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路有什麼用
網路是一個,沒有地域限制的通信方式,只要兩個人都在網上就可以相互交流。還可以在網路上查詢資料,看電影等等,總之他就是一個交流的平台
❷ 21世紀發明了什麼
1、3D列印
2005年,市場上首個高清晰彩色3D列印機Spectrum Z510由ZCorp公司研製成功。2010年11月,美國Jim Kor團隊打造出世界上第一輛由3D列印機列印而成的汽車Urbee問世。
2011年6月6日,發布了全球第一款3D列印的比基尼。
2019年1月14日,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在《自然·醫學》雜志發表論文,首次利用快速3D列印技術,製造出模仿中樞神經系統結構的脊髓支架,在裝載神經幹細胞後被植入脊髓嚴重受損的大鼠脊柱內,成功幫助大鼠恢復了運動功能。
2、室內雲朵
自2010年以來,斯米爾德就一直致力於發明室內雲朵。為了在室內製造出白色雲。需要精確的規劃設計:溫度、濕度和燈光必須恰到好處。
當准備條件具備時,斯米爾德使用一個煙霧器來製造這個室內人造雲。它持續時間非常短暫,卻十分美麗,並能夠奇妙地移動。在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2012年最佳發明中,人造室內雲朵居首。
3、共享單車
早在1965年,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提出了「白色計劃」,根據該計劃由政府購置50輛自行車並將其刷上白漆作為記號散放在城市各處供人使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無人管理的共享單車系統,故共享單車由荷蘭發明。2007年,法國也有單車自由行,到後來才中國風靡和創新模式發展,並推廣海外。
4、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的誕生,是電腦演變而來的。具備無線接入互聯網的能力,具有PDA的功能。具有開放性的操作系統。
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體、游戲、導航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並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路來實現無線網路接入手機。可以用手機上網,可以通過5.1英寸的高清屏幕看電影,可以拍照,聽音樂,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5、引力波
北京時間2017年10月16日22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於2017年8月17日首次發現雙中子星並合引力波事件。
引力波開啟了人們認識宇宙的新途徑。過去科學界探測宇宙,多是依靠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等手段,而引力波是與光不同的信息載體,能幫人類洞悉整個宇宙的起源。
❸ 21世紀科技發明知多少
21世紀影響人類生活的五大發明:1、修復手套 2、仿生心臟 3、神經轉化 4、神經轉化 5、耳朵看世界
21世紀,許多令人驚訝的技術創新將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憑借「修復手套」獲得2004年度「尤利卡令人鼓舞科學獎」的科學家宣稱,科幻小說的預言距離變成現實已經不遠了。
●修復手套
「修復手套」是一種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學的特殊致動器和感測器的裝置。機械手研究實驗室設計「修復手套」的目的是為了製造一種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這種「外衣」能夠幫助人體重新運動。全世界的科學家、程序設計員、發明者都在開發復制、替代人體結構或者幫助人體的創新技術。
●仿生心臟
同位移植人工心臟 CATO 是一種能全面模仿人類心臟的裝置,由血液室 心室 、閥 瓣膜 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特殊致動裝置組成。
科學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把包括電源在內的人工心臟裝置移植到心臟通常所處位置的有限空間內。科學家曾經拿母牛做實驗,並獲得巨大成功,這也為他成功給同位移植人工心臟申請專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神經轉化
一位澳大利亞程序設計員開發出一套系統。根據這套系統,遭受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人今後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殘疾的限制,只要通過神經信號的提示便能與別人溝通。另一位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的人機聯結界面:一個人可以利用皮膚表面電極接收神經信號,然後在經過人工智慧分析後,便能夠達到交流的目的。兩位科學家合作後,這套系統被稱為神經轉化技術。
●耳朵看世界
萊斯利·凱博士設計出一種聲納裝置,這種裝置能釋放出超聲波,還能發現其他物體和障礙物發出的反射。數據接著被轉化成一連串能夠聽到的聲音,這些聲音在頻率上與遠處物體發出的聲音相對應。經過少許的培訓,人類大腦似乎能下意識地將這些聲音轉化為空間想像。
這項技術贏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創新獎,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將利用這項技術自信地行走在他們不熟悉的區域。
●人造肌肉
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於上個世紀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裡才取得了較大發展,因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中心研製出了特種聚合體和智能材料。未來人類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強壯的人和最強大的仿生胳膊進行較量。
未來科技預測
「
時間旅行和量子隱形傳態(teleportation)現在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可能需要幾個世紀才能掌握這些技術。但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我們將能夠理解暗物質,也許還能測試弦理論,發現存在生命的行星。我們或許還能創造第二大腦(Brain 2.0),這樣我們就可以將我們的意識保存在磁碟上,以使它在我們死後繼續存在。」
「我認為,在未來幾年裡,我們將發明腦起搏器,它能刺激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腦,喚起他們的一些記憶。這些患者將能記起他們是誰,他們住在什麼地方。也許,未來的互聯網將成為一個具有情感和回憶的大腦網路(brain-net)。
「20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紀,計算機、電視、收音機、GPS和互聯網等相繼被創造出來。物理學已經可以被用來探測生命領域。所以我認為,21世紀將是物理學和生物學的世紀。因此,未來屬於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慧和量子物理學。」
人與電腦相愛
「我還沒有看過《她》(Her)這部電影。但是,我認為,人與電腦相愛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今天,我們仍然很容易判斷我們是否在同一台電腦說話。電腦沒有自我意識,不能很好地掌握常識。但是,這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在未來幾十年中,我們將有一些喜歡『她』。」
殖民其他星球
「我和卡爾•薩根(Carl Sagan)都認為,我們最終應該成為另外一個星球上的物種。生命彌足珍貴,不能僅僅存活於一個星球。但我認為,我們應該探索新的技術,以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助推火箭太昂貴,也許我們應該考慮激光/微波驅動的火箭或太空電梯。在此之前,太空探索的成本會限制我們探索宇宙的能力。
「科幻小說作家太樂觀了,我認為在太空建立殖民地將需要更長的時間。將一磅重的東西送到近地軌道上,成本達到1萬美元。將一個人送上月球,成本約為每磅10萬美元,如果要將人送上火星,成本是每磅100萬美元。」
宇宙的誕生
「現在的理論認為,時間並非開始於宇宙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存在一個多元宇宙。按照宇宙膨脹理論和弦理論,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存在著多個宇宙。這些宇宙是在氣泡互相沖撞並分裂成更小的氣泡時形成的。」
❹ 21世紀的新發明
21世紀的最高新科技發明最主要的兩樣是電腦的發明和納米技術的應用。
1.電腦的學名為電子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1946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用於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製造的,但它的體積龐大,佔地面積17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0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櫃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現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最初的計算機由約翰·馮·諾依曼發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於現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麼大,後逐步發展而成。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展,製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路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由IBM於1981年推出。
2.納米技術的出現,為節能環保等多個領域拓展了廣闊空間,這無疑又是一次新技術的革命。將納米技術應用到材料領域,具有不沾水、不沾油的特點。防霧的風擋玻璃,自清潔的納米布等都已經相繼投入使用,測實驗中心的檢測表明:該產品讓臨界摩擦變滑動為滾動,使產品具有神奇的功效。北京大學留美博士李正孝教授研發的納米燃油添加劑已於三年前實現了產業化,該產品以添加經過液相納米組裝技術處理過的納米尺度水顆粒為特徵,以全新的物理作用改變了燃油的燃燒過程,經過數百萬噸的燃油大規模使用,節油率達到10-20%。北京博納士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二代產品——BONUS納米燃油添加劑,該產品在萬分之一的添加比例下,經過國家交通部汽車運輸行業能源利用檢測中心、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油田節能監測中心、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環保局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等機構的檢測表明,該產品能大幅度節能和降低尾氣有害物質排放,特別是對已成為環保焦點的氮氧化物的尾氣排放,有獨到的凈化作用。另外,該公司最近推出了納米潤滑油添加劑,並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運輸學院的台架檢測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油料及油料裝備檢減磨證明,缸壓增加、動力提高、節能環保。
❺ 21世紀有哪些偉大的發明
1、SixthSense
SixthSense來源於一項神奇的高科技,這項高科技被命名為「第六感通訊科技」。據說,這套裝置的費用僅僅350美元,它能讓你不改變平時生活習慣的情況下隨時隨地的享受各種服務。
比如,你到超市買東西,想搜一下關於你買物品的一些信息,那麼你可以用該科技裝置中的攝像頭來獲取物品包裝上的一些信息,用來進行聯網查詢。
如果你到外地旅遊,看到美麗的風景,想留作紀念,你可以用你的手指做照相的姿勢,然後你手指上的感應晶元會幫你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通過攝像設備,將你拍攝的內容投放牆上,或一張紙上。
2、無盡大樓
韓國的隱形大樓The Tower Infinity被《時代》雜志列為2013年25項最偉大發明之一。這座樓預計在2016年完成。世界上大多數建築師都把它視為一個建築奇跡,它將在建築和工程界打開新的視野。
3、AbioCor人造心臟
2001年,首起AbioCor人造心臟換心手術成功。和老式人造心臟不同的是,AbioCor的動力來源於自己,不僅降低了感染率,還提升了靈活性。
4、Facebook
Facebook不是第一個社交網路,它建立在MySpace、Bebo成功的基礎之上。但Facebook確實最好用的社交網路,很快它的規模超越了所有前輩,發展為全世界第一大社交媒體。Facebook的用戶不限背景、國籍和年齡,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它與別人交流。
5、The Plus Pool
第一個Plus Pool是紐約設計的,用來過濾河水的,使當地人和遊客們能在干凈的河水裡游泳。分層過濾系統能去除細菌和污染物,確保干凈且可進入游泳的水達到國家和城市的標准。無化學物質,無任何添加劑,過濾後的水是純天然的河水。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 -SixthSense
網路-無盡大樓
網路-人造心臟
網路-Facebook
❻ 15世紀到21世紀的發明(發現)大事記是什麼
燈泡、汽車、飛機、衛星、移動支付、互聯網等。最重大的就是有了發電技術,後來的網路技術,還有就是登錄月球等等。網路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並按需獲取信息。
(6)21世紀的發明五級網路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網路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路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體上、軟體上、所用標准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路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到了今天,Internet能夠負擔如此眾多用戶的參與,說明網路技術已經成長到了相當成熟的地步,用戶自己也能耳聞目睹不斷涌現的新名詞、新概念。但這還不是終結,僅僅是歷史長河的一段新紀元的開始而已。
❼ 網路的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有:
1、資源共享:凡是入網用戶均能享受網路中各個計算機系統的全部或部分軟體、硬體和數據資源,為最本質的功能。
2、提高性能:網路中的每台計算機都可通過網路相互成為後備機。一旦某台計算機出現故障,它的任務就可由其他的計算機代為完成。
3、分布處理:通過演算法將大型的綜合性問題交給不同的計算機同時進行處理。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合理選擇網路資源,就近快速地進行處理。
(7)21世紀的發明五級網路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網路的優勢有:
1、信息多元化:網路信息中運用了flash、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技術,而是通過組合的應用配以精彩的內容給讀者帶來了強烈的感觀刺激和互動參與的慾望。網路的信息涉及范圍有游戲、時尚、服飾、汽車、音樂、影視等多個行業中。
2、表現形式立體化:網路新聞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在新聞傳播內容、形式、結構以及便於閱讀等各個方面,都很好地發揮了新聞宣傳的輿論的導向作用,收到了較強的立體化的新聞傳播效果。
3、傳播互動化:信息傳播的雙向互動,是網路傳播的本質特徵和社會意義的集中所在。互動式傳播內含著天然的民主親和力與自由召喚力,從而構成了對現有傳媒的致命沖擊,構成了對傳統意識的日趨迫切的反叛與否定。
❽ 21世紀有哪些發明
1、室內雲朵
自2010年以來,斯米爾德就一直致力於發明室內雲朵。為了在室內製造出白色雲。需要精確的規劃設計:溫度、濕度和燈光必須恰到好處。當准備條件具備時,斯米爾德使用一個煙霧器來製造這個室內人造雲。它持續時間非常短暫,卻十分美麗,並能夠奇妙地移動。在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2012年最佳發明中,人造室內雲朵居首。
2 、虛擬鍵盤
虛擬鍵盤為了在PAD和智能手機上使用時可以輕松訪問電子郵件,文本處理和電子表格,用戶可以將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放在家中。虛擬鍵盤的適用性技術研究用戶手指的運動並解碼和記錄鍵盤擊打動作。由於虛擬鍵盤是由光投影形成的圖像,因此在不使用時它將完全消失。谷歌於2013年1月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了一份新的專利申請,其中指出了一種激光投影鍵盤,可將用戶的身體變成觸摸屏。
3、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的誕生,是電腦演變而來的。具備無線接入互聯網的能力,具有PDA的功能。具有開放性的操作系統。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體、游戲、導航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並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路來實現無線網路接入手機。可以用手機上網,可以通過5.1英寸的高清屏幕看電影,可以拍照,聽音樂,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4、谷歌隱形眼鏡
這款智能隱形眼鏡被稱為「眼科電化學感測技術」,內含電子感測器和一個天線。感測器可以讀取患者眼淚中的化學成分,當檢測出某個危險值的時候,會通過內置的微型LED燈向患者發出警報。 人類的眼淚中含有大量的電解質,這種隱形眼鏡可以通過內置的感測器讀取相關信息,為患者提供了一種,簡單方便的監護方式。
5、高鐵
高鐵基礎設施設計速度標准高、可供火車在軌道上安全高速行駛。,列車運營速度在200km/h以上,高鐵級主要用於東部鐵路客運干線和特大城市群城際鐵路,高鐵的出現,彌補了火車的各項不足,解決了大多數人的交通出行問題,是當之無愧的偉大發明。
❾ 5G網路到底有什麼用
您好,5G網路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網路,簡稱5G。
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十Gb,比4G網路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
舉例來說,一部1G超高畫質電影可在3秒之內下載完成。
隨著5G技術的誕生,用智能終端分享3D電影、游戲以及超高畫質(UHD)節目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