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七部門聯手規范網路直播採取了什麼措施
日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網路直播規范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提升主流價值引領,要切實維護網民權益,要加強未成年人保護,要築牢信息安全屏障,要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1、要提升主流價值引領。網路直播平台應當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強化導向意識,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扶持優質主播,擴大優質內容生產供給;培養網路主播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有效提升直播平台「以文化人」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力量。
2、要切實維護網民權益。網路直播平台應當嚴格遵守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規定,規范收集和合法使用用戶身份、地理位置、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行為;充分保障用戶知情權、選擇權和隱私權等合法權益;依法依規引導和規范用戶合理消費、理性打賞;依法依規留存直播圖像、互動留言、充值打賞等記錄;加大對各類侵害網民權益行為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網路直播行業秩序。
3、要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網路直播平台應當嚴禁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路主播賬號注冊服務,為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未成年人提供網路主播賬號注冊服務應當徵得監護人同意。
應當向未成年人用戶提供「青少年模式」,防範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直播,屏蔽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直播內容,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充值打賞服務;建立未成年人專屬客服團隊,優先受理、及時處置涉未成年人的相關投訴和糾紛,對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賬號打賞的,核查屬實後須按規定辦理退款。
4、要築牢信息安全屏障。網路直播平台應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嚴格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責任制,具備與創新發展相適應的安全可控的技術保障和防範措施;對新技術新應用新功能上線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直播信息服務,應嚴格進行安全評估;利用基於深度學習、虛擬現實等技術製作、發布的非真實直播信息內容,應當以顯著方式予以標識。
5、要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打擊利用網路直播顛覆國家政權、散播歷史虛無主義、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等違法犯罪活動;嚴厲查處淫穢色情、造謠誹謗、賭博詐騙、侵權盜版、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全面清理低俗庸俗、封建迷信、打「擦邊球」等違法和不良信息。
(1)怎麼管理網路直播平台擴展閱讀
《意見》明確了平台、主播、用戶三方的責任:
首先,要壓實平台主體責任。網路直播平台提供互聯網直播信息服務,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嚴格履行網路直播平台法定職責義務,落實網路直播平台主體責任清單,對照網路直播行業主要問題清單建立健全和嚴格落實總編輯負責、內容審核、用戶注冊、跟帖評論、應急響應、技術安全、主播管理、培訓考核、舉報受理等內部管理制度。
其次,要明確主播法律責任。自然人和組織機構利用網路直播平台開展直播活動,應當嚴格按照《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等有關要求,落實網路實名制注冊賬號並規范使用賬號名稱。
網路主播依法依規開展網路直播活動,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不得超許可范圍發布互聯網新聞信息;不得接受未經其監護人同意的未成年人充值打賞;不得從事平台內或跨平台違法違規交易;不得組織、煽動用戶實施網路暴力;不得組織賭博或變相賭博等線上線下違法活動。
最後,要強化用戶行為規范。網路直播用戶參與直播互動時,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合理消費;不得在直播間發布、傳播違法違規信息;不得組織、煽動對網路主播或用戶的攻擊和謾罵;不得利用機器軟體或組織「水軍」發表負面評論和惡意「灌水」;不得營造鬥富炫富、博取眼球等不良互動氛圍。
② 網路秀場直播平台對網路主播將會加強哪些方面管理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11月23日發布「關於加強網路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路秀場直播平台要對網路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通知要求,網路秀場直播平台、電商直播平台要切實採取有力措施不為違法失德藝人提供公開出鏡發聲機會,防範遏制炫富拜金、低俗媚俗等不良風氣在直播領域滋生蔓延,沖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污染網路視聽生態。
通知還要求,網路秀場直播平台要對直播間節目內容和對應主播實行標簽分類管理,按「音樂」「舞蹈」「健身」「游戲」「旅遊」「美食」「生活服務」等進行分類標注。根據不同內容的秀場直播節目特點,研究採取有針對性地扶優罰劣管理措施。
(2)怎麼管理網路直播平台擴展閱讀:
相關管理處罰:
通知指出,對於多次出現問題的直播間和主播,應採取停止推薦、限制時長、排序沉底、限期整改等處理措施。對於問題性質嚴重、屢教不改的,關閉直播間,將相關主播納入黑名單並向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報告,不允許其更換「馬甲」或更換平台後再度開播。
並且,平台應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平台應對「打賞」設置延時到賬期,如主播出現違法行為,平台應將「打賞」返還用戶。
③ 網路直播是國家那個部門監管的
網路直播並不歸屬某個單一的國家部門管理,而是由以下幾個部門聯合管理。
1、國家廣電總局
因為涉及視聽文化產品傳播,所以在傳播層面上講,歸廣電總局管理;
2、文化部
直播行業屬於娛樂類,所以在行業性質上文化部門也有管轄權;
3、網監部門
因為直播屬於網路傳播,所在平台所屬區域的網路監管部門,對直播平台有直接的行政監督管理許可權。
(3)怎麼管理網路直播平台擴展閱讀:
網路直播的監管情況以及相關規定:
2016年9月9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路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重申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機構開展直播服務,必須符合《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有關規定。
2016年11月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該規定主要實行「主播實名制登記」、「黑名單制度」等強力措施,且明確提出直播平台「雙資質」要求。
2016年12月12日,文化部印發《網路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對網路表演單位、表演者和表演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細致規定。
④ 四部門發文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網路規范該如何從根源上管理
根據相關的新聞,顯示有多個部門發布新聞公告,聲稱要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而想要從根源上管理網路直播,需要採取以下幾個規范措施:
賬號需要實名注冊。在社交平台剛剛興起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注冊賬號時只需要手機號就可以簡單的擁有一個社交網路賬號,而隨著直播打賞等越來越多的網路行為出現亂象時,這些社交平台的賬號就應該開啟實名制的狀態,對於一些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限制每天在社交平台停留的時間,例如每天不能超過兩小時或者4小時一周不能超過10個小時左右之類的。
網路直播打賞金額應該有一定的限度。從根源上去管理打賞金額是一項比較不錯的措施,例如一次的打賞金額不能超過1000元,一天24小時之內的打賞金額不能超過1萬元,這就很大程度避免了一些未成年人在直播打賞時將父母的銀行卡金額全部刷空。
⑤ 8部門集中整治網路直播:網路直播打賞帶貨如何治理
建立健全直播打賞,帶貨等相關的行業規則,建立一定的准入門檻,嚴格監控直播動向。
網信辦聯合全國掃黃打非辦等八部門開展了對網路直播行業的專項整治活動。其中具有飽含爭議的直播打賞和直播帶貨等活動的專項整治。並且聯合八部門辦公,成功地整治了很多平台的直播亂象。其中有大量違規直播的內容被國家相關機構勒令整改,還有部分直播打賞違規等行為也被國家約談。從總體位,責任到人。直播平台享受相關行業的待遇,也要承擔相關的責任。並且依靠全民監督等機制嚴格監控網路直播平台的發展動態。引導網路直播行業走向正軌,走向高質量發展道路。
⑥ 廣電總局加強直播管理,具體措施是怎樣的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3日發布“關於加強網路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了三大方面,具體如下。
一,通知要求,網路秀場直播平台、電商直播平台要切實採取有力措施不為違法失德藝人提供公開出鏡發聲機會,防範遏制炫富拜金、低俗媚俗等不良風氣在直播領域滋生蔓延,沖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污染網路視聽生態。通知要求,網路秀場直播平台要對直播進行分類,並且要採取扶優罰劣的管理措施。
⑦ 如果對網路直播帶貨進行規范管理,都有哪些抓手
現在是特殊原因催生的直播帶貨這個平台,貨物質量肯定是良莠不齊的,新聞這個東西是不好監管的,只能是網紅們憑著人氣,人品來帶貨,畢竟名氣大的網紅也不想因為貨物質量有問題而壞了自己名聲。
對於直播行業應該規范主播們直播過程中的言行,杜絕不良低俗的直播內容,避免給青少年造成錯誤的引導,污染文明的網路環境。首先應該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明確的制度,一次來規范各類主播的行為。對於違反規定主播懲罰力度一定要高並且要執行。相信在嚴厲的打擊制度下,不正當的行為會變得變少。
有人說「直播帶貨就像千禧年的電視購物一樣,明明知道產品質量有問題,價格虛高,為什麼還有人前仆後繼地去買?」但我沒看到價格虛高,大的主播都是全網底價。賣的官方店鋪的產品,天貓旗艦店發貨,質量也是有保障的。直播電商目前這么火,總是有很多人投機倒把,但是整體行業發展到目前風氣還沒有歪。
⑧ 我想開直播工作室,怎麼管理和運營
1、公司注冊。到相關部門進行公司注冊登記,辦理相關的營業執照等相關證件。辦公樓、寫字樓的租用,根據公司規模來決定。成本投入一定要做好預算。前期准備做足。
2、員工招聘。按照公司的需求來招聘員工,管理人員,生活人員,最主要的就是主播的招聘。可以進行聯系有名的網路人,提升公司知名度,可以招聘新人,設置一定的招聘標准。
3、員工培訓。對主播、以及相關公司員工進行培訓,提升直播的質量,主播職業素養,規范主播的直播行為。同時,制訂相關的公司行為准則,規范。
4、公司推廣。通過各種方式來宣傳推廣,提升公司的知名度,這樣可以吸納更多的主播,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同時也能夠尋找到更多的合作夥伴,提升公司效益。
5、尋求合作。成立了主播公司,那就需要跟不同的直播平台、贊助商、廣告商來合作。詳細簽訂相關合同,保證雙方的利益。不斷拓展合作渠道,保證公司的發展。
⑨ 面對直播市場亂像,我們應該怎麼辦
面對直播市場亂象,我們應該怎麼辦?
首先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輕松民主的家庭氣氛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家庭和睦,和諧融洽的家庭中,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解決的途徑也就比較多,這就避免了過分依賴網路尋求精神寄託的可能性。
第二,父母身份的轉換,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很多時候是充當了保姆的角色,滿足孩子的生理和物質需求。當孩子長大的時候,很多的父母還是停留在滿足孩子的生理、物質需求上,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要。也就是孩子的心理營養,被尊重,被接納,同時要允許孩子犯錯誤。當孩子長大的時候,父母就要做孩子的精神導師,了解孩子的思想動向,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隨時了解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難與疑惑,為孩子排憂解難。
第三,引導孩子用正確的、積極的方式思考問題。家長要用正確、科學的方法對待孩子,使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總能得到關懷與幫助,這樣也可以避免青少年在遇到困惑時消極逃避,並引導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第四,和孩子約定好上網時間和上網內容。青少年畢竟是不成熟的和缺乏理智的,所以,家長平時應該關懷他們,注意他們平時觀看的網路視頻是否合適,如有不當,就要用合適的方法說服他們,不要使青少年過分沉迷在網路之中。
其次,學校、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網路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路直播平台,增強學生的自製力和鑒別力,利用好直播平台的積極作用,自覺抵制直播平台的消極影響。學校開展豐富的活動,包括社會性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社會中去體驗,去成長;讀書活動,讀名著,讀經典,通過讀書,讓孩子去了解更廣闊的世界,在讀書中去思考,去探知。鼓勵學生多參加集體活動,青少年更看重夥伴的友誼,關注點在夥伴朋友身上。在集體活動中,夥伴之間的互相支持,會增加友誼,更容易獲得價值感,增加他們的幸福感。
網路直播對於青少年來說有兩面性,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以學習為目的觀看網路直播,可以提高青少年學習的積極性,豐富青少年的知識內涵,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有促進作用,但是網路直播中的血腥、暴力等不良的視頻,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使青少年的心理發生畸形,對社會也是一種危害。因此,網路直播中積極的部分要發揮作用,幫助青少年健康發展,同時也要加強對網路直播的管理,保證網路直播的積極健康。
⑩ 網路直播帶貨發展迅猛,有積極影響亦有缺陷漏洞,網路直播營銷怎麼管
一、國家有專門的網路監管機構,會針對這些網路直播營銷做最專業的管理措施,相信他們一定會在這一塊上做得非常好。
我們就曾經看過薇雅他的工作室其實就做好了很好的自查工作,他需要保證自己能夠售賣出去的產品都是非常好的產品,他才會放到直播間來推銷給觀眾,這其實就是一種好的方面。雖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完全保證自己銷售的產品都是合格產品,但是我們已經才慢慢地往這個道路上走。並且國家也在慢慢地關注網路銷售當中的問題,所以相信以後的網路直播銷售會越來越正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