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比較有用的互聯網思維
先來三個段子。
第一個段子:一個毫無餐飲行業經驗的人開了一家餐館,僅兩個月時間,就實現了所在商場餐廳坪效第一名;VC投資6000萬,估值4億元人民幣,這家餐廳是雕爺牛腩。「微」,要從細微的用戶需求入手,貼近用戶心理,在用戶參與和反饋中逐步改進。「可能你覺得是一個不起眼的點,但是用戶可能覺得很重要」。360安全衛士當年只是一個安全防護產品,後來也成了新興的互聯網巨頭。
法則9:精益創業,快速迭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地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反應,產品才更容易貼近消費者。Zynga游戲公司每周對游戲進行數次更新,小米MIUI系統堅持每周迭代,就連雕爺牛腩的菜單也是每月更新。
這里的迭代思維,對傳統企業而言,更側重在迭代的意識,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及時乃至實時關注消費者需求,把握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5、流量思維
流量意味著體量,體量意味著分量。「目光聚集之處,金錢必將追隨」,流量即金錢,流量即入口,流量的價值不必多言。
法則10:免費是為了更好地收費
互聯網產品大多用免費策略極力爭取用戶、鎖定用戶。當年的360安全衛士,用免費殺毒入侵殺毒市場,一時間攪的天翻地覆,回頭再看看,卡巴斯基、瑞星等殺毒軟體,估計沒有幾台電腦還會裝著了。
「免費是最昂貴的」,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選擇免費策略,因產品、資源、時機而定。
法則11: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
任何一個互聯網產品,只要用戶活躍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產生質變,從而帶來商機或價值。QQ若沒有當年的堅持,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企業帝國。注意力經濟時代,先把流量做上去,才有機會思考後面的問題,否則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
一個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個跨界的人,能夠同時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匯點上找到自己的坐標。一個真正厲害的企業,一定是手握用戶和數據資源,敢於跨界創新的組織。
李彥宏指出:「互聯網產業最大的機會在於發揮自身的網路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等,去提升、改造線下的傳統產業,改變原有的產業發展節奏、建立起新的游戲規則。
以上便是我總結的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
今天看一個產業有沒有潛力,就看它離互聯網有多遠。能夠真正用互聯網思維重構的企業,才可能真正贏得未來。
美圖秀秀蔡文勝說:未來屬於那些傳統產業里懂互聯網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聯網但不懂傳統產業的人。
金山網路傅盛說:產業機會屬於敢於用互聯網向傳統行業發起進攻的互聯網人。
我們認為,未來一定是屬於既能深刻理解傳統商業的本質,也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人。不管你是來自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領域。未來一定屬於這種O2O「兩棲人才」。
天賦異稟職場老司機,HR動態,職場干貨,信手拈來!微信公眾號【來唄人力資源】ID:HRcome-on
㈡ 互聯網思維是什麼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聯網思維的是網路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網路的一個大型活動上,李彥宏與傳統產業的老闆、企業家探討發展問題時,李彥宏首次提到「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後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從互聯網的角度去想問題。現在幾年過去了,這種觀念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了。但「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也演變成多個不同的解釋。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聯網產品、互聯網企業。這里指的互聯網,不單指桌面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是泛互聯網,因為未來的網路形態一定是跨越各種終端設備的,台式機、筆記本、平板、手機、手錶、眼鏡,等等。互聯網思維是降低維度,讓互聯網產業低姿態主動去融合實體產業。
㈢ 互聯網思維是什麼
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精神、價值、技術、方法、規則、機會,來指導、處理、創新、工作的思維方式。世界公僕領袖「聯誼會公僕」、「全球大同」的作者彭友指出全球已進入互聯網時代,我思獻人人、人人助我思的互聯網思維順勢而生。
快速便捷
互聯網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革命,顛覆了很多傳統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其中最明顯的一種讓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快速和便捷。例如,人們若想學習,不必再去學校,可以通過考拉網在線學習知識。
交互參與
過去,無論是哪種方式的傳播,都帶有一種片面的單向性,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在互聯網上可以自由的發表個人的評論,對媒體等發布的消息可以在第一時間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更能夠展現更多人的思想和看法。
免費
俗話說「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各大網路巨頭和商家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爭相提供免費的產品,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的是,免費只是相對來說,對客戶而言,要想獲得進一步的「權益」,客戶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例如,騰訊的一些付費裝扮和游戲等。
人性化
如今的社會,一般的產品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在眾多可供選擇的產品中會選擇那些更加個性化的、更加符合人們體驗的產品,將客戶的體驗放在營銷的首位要素。
數據驅動運營
所謂的數據驅動運營是商家不再僅僅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通過一些免費或是其他的一些有利於客戶的活動來搜集客戶信息,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來了解客戶的需求,進而實現營銷的目的。
掐架
所謂的「掐架」不過是互聯網大佬們通過一些矛盾來製造焦點和話題,進而增加品牌知名度,對掐架的雙方來說不用花廣告費就能起到比做廣告還會好的效果,何樂而不為?
創新
創新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特別是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如果缺乏創新,不論曾經多麼輝煌,沒落只在朝夕。接二連三的並購,收購等都可以用事實有力的證明這個問題。而傳播的行業,例如出版行業若不及時的進行調整,必將被時代所淹沒。
打破信息的不均衡性
很多人利用信息的不均衡性,從身無分文到家財萬貫,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更加的及時、有效,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的購買的外國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互聯網幫助我們打破了這一狀態。
㈣ 告訴你,互聯網思維是什麼
我最近也在納悶什麼XXX的是互聯網思維,看了很多對成功創業者的報道說他他媽的是互聯網思維我就覺得你XXX就是硬體連上網就敢管這叫互聯網思維?我不知道什麼是互聯網思維,我的思考邏輯是與傳統行業相對,互聯網為什麼能夠推動社會進步1、便捷。互聯網的信息傳遞和獲取比傳統方式快了很多也更加豐富了。這也是為什麼PC取代了傳統的報紙電視而手機即將取代PC——信息獲取更便捷。淘寶就不用說了吧,讓你更方便的買到全國各地的東西還他媽的足不出戶你說便捷不便捷?QQ就不用說了吧,讓你聊的更方便,還能看到對方(見面更便捷),傳文件可以離線傳(便捷)……對於傳統行業有什麼啟發呢?如何讓客戶更方便的獲得想要的東西。在互聯網上,「商品」是信息,在傳統行業,比如麥當勞的漢堡,海爾的服務。我們發現,麥當勞的漢堡之前是不屑於給我等屁民送外賣的,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御姐也開始脫下裙子了。為什麼麥當勞開啟外賣會增加銷量,從互聯網思維來說,用戶獲取商品更加便捷了,便捷就有價值。而海爾的上門服務,一個電話打過來我的服務人員立刻就到,再加上因為中國人缺少尊嚴而產生的不喝水不抽煙穿鞋套等「尊貴」服務,海爾他媽的贏了。便捷是價值。征途之於傳奇,也是升級更加便捷了——拿錢砸。之前的段子是說有個土豪找到傳奇說老子沒時間打怪老子有錢賊有錢給你們錢你給我升級行嗎傳奇的人哈哈大笑說哥們你扯淡呢游戲不是你這么玩兒的老老實實去打怪升級吧於是史玉柱用更便捷的方式滿足了用戶需求於是他成功了。2、表達(參與)我個人覺得互聯網讓人們表達、表現自己成為可能。最典型的例子來說,為什麼web2.0能幹敗web1.0?用戶產生內容。為啥用戶願意產生內容?比如知乎這種費力不討好的地方為什麼大家願意吭哧吭哧寫?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願望,都有參與到一件事情的創建過程中的願望。讓一個人付出比給予他更能讓他有參與感。在最古老的的1.0時代,如果一個人的投稿進入到了《讀者來信》欄目,都會讓人興奮半天。在web1.0時代,編輯的內容永遠是在山上美妙的風景,而底下的回復無論多精彩都會被統一稱為「網友」。web2.0時代,我們可以自己創立貼吧,可以自己創立小組,可以自己開一個帖子,表達自己稱為可能,所以web2.0時代進入到了信息迅速增加的時代。而我個人的思考為什麼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佛教卻不是呢?要知道佛經的智慧那可比基督教大了去了(基督徒隨便砸,我就是認為基督教是邪教怎麼地)因為佛經是方丈大和尚們講,而基督教通過社區教會讓大家參與「分享」。矮油這個分享可了不得啊,說著說著自己都當真了(這也是很多組織洗腦慣用的手段)對傳統行業有什麼啟發呢?我個人覺得選秀節目就是互聯網web2.0的應用。之前是專家打分——web1.0網站產生內容,控制事情的走向,現在是粉絲投票,只要投的多不管你唱的好不好(對不起啊春哥我個人覺得你挺有魅力的但我這人老實)——用戶產生內容。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黃太吉小票上面的箴言,這個箴言讓黃太吉的小票有個可傳播的營銷點,但這個本質就是web1.0,你自己產生內容。
㈤ 互聯網的思維包括哪些網路社會思維
1、互聯網思維是相對於工業化思維而言的。
一種技術從工具屬性、從應用層面到社會生活,往往需要經歷很長的過程。珍妮紡紗機從一項新技術到改變紡織行業,再到後來被定義為工業革命的肇始,影響東、西方經濟格局,其跨度至少需要幾十年。互聯網也同樣。
但因為這種影響是滯後的,所以,我們就難免會處於身份的尷尬之中:舊制度和新時代在我們身上會形成觀念的錯位。越是以前成功的企業,轉型越是艱難,這就是「創新者的窘境」——一個技術領先的企業在面臨突破性技術時,會因為對原有生態系統的過度適應而面臨失敗。
㈥ 什麼是互聯網思維有什麼特點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聯網思維的是網路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網路的一個大型活動上,李彥宏與傳統產業的老闆、企業家探討發展問題時,李彥宏首次提到「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後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像互聯網的方式去想問題。現在幾年過去了,這種觀念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了。但「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也演變成多個不同的解釋
更多請參考,網路:http://ke..com/subview/10968540/13580621.htm
㈦ 互聯網思維有哪些
互聯網思維有:
1、流量思維:流量就是用戶的注意力,粉絲。流量思維首先利用免費獲取用戶的注意力。免費是更好的收費。
案例一:車站餐廳。去過車站的人都知道,食物不僅貴,而且難吃,但這些店的生意還是不錯的。原因是車站的車流量很大。人們一波接一波,總會有人買。
2、社會思維:社交思維是重建企業與用戶之間的溝通關系,利用社交工具、媒體和互聯網來重建商業模式。常見社交媒體: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等。大數據的思想是收集用戶數據,分析用戶行為,驅動運營決策。數據資產是核心競爭力。
案例一:為了重建溝通關系,大公司積極進軍社交媒體平台,傳播口碑。比如小米和智能手錶。
3、平台思維:平台的理念是創建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生態系統,並利用現有平台使公司成為員工的平台。
案例1:平台生態系統。例如,騰訊已經構建了以社交為核心,涵蓋游戲、金融、信息和娛樂的強大產業生態。
4、跨界思維:以跨界思維,互聯網已經滲透到製造、娛樂、金融、電信等各個領域,行業界限越來越模糊。
案例:阿里巴巴掌握用戶數據,申辦銀行。因此,作為一個互聯網人,不要自己設定行業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