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車聯網有什麼用,有什麼功能
車聯網用途:車聯網能夠為車與車之間的間距提供保障,降低車輛發生碰撞事故的幾率;車聯網可以幫助車主實時導航,並通過與其它車輛和網路系統的通信,提高交通運行的效率。
功能:車輛上的車載設備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對信息網路平台中的所有車輛動態信息進行有效利用,在車輛運行中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務。藉助無線通信網路與現代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實現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以及交通信息服務的智能決策和車輛的智能化控制。
發展歷程
車聯網在國外起步較早。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就開始研究車間通信。2000年左右,歐洲和美國也相繼啟動多個車聯網項目,旨在推動車間網聯系統的發展。2007年,歐洲6家汽車製造商(包括BMW等)成立了Car2Car通信聯盟,積極推動建立開放的歐洲通信系統標准。
實現不同廠家汽車之間的相互溝通。2009年,日本的VICS車機裝載率已達到90%。而在2010年,美國交通部發布了《智能交通戰略研究計劃》,內容包括美國車輛網路技術發展的詳細規劃和部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車聯網
❷ 如何看待車載WIFI 怎樣才能更好的使用
2.2 什麼是車載WIFI
車載WiFi是指通過在車輛(公共汽車、客車、私家車、地鐵、火車、游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利用2G/3G/4G/5G to Wi-Fi、無線射頻等通信技術裝載特種設備,提供具備WIFI熱點功能的無線路由器,從而讓各種終端通過無線方式接入互聯網獲取信息、娛樂或移動辦公的業務模式。
2.3 車載WIFI的使用方法
車載WiFi熱點與普通的WiFi熱點使用方法相同。比如我們坐火車或者公交車,車廂內會出現WIFI圖標和對應的文字提示,我們只需要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ad、手機)等終端設備打開無線網路連接,搜到相應的車載WiFi信號並連接,按照頁面提示進行簡單的設置後即可免費接入互聯網,極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上網需求。
2.4 車載WIFI搭建硬體要求
公共交通工具對車載WIFI設備有著嚴格的硬體要求:
車載Wi-Fi設備不同於消費級的移動WiFi設備,車規級的Wi-Fi設備要在高速、高溫、振動環境中工作,對設備的穩定性、靈敏度、抗惡劣環境能力等方面提出更苛刻的要求:
防震等級:3重抗震(抗震結構設計,有效減緩外力沖擊)
工作溫度范圍:-45℃~105℃(非洲熱帶氣候和俄羅斯寒冷天氣均能正常工作)
防火等級:B1級難燃型
防水等級:IP_5
防塵等級:IP_5
AP接入數/站點(同時在線使用人數):根據車輛大小不同,分為10-20人,20~50人,甚至有些大型設備可承載上百人同時上網。
操作系統:定製化的嵌入式Linux系統
Wi-Fi特性:共享
註明:如果是一般的私家車使用,硬體要求會降低很多,只需具備一個微型的無線路由器(需要支持插入手機sim卡),進行簡單的設置即可形成無線熱點供車內多人無線上網了。
2.5 車載WIFI的發展現狀
在國家的政策扶持這一社會背景下,車載WIFI呈現了較快的發展,截止2016年初全國已經絕大多數省份已開始建設無線城市,其中絕大部分已完成前期工程建設。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重慶、杭州、青島、武漢、南京、揚州、蕪湖、成都、洛陽、樂山、秦皇島等一些1-2線城市,甚至部分三線城市也開始出現了搭載了車載WIFI的公共交通工具。
2.6 公共交通車載WIFI的使用體驗
基於公共交通系統的車載WIFI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究竟使用體驗怎麼樣呢,是否能滿足基本的上網需求呢?筆者就自己的使用體驗發表一下意見吧。
筆者曾經常出差,好多火車上都提供了免費的WIFI信號,但是接入後的體驗並不人所願,非常不穩定,頻繁掉線。也許有人說掉線可能是和火車高速行駛有關,但筆者所處的城市有好多公交車也裝載了WIFI設備,在市區低速行駛的情況下也依舊存在網速慢、不穩定的普遍現象,造成使用體驗極為不好。
為什麼會有這種問題呢?我們從它的原理說起。基於公共交通為載體的車載WIFI系統,都是通過特定的設備接受源自各地面固定基站的信號(一般是3G/4G信號),基站有很多,車輛行駛過程中會自動搜尋信號最好的基站並切換連接。由於車輛相對高速的行駛,會頻繁遇到基站切換需求,切換的過程中可以理解為網路連接是被關閉的,反映到用戶那裡就表現為網速慢、頁面無法打開的表象。而且如果車載設備的承載最大用戶數有限,但想上網的用戶很多,也會出現長時間無法聯網的現象。另外,由於通信公司分配給車載設備的帶寬有限,用的人越多網速越慢,這和大家平時在家使用WIFI是一樣道理的。
不過,有些車載WIFI設備搭建了配套的本地伺服器,會存儲一些娛樂影音資料,用戶直接訪問觀看這些音視頻的話,基本是流暢的,不會太多出現卡頓等現象,但由於本地伺服器對於抗震的要求很高,一般只出現在部分火車上,普通公交車是較少具備的。相信隨著抗震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共交通車輛也會搭載本地伺服器設備。
2.7 私家車車載WIFI的使用體驗
如前所述,私家車實現車載WIFI的途徑較為容易,如果大家要求不高的話,其實不用專門買專用設備也能實現WIFI功能,現在很多智能手機都支持WIFI熱點功能,只要開啟手機的3G/4G網路,通過手機自帶的WIFI熱點功能將手機變成無線路由器即可。但是手機發熱會明顯提升,而且電量掉的比較快,這種方法應對與臨時應急其實是不錯的,但要想獲得更好地體驗還是建議購買專用設備,畢竟更穩定。
目前的此種設備基本都是一個可安裝手機SIM卡的無線路由器,通過點煙器為路由器供電,可以做到車輛一開動路由器自動啟動。優點是發熱較少,性能穩定,價格便宜(基本與普通無線路由器持平),能承載更多的用戶同時接入(不過轎車日常也就只能坐幾個人吧)。
我曾體驗過此類設備,搜尋並連接至WIFI信號的速度很快,車輛靜止或低速狀態下信號較為穩定,2-5用戶接入下速度較為理想,不存在卡頓、打不開網頁的現象。但一旦高速行駛至手機信號較為弱的地帶,依然存在網速緩慢甚至斷網等現象。
其實這和手機直接上網的效果是一樣的,我們坐車時候車輛高速行駛時候也都會多少遇到網速緩慢的現象。
2.8 車載WIFI當前遇到的問題
目前車載WIFI主要問題主要有2個方面,信號的不穩定,覆蓋的公共交通工具還不夠廣泛。
信號不穩定主要解決方法有兩個途徑,其一是加大基站擴充率,運營商給與更穩定的信號供給源頭和更高的專用帶寬。其二是通過車載WIFI設備硬體和演算法升級,更快的切換基站,減少切換等待時間。
公共交通設備覆蓋不夠廣泛,就只能通過政府支持了,聯系相關設備提供商,拿出更多的專項資金用於修建基礎設施,爭取覆蓋更多的公共交通車輛。在發展順序上可以優先考慮公交車、火車等更多人使用的環境,其次也可適時在計程車上實現車載WIFI的覆蓋。
2.9 民用級車載WIFI的產品探討
由於市場的需求量增加,當前民用級車載WIFI市場還是比較熱門的,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價位的設備,價格從幾十元至千元都有,功能也各種各樣,高端的既能實現基礎的wifi功能,又能衍生出一大堆其他功能。下面我們簡單闡述下各價位的典型產品特點。
2.9.1 基礎版
基礎性設備的典型特徵就是功能單一、可靠穩定、價格便宜。
市場比較常見的產品外觀基本一致,基本上是U盤的造型,內置SIM卡介面,採用兩種通道聯網:
1:可直接連接筆記本訪問互聯網;
2:也可插在USB介面上開啟WIFI模式供多人上網
註明:一般情況下WIFI模式和直連筆記本模式不可同時使用;
價格上基本上都是100-300元左右。
支持聯通、移動、電信2G/3G/4G信號接入(但一般不可同時兼容多種制式手機卡);
購買的話需要根據自己的手機流量卡的制式,選取對應版本即可。
2.9.2 進階版
進階版功能以WIFI熱點為主(一般不再提供筆記本直連途徑)、信號穩定、不僅能在車內使用,還能賓館、飯店等地點臨時搭建辦公網路,一般同時支持聯通電信全頻段信號接入。
外觀上四四方方,公交卡大小,不再提供筆記本直連途徑,以內置可充電電池或者USB供電形式收發信號。
部分產品可作為移動電源使用,以備不時之需;
價格上處於300-500元左右
支持更多的同時在線用戶,多人使用更穩定。
2.9.3 高級版
高級版涵蓋了更多的功能,甚至是不同車型都有不同的專用設備。一般會隨機贈送流量手機卡。部分型號有較大的液晶屏幕顯示,可以直接當成導航儀、影音播放器、車載藍牙、收音機來使用,甚至部分設備能夠對車輛狀況進行實時監測。
外觀上類似導航儀大小,需要外部電源支持,個人感覺這已經不是純粹的車載WIFI設備了,只能說WIFI只是他眾多功能的一種。
價格上500-1500左右
2.10 民用級車載WIFI的未來發展
普通級別的車載WIFI的應用率還比較低,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用手機直接搭建熱點上網就足夠了,並不需要專業的設備。
商務人士用得幾率會多一些,場景不一定一定是在私家車內,賓館、飯店等地點需要多人面對面移動辦公時候,就需要較為專業的設備來搭建WIFI環境了。
高端車載WIFI的購買者,基本上都不是沖著WIFI功能去的,WIFI只是他的一個附加功能。當然了,土豪的世界咱們不懂,興許有人就只為了WIFI功能花個幾千塊也不是沒可能。
個人希望民用級車載WIFI設備朝著集成度高、兼容性強、硬體和演算法升級提升穩定性、功能豐富的路上發展,如果價格能大幅降低那就最好不過了。
3 總結
由於我國互聯網發展步伐起步較晚,基礎設置建設較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距離。在移動化互聯網接入占據主要潮流的今天,車載WIFI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但好在我們已經開始做了一些嘗試,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一領域將快速前進,距離出門隨處WIFI的日子很快就會到來。
❸ 對汽車車載網路有哪些要求
對汽車車載網路系統的要求:對傳輸速度要求不高,但要求性能穩定,可靠性高。使用方便,製造成本低。線路簡單,與應用系統一體化,實時性好。
汽車車載網路類型:
一:CAN控制器區域網。
CAN匯流排是德國BOSCH公司從80年代初為解決現代汽車中眾多的控制與測試儀器之間的數據交換而開發的一種串列數據通信協議,它是一種多主匯流排,通信介質可以是雙絞線、同軸電纜或光導纖維。通信速率最高可達1Mbps。
二:LIN局域互聯網路。
LIN標准包括了傳輸協議的定義、傳輸媒質、開發工具間的介面、以及和軟體應用程序間的介面。LIN提升了系統結構的靈活性,並且無論從硬體還是軟體角度而言,都為網路中的節點提供了相互操作性,並可預見獲得更好的EMC(電磁兼容)特性。
三:MOST多媒體定向系統傳輸。
面向媒體的系統傳輸是在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中越來越受推崇的一種網路標准。MOST網路以光纖為載體,通常是環型拓撲。MOST可提供高達25Mbps的集合帶寬,遠遠高於傳統汽車網路。也就是說,可以同時播放15個不同的音頻流。因此主要應用在汽車信息娛樂系統。
車載網路是早期的汽車內部感測器、控制和執行器之間的通訊用點對點的連線方式連成復雜的網狀結構。
隨著電控系統的日益復雜,以及對汽車內部控制功能電控單元相互之間通信能力要求的日益增長採用點對點的鏈接會使得車內線束增多,這樣在考慮內部通訊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重量方面都給汽車設計和製造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此為了減少車內連線實現數據的共享和快速交換,同時提高可靠性等方面在快速發展的計算機網路上,實現CAN、LAN、LIN、MOST等基礎構造的汽車電子網路系統,即車載網路。
開發車載網路一般需要模擬開發工具,比如CANOE,PFautoCAN等,車載網路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裡面同時存在多重通訊網路。常見的有CAN匯流排,而即便是CAN匯流排也會分不同速率的CAN匯流排,比如,動力系統的發動機控制、變速箱控制等,會採用高速的500K CAN匯流排控制,舒適系統的,比如,門、燈、窗的控制,會採用低速的125K的CAN匯流排控制。
❹ 車載網路與車聯網有何異同
從時間節點去理解這兩個詞,車載網路應該是更早期的叫法,車聯網是當下熱門的概念。從內容含義來理解,車載網路網路到的含義是代表汽車電子網路系統,車聯網就代表了更廣泛更豐富的信息,甚至未來車聯網會和互聯網一樣,改變熱門的生活。車載網路通過技術層面的實現協助車聯網生活的實現。車載網路可能在五年、十年、二十年後還是表達同樣的內容,但車聯網在五年之後和今天一定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對車聯網的理解是車載導航、車載音樂。。。等等基礎車內應用,但未來車聯網將突破傳統車聯網平台提供的信息及服務模式,充分研究挖掘整個「人-車」生命周期中的完整用戶場景和使用需求,通過良好的體驗設計及創新的行業技術,實現用戶場景與車聯網平台的對接,將車內外用戶場景需求轉化為創新性的車聯網產品或服務。
個人對車聯網的概念是車與車之間的聯動,車和車之間的駕駛信息的互動和交換,以達到在駕駛過程中最大程度的安全駕駛。這種聯動互動可以通過移動網路或者車與車之間信息平台的建立。 我個人比較看好車與車之間信息平台的建立,這會是我理解的車聯網的最終形態。 當車輛在道路上行駛,車和車信息的交流會給駕駛員更好的判斷依據。車聯網只是中國人的說法,接近的英語術語有兩個vehicular network,vehicle to x,後面一個更好理解,就是讓汽車跟車外的手機、收費站、充電站、移動基站等車外設備,國外已經研究的相當成熟,並不像國內炒得這么熱。
❺ 車載wifi和4g哪個好
車載WiFi好。
❻ 通常汽車採用幾套通信網路,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區別是什麼
三套。車聯網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部分:車內網、車際網和車載移動互聯網。他們的共同點是可以實時的顯示信息。有以下不同:
1、車內網,也就是位於汽車內部的網路通信。這其中包括車載顯示器、車載感測器與控制器、以及車載資訊中心等。
2、車際網,主要是為了監測街上行駛的其他車輛的速度、位置等對其他駕駛員無法開放的隱私數據,同時自動預測出在該車行車道路前方是否有發生碰撞的可能。
3、車載移動互聯網,主要是指利用車載網關同外部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實現互聯互通。
❼ 車載網路不好
車載網路是為了在提高性能與控制線束數量之間尋求一種有效的解決途徑,在20世紀80年代初,出現了一種基於數據網路的車內信息交互方式
車載網路的分類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基於傳統的SAE匯流排分類,另一種是新型專用匯流排。
車載網路系統的故障類型有:①汽車電源系統引起的故障; ②汽車多路信息傳輸系統的節點故障;③汽車多路信息傳輸系統的 鏈路故障三種。(1) 汽車電源系統引起的故障汽車多路信息傳輸系統的核心 部分是含有通信1C晶元的電控模塊(ECM ),電控模塊(ECM)的 正常工作電壓為10。
5〜15。0V。如果汽車電源系統提供的工作電壓 低於該值,就會造成一些對工作電壓要求較高的電控模塊(ECM) 出現短暫的停止工作,從而使整個汽車多路信息傳輸系統短暫的無 法通信。這種現象就如同微機故障診斷儀表在未啟動發動機時就已 經設定好要檢測的感測界面,當發動機啟動時,往往微機故障診斷 儀又回到初始界面。
(2) 汽車多路信息傳輸系統的節點故障節點是汽車多路信息 傳輸系統中的電控模塊,因此節點故障就是電控模塊(ECM)的故障。它包括軟體故障即傳輸協議或軟體程序有缺陷或沖突,從而使丨 汽車多路信息傳輸系統通信出現混亂或無法工作,這種故障一般成批出現,且無法維修。
硬體故障一般由於通信晶元或集成電路故障,造成汽車多種信 息傳輸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對於採用低版本信息傳輸協議,即點到 點信息傳輸協議的汽車多路信息傳輸系統,如果有節點故障,將出 現整個汽車多路信息傳輸系統無法工作。在節點故障中常見的故障原因有以下兩種。
① 控制單元內部短路在檢修時,在網線未被損壞的情況下, 一般採用排除法較易查出故障點。② 發送錯誤指令這類故障是指在網路覆蓋的控制單元內,某 些控制單元由於受到外界的干擾,錯誤地向執行器發出指令,使得 一些執行器不能按照預先設計的控制機理正確動作。
(1) 汽車多路信息傳輸系統的鏈路故障汽車多路信息傳輸系 統的鏈路(或通信線路)出現故障時,如通信線路短路、斷路以及 線路物理性質引起的通信信號衰弱或失真,都會引起多個控制單元 無法工作或電控系統錯誤動作。判斷是否為鏈路故障時,一般採用 示波器或汽車專用光纖維修儀來觀察通信數據信號是否與標准通信 數據信號相符。
另外,系統不穩定時,使用故障檢測儀可以檢測出 關於匯流排的故障碼。
❽ 車聯網有什麼用途
1.對信息網路平台中的所有車輛動態信息進行有效利用,在車輛運行中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務;
2.車聯網能夠為車與車之間的間距提供保障,降低車輛發生碰撞事故的幾率;
3.車聯網可以幫助車主實時導航,並通過與其它車輛和網路系統的通信,提高交通運行的效率。
(8)車載通信網路怎麼樣擴展閱讀:
車聯網技術是在交通基礎設備日益完善和車輛管理難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被提出的,到目前為止仍處於初步的研究探索階段,但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較穩定的車聯網技術體系結構。
在車聯網體系結構中,主要由三大層次結構組成,按照其層次由高到低分別是應用層、網路層和採集層。
❾ 車聯網的國內現狀
金龍客車和杭州鴻泉
2010年10月28日,網路「車聯網」關鍵詞第一次被搜索。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廣州亞運會期間,80多台安裝著G-BOS設備的蘇州金龍智慧客車投入服務,這是亞運歷史上首次出現「3G」客車。標志著車聯網技術正式走向社會視野。
G-BOS系統由杭州鴻泉數字設備有限公司與蘇州金龍公司2010年1月戰略合作研發,在車聯網概念明確提出的之前,推出車聯網解決方案:G-BOS智慧運營系統。
杭州鴻泉G-BOS系統從10年7月份正式發布,到2013年已經管理車輛60000多部。2011年5月31日,交通部公示《交通運輸行業第四批節能減排示範項目》其中「G-BOS智慧運營系統的應用」榜上有名。成為引領車聯網潮流的代表。
陝汽重卡與杭州鴻泉
2011年12月18日,杭州鴻泉數字設備有限公司與陝汽聯合研發的天行健車聯網服務系統正式發布。成為重卡行業率先使用車聯網技術的公司,具有開創性意義。國家交通部道路運輸司副司長徐亞華和車輛處處長俞衛江等部委領導先後蒞臨陝汽視察工作,對「天行健」車聯網系統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在得知「天行健」研發完全立足於重卡客戶的潛在服務需求,核心功能兼具創新性和實用性後,徐副司長明確指出:「天行健車聯網服務系統」是陝汽緊跟車聯網技術發展以及國家關於建設道路交管平台要求的創新性產品,將會對重卡行業服務和公路交通安全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督促相關部門給予「天行健」大力的支持,並鼓勵陝汽不斷對「天行健」產品進行完善,保證產品可以持續滿足重卡用戶和公路交通安全監管需求。
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寬頻無線通信與多媒體研究室(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Laboratory, BWM)自2002年以來專注研究車聯網專用短距離無線通信(IEEE802.11p/VANET)、寬頻無線通信理論與測試(LTE/LTE-D2D),視頻圖像處理及其在汽車和智能交通中的應用,是同濟大學「985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內容之一。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的項目有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863項目6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2項、國際合作項目10項、工信部國家科技重大項目5項、上海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2項等。先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共11項,申請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2項,制訂中國國家標准和上海市地方標准各1項,提交標准化提案10項。
主要的車聯網科研課題包括:科技部主題863項目「車聯網應用技術研究」(2011)、「車路協同系統設計信息交互和集成驗證研究」(2010)、「基於移動中繼技術的車輛通信網路的研究」(2007)、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項目」Cooperative Forum on Internet of Vehicles (IoV) and its Worldwide Application Implementation」(2013)、歐盟第7框架項目(FP7)「Quality-of-Experience Improvement for Mobile Multimedia across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2013)、美國矽谷基金「Service Access on Highway VANETs(2009)、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下一代無線寬頻互聯網技術在城市交通網路中的應用」(美國、法國、芬蘭)(2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車-車通信環境下多車型合作駕駛跟馳建模及模擬研究」(2009)、「面向業務的車輛通信網路自適應多信道MAC機制研究」(2011)、「高速公路上自適應於交通流的緊急消息分發機制研究」(2012)等。
2013年12月,藉助於APEC車聯網推廣專項基金的資助,將在上海舉行有亞太21個經濟體參加的車聯網論壇。
長安汽車和清華大學
長安汽車與清華大學「智能交通與主動安全」項目合作贈車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長安汽車贈予清華大學10輛悅翔作為試驗用車,用於汽車安全技術研究。這是長安汽車創新「產學研」模式,關愛教育、助力高校科研進步的實際行動和又一重要舉措,樹立了行業新的典範。
汽車安全是事關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長安汽車一直十分關注。2009年,長安汽車對國內外智能交通和主動安全技術的發展現狀、產業化前景以及國內基礎等進行充分調研和論證,在此基礎上,制定實施了重點發展基於智能交通的汽車主動完全技術的戰略規劃,並於2010年與清華大學開展了基於機器視覺的車道偏離和前方障礙物預警系統的研究,已經完成樣車開發。該樣車具備車道偏離報警、自適應巡航、前撞預警功能。在2013年的上海國際車展上,長安汽車展示的主動安全技術中,清華大學負責了控制系統的開發。
宇通安節通
宇通客車新一代車聯網產品安節通的車載終端和系統平台相繼進入交通部合規目錄,成功實現「雙合規」。新版安節通的面世,是宇通自主研發能力的又一次突破,它有助於幫助交通運輸企業實現車輛運營管理的數字化、動態化、遠程化控制,實現安全、油耗、維保等全方位車輛管理。
宇通客車研製的安節通智能運營系統,並非簡單的GPS定位系統。據了解,安節通從車輛技術、駕駛工作法、智能管理體系三方面為客戶提供「人、車、管理」整體解決方案。其主要由車載終端設備、無線傳播媒介、伺服器平台三大部分組成。在傳統GPS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了安全、能耗、運營、機務等智能化管理,並支持後續應用的擴展,為客車的安全、節能、運營提供高效管理工具。無論是車輛整體運行情況的統計與分析,或是個別車輛的監控與追蹤,皆可做到上通下達的時時掌控與反饋互動。
實驗室
國內首個智能駕駛與車聯網實驗室在渝揭牌。2013年4月11日上午,國內首個「智能駕駛與車聯網實驗室」在重慶科技研究院揭牌。今後,這里將作為國內研究「智能交通」的重要「練兵場」。
「前方車道已經堵塞,提醒後方車輛變道行駛。」今日上午,剛剛揭牌成立的「智能駕駛與車聯網實驗室」內,工作人員向記者演示起智能交通的相關研究成果。據介紹,這台造價20餘萬元的「操作平台」實際上就是按照1:12的比例製作成為的道路交通模型。
華為與中國電信
在「2011年天翼3G互聯網手機交易會」上,中國電信集團政企客戶部、集團物聯網基地、集團研究院、全國車機重點廠商以及華為終端公司,齊聚CDMA「車聯網」論壇,共同見證華為MC509車載模塊發布。在通訊模塊領域,華為圍繞「移動互聯網、數字家庭、物聯網」三大課題,通過工業級通訊模塊,支撐數以十億計的行業終端互聯。而車載領域則是華為實現戰略投入的重要方向,華為此次率先發布的EVDO車載模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2013年2月25日至28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移動世界大會上,華為展出了前裝車載移動熱點DA6810和汽車在線診斷系統DA3100,以及符合汽車標準的3G、4G通信模塊,豐富的車聯網解決方案及產品能解決汽車信息化的問題,給汽車插上移動互聯網的雙翼,為車主帶來愉悅便捷的駕乘體驗,也為汽車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商機。
DA6810能夠在汽車等移動場景中,提供3GWi-Fi熱點,解決車內移動上網的問題。不同於消費級的移動WiFi設備,車規級的WiFi設備要在高速、高溫、振動環境中工作,對設備的穩定性、靈敏度提出更苛刻的要求。裝備了華為DA6810的汽車,立即就變成了一台高科技互聯網汽車,駕乘者可以在車內實現高速上網,體驗影音娛樂,大大提升駕乘樂趣。
DA3100是汽車在線診斷系統,主要運用於保險行業及車隊管理,通過獲取汽車移動時的系統信息(包括汽車位置及汽車狀況信息),將這些信息通過3G即時發送到TSP(遠程通信服務提供商)的信息平台,保險公司客戶服務人員可以通過車主的駕駛習慣推薦量身定做的保險方案。對於車隊管理人員,則方便獲知車輛位置和使用狀況,實現高效率的調度和管理。而對於車主,則可以通過安裝在手機里的APP隨時了解愛車的使用狀況,也可以遠程式控制制車輛,實現鳴笛、閃燈、開關車窗等動作。DA3100功能強大,無須專業安裝,無區域限制,無汽車限制,即插即用。車聯網與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副總經理姜正新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中國聯通將打造專業化隊伍、成立專門的公司,為智能汽車產業提供端到端的服務。
姜正新副總經理認為,通信在汽車產業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安全、新能源、無處不在(即通信網路)是全球汽車行業的三大趨勢,除了無處不在的網路,安全、新能源兩大趨勢也離不開信息技術的保障。從安全形度,用戶遭遇汽車故障需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溝通、定位,進一步搶修急救;從新能源角度,電動汽車需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電池狀況的監控、充電樁的網路管理以及網路導航尋找最近的充電樁。
旺網車智匯
2014年7月11日,「旺網車智匯」總經理江總代表車聯網產品供應商亞美科技、車聯網方案提供商和服務運營商樂呵呵科技應邀出席了「2014汽車高新技術發展國際論壇」,並與會中做了《大數據時代車聯網的發展與應用》為主題的演講。
在會中,「旺網車智匯」重新定義了「車聯網解決方案」的概念。車聯網解決方案是根據涉車機構(如整車廠、汽貿集團、4S店集團、汽車維修廠、快修保養、汽車整容、保險單位、政府單位、車隊、汽車俱樂部、車友會、駕協等)的不同需求,將車聯網平台自身的客戶資源和大數據與涉車機構自身管理系統無縫對接,形成個性化的車聯網應用解決方案,綜合解決涉車機構的業務、服務、流程、效率等經營管理問題。
在實施「車聯網解決方案」上,「旺網車智匯」利用了雲服務平台,通過車聯網系統架構、終端集成模塊和後台專業開發團隊的資源支持,從而實現在車聯網解決方案中的定製與開發,它包括車聯網雲數據分析與定製、車聯網管理系統開發與設計、手機APP的開發與設計、車聯網終端硬體OBD的開發與設計等四個領域。而涉車機構則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相應的領域內實現專屬的車聯網應用。
在「旺網車智匯」車聯網解決方案中,涉車機構實現了安全、能耗、運營、機務等智能管理,為車輛的安全、節能、運營提供高效管理途徑,以及提高了涉車機構與相應人群之間的黏度,為涉車機構業務經營起到很好維護和促進作用。而截至目前,「旺網車智匯」已和廣汽集團、江淮、比亞迪、奇瑞、中國平安、中國人保財險等大型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為其制定車聯網解決方案,相應產品將會在近期內陸續推出。
凱立德車聯網導航
2014年6月26日,受邀出席2014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汽車後市場博覽會的圖商凱立德在展場發布了全新的品牌戰略、宣布將進一步深化車聯網布局,打造以地圖服務為載體貫穿應用、服務與商業模式的全新車聯網生態圈。作為國內後裝車載導航霸主,凱立德表示未來將結合自身優勢探索車聯網產業的更多可能,這一戰略引發了在場人士的熱烈討論。
與其說車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不如將車聯網視為特定用戶在特定場景下需要實現特定需求的應用。凱立德將打造的是以地圖服務為核心、以車載智能終端為基礎,集數據、軟體、硬體、服務為一體的車聯網服務,藉助地圖服務實現B2B與B2C相結合,創造更為符合中國車主需求的凱立德車聯網模式。凱立德認為,「地圖」是承載商業模式的重要載體,而「服務」打動用戶的「車聯網」的關鍵,兩者缺一不可。結合當前自有產品體系,凱立德將車聯網全景進行了劃分,其中車聯網車載地圖作為戰略核心進行了平台延伸,結合web端與移動端地圖服務,共同形成四屏無縫互聯的服務模式,再依託凱立德線上下的渠道優勢進行O2O服務模式的挖掘和眾包及開放平台的深化,在確保基礎導航服務的同時進行商業模式的進化。
網路CarLife
2015年1月27日,網路宣布推出車聯網解決方案CarLife,藉此全面布局車聯網領域。網路CarLife是一款跨平台車聯網解決方案,在車機端,無論是Linux、QNX還是Android,CarLife都可以適配;在用戶端,CarLife可以支持Android和iOS智能操作系統,能夠覆蓋到95%以上的智能手機用戶。CarLife用戶只需通過數據線或者wifi將手機連接到車載系統上,就可以在駕駛過程中使用各種應用。
國內奧迪、現代、上海通用三大汽車廠商在發布會之前都與網路簽訂了車聯網方面的戰略合作協議。
❿ 車聯網有什麼好處
汽車聯網是一個源自互聯網的概念。市場上的汽車聯網是汽車行業從這一概念發展起來的服務平台。
車輛聯網(Vehicle networking)是指與車輛、車輛與道路、車輛與人、車輛與感測器設備進行交互的動態移動通信系統,實現車輛與公眾之間的網路通信。
它可以通過車對車通信、車對人通信和車對路通信實現信息共享,收集車輛、道路和環境信息,在信息網路平台上處理、計算、共享和安全發布多源收集的信息,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有效引導和監管車輛,提供專業的多媒體和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
(10)車載通信網路怎麼樣擴展閱讀:
車聯網的組成:
第一部分是WCDMA/LTE移動通信技術。
准確的說,車聯網的實現,3G/4G等安全、高速的移動通信技術是汽車這一快速交通工具接入互聯網的基礎。就像早些年,想要打電話會通過傳呼機接受到電話信息,然後找到公共電話進行回電。
而移動手機的出現,使得傳呼機接線員下崗,也使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電話,而智能手機的出現,則使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連接互聯網。如今,汽車通過高速、安全的移動通信技術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第二部分是導航功能。
這個很好理解,畢竟GPS全球定位系統大家多少都有所了解,無論是電影中的實時定位,還是手機上出現的定位,都是這個意思。
在開車日常出行的過程中,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是成天穿梭在城市各個角落的計程車司機,對所有的路線、路況都了如指掌。導航的作用就是輔助,車主可以在線查詢目的地,規劃最合適的出行路線,提供很多的出行方便。
第三部分是智能車載系統。智能車載系統在車聯網中主要負責人機交互與信息處理。
簡單來說就是實現個性化和人性化,進而實現更高層次的智能化,達到人車互動的終極目的。通過車況自動檢測、遠程人工服務、語音識別、手勢控制、遠程式控制制和遠程人工服務等技術接近實現智能手機般的功能和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