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很心水是什麼意思
就是很喜歡的意思。
心水,是漢語詞彙,出自粵語欽廉片和勾漏片,可以解釋為喜歡,偏愛。
用法和含義與普通話里的「喜歡」和廣府話里的「中意」基本無區別,一般可以作直接替換。
「心水」來源於粵語勾漏片,主要使用地區為廣西的貴港、岑溪、玉林、藤縣、蒙山和廣東懷集縣。
(1)網路用語反水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現網路中也有使用該詞彙直接代入普通話中,用法和本意一致。
「水」字在粵語詞彙里的使用很多:
如:醒水(機靈)、反水(背叛)、散水(分手)、威水(威風)、壞水(壞主意)、放水(比賽中故意降低水平)。
㈡ 武漢人為什麼總喜歡說「老子額」
讀城記(43)
武的性格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武的名聲似乎不好。
這有點像上海人。不過,上海人名聲不好,是因為他們自視太高,看不起人;武名聲不好,則是因為他們火氣太大,喜歡罵人。
說起來,武罵人的「水平一,大概算得上全國第一。本書前面引用過的民謠里,就有「武什麼娘都敢罵」這一句。武漢的「罵」很多,最常用和最通用的主要是「」(次為「個板馬」),使用頻率比咱們的「國罵」(他媽的)還高。武漢並非中國集中的地方,不知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真是怪事!
其實,這句話,有時也不一定是、甚至多半不是罵人,只不過表示一種語氣,甚或只是一種習慣用語,什麼意思也沒有。比方說,武稱贊一本書或一場球賽好看、一場游戲或一件事情好玩,就會興高采烈地說:「個,好過癮呀!」誇獎別人長得漂亮或事情做得漂亮,也會說:「個,好清爽呀!」甚至當媽媽的有時也會對子女說:「你個」;或者說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會說「他個」。池莉小說《不談愛情》中吉玲的姐姐們就是這樣相互稱呼的。每到這時,吉玲媽就會不緊不慢滿不在乎地提醒一句:「你媽我沒當過。」想想也是,武這樣說話,如果認真算來,豈非自己罵自己?不過武既然「什麼娘都敢罵」,當然也就敢罵自己的娘。一個連自己的娘都敢罵的人,當然也就所向無敵,沒人敢惹。
這就和上海人很有些不一樣。上海人是「派頭大,膽子小」。平常沒事的時候,一副「高等華人」的派頭,不把外地人放在眼裡,一旦外地人凶起來,「乖乖隆地洞」,立刻就「退兵三舍」,聲明「君子動口,不好動手的喏」。武可沒有這么「溫良恭儉讓」。他們不但敢「動口」,而且也敢「動手」。武到上海,看上海人吵架,常常會不耐煩:「個,吵半天了,還不動手!」他們覺得很不過癮。
的確,武的敢動手,也是全國有名(但仍遜於遼寧人)。「」中,他們可是連的特使都打因此,正如全國都有點討厭上海人(但不害怕),全國也都有點害怕武(但不討厭)。討厭而不害怕,所以諷刺上海人的笑話小品不少;害怕而不討厭,所以諷刺武的笑話小品不多,盡管背地裡也不少嘀咕。
其實,武不但火氣大,而且「禮性」也大。武說話,一般都會尊稱對方為「您家」(吵架時例外),相當於人的「您」,實際上也是 「您」字的音變,讀作nia,和nin非常接近(武漢話之屬於北方語系,此即證明)。不同的是,武漢話的「您家」還可以用於第三人稱,比如「他您家」,相當於「他老人家」。同樣,一句話說完,也總要帶一個「您家」,作為結尾的語氣並表示尊敬,也相當於人的「您哪」。人講究禮數,開口閉口,每句話後面都得跟個「您哪」:「多謝您哪!回見您哪!多穿點衣裳別著了涼您哪!」武也一樣:「勞為(有勞、偏勞、多謝)您家!好走您家!明兒再來您家!」你說禮性大不大。
不過,在人那裡,「您」是「您」,「您哪」是「您哪」,一用於稱呼,一用於後綴,不會混亂。而武則不論是「您」還是「您哪」,通通都是」您家」。結果就鬧出這樣的笑話來。一個武問:「您家屋裡的豬養得好肥呀,么時候殺您家?」對方答:「明兒殺您家。」兩個人都很客氣、講禮,但結果卻好像兩個人都挨了罵。
只要使用「您家」,不管是用於稱呼,還是用於後綴,都是「敬語體」。這一點和話大體上一樣。但如果長輩對晚輩說話也用起「您家」來了,則可能會有挖苦諷刺之意。當然,人在「損人」時也會使用「您」這個字。比如東西嫌貴,主白眼一翻:「您哪,自個兒留著慢慢花吧!」這種用法武漢也有:「不就算了響!您家們味兒幾大響!」但不難聽出,人的話里透著股子蔑視,武的話里則是氣哼哼的
所以,武雖然也會「損人」(准確地說是「挖苦」),卻更喜歡痛痛快快地罵人。罵人多過癮呀!不用「您家」長「您家」短的,一句「娘子養的」,就什麼意思都清楚
武雖然十分講禮(只限於熟人),卻並不虛偽。相反,他們還極為憎惡虛情假意、裝模作樣的做派,稱之為「鬼做」,有時也叫「(口者)」(音 ze)。「(口者)」這個字,字典上沒有,是武漢獨有的方言。它和上海話中的「嗲」有相近之處又大不相同。上海話中的「嗲」,至少並不都是貶義,比方說 「老嗲咯」就是「非常好」的意思。武之所謂「(口者)」卻絕無「好」意,最多隻有「嬌嗲」的意思。比如一個有資格撒嬌的兒童(一般限於女孩)十分嬌嗲可愛,武也會贊賞地說:「這伢好(口者)呀!」而極盡撒嬌之能事,則叫「(口者)得滂醒」。但更多的用法,卻是對「撒嬌」、「發嗲」的一種輕蔑、諷刺和批判,尤其是指那些根本沒有資格撒嬌、發嗲或擺譜,卻又要裝模作樣、忸怩作態者之讓人「惡心」、「犯酸」處。遇到這樣的情況,武就會十分鄙夷地說: 「你(口者)個么事?」或「闖到鬼了,屁大一點的辦事處,他個還(口者)不過!」看來,武之所謂「(口者)」,大概略似於人所謂「作秀」。所以武也把「(口者)」和很「(口者)」的人叫做「庄秀梅」,也是有「作秀」的意思。不過,「作秀」作的都是「秀」,「(口者)」作的卻不一定是「秀」,甚至根本「不是東西」;「作秀」雖然假,卻或者有觀賞性,或者能糊弄人,「(口者)」卻既無觀賞性,也不能糊弄人,只能讓人惡心。所以,說一個人「(口者)里(口者)氣」,絕非好評。
武漢還有一句罵人的話,叫「差火」。所謂「差火」,也就是不上路、不道德、不像話、不夠意思、不懂規矩、不好說話、愛挑毛病、做事不到位等意思的一種總體表示。因為做飯如果差一把火,就會煮成夾生飯,所以差火又叫「夾生一,也叫「半調子」。在武漢話里,「他個『板馬』蠻夾生」、「他個 『板馬』 蠻差火」,或「莫差火」、「你個夾生么事」等等,意思都差不多。夾生飯不能吃,半調子不好聽。一個人,如果不好說話,不好相處,不夠意思,就會被認為是差火、夾生,他在武中間也就很難做人。
那麼,什麼人或者說要怎樣做才不「夾生」或不「差火」
第一要「仗義」,第二要 「大方」,第三要「到位」。武很看重朋友之間的友誼,真能為朋友兩肋插刀。一個人,一旦有難,找武漢的朋友幫忙,多半能夠得到有力的幫助。如果你是他們的「梗朋友」,則能得到他們的拚死相助。武所謂「梗朋友」,相當於人的「鐵哥們」。「梗」這個字,有人認為應該寫作「耿」,即忠心耿耿的意思。我卻認為應該寫作「梗」。因為武漢話中的「geng」,首先有「完整」之意。比方說一個東西要保持完整,不能掰開、折斷、切碎,武就會說:「莫掰,要 geng的」。查遍同音字,也只有表示植物之根、枝、莖的「梗」字約略近之。植物的根、枝、莖在被折斷掰斷之前,當然是「梗的」。所以,梗,在武漢話中,又有「地道」之意。比如某個人不折不扣地是個糊塗蟲,武就會說:「這個老幾『活梗地』是個『糊溏』(關於「糊溏」,以後再解釋)。」所謂「活梗地」,也就是地地道道地、不折不扣地。「鐵哥們」當然是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朋友,也是沒有半點含糊、一點也不夾生的朋友,同時還是可以把自己完整地、全身心地交付出去的朋友,因此是「梗朋友」。
和武交「梗朋友」,說易不易,說難不難。說不難,是因為武對朋友的要求並不高。他們一不圖名,二不圖利,只圖對脾氣、夠意思。說不易,則因為人家是「梗的」,你也得是「便的」。在武看來,交朋友就得「一根燈草點燈——沒(讀如「冒」)得二心」,不能「碼倒搞」(做假)、「詐倒裹」(吹牛),更不能「抽跳板」。「抽跳板」也叫「抽跳」。它有「過河拆橋」的意思,但比「過河拆橋」內容更豐富。「抽跳」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朋友搭好了跳板,因為講義氣,讓你先上,然而你上去後卻把跳板抽走了,害得朋友上不來;二是你答應給朋友搭跳板,甚至已經搭了,但臨到朋友准備上時,你卻把跳板抽走,害得朋友希望落空,而且想補救也來不及。顯然,無論哪一種,都是差火、夾生、半調子,簡直不是東西。嚴格說來,巴抽跳」已是背叛。如果竟然朋友,則叫「反水」,那就會成為一切朋友的公敵,最為武所不恥,連「」都不如
照理說,武這個要求並不高。
不錯,不吹牛、不扯謊、不抽跳、不反水,這些要求是不高,只能算作是交朋友的起碼道德要求。而且,不但武會這樣要求,其他地方人也會這樣要求。所以,能做到這些,還不能算是「梗」。所謂「梗」,就是完整地、全部地、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朋友,包括隱私。這就不容易但武漢所謂「梗朋友」是有這個要求的。至少,當你的「梗朋友」有事來找你幫忙時,你必須毫不猶豫和毫無保留地全力以赴,連「哽」都不打一個。
打不打「哽」,是看一個朋友「梗不梗」的試金石。所謂「打哽」,原本指說話卡殼。一個人,如果有所猶豫,說話就不會流暢。所以,打不打 「硬一,也就是猶豫不猶豫。不猶豫就不打硬,也就不(口者)。反之,則是(口者)。一個小女孩(口者)一下沒有什麼關系,如果一個大男人也(口者),就會遭人恥笑,因為那往往也就是「不夠意思」的意思。如果朋友來找你幫忙,你居然還「(口者)不過」,那就不但是「不夠意思」,而且是「差火」到了極點,簡直就是 「」。
不「打哽」,也就是「爽朗」,武漢話叫「唰喇」。對於一個武來說,「唰喇」與否是極為重要的。它不但意味著一個人夠不夠意思和有沒有意思,而且甚至決定著一個人會不會被人看得起。比如你對一個武介紹另一個人說「那個人一點都不『唰喇』」,這個武的眼裡馬上就會露出鄙夷蔑視的目光。
「唰喇」的本義是「快」。比如要求動作快一點,武就會說「搞『唰喇』點」。要求決定快一點,也會說「搞『唰喇』 點」。如果如此催促還不 「唰喇」,那就是「(口者)」 顯然,這里說的「快」,還不是或不完全是「快捷」,而是不要拖泥帶水、猶猶豫豫,是心理上的快而非物理上的快。所以「唰喇」就是「爽朗」、「爽快」。武讀作「唰喇」,不知是爽朗、爽快一詞的音變,還是一個象聲詞,——書翻得很快,唰喇;箭射得很快,唰喇;衣襟帶風,出手很快,也唰喇。不過,從武 「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性格看,我懷疑那是拔刀子的聲音。
快則爽,叫「爽快」;爽則朗,叫「爽朗」。爽朗是武性格的核心。也就是說,如果要用一兩個字概括武的性格,那就是「爽朗」。爽朗之於武,猶如精明之於上海人。精明是上海人的族徽,爽朗則是武的旗幟。上海人崇拜精明,因此有一系列鄙夷不精明者的詞彙,如戇大、洋盤、阿木林、豬頭三、脫藤落攀、搞七廿三等。武崇尚爽朗,也有一系列批判不爽朗者的詞彙,如夾生、差火、半調子、(口者)不過等都是。此外還有「扳俏」。所謂「扳俏」,也就是北方人說的「拿把」,亦即沒來頭和沒道理地擺譜拿架子。別人給他四兩顏色,他就當真開個染。朋友有事來找他,也要打官腔,或者扭捏拿把不肯痛痛快快答應。這時,武就會既憤怒又輕蔑地說:「老子把他當個人,他倒跟老子扳起悄來 」
扳俏不可取,嘀哆也要不得。所謂「嘀哆」,也就是嘮叨、啰咦、粘乎、婆婆媽媽、拉拉扯扯,有時也包括瞻前顧後、想法太多等等,總之是不爽快。比如你做一件事情半天拿不定主意,武就會說:「莫『嘀哆』,搞『唰喇』點。」又比如到有關部門去辦事,辦事人員又看材料又看證明還要盤問半天,武也會評論說:「這個人蠻『嘀哆』。」顯然,這里的「嘀哆」,已不是「嘮叨」 不過,就批判譴責的程度而言,「嘀哆」要較「差火」為輕。嘀哆是性格問題,差火是道德問題;嘀哆讓人不耐煩,差火則簡直不是人。
屬於不爽朗的還有尖、漚氣、憔氣等。漚氣和償氣都是生氣,但不是一般的生氣,而是憋在心裡生悶氣。因此會漚出病來,使人憔悴;而「憔氣古怪」則指心胸狹窄、想不開、小心眼兒、愛耍小脾氣等毛病。這也都是不夠爽朗的意思。「尖」則是小氣。武要嘲笑一個人小氣,就會說:「這個人尖死!」外地人往往弄不清武漢話里的這個 「尖」宇,以為是「奸」,其實不然。武把「奸滑」叫做「拐」,「尖」則是小氣、吝嗇。因為爽朗者都大方,不爽朗則小氣。小而至於「尖」,可見小氣到什麼程度。
除為人「唰喇」外,做事到位也很重要。因為差火的本義就是「不到位」;而做事「不到位」,也很容易把事情弄「夾生」。這樣一來,弄不好就會把人得罪到家,後果也就可想而知的嚴重。要知道,武可是連罵人都十分到位的。不信你去聽武漢的潑婦罵街,那可真是淋漓盡致,狗血噴頭,什麼話都罵得出來。所以,你如果做人做事不到位,夾生半調子,那就一定會挨罵,而且會被罵得十分「到曠。
於是武做事就會「鉚起搞」。比如「鉚起寫」、「鉚起講」、「鉚起吃」等等。有人把「鉚起」寫成「卯起」,是不確的。方方說「鉚起」的意思是「使勁」、「不停」、「沒完」《有趣的武漢話》),也沒說全。「鉚起」最重要的意思,是死死咬住、不依不饒,就像被鉚釘鉚住一樣,因此是「鉚起」而不是「卯起」。如果僅僅只是「不停」,則叫「緊」。比如,「你緊搞么事 (口沙)!」「緊搞」只是不停地搞,「鉚起搞」則還有一股韌勁,其程度較「緊搞」為重。
武的「鉚起」也不同於成都人的「雄起」。「雄起」即勃起、堅挺,「鉚起」則有堅持不懈、堅韌不拔之意。「雄起」乃勃然奮起,「鉚起」乃力求到位。這也是兩地人性格不同所致:成都人(火巴),故須「雄起」;武燥,故須「鉚起」。比方說:「醒倒媒。」
從某種意義上講,「醒倒媒」也是「鉚起搞」之一種,是一種特殊的「鉚起搞」。醒,也許應該寫作「擤」。方方說,「醒」有「痞」的意思。其實, 「醒」這個字在武漢話中意思非常復雜微妙。比如「滂醒」是「厲害」(如「(口者)得滂醒」就是「(口者)得厲害」),「醒黃」則是「扯淡」(如「鬧醒黃」 就是「胡日鬼」)。「醒里醒氣」雖然就是「痞里痞氣」,卻不是一般的「痞」,而是那種涎著臉、賴著皮、糾纏不休又嬉皮笑臉的「痞」,有點擤鼻涕的味道。
倒,在武漢話中是一個常用的助詞。說的時候,要讀輕聲。它的意思,相當於「什麼什麼樣地」,如「詐倒裹」、「碼倒搞」等等。碼,有做假、裝門面等意思。比如一個人其實貨色不多,便只好把全部貨色都碼起來充大。所以,「碼倒搞」就是假模假式、虛張聲勢地搞。「詐倒裹」,則是自吹自擂、狐假虎威地「裹」。裹,在武漢話里有糾纏、理論、撕擄、摻和等多種意思。比如糾纏不清就叫「裹不清白」。詐倒裹,也就是冒充什麼什麼的來摻和。由此可知,「醒倒媒」就是厚著臉皮沒完沒了地來糾纏。媒,應寫作「迷」。武讀「迷」如「媒」。比如舞迷就叫「舞媒子」,戲迷就叫「戲媒子」。迷,可以是迷戀,也可以是迷惑。「醒倒迷」中的「迷」,當然是迷惑。因其最終是要達到某種目的,也可以諧其音寫作「媒」。方方寫作「醒倒霉」,似可商榷。因為「媚」非目的而是手段,其意已含在 「醒」字之中;目的是拉扯、糾纏,故應寫作「迷」或「媒」。
崇尚「唰喇」的武最受不了「醒倒媒」。不理他吧,糾纏不休;發脾氣吧,拳頭又不打笑臉。最後只好依了他拉倒。當然也有先打招呼的:「莫在這里『醒倒媒』,(東西)不得把(給)你的。」但如果堅持「醒倒媒」下去洲仍有可能達到目的。所以方方說「醒倒媒」是武的一種方式,這是不錯的。武脾氣硬,不怕狠,卻對牛皮糖似的「醒倒媒」無可奈何。其實,「醒倒媒」恰恰是武性格的題中應有之義。因為武的性格不但包括為人爽朗,仗義、大方,還包括做事到位。要到位,就得「鉚起搞」,包括「鉚起醒倒媒」。所以,武還不能不吃這一套。
總之,武的性格中有韌性、有蠻勁,也有一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圖四十七)這種精神和爽朗相結合,就形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武的這種性格甚至表現於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是在三伏天也要吃油炸食品的。在酷熱的夏天,武依然排隊去油餅油條。廚師們汗流浹背地站在油鍋前炸,食客們則汗流俠背地站在油鍋前等,大家都不在乎。有個笑話說,一個人下了地獄,閻王把他扔進油鍋里炸,誰知他卻泰然自若。閻王問其所以,則答曰「我是武」。武連下油鍋都不怕,還怕什麼?
㈢ 殺人游戲用語
天黑請閉眼
其實是讓你進入殺人游戲的一個狀態
還有警察,殺人犯什麼的
㈣ 狼人殺術語有哪些 狼人殺專業術語什麼意思
1、刀:狼人在晚上指殺一名角色。
2、驗:預言家在晚上查驗一名角色。
3、帶:獵人出局後槍殺一名角色,取「帶走」之意,俗稱為帶。
4、殺:指狼人在夜晚殺人,或者女巫毒人,或者獵人帶人。一般來講是指狼出刀。
5、坐定:某角色坐定,即不再有人懷疑這個角色可能不是好人。
6、金水:語義1,預言家在查驗過後是好人的角色;語義2,或者因為預言家的驗人以外的因素(如守對的村民、奇跡村民等)坐定的好人角色(稱為刀法金水)。
(4)網路用語反水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背景設定
有關狼人:
狼人起源於很久以前的歐洲,那時候由於瘟疫,村子裡只活下來一個年輕人。他的後代有三個(不知道是和誰戀愛生的孩子,
因為是只活下來一個人。一個被毒蝙蝠咬了,一個讓毒狼咬了,只有一個比較正常。前兩位一個是吸血鬼的祖先,一個是狼人祖先。
狼人可以活到100歲,肉食,月圓之夜會變成狼的形態,平時卻和普通人一樣。鑒別狼人的唯一方法是:狼人在人的狀態時中指與無名指的長度相同,看到這兒,請大家互相檢查,如有符合此條件的人,請悄悄報警。
㈤ 狼人用語,就是狼人殺中的一些話,例如:報刀、退水......
金水:就是這個人說的話是可擔保的。常用為此人身份已被預言家證實為好人,後其他玩家亦可用此表達自己對某個玩家的信任值。
舉例:從前兩局的發言來說,小明的思維和邏輯明顯是好人,沒什麼破綻,我覺得小明是金水。
㈥ 害羞也流水啥意思
妙處是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流水當作人來寫,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流水的清澈,體現了大自然的和諧之美,讓人讀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