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網路道德我的看法200字
網路在以迅捷的速度、生動的形式和浩翰的容量向人們傳遞信息與知識的同時,也將網路文化的垃圾帶入了我們的生活中。網路的開放、虛擬、兼容和無序,使得網路道德問題變得十分突出,其主要特點及原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網路開放導致信息多元。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信息傳遞系統,網路用戶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於各自在文化類型、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生活准則等方面的差異,網路上的信息內容必然是多元的。信息多元造成的網路道德問題有三種情形:一是存在一些不良甚至有害內容,如色情、暴力等;二是一些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與主導性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矛盾和沖突;三是各種信息垃圾和精神垃圾堆積網路中,造成信息污染和精神破壞。
網路虛擬導致人格虛偽。網路創造了一種新的生存方式,即虛擬生存。人們在網上常常表現出與社會生活中的現實人格不同的虛擬人格,有的人藉助於網路釋放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壓抑;有的人則依賴網路生活逃避現實。虛擬生存方式,產生了大量道德問題,如匿名傳輸導致的網上謠言,虛擬交往導致人格欺騙,網路虛擬誘發的信任危機等。
網路兼容導致上網成癮。隨著網路技術的兼容性越來越強,人們不僅可以在網上滿足越來越多的願望,而且上網將變得更為方便、快捷,這無疑更容易誘發上網成癮。有調查顯示,20歲~35歲的青年是上網成癮的易發人群。色情、交際、游戲、信息收集是上網成癮的主要誘導因素,成癮者表現出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等相關症狀。
網路無序導致網路侵犯。由於網路自身的鬆散結構和它方便信息交流的構建目的,其發展過程表現出無序性,網上黑客無處不在。他們有的窺視政府和軍隊的核心機密、企業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有的截取銀行賬號,盜取巨額資金;有的大肆破壞政府及各種機構的網站,使它們突然癱瘓或不能正常工作……對經濟秩序、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網路道德建設
在社會普遍關注網路的負面效應,呼籲網路立法,倡導網路文明的背景下,加強網路道德建設已成當務之急。
加強網路安全技術,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由於網路的安全技術遠不夠成熟,網路的防禦機制存在問題,許多心懷不軌的人有了可乘之機。比如,黑客大多數是在挑戰網路安全,網站與黑客一直玩著貓和老鼠的游戲。
加強互聯網技術上的安全性,對於網路道德建設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由於互聯網的發展缺少一套相應的規范,網民在上網時高度的自我捲入,在不太友好的氣氛中,不道德的行為就會表現出來。網路法律的制定,已得到了各國政府的密切關注。
完善網路道德規范和加強監督。在互聯網環境中,由於存在道德批評的不系統和不完整、道德理想環境的模糊和不存在道德權威等問題,網路道德規范的建立任重道遠。最初的網規是一些技術性的規則,如TCP/IP協議。目前,網路的使用者自發制定了一些網路道德規范,如美國計算機倫理協會所制定的計算機倫理「十誡」中,提到的「你不應該到他人的計算機文件里去偷盜,你不應該剽竊他人的精神產品」等條款。同時網路可以通過一種網路身份的確認來增強道德規范的制約力量。在這種規范之下,網路道德有可能向良性發展。
加強網路道德的心理調適。我們應當自覺增強履行網路道德規范的正向情感體驗,克服報復、惡作劇、故意炫耀等不良的反向的情感體驗,使道德情感與正確的道德認識有機地統一起來。在此基礎上,我們要自覺進行意志鍛煉,堅持現實人格與網上虛擬人格的協調一致;同時,要克服對網路過度迷戀和依賴的不良心理傾向,形成遵守網路道德的堅強意志。
規范網路道德的行為表現。人們網路道德行為的規范是一個從自發到自律再到自覺的過程。網民不僅要在無人監督的網路環境下「慎獨」,而且要根據現有的網路技術條件和網路道德規范洞察違背道德的行為,履行道德義務,提高網路道德行為的自覺性。
網路道德的建設,僅靠行政部門的干涉、大眾媒體的呼籲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每個網民都用自己的方式參與網路道德建設,網路這個虛擬的世界才會健康有序地發展。
B. 你遇見過哪些網路道德問題
道德綁架!網友總是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看待、指責他人。而不是以當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還有那些無腦的噴子,稍有不如意就大罵。
C. 什麼是網路道德素質
網路道德是信息網路社會的時代產物,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人們對網路持有的意識態度、網上行為規范、評價選擇等構成的價值體系,是一種用來正確處理、調節網路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准則。伴隨網路的迅速發展,我國網民數量急劇增加,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已經成為網路的生力軍,上網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互聯網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網路生活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心理和學習生活,也影響到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素養、行為規范。互聯網在帶給大學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直接後果就是網路道德失范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不斷顯現,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德育建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D. 網路社會的什麼容易導致不良道德行為的增多
網路道德失范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問題的出現
色情污染是指通過互聯網上傳播黃色淫穢的圖片和文字信息,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侵蝕網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網民道德價值觀念的變化。互聯網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內容。據有關專家調查,網際網路上非學術性信息中,47%與色情有關。每天約有2萬張色情圖片進入互聯網。[2]而另一項統計表明,60%的青少年是無意中接觸到黃色信息的,而接觸過網路上黃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的行為或動機。[3]在美國,色情淫穢之類早已泛濫成災,如今在互聯網作惡更加猖獗。卡耐基梅隆大學的一項調查說,美國多數家庭電腦網路中,有92萬件帶有不同程度色情內容的圖片、文章和錄像;電子公告板儲存的數據圖像有4/5含有淫穢內容。[4]由此可見,網路的色情污染已經無處不在,無奇不有,嚴重腐蝕著廣大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另外,暴力信息在互聯網的傳播也不容忽視,多用戶地牢游戲存在著嚴重的暴力傾向,而眾多的游戲玩家正是在這種刺激和充滿誘惑力的游戲中暴力傾向得到加強。有研究顯示,長期沉溺於互聯網會使得人變得孤僻、脾氣暴躁,攻擊性增加。色情和暴力對於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成型的青少年而言,危害是很大的,甚至有可能會促使青少年的暴力和色情犯罪的增加。
2.網路恐怖和欺詐的出現
在網路上通過提供製造恐怖的信息和發恐怖件來敲詐、勒索的事已不少見。1997年3月,比爾?蓋茨連續收到4封e-mail恐嚇信,要他趕緊交出500萬美元,否則他和妻子都性命難保。[5]在網上,象這種恐怖任何人都可能碰到,萬一碰上一個恐怖郵件,就會讓你惶惶不可終日。如同現實生活中常會有騙子騙人錢財一樣,網路也時刻有陷阱在等著你。網路騙子利用網路技術的不成熟及人們的麻痹心理,從事詐騙活動,你隨時有可能成為騙子們的獵物。1998年8月,西北某銀行被網路騙子騙走80.6萬元;1998年9月某市以銀行被人用虛擬賬號提走現金26萬元。[6]網路欺騙成為一部分人獲取財富的手段。同時,網路除了錢財的欺詐以外,也存在著情感的欺騙。有些心懷不軌的人利用青少年渴望交往和關愛的心理,設計情感陷阱,讓一些無知的少男少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利用情感欺騙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1997年,某化名為「網路羅密歐」的男子,利用互聯網,選擇少女網友進行各種手段的引誘、蒙騙,使得她們外出會面,進而實施性侵害。該男子被判入獄,他在法庭上的話應當引起人們的注意:「對沒有成人監護的未成年人來說,互聯網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7]
3.網路病毒和攻擊的蔓延
病毒同樣是網路揮之不去的一個噩夢。自從第一個蠕蟲病毒發現以來,病毒就與計算機如影相隨,現在病毒愛上了傳播速度極快的網路。從CIH到「愛蟲」,到現在的「庫爾尼科娃」病毒,每一次都給網路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而病毒傳播速度之快、范圍之廣,令人觸目驚心。而網路攻擊和謾罵正在成為互聯網的一種風格,黑客的攻擊也到了「談黑色變」的地步。眾多的黑客以摧毀別人的站點為樂。而在互聯網的聊天室和BBS,人們隨意發泄自己的不滿並報復著漠不相識的人。這種隨便的侮辱和謾罵,故意的挑釁,使得網路空間充滿火葯味。這些都無時無刻不在污染著互聯網的環境。
E. 大學生網路道德問題原因的分析有哪些
文分析了目前互聯網上存在的道德失范問題的具體表現,並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引起道德失范的原因:互聯網的不太友好及自由;網路身份和現實身份的分離及去個性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針對道德失范問題的對策:制定出網路法律、培養網民自主道德意識和改變的道德教育等方式。
F. 互聯網+道德倫理方面存在什麼問題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9
G. 什麼是網路道德
所謂的網路道德就是不違背網上的禁令,做到文明上網.
最可惡的就是偷號這種行為了.有些人想方設法在家裡盜用別人的帳號,並探聽密碼,登錄上網,從實質上說這與偷盜沒什麼兩樣.有一些黑客,專門在網上搜索別人的密碼,而有的人下載了偷號盜號的軟體,強制盜用別人的密碼.這種情況我見的很多,自己也經歷過,所以我倡導一定要做到不偷不盜的好品德.德.
亂闖禁區也是一種不講究網路道德的一種行為,網際網路就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去打開那些色情網站和不道德不文明的網站,不論你是誰,也都不在闖到例如銀行,國家安全部門還有軍事方面等等的網路系統,不然問題就嚴重了.
不要隨便開玩笑,網路是交流信息的場所,但有一些閑著沒事乾的人就會把病素謠言等壞東西發到網上,通過網路傳播開來,自以為很了不起.
網路是虛擬的,但也是現實存在的,做為每一個成員都要做到網路道德,讓我們所喜愛的,豐富多採的網路的天空更藍天,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H. 網路的道德力量及怎樣防止及濫用
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涉及網路的道德問題相伴而生,探討引起網路道德問題的根源,進行網路道德教育。
21 世紀,人類社會必將進入網路時代,網路有自己的空間,網路空間的出現帶來了獨特的網路文化,網路開啟了人們新的實踐,井正在日益強烈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如同以往時代一樣,科學技術的進步,都將比其他力量更大地推動社會道德的進步,網路的發展為人類的道德進步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網路帶來的某些負面的、消極的道德影響甚至嚴重的道德失范行為,也給道德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道德教育如何去適應並滿足網路社會對道德教育的要求,開辟一條網路道德教育之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網路道德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網路作為一項影響深遠的技術革命,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一個涉及網路的道德問題相伴而生。
1 、網民的道德人格問題。在網路上,人們適應網路生存需要,形成了新的行為方式和新的交往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也形成了新的文化模式。而反過來,新的文化模式又在培養造就新一代的網路人網路人按照網路生活的樣式形成了與網路相適應的網路人格。隨著人們上網時間越來越長,對網路的依賴性逐漸增強,出現了「網路上癮症」、「網路綜合症」等現象。由於人機交往的頻繁,導致人際現實接觸很少,進而導致人們之間感情關系談薄,對社會認識的扭血。
2 、道德沖突現象。由於信息內容所產生的地域性與信息傳播方式的超地蛾性矛盾,導致民旅國家問倫理道德發生沖突事件。上網者的民旅、種族、國家不同,其接受的傳統道德教育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其對同一事情的道德評價也會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沖突的。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這些沖突有范圍擴大、加速化的趨勢。不同國家的意識形態的相互滲透和價值觀念的相互傳播,引發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沖突和失范。
3 、知識產權極易受到侵害。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企業和個人的各種權益越來越頻繁地受到來自網上的形形色色的侵害。商標網上被仿冒,作品網上被盜用,技術網上被泄露等等,都給受害者帶來了難以言狀的損失和傷痛。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強烈地要求政府或社會處理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知識網路資源共享,合理利用兩者相矛盾的難題。現有的著作權法難以應付新的信息體系,如何保護系統中所存的信息數據的知識所有權成了問題。
4 、網路信息污染的問題。信息網路技術的濫用威脅著人們的道德倫理。有用無用的信息同時被生產,網路正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倉庫。網路環境的不可控性從信息質量上污染了德育環境,大量信息垃圾對人們的思想造成了嚴重的侵蝕。電腦技術帶紿人們的一些游戲使辨別能力差的青少年沉浸其中,游戲中充斥著暴力以及色情的東西,無時不在教唆孩子們褻凄人類的文明。
5 、利用同絡侵犯他人隱私問題和損害他人身心健康。以電子形式存儲的有關個人的或法人的信息被用於原來的目的以外的用途,或者被泄露給第三者,被誤用或被濫用。保護個人的隱私是一項社會的基本倫理要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除了上述的知識產權方面的網上侵權行為之外,另一種更加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網上行為也在蔓延,這就是在網上散布種種流言蜚語,侮辱誹謗他人。在網路經濟活動中,如何界定個人隱私的范疇,防止把個人隱私作為謀取經濟利益的手段,防止損害他人的身心健康,這將成為人類社會在網路時代面對的一個難題。
6 、利用網路犯罪。網路的隱蔽性使道德行為的自由度和靈活性顯著增強,為人們放棄道德責任提供了可能,一些人因此把網路當成犯罪工具。電腦病毒的製造和傳播給人類社會已經帶來了極大的損失,網路黑客的人侵引起人們對網路安全的高度重視,恐怖組織、邪教組織也把網路當成新的犯罪工具。
凡此種種足以引起人們對此類問題的重視,對網路擴展過程中出現的負面道德同題應保持高度警惕。那麼引起網路道德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呢 ?
I. 關於網路道德的問題
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涉及網路的道德問題相伴而生,探討引起網路道德問題的根源,進行網路道德教育。
21 世紀,人類社會必將進入網路時代,網路有自己的空間,網路空間的出現帶來了獨特的網路文化,網路開啟了人們新的實踐,井正在日益強烈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如同以往時代一樣,科學技術的進步,都將比其他力量更大地推動社會道德的進步,網路的發展為人類的道德進步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網路帶來的某些負面的、消極的道德影響甚至嚴重的道德失范行為,也給道德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道德教育如何去適應並滿足網路社會對道德教育的要求,開辟一條網路道德教育之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網路道德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網路作為一項影響深遠的技術革命,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一個涉及網路的道德問題相伴而生。
1 、網民的道德人格問題。在網路上,人們適應網路生存需要,形成了新的行為方式和新的交往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也形成了新的文化模式。而反過來,新的文化模式又在培養造就新一代的網路人網路人按照網路生活的樣式形成了與網路相適應的網路人格。隨著人們上網時間越來越長,對網路的依賴性逐漸增強,出現了「網路上癮症」、「網路綜合症」等現象。由於人機交往的頻繁,導致人際現實接觸很少,進而導致人們之間感情關系談薄,對社會認識的扭血。
2 、道德沖突現象。由於信息內容所產生的地域性與信息傳播方式的超地蛾性矛盾,導致民旅國家問倫理道德發生沖突事件。上網者的民旅、種族、國家不同,其接受的傳統道德教育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其對同一事情的道德評價也會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沖突的。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這些沖突有范圍擴大、加速化的趨勢。不同國家的意識形態的相互滲透和價值觀念的相互傳播,引發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沖突和失范。
3 、知識產權極易受到侵害。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企業和個人的各種權益越來越頻繁地受到來自網上的形形色色的侵害。商標網上被仿冒,作品網上被盜用,技術網上被泄露等等,都給受害者帶來了難以言狀的損失和傷痛。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強烈地要求政府或社會處理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知識網路資源共享,合理利用兩者相矛盾的難題。現有的著作權法難以應付新的信息體系,如何保護系統中所存的信息數據的知識所有權成了問題。
4 、網路信息污染的問題。信息網路技術的濫用威脅著人們的道德倫理。有用無用的信息同時被生產,網路正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倉庫。網路環境的不可控性從信息質量上污染了德育環境,大量信息垃圾對人們的思想造成了嚴重的侵蝕。電腦技術帶紿人們的一些游戲使辨別能力差的青少年沉浸其中,游戲中充斥著暴力以及色情的東西,無時不在教唆孩子們褻凄人類的文明。
5 、利用同絡侵犯他人隱私問題和損害他人身心健康。以電子形式存儲的有關個人的或法人的信息被用於原來的目的以外的用途,或者被泄露給第三者,被誤用或被濫用。保護個人的隱私是一項社會的基本倫理要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除了上述的知識產權方面的網上侵權行為之外,另一種更加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網上行為也在蔓延,這就是在網上散布種種流言蜚語,侮辱誹謗他人。在網路經濟活動中,如何界定個人隱私的范疇,防止把個人隱私作為謀取經濟利益的手段,防止損害他人的身心健康,這將成為人類社會在網路時代面對的一個難題。
6 、利用網路犯罪。網路的隱蔽性使道德行為的自由度和靈活性顯著增強,為人們放棄道德責任提供了可能,一些人因此把網路當成犯罪工具。電腦病毒的製造和傳播給人類社會已經帶來了極大的損失,網路黑客的人侵引起人們對網路安全的高度重視,恐怖組織、邪教組織也把網路當成新的犯罪工具。
凡此種種足以引起人們對此類問題的重視,對網路擴展過程中出現的負面道德同題應保持高度警惕。那麼引起網路道德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