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OSI 第 3 層封裝期間添加什麼信息
網路層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包括邏輯地址信息-源站點和目的站點地址的網路地址.
⑵ 計算機網路封裝和拆封的含義
當網路中的兩台計算機要進行通信時,數據由發送端的應用層向下,逐層傳送,而且每一層都為原始數據添加報頭(有的層除增加報頭外,還需要添加報尾),這也稱為數據封裝的過程。當封裝好的數據到達物理層後,就會根據連接兩台設備所使用的物理介質類型,將數據幀的各個比特轉換為電壓、光源、無線電波等物理層信號,通過中間網路設備,發送端的數據會被送達接收端的物理層。
在接收端,數據的還原需要進行一個封裝的反過程,從物理層向上直到應用層,隨著數據逐層向上傳遞,協議數據單元的報頭及報尾被一層層剝離。最終實現了數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傳遞。
⑶ 網路裡面的封裝,封裝分為切片和加控制信息,什麼叫切片
計算機網路數據從底層到應用封裝的格式,按照OSI七層網路模型由下至上為1至7層,分別為物理層(Physical layer),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網路層(Network layer),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會話層(Session layer),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從下往上依次是:bit、frame、packet、segment、data。Frame就是切片。
⑷ 網路層次模型中各層之間的封裝關系是什麼層封裝什麼層
ISO一共七層模型,他們是下層向上層提供服務,就是數據封裝和解封裝的過程。
ISO模型將網路分為七層,即物理層( Physical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網路層(Network)、傳輸層(Transport)、會話層(Session)、表示層(Presentation)和應用層(Application)。
⑸ 網路層是由什麼硬體組成包含路由器和網路么,ip數據報是在哪裡封裝的在網際網路網線上的是ip數據……
路由器主要負責網路層的工作。
互聯網把它的基本傳輸單元叫做一個Internet數據報(datagram),有時稱為IP數據報。
一個網路幀攜帶一個數據報的這種運輸方式叫作封裝(Encapsulation)。對底層網路來說,數據報與其他任何要發送的報文是一樣的。硬體並不識別數據報的格式,也不利節目的網點的IP地址。因此,當一台機器把一個IP數據報發送到另一台機器時,整個數據報在網路幀的數據部分中運輸。IP協議屏蔽下層各種物理網路的差異,向上層(主要是TCP層或UDP層)提供統一的IP數據報。相反,上層的數據經IP協議形成IP數據報。IP數據報的投遞利用了物理網路的傳輸能力,網路介面模塊負責將IP數據報封裝到具體網路的幀(LAN)或者分組(X25網路)中的信息欄位。如下圖所示,將IP數據報封裝到乙太網的MAC數據幀。
數據鏈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二層,介乎於物理層和網路層之間。不管是區域網還是廣域網,都包含數據鏈路層。
⑹ 網路層封裝的過程是什麼
1.高層數據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
2.TCP頭部|高層數據 傳輸層
3.IP包頭|數據 網路層
4.LLC頭部|數據|FCS LLC子層 數據
5.MAC頭部|數據|FCS MAC子層 鏈路層
比特流 物理層
⑺ 什麼是數據封裝和解封裝
數據封裝(Data Encapsulation),籠統地講,就是把業務數據映射到某個封裝協議的凈荷中,然後填充對應協議的包頭,形成封裝協議的數據包,並完成速率適配。
解封裝,就是封裝的逆過程,拆解協議包,處理包頭中的信息,取出凈荷中的業務信息數據封裝和解封裝是一對逆過程。
數據封裝是指將協議數據單元(PDU)封裝在一組協議頭和尾中的過程。在OSI7層參考模型中,每層主要負責與其它機器上的對等層進行通信。該過程是在「協議數據單元」(PDU)中實現的,其中每層的 PDU 一般由本層的協議頭、協議尾和數據封裝構成。
(7)網路封裝裡面有什麼擴展閱讀:
數據包利用網路在不同設備之間傳輸時,為了可靠和准確地發送到目的地,並且高效地利用傳輸資源(傳輸設備和傳輸線路),事先要對數據包進行拆分和打包,在所發送的數據包上附加上目標地址,本地地址,以及一些用於糾錯的位元組,安全性和可靠性較高時,還要進行加密處理等等。這些操作就叫數據封裝。而對數據包進行處理時通信雙方所遵循和協商好的規則就是協議。與郵寄物品相比,數據包本身就如同物品,而封裝就如同填寫各種郵寄信息,協議就是如何填寫信息的規定。
⑻ 三種封裝協議分別是什麼
分別是點到點協議、第二層隧道協議、串列線路網際協議。具體如下:
1、點到點協議(PPP)
點到點協議(point-to-point protocol,PPP)是當今使用最為廣泛的訪問協議之一,它也是WindowsServer2003的默認設置。它事實上是一系列標准協議,這一點與TCP/IP很相像,這些協議共同工作提供多種服務,以建立和維護點到點的連接。
2、第二層隧道協議(L2TP)
第二層隧道協議(L2TP)基於PPTP和第—二層轉發(Layer Two Forwarding,L2F)協議。L2F最初是由Cisco設計的,它是更為健壯的信道協議,它支持對更多協議的封裝,不僅僅是PPTP,還包括AppleTalk和SNA.這就允許它支持更大范圍內的操作系統平台。
L2TP常常用於撥號連接,因為它的設計為撥號連接優化了。此外,Windows Server 2003中L2TP的實現也主要是在IP網路之上,它並不支持在X.25、幀中繼、ATM網路之上的本地信道。
3、串列線路網際協議(SLIP)
串列線路網際協議(SLIP)是點到點連接最占老的訪問協議類型、它封裝了網路協議,所以這些協議可以通過鏈接傳輸,但它缺少被封裝的協議的很多特性,包括壓縮和檢錯。這樣一來,SLIP只能做很少的事來保證傳輸的數據的質量,因此,它只能是不得已才採取的手段。
PPP使用到的兩個其他協議
1、鏈接控制協議(Link Control Protocol,LCP)和網路控制協議(Network Control Protocol,NCP)。
2、LCP主要用於建立連接秈剛對幀人小等鏈接參數。NCP則主要負責為網路協議(AppleTalk、TCP/IP和NetBEUI等)協商網路配置參數,例如,封裝和壓縮。每一個網路協議都有它自己要使用的NCP版本,下表列出了NCP與其對應的網路協議。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封裝協議
⑼ 舉例說明計算機網路的數據封裝
封裝: 應用層 表示層 會話層的時候是高層數據 到傳輸層的時候加上tcp頭部 到網路層的時候加上ip包頭 到數據鏈路層的時候 分為倆個 1、LLC子層加LLC頭部和FCS 2、在MAC子層加上MAC頭部和FCS 物理層就變成數據流了 解封裝: 就是反過來在卸了封裝就行了 這個是我們學校 (北大青鳥)課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