每」字即可。例如:
①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傷仲永》)
②歲賦其二。(《捕蛇者說》)
例①中的時間名詞「時」修飾動詞「扳」,作狀語,表示「扳」的頻率,譯為「每天」。同樣,例②中的「歲」表示「賦」的頻率,譯為「每年」。
6.表對人的態度。這類用法的名詞狀語所表示的是主語對賓語所持的態度,可譯為「像對待……那樣」或「當作……一樣」。
(邑人)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以賓客之禮相待。
例中的名詞狀語「賓客」 所表示的是主語「邑人」對賓語「其父」所持的態度,可譯為「像對待賓客那樣」或「當作賓客一樣」。
7.表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
①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木蘭詩》)
②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
例①中的時間名詞「朝」和「暮」分別修飾動詞「辭」與「宿」,表示「辭」與「宿」的時間。同樣,例②中的「旦」和「暮」表示「往」與「歸」的時間。
⑻ 名詞作狀語是什麼意思
名詞作狀語是詞類活用中最常見也是最復雜的一種語法現象。一般而言,名詞在現代漢語中放在動詞的前面,構成主謂短語作主語,或者是放在動詞的後面構成動賓短語,作動詞謂語的賓語,而狀語一般由形容詞、副詞充當。
名詞作狀語有時被視為「名詞活用為副詞」,作為詞類活用的一種,有時被認為是介詞省略。
例句
1、朝濟而夕設版焉(名詞「朝」「夕」,分別充當動詞謂語「濟」「設」的狀語,表時間:「在早上」「到黃昏」)《燭之武退秦師》。
2、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方位名詞「東」作動詞「封」的狀語,表處所:在東邊)《燭之武退秦師》。
3、日食飲得無衰乎(時間名詞「日」作「食飲」以及省略的謂語「行」的狀語,表示動作的經常性:每天)《觸龍說趙太後》。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時間名詞「日」放在動詞「參省」的前面作狀語,表示動作的經常性:每天)《勸學》。
5、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方位名詞「上」和「下」用在動詞「食」和「飲」的前面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