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hemangioma)是由胚胎期間成血管細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見於皮膚和軟組織內的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殘余的胚胎成血管細胞,活躍的內皮樣胚芽向鄰近組織侵入,形成內皮樣條索,經管化後與遺留下的血管相連而形成血管瘤,瘤內血管自成系統,不與周圍血管相連。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損害為大小不等之紫紅、暗紅或青紅色結節或斑塊,質軟,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面呈半球形或分葉狀,壓之體積可縮小。多為單發。組織病理示真皮下部和皮下組織的血管擴大成不規則的空腔,腔內充滿血液。血管外膜細胞增生。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即恢復原狀。表淺的腫瘤,表麵皮膚或黏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觸診時腫塊柔軟,邊界不清,無壓痛。擠壓時腫塊縮小,壓力解除後則恢復原來大小。
3.蔓狀血管瘤
主要由擴張的動脈與靜脈吻合而成。腫瘤高起呈念珠狀或蚯蚓。捫之有博動感與震顫感,聽診有吹風樣雜音。若將供血的動脈全部壓閉,上述之博動及雜音消失。
Ⅱ 什麼是血管瘤
血管瘤
血管瘤是小兒時期常見的良性腫瘤,約3/4小兒血管瘤在出生時就已存在,其餘的也在1歲內出現,女嬰較男嬰多見。
嬰兒的部分組織中常保留有胚胎性血管組織,這些組織錯構瘤樣生長即形成不同類型的血管瘤,它仍有正常的組織結構,但血管瘤的數量、分布與形態和正常有別。血管瘤好發於顏面及四肢皮膚,影響美觀,還可因外傷、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細菌感染。有些血管瘤生長先快、後慢、甚至會自行消失。家長應該密切觀察嬰兒血管瘤的生長情況,做好家庭護理,掌握最佳時機進行治療。
小兒常見的血管瘤有以下五種:
◎橙色斑 出生後即有,斑塊大小不等,呈橙紅或淡紅色,不高出皮膚表面,輕壓即退色,哭鬧時顏色加深。橙色斑多見於前額、上眼瞼及枕部,一般都在出生後數月內自行消退,不必處理。
◎紅斑痣 又稱葡萄酒色斑。出生後即有,為淡紅色或暗紅色斑塊,壓之不退色,不高出皮膚表面,位於真皮層內,由毛細血管網組成。出生後,紅斑痣隨身體的增長按比例增長,但范圍不再擴大。紅斑痣不能自行消退。紅斑痣除影響美觀外,一般無其他危害,必要時可採用冷凍治療。
◎毛細血管瘤 多見於皮膚,以枕部、頭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長於口唇和舌部。毛細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據面部或肢體的大部,小的只有幾毫米,略高於皮膚。毛細血管瘤一般出生後就已存在,6個月內生長迅速,一二歲後逐漸停止生長。它影響美觀,破損後有大出血的危險,家長應密切留意。如果血管瘤較小,生長速度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長後自行消退。若血管瘤生長速度較快,又嚴重影響美觀,就應立即進行治療,可採用同位素敷貼等方法治療。
◎海綿狀血管瘤 在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肝、腎等處都可發生。外觀呈紫紅色,周圍有迂曲、怒張的小靜脈,捫之柔軟,有彈性,擠壓時縮小,撤壓後即復原。這種血管瘤隨嬰兒年齡增長而增大,有時長得很大、很深,嚴重損害容貌和破壞正常組織。一旦確診,應立即進行治療,注射硬化劑或行手術切除。
◎蔓狀血管瘤 多見於四肢,表面及周圍有許多樹枝狀擴張的血管,迂迴曲折呈蔓狀,局部皮膚呈暗紅色或藍紫色,有時可摸到血管搏動或聽到血管雜音。對於這種血管瘤,應盡早手術,也可用彈力綳帶等包紮肢體,以緩解肢體出現的酸痛等症狀。
血管瘤常識
血管瘤是指發生於血管組織的一種良性腫瘤,是由於血管組織的錯構,瘤樣增生而形成。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其中原發性佔75%,繼發性25%左右。繼發性多數在嬰兒期出現,少數在成年期發現,病因尚不清楚。原發性即先天性胎生性是由人體胚胎期血管網增生而形成,出生時即有,血管瘤較小時可無症狀。血管瘤可發生於身體各部位,長在顏面及四肢暴露部位,可以影響容貌。不同程度地壓迫、破壞周圍組織器官的功能和形態,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有的可以反復出血、感染,極少數人會產生惡變,甚至危及生命。
中醫學認為血管瘤是由於熱毒內蘊,心火妄動,血行失常,以致氣血縱橫、脈絡交錯、凝聚成形,顯露於肌膚或內臟而成。治法:涼血行瘀,祛火滋陰。
血管瘤宜早期治療,治療越早,療效及預後越好。
體表血管瘤
1、影響美觀:體表血管瘤可發生於人體表面各部位,但以頜面、頸、軀干、四肢等部位多為常見,因其顏色多為紅、黑、青且形狀不規則或外凸,或曲張,或蜿蜒等,嚴重影響美觀,對患者身心造成巨大傷害。
2、受外力撞擊、壓迫影響,引起大出血致使血流不止。
3、破壞周圍的組織,引起畸形,影響功能。
4、影響骨骼生長發育異常。
5、瘤體發生潰瘍。
6、肢體嚴重畸形。
7、遺傳給下一代。
內血管瘤
肝內血管瘤實際上是先天性發育異常,由於肝臟血管內皮細胞增生或繼發性血管擴張所致,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其含纖維的多少,可分為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瘤,血管外皮瘤、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其中海綿狀血管瘤最為多見。
本病多見於女性,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可單發,也可多發,左右肝時均可發生,腫瘤大小不一,小者僅在顯微鏡下才能確診,大者可重達20餘公斤,本病發展緩慢病程可達數十年之久。
主要危害有:
1、當腫瘤逐漸增大或壓迫胃腸時,引起上腹部不適,出現腹脹、腹痛、惡心等症狀,嚴重時導致患者內脾胃等正常器官發生變形,破壞其功能形態。
2、位於肝表面的巨大血管瘤自行破裂,可造成腹腔大出血,危及生命。
3、可轉變惡性血管瘤。
4、肝區疼痛和心理壓力。
Ⅲ 什麼是血管瘤啊
血管瘤是指發生於血管組織的一種腫瘤,是由於血管組織的錯構、畸形、瘤樣增生而形成。絕大多數為良性腫瘤。極少數中如:血管內皮瘤、血管肉瘤、血管母細胞瘤等為惡性腫瘤,約佔5%左右。血管瘤還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佔75%,即先天胎生性,是由於人體胚胎期血管網異常增生而形成,出生時有;繼多發生數在嬰兒期出現,病因尚不清楚。
血管瘤可發生人體各部位,如顏面、四肢、胸腹等體表及腦、肝、胸、腹腔等部位。
血管瘤危害:出血、感染、潰瘍及壓迫、破壞組織器官功能形態,可影響容貌及人體生長發育。
肝血管瘤是發生於肝臟的一種常見良性腫瘤,發病率0.1~0.3%,是由肝臟先天性發育異常,肝血管瘤內皮細胞增生或繼發性血管擴張所致。其病因與遺傳、飲食、環境及外傷等有關。肝血管瘤的分型較多,其中以海綿狀血管瘤最為常見。
本病多見於女性,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可單發,亦可多發;左右肝葉均可發生,其中以左葉多見。肝血管瘤大小不一,小者僅以毫米計,早期難以發現;大者可達數十公斤,個別重者可達20餘公斤。本病發展緩慢,病程可達數十年之久。
肝血管瘤早期較小時,可無任何症狀。當腫瘤逐步增大,壓迫周圍器官時,可再現上腹不適、腹脹、腹痛。
肝血管瘤受外力碰撞時,可破裂出血;另有巨大血管瘤,可自行破裂,發生腹腔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極少數病人可能惡變。
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以預防為主。
肝血管瘤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
1、禁酒、禁辛辣刺激性、發性的食物,忌海鮮,忌油膩過重。
2、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過度,避免肝區受外力碰撞。
3、保持情緒穩定,忌大喜、大悲、暴怒等。
無症狀的肝血管瘤病人目前不主張治療。
Ⅳ 血管瘤是什麼
1、什麼是血管瘤?
血管瘤是指發生於血管組織的一種腫瘤,是由於血管組織的錯構、畸形、瘤樣增生而形成。絕大多數為良性腫瘤。極少數中如:血管內皮瘤、血管肉瘤、血管母細胞瘤等為惡性腫瘤,約佔5%左右。血管瘤還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佔75%,即先天胎生性,是由於人體胚胎期血管網異常增生而形成,出生時有;繼多發生數在嬰兒期出現,病因尚不清楚。
血管瘤可發生人體各部位,如顏面、四肢、胸腹等體表及腦、肝、胸、腹腔等部位。
血管瘤危害:出血、感染、潰瘍及壓迫、破壞組織器官功能形態,可影響容貌及人體生長發育。
2、血管瘤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1、遺傳因素。2、婦女在懷孕期間,受到環境污染,葯物刺激及不良因素導致胚胎3個月內血管網異常增生擴張。3、環境污染及食物因素。4、外傷因素。
3、血管瘤有什麼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有哪些?
血管瘤的臨床表現:血管及周圍組織腫塊,顏色改變或紅或青紫,局部溫度偏高,局部血流豐富及血管雜音,排除其它疾病。
常用的檢查診斷方法有:1、皮膚溫度測定。2、血流量測定。3、x-ray拍片檢查。4、CT、B超、磁共振檢查。5、血管造影檢查。6、穿刺或切片檢查。
4、血管瘤怎樣分類?
血管瘤大致可分為:1、毛細血管瘤。2、鮮紅斑痣。3、海綿狀血管瘤。4、蔓狀血管瘤。5、淋巴血管瘤。6、惡性血管瘤。7、混合性血管瘤。
5、目前國內治療血管瘤的方法有哪些?
由於血管瘤極具破壞性,又易復發等特點,目前尚是一種疑難病症,無特效方法。國內醫學專家經過多年研究與摸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具體方法有:
1、手術療法。2、硬化劑局部注射法。3、放射療法。4、液態氮冷法。5、激光療法。6、介入栓塞療法。7、物理壓迫療法。8、激素療法。9、局部封閉療法。10、中醫葯辨證治療。11、銅蒸療法。12、葯光療法13、電化學療法。14、電針治療。
6、血管瘤患者平時注意什麼?
1、避免劇烈運動,外力碰撞。2、避免較大情緒波動。3、飲食宜清淡,忌辣椒、酒等辛辣刺激性、發性食物。4、避免瘤體在太陽下曝曬。
肝血管瘤是發生於肝臟的一種常見良性腫瘤,發病率0.1~0.3%,是由肝臟先天性發育異常,肝血管瘤內皮細胞增生或繼發性血管擴張所致。其病因與遺傳、飲食、環境及外傷等有關。肝血管瘤的分型較多,其中以海綿狀血管瘤最為常見。
本病多見於女性,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可單發,亦可多發;左右肝葉均可發生,其中以左葉多見。肝血管瘤大小不一,小者僅以毫米計,早期難以發現;大者可達數十公斤,個別重者可達20餘公斤。本病發展緩慢,病程可達數十年之久。
肝血管瘤早期較小時,可無任何症狀。當腫瘤逐步增大,壓迫周圍器官時,可再現上腹不適、腹脹、腹痛。
肝血管瘤受外力碰撞時,可破裂出血;另有巨大血管瘤,可自行破裂,發生腹腔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極少數病人可能惡變。
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以預防為主。得了肝血管瘤不要著急,要克服恐懼心理,積極治療,治療越早,療效越好。目前主要治療方法有:葯物保守治療、手術、介入療法等。其中葯物治療效果肯定,且副作用小,復發率低,因而作為首選方案;而手術、介入治療因傷害較大,並發症多,不宜作為肝血管瘤治療的最佳途徑。
肝血管瘤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
1、禁酒、禁辛辣刺激性、發性的食物,忌海鮮,忌油膩過重。
2、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過度,避免肝區受外力碰撞。
3、保持情緒穩定,忌大喜、大悲、暴怒等。
Ⅳ > 血管瘤是什麼
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或者說是血管畸形,它是由於血管增生引起的,常見長於皮膚、血管和內臟等軟組織,病因也是多樣的,血管瘤的類型也是非常多的,所以一般情況下血管瘤是不危險的,因為最大的可能性是血管的破裂導致出血。如果是毛細血管瘤或者並不是非常嚴重的病,沒有在重要臟器的血管瘤出現破裂而出血,對人體沒有特別大的影響,積極的治療能夠控制出血。如果是腹主動脈的血管瘤或者主動脈夾層血管瘤,一旦破裂而出血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失血性休克,能夠危及病人的生命。如果發生在腦部的血管瘤,破裂而出血會使腦出血,影響病人的肢體的活動甚至留下後遺症,有的病人發生在生命中樞,也會危及到病人的生命。治療上如果發現有特殊部位的血管瘤,需要進行積極的治,包括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手術治療主要分為開刀手術還有介入手術,需要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情決定何種治療方法。
如果您還有相關問題,可以進官網進行咨詢
Ⅵ 血管瘤是怎麼回事
血管瘤從本質上可分為兩種:一種系胚胎發育過程中血管發育失常,血管過度發育或分化異常導致的血管畸形(錯構瘤),一種系因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產生的真性腫瘤。
治療方法:①手術切除;②冷凍治療;③放射與同位素治療;④硬化劑治療;⑤激光治療;⑥血管瘤銅針療法。
血管瘤是指發生於血管組織的一種良性腫瘤,是由於血管組織的錯構,瘤樣增生而形成。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其中原發性佔75%,繼發性25%左右。繼發性多數在嬰兒期出現,少數在成年期發現,病因尚不清楚。原發性即先天性胎生性是由人體胚胎期血管網增生而形成,出生時即有,血管瘤較小時可無症狀。血管瘤可發生於身體各部位,長在顏面及四肢暴露部位,可以影響容貌。不同程度地壓迫、破壞周圍組織器官的功能和形態,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有的可以反復出血、感染,極少數人會產生惡變,甚至危及生命。
中醫學認為血管瘤是由於熱毒內蘊,心火妄動,血行失常,以致氣血縱橫、脈絡交錯、凝聚成形,顯露於肌膚或內臟而成。治法:涼血行瘀,祛火滋陰。
血管瘤宜早期治療,治療越早,療效及預後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