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層上的協議是什麼

網路層上的協議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3 02:47:25

1. 網路協議是什麼

一個網路協議至少包括三要素:
語法:用來規定信息格式;數據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一台設備上的第n層與另一台設備上的第n層進行通信的規則就是第n層協議。在網路的各層中存在著許多協議,接收方和發送方同層的協議必須一致,否則一方將無法識別另一方發出的信息。網路協議使網路上各種設備能夠相互交換信息。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
ARPANET網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使用了TCP/IP標准網路協議,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互連網協議是Internet採用的一種標准網路協議。它是由ARPA於1977年到1979年推出的一種網路體系結構和協議規范。

2. 網路協議分別是哪七層協議

你問的應該是OSI網路協議,一共七層。
最下面一層是物理層,關心的是介面,信號,和介質,只是說明標准,如EIA-232介面,乙太網,fddi令牌環網
第二層是數據鏈路層:一類是區域網中數據連路層協議:MAC子層協議,有LLC子層協議.另一類是廣域網的協議如:HDLC,PPP,SLIP.
第三層是網路層:主要是IP協議.
第四層是傳輸層:主要是面向連接的TCP傳輸控制協議.另一個是不面向連接的UDP用戶數據報協議.
第五層是會話層:主要是解決一個會話的開始進行和結束.(真的想不起有什麼協議)
第六層是表示層:主要是編碼如ASⅡ
第七層是應用層,就是應用程序裡面的拉,文件傳輸協議FTP、電子郵件傳輸協議SMTP、域名系統服務DNS、網路新聞傳輸協議NNTP和HTTP協議等。 HTTP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是用於從WWW服務...

3. 什麼是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Protocol)是一種特殊的軟體,是計算機網路實現其功能的最基本機制。網路協議的本質是規則,即各種硬體和軟體必須遵循的共同守則。網路協議並不是一套單獨的軟體,它融合於其他所有的軟體系統中,因此可以說,協議在網路中無所不在。網路協議遍及OSI通信模型的各個層次,從我們非常熟悉的TCP/IP、HTTP、FTP協議,到OSPF、IGP等協議,有上千種之多。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不需要關心太多的底層通信協議,只需要了解其通信原理即可。在實際管理中,底層通信協議一般會自動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預。但是對於第三層以上的協議,就經常需要人工干預了,比如TCP/IP協議就需要人工配置它才能正常工作。

說的通俗點的話:就是在網路傳輸中的一項規則,只有遵循規則,網路才能實現通訊。就像是交通規則一樣,什麼時候汽車走,什麼時候汽車停。在網路中是來規范網路數據包的傳輸與暫停!

4. 什麼是網路協議,在internet上通用的協議是什麼

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在Internet上通用的協議是TCP/IP協議。

網路協議是由三個要素組成:

1、語義。語義是解釋控制信息每個部分的意義。它規定了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動作與做出什麼樣的響應。

2、語法。語法是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與格式,以及數據出現的順序。

3、時序。時序是對事件發生順序的詳細說明。(也可稱為「同步」)。人們形象地把這三個要素描述為:語義表示要做什麼,語法表示要怎麼做,時序表示做的順序。

(4)網路層上的協議是什麼擴展閱讀:

網路協議的方式:

網路協議是網路上所有設備(網路伺服器、計算機及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等)之間通信規則的集合,它規定了通信時信息必須採用的格式和這些格式的意義。

大多數網路都採用分層的體系結構,每一層都建立在它的下層之上,向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定的服務,而把如何實現這一服務的細節對上一層加以屏蔽。一台設備上的第 n層與另一台設備上的第n層進行通信的規則就是第n層協議。

在網路的各層中存在著許多協議,接收方和發送方同層的協議必須一致,否則一方將無法識別另一方發出的信息。網路協議使網路上各種設備能夠相互交換信息。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

TCP/IP協議的主要特點:

1、TCP/IP協議不依賴於任何特定的計算機硬體或操作系統,提供開放的協議標准,即使不考慮Internet,TCP/IP協議也獲得了廣泛的支持。所以TCP/IP協議成為一種聯合各種硬體和軟體的實用系統。

2、TCP/IP協議並不依賴於特定的網路傳輸硬體,所以TCP/IP協議能夠集成各種各樣的網路。用戶能夠使用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Token Ring Network)、撥號線路(Dial-up line)、X.25網以及所有的網路傳輸硬體。

3、統一的網路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標准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

5. 網路的七層協議是什麼

第一層:物理層(PhysicalLayer),規定通信設備的機械的、電氣的、功能的和規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維護和拆除物理鏈路連接。具體地講,機械特性規定了網路連接時所需接插件的規格尺寸、引腳數量和排列情況等;電氣特性規定了在物理連接上傳輸bit流時線路上信號電平的大小、阻抗匹配、傳輸速率距離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對各個信號先分配確切的信號含義,即定義了DTE和DCE之間各個線路的功能;規程特性定義了利用信號線進行bit流傳輸的一組操作規程,是指在物理連接的建立、維護、交換信息時,DTE和DCE雙方在各電路上的動作系列。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比特(bit)。
屬於物理層定義的典型規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DataLinkLayer):在物理層提供比特流服務的基礎上,建立相鄰結點之間的數據鏈路,通過差錯控制提供數據幀(Frame)在信道上無差錯的傳輸,並進行各電路上的動作系列。
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定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幀(frame)。
數據鏈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幀中繼等。

第三層是網路層(Network layer)

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網路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確保數據及時傳送。網路層將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幀組成數據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其中含有邏輯地址信息- -源站點和目的站點地址的網路地址。

如果你在談論一個IP地址,那麼你是在處理第3層的問題,這是「數據包」問題,而不是第2層的「幀」。IP是第3層問題的一部分,此外還有一些路由協議和地址解析協議(ARP)。有關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層處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層的重要目的。網路層還可以實現擁塞控制、網際互連等功能。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數據包(packet)。
網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層是處理信息的傳輸層(Transport layer)。第4層的數據單元也稱作數據包(packets)。但是,當你談論TCP等具體的協議時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數據單元稱為段(segments)而UDP協議的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報(datagrams)」。這個層負責獲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須跟蹤數據單元碎片、亂序到達的數據包和其它在傳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第4層為上層提供端到端(最終用戶到最終用戶)的透明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所謂透明的傳輸是指在通信過程中傳輸層對上層屏蔽了通信傳輸系統的具體細節。
傳輸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五層是會話層(Session layer)

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第六層是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這一層主要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例如圖像格式的顯示,就是由位於表示層的協議來支持。

第七層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應用層為操作系統或網路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路服務的介面。
應用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通過 OSI 層,信息可以從一台計算機的軟體應用程序傳輸到另一台的應用程序上。例如,計算機 A 上的應用程序要將信息發送到計算機 B 的應用程序,則計算機 A 中的應用程序需要將信息先發送到其應用層(第七層),然後此層將信息發送到表示層(第六層),表示層將數據轉送到會話層(第五層),如此繼續,直至物理層(第一層)。在物理層,數據被放置在物理網路媒介中並被發送至計算機 B 。計算機 B 的物理層接收來自物理媒介的數據,然後將信息向上發送至數據鏈路層(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再轉送給網路層,依次繼續直到信息到達計算機 B 的應用層。最後,計算機 B 的應用層再將信息傳送給應用程序接收端,從而完成通信過程。下面圖示說明了這一過程。
OSI 的七層運用各種各樣的控制信息來和其他計算機系統的對應層進行通信。這些控制信息包含特殊的請求和說明,它們在對應的 OSI 層間進行交換。每一層數據的頭和尾是兩個攜帶控制信息的基本形式。

6. 網路層上有哪些協議

地址解析協議,網路管理協議,邊界網關協議,動態主機配置協議,文件傳輸協議。

7. 運行在網路層的協議是什麼

大多數網路都採用分層的體系結構,每一層都建立在它的下層之上,向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定的服務,而把如何實現這一服務的細節對上一層加以屏蔽。一台設備上的第 n層與另一台設備上的第n層進行通信的規則就是第n層協議。在網路的各層中存在著許多協議,接收方和發送方同層的協議必須一致,否則一方將無法識別另一方發出的信息。網路協議使網路上各種設備能夠相互交換信息。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在區域網中用得的比較多的是IPX/SPX.。

8. 計算機網路的協議是什麼

計算機協議,也叫作網路協議,是通信計算機雙方必須共同遵從的一組約定。

為了使數據在網路上從源到達目的,網路通信的參與方必須遵循相同的規則,這套規則稱為協議,它最終體現為在網路上傳輸的數據包的格式。最常見的計算機協議是OSI/RM協議。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8年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它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通信協議劃分為七層,自下而上依次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其中第四層完成數據傳送服務,上面三層面向用戶。

(8)網路層上的協議是什麼擴展閱讀

常見的計算機協議還有:

1、IPX/SPX協議

是Novell開發的專用於NetWare網路中的協議,但是也非常常用。大部分可以聯機的游戲都支持IPX/SPX協議,比如星際爭霸,反恐精英等等。

2、ARP/RARP協議

地址解析協議,原理是主機發送信息時將包含目標IP地址的ARP請求廣播到網路上的所有主機,並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確定目標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後將該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機ARP緩存中並保留一定時間,下次請求時直接查詢ARP緩存以節約資源。

3、TCP/IP協議

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由網路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通俗而言:TCP負責發現傳輸的問題,一有問題就發出信號,要求重新傳輸,直到所有數據安全正確地傳輸到目的地。而IP是給網際網路的每一台聯網設備規定一個地址。

9. 網路層的網路層協議

TCP/IP網路層的核心是IP協議,它是TCP/IP協議族中最主要的協議之一。IP協議非常簡單,僅僅提供不可靠、無連接的傳送服務。IP協議的主要功能有:無連接數據報傳輸、數據報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與IP協議配套使用實現其功能的還有地址解析協議ARP、逆地址解析協議RARP、網際網路報文協議ICMP、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IGMP。 TCP/IP網路使用32位長度的地址以標識一台計算機和同它相連的網路,它的格式為:IP地址=網
絡地址+主機地址。IP地址是通過它的格式分類的,它有四種格式:A類、B類、C類、D類。如下所示
格式位數主機地址:A類0網路(7位)主機地址(24位)、
B類10網路(14位)主機地址(16位)、C類110網路(21位)主機地址(8位)、D類1110多路通信地址(28位)、未來的格式11110將來使用。這樣,A類地址空間為0-127,最大網路數為126,最大主機數為16,777,124;B類地址空間為128-191,最大網路數為16384,最大主機數為65,534;C類地址空間為192-223,最大網路數為2,097,152,最大主機數為254;D類地址空間為224-254。 C類地址空間分配概況。分配區域地址空間:多區域192.0.0.0~193.255.255.255、歐洲:194.0.0.0~195.255.255.255、其他:196.0.0.0~197.255.255.255、北美:197.0.0.0~199.255.255.255、中南美:200.0.0.0~201.255.255.255、太平洋地區:202.0.0.0~203.255.255.255、其他:204.0.0.0~205.255.255.255、其他:206.0.0.0~207.255.255.255。註:其中「多區域」表示執行該計劃前已經分配的地址空間;「其他」表示已指定名稱的地區之外的地理區劃。
特殊格式的IP地址:廣播地址:當網路或主機標志符欄位的每位均設置為1時,這個地址編碼標識著該數據報是一個廣播式的通信,該數據報可以被發送到網路中所有的子網和主機。例如,地址128.2.255.255意味著網路128.2上所有的主機。本網路地址:IP地址的主機標識符欄位也可全部設置為0,表示該地址作為「本主機」地址。網路標識符欄位也可全部設置為0,表示「本網路」。如,128.2.0.0表示網路地址為128.2的網路。使用網路標識符欄位全部設置為0的IP地址在一台主機不知道網路的IP地址時時是很有用的。私有的IP地址:在有些情況下,一個機構並不需要連接到Internet或另一個專有的網路上,因此,無須遵守對IP地址進行申請和登記的規定。該機構可以使用任何的地址。在RFC1597中,有些IP地址是用作私用地址的:A類地址:10.0.0.0到10.255.255.255。B類地址:172.16.0.0到172.31.255.255.255。C類地址:192.168.0.0到192.168.255.255。 ARP協議是「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的縮寫。在區域網中,網路中實際傳輸的是「幀」,幀裡面是有目標主機的MAC地址的。在乙太網中,一個主機要和另一個主機進行直接通信,必須要知道目標主機的MAC地址。但這個目標MAC地址是如何獲得的呢?它就是通過地址解析協議獲得的。所謂「地址解析」就是主機在發送幀前將目標IP地址轉換成目標MAC地址的過程。ARP協議的基本功能就是通過目標設備的IP地址,查詢目標設備的MAC地址,以保證通信的順利進行。協議屬於鏈路層的協議在乙太網中的數據幀從一個主機到達網內的另一台主機是根據48位的乙太網地址(硬體地址)來確定介面的,而不是根據32位的IP地址。內核(如驅動)必須知道目的端的硬體地址才能發送數據。當然,點對點的連接是不需要ARP協議的。 ARP協議的數據結構:
以下是引用片段:
typedefstructarphdr
{
unsignedshortarp_hrd;/*硬體類型*/
unsignedshortarp_pro;/*協議類型*/
unsignedchararp_hln;/*硬體地址長度*/
unsignedchararp_pln;/*協議地址長度*/
unsignedshortarp_op;/*ARP操作類型*/
unsignedchararp_sha[6];/*發送者的硬體地址*/
unsignedlongarp_spa;/*發送者的協議地址*/
unsignedchararp_tha[6];/*目標的硬體地址*/
unsignedlongarp_tpa;/*目標的協議地址*/
}ARPHDR,*PARPHDR; 為了解釋ARP協議的作用,就必須理解數據在網路上的傳輸過程。這里舉一個簡單的PING例子。
假設我們的計算機IP地址是192.168.1.1,要執行這個命令:ping192.168.1.2.該命令會通過ICMP協議發送ICMP數據包。該過程需要經過下面的步驟:1、應用程序構造數據包,該示例是產生ICMP包,被提交給內核(網路驅動程序);2、內核檢查是否能夠轉化該IP地址為MAC地址,也就是在本地的ARP緩存中查看IP-MAC對應表;3、如果存在該IP-MAC對應關系,那麼跳到步驟9;如果不存在該IP-MAC對應關系,那麼接續下面的步驟;4、內核進行ARP廣播,目的地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ARP命令類型為REQUEST(1),其中包含有自己的MAC地址;5、當192.168.1.2主機接收到該ARP請求後,就發送一個ARP的REPLY(2)命令,其中包含自己的MAC地址;6、本地獲得192.168.1.2主機的IP-MAC地址對應關系,並保存到ARP緩存中;7、內核將把IP轉化為MAC地址,然後封裝在乙太網頭結構中,再把數據發送出去;使用arp-a命令就可以查看本地的ARP緩存內容,所以,執行一個本地的PING命令後,ARP緩存就會存在一個目的IP的記錄了。當然,如果你的數據包是發送到不同網段的目的地,那麼就一定存在一條網關的IP-MAC地址對應的記錄。知道了ARP協議的作用,就能夠很清楚地知道,數據包的向外傳輸很依靠ARP協議,當然,也就是依賴ARP緩存。要知道,ARP協議的所有操作都是內核自動完成的,同其他的應用程序沒有任何關系。同時需要注意的是,ARP協議只使用於本網路。 具有本地磁碟的系統引導時,一般是從磁碟上的配置文件中讀取IP地址。但是無盤機,如X終端或無盤工作站,則需要採用其他方法來獲得IP地址。網路上的每個系統都具有唯一的硬體地址,它是由網路介面生產廠家配置的。無盤系統的RARP實現過程是從介面卡上讀取唯一的硬體地址,然後發送一份RARP請求(一幀在網路上廣播的數據),請求某個主機響應該無盤系統的IP地址(在RARP應答中)。在概念上這個過程是很簡單的,但是實現起來常常比ARP要困難。RARP的正式規范是RFC903[Finlaysonetal.1984]。 RARP的分組格:RARP分組的格式與ARP分組基本一致。它們之間主要的差別是RARP請求或應答的幀類型代碼為0x8035,而且RARP請求的操作代碼為3,應答操作代碼為4。對應於ARP,RARP請求以廣播方式傳送,而RARP應答一般是單播(unicast)傳送的。RARP伺服器的設計:雖然RARP在概念上很簡單,但是一個RARP伺服器的設計與系統相關而且比較復雜。相反,提供一個ARP伺服器很簡單,通常是TCP/IP在內核中實現的一部分。由於內核知道IP地址和硬體地址,因此當它收到一個詢問IP地址的ARP請求時,只需用相應的硬體地址來提供應答就可以了。
作為用戶進程的RARP伺服器:RARP伺服器的復雜性在於,伺服器一般要為多個主機(網路上所有的無盤系統)提供硬體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該映射包含在一個磁碟文件中。由於內核一般不讀取和分析磁碟文件,因此RARP伺服器的功能就由用戶進程來提供,而不是作為內核的實現的一部分。更為復雜的是,RARP請求是作為一個特殊類型的乙太網數據幀來傳送的。這說明RARP伺服器必須能夠發送和接收這種類型的乙太網數據幀。在附錄A中,我們描述了SBD分組過濾器、SUN的網路介面栓以及SVR4數據鏈路提供者介面都可用來接收這些數據幀。由於發送和接收這些數據幀與系統有關,因此RARP伺服器的實現是與系統捆綁在一起的。
每個網路有多個RARP伺服器:RARP伺服器實現的一個復雜因素是RARP請求是在硬體層上進行廣播的,這意味著它們不經過路由器進行轉發。為了讓無盤系統在RARP伺服器關機的狀態下也能引導,通常在一個網路上(例如一根電纜)要提供多個RARP伺服器。當伺服器的數目增加時(以提供冗餘備份),網路流量也隨之增加,因為每個伺服器對每個RARP請求都要發送RARP應答。發送RARP請求的無盤系統一般採用最先收到的RARP應答(對於ARP,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因為只有一台主機發送ARP應答)。另外,還有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每個RARP伺服器同時應答,這樣會增加乙太網發生沖突的概率。 ICMP的作用:由於IP協議的兩個缺陷:沒有差錯控制和查詢機制,因此產生了ICMP。ICMP主要是為了提高IP數據報成功交付的機會,在IP數據報傳輸的過程中進行差錯報告和查詢,比如目的主機或網路不可到達,報文被丟棄,路由阻塞,查詢目的網路是否可以到達等等。
ICMP有兩種報文類型:差錯報告報文和詢問報文。差錯報告報文:終點不可到達(由於路由表,硬體故障,協議不可到達,埠不可達到等原因導致,這時路由器或目的主機向源站發送終點不可到達報文);源站抑制(發生擁塞,平衡IP協議沒有流量控制的缺陷);超時(環路或生存時間為0);參數問題(IP數據報首部參數有二義性);改變路由(路由錯誤或不是最佳)。詢問報文:回送請求或回答(用來測試連通性,如:PING命令);時間戳請求或回答(用來計算往返時間或同步兩者時間);地址掩碼請求或回答(得到掩碼信息);路由詢問或通告(得知網路上的路由器信息)。ICMP是網際(IP)層的協議,它作為IP層數據報的數據,加上數據報的首部,組成數據報發送出去。 應用層的PING(PacketInterNetGroper)命令用來測試兩個主機之間的連通性,PING使用了ICMP回送請求與回送回答報文,屬於ICMP詢問報文,它是應用層直接使用網路層ICMP的一個特例,它沒有通過運輸層的TCP或UDP。IP數據報首部的協議欄位:IP報文首部的協議欄位指出了此數據報是使用的何種協議,以便使目的主機的網路層能夠知道如何管理協議
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IGMP)被IP主機用於向所有的直接相鄰的多播路由器報告它們的多播組成員關系。本文檔只描述在主機和路由器之間的確定組成員關系的IGMP應用。作為多播組成員的路由器應當還能表現為一台主機,甚至能對自己的查詢作出響應。IGMP還可以應用在路由器之間,但這種應用不在這里描述。就像ICMP一樣,IGMP作為整合在IP裡面的一部分。所有希望接收IP組播的主機都應當實現IGMP。IGMP消息被封裝在IP數據報中,IP協議號為2。本文檔所描述的所有IGMP消息在發送時TTL都為1,並在它們的IP首部中含有一個路由器警告選項。主機所關心的所有IGMP消息都具有以下格式:8位類型+8位最大響應時間+16位校驗和+32位組地址。 組播協議包括組成員管理協議和組播路由協議。組成員管理協議用於管理組播組成員的加入和離開,組播路由協議負責在路由器之間交互信息來建立組播樹。IGMP屬於前者,是組播路由器用來維護組播組成員信息的協議,運行於主機和和組播路由器之間。IGMP 信息封裝在IP報文中,其IP的協議號為2。
若一個主機想要接收發送到一個特定組的組播數據包,它需要監聽發往那個特定組的所有數據包。為解決Internet上組播數據包的路徑選擇,主機需通過通知其子網上的組播路由器來加入或離開一個組,組播中採用IGMP來完成這一任務。這樣,組播路由器就可以知道網路上組播組的成員,並由此決定是否向它們的網路轉發組播數據包。當一個組播路由器收到一個組播分組時,它檢查數據包的組播目的地址,僅當介面上有那個組的成員時才向其轉發。
IGMP提供了在轉發組播數據包到目的地的最後階段所需的信息,實現如下雙向的功能: 主機通過IGMP通知路由器希望接收或離開某個特定組播組的信息。 路由器通過IGMP周期性地查詢區域網內的組播組成員是否處於活動狀態,實現所連網段組成員關系的收集與維護。 IGMP共有三個版本,即IGMP v1、v2 和 v3。

閱讀全文

與網路層上的協議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登錄網路版用友系統 瀏覽:665
網路安全性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瀏覽:533
扣扣登不上去了網路異常 瀏覽:482
網路信號源旁邊很卡 瀏覽:385
微信一直連接網路失敗 瀏覽:760
蘋果手機修蜂窩網路多少錢 瀏覽:669
路由器老是顯示網路斷網 瀏覽:311
哪裡有網路研發團隊 瀏覽:945
柯迪亞克可以連接網路嗎 瀏覽:117
2021計算機網路原理真題 瀏覽:829
不開機檢測不到網路怎麼辦 瀏覽:993
上海要娛網路技術怎麼樣 瀏覽:270
首屆網路安全宣傳周設置於哪一年 瀏覽:775
網路數據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瀏覽:194
epson墨倉網路設置 瀏覽:175
石進是哪個網路工程師 瀏覽:797
什麼是網路會員制營銷 瀏覽:288
網路營銷策劃師培訓 瀏覽:947
華數網路收入多少 瀏覽:917
移動光貓wifi網路不可以用 瀏覽:85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