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上真佛是什麼意思

網路上真佛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7-28 05:45:12

什麼是佛世上有佛嗎如果真有佛,那是不是這世上一定有鬼的存在

1、佛—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覺悟者」。用現代的話來說,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者。
2、一個不生不滅的自由意識(神spirit)有著無窮無盡的自發幻想,
其景象就是無數多樣的宇宙和萬物及各自的規則。
是我,也是我們。
1=1+1+1+......
We are all One.
「修道的終極目的是尋找萬物本源和真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也者,萬物之本源也。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道也者,道學之道、丹、一,釋學之空、金剛、如來,回學之真主,基督之上帝、神,科學之萬物本源也。
(釋迦牟尼回到涅盤界,老子與道合一,耶蘇回歸上帝等,亦是指這個實體的『道」。)
道,乃萬物本源。
人類的肉體生存於物質界,或者叫現象界。現象的背後是什麼?現象是什麼創造的?本源在哪裡
現代科學的方法還沒有認證本源,只有推論理論。傳統修煉的方法已經認證了本源。修煉方法之一是出體(也叫出神、入定)。
正常的出體,首先會進入第一個層次的世界---物質界,其次會進入第二個層次的世界---非物質界,並發現這非物質界的第二界是物質界的創造者。但是也發現這第二界不是本源,它也是被創造出來的。同時發現,離開肉體的第二個身體(靈體)是肉體的創造者,但也不是本源,也是被創造出來的。進而再次出體(第三個靈體),進入更深一個層次的世界,並發現第三界是第二界的創造者,但也不是本源。依次逐步修煉,最終會進入第七個層次的世界,並發現這第七界才是最根本的界,是萬物本源。
進入根本界,或者叫本源界,親眼見到萬物本源,親身回歸萬物本源,才算是修煉得道。也叫回歸本源。
((A、出體到七大界的修煉有幾種常見的不同順序法:1、循序漸進法:第1界-->第2界-->第3界-->第4界-->第5界-->第6界-->第7界(如印度和藏密的七脈輪法)
2、兩分混合法:第1界-->第2-7界(如道教的性命雙修法、藏密的神識出遊法等)
3、一元混合法:第1-7界(如最常見的冥想入定法、清醒夢法等)
4、反向兩分法:第2-7界-->第1界(如藏密的夢觀成就法)
B、為什麼尋求先出體到物質界的比較多而不直接尋求出體到第七界呢?
從經驗上,先出體到靈界,看見與現實世界完全不一樣,會讓人感覺是主觀幻境或夢境,容易對出體的客觀真實性產生懷疑或否定。先出體到物質界,便可以驗證出體的客觀真實性。
如果依照循序漸進法一個界一個界地按順序出體,則可以得到連續性的邏輯驗證:出體到物質界,可以同時看到第一物質界和第二靈界的一部分,驗證相互的客觀存在性;出體到第二靈界,可以同時看到第二靈界和第三靈界的一部分,驗證相互的客觀存在性。依此類推,最後驗證至第七界的客觀存在性。
C、綜上,雖然現代試驗科學還沒有發明出能觀察所有靈界的試驗儀器,但可以用現代邏輯學進行驗證:

邏輯定義:界=P(plane),客觀存在可驗證性=V(verifiability),界的客觀存在可驗證性=P(V),第n界的客觀存在可驗證性=Pn(V)。
邏輯公式:如果P1(V)=P2(V), P2(V)=P3(V), P3(V)=P4(V), P4(V)=P5(V), P5(V)=P6(V), P6(V)=P7(V),那麼P1(V)=P7(V)。

D、因此,循序漸進法雖然是最笨的證道方法,但也是最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的、邏輯嚴謹的體證方法。))
-----------------------------------------------------------------------------
求道
證道:自己親身實證實見之道
悟道:自己悟出的道,還沒有經過自己的實證。
聞道:聽別人說的道,既不是自己悟出的,也沒有經過自己的實證。
老子曰:丹書萬卷,不如守一。
實證為上。
-----------------------------------------------------------------------------
萬法歸一
古今中外的主要求道方法:
冥想入定法:古今中外各家各派。
性命雙修法:中國道教、中國佛 教、藏密、西方等。
脈輪出神法:印度、藏密、西方等
夢修法(清醒夢法、睡功):印度、藏密、西方、中國道 教等。
空想法:古今中外哲學家。
科學法:古今中外科學家。
方法者,非道也。技術也,工具也。
以術為道,修道之大忌也。
條條道路通羅馬。
3、宗教部分要分為兩個時代。
1)、耶穌、釋迦牟尼親自傳教的內容,都符合事實。耶穌和釋迦牟尼是自己修煉成功所"見"的事實。釋迦牟尼對靈界描述的最詳細。
2)、耶穌和釋迦牟尼死後,這兩個宗教越傳越變形,離事實越來越遠,而且越來越迷信。
3)、如上所述,Ji教分為兩個時代。耶穌本人的傳教內容和釋迦牟尼的傳教內容是一樣的,請看耶穌本人的原著就知道了。
4)、<聖經>並不是耶穌的原著,後人寫的很多內容陸續混在一起,變形了。Fo教也發生了同樣情況,尤其是釋迦牟尼沒有留下原著。兩者的後期傳教都產生成了很大比例的迷信(迷迷糊糊就信了)。
5)、Ji教側重於對真理的信仰和積德,但不側重修煉,寄希望於死後來世。所以,今生今世得道的人較少,Fo教就較多。
4、在各大派中,釋迦牟尼對靈界是最有經驗的。但是請注意,佛教不是釋迦牟尼建立的,而是後人建立的。釋迦牟尼沒有留下任何一部自己的書,佛經都是後人寫的,三世因果經也是後人寫的。後人寫的東西大部分帶有後人的理解,並不準確(所以才造成佛教在印度的滅亡)。翻譯成中文以後更加變形,因為當時的翻譯還沒有修真成功,理解就更表面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對因果關系的描述並不準確,過於簡單化(你看身邊的現實就知道了!)。真實的輪回方式遠遠比這個要復雜多多。輪回設計,不僅要遵循反向意識因果規律、正向意識因果規律、還要尊循自由意志規律、整體多界協調規律、假想現實規律等等。這些,釋迦牟尼都傳授過,但後人並沒有很准確地流傳下來。(也許因為太復雜,只剩下點兒簡單的)
@這輩子十惡不赦,不一定和緊連著的下輩子有關系,但一定和前後的某一輩子有關系。大我在設計的時候,從整體考慮,在時間上會做前後調整,在空間上也會利用平行世界。因果關系掌控在大我層面,而不是小我層面。從小我層面來理解因果關系,過於簡化。
5、@一般來講,電腦游戲的游戲者和設計者不是同一個人。游戲者可以有各種玩法,可輸可贏也可中途退出,但不能修改程序。
@對於人生,程序的設計者和游戲者是同一個人!你自己設計了程序又自己跳進來玩兒。不僅有各種玩法,還可以修改程序和升級。
@所以,無論這個游戲是怎麼設計的,輸贏在你,修改升級在你,中途退出也在你。但是,如果這個游戲的目的沒有達到,後悔的也是你。後悔了又重來一次,再重復一次今生,吃虧的也是你。
@命運很被動的這個錯覺,是因為不知道人生的設計者和游戲者都是同一個人的這個事實。
6、(1) 、消極的人絕對是還沒有得道的人。得道的人絕對是最幸福最樂觀的人。
(2)、試想:和本源合一的人,天地宇宙任意翱翔的人,認證一切痛苦皆為游戲的人,認證天堂地獄皆為幻相的人,認證真我不生不滅無所不能的人,還會有一絲一毫的消極嗎?絕對不可能。對得道之人來講:地獄也是天堂,無處不天堂;痛苦乃是游戲,萬事皆游戲。看看釋迦牟尼、老子、耶穌、穆哈默德是什麼樣的人就知道了。
(老子是中國人里出體水平最高的人。一般修道者,多數只能出體到第四界。得道者,需要出體到第七界。老子生前最高出體到第三十三界。「老子在三十三天之上,皆喻道之極也。」 他的修真出體經驗摘選如下:
大葯產生天機真訣 ­
太上老君驗證:蓋大葯發生之時,而氣穴之內,有驚戰旋動情狀,或一日二日不等。忽然覺得丹田氣穴之內,一動二動之機,微帶疼痛之意,直待動過數次以後,漸漸覺得丹田之中,現出一物,??行游??肇轉於臍間。大如彈子,熱如火珠。再寂再照,再靜再定,直靜至空定衡極,神藏氣哲之餘,自拌然呈現,滾滾轉轉,上沖心位。而心位不貯,下趨陽光,陽關閉而不開,滾轉穀道,穀道有木座抵住、即隱藏於氣穴,伏而不動。若用意勾引,便入導引之旁門。若不用意勾引,又違相隨之理,此兩失之矣。就不前不後,毋忘毋助,若存若亡。 ­
只等大葯動而後引。不可引而後動。以待動過三次,真意大葯相依而同行,方能透三關過九竅。入泥丸落於黃庭。故日:服食。此五龍捧聖之天機也。
--《大成捷要》 ­
夫修煉了身,飲食有則禁口獨坐。口唇相沾,牙齒相對。眼不觀邪色,耳不聽淫聲。洗心滌慮,對境忘境。萬緣消息,外想不入,內想不出,莫起一念,萬事俱忘。凝耳韻,含眼光,緘舌 ,調鼻息。存神定意,一心內守。調息綿綿,微微輕出,似有而無,莫教間斷。息依神定,性定命住,姓命雙全,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老子修真單本經書 ­
1、老君太上虛無自然本起經 ­
2、老君西升經 ­
3、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
4、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 ­
證道後,我命在我不在天,可以同時存在於各種層次。其實,人本來就是如此。未得道者,只是自己的心障限制了自己而已,生前的心障不僅限制今生的活法,也限制死後的去向。

㈡ 網路小說裡面的修真的等級是怎麼分的,我看了很多修真小說,因為有些沒寫修真等級

我認為世俗的習武的武者劃分是:外勁-內勁-化勁-先天-天人
外勁(習武高手)、內勁(武學強者)、化勁(武學大師)、先天(武道宗師)、天人(陸地神仙的神人)。
雖然說殊途同歸,習武入道有一線渺芒的機會,但更高的境界卻限於功法和傳承的缺失,天人境已經是世俗中的武者所能修練到的最高境界。

我認為比較成熟和正統的修仙(或修真)體系應該是:
練氣期(吸納天地靈氣,入體化為元力,壽元可達至百來歲;丹田為氣狀,初步掌握靈氣術法運用,已具備神識,不能辟穀,體內元氣並不能支撐太久的御劍飛行)、
築基期(丹田為液態狀,可辟穀,神識倍增,壽元可達兩百餘歲,不能遁光飛行,能長時間御劍飛行)、
金丹期(丹田內有規則的圓形固態丹元,已辟穀,壽元可達五百載,可駕遁光飛行)、
元嬰期(破丹成嬰,壽元可達千年歲月,遁光飛行,破體元嬰可瞬移)、
化神期(體內元嬰倍增,元嬰向元神過渡,壽元可超兩千餘年,掌握元力領域,可破元嬰瞬移)、
煉虛期(壽元可達近五千歲,體內元嬰化為元神,返虛出本體,化為分身或眾多分身)、
合體期(分身與本體合二為一,達到返樸歸真,初掌神通,可破煉虛萬千化身,壽元可達上萬年載)、
大乘期(壽元可達兩萬余年,熟練使用或自創神通,法力肉身已具備飛升上界的條件,諶為修士大能)、
渡劫期(凡人向仙人過渡的境界,修士飛升上界以後,初掌天地法則,體內元力逐步向仙元力或仙靈力轉換,失敗則為渡劫修士,隨歲月而消亡;轉換成功,則融會貫通天地法則,可與天地同壽,是為仙)
仙人沒有較正統的劃分體系,僅供參考,大致是:天仙境、真仙境(太乙真仙)、玄仙境(大至玄仙)、金仙境(大羅金仙)、仙君境、仙尊境、仙帝境

㈢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真佛。

心中有佛的人並不一定是好人 人心是最難猜的 不要去猜別人的想法 做好自己就好了

㈣ 告訴我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佛

凈空法師---佛不是神仙,佛是一個覺悟的人,究竟圓滿覺悟的人,古印度稱他為「佛陀」。

佛在世間干什麼?念老註解說:

【解】彼佛住世宏法共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間之人民演說經文、講論、道法與道要,道者,覺悟之路也。

「道」是道路,這個道路通到哪裡?通到成佛,成佛之道。所以海賢老和尚常常勸人,遇到人總會講這么一句話: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這一句話是老和尚的口頭禪,見到人無論是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就這一句話。這一句話是真話。這一句話是《無量壽經》上三種真實,這一句話是「真實之際」,從真心裡頭流出來的,是真實智慧,是真實的利益。所以他一生就抓住了這一句話,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他真心切願,希望早一天脫離六道輪回,早一天往生極樂世界。他取得這兩個條件在什麼時候?我們細心去看這光碟,你要看上幾百遍,看上千遍,你就看出門道出來了,他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又告訴他「明白了,不要亂說,不能說」,那個「明白」是什麼意思?「明白」是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明白」了、「覺悟」了。

「覺悟」是什麼地位?跟釋迦牟尼佛三十歲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 、明心見性,成佛了,什麼都明白了,沒有人教他。為什麼會明白?因為你本來是佛。《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成佛不稀奇,成佛人人都有份。

那要怎樣才能成佛?記住:你和我本來是佛。現在怎麼樣?現在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變成凡夫了,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不起心、不動念就叫做佛,所以佛不稀奇。

佛不是神仙,佛是一個覺悟的人,究竟圓滿覺悟的人,古印度稱他為「佛陀」。為什麼他會覺悟?他見色聞聲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成佛了。所以真佛、假佛原來是一個,不是假佛之外有個真佛,真佛之外有個假佛,不是的。真佛、假佛是一體,覺了就是真佛,迷了就是假佛,假佛是六道眾生,一回事。

佛陀的教育,終極的目標就是求覺悟,回歸自性,讓我們的假佛回歸到真佛,真佛跟假佛是一不是二。假的迷惑造業受六道輪回的苦報;真的在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沒有苦,我們這邊講三種苦、八種苦,無量的苦楚,極樂世界沒有,一種都找不到。

㈤ 佛教里實相到底是什麼意思

實相,本義為本體、實體、真諦、真相、本性等,意指萬事萬物真實不虛的體性;在佛教中,又可作真如、法界、法性、空等。實相為佛教之宇宙存有論,與說明宇宙現象的緣起論看似相對而實有密切關聯。

在佛典中,華嚴、般若、法華、維摩等經及中、百、十二門、成實、成唯識論等論,都是在闡明諸法實相的典籍。在宗派方面,則成實、三論、天台、華嚴、禪、法相諸宗均無不著重說明諸法實相。

學佛人想圓滿,必須成就實相。你想在人間把什麼 事情都做得圓圓滿滿,首先在你的心裡,你就必須懂得 一個真實之相,叫實相。真實之相是什麼呢?

(5)網路上真佛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真實之相 是從你的內心發出來的,由你的般若智慧所顯現的。也 就是說,人有智慧、有菩薩的智慧顯現出來的,在你心 中所映照出來的那些事情、那些真相,那麼才叫實相。

實者,非虛妄之義,相者無相也。是指稱萬有本體之語。曰法性,曰真如,曰實相,其體同一也。就其為萬法體性之義言之,則為法性;就其體真實常住之義言之,則為真如;就此真實常住為萬法實相之義言之,則為實相。

㈥ tql是什麼意思網路用語

女孩說tql什麼意思
tql是飯圈用語,「太強了」拼音「tai qiang le」的首字母縮寫。

飯圈中的縮寫字母總是會讓人摸不清頭腦,吃瓜群眾在吃瓜過程中看到縮寫看得一頭霧水,dbq=對不起、zqsg=真情實感、xswl=笑死我了、nbcs=no body cares!

tql什麼梗網路用語
tql:是太強了的首字母縮寫。常常出現於彈幕中,意思是感嘆他人非常強。

女孩說tql什麼意思 tql什麼梗網路用語2

2019年最火最流行的網路用語
1.「盤它!」

2.「你是魔鬼嗎?」

3.「我信你個鬼,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4.「996」:上班996,生病ICU

5.「硬核」

6.「檸檬精」

7.「我太難/南了」

8.「上頭」

女孩說tql什麼意思 tql什麼梗網路用語3

9.「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10.「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

㈦ 佛教的識智什麼的都聽不懂請用現代文講現在網上翻譯的都是中文的字樣本質上根本就弄不懂是什麼意思那這些

阿彌陀佛

佛法中的八識,是佛法基本正知見,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第七識為意識(又名末那識),第八識又名阿賴耶

四智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如果看不懂佛經,你可以看凈空法師的講經說法,《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等,網上很容易找到。

凈空法師---轉八識成四智是真心了,轉第六意識,就不用第六意識了,那是什麼?妙觀察智現前,自性的智慧,妙觀察智。轉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這是自性里的德,德行;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自性本具的般若完全現前;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得大自在,這用真心。

由此可知,十法界裡面全是用的八識五十一心所,用的是這個。四聖法界覺,用妄心,他覺,他依佛,叫皈依佛,真正皈依佛;我們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皈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靠經典上給我們講的覺,這叫皈依佛。所以皈依的意思要懂。哪些是真皈依的?四聖法界是真皈依,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凈而不染。你看我們六道里受了三皈依,還是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凈,這就是假的,有名無實。四聖法界那是名實相符。轉八識成四智是真心了,轉第六意識,就不用第六意識了,那是什麼?妙觀察智現前,自性的智慧,妙觀察智。轉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這是自性里的德,德行;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自性本具的般若完全現前;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得大自在,這用真心。用真心那是真佛,用妄心不是真佛,所以天台家講十法界裡面的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很像,這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大乘經裡面講的善,通常看成善惡的善,錯了,善惡的善在煩惱里頭。這個地方的善,至少我們要用賢首國師《還源觀》上講的四凈德,這是善,「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這是善,法身菩薩,這是善。願悉修之,我們發願要像地上菩薩一樣,真修。

摘自《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一七集)

㈧ 佛佛網路詞是什麼意思

真修凈土真念佛!
三藏十二部。讓與別人悟。
八萬四千門。饒與別人行。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之外。不用一字。
各自去掃凈室一間。供佛像一尊。
每日燒清香一爐。換清水一碗。
夜來上明燈一盞。
紙畫木雕。即同真佛。
愛如父母。敬如君王。
早晚朝參。必誠必敬。
拜如山倒。起似雲升。
出而問訊。入而問訊。
五里十里。常如佛前。
一飲一食。先須供養。
舉目動口。無不是佛。
一串數珠不離手。
一句彌陀不離口。
高聲念。低聲念。
六字念。四字念。
緊念。緩念。
朗念。默念。
合手念。跪膝念。
面佛念。朝西念。
敲魚念。掏珠念。
行道念。禮拜念。
獨自念。同眾念。
在家念。在外也念。
閑也念。忙也念。
住也念。 坐也念。卧也念。
連夢中也念。才是真念。
念得心酸淚下。
念得火滅灰寒。
念得神號鬼哭。
念得天喜地歡。
一聲佛振動了魔王宮殿。
一聲佛粉碎了劍樹刀山。
一聲佛為百劫千生消業障。
一聲佛為四恩三有啟因緣。
正是:
榨到油來。擊撞之聲益很。
船當浪起。搖棹之聲益悲。
鑊湯在後。蓮池在前。
雖有千萬人阻我不念。不可得也。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閱讀全文

與網路上真佛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牛wifi插座連接不了網路 瀏覽:744
電腦wifi連接器顯示無網路 瀏覽:175
網路營銷是如何進行人群定位 瀏覽:889
360借款網路異常怎麼辦 瀏覽:525
銳捷無線網路產品好嗎 瀏覽:36
怎麼用路由器收別人家的網路 瀏覽:971
公司網路怎麼監控 瀏覽:653
無線網偶爾網路異常 瀏覽:562
怎麼可以不需要密碼連接網路 瀏覽:363
阿里雲電腦和5g網路 瀏覽:318
中國網路人口多少 瀏覽:935
電視網路參數設置失敗 瀏覽:954
網路電視看電影app哪個好用嗎 瀏覽:839
網路機頂盒和移動iptv哪個好 瀏覽:965
什麼叫網路通信手段 瀏覽:178
xp查看網路連接 瀏覽:467
網路連接用戶名怎麼在手機上查 瀏覽:99
華為手機怎麼設置網路詳情 瀏覽:554
移動網路安裝分類 瀏覽:511
末心網路是什麼 瀏覽:61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