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要抵制網路謠言
為什麼要抵制網路謠言,網路謠言有哪些危害?
1網路謠言很容易成為引發社會震盪、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
2網路謠言還會損害公眾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3網路謠言利用人們的心理弱點,麻醉人們神經,擾亂人們的生理功能,讓人們的心理地變得越來越不正常,不健康。
4網路謠言擾亂了社會秩序,引發了公眾恐慌,而且破壞了政府公信力,損害了政府形象。
如何抵制網路謠言?
1樹立法律意識,嚴格遵守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配合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打擊利用網路傳播謠言的行為。
2增強社會責任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相應社會責任,文明上網、文明發言。
3自覺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不助長謠言的流傳、蔓延,做網路健康環境的維護者,發現網路謠言積極舉報。
整理人;阿鐵打,轉帖請註明
2. 網路造謠是違法行為嗎具體屬於哪種違法
傳播網路謠言是犯法的。
在微信、微博發布假消息的這種違法行為以往可能被行政處罰,但下月起,則要被追究刑事責任,所以,一定要注意,別一不小心給自己留下極不光彩的「案底」。
如果編造傳播的不是這四類消息,而是其他的虛假消息,比如虛假促銷,虛假個人信息等,情節嚴重的,除了要被受害者追究民事責任之外,編造者、發布者通常還會受到治安處罰。所以,在網上發布虛假消息的行為,並不一定都要受到刑事處罰。
3. 請你從個人與社會的角度分析為什麼不能利用網路進行造謠
肯定不能進行網路造謠啊,網路造謠不就是進行一種誹謗罪嗎?個人角度,他其實是從道德上來說,其實是不道德的,從社會的角度,它會影響社會的一個發展和引導青少年不良行為
4. 為什麼公民不能在網路上隨意發表未經證實的謠言
因為謠言具有迷惑性,煽動性,如果發表未經證實的謠言,可能他會自我裂變,傳播的更廣,最後造成更大的危害和影響,所以不能亂傳謠言,維持公共秩序
5. 網路謠言有什麼危害怎麼防範網路謠言八年級政治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程度的提高,中國互聯網上發生越來越多的謊言、謠言傳播事件,污染了網路環境,擾亂了社會秩序,也嚴重損害了我國互聯網的形象和公信力,引起廣大網民和互聯網業界的公憤。 網路上謠言的泛濫,危害是很大的,謠言有可能會導致一些無法預知、無法挽回的後果。
傳播網路謠言會危害國家的安定,攪亂社會秩序,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例如造謠有強烈地震、宣揚世界末日論,或有恐怖訊息等等
解決互聯網謠言問題,首要強調的是責任意識。不管是輿論的發起者還是網站的管理者,甚至圍觀的網民朋友們,都應該樹立責任意識,各自在自己的責任范圍內維護好網路秩序,不能讓網路謠言肆意傳播,甚至危害大多數人。網民朋友們應多加以理性的分析,能夠正視網路信息的真實性問題,不過度依賴、不輕信盲從,對於未經證實或難以證實的信息保持理性,就能有效提高對網路謠言的識別力和免疫力,這也就可以讓大家免受到網路謠言帶來的危害。
網路謠言危害
1、謠言無處不在
且不說以前都不乏謠言四起的故事,更何況如今是自媒體時代,人人皆可為自己代言,但是同樣網路上的人素質稂莠不齊,很難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所以防範謠言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到謠言無處不在,並做好心理建設。
2、信息來源
對於信息出處一定要留意,更多的選擇官方渠道的信息,關注政府網站及主流媒體消息,不要盲從盲信。
3、是否符合常理
脫離事實依據,不符合常理的謠言不攻自破,我們平時要加強科學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的謠言鑒別能力。
4、尋求幫助
對於真正困擾你的謠言,可以向專業的部門尋求幫助,比如健康保健類的謠言就可以咨詢醫院的醫生。
5、利用搜索引擎
如果遇到圖片類的內容,可以利用現在的搜索引擎進行圖片查找,是否是謠傳的假圖。
6、不要隨意傳播
當你自己都無法判斷事物的真假時,不要急著評論和傳播,不要讓自己成為不法行為中的一個環節。
6. 網路不是法外之地,為何依然有人敢在現在的關鍵時期造謠
可能這些造謠者認為他們在網路上的評論都不會對自己,對他人完成傷害,甚至在這種關鍵時期在網路上胡騙亂造惑亂人心,這種行為就能看出這些造謠者就是看事情不夠大,閑得無聊製造謠言,不過這也恰恰說明了這些人更本就沒有集體意識,不懂得這種關鍵時期就應該攜手共進,共渡難關。
不過,我相信不管網路上說什麼,事實勝於雄辯,國家不會隱瞞我們的,畢竟我們是一體,總之有一些話值得我們看,有些我們就需要自動屏蔽,我們能做的就是老老實實在家。
7. 如何遏制網路謠言現象網路謠言會帶來哪些危害
網路發展越來越快速,人們使用網路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比如在網上購物、網上點餐、網上看各種視頻等,雖然網路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但是網路只是一個傳播平台,所傳播的內容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網路會傳播正能量,也有可能給謠言插上翅膀,讓謠言飛的更快。網路謠言是指造謠者為了賺取流量或是為了詆毀他人,利用網路為平台,快速的傳播不實消息,以達到對他人中傷的目的。要遏制網路謠言,應該從源頭抓起,增加造謠的成本,讓造謠者付出更大的代價。
很多受過謠言傷害的人,都可能產生心理問題。比如杭州快遞小哥的謠言,當事人不僅生活受到了影響,還產生了抑鬱症,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謠言都是可怕的,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只有嚴懲才能讓謠言止步。
8. 網上還是不能隨便瞎說網上什麼人都有
網路不能隨意瞎說、造謠、誣陷、亂噴,特別是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網路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滋生違法犯罪的沃土,網路確實帶給了我們很多便利,但是我們在網路上也不能肆無忌憚,也是應該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如果我們在網路上做出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也需要付出相應的法律代價。
網路平台也會強化社會責任和法律意識,加強網路信息審核管理,對網路謠言不會放任不管,否則會面臨法律懲處。
9. 請從法律角度分析網路造謠的危害
網路造謠首先從法律的角度上講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譽權,是侵犯人身權的一種行為,嚴重者是刑法所規定的誹謗罪是要負刑事責任的。其次網路造謠的速度要比一般生活中的造謠行為傳播速度更快,因為網路無國界,所以網路造謠對於被侵權者的危害更大,傳播范圍更廣,損害大,最後網路造謠要追究造謠源頭要更困難,在取證上更加復雜和困難,這不利於被侵權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可以說網路造謠不僅在法律上對被造謠者帶來的傷害更大,在道德中更是。可以說網路造謠比一般造謠危害更大。2013年我國出台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了"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認定以及該行為的入罪標准。其中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另外《解釋》第一條第二款還規定:"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如果行為人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實施了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行為,主觀上具有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故意,客觀上也對他人的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情節惡劣的,以誹謗罪定罪處罰符合刑法的規定。也就是說網路造謠嚴重者也可按誹謗罪論處,這在法律上更大的維護了人民的名譽權,是法律的進步。
10. 網路有很多造謠生事之人,這些人明知違法為什麼還會奮不顧身
有些人把網路當成了一個隨意發泄自己負面情緒的地方,覺得網路上是一個可以彌補自己在現實生活里的不足的地方。網路也是有法可依的,網路不是隨意宣洩自己情緒的地方。網路上出現的鍵盤俠是因為他們的負面情緒過重,還有對法律的淡泊,覺得在網路上沒人可以抓到自己。
作為一個公民,就要認真守法,網路是我們大家的,要做到文明發言,綠色上網。任何一個人對人家無緣無故的詆毀,進行人格侮辱,都會受到必要的懲罰。網路也是有法可依的地方,網路絕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一定會讓他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