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與購物網站合作的網路零售平台有哪些
與購物網站合作的網路零售平台眾多,以下列舉一些主要的合作夥伴:
1. 淘寶/天貓:作為中國最大的在線零售市場,淘寶和天貓與眾多零售商合作,提供從銷售到推廣再到物流的一站式服務。
2. 京東:京東以其高效的物流系統和正品保證著稱,與眾多品牌和零售商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體驗。
3. 唯品會:專注於品牌特賣的唯品會,通過與品牌商的合作,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並通過限時促銷等活動吸引顧客。
4. 蘇寧易購:蘇寧易購融合線上線下資源,擁有自己的實體店鋪和物流體系,與眾多零售商攜手,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購物方式。
5. 國美在線:作為國美電器的電商平台,國美在線專注於家電和數碼產品,與品牌商和零售商合作,提供全面的線上購物服務。
此外,還有專注於特定領域或產品類別的電商平台,例如:
- 美團、餓了么:主要提供外賣和在線訂餐服務,為餐飲業者提供銷售渠道。
- 蘑菇街、小紅書:分別聚焦女性時尚和美妝領域,通過社區分享和推薦,為品牌和零售商帶來流量和銷售機會。
- 中表雲科:專注於鍾錶行業的電商平台,為鍾表零售商提供綜合服務。
選擇合適的電商平台合作,可以幫助商家有效拓展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並增加銷售收入。商家應根據自身產品特性和目標顧客群體,審慎選擇最合適的平台進行合作。
2. 網路運營商的三大商家
相對於2G時代,運營商在3G時代所持有的不同制式網路,使得他們之間的差異化更明顯和突出,這意味著在3G時代,運營商的競爭將更為激烈,這一點尤為突出地表現在網路本身上。無論是2G時代的領先者中國移動,還是想要崛起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都在3G時代備足了馬力。同時,為了保證在網路方面的領先優勢,三家運營商都不約而同地將重點放在了網路升級方面。因此我們會看到很多關於3G升級甚至4G網路的概念。如果說2009年是我們的3G建設元年,那麼2010年將是網路高速升級的一年。
中國電信:EV-DO從A升級到B
中國電信是三家運營商中,網路覆蓋最全面的一家,早在去年的2009年10月就完成了全國的3G網路覆蓋。在2010年,中國電信啟動由EV-DOA向EV-DOB網路版本的升級。升級之後的EV-DOB版本,可以達到下行9.3Mbps、上行5.4Mbps的速率,是中國電信3G網路速率的三倍。北京電信已經和相關廠商對EV-DOB版本網路的峰值速率、系統吞吐量、時延、多媒體業務體驗等多個項目展開了全面的現網測試,廣州電信也啟動了國內第二個EV-DOB預商用網路。中國電信在2011年初完成外場測試,2012年上半年就可以開始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進行EV-DOB版本的網路升級。如果效果不錯,中國電信還表示將在2012年今年的年底開始商業部署LTE網路。
中國聯通:向HSPA+進軍
中國聯通對WCDMA網路的升級,接下來的一步將主要體現在HSPA+方面。HSPA+網路的峰值速率根據採用不同的技術,能夠達到21Mbps、28Mbps、42Mbps甚至84Mbps。目前聯通3G網路終端採用的技術,可以達到最高下行7.2Mbps、上行5.76Mbps,這意味著HSPA+網路的速率最少是現有聯通3G網路的1.5倍。在HSPA+網路之下,我們下載一首5MB的MP3歌曲,只需2~3秒就可以完成。
中國聯通目前已經聯合三家主流的WCDMA網路設備供應商:華為、愛立信以及中興,展開了HSPA+的網路測試工作,預計在下半年就會在國內部分重要城市啟動HSPA+網路的升級部署。聯通對這三家設備商的HSPA+技術進行了全方位的測試,包括室外用戶速率、系統吞吐率、網路覆蓋性能等項目。室外平均速率測試已經實現了18.5Mbps,室內平均速率測試則達到了19.1Mbps。按照測試專家的解釋,聯通此次網路測試就是為下一步網路升級做准備,測試結果將成為聯通最終選擇哪一家承建HSPA+網路的重要依據。
中國移動:TD距離LTE更近一步
與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不同的是,由於網路自身特點,在推出採用TD-SCDMA標準的3G網路後,中國移動在網路升級方面將距離4G更近一步,也就是說移動將跨越HSPA階段,其目前的升級網路名為TD-LTE,也就是「准4G」標准。
中國移動目前已經在上海的世博會場館開通了全國第一個TD-LTE網路,在現場的實際測試中,傳輸速率高達70Mbps,是目前3G技術的20多倍。大唐、華為、中興、上海貝爾、普天、烽火、新郵通、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摩托羅拉共十家系統設備廠商參加了現階段進行的TD-LTE研究開發技術試驗。在目前正在進行的TD-LTE技術試驗中,只有聯想、海信和宇龍三家終端廠商參加,國外手機廠商還沒有明確的TD-LTE終端規劃,而服務於世博會的TD-LTE終端也只限於數據卡產品。在世博會期間,中國移動將重點展示TD-LTE網路的高速率,同時還會首次展示LTE數據上網卡。據了解,該數據卡比現在的3G數據卡要快50倍之多。
從三大運營商今年將要發展的網路狀況看,就理論值而言,中國移動的TD-LTE的上下行速率比較突出,之後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只是理論值和部分測試結果,並不能廣泛代表在商用之後的速率和結果。運營商也要考慮很多因素才能夠將網路最終推出商用,而讓大家普遍接受新網路還有很長一段路程。最後是否能夠吸引客戶入網,還是要看網路的穩定性以及套餐價格等因素。
另外,在搶先升級網路的同時,今年,運營商同時也會對現有網路進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和維護。中國電信已經完成了CDMA網路覆蓋,在今年投資規模會減小,主要是注重提升網路建設的效益;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會繼續完成基礎設施建設,著重提升3G網路容量。 在IDC領域,中國電信無疑是業務規模最大網路資源最多的,華東沿海、華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區都是電信的主要覆蓋范圍;中國網通名列第二,網通的機房網路與電信「隔長江而治」,主要分布於華北以及周邊地區;中國鐵通位則列第三,主要資源集中在華北、東北;移動、聯通這些也有少部分機房資源,不過一般是合作方式,機房規模也不大,拿電信少量的帶寬。
另外,上面沒有提到的長寬其實是有自己的線路,但是卻缺少機房資源,只是在一些多線機房有長寬的線路接入;而號稱要做國內第七大網路運營商的中電華通,有各地的不少機房資源,不過也是合作形式,主要用的是電信帶寬,也有自己的雙線機房。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7月19日。中國聯通的成立在我國基礎電信業務領域引入競爭,對我國電信業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聯通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了300多個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國聯通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電信運營企業。2000年6月,公司在香港、紐約成功上市,籌資56.5億美元,進入全球首次股票公開發行史上的前十名。2002年10月,公司又在上海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為國內資本市場流通股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國聯通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統一規劃網路建設,合理利用網路資源,注重利用社會力量,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努力為社會提供綜合、便利、有特色的電信服務。
成立以來,中國聯通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經營的電信業務由成立之初的行動電話(GSM)和無線尋呼發展到目前的行動電話、長途電話、本地電話、數據通信(包括網際網路業務和IP電話)、電信增值業務、無線尋呼以及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其他業務。
展望未來,中國聯通將結合「移動為主、綜合發展;兩網協調、差異經營;效益領先、做大做強」的戰略發展思路,繼續推進人力資源各項管理制度的創新和深入發展,把公司建設成為我國通信市場上「旗鼓相當,各具特色」的市場競爭主體、躋身國際一流電信運營企業行列!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移動通信」)是根據國家關於電信體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國電信移動通信資產總體剝離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於2000年4月20日成立,由中央直接管理。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注冊資本為518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超過3200億元,員工12.08萬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在國內10個省(自治區)設有全資子公司,全資擁有中國移動(香港)集團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在國內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全資子公司,並在香港和紐約上市。
中國移動通信主要經營移動話音、數據、IP電話和多媒體業務,並具有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單位經營權和國際出入口局業務經營權。除提供基本話音業務外,還提供傳真、數據、IP電話等多種增值業務,擁有「全球通」、「神州行」、「動感地帶」等著名服務品牌,服務網號為「139、138、137、136、135」。中國移動通信是國內唯一專注移動通信發展的通信運營公司,在我國移動通信大發展的進程中,始終發揮著主導作用,並在國際移動通信領域佔有重要地位。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國移動通信已建成一個覆蓋范圍廣、通信質量高、業務品種豐富、服務水平一流的綜合通信網路。網路規模和客戶規模列全球第一。截止到2002年底,網路已經覆蓋全國絕大多數縣(市),主要交通干線實現連續覆蓋,城市內重點地區基本實現室內覆蓋,G***行動電話交換容量達到1.82億戶,客戶總數超過1.38億戶,與11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家移動通信運營商開通了國際漫遊業務。目前,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是我國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
中國移動通信已經成功進入國際資本市場,1997年在境外成功上市後,良好的經營業績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了眾多國際投資,先後為國家吸納大量外匯。根據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最新排名,中國移動通信位列第287位。
按照國家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的要求,中國移動通信確立了「爭創世界一流通信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中國移動通信全力實施「服務與業務領先」的近期戰略重點,努力提升領先優勢,確保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為推動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