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軍統,中統
據了解,國民黨的軍統的全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處,後期發展成為軍委會統計調查局、國防部保密局,因其屬於軍隊序列,所以一般稱其為軍統。
而中統的全稱是, 國民黨中央黨部統計調查處,中央黨部調查委員會,國民政府統計調查局。因其始終為國民黨中央組織部所掌控,故稱其為中統。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統的勢力非常大,因為實際上國民黨的各級基層黨組織,都是中統的特務網延伸。許多基層黨部的負責人,本身就是中統的基層負責人。
抗戰以後,由於國民黨的情報工作對象有所改變,從以對付中國共產黨向對付日本侵略轉變,因此中統的地位開始下降,而軍統的地位不為提升。同時,由於大片國土淪陷,中統的組織系統嚴重破壞,而其又不能及時的聯絡這些基層組織。逐漸為軍統所取代。加之軍統頭子戴笠對蔣有知遇之恩和師生之情,對蔣言聽計從。而中統主要為國民黨CC系的大老陳立夫、陳果夫叔侄所掌握,在人事上蔣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漸失去了蔣的扶持。到了國民黨退台後,中統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全部組織系統。而軍統的組織系統到是得以保存和發展。
由於中統與軍統在爭奪秘密工作的主導權上,進行了長期的明爭暗鬥,雙方的合作非常有限。國民黨逃台後,蔣介石對兩個特務組織進行了改組,成立了國家安全局和軍事情報局。這實際上就是中統與軍統的延伸。對雙方的工作范圍也進行了區分,明確了國安局以對內安全為主,重點是偵查島內的中共組織。軍統以對大陸為主,重點是對大陸偵察、派遣、破壞和武裝襲擾。但到蔣經國後期,特別是「江南事件」以後,蔣經國開始改組台灣情報特務組織的系統與任務范圍。國安局逐漸取代軍事情報局,成為島內最大的情報機關,並開始掌握對大陸的特務與情報活動的主導權。而軍情局反而變成了單純的軍事情報機構了,主要負責對大陸軍事系統的情報工作。
簡單的說:
實際都是蔣介石獨裁統治下的特務組織。區別不大
唯一區別可能是針對方向(業務側重)有所不同
軍統主要對軍隊、對軍事情報。對軍事敵人
中統主要對社會、對黨政機關、對政治反對派
Ⅱ 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中統,軍統,CC系都是什麼意思
中統、軍統都屬於情報特務機構。CC系是政治派系。
1、中統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為「中統(局)」)是國民黨CC系領導人陳果夫、陳立夫所控制的全國性特務組織。「中統」是國民黨黨務部門控制的特務機構,與「軍統」並稱國民黨兩大特務組織。
「中統」的作戰對象除了中共,還包括汪偽等蔣介石的敵對政治力量。1947年4月,中統改為「黨員通訊社」1949年3月,又改為「內政部調查局」,隸屬於行政院內政部。
2、軍統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BIS),中華民國情報機關之一。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的中華民國情報機關之一。
早期的領導人為戴笠,戴笠死後,1946年,由毛人鳳繼任。軍統局的組織形式是局-區-站-組-隊,有的地方設有相當區、站的辦事處。
1949年,軍統主要機構撤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對留在大陸的軍統進行清洗,到五十年代中期,軍統在大陸大致被肅清。
3、CC系
全稱為中央俱樂部,是一個政治派系,實力主要分布在國民黨中央黨務部門,尤其是組織部、中統局、地方各級黨部和教育系統(尤其是大學)。
CC系的名稱來源於1927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央俱樂部」(Central Club的簡稱),雖然「中央俱樂部」之說流傳盛廣,但除了一些口耳相傳和間接的憶述文字外,從未得到有力的直接證實。但CC系於1932年成立「青天白日團」(簡稱青白團)卻是事實。
陳氏(果夫、立夫)兄弟數十年來一直否認CC系的存在,其骨幹分子亦大多緘口不談。CC旗下的部分報刊有《政治評論》、《社會新聞》和《中興周刊》等。
(2)台灣網路特務組織叫什麼擴展閱讀:
1、軍統的職能
主要負責人為戴笠。軍統局內勤組織有軍事情報、黨政情報、電訊、警務、懲戒、訓練和策反等八處、六室、一所;外勤組織在各在城市設「區」,在各省設「站」,在一些重要城市「特別班」。其基本組織為「組」及直屬情報人員。
當年「軍統局」特務,專門以監視、逮捕、綁架和暗殺等手段,進行反共活動。另一方面,軍統特務在抗日戰爭時期深入淪陷區,製造針對日軍的恐怖活動,對打擊日本侵略和漢奸,起了一定作用。
1946年戴笠乘坐飛機失事死後,軍統局進行改組,其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並為國防部第二廳,由鄭介民任廳長;軍統局的正式名稱亦改為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為局長。專責保密防諜工作,確保國家安全。
2、中統的職能
中統局在國民黨各省、市、縣黨部都有有分支機構,以黨政機關、文化團體和大中學校為活動重點,特務活動遍及全國。
他們網路黨羽、特務的手段和對中國共產黨的破壞活動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捕風捉影,亂抓亂捕,製造了許多冤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央俱樂部
Ⅲ 國民政府中 軍統,中統,小蔣,cc是什麼
1、軍統
軍統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BIS),是中華民國情報機關之一。1938年成立,1949年軍統主要機構撤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對留在大陸的軍統進行清洗,到五十年代中期,軍統在大陸大致被肅清。
2、中統
中統指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的前身是1928年由CC系分子所組成的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1937年,黨務調查處並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處長。
1938年3月,在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經蔣介石提議,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為基礎,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由此正式形成。
3、小蔣
小蔣指蔣經國,蔣介石的長子,又名建豐,俄語名字叫尼古拉,浙江奉化人。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公開反共反蘇,使十七歲的蔣經國被貶到西伯利亞當列兵。從1925年10月留學,到1937年回國,蔣經國在蘇聯一共生活了12個年頭。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蔣經國被任命為東北行營外交特派員。此後,他一直控制「三青團」,成為國民黨一個派系的首腦,是蔣介石的得力助手。蔣介石病逝以後,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就任台灣第六任「總統」。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4、cc
cc指中央俱樂部,是一個政治派系,實力主要分布在國民黨中央黨務部門,尤其是組織部、中統局、地方各級黨部和教育系統(尤其是大學)。
CC系的名稱來源於1927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央俱樂部」(Central Club的簡稱),雖然「中央俱樂部」之說流傳盛廣,但除了一些口耳相傳和間接的憶述文字外,從未得到有力的直接證實。但CC系於1932年成立「青天白日團」(簡稱青白團)卻是事實。
(3)台灣網路特務組織叫什麼擴展閱讀
中統的歷史變遷:
中統局特務組織的原始機構是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內的黨務調查科,它成立於1928年2月。在1928年—1931年這段時間內,陳立夫、張道藩、吳大鈞、葉秀峰、徐恩曾先後擔任調查科主任一職。
1930年徐恩曾繼任後,開始了他對中統特務系統長達15年的直接領導,直到1945年2月,蔣介石突然下手令,免去他「本兼各職,永不錄用」,由葉秀峰繼任。調查科最初分設采訪、整理兩個股,各設總幹事一人,下設幹事、助理幹事若幹人。
1930年夏為了加強對付共產黨的力量,調查科內又增設了一個「特務組」,除一般特務活動仍由采訪股負責外,舉凡對共產黨的調查研究、密謀策劃以及被認為屬於最機密的情報搜集、破壞指導統由該組負責。該組的負責人由調查科采訪股的得力幹事顧建中擔任。
1930年夏,該科也增設了一個「言文組」,其任務是負責搜集各省市的報章雜志、各種進步刊物以及國外的華文刊物,分門別類加以剪貼,逐日送科主任轉部長參閱。該組由整理股幹事劉清源負責。
1932年秘密成立「特工總部」,地點設在南京道署街今瞻園路132號瞻園內。該部迄1938年撤銷之時止,前後共七年時間。特工總部是一個完全秘密的組織。它成立後即在各省、市、縣和國民黨特別黨部內陸續建立了下屬機構「特務室」,在上海、南京等重要地方還設立了秘密「行動區」。
1934年,蔣介石為統一特務組織,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內設立調查統計局(這與後來以戴笠為首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是兩碼事),以賀耀祖為局長,陳立夫為副局長,下設3個處:一處為黨務處,徐恩曾任處長;二處為軍警處,戴笠任處長;三處為郵電檢查處,丁默任處長。
1935年,國民黨中央機關擴編,黨務調查科改為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處。調查科和黨務調查處均設於南京丁家橋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內,在二樓西南角兩間房子內辦公。
1947年4月中統局改頭換面,歷稱中央黨員通訊局(簡稱黨通局)。
1949年2月,國民政府黨通局劃歸內政部領導,改稱內政部調查局,簡稱內調局。國民政府敗退寶島台灣後,於1954年10月,又將內調局改組為司法行政部調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