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二次革命是什麼

網路二次革命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23 07:37:33

① 二次革命到底指的是哪兩次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於1913年發動的討伐袁世凱的一場戰爭,又稱「癸丑之役」、「贛寧之役」。

南京臨時政府結束後,產生了全國統一的中華民國,北洋系軍政集團領袖袁世凱取代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1913年初,由同盟會改組而成的國民黨在正式國會的選舉中贏得勝利,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准備組織內閣。厲行獨裁的袁世凱為阻止國民黨執政,派人收買兇手,於3月20日晚在上海滬寧車站暗殺宋教仁。革命黨人迅速協助租界當局捕獲兇手,宋案真相大白,國民黨理事長孫中山動員起兵討袁。但由於實力不足,國民黨的軍事領袖黃興遲疑不決,主張法律解決,孫中山的革命動員受到挫折。4月,袁世凱與五國銀行團達成兩千五百萬英鎊的大借款(見善後借款),獲得了戰爭經費,遂准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5月初,北洋第六師、第二師在湖北都督、副總統黎元洪支持下相繼入鄂,統制湖北地面,並監視江西。6月,袁世凱又下令罷免堅決反袁的贛督李烈鈞、粵督胡漢民、皖督柏文蔚,三督相繼被迫下野。

孫中山面對革命黨人不戰而走的屈辱處境,憤懣萬分,決心冒險起兵。在孫中山的動員下,李烈鈞於 7月8日回到江西湖口,成立討袁軍,宣布江西獨立,於12日向進駐九江的北洋第六師發動進攻,拉開了二次革命的戰幕。7月15日,黃興在南京宣布江蘇獨立。隨後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以及重慶等地也相繼宣布獨立,加入討袁行列。以江西、江蘇為主要戰場的二次革命全面爆發。但是,討袁軍倉促上陣,孤立無援,連國民黨的多數議員都還在北京留戀議席,因此,這場革命很快就遭到挫敗。在江西戰線,北洋第一軍於7月25日佔領湖口,8月18日佔領南昌。在江蘇戰線,討袁軍於7月16日至22日間在徐州地區與北洋第二軍和張勛所部會戰失利,直退南京。上海討袁軍進攻北洋軍駐守的製造局屢攻不克。其餘各省動員起兵遲緩,湘、粵、閩北援之師遲遲不發。7月28日,黃興看到大局無望,遂離寧出走,討袁軍全局動搖,各地相繼取消獨立。不久,南京第八師等部下級軍官及士兵重新舉起討袁的大旗,於8月11日宣布恢復獨立,士兵們義憤填膺,人自為戰,與重兵雲集的北洋軍展開了頑犟的血戰。9月1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敗。孫中山、黃興、李烈鈞等逃亡日本。二次革命是一場保衛辛亥革命成果的戰斗,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繼承了武裝斗爭的光榮傳統,不畏犟權,英勇奮戰。它的失敗也充分暴露了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運動的軟弱性。

② 中國二次革命指的是什麼時候

二次革命是指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於1913年發動的討伐袁世凱的一場戰爭﹐又稱「討袁之役」、「癸丑之役」﹑「贛寧之役」。
我國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開始的改革也被稱為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③ 什麼是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即稱討袁之役、癸丑之役、贛寧之役。1913年3月20日,國會開會前夕,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殺。4月,袁世凱又非法簽定善後大借款,准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看清袁世凱的反動面目,從日本回國,力主武裝討袁。
經過
開端
1913年7月12日,在袁世凱的步步緊逼下,被免職的李烈鈞在孫中山指示下,從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舊部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獨立,並發表電告討袁。1913年南京,組織討袁,宣布江蘇獨立。推舉江蘇都督程德全為南軍司令,但程棄職,逃遁上海。隨後安徽柏文蔚、上海陳其美、湖南譚延闓、福建許崇智和孫道仁、四川熊克武亦宣布獨立。浙江朱瑞、雲南蔡鍔中立。7月18日,陳炯明響應孫中山號召宣布「廣東獨立」。
1913年7月22日,江蘇討袁軍在徐州地區與馮國璋北洋第二軍和張勛武衛前軍會戰失利,退南京。7月22日至28日,上海討袁軍屢攻江南製造局未克。指揮部被上海租界當局解散。7月28日,黃興看到大局無望,遂離寧出走,討袁軍全局動搖。8月11日,何海鳴率南京第八師部分下級軍官及士兵重新舉旗討袁,宣布恢復獨立,2000多名士兵們與北洋軍展開血戰。
1913年8月13日,擁袁桂軍龍濟光部攻佔廣州。1913年佔領南昌。9月1日,張勛武衛前軍攻克南京,各地宣布取消獨立。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被通緝,相繼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敗。
結果
1913年10月6日,國會選出袁為第一任正式大總統。11月4日,袁世凱以「叛亂」罪名下令解散國民黨,並驅逐國會內國民黨籍議員。國會由於人數不足而無法運作,不久即被解散。袁世凱從此成為寡頭總統,並於數年後稱帝。
二次革命的失敗是民國史上一個不幸的開端。袁世凱稱帝失敗之後,不少建立民主國家必須的舉措,如將軍隊國家化、民選議會、以法治國等等,於事後都失去了健康發展的契機。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張膽的軍隊干政、起迭不斷的革命與反革命,引致兵禍連連。
國民黨聯合資產階級,並且沒有兵權。政治基礎不牢,武裝力量薄弱,亦二次革命失敗原因之一。二次革命」的領導者沒有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參加。倉促上陣的討袁軍,缺乏戰略計劃和統一指揮,缺乏戰略協同,他們冷冷清清,孤軍奮戰,甚至連多數國民黨議員都還在北京留戀議席。
此外,亦有觀點認為辛亥革命後全國民主氣氛濃厚,宋教仁案仍有通過法律渠道解決的可能,國民黨急於討回公道而訴諸武力,摧毀了辛亥革命後建立的代議制政體,成為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的開端。

④ 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二次革命
(又稱癸丑之役或贛寧之役)是孫中山等國民黨人於1913年(民國二年)在中國發動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革命,又稱為「討袁之役」。

護法運動
(1917年—1922年)指由孫文領導,反對北洋政府,在廣州另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中,亦稱為「三次革命」。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打倒事實上由北洋系統專政的「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統。

護國戰爭
(又稱護國戰役、護國運動、反帝制戰爭;民國四年—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發生在中國近代的內戰,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於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布獨立,並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布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4)網路二次革命是什麼擴展閱讀

1、二次革命

1912年2月,隆裕太後詔袁世凱組建臨時共和政府,同盟會在南北和談之際,早於隆裕太後的詔書成立臨時政府。南方獨立各省最終選舉袁世凱為臨時總統。1913年2月,中國首次根據《臨時約法》的規定,進行國會選舉。由同盟會為骨幹組成的國民黨獲得議席最多,預備由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滬寧車站遇刺,兩天後去世。兇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獲,陳其美勢力稱搜出與國務總理趙秉鈞的通訊。當時種種證據,都指向袁世凱是暗殺背後的策動者。

江蘇都督程德全、民政長應德閎在收到租界會審公堂移交的證據後,把罪犯應桂馨和國務總理兼內務總長趙秉鈞、內務部秘書洪述祖之間來往的秘密電報和函件的要點以「通電」的形式向海內外公布,迫使趙秉鈞不得不發出公開電報為自己辯解。上海地方檢察廳也公開傳訊在位的國務總理趙秉鈞。趙氏拒絕到上海應訊,但迫於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袁世凱批准他辭去總理,由段祺瑞代理。

孫中山於事發後即從日本返回中國,於上海開會,主張討伐袁世凱。但國民黨內意見不一,部分領導人(如黃興)傾向使用和平手法,在不破壞臨時約法之下以法律方法抗爭。

2、護國運動(1915年-1916年,又稱護國戰役、護國戰爭、護國之役、洪憲之役),是辛亥革命後孫中山領導發動的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運動。

護國運動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於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布獨立,並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布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3、護法運動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維護臨時約法、恢復國會,聯合西南軍閥共同進行了反對北洋軍閥獨裁統治的斗爭。又稱護法戰爭。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打倒北洋軍閥專政的虛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統。

⑤ 二次革命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1912年元旦,黃興高興的出席了孫中山臨時大總統的就職典禮,並被委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負責指揮全軍作戰。4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結束後,黃興仍被任為南京留守府留守。後在袁世凱的高壓下,黃興將南方軍隊裁減了一部分,為了「破除猜疑」,又於6月正式辭去了南京留守職務。10月,黃興辭去了所有職務。

就在黃興以為革命成功時,1913年3月20日,袁世凱派人刺殺了國民黨重要領導人宋教仁,接著又派兵南下,企圖一舉撲滅南方革命力量。革命黨人毫無准備,連吃敗仗。黃興對袁世凱的幻想破滅。7月12日,原江西都督李烈鈞起兵討袁,「二次」革命爆發。14日,黃興到了南京,召集軍事會議,決定出兵討袁。但因種種原因,「二次革命」也失敗了。黃興先後流亡日本、美國。袁世凱死後,1916年7月8日,黃興由日本回到上海。他和孫中山合作,共商建國大計。不久,因操勞過度,舊病復發,於10月31日去世,時年42歲。1917年春安葬湖南長沙嶽麓山。

⑥ 「二次革命」指的是什麼

1913年3月27日,他由日本返回上海,當晚在黃興寓所討論對策。會上,他力排眾議,認為對竊國大盜袁世凱不能用法律解決,非用武力不可。會後,他沖破阻力,發動江西、安徽、廣東等省革命黨人興師討袁,並把這場戰爭稱為「二次革命」。

⑦ 請問二次革命是什麼

一樓的真搞笑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於1913年發動的討伐袁世凱的一場戰爭,又稱「癸丑之役」、「贛寧之役」。

南京臨時政府結束後,產生了全國統一的中華民國,北洋系軍政集團領袖袁世凱取代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1913年初,由同盟會改組而成的國民黨在正式國會的選舉中贏得勝利,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准備組織內閣。厲行獨裁的袁世凱為阻止國民黨執政,派人收買兇手,於3月20日晚在上海滬寧車站暗殺宋教仁。革命黨人迅速協助租界當局捕獲兇手,宋案真相大白,國民黨理事長孫中山動員起兵討袁。但由於實力不足,國民黨的軍事領袖黃興遲疑不決,主張法律解決,孫中山的革命動員受到挫折。4月,袁世凱與五國銀行團達成兩千五百萬英鎊的大借款(見善後借款),獲得了戰爭經費,遂准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5月初,北洋第六師、第二師在湖北都督、副總統黎元洪支持下相繼入鄂,統制湖北地面,並監視江西。6月,袁世凱又下令罷免堅決反袁的贛督李烈鈞、粵督胡漢民、皖督柏文蔚,三督相繼被迫下野。

孫中山面對革命黨人不戰而走的屈辱處境,憤懣萬分,決心冒險起兵。在孫中山的動員下,李烈鈞於 7月8日回到江西湖口,成立討袁軍,宣布江西獨立,於12日向進駐九江的北洋第六師發動進攻,拉開了二次革命的戰幕。7月15日,黃興在南京宣布江蘇獨立。隨後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以及重慶等地也相繼宣布獨立,加入討袁行列。以江西、江蘇為主要戰場的二次革命全面爆發。但是,討袁軍倉促上陣,孤立無援,連國民黨的多數議員都還在北京留戀議席,因此,這場革命很快就遭到挫敗。在江西戰缐,北洋第一軍於7月25日佔領湖口,8月18日佔領南昌。在江蘇戰缐,討袁軍於7月16日至22日間在徐州地區與北洋第二軍和張勛所部會戰失利,直退南京。上海討袁軍進攻北洋軍駐守的製造局屢攻不克。其餘各省動員起兵遲緩,湘、粵、閩北援之師遲遲不發。7月28日,黃興看到大局無望,遂離寧出走,討袁軍全局動搖,各地相繼取消獨立。不久,南京第八師等部下級軍官及士兵重新舉起討袁的大旗,於8月11日宣布恢復獨立,士兵們義憤填膺,人自為戰,與重兵雲集的北洋軍展開了頑犟的血戰。9月1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敗。孫中山、黃興、李烈鈞等逃亡日本。二次革命是一場保衛辛亥革命成果的戰斗,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繼承了武裝斗爭的光榮傳統,不畏犟權,英勇奮戰。它的失敗也充分暴露了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運動的軟弱性。

⑧ 什麼叫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即稱討袁之役、癸丑之役、贛寧之役。1913年3月20日,國會開會前夕,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殺。4月,袁世凱又非法簽訂善後大借款,准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看清袁世凱的反動面目,從日本回國,力主武裝討袁。

⑨ 二次革命過程是怎麼樣的,二次革命最後的結果如何

二次革命的最終結果是以國民黨的失敗而告終,而且這一次失敗非常的慘痛教訓,許多國民黨的高級官員都逃往了國外。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徹底推翻了滿清政權,但是因為當時的孫中山並不對政權有所覬覦,所以說就將這一勝利的果實留給了袁世凱,我們大家都知道袁世凱是一個非常兇殘的人,而且他的封建腐敗思想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說革命的勝利果實落到,袁世凱身上這又讓百姓們遭了殃。

二次革命,雖然說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討袁革命,但是因為事先准備的並不是特別的充分,而袁世凱的卑劣行徑,又使北洋軍閥實力大大的膨脹,當時的國局十分的動盪,老百姓也坐立不安,在這種格局之下,孫中山的二次革命大大的增加了老百姓的恐懼,所以說最終只能以失敗為告終。

閱讀全文

與網路二次革命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為什麼插上卡不顯示網路 瀏覽:14
無線網路的嘆號 瀏覽:788
哪個不是目前網路常用網路類型 瀏覽:909
oppo手機更新系統後網路不穩定 瀏覽:223
網路教育有哪些收費項目費用清單 瀏覽:127
快遞一百收件端網路異常 瀏覽:828
現在哪裡還有網路銀行存款 瀏覽:81
職稱繼續教育網路考試多少算及格 瀏覽:219
e福州網路異常怎麼辦 瀏覽:457
電視網路版和高清哪個好 瀏覽:592
長子百度網路營銷介紹 瀏覽:833
無線網卡網路慢 瀏覽:674
下列哪個不是按網路拓撲結構分類 瀏覽:258
46001是什麼網路制式 瀏覽:460
網路查控申請書在哪個階段申請 瀏覽:969
最近優酷網為什麼沒有網路 瀏覽:594
信號與系統中什麼是全通網路 瀏覽:335
攝像頭換了路由器顯示無網路視頻 瀏覽:149
怎麼查手機支持什麼網路 瀏覽:170
手機下了電梯長時間沒網路咋回事 瀏覽:53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