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什麼意思
意思是:四川一帶的山路,非常地難以攀爬,走這樣的道路,比上天還難。
因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由秦入蜀,太白峰首當其沖,只有高飛的鳥兒能從低缺處飛過。太白峰在秦都咸陽西南,是關中一帶的最高峰。
蜀地指的是現在四川盆地,因為四川一圈都被高山包圍,所以通往外界的道路十分崎嶇難行。尤其是蜀地通往長安的道路,必須得鑿通秦嶺天塹,以當時的人力物力開鑿難度如此高的工程,現在看來仍然不可想像,所以後來便有「五丁開山"的傳說。
(1)網路用語老比登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對《蜀道難》的創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系為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
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丁,此詩純粹歌詠山水風光,並無寓意。
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嶽英靈集》編成之前。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
所以,甲、乙兩說顯然錯誤。至於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章仇兼瓊鎮蜀時一直理想去長安做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後一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於作品實際。
㈡ 老登是什麼意思
「老登」是東北方言,罵人話,用來指代不正經的老年男性。「登」為「登徒子」的意思。
戰國時有一個叫做登徒子的人,他嫉妒一個叫宋玉的言官長得帥氣,就向楚王進言,說宋玉長得俊俏,最好不要讓他進出後宮,小心你後宮的女人被他勾搭了。楚王很生氣就找來宋玉質問,宋玉說沒這回事,我的相貌是老天爺給的,但我不曾用他勾引他人。
還舉例說,我鄰居的女兒有傾城之魅,經常站在牆頭勾引我,我都不為所動,反而登徒子的老婆長得又丑又邋遢,登徒子還能跟她連生五個孩子,所以說好色的是登徒子。
作品點評
「登徒子」,一向被作為好色之徒的代名詞。其實此賦中登徒子,說他是一個讒巧小人還可,說其好色,則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作者是根據《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推而廣之。目的是指斥嫉賢妒能的讒巧小人而已。同時,更是借章華大夫的"乎情,止乎禮來假以為辭,諷於淫也"(李善《文選》本賦注),曲折地表達諷諫楚王之意。
㈢ 老登是什麼意思
1 老登,東北人比較尊敬老人,見到歲數比較大的老爺爺一定會發自肺腑的說一句「老登」,表示「老人仙風道骨,羽化登仙」。
2訥(ne)是質朴可愛純真的意思,所以在東北的街上看見喜歡的小姑娘一定要先說一句「你挺訥啊」,她才會心甘情願的追你。
3嘚(der)表示一個男生比較外向,幽默,性格活潑,走在東北大街上看到那種帶著金鏈子,夾著包,穿著貂的青年,可以說一句「你可真der/你咋der呵的」來開始友好交流,說不定感受到你的熱情和贊賞,他還會叫他的好兄弟來和你一起認識一下。
4虎比,形容一個東北中年男人虎背熊腰,虎虎生風,生龍活虎,在各類商店飯店裡如果看到有人對你投來好奇的目光,可以用很正式的語氣誇贊他「虎比」,他聽到了一定會十分激動,心潮澎湃跑過來和你親密接觸,如果是女人,可以改為「虎娘們」,形容女生氣勢十足,這是她們最喜歡的評價。
6熊,和虎一樣,東北人喜歡用動物的氣質來形容別人,比如你看到東北路上有情侶吵架,男生閉口不言氣勢沉穩,女生吵個不停,你就可以上去對男生說「你可真熊」,他們很快就會化解矛盾。
7完犢子,犢子形容一個小男孩如小牛寶寶一樣可愛,招人喜歡,完犢子就是完全像一個小牛寶寶一樣可愛,所以看見歲數不大十三四的小男孩成群結隊在街上晃盪,你可以去和他們打招呼說一句「你們可真完犢子」,你馬上就可以打成一團。
㈣ 老比登是啥
老登,是東北方言。原來應該是老登徒子是句山東話。後來闖關東老一輩山東人把這話帶到東北來的。本意是老色鬼,後來口口相傳引申為老頭子或者老不死的等等。
(4)網路用語老比登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東北方言藝術特點
一,生動形象性,由靜態的語言,轉化為動態的語言,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生動的語言。
以「扒瞎」、「掰扯」、「拔犟眼子」為例,三者都是辯解人的精神狀態非常抽象的詞彙。將人們編排沒有根據的謊言,方言稱作「扒瞎」,「扒瞎」來自於農村秋收勞動扒苞米,扒出來沒長粒兒的空棒子,稱「瞎苞米」。用「扒瞎」來指責並替代扯謊,不僅生動准確,而且帶有很濃的感情色彩。同樣,「掰扯」也是得益於扒苞米的勞動,苞米葉子需要一層一層地剝去,到最後方見分曉,用來形容刨根問底、辨別真偽,也是非常形象的。
二,東北方言有著巨大豐富性。
如喝酒,不說喝,「掫」、「整」、「捫」、「倒」、「抿」等。「感情深,一口捫;感情淺,舔一舔」。在酒桌上,猜拳行令,最顯性格。頂屬「打」、「揍」;「鬧」、「搞」、「抓」、「整」等內涵最豐富。常見的「這嘎達」,「那嘎達」。
三,幽默感。
東北人的語言中飽藏著「苦中作樂」的調侃、幽默、滑稽的歇後語、俏皮嗑、疙瘩話,經過游戲化、詩化處理。所以,二人轉文學里,寧用古語,不用官話,寧用土語,不用僵硬的概念話。感情最濃的是鄉土鄉音,一經二人轉藝人嘴裡說出來,就感到幽默、滑稽。
㈤ 東北話老畢登是什麼意思
指老頭、老不死。
東北話中老登是貶義詞。是不敬含有蔑視嘲笑的譏諷意思,大多指上了年紀的男性老年人。老大伯,老大爺,老爺爺,老大叔。
因為有些上了年紀的這些老年男性,做了一些有悖公序良俗的事情,或者是倚老賣老,胡攪蠻纏,不被尊重的男性老人,就被一些年輕人稱之為老登。
其他東北話:
1、噶蛤——什麼事,干什麼。
2、咯齡蓋兒——膝蓋。
3、卡了——摔倒,栽跟頭了。
4、埋汰——臟,不講衛生,邋遢。埋汰人,比喻侮辱人。
5、該里:熱鬧的集市。
6、嘮扯——聊天與嘮嗑同意。
7、杠杠——最好、非常好。
㈥ 大必登是什麼
大必登指的是年齡大的老頭一類或者大色鬼。
畢登屬於東北方言,與糟老頭子、死老頭類似,形容讓人討厭的中老年男性,多含貶義。
原來應該是老登徒子是句山東話。後來闖關東老一輩山東人把這話帶到東北來的。本意是老色鬼,後來口口相傳引申為老頭子或者老不死的等等。
拓展小知識:東北方言,屬於漢語方言,主要包括東北官話、北京官話、膠遼官話。其使用范圍為東北地區,即: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的東盟五市、承德、秦皇島。華北東北交界處也有晉語區人群;它們都是東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方言的歷史成因是由紅山文化傳承下來,由東北各民族語言文化相互融合發展而產生的。
㈦ 東北話老登是什麼意思
東北方言「老登」,原意是指老色鬼、老流氓,老而不尊的人。而「老逼登」經人們口口相傳,現已引申為一句純粹的罵人話,也可以粗暴地理解為和「傻逼」涵義相同。
東北方言是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吉林省、遼寧省中北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河北省東北部地區的主要方言,170多個市縣旗,使用人口約1.2億。
東北官話一般分為三片,以地域而言,黑龍江、吉林的大部分地區和遼北地區以及內蒙古東北部的東北官話,接近普通話,遼寧其他東北官話通行地區的東北官話則更貼近外地人刻板印象中的「東北味」。
東北方言的發展歷史:
一方語言,是一方文化的根基。東北官話隸屬官話方言的分支,說話腔調接近現代漢語普通話,其他方言區的人大體上能夠聽明白,這就為近些年來東北方言在全國范圍內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必要條件。
東北方言,是漢語方言。這種方言的特殊性,就體現於它源頭的特殊性。
中國古代雖以漢語言(主要是雅言),漢字為主體,但漢語言的各地域的發音和稱謂也不盡相同。按楊雄所著《方言》中劃分十二大方言區,東北大部分地區屬於「燕代方言區」。
元明清以來,民族南北流動,特別明清以來關內失業的農民大量流入東北,又促成文化融合的良好局面,形成東北漢語方言新的歷史時期。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東北方言
㈧ 老畢登是什麼意思
老畢登,是東北方言,通常指老頭、老不死的意思。
老畢登原來是老登徒子,是句山東話。後來闖關東老一輩山東人把這話帶到東北來的。本意是老色鬼,後來口口相傳引申為老頭子或者老不死的等等。
日常東北話還有:
1、哈拉子——比較多而且向下流的口水。例:哎哎!嘎哈呢,注意點,哈喇子都下來了。
2、嘎拉哈——動物骨頭關節,小孩子玩的。例:老妹兒~玩噶拉哈去阿!
3、皮兒片兒的——亂七八糟的。例:這家讓你霍霍的!皮兒片兒的!
4、二椅子——不男不女。例:誰才剛說的李宇春是二椅子?哪嘎達刺撓啦?
5、海了——非常多、大。例:我家那撇這玩意可海了,我給整點來?你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