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實現校園用戶網路行為的監控與管理
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和校園網用戶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校園網運營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難以監控與管理的用戶行為: 盜用上網賬號。盡管很多學校使用AAA伺服器來對上網用戶進行認證管理,但盜用他人賬號密碼和IP地址的行為仍然時有發生。 安裝非法軟體、入侵校內伺服器。在校園網中,安裝黑客軟體,入侵校內伺服器,私設DHCP伺服器等行為屢禁不止,給校園網帶來了嚴重的安全威脅。 訪問非法站點,散布不當言論。由於學校沒有有效的技術手段追查非法網站的訪問者和不當言論的傳播人,此類行為往往難以治理。 濫用網路資源。學生之間常常共享和傳播視頻、音頻文件和工具軟體等信息資源,佔用大量校園網的帶寬。嚴重時,甚至影響到了學校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運行。 為了確保校園網路安全、穩定、高效的運營,每一個管理者都希望能夠掌握盜用賬號、從事非法入侵、傳播不當言論等行為的證據或線索,從而對用戶的上網行為進行必要的規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通過有效的技術手段對用戶的上網行為進行審計——收集用戶上網數據,分析用戶上網行為,掌握網路運行的狀態,追查相關行為的責任人,這種技術手段就是通常所說的用戶行為審計技術。 這個看似簡單的數據記錄與分析過程在實際應用中卻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其主要原因是用戶行為的審計必須解決以下三個相互關聯的技術難點:難點一、數據採集技術 網路中的信息流是紛繁復雜且稍縱即逝的,用戶上網行為數據就蘊含在包括各種應用協議報文(如WEB頁面、電子郵件、文件傳輸等)的巨大網路流量中。為了及時從中獲取能有效監控和審計用戶行為的數據,我們必須綜合利用網路中的各種數據來源。流經網路設備的報文數據記錄了每一個網路連接的詳細信息,是用戶上網行為的直接反映;路由器中的NAT信息包含了校園網中內外網路的地址轉換信息,是用戶訪問外部網路的憑據;用戶接入網路時的認證、計費信息則記錄了用戶的上網時間、流量和認證記錄。只有對這些信息進行全面的記錄,才能為分析審計用戶的上網行為、加強對用戶的監控與管理提供第一手資料。 難點二、數據清理技術 即使我們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採集到了來自網路中的各種網路訪問信息,卻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無法迴避的實事:信息量太龐大了,足以使任何一個校園網路管理者淹沒在數據的海洋里。我們必須能夠提取出反映用戶上網行為特徵的關鍵數據,而又不應丟失數據中的有效信息。在以審計用戶上網行為為目的的前提下,對各種用戶網路訪問信息進行相應剪裁、過濾和聚合是獲取關鍵數據的必要手段。這也就是所謂的數據「清理」技術——剔除重復的、冗餘的、無效的和細枝末節的數據,將無序的、雜亂的數據整理成有序的、完備的數據,為審計用戶行為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 難點三、數據分析技術 單純的數據是孤立的、靜態的,如果不通過精心設計的分析手段對數據進行關聯、統計與挖掘,我們辛苦採集和整理的數據也只不過是一條條枯燥、乏味的數字列表,不能給校園網路的管理則帶來任何決策上的指導。誰訪問了不法網站?誰發表了不當言論?誰盜用了他人賬號?哪些網站最受學生歡迎?哪裡的網路經常擁塞?……我們必須對數據進行有目的的分析與挖掘,並輔以直觀的展示形態,才能使校園網路的管理者清晰、明了地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並採取相應的解決措施。 H3C採用Xlog日誌分析系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Xlog不僅僅是簡單的數據記錄和查詢,且能對數據進行剪裁、過濾、聚合、統計與分析,並以直觀的形態展示,使用戶行為審計技術真正成為校園網路管理者的決策助手。 用戶行為審計技術在校園網中的應用,可以將校園網路的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2. 校園網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同一個交換機不會影響網速
您好:
校園網路原理是網路地址交換。
這種方法需要在專用網連接到網際網路的路由器上安裝NAT軟體。裝有NAT軟體的路由器叫做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個有效的外部全球IP地址。這樣,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機在和外界通信時,都要在NAT路由器上將其本地地址轉換成全球IP地址,才能和網際網路連接。
至於說不影響網速這個問題,還是要看校園網總帶寬的,如果總帶寬夠大,而同時使用的人又不多 那是不影響網速的!
感謝您的提問!
3. 學校的校園網是什麼原理每層樓都有路由器嗎
不同學校情況也不同,較多的是兩種
1、營運商外線到總交換機,總交換機再接若干交換機到樓層,學生通過營運商提供的上網驗證端輸入寬頻賬號密碼登錄上網。
2、營運商外線到總路由器,總路由器再接若干交換機到樓層,學生通過學校的路由器系統提供的上網驗證上網。
4. 連上學校校園網會被監控嗎,會有哪些被監控
綜述:會,一般監控MAC地址。
一般來說是會被監控的,學校的校園網會有很多限制條件的,只要做的不是很出格的事,一般都沒有問題,實際在國內任何網路都是被監控的,只是我們做的都是無關社會穩定的活動,所以,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
學校可以查到某個IP地址某年時間段內上網的MAC地址,也就是電腦上網卡上的物理地址,而這個物理地址是唯一的。
簡介:
MAC地址(英語: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直譯為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也稱為區域網地址(LAN Address),MAC位址,乙太網地址(Ethernet Address)或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它是一個用來確認網路設備位置的位址。
在OSI模型中,第三層網路層負責IP地址,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則負責MAC位址。MAC地址用於在網路中唯一標示一個網卡,一台設備若有一或多個網卡,則每個網卡都需要並會有一個唯一的MAC地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MAC地址
5. 學校網路限制原理
這個問題你只能找網管解決,我認為是用的上網行為管理,類似路由器,在這個設備上設置了一些限制。
6. 校園網路是啥原理
校園網路原理是網路地址交換。
這種方法需要在專用網連接到網際網路的路由器上安裝NAT軟體。裝有NAT軟體的路由器叫做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個有效的外部全球IP地址。這樣,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機在和外界通信時,都要在NAT路由器上將其本地地址轉換成全球IP地址,才能和網際網路連接。
7. 學校是如何網路監管看到學生的朋友圈
首先那學校是做不到的,其次如果學校這么說的話最多是恐嚇一下,除非你的號被盜了,不然誰能知道你的朋友圈
8. 校園網認證系統是什麼原理
一、電子認證的概念 --電子簽名只是從技術手段上對簽名人身份做出辯認及能對簽署文件的發件人與發出電子文件所屬關系做出確認的方式。但如何解決上文提到判定公共密鑰的確定性以及私人密鑰持有者否認簽發文件的可能性等問題,則是電子簽名技術本身無法解決的問題。換言之,這裡面有一個解決私人密鑰持有人信用度的問題。這裡麵包括兩種可能性。一是密鑰持有人主觀惡意,即有意識否認自己做出的行為;二是客觀原因,即發生密鑰丟失、被竊或被解密情況,使發件人或收件人很難解釋歸責問題。事實上,相類似的問題在我們傳統商業交易活動中也存在,只不過我們有一套相對完整的解決方案罷了。當然這里包括相配套的法律規范及保護措施。在傳統的簽字(蓋章)使用中,為了防止簽字(蓋章)方提供偽造虛假或被篡改的簽字(蓋章)或者防止發送人以各種理由否認該簽字(蓋章)為其本人所為,一些國家或地區採取通過具有權威性公信力的授權機關對某印章提前做出備案,並可提供驗證證明的方式,防止抵賴或偽造等情形發生。例如,在我國台灣省,對一些重要法律文件(如房地產買賣交易文件),對印章真實性認證就採取下述方式處理:為保證蓋過章的文件的真實性,印章持有人在蓋章之前需把印章送到具有權威性的戶政事務所登記備案,並申請印鑒證明,之後再把印鑒證明同蓋過章的文件一並送給收件方,收件方將印鑒證明同原件相比較,如完全一致,就可確認文件及其印章的真實性了。ˉ在電子交易過程,同樣需要一個具有權威性公信力的第三者作為安全認證機關(Certificate Authority)對公開密鑰行使辨別及認證等管理職能,以防止發件人抵賴或減少因密鑰丟失、被偷竊或被解密等風險。由此可見,電子簽名的安全使用必須配合安全認證機關體系的建立。事實上,西方很多國家(美國、加拿大、德國等)以及日本都已經或正在建立相配套的公共密鑰基礎設施(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這樣,網路上電子簽名與CA認證的相互結合就解決了前面闡述的由於電子簽名技術方面無法解決的信用度的問題。 二、電子認證的程序 --電子認證的具體操作程序為:發件人在做電子簽名前,簽署者必須將他的公共密鑰送到一個經合法注冊,具有從事電子認證服務許可證的第三方,即CA認證中心,登記並由該認證中心簽發電子印鑒證明(Certificate)。爾後,發件人將電子簽名文件同電子印鑒證明一並發送給對方,收件方經由電子印鑒佐證及電子簽名的驗證,即可確信電子簽名文件的真實性和可信性。由此可見,在電子文件環境中,CA認證中心扮演的角色與上述傳統書面文件簽字(蓋章)環境中的第三者(戶政事務所)的角色有異曲同工之妙。CA認證中心正起到一個行使具有權威性公證的第三人的作用。而經CA認證機關頒發的電子印鑒證明就是證明兩者之間的對應關系的一個電子資料,該資料指明及確認使用者名稱及其公共密鑰。使用者從公開地方取得證明後,只要查驗證明書內容確實是由CA機關所發,即可推斷證明書內的公開密鑰確實為該證明書內相對應的使用者本人所擁有。如此,該公共密鑰持有人無法否認與之相對應的該密鑰為他所有,進而亦無法否認經該密鑰所驗證通過的電子簽名不為他所簽署。 電子認證的目的 --電子認證的目的就是通過CA機關對公共密鑰進行辨別和認證(包括跨國認證)以防止或減少因密鑰的丟失、損毀或解密等原因造成電子文件環境交易的不確定因素及不安全性風險。同時,認證證明書還能佐證密鑰申請人的資信狀況。 電子認證的機構 --1. 電子認證機構設立的形式。 --縱觀一些國家在電子認證(CA)設定的形式一般有兩大類。第一類是直接由國家有關負責部門下屬單位直接設立,從事電子認證服務工作。或者是由政府的相關部門扮演CA體系中最高一層的認證中心角色。第二大類是由政府相關部門做出授權,規定嚴格的審批條件和程序簽發認證證書(Certificate),同時行使監督權,以確保網路交易的安全性。無論是哪種形式,政府扮演的角色是至關重要的。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權威性。 --只有經國家主管部門授權經營的電子認證服務公司或由主管部門批發經營許可證的CA認證機關簽發的電子認證證書最有權威性。在一定意義上,這正如只有經公安部門發出的個人身份證具有絕對可靠的權威性一樣。 --同時,由於電子認證在網路中的應用具有跨越國界的特性,只有國家主管部門以國家名義出面介入,從而使得電子認證的效力的可靠性具有為他國承認的後果。 --2)標准化。 --政府主管部門可規定法律統一的技術方案以及規范不同級別的CA機關的電子認證標准及程序。同時,政府主管機關可擔當最高一級的公共密鑰認證中心的角色。這是美國各州及聯邦政府以及德國等國公共密鑰基礎建設體系都普遍採用的一種形式。 --3)可執行性 --由於政府主管機關在CA認證中扮演國家的角色,因此在體系的建立,標準的設定,以及兼容跨國認證等方面具有絕對權威性及統一性的特點。因此,在實施電子認證服務過程中,其可操作性及可執行性的特點是顯而易見的。這就避免可能由於不同標准(技術及服務兩方面)的出現,從而使得電子認證變得無法實施,達不到消除網上交易缺乏安全性的顧慮的目的。 --2. 電子認證機關(CA)設立的條件 --CA機構申請從事電子認證服務牌照時,需滿足一定的審批條件。政府主管部門在審核及批發許可證時,除要審查申請人的硬體措施(如辦公場所的選定)、軟體條件(如公司中人員的技術專業知識),還要審查主體資格,承擔損害賠償的能力等多個方面。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猶他州電子簽名法規定CA提供電子認證服務的條件。 --(1) 主體資格:可為執業律師;在猶他州注冊登記的信託機機能或保險機構;猶他州州長、州法院、市、郡等已經依法律或行政命令指定執行CA認證業務的公務人員並為該機構員工進行認證之組織;任何在猶他州取得營業許可的公司; --(2) 程序:CA本身必須申請公開金鑰憑證且須存放在主管機關設置或承認的公開金鑰憑證資料庫中以供大眾檢視讀取; --(3) 公證資格:須有公證人(a notary public)資格或至少聘僱一具有公證人資格之員工; --(4) 從業人員不得有嚴重犯罪前科:所僱用的員工中不得有重大犯罪之前科或是犯有其他詐欺、虛偽陳述或欺騙之罪行; --(5) 專業知識:所僱用員工必須具有執行認證業務之專業知識; --(6) 經營擔保:除了政府官員或機關申請經營CA業務外,其他申請者必須提供營業擔保; --(7) 軟硬體設施:對於經營CA業務所需軟硬體設施,必須對該設施擁有具有合法的權利; --(8) 營業場所:必須在猶他州設有營業處所或是指定代理人代為執行業務; --(9) 必須遵守主管機構的所有其他規定。 三、電子認證的效力 -- 電子認證的效力一般通過兩種途徑得到保障。第一種也是最直接的是通過立法的形式加以確認。這主要是通過法律授權政府機關主管部門制定相應規則,從而最終達到保障電子認證的效力具有法律上的依據與保障。美國很多州都是採取此種方式。這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以直接的立法形式明示直接承認可被接受的技術方案標准;(如美國猶他州;香港特別行政區法例等。) --2、 授權政府主管部門制定相應規則如享有頒發、或吊銷CA機構從事電子認證業務許可的權力,同時對違規/違法經營操作的CA機構具有行政處罰權; --3、 制定明確的設立及管理CA機構的條件及程序。同時,在監管CA機構層面上,政府主管部門還設置所有合法登記、注冊經營電子認證業務的CA機構的資料庫供客戶查詢。如美國猶他州法律規定,主管機構在其設置的公共密鑰憑證資料庫中,專門開辟一個存有所有登記注冊CA機構詳盡檔案資料庫。其中除了一般公司信息(如公司名稱、住址及電話及被授權的營業范圍)外,還包括目前使用的核發認證憑證的機構有無違規經營遭到處罰的記錄等等信息。
9. 能不能通俗地給我說說校園網是什麼原理呀
不同學校情況也不同,較多的是兩種:
1、營運商外線到總交換機,總交換機再接若干交換機到樓層,學生通過營運商提供的上網驗證端輸入寬頻賬號密碼登錄上網。
2、營運商外線到總路由器,總路由器再接若干交換機到樓層,學生通過學校的路由器系統提供的上網驗證上網。
校園網是為學校師生提供教學、科研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寬頻多媒體網路。首先,校園網應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環境。這就要求:校園網是一個寬頻、具有交互功能和專業性很強的區域網絡。
多媒體教學軟體開發平台、多媒體演示教室、教師備課系統、電子閱覽室以及教學、考試資料庫等,都可以在該網路上運行。如果一所學校包括多個專業學科(或多個系),也可以形成多個區域網絡,並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連接起來。其次,校園網應具有教務、行政和總務管理功能。
校園網由武漢校園網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武漢新視野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投資自主開發運營,校園網的口號是「校園網,網聚校園力量」。
校園網的發展主要依託於穩定但又逐年遞增的全國上億的在校大中小學生以及剛走入社會的年輕一代,更能體現網站特色與服務范圍。
校園網不是一個應用產品,而是一個網路操作系統,是一個像WINDOWS那樣的技術平台。在校園網平台上可以開發延伸很多web應用級產品。是為那些沒有伺服器資源,但有強大的信息創造能力,需要大量免費的網路應用程序的個人及小型公司提供的新型網路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