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生回復一個然字是什麼意思
然 rán
1. 對,是:然否。不然。不以為然。
2. 以為對,答應,信守:然納(以為對而採納)。然諾(許諾,信守諾言)。
3. 這樣,如此:當然。然後。然則。
4. 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然」;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然」)。
愛是一種堅持,是一種信仰,愛是生命里最純粹的東西,愛也是上天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愛只有堅持了,才有意義,才有可能收獲到甜蜜幸福的愛情果實。愛若不能堅持,就會是一種疲勞和哀嘆。
好的愛情,不受外界影響,月下可以浪漫相擁,風雨中可以並肩同行;好的愛情,是兩顆心靈深處的碰撞,是相互的深情與懂得,是不言語,也很溫柔的唯美。
愛情,不需要轟轟烈烈,只需要你懂得我的艱辛,我理解你的勞累,爭吵之後,依然深愛對方,你若說愛情就是犯賤,沒有人反對,在真愛面前,都可以做到低到塵埃里再開出花來。
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而努力。 有的可以把愛活成高傲的姿態,也有人把愛活到卑微的塵埃。我們看不慣別人表達愛情的方式,但是我們不能小覷他們對偉大愛情的追求。
愛,可以讓生命更美好和充實,更如一壇老酒醉的天昏地暗。總之有愛的生活,一切都是值得的
泰戈爾說;「愛就是充實了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因為愛情的介入,便給生命注入的鮮活的能量,豐盈而充實,多彩而浪漫,讓生命如詩如歌,如醉如痴。 愛情的路上,是一場山長水遠的跋涉,不是眼前的苟且和激動。
㈡ 別人對我說然是什麼意思
如果是單獨的「然」,而且是在句首,則是「然而」的意思,如果是「然也」,那麼「然」就是」是這樣「的意思
㈢ 「然」字的意思是什麼
一、然字的基本字義
然rán
1、對,是:然否。不然。不以為然。
2、以為對,答應,信守:然納(以為對而採納)。然諾(許諾,信守諾言)。
3、這樣,如此:當然。然後。然則。
4、表示一種語氣(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然」;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然」)。
5、用於詞尾,表示狀態:顯然。忽然。飄飄然。
6、古同「燃」。
二、然字的結構是上下結構,偏旁部首是灬,總筆畫是12畫。
三、然字筆順是
二、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然,燒也。從火,肰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然,燒烤。字形採用「火」作邊旁,「肰」聲旁。
三、相關組詞
1、怫然
[fú rán]
生氣的樣子:~作色。~不悅。
2、猝然
[cù rán]
突然;出乎意外:~改容。~發問。
3、突然
[tū rán]
在短促的時間里發生,出乎意外:~襲擊。他來得很~。
4、猛然
[měng rán]
忽然;驟然:~回頭。~一驚。
5、然而
[rán ér]
連詞。但是;可是。對上文表示轉折:試驗失敗了,~他並不灰心。
㈣ 朋友給我發「然」字,是什麼意思
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然」;
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然」。
㈤ 「然 」是什麼意思
釋義:
1.對,是:~否。不~。不以為~。
2.以為對,答應,信守:~納(以為對而採納)。~諾(許諾,信守諾言)。
3.這樣,如此:當~。~後。~則。
4.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5.用於詞尾,表示狀態:顯~。忽~。飄飄~。
6.古同「燃」。
注音: rán
㈥ 然是什麼意思
然是中國的漢字,讀音「rán」,共有12筆。會意兼形聲。下形,上聲。四點是火的變形。聲符讀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
1、對,是:~否。不~。不以為~。
2、以為對,答應,信守:~納(以為對而採納)。~諾(許諾,信守諾言)。
3、這樣,如此:當~。~後。~則。
4、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5、……的樣子,用於詞尾,表示狀態:顯~。忽~。飄飄~。
6、古同「燃」。
7、然而
㈦ 然是指什麼意思
你應該是問,古文中的「然」,是指什麼意思?對吧
然
1.連詞.主要表示轉折,可譯為"可是""但是".例如:
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
"然"有時和"而"連用,"然"代指上文所說情況,"而"表示轉折,等於說"如此(這樣),可是……".例如: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是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還常和"則"結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實,"則"是由此進行闡述或論斷,可譯為"既然如此,那麼(那就)",也可單譯為"那麼".例如: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2.代詞.相當於口語中"這樣""如此."例如:
輮使之然也.(《勸學》)
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3.助詞,又分兩種情況.
(一)用在形容詞之後,作為詞尾,相當於口語的"……地".例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說》)
大石……森然欲搏人……(《石鍾山記》)
(二)用在名詞或名詞短語之後,前面有"若""如""猶"等詞與之照應的,可譯為"的樣子""一般""那樣".例如: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
"然"還常作應對之辭,同口語中"是的""對的"相似.或者表示贊成、同意,即"認為是""認為對"的意思.例如:
袁曰:然,固有所聞.(《譚嗣同》)
成然之.(《促織》)
㈧ 「然」的意思是什麼
(1) ㄖㄢˊ (2) 對,是:~否。不~。不以為~。 (3) 以為對,答應,信守:~納(以為對而採納)。~諾(許諾,信守諾言)。 (4) 這樣,如此:當~。~後。~則。 (5) 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6) 用於詞尾,表示狀態,即「~的樣子」:顯~。忽~。飄飄~。 (7) 古同「燃」。 (8) 鄭碼:RSSU,U:7136,GBK:C8BB (9) 筆畫數:12,部首:灬,筆順編號:354413444444 編輯本段動 rán (1) (會意兼形聲。下形,上聲。四點是火的變形。聲符讀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義:燃燒) (2) 同本義。「然」是「燃」的本字 [burn] 然,燒也。——《說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間容蒸,然者處下焉。——《管子·弟子職》 夜然脂照城外。——《三國志·劉馥傳》 (4) 又如:然海(古代傳說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點油脂或蠟燭照明);然灰(死灰復燃);然除(燒毀);然火(點火);然炬(點燃火炬);然脂(泛指點燃火炬);然犀(傳說點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見怪物。後以明察事務為然犀);然燈(點燈) (5) 明白 [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於日,慈石之引鐵,蟹之敗漆,葵之鄉日,雖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覽冥》 (6) 耀;照耀 [dazzle] 然目之綺,裂鼻之馨。——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正始寺》 (7) 以為…對;同意 [agree] 廣以為然。——《史記·陳涉世家》 愬然之。——《資治通鑒·唐紀》 (8) 又如:然納(同意採納);然疑(半信半疑,猶豫不決);然贊(贊同);然然可可(猶唯唯諾諾);然可(同意);然諾(答允,許諾);然許(然信。許諾;信守諾言);然信(然諾,許諾);然可(應允) (9) 形成 [form] 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大戴禮記》 (10) 宜;合適 [fit] 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編輯本段連 rán (1) 但是,然而 [but] [虎]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史記·項羽本紀》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雖然。表示讓步關系 [although]。如:然是(雖然);然雖(雖然) (4) 於是 [thereupon]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靈公曰:「善。」然不伐蒲。——《史記》 (5) 然後;才 [then]。如:然乃(然後);然始(猶然後) 編輯本段形 rán 是,對 [yes] 假借為嘫。 然,應也。——《廣雅》 子曰:然。——《論語·陽貨》 不侵為然諾者也。——《史記·張耳陳餘傳》 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晏子對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編輯本段代 rán (1) 如此,這樣,那樣 [so;like that]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編輯本段助 ran (1) 用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示狀態,有「如」的意義 龐然大物也。——唐·柳宗元《三戒》 康肅忿然曰。——宋·歐陽修《賣油翁》 (2)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貿然;蔚然 (3)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比擬,有「…的樣子」之意。常與「如」、「若」連用,有「如…一般」、「像…一樣」之意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禮記》 (4)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斷定或決定,相當於古漢語的「焉」、「也」 穆公召縣子而問然。——《禮記》 編輯本段名 Rán 姓 編輯本段而 rán'ér [yet;however;but]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系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袁枚《祭妹文》 編輯本段後 ránhòu [then;after that ] 用於順承復句的後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開頭,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生後,接著發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應 然後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編輯本段諾 ránnuò [promise] 允諾,答應。——不管表達方式如何,對未來要發生的或不會發生的某些事所做的保證 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史記·游俠列傳》 布衣相與,尚有沒身不負然諾之信。——《後漢書·申屠剛傳》 重然諾 編輯本段則 ránzé [then] 連詞,用在句子開頭,表示「既然這樣,那麼…」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宋·范仲淹《岳陽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