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課退費法律規定
簽訂協議前務必看清協議內容 建議消費者保留維權證據。協議中有相關退費的約定,一般情況下以消費者和商家訂立的協議為准(無效格式條款除外)。
關於違約金的問題,《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約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上限是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對於消費者所說並未預約課程或者已取消課程等情況,建議消費者在與商家交流過程中,保留相關證據,如書面材料、錄音、手機簡訊、電子郵件、網路聊天記錄等。若日後涉及訴訟,從證據的角度來看,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則,在法律程序中需要提供相關證據
2. 沒簽合同怎麼讓培訓機構進行退款
法律分析:
守約方要求違約方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請求賠償損失或承擔合同違約責任時,並不強制要求雙方簽訂有書面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如需培訓機構進行退款,則要根據相關事實及法律規定判斷是否符合起訴的條件,即: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另外,需要提供與網路培訓單位之間的教培合同、培訓單位具體違約記錄,草擬民事起訴狀,到合同約定地/合同履行地/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立案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合同訂立形式】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條:【合同解除的效力】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請求賠償損失。合同因違約解除的,解除權人可以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後,擔保人對債務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仍應當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3. 怎麼讓培訓機構全額退款
1.首先得確定你去學之前和培訓機構約定的規則是什麼,或者合同上面是怎麼註明的,
2.如果你去申請,培訓機構分三種情況處理
1).會退還你所有的學費,為了培訓機構的聲譽,不想看見你鬧事,培訓機構因小失大不劃算。
2).根本就不會退你一分學費,只要錢到了他們賬戶就別想取出來,培訓機構會有各種理由來拒絕你。
3).會退還你一部分,但是你已經學習了幾天會扣除你相應的課程費或者服務費。至於退還多少,需要看你們的協議是怎麼寫的。
3.首先是你不想學了,在法律上屬於你大退堂鼓,是你先毀約,你的說辭最好是說學不懂,壓力大等等,這樣退費相對容易一些。
溫馨提示:錢都已經交了,打退堂鼓不是上策,當初你選擇學技術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應該學完,不要辜負自己的理想,既然選擇了就要吧這件事做好。
解決辦法
1.到達培訓機構後,和顏悅色,找到當事人和管事人,協商著來,申請退款。
2.如果他們不退款怎麼辦?可以帶上你證據去教育局申訴處理,他們都是有登記的,會給你個合理的處理結果,如果教育局不管的話,直接上訴但是你的證據需要充足。(不建議採用上訴,得不償失)。
3.如果他們態度惡劣,說難聽點還想動手打人,你可直接撥打110。
4.建議你在培訓就夠多採集一些學習的證據,以免他們耍賴,(就比如說什麼方式可以證明你是在這里培訓的東西,工作牌這些等等)一定要保留好你的合同和收據。
5.如果你非要退學費,培訓機構又不退,你可以去培訓機構坐著賴皮一段時間,大吼大叫影響他們的培訓,影響他們的聲譽,不建議採用,這招是破釜成舟的時候在用。
4. 網課交了錢能不能退
摘要 網課交了錢以後,只要您是不想上了。而且保證不能超過一半的課程。這樣您的費用還是可以退還的。
5. 網路上報名的妙可課程能退嗎
咨詢對話 需要協商
原則上是可以退的 但是不同商家的說法不一樣 有的可能給你退大部分 但是你可以強制要求退款 如果給退一部分你能接受 也就那麼地了 如果不給退 然後說什麼學校有規定 培訓費不給退 你就得鬧一鬧了 或者以舉報 投訴 曝光的方式去斜坡 教育機構很敏感曝光和舉報差評的 你態度強硬點會給你退的 在法律意義上講也是應該給你退的
網課退費法律規定:第一,若因校方的原因造成學生無法完成學習計劃的情況,學生要求退學、退費,學校須予以退還剩餘的費用。
第二,學校開課前,學生因不可抗拒的理由,如學生出具國家各級各類承認學歷的院校的正式錄取通知書或武裝部門的應征入伍通知書或因重大疾病、意外傷亡、家庭特殊困難等正當理由提出退學退費申請,而向學校提出退學退費申請的,學校扣除5%手續費,再予以退還剩餘的費用。
第三,簽訂協議前務必看清協議內容 建議消費者保留維權證據。協議中有相關退費的約定,一般情況下以消費者和商家訂立的協議為准(無效格式條款除外)。
第四,學生在校期間因個人觸犯國家法律、法規等原因而無法繼續上課,申請退費的情況,則一律不予以退還。
6. 在培訓機構報了班,上到一半想退課,可以要求退費嗎
第一,若因校方的原因造成學生無法完成學習計劃的情況,學生要求退學、退費,學校須予以退還剩餘的費用。
第二,學校開課前,學生因不可抗拒的理由,如學生出具國家各級各類承認學歷的院校的正式錄取通知書或武裝部門的應征入伍通知書或因重大疾病、意外傷亡、家庭特殊困難等正當理由提出退學退費申請,而向學校提出退學退費申請的,學校扣除5%手續費,再予以退還剩餘的費用。
第三,簽訂協議前務必看清協議內容 建議消費者保留維權證據。協議中有相關退費的約定,一般情況下以消費者和商家訂立的協議為准(無效格式條款除外)。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上限是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對於消費者所說並未預約課程或者已取消課程等情況,建議消費者在與商家交流過程中,保留相關證據,如書面材料、錄音、手機簡訊、電子郵件、網路聊天記錄等。若日後涉及訴訟,從證據的角度來看,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則,在法律程序中需要提供相關證據。
第四,學生在校期間因個人觸犯國家法律、法規等原因而無法繼續上課,申請退費的情況,則一律不予以退還。
7. 跟誰學的課程能退嗎怎麼退
課程售後一般找客服哦,好的機構售後客服都做的非常到位。8. 網路學校報班,沒上能退費嗎
你好,如果協議上有規定不能退費,那麼除非雙方協議可以退,否則應按協議執行,因協議一經簽訂就應遵守。
9. 讀網路教育交了一年的錢 現在不想讀了能退嗎
不能,一般這種涉及到退費的,都是培訓機構出了問題,才會把費用退給您,比如,包過的現在不能包過了,會退費,如果是您的個人原因,那機構是不會退的,因為人家把網課給您了,也給您報名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到嘴的肥肉,還能吐出來嗎。而且是吃進肚子裡面了,更不會吐出來了,望採納,謝謝,
10. 如何讓教育機構退學費
一、協商
協商,即主動與教育機構溝通退費事宜。一般啟動較難,效果欠佳,而且教育機構經常會以各種理由拒絕或者拖延。
二、投訴
投訴,主要是針對培訓機構的具體違法違規行為,向有關的主管行政機關報告並要求處理。
投訴的效果,因地方、因人而異。很多機關可能會往外推,要求你或者建議你去別的機關或者去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因此,對投訴不要期望太高。如果相關的工作人員願意替你向該教育機構打一個電話,這已經算是很好的效果了。
三、訴訟
訴訟,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一方式最有效,最可行,但是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高。
實踐中,由於教育培訓合同一般標的額較小,律師不好收費,當事人委託律師進行訴訟維權的概率較低。而一般的消費者,又可能因為起訴有時間成本,嫌麻煩,也不願意啟動訴訟程序。
注意要點:
1、直接與機構的負責人協商,可以是法定代表人,可以是分校校長,不要總是和下面的銷售人員或者教務人員協商,效果不好,也浪費時間。
2、協商的過程中,需要言之有物,持之有理,據理力爭。
3、協商的過程中需要抓住痛點和重點,比如虛假宣傳、無資質辦學、私賬收款,不開發票,K12校外培訓老師無教師資格證,等等。
5、協商與投訴並用,協商與訴訟並用,有時主管機關的一個電話比什麼都管用,有的時候收到法院的傳票立馬就退錢了。
6、拒絕所謂的在走程序,需要審批,需要等領導回來,一般這些皆為托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