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卡西莫多是誰
他是雨果名著《巴黎聖母院》里的一個人物!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巴黎聖母院》是其最著名的浪漫主義典範作品。讀完這部巨著,書中一個個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不斷地在我的腦海中浮現:純潔善良的愛斯梅拉達、陰險刻毒的克洛德、放盪無情的弗比斯……然而,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還是那聖母院的敲鍾人——卡西莫多。同時,雨果對卡西莫多的塑造也反映出了《巴黎聖母院》一書的寫作特色。
誇張的描寫是這部書的特色之一。在《巴黎聖母院》中,卡西莫多有著丑到極點的相貌: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似乎上帝將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極其誇張的手法把一個世界文學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這種誇張並不是「無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種鋪墊。雨果通過誇張為後文的強烈對比做好了准備。
因此,強烈的對比便成為了《巴黎聖母院》的另一個寫作特色。雨果塑造的絕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醜八怪」,他賦予了卡西莫多一種「美麗」,一種隱含的內在美。卡西莫多的外貌醜陋,但是他的內心卻是高尚的。他勇敢地從封建教會的「虎口」中救出了愛斯梅拉達,用「聖殿避難」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在聖母院中,卡西莫多無微不至地照顧愛斯梅拉達。這種無私的奉獻和副主教膨脹的私慾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雨果通過對比,使主人公截然相反的兩種性格更加凸顯,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同時,這種「表裡不一」的缺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存在著的不足——卡西莫多的「美麗」根本不為人所認識,甚至承認。難怪卡西莫多會在鍾樓上絕望地疾呼「天厭棄啊!人就只應該外表好看啊!」
說到「缺陷」,我認為「缺陷美」也未嘗不是雨果創作《巴黎聖母院》的一個成功之處。雨果筆下的卡西莫多決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物:卡西莫多被副主教克洛德收養。對卡西莫多來說,克洛德是他的「再生父母」,他對他只有惟命是從。然而,為何卡西莫多在愛斯梅拉達的問題上對副主教有了一絲「叛逆」之心呢?——副主教得不到愛斯梅拉達就要將她處於死地,而卡西莫多卻誓死保護著她。這難道是因為卡西莫多也認識到了克洛德骯臟的內心以及封建教會勢力的黑暗嗎?我想,對於卡西莫多來說恐怕有些「勉為其難」了。他這么做只是因為他對愛斯梅拉達的愛,雖然這是一種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不求回報的愛,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自私的。不然的話,就不會有卡西莫多和流浪的乞丐們在巴黎聖母院的那場大戰了。關於這一點,我了解到有人說這是雨果塑造卡西莫多的一個敗筆。但是我想,卡西莫多有了「缺陷」才顯得真實——他不是一個神,而是一個人,一個普通人。
最後,戲劇性的場面也是《巴黎聖母院》吸引我的一個原因。卡西莫多在眾人的嘲笑聲中戴上了「醜人王」的花環;他誓死保護愛斯梅拉達卻又是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幫凶;他剛在鍾樓上目視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嫁給了「絞架」,卻又不得不再將自己的「再生父母」摔成碎片……作為一部浪漫主義著作,戲劇性的場面即給我們以扣人心弦的震撼,又把人物之間和自身內心和的矛盾沖突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幕幕場景栩栩如生,我彷彿身臨其境。
誇張的描寫、強烈的對比、「缺陷美」的成功塑造、戲劇性的場面烘托,以上的這些寫作特色使得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浪漫主義作品的典範。
2. 《巴黎聖母院》中的敲鍾人卡西莫多,在本質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卡西莫多,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有幾何形的臉,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上帝把一切醜陋都給了他。一個被父母遺棄在巴黎聖母院門前的畸形兒,被稱為長相醜陋又聾的鍾樓怪人。但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是「真善美」的代表。
卡西莫多的外貌、性格、身世都不是簡單作者設定,而是對當時工業生產者的精神狀態非常完整的隱喻,克洛德是隱喻天主教宗教思想的,愛斯梅拉達是用來隱喻新興資產階級自由博愛思想的,有了這些基本認識才能比較准確的理解作品表達。
比如最後卡西莫多的屍骨離開愛斯梅拉達化成粉,是因為作者認為工業生產者的思想並沒有牢固的基礎(堅強的骨架), 其對愛斯梅拉達(自由博愛思想)的感情是對自由思想中善和美的崇拜及依附(原來依附於宗教思想),但是因為先天的嚴重缺陷,並不能與其結合產生什麼有意義的結果。
3. 「卡西莫多的禮物」是什麼意思 或者是什麼意義
「卡西莫多的禮物」的意思為「你不喜歡的人的最好的禮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