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郵政為什麼建設多個網路

郵政為什麼建設多個網路

發布時間:2022-07-31 04:27:34

A. 中國郵政物流的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郵政行業業務總量突破2萬億元,達到21053.2億元,同比增長29.7%。其中快遞業務收入累計為8795.4億元,同比增長17.3%,快遞收入約占郵政總收入的80%。

郵政快遞體系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階段,我國郵政快遞業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全系統全行業按照「服務全領域、激活全要素,打造雙高地、暢通雙循環」的工作思路,圍繞提升行業在暢通中的價值,聚焦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需求側管理,提升行業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配性、要素資源對行業供給體系的保障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方位提升行業貢獻度和影響力。

2020年,中國郵政快遞業在「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方面的先行作用,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從第二季度開始,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增速超過30%,行業業務收入增速超過20%,實現了逆勢增長,行業運行重回高位,發展效果好於預期。

郵政行業規模強勢增長

從郵政業務量來看,2015-2020年我國郵政業務總量整體保持上升趨勢。2020年我國郵政行業業務總量21053.2億元,同比增長29.7%。

預計2021年郵政收入達到1.2萬億元

在2021年1月4日召開的2021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中提出,堅持創新在郵政強國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科技強郵戰略,將創新作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的第一動力,提升服務全領域能力;

以數據驅動為牽引,全面激活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資源,推進郵政快遞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提升郵政快遞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建設現代郵政快遞體系;

緊緊圍繞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實施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構建日處理超10億件、服務超10億人的寄遞網路,助力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以「兩進一出」為重點,著力解決行業在服務農村、服務生產、服務國際方面的短板,助力打通雙循環堵點,促進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平等准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統一郵政快遞市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構築高質量發展力量支撐。

國家郵政局預計2021年全年郵(快)件業務量完成1219億件,同比增長12%左右;全行業業務收入完成1.2萬億元,同比增長11%左右。其中,快遞業務量完成955億件,同比增長15%左右;快遞業務收入完成9800億元,同比增長12%左右。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快遞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B. 中國的網路為什麼要分電信和網通

國家拍腦袋想出來的
將電信一刀砍兩段
說是想引入競爭
結果反而帶來了無序的重復建設

而且最關鍵的是造成了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
現在國家不考慮怎麼給壟斷的移動一刀,而是給了弱小的聯通一刀,再整合還是比不上移動的一個腳趾,移動仍然一家獨大

回樓主,既然lz喜歡聽我再補充點內容,希望lz看在辛苦上面,多給點分:

國家第一刀,把郵政電信分開來,不說啥了

第二刀,把尋呼分出來,成立了聯通

第三次98年,一刀,從電信上切下來移動,說是要固網移動分離,說電信一家太大了,聯通沒法與其競爭,於是就把移動切下來了.當時分家的時候,好多電信的都不願意去,說是移動剛成立,前景不行,都願意留在電信,結果去移動的都是新來的大學生和各部門不要的不討領導喜歡的人,當然不可否認也有一些移動的骨幹,電信這邊也有好多雙職工,領導做工作,說不能在一起,所以好多都是女方去了移動,男方留在電信.後來去移動的都爽了,留電信越來越郁悶了.最郁悶的是許多原來看不起的,現在都是移動各部門的領導,也因此好多原來電信雙職工家庭,家裡面都產生了矛盾,因為老婆太強勢了,掙的錢是電信這邊的幾倍,直到最近電信接手C網才好點

第4次02年,腰斬電信,成立北方網通和南方電信,說是要搞固網運營商的競爭,你說這個事可能么,固網還要放光纖\電話線,這個怎麼搞競爭?競爭只會導致基礎建設重復,國有資產流失,國資委的對此還有評論,這事情不是他們搞出來的么

去年聯通1劈兩,C網賣給電信,G網和網通合並,這個最大的問題在於,明明是移動在壟斷市場,為什麼不把移動一劈兩,而是把聯通劈開來?而且還給移動並了鐵通,移動也能做寬頻了,移動這個本來就不缺錢,看他錢多的整天網境外投,投到老巴投到台灣,現在還想投工商銀行(看到沒,他似乎比銀行還牛哦),就是缺固網牌照,現在也有了,這個壟斷的不平衡還將加劇.現在電信接手C網,建設紅紅火火宣傳轟轟烈烈,但是,市場佔有率,只有5%.移動依然在壟斷.聯通也有問題,與網通合並後整合困難,網通人也很多啊,領導怎麼安排,到現在也沒扯清,基本上是天上的歸聯通管,地下的歸網通管
現在3G上來了,電信動作最快,移動幾乎沒動,為啥?人家膘著4G呢,前不久剛把上海的TD設備替換了,因為原來的大唐設備,4G沒做過,他現在給替了,明年世博會,上海,他又可以和去年奧運會時一樣,又來4G搶先試用,先拔頭籌了

C. 電子商務對於郵政的發展以及影響

電子商務使全球郵政包裹業快速發展。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10月9日是世界郵政日,萬國郵聯在紀念日來臨之際公開表示,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帶來了新一波的全球化,而世界各地的郵政網路正順應這一變化,通過一系列創新服務滿足顧客的需求。

在2014年的10月9日、萬國郵聯成立140周年之際,敦促各國政府繼續投資於國家郵政網路,使得公民和商業都能夠繼續從這一至關重要的和可負擔的公共服務中獲益。

全世界有64萬個郵政局,他們正在繼續提供傳統的信函和包裹服務,許多也提供郵政金融業務。盡管信函產品仍然占郵政總收入的40%,但全球范圍內,信函的投遞量每年正在以3%到4%的速度下降。

由於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郵政包裹量每年都在增加,在2006年到2012年之間,國內和國際包裹量在全球范圍內以每年超過5%的速度增長,而且國際郵件的重量不斷增加,自2011年以來,國際郵件的重量每年增加了10%,這充分顯示出電子商務的影響。

(3)郵政為什麼建設多個網路擴展閱讀:

2019年1月1日起,我國電子商務法正式施行。電子商務法是調整我國境內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的專門法,它的出台和施行標志著我國正逐步健全與互聯網經濟相適應的法律。

電子商務法確立了電子商務活動的一系列基本規則,對規范電商運營、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D.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內網網路拓撲結構

樹型

每個地區有自己的伺服器

每個地區自己內部是星型的.

E. 中國郵政物流的優缺點是什麼

一、優點

人才優勢;EMS畢竟是國企,招生的時候還是很受應屆大學生青睞的,每年他們都會招聘很多重點大學的學生。

網點優勢;國內派送網路最完整的還是EMS。包括他們自建的網點,如果沒有自建網點的,通過郵政普郵的代理網點,總能送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政策優勢;當國家有任何物流行業新的試點政策,扶持政策的時候,都會首選EMS。比如跨境電子商務的試點企業,各地的第一批裡面都有EMS。

連帶優勢;所謂的連帶優勢,指的是它隸屬於郵政集團公司,和郵政普郵那邊又有錯綜復雜的關系。所以它能得到郵政儲蓄銀行的資金支持,能得到一些清關便利等。

二、缺點

體制問題;畢竟是國企,一個企業是國家的,和一個企業是個人的,二者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EMS延續了很多郵政的好的遺產,但也延續了當年郵政政企不分年代留下的毛病。

人才體制;這一點其實是最核心的。EMS幾乎不對外招聘管理人員,而且本身也很難解聘員工。這是很麻煩的事情,外面優秀的管理人員進不去,內部不良的員工又開不了。同時,還經常被挖走一些優秀的人才。

(5)郵政為什麼建設多個網路擴展閱讀

中國郵政由國家直接管理,他們要整合全國資源,成為中國的UPS,實現信息傳遞、物品運送、資金流通三大功能。與這三大功能相對應,郵總建起了實物投遞網、綠卡金融網、綜合計算機信息網。

實物投遞網:實物運輸和投遞網路遍布全國城鄉,整合了火車、汽車、輪船、飛機等各種運輸工具,全國236個郵運中心局組織嚴密,運轉靈活,構成了溝通城鄉的實物運輸網路。

全國共有8.4萬處郵政局所,形成了中國最大的投遞服務網路,實物投遞直接面向客戶。

中國郵政實物傳遞網擁有覆蓋全國的236個物流配送中心、113套信函自動分揀機、140多套包裹自動分揀機,還有1.5萬多個電子化支局,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郵政網路,已與15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通郵關系,特快專遞可通達200個國家和地區。

與鐵路提速相呼應,中國郵政在全國實施郵路提速,2000年9月1日起,普通郵件傳遞速度比以往平均加快2-3天;10月1日起,全國2300多個縣以上城市的居民享受到包裹免費直投到戶的優質服務。列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工程的中國郵政「183」電子商務網站,可提供網上購物、匯款、集郵、訂報等服務;「185」客戶服務中心可提供電話信息接入服務。

綠卡金融網:郵政領域具有儲貸功能和支付功能的金融卡功能日顯,全國郵政電子化支局達到1.5萬多個,ATM自動取款機3269台,金融網已實現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70多個大城市的主機聯網、1189個市縣的通存通兌,成為全國最大的零售金融服務網。全國郵政儲蓄計算機網覆蓋已實現30個省的。

F. 電子商務物流對郵政物流網路的發展有何好處

一、總體思路
中國郵政應當依託自身資源優勢,運用最新信息技術,結合中國國情,在傳統郵政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從B2C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服務入手,從長遠來看,中國郵政應該逐漸參與作為電子商務主體的B2B的物流服務。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解決電子商務物流問題的主要思路。中國郵政的目標應是成為一流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
電子商務要求完整的商品供應線和精確的送抵時限,包括以市區內分布較遠、信息化較好的超市內部的貨物資料庫為基礎,建立真正完備的貨源體系;以面向大量貨品數據的資料庫搜索操作,僅對少量特殊物品和商家促銷的貨品進行圖片和文字描述的信息平台;市區內應結合現有的社區服務模式,採取現貨配送、限時送抵,以貨到付款為主要的結算手段。
郵政介入電子商務物流服務的重點應放在B2C上,在B2C的基礎上,逐漸參與B2B(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物流服務。
二、電子商務下物流網路發展的策略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解決電子商務物流問題的主要思路。中國郵政的目標應是成為一流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要達到這個目標,應分為五步走:
第一,選擇若干個大中城市進行試點,組建第三方物流服務網。在試點城市組建郵政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體系,應配備必要的運輸倉儲設施、通信工具和高素質的人才,設置若干個配送中心,實現被配送商品的集中與分發。為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應盡可能因地制宜地選擇低成本的交通工具。延長服務時間,真正做到全天候、門到門、低價格的服務。在組建郵政物流配送中心時,可採取與廠商共建,與批發商共建,與零售商共建,成為其物流代理商、存貨商、配送商、流通加工基地及零售商自有物流基地的後援等形式;也可以與其它機構共建,為社會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除此之外,郵政業也可以自己獨立建立配送中心,為廠商、批發商、零售商及其它機構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
第二,與有影響的已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的公司合作,為它們提供優質的物流配送服務,讓商家和用戶充分感受到中國郵政提供的高水平、高效率和價格合理的配送服務。
第三,在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成熟的情況下,推出郵政電子商務商店自營商品的配送服務,最大限度地發揮郵政配送網的作用。
第四,在試點城市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向其它大中城市推廣,然後逐步地向縣城一級城鎮推廣,最終向農村普及。
第五,從B2C向B2B發展,使郵政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成為全功能、全方位的

G. 誰能告訴我有關郵政的歷史啊急啊

一、我國古代的郵驛與烽火台通信

我國最早關於通信的記載,是來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殷即商代,亦稱殷商。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清光緒年間,在此掘得龜甲獸骨,上刻文字,後稱甲骨文。甲骨文中記載著殷商盤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邊戌向天子報告軍情的記述,有「來鼓」二宇。經考證,「來鼓」即類似今天的偵察通信兵。在古書《待經》中,也有「簡書」的記載,『簡書」就是用獸骨刻上文字,由通信兵傳遞的官府緊急文書。「簡書」出於殷末周初(公元前12世紀一11世紀),這也就是郵驛的前身。

郵驛與烽火台通信,都源於奴隸制國家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對通信的需要。據歷史記載,在兩千七百年前的周幽王時代,就有了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方法。關於烽火通信有個叫「千金一笑」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說:周幽王有個愛妃褒姒,她雖長得很美,但輕易不肯一笑。為此,周幽王使出了 個賞格:「誰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賞他一千斤金子」(當時把銅叫金子)。於是有人想出了一個點起烽火戲諸侯的辦法,想換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帶著愛妃褒姒登上城樓,命令四下點起烽火。臨近的諸侯看到了烽火,以為西戎(當時西方的一個部族)來犯,便領兵趕到城下救援,但見燈火輝煌,鼓樂喧天。一打聽才知是周幽王為了取樂於娘娘而乾的荒唐事兒,各諾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氣憤地收兵回營。襲姐見狀,果然淡然一笑。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來犯,雖然點起了烽火,卻無援兵趕到。原來各諸侯以為周幽王又是故技重演。結果被西戎攻下城堡,殺了周幽王,從此滅了四周。這個歷史故事不僅生動的描繪了當時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情況,同時也告戒後人,不企是什麼人和什麼時候,都不能拿通信當兒戲。

利用烽火台傳遞信息,雖然較快,但只能起到報警的作用,很難滿足掌握敵情,指揮作戰的需要。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治軍事上的需要,從殷商時代的「來鼓」到了周代已逐步形成了傳送官府文書的更加嚴密的郵驛制度,並與烽火台互為補充,配合使用。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21年),在全國修馳道,「車同軌、書同文」,建立了以國都咸陽為中心的繹站網,制訂了郵驛律令,如竹簡怎樣捆紮、加封印泥蓋印以保密;如何為郵驛人馬供應糧草;郵驛怎樣接待過往官員、役夫等,形成了我國最早的郵驛法。

漢代郵驛繼承秦朝制度,並統一名稱叫「驛」。規定五里一亭,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驛。郵驛還隨著「絲綢之路」的形成而通達印度、緬甸、波斯等國。到了唐代,郵驛大大發展,全國共有陸驛、水驛及水陸兼辦郵驛1600多處,行程也有具體規定,並訂有考績和視察制度,驛使執行任務時,隨身攜帶「驛卷」或「信牌」等身份證件。

宋代由於戰爭頻繁,軍事緊急文件很多,要求既快又安全,因而將由民夫充任的驛卒改由士兵擔任,增設「急遞鋪」,設金牌、銀牌、銅牌三種,金牌一晝夜行五百里,銀牌四百里,銅脾三百里。實行每到一站換人換馬接力傳遞。到了元代,由於軍事范圍和疆域擴大,僅在國內就有驛站1496處,並將郵驛改稱為驛站。

明代在沿襲舊制的基礎上,由於海上交通日漸發達,隨著鄭和七下西洋,還開辟了海上郵驛。清初有官辦驛站1600餘處,驛卒七萬余名,驛馬四萬多匹,歸兵部主管。19世紀中葉以後,驛站經費多被官吏貪污中飽,驛政廢馳。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郵政逐步興起,驛站的作用日漸消失,於是,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銷驛站。

郵驛制度起源於奴隸制度的國家,盛行於封建社會,並隨著封建制度的衰亡而告終結。郵驛與烽火台通信雖系歷代封建王朝的御用工具,但同時也是我國進入有組織的進行通信工作的開始。它不僅在我國郵政通信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同時也為促進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我國古代民間的通信組織

驛站是官府的通信組織,只傳遞官府文書。一般老百姓傳遞信息,只有託人捎帶,然而輾轉傳遞,緩不濟急,且易延誤遺失。我國古書中記載著不少有關「鴻雁捎書」一類的故事,可見古代人民通信多麼艱難。而今天人們依舊把鴻雁作為郵政通信的象徵,又可見人民群眾對郵政通信所寄於的厚望。

民間通信組織的形成,大約始於唐朝。當時主要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經商貿易的需要。首先在長安與洛陽之間,有了為民間商人服務的「驛驢」。當時還有一種叫「飛錢」的辦法,就是各地商人把在長安販賣貨物所得的錢,存入各地方政府駐長安的辦事機構,然後再憑收據到各地方官府如教取回,這也就是今天匯兌業務的萌芽。到了明朝才出現了專為民間傳遞信息的民信局。在西南各省也曾有「麻鄉約」探親帶信的出現。相傳湖北麻城縣孝感鄉被遷往四川開墾的農民,由於思念家鄉,相約每年推派代表回鄉探望,往返時帶些土產和信件,而後逐漸形成民信局。

民信局開始出現於交通方便、貿易發達的沿海城市,以後逐漸發展到內地。民信局由私人經營,以謀利為目的。他們一方面是哪裡有利就在那裡辦,偏僻地區無人管;另一方面,他們為了招攬生意,相競為主顧提供方便,如派人上門收取信件、匯款,收費也可以記帳,等等,促使民信局得到了迅速發展。到了清同治年間(公元1821年到1874年)是民信局的最盛時期,全國大小民信局已達數千家之多。有的在商業中心上海設總店,各地設分店和代辦店,民信局之間互相聯營,構成了民間通信網。

自宋、元以來,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一帶的貧苦人民,有的為了謀生,被拐騙國外做苦工,這些旅居國外的僑胞,要與祖國親友通信,或將物品和匯款寄回祖國,「僑批局」便應時而生。「僑批局」 實際上就是僑信局,因為福建方言把「信」 叫「批」,所以把為華僑通信服務的僑信局習損稱為僑批局。由於僑批局對華僑服務周到,信譽卓著,幾乎壟斷了華僑寄信和匯款的業務。

自從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以後,封建統治階級任憑侵略者侵奪我國郵權,並夥同洋人利用亦官亦洋的特殊權利,採取強令民信局登記,接受海關郵政領導,限制民信局向輪船發運郵件,並採用資本主義的競爭手段,將大部分民信局置於無法經營的境地。到1935年,民信局已被國民黨強迫停辦,而僑批局一直到解放前夕尚有100多家。

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郵政 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到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止,在長達100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歲月中,我國郵權同遭喪失,形成了郵驛、民信局、僑批局、客郵、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等相繼並存的混亂局面,

(一)「客郵」

自1840年中國封建王朝閉關自守的大門被資本主義侵略者打開後,中國便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首先是英國在中國領土上任意開辦英國郵局,接踵而來的是法、美、德、俄、日等國也在中國領土開辦起他們自己的郵局,而清政府把這些掠奪中國郵權的外國郵局美其名為「客郵」。這些所謂的「客郵」,從沿海到內地,直至邊遠地區的新疆、內蒙等地,幾乎遍布全國。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設立「客郵」的目的,並非為了方便我國人民使用郵政,而是為了對我國進行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侵略目的而服務的。有些國家還利用「客郵」大量販運鴉片、嗎啡等毒品,走私漏稅。「容郵」實際上是掠奪我國財富、毒害我國人民的場所。直到1921年在美國召開的九國太平洋會議和限制軍備會議上,才通過撤銷「在華客郵案」,但日本在東北和英國在西藏的「客郵」,都賴著不撤,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國在西藏的「容郵」,直到1954年4月1日才移交我國。

(二)海關郵政與大清郵政

海關兼辦郵政也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產物。1861年,原由各國使館自派專差傳送文件的辦法,因其感到不便,故要求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相當於今天的外交部)代收代寄郵件。清政府承擔不久,由於北方捻軍和南方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總理衙門怕負責任,便想推給海關辦理,而當時海關的總務司(相當於今天海關總署署長)英人赫德,對中國的郵權早已垂涎三尺,此舉正中下懷,便於當年(1866年)移交海關兼辦郵政。1878年7月發行了第一套大龍郵票;並於次年將所辦郵局命名為殖民地色彩的「海關撥駟達」。(撥駟達是英文郵政一POST的譯音)。

公元1896年,雖將海關撥駟達改稱為大清郵政官局,但郵政大權仍然操縱在英法等外國人手中。1905年清政府成立郵傳部(相當於交通部,主管鐵路郵電),直至1911年海關才將郵政移交給郵傳部。移交時,海關當局還向清政府索取了所謂辦理郵政墊款、白銀184萬余兩,由清政府逐年計息歸還。同時,依舊容許外圍人擔任各級領導職務,實際上郵權並未全部收回。

四、中華郵政

1911年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朝,將大清郵政的招牌換成了中華郵政,但郵政大權依舊操縱在帝國主義者手中。例如,當時的郵政總辦法國人帛黎,對辛亥革命競宣布「臨時中立」,還在大清郵票上加印「臨時中立」字樣,經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外交部、交通部聯合提出抗議後,又加印了「中華民國」四個宇,成為「中華民國臨時中立」的怪郵票。由此可見一斑。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後,從此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一個新的歷程。1924至1927年,爆發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在全國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全國郵政職工也捲入了革命洪流,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撤銷洋人郵務長、收回郵權、組織工會、要求改善職工生活待遇等一系列的斗爭。這場斗爭眼看就要取得勝利,但由於蔣介石的背叛而告失敗。

蔣介石在1927年背叛革命,建立起他的反動獨裁政權後,把軍統、中統特務插進郵局,檢扣進步報刊和郵件,同時摧殘和鎮壓郵政職工的反抗運動。到了民國後期,中華郵政雖日具有一些現代通信事業的基礎,但由於國民黨的腐敗和破壞,當1949年回到人民手中時,已變成了一個殘破不全、連職工工資也無錢發放的爛攤子。

五、中國革命戰爭時期的人民郵政

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首先開辟了井崗山革命根據地。當時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為了革命的需要,創立了一種叫「步遞哨」的通信組織。其通信方法是由黨組織指定部分群眾,負責一村傳一村,一站傳一站的把各村連成一個通信網。後來為了適應反圍剿斗爭的需要,又將這種群眾性的「步遞哨」發展成「傳山哨」。傳山哨也是群眾性通信組織,以農村赤衛隊為基礎,指定若干哨員,每個哨員有一定哨點,平時在山頭放哨,發現敵情,用信號將敵人人數、武器種類、行動方向等傳給鄰村。

另外,革命根據地和國民黨統治下的部分地區,還設立了地下交通站,來往傳遞信息,護送幹部和運送物資。

1928年5月湘贛邊區工農民主政府,在江西永新縣成立了中華赤色郵政湘贛省總局,並於次年發行了郵票。圖案是空心五角屋,中有鐮刀和錘子。1932年3月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郵政總局。赤色郵政對紅軍指戰員及其家屬互寄的信件免費優待,黨政軍各單位的通信實行貼票制度,對中華郵政發來的郵件,代收代投。1935年10月紅軍長徵到陝北,成立陝甘寧蘇維埃,備省設蘇維埃郵政分局,縣設郵局。1936年在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內務部領導下,成立了中華蘇維埃西北郵政總局。

在抗日戰爭時期,各解放區內、從邊區到各行署、專區、縣,甚至各樹庄都設有通信組織。如陝甘寧邊區即設有通信總站,在各重要地區設有分站,各縣設有縣站,各區設有聯絡站,各村還有沿村傳遞的農村通信站。其他各根據地的通信組織也大體相同。由於各根據地經常處在戰爭環境中,各機關團體經常移動,有時一天之內要轉移三四個地方,但我們的交通站仍能保證各級黨組織直到黨中央以及各地區彼此間的聯系。當時的口號是:「一處通,百處通;這里不通,那裡通」 ;「縣不出縣,區不出區」 ,堅守崗位,頑強戰斗。為了通過敵偽封鎖線,還在各交通要道組織了「武裝交通隊」 。當時京漢、京包、京津各個鐵路沿線,敵軍都在鐵路兩旁挖了深達兩三丈的壕溝,溝外築起高牆,牆上架著鐵絲網,鐵絲網上還掛著鈴和燈,每隔不遠就有座崗樓,由敵偽軍守望。我們的交通站既是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完成通信任務的。

在抗日根據地的交通站,不但傳送黨政軍民的公文和信件,還發行抗日報刊。交通員們把抗日報刊傳播到各個根據地的每個角落,鼓舞了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抗日斗爭意志。有時還把報紙貼到敵人的據點里和崗樓上,甚至貼到敵人盤據著的城門上,對鼓舞人民鬥志、瓦解敵偽軍心也起了很大作用。

從事革命通信工作的前輩們,都是忠心耿耿,把一切獻給了黨和人民的通信事業。他們在遇到敵人的時候,不措「與文件共存亡』,用生命來保住黨的重要文件,寫下了無數可歌可頌的光輝篇章。

在解放戰爭中,組織和擴大了隨軍郵政機構來支援戰爭。在各野戰軍政治部之下都建立了軍郵總局,在各兵團、縱隊和師團中設立了許多軍郵分局、支局和軍郵站,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軍郵通信系統。

大家知道,當時我軍採用的是運動戰,一支部隊常常一天轉移幾次。可是我們的軍郵局卻有辦法使各部隊和後方的郵件隨時都能交流.當時,我們軍郵局的交通員們一般還都是肩背步行,往往白天跑七八十里路,晚上又跟著部隊行軍。有時在特殊情況下,部隊一晝夜行軍二三百里路,軍郵員也要在這二三百里路上帶著郵件一站一站的跟著跑。有些軍郵員往往連續十天半月行軍,幾天幾夜不睡覺,而且在長途跋涉之後又立即投入線前戰地的通信工作。他們把後方報刊和指成員們的家債,一直送到前沿陣地,大大鼓舞了士氣,支援了解放戰爭。

六、建國以來人民郵電事業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郵電通信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郵政業務量都有大幅度增長。1988年與1949年比較,郵政業務總量由69500萬件發展到了3149900多萬件,增長了44倍,業務收入達323000多萬元增長了35培。其中:函件由59000萬件發展為5970O0萬件,增長了9倍;包件由277萬件發展到10500萬件,增長了37倍;匯票由447萬張發展到17500多萬張,增長了38倍;報刊發行由建國初期實行郵發合一時的8900萬份,發展到25160O0多萬份,增長了280多倍。近幾年還陸續開辦了特快專遞、電子信函、郵政快件業務和恢復開辦了郵政儲蓄業務,深受廣大用戶歡迎。

在國際郵政通信方面也有很大發展。目前,我國已與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通郵關系,年收寄國際函件8200多萬件,包件近60萬件。中國集郵總公司還向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中國郵票,我國郵政還同16O多個國家交換郵票。

40年來,郵政固定資產由5億元增加到20億元。改革開放的十年郵政基本建設投資相當於前30年的總和。郵政服務機構達52800處,比建國初期增加了一倍,其中農村地區佔80%以上,增加了60多倍,從而基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廣大農村和邊疆地區不通郵的局面。

全國郵路總長度達150多萬公里,比建國初期增加了7倍.目前,具有自備火車郵箱500多輛,郵運汽車9600多輛,機動郵船15艘,加上委託民航運郵,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形成一個水陸空郵政運輸網。

隨著社會主義電通信事業的發展,郵電職工隊伍已由1949年的103000人發展到1989年的1028000人。他們在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自覺地接受黨的部導,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發揚「人民郵電為人民」的優良傳統,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嚴格的通信紀律、在社會上贏得信譽,人民群眾親切地稱呼郵遞員為「綠衣使者」 。

在郵電企業管理方面,經過長期反復實踐,初步取得了適合我國具體情況的社會主義管理體制和制度,從而使郵電企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各個進程中,基本上適應了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群眾對通信的需要。

在黨的對外實行開放,對內搞活經濟,加快「四化」建設的方針指引下,被列入先行行列的郵電通信事業將隨著國民經濟的騰飛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為了充分發揮郵電通信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先行官」作用,保證到2000年使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翻的宏偉目標,屆時我國將建成一個以郵區中心局為基礎以縮短傳遞時限為目標的水、陸、空多層次、多渠道、綜合利用、四通八達的郵政通信網。

H. 郵政行業如何打造信息化動力平台

1、在郵政信息化進程中,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郵政網路系統也在不斷進行著升級和改造。而對信息網路系統進行升級和改造,必須基於全面的視野,從基礎架構入手,否則,由此而導致的故障,帶來的將是系統癱瘓、業務「停擺」等嚴重問題,給企業和用戶造成嚴重損失。 郵政信息網路:龐大而關鍵 郵政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圍繞著貫穿郵政業務的三條主線--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進行。
2、針對這三條主線,中國郵政擁有相應的郵政綜合計算機網、郵政金融計算機網和實物投遞網三大支撐網路。市場的不斷發展促使各種新的服務方式不斷涌現,使得郵政利用計算機網路資源開辦多種業務和服務顯得更為重要。在信息時代,郵政要擴大業務市場佔有分額,要獲得郵政網路的規模效益,就必須要建設好作為信息流主要載體的郵政計算機網路,這是郵政行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3、此外,日漸興起的物聯網將為郵政信息化建設帶來巨大的革新。物聯網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聚合性應用與創新,任何行業都與其緊密聯系在一起,郵政行業也不例外。目前,部分郵政速遞物流業務已經或多或少地應用到了物聯網,跟蹤查詢、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自動識別、電子數據交換、可視化等技術正在逐漸被郵政行業應用。物聯網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業之中,在這個整合的網路中,存在能力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網路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業務開展,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
4、物聯網的應用范圍將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而擴大,成為郵政信息化最終的發展方向 隨著郵政行業信息化的深入開展,信息系統的數據量也日益增加,郵政行業數據中心的規模越來越大、設備越來越多、系統越來越復雜、關鍵性越來越高。因此,郵政行業應進一步規劃更完善的IT支撐系統,以「業務保障」為核心目標打造節能環保、高效靈活、適應性強、環境友好的新一代數據中心,同時,以更加完備的網路能源配置方案為郵政行業信息化建設打造強勁的網路動力平台。
5、網路動力平台:「不一樣」的要求 規模性的網路應用和物聯網技術的興起,使得郵政行業各業務場合集中了許多重要的核心設備,如伺服器、計算機系統、PC終端及交換器、路由器等數據交換、傳輸設備。郵政信息化的順利實現和業務的正常開展離不開這些設備的順暢運行。因此,確保IT應用的安全運行就成為郵政信息化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由此也對網路動力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
6、為了支撐應用設備的不間斷運行,保證關鍵業務的連續性,可靠供電是最基本的前提。隨著郵政各業務系統的不斷擴大,各類相關應用系統的不斷上線,信息系統對電源可靠性的依賴度也在不斷提高。電源系統可以說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位置。與此同時,提升供電效率,提供綠色節能環境,降低運維成本,也是郵政行業對數據中心供電所提出的最新需求。
7、面對郵政行業信息化建設數據向總部集中、應用向基層滲透的發展趨勢,現階段,郵政信息化建設開始實施應用系統的整合和優化,擔負重要任務的中大型的數據中心越來越多。在建立一體化的郵政業務體系過程中,作為關鍵角色,硬體平台必須具備適應性特點,對運行數據中心和應用系統的伺服器,要求 7X24 連續運行,同時還要確保關鍵業務應用的安全性。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網路動力廠商提供新要求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另外,由於郵政業務場合分散、負載終端龐雜,也導致郵政數據中心對於網路能源設備具有不同於一般數據中心的要求,比如,數據中心規模多樣,可能會涵蓋從網路接入間,到微型、小型數據中心,到中大型數據中心的應用。
8、而為了實現數據中心的高效的建設,方便維護和管理,就需要一個完善的網路能源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為數據中心機房「一站式」提供各種動力設備,來滿足郵政行業信息化建設進程中的新要求。 艾默生網路能源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 一直以來,作為在網路能源領域的主流廠商,艾默生網路能源緊緊把握行業的發展趨勢並引領行業潮流,在關注客戶需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創新優勢,針對信息化應用提供了全面可靠的解決方案,其優異的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得到了包括郵政行業在內的客戶的一致認可。 艾默生網路能源提供的動力系統和解決方案,具有卓越的穩定性。比如,在艾默生網路能源的供電方案中,以其旗下品牌Liebert 系列UPS產品組成的供電系統採用獨特的雙匯流排技術,所有UPS 都直接同步跟蹤市電,並且總是處於同頻率、同相位和均流供電狀態,其環流幾乎為零,可以說是在可並聯UPS 中為「環流」控制最好的技術,這種技術為郵政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和業務開展帶來更高的可靠性,為數據中心提供了充分的動力保障。 艾默生網路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夠滿足郵政信息化建設對網路動力系統的多樣性需求。
9、公司具有網路能源的全線產品,而解決方案則覆蓋了從無專用機房的網路接入間,到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數據中心應用場合。這些解決方案,整合了艾默生在動力、環境和監控等方面的領先技術,融合了公司多年來服務於行業信息化領域的豐富經驗,能夠滿足郵政系統多種應用場合的不同要求。
10、針對郵政系統數據向總部集中、對大型數據中心建設提出新的需求的情況,艾默生網路能源智能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該智能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將機房動力系統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考慮,從供配電、製冷、智能管理三個角度進行具體實施,以全面的產品線 、豐富的實施經驗為機房帶來了高可用性、高靈活性、高可維護性、高節能性的優勢,從而為郵政行業建設新一代數據中心,促進業務更好更快發展建造了穩固的基礎設施平台。 艾
11、默生網路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已經在各個行業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為諸多應用領域提供卓越的動力系統解決方案,以自身實力不斷支持著客戶核心業務的發展。同時也為郵政信息化建設打造了更加可靠的網路動力平台,使郵政業務開展中面臨的網路故障難題得以迎刃而解。

I. 郵區網按其聯系范圍可分為

郵政網按其管理功能及其作用范圍分為全國干線郵政網、省郵政網和郵區郵政網。

按照傳遞信息時所起的作用和傳遞范圍的不同,郵政通信網劃分為:長途郵政網、市內郵政網與農村郵政網三個部分。長途郵政網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兩地郵件的長距離轉移。市內郵政網和農村郵政網,都是整個郵政通信網的末端網路,主要的作用是負責接受、處理和投送各種郵件,並通過縣、市郵政局(郵電局)與長途郵政網相聯結。

(9)郵政為什麼建設多個網路擴展閱讀:

郵政信息網基本建成,電子化支局已達3.3萬處,郵政儲蓄異地存取網點3.5萬處,郵政業務網站及客戶服務中心均開通使用。未來中國郵政網的功能將進一步增強,信息技術對實物網的支撐作用更加強化。

會提供更多方便群眾的新業務,實現速遞郵件的實時跟蹤查詢服務。將更好地發揮實物流、信息流、貨幣流三者融合的優勢,為建設現代化中國郵政提供有力的支撐。

J. 中國郵政企業文化建設的戰略思考

關於構建現代郵政企業文化的思考
出處:網上資料,2006-8-10,作者:佟波

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化競爭的世紀,也是管理化生存的世紀,企業文化將主導二十一世紀的企業發展。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有句名言:國家繁榮靠經濟,經濟繁榮靠企業,企業興旺靠管理,管理關鍵在文化。由此可見,企業文化作為二十一世紀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和新經濟發展戰略,將對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實現競爭力與凝聚力的統一起到決勝的作用。郵政作為獨立運營的現代企業,能不能構建具有鮮明時代特點和濃郁行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將關繫到郵政能不能在新世紀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本文擬就現代郵政企業文化建設問題談一點個人見解。
一、關於郵政企業文化現狀的分析
企業文化在80年代傳入我國後,郵電企業也憑借自身的行業特點、文化傳統和技術優勢,積極開展了企業文化的研究與實踐,如:企業文化理念的引入、普及、滲透,企業精神的培育、提煉、宣傳、教育和實踐,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強化企業制度建設、推進企業管理的科學化進程,提高服務質量和人員素質,加強企業的內外形象建設等,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氛圍,但這遠遠不是企業文化的全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企業文化也逐步深化,企業文化的內涵更加豐富,企業文化的作用更加突出。相比之下,郵政企業由於獨特的社會職能,嚴格的制度化管理方式和具有傳統特色的經營方式,使郵政企業文化建設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存在著不盡如意的方面,表現為:
一是對企業文化的內容、性質缺乏深刻的理解。表現為:1、在企業管理工作中片面強調制度化的硬性管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沒有真正體現。2、將企業文化建設游離於企業經營管理之外,而等同於精神文明建設,僅滿足於開展文體活動,做思想政治工作。3、將企業文化「表象化」,簡單地等同於企業形象塑造,單一注重外在環境、形象建設。4、將企業文化「口號化」,只注重在理念層面提出一些口號,缺少員工參與的過程,沒有真正起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二是對企業文化在企業中的戰略發展意義和作用缺乏深刻的理解,沒有把企業文化作為一種貫穿於企業全面工作的戰略來考慮和部署,使企業文化建設處於自覺或不自覺狀態,尚未形成統一而完整的企業文化戰略。
三是在企業文化實施過程中,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工作運行機制,缺乏組織機構的支撐和全體員工的參與。
四是經營決策者的經營理念和企業價值觀念不明確,缺乏傳承性和相對穩定性,直接影響到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與具體內容。
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使企業文化建設難以求得更深、更廣的進展,無法形成內核動力,就目前而言,郵政企業文化建設與先進企業相比尚屬起步階段。
二、關於現代郵政企業文化的定位
只有在了解目前郵政企業文化的現狀和所處階段的基礎上,明確現代郵政的發展方向,才能正確地為現代郵政企業文化進行定位。首先要對現代企業文化的性質和作用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企業文化是企業以價值觀為核心、以知識為基礎、以創新為動力、以事業為共同追求目標,以職業道德、相關法令、制度和政策為導向的長期發展戰略。新時期郵政企業文化建設應是理念貫穿於制度、精神落實與行動、價值體現於共識的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統一。
郵政企業文化的定位既要立足現實,又要著眼長遠,要有現在決定未來的超前意識。郵政在勝利實現了全行業三年扭虧目標之後,進入了可持續發展階段,國家郵政局把推進郵政現代化作為郵政步入良性循環之後中國郵政發展的第三步戰略目標,並確定了郵政現代化的五個特徵:即:(1)郵政的技術創新能力要強。(2)郵政的市場開拓能力要強。(3)郵政的經營管理能力要強。(4)郵政的規模經濟效益要好。(5)郵政的企業文化要先進。這五個特徵意味著郵政要在新世紀實現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經營理念、經營方式創新和企業文化創新。這就要求目前的郵政企業文化盡快擺脫將企業文化建設游離於企業經營管理之外的「兩張皮」做法,在繼承的基礎上勇於揚棄,按照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具有高度同一性的原則,緊密圍繞郵政現代化五個特徵的核心內容,著眼於以下幾方面進行定位。
一是開拓創新,面向市場。郵政作為獨立運營的現代企業,進入市場、直接面向市場的時間不長,在經營意識、經營理念、經營方式上還沒有完全與市場對接,還不善於運用商業化的經營方式和手段去開拓市場,郵政的市場營銷體系還不完善;管理粗放、手段單一,沒有形成科學的管理體系。郵政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重新審視原有的企業文化價值觀,調整原有的慣性思維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締造具有鮮明市場特點的經營理念、管理理念,大力倡導和增強職工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效益意識。
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文化對於企業發展的核心作用就是增強凝聚力與競爭力,而「以人為本」價值觀的核心是尊重人,激發人的熱情和潛能,其著眼點在於滿足人的合理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而進一步調動人的積極性,增強對企業的歸屬感。企業需要所有的職工對企業的目標具有極大的認同、並主動參與,實現「人企合一」。郵政是一個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型於一體的全程全網企業,制定並落實「以人為本」的人才管理理念,建立公正公平的用人機制,在更深的層次、更廣的范圍為人才創造一個施展才華的事業舞台是實現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關鍵。
三是用戶至上。郵政作為服務性行業,用戶至上意味著企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中,用戶是最重要的,只有首先滿足了用戶的需要,才能保證企業和職工的利益,只有讓用戶滿意,企業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前提。要把用戶至上定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取向之一,通過服務理念的確定樹立和提升郵政的品牌形象,通過對職工廣泛的宣傳、引導和運用,使之滲透於企業經營、管理、服務的各環節中,最終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四是培育先進文化。相對於某些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郵政幹部職工的文化素質偏低,缺乏高層次的現代管理人才,幹部職工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的程度還跟不上現代郵政發展的需要,並將制約著推進郵政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因此,需要藉助企業文化培育質變、超越的精神內核,逐步形成促使幹部職工提高自身素質的內在動力和張力。
三、關於現代郵政企業文化的運作
對於一個正處在新的發展階段,並正向現代企業靠攏的郵政企業來說,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是要立足新起點,審視新需求,分析新課題,締造新文化,開辟新境界,使企業文化建設從根本上推進企業的發展。現代郵政企業文化的運作過程也是新一輪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應根據對郵政企業文化的定位,結合企業文化建設的四個層次,從四個方面進行運作。
(一) 培育和樹立科學的企業理念,增強導向力
企業文化建設的切入點應是首先形成自己的理念系統,如果沒有企業價值觀的表述,沒有一套高度概括、形象生動、內涵豐富的系統理念的形成,就談不上是有意識的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理念是企業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礎,它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方針、戰略決策、行為准則、價值取向和工作方法,是企業領導者同職工的思想和行為指南。企業理念系統包括企業精神、企業使命、企業目標、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管理理念、服務理念等。企業理念的提煉確立必須以企業發展的現實階段為背景,以企業深化改革發展的既定目標為參照,提煉具有現實性和超前性的企業價值理念。在思路上應著重把握六個方面:一是傳統思維方式的揚棄,二是充分體現人本主義的價值追求。三是顯映出創新與進步的時代主旋律。四是凸現現代管理的先進性。五是順應現代企業發展的潮流與趨勢。六是體現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親和力。與此同時,企業價值理念的確定也是觀念的更新、文化的更新。在西方企業文化理論和實踐中有些方面也是值得借鑒的。如: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關心人、信任人、培養人、愛護人、激勵人的理念和方法;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追求卓越的價值觀;誠實守信的企業道德;開拓創新的不解追求;真誠合作的團隊精神;追求效率和效益的競爭意識。
從成功企業的範例來看,企業文化突出強調企業理念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它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是高於物質和規章制度等一些硬性要素的。海爾文化中「用戶永遠是對的」、「高質量的產品是高質量的人干出來的」、「創造市場」、「人人是人才」、「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等理念,不僅正確地指導了企業的發展,使企業不斷擴張,核心競爭能力不斷增強,而且也對社會文化、行業作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使外界越來越多的人透過海爾的高速發展看到了海爾文化的魅力。他們的成功經驗也證明了一點,企業核心價值理念可轉化為生產力。
(二) 塑造個性鮮明的企業形象,增強推動力
企業形象是企業精神、風貌、特徵、理念的集中體現,是用戶識別企業向外界展示風貌的橋梁。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對內,有助於企業職工產生榮譽感,增強自信心和凝聚力;對外,企業形象是企業制勝的重要資源,有助於推動企業的經營發展和市場開拓。
企業形象的整體特徵,決定了塑造個性鮮明的企業形象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1、塑造員工形象。企業形象的中心問題是人的問題,企業員工的文化水平、行為方式、技術素質、職業道德等生動且直接地展示企業形象。因此,要通過提高員工素質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一是營建機制,通過建立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使員工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和創造精神,營造爭先的氛圍。二是規范行為,通過制定崗位行為准則及禮儀等規范,約束員工的行為。三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高素質,提升現代文明意識。
2、塑造服務形象。郵政的產品就是服務,現代郵政的服務要定位在「發展現代化郵政、滿足社會需要,樹郵政品牌」上。為用戶提供高質量、高品位、高效率的服務,為社會創造文明的服務環境。因此,這種服務必須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永無止境的,服務形象應當伴隨著服務水平的提高、服務功能的擴展、服務手段的創新、服務設施的完善而提升。
3、塑造環境視覺形象。在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上要以網點規模化、設施標准化、標識規范化、風格現代化為標准,以「中國郵政」企業標識為基礎,體現企業標識整齊統一,形成網點連鎖,進而產生品牌效應。
4、塑造公共關系形象。現代企業不僅是一個經濟組織,還是一個社會組織。企業只有使自身的內部條件同外部經營環境相適應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成功的公共關系形象有利於社會各界的認同和支持,並獲得社會公眾的理解和信任。企業公關形象是樹立企業形象的媒體和手段。
(三)實施以「以人為本」的服務策略,增強親和力
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眾所周知,在人、財、物諸因素中,人是首要因素,人在現代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自身的價值和潛力也越來越被重視,管理的中心由物的管理轉移到對人的開發和管理上,「以人為本」已成為現代管理理念。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作為服務行業的郵政企業要體現對內,以員工為本;對外,以用戶為本。應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從戰略的高度大力加強企業的人文環境建設,企業的人文環境、企業和職工的人文精神是企業的靈魂,它支配著企業的行為,左右著企業的前程,它是企業凝聚力的核心內涵,並終將成為企業健康、持久發展的動力,要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力、導向力、激勵力、約束力、紐帶力的作用,通過共有價值觀營造和諧向上的環境氛圍,使全體員工凝聚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是領導者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企業領導者在企業文化的管理過程中,應自覺地把人放在企業的中心地位來看待,創造相互尊重、平等、民主的氛圍,對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變革,不再把企業作為單純生產物質財富的社會經濟組織,而應同時看作是造就人、培養人的場所,不過分地用企業利益的共性特徵壓抑職工的個性特徵,以免損害與個性相伴相生的創造性和開拓精神,這樣才能把員工的個人追求融匯到企業的目標上來。形成與企業榮辱與共、共同生存的信念。
三是按照市場規則經營好企業人才。一方面是選好人,主要是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目標,重新整合現有的人力資源,制定人力資源規劃,形成人才引進、培養和成長的科學體系。另一方面是用好人,成功企業有一種觀點,把員工與企業的關系稱為「土壤學說」認為,企業有很多資源灌溉土壤,所有的員工都在這片土壤上自然成長,接受市場經濟的風雨吹打,能長多高就長多高,最終人盡其才,充分釋放人才的潛在能量。也就是說,企業要創造條件、建立機制,保證員工的聰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要通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培養良好的團隊精神。
四是以用戶為本。就是讓用戶滿意,樹立「一切為了用戶」、「用戶是衣食父母」、「用戶永遠是對的」觀念,並以觀念引領行動,真正關心用戶,事事處處為用戶著想,滿足顧客需要的同時,企業也就具有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為用戶是企業生存的前提,海爾的成功就在於一切從顧客出發,不斷滿足顧客的需求。
(四)創建學習型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十一世紀是學習的世紀,企業應變之道在於創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作為當今成功企業的模式,已經引起企業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學習型組織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重在形成員工終身學習和不斷創新的理念,重在形成學習共享與互動的組織氛圍,重在建設企業的共同願景和組織文化,重在提升企業和員工的學習和應變能力。優秀的企業文化倡導終身學習,要實現企業文化的創新,必須把目標定位於創建學習型組織上。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要獲得競爭優勢,知識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和人力、資金一樣,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作為傳統行業的郵政,應從時代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創建學習型企業,提高全員知識水平,跟上知識經濟的浪潮。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里,企業能保持競爭優勢,唯一的辦法就是具備比競爭對手更快速學習的能力。現在許多優秀企業都把建設高效的學習型組織放到更優先、更重要的位置去考慮,我理解,這並不是說利潤不再重要,而是因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不持續學習就難以創新,而沒有創新的企業是難以發展的。也將不可能賺到更大的利潤。郵政的發展願是建設現代化大郵政,筆者認為,郵政企業應立足目前,著眼長遠,努力創建學習型企業,為增強核心競力爭打牢基礎。應從以下方面實施:
1、在企業內部開展建設互動學習型團隊活動,建立學習制度,倡導學習風氣,營造學習氛圍,強化員工的學習意識。
2、領導幹部要帶頭加強學習,除了要提高自身素質外,同時也應是一流的教育培訓工作者。如一些大企業的老總都親自為企業的員工講課。而且它們考核幹部的業績,相當程度上是看其能否培養下屬及員工。學習培訓要在領導者的強力推動下,不斷地激發全體員工產生學習培訓的緊迫感,這樣才會有好的效果。
3、更新觀念,調整企業培訓工作思路,要立足於創建學習型組織,構建培訓系統,長短結合,在搞好業務培訓的同時,結合企業的文化風格和未來發展願景,圍繞員工的職業發展目標、知識更新分層次開展培訓。
4、按照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搞好人力資源開發,積極創造條件,制定和落實培養復合型人才計劃,要通過全方位培訓,崗位交叉、輪換使每一位員工都具備多項工作能力,使人材變人才,再變成人財。
5、圍繞加快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郵政的網路優勢,有計劃、有步驟地利用計算機等先進技術改進和提升傳統郵政,整合資源,加快郵政事業的發展。
信息時代的來臨,把這個世界帶入了一個巨變的時代。如果能夠把企業創建成學習型組織,企業就能以頑強的應變能力,立足於多變的市場。
綜上所述,建設現代郵政企業文化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郵政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未來郵政發展的需要,企業文化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創新管理科學運用於企業經營管理之中,應作為企業長期發展的一項戰略性工作來倡導、貫徹和實踐,進而塑造出適應市場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所需要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以新的價值觀為核心的經營文化、管理文化、人本文化。相信企業文化一定能在推進郵政改革、創新郵政經營,更新企業管理,凝聚職工力量,推動郵政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伴著郵政事業的發展,郵政企業文化建設也一定能躍上一個新台階。

閱讀全文

與郵政為什麼建設多個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6的網路鄰居在哪裡 瀏覽:350
網路訪問許可權指什麼 瀏覽:115
手機卡插上怎麼顯2g網路 瀏覽:883
電腦的pp助手一直顯示無網路 瀏覽:667
高郵網路營銷 瀏覽:670
oppo怎麼用手機投屏到網路電視 瀏覽:202
蘋果手機雙卡雙待用什麼網路 瀏覽:678
計算機網路職業分析結論 瀏覽:654
網路詐騙如何偵查 瀏覽:722
電腦網路有連接到但就是上不了網 瀏覽:714
wifi覆蓋及網路工程 瀏覽:226
dvr網路協議設置 瀏覽:848
屏幕上一直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524
移動網路維修好不好乾 瀏覽:599
文化網路平台有哪些 瀏覽:872
網路打了密碼連接不上 瀏覽:595
超五類電腦插座是指網路插座嗎 瀏覽:52
網路營銷能力秀做什麼 瀏覽:54
電信選擇哪個網路制式 瀏覽:311
怎麼提高魅藍手機網路 瀏覽:90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