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沉迷網路的事例有哪些
1、不慎交友,身遇殘害。利用網路結識朋友,也是人們交往的一個方面。但青少年因年齡小、心理不成熟,缺乏經驗,往往容易上當受騙,甚者會身遇殘害。
案例一:與網友見面,受騙被強暴。山東青島一女青年在網上結識一位男青年後,邀其見面,不想被男青年強行帶到威海,被非法拘禁10天中遭強暴,後被派出所民警解救。
案例二:與網友見面,被綁架致死。今年1月6日,湖南長沙市一名十幾歲男孩,唐某,在長沙市一網吧與網友見面,後被綁架,綁匪將唐某掐死後向其家長索要8萬元贖金。近日,綁匪雖被長沙警方抓獲,但唐某生命卻再也不能復生了。
案例三:與網友見面,受騙被輪奸後殺害。河南省某市一個中學六名女學生與網友見面,被網友輪奸後殺害;
案例四:接識網友,受騙被奸拍裸體照騙錢。我市某縣一女中學生,名叫小娟(化名),通過上網聊天結識了一名男子。此後,該男子對小娟百般呵護,小娟感覺自己遇到了一位知心大哥。今年3月的一天晚上,該男子以他過生日為由將小娟邀請到他的住處聚會,當晚參加聚會的還有該男子的兩名朋友(均為青年男子)。就在當晚,小娟酒後不僅被該男子強暴,同時,該男子還拍下了小娟的裸體照片,小娟對此渾然不知。小娟酒醒後發現已失身,考慮到自己的名譽,並沒有及時報案,而是選擇了沉默。此後該男子竟用拍的該女子的裸體照片相威脅,勒索5000元。
2、網路成癮,走上犯罪。網路在青少年犯罪中起著催化劑作用。當前網路引發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五個特點:一是在網吧實施犯罪。主要表現是,經常在網吧打架斗毆、尋釁滋事等實施犯罪行為;在我市一家網吧就多次發生打架斗毆事件,老闆不讓上網就對老闆動刀子。二是通過網路選擇作案目標。主要表現是,利用在網上聊天的機會,有目的地詢問網友的財產情況以及聯系方式等,等待時機成熟,便以見面交友為由,將網友約出來,然後實施詐騙、搶劫等犯罪活動。廣西賀州市某鎮中學初中一年級學生李某,年僅十六歲,他迷戀網吧後,把父母給的零花錢,以及伙食費全都耗盡在網吧里。一天晚上,他獨自在縣城商業街散步時,發現前面有一個女青年單獨行走,就產生了搶劫念頭,即沖上前用手勒住女青年的脖子,將她拉進一條小巷內,即拿出小刀指著女青年說,不要喊,喊我就「一刀捅死你。」李某便對女青年進行搜身,搶走了現金200元錢,後被法院以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是利用網路結伙作案。主要表現是利用網路尋找夥伴,幾個或一夥青少年犯罪分子行動前進行計劃、分工,相互配合,得手後按所起的作用大小瓜分贓款;今年1月10日,安徽合肥市公安局刑警二隊,接到一男青年許某的報案,稱其在網吧上網時,結識了一個網名叫「誘惑」的17歲女網友,並相約到安徽省廣電學校附近網吧見面。當兩人見面後,「誘惑」謊稱自己回家取衣服,將許某騙至常青鎮十五里河附近一橋邊,由埋伏在此的男青年實施搶劫,將手機和400餘元現金搶走。四是通過網路利用色相作案。主要表現是,通過網路裸聊結識女友,實施強奸。五是沉迷網吧而導致犯罪。主要表現是上網沒錢,進行偷、槍。今年5月19日,湖南衡陽市一中學三年級學生顏某,因沒錢上網偷不著錢,竟將40歲的父親顏某錘殺。
沉迷網游花費驚人
除身體上的病患,網游還給少年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陶然稱,每個沉迷網游的少年平均花費在萬元以上。來自浙江的一個少年,買裝備、請代練花掉10多萬元,這些錢主要是通過逼迫家長的方式得到。
在北京一家網吧內,網游發燒友小偉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小偉說,他一年前開始玩網路游戲《夢幻西遊》。他在游戲中所練的角色,已經是所在區的第一名。小偉說,他練這個號已經花掉了5萬多元,最初是自己上網練號,曾經幾天幾夜不睡覺,餓了就吃方便麵。夜以繼日地練號,使他在網路游戲中的角色排名越來越靠前。
為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小偉開始委託代練公司替他練號,代練公司的幾個人24小時不下線,替小偉在網上打游戲。「玩游戲不僅是尋求在網上玩的樂趣,更大的快感是自己在網游世界中得到別人的承認。我委託代練公司幫我練號,每天給他們100元錢,這樣我不用自己上線玩,我的角色也可以升級。」小偉說,目前他是所在區的第一名,游戲中幫派之間的戰爭他必須出場,「有龍頭老大的感覺。」另外,小偉為提升角色的能力,還在網上花錢買裝備,現在他的游戲角色的裝備價值近萬元。
據一位資深網路游戲玩家估算,在《夢幻西遊》玩一個155級的頂級角色,按每天在線10個小時,需要練半年左右,游戲中開銷、花費點卡和在網路上購買裝備總計1.2萬元左右。
戒除網癮漫長而痛苦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收治的2000多個網癮少年中,有38%因為父母阻止他們玩網游而罵過父母,來自安徽、湖南、北京的幾個孩子甚至用刀砍過父母。長期玩網游的孩子失去正常人的情感,處於麻木狀態,單純依靠反沉迷系統的硬性限制是不夠的。「反沉迷系統起到的更多的是預防未成年人玩網游上癮,對於已成癮少年,需要多重力量聯合救助。」陶然說。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網癮少年每天上網時間超過10小時。在治療中心時,這些孩子表現為焦躁不安,無法自控。因為網癮是一種心理疾病,無專門治療網癮葯物,只能用一些治療心理疾病的葯物輔助治療。更多的是採用「健康行為覆蓋」的方式,通過軍訓、音樂、繪畫等方式慢慢緩解孩子的網癮。
陶然說,2000多例網癮少年中的30%以上屬痴迷網游型,在治療中心經過長達兩個多月的治療還是無法戒除網癮,一些戒除掉網癮的少年在回家後又重新上癮。「戒除網癮更多的需要家長的合理管教,不要通過極端的方式管教孩子。」對此,成功幫助兒子戒除網癮的暢占亭說,「我幫兒子戒掉網癮的過程,跟兒子成為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後才能培養他的其他興趣,最終徹底戒掉網癮。」
目前,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過程中。北京、河南、廣州、山東、湖北等地都已有了戒除網癮訓練營。共青團中央網路協會與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合作開展1318工程,每年夏天針對家庭相對貧困,年齡在13到18歲的網癮少年,舉行公益性的戒除網癮夏令營。2006年收治了60餘人,其中有30多人戒掉網癮。
鏈接
沉迷網游 頻發惡性事件
■2005年7月30日,北京沉迷網游的16歲少年小韜向父親要錢未果後,揚言殺死父親。當晚,父親發現兒子房間的桌子上居然放了一把菜刀,絕望的父親用地上的啞鈴將兒子殺死。
■2002年6月16日凌晨,4名沉迷網游的未成年人在海淀區學院路「藍極速網路」網吧縱火,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傷。
■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塘沽區13歲的少年張瀟藝因上網玩《魔獸世界》成癮而跳樓自殺。
■2005年7月17日,河北省定興縣一名15歲的網癮少年繩勒刀捅,致母親受傷。
■2006年3月22日中午11時許,甘肅省武威市青年許福斌因不滿父母對其上網的責罵,將父母殺害,而後從父親身上搜得現金27元,繼續回網吧上網。
暢占亭,河南洛陽網癮少年暢文(化名)的父親。
為幫兒子戒除網癮,暢占亭2002年辭去工作,用4年的時間成功幫兒子戒除網癮。昨天上午,暢占亭被新聞出版總署邀請到發布會現場。
陶然,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主任,曾經幫助暢文治療網癮。
陶然說,同暢文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國有近100萬青少年網民出現中度或深度網路成癮。他說,沉迷網游、身染網癮已成當今社會青少年易患重症。
典型案例
父親辭職 幫兒子戒網癮
暢占亭,河南洛陽人。原本在一家公司做會計工作。2001年,他發現12歲的兒子暢文經常泡在網吧內玩網路游戲,學習成績從班級前5名下落到倒數第一。暢占亭說,為挽救兒子,他不止一次地打過兒子,但根本不管用,兒子為了上網,偷家裡的錢,甚至將學校剛剛發的新書當廢紙賣掉換錢上網。
暢文的網癮越來越大,經常泡在網吧里徹夜不歸。暢占亭為找兒子幾乎跑遍洛陽市澗西區的100多家網吧。「為了找兒子,我當時還畫了一張洛陽市澗西區所有網吧的分布地圖。」暢占亭說。
2002年,暢占亭辭去工作,專門幫兒子戒除網癮。「我漸漸發現打孩子根本不管用,後來跟兒子交朋友,陪他一起上網吧玩游戲,跟他溝通,並培養他的其他興趣。」暢占亭發現兒子喜歡學英語後,給兒子請了外教,並買書給外教,再讓外教以自己的名義送給兒子。「通過各種小技巧,兒子漸漸喜歡上學英語。」暢占亭說,經過4年多的努力,終於幫兒子戒掉網癮。
為幫助更多不幸的家庭,暢占亭2006年在洛陽開辦了一所家長培訓學校,將自己幫兒子戒除網癮的經驗傳授給其他網癮少年的家長。
專家解析
青少年玩網游易上癮
「2005年起,我們治療中心已收治沉迷網游的少年2000餘名。」陶然說。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路成癮治療中心成立於2005年,收治的網癮少年中90%以上沉迷網路游戲。陶然教授說,未成年人玩網游相對於成年人更容易上癮。
「網路游戲本身具有很強的成癮性,網游的升級制度讓人有成就感,青春期的孩子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在生活中受挫後,他們能在網游中得到滿足,找到歸屬感。另外,網游的情節設置很吸引人,就像看一部情節精彩的電視劇一樣,很難自控。而網游中的團體作戰、劃分幫派把孩子們組織到了一起,一些級別高的玩家在游戲中有身份、有地位,他們充當領導的角色,離開他游戲無法繼續,吸引著他們無法不玩游戲。」陶然說。
陶然說,2000多個網癮少年的背後是2000多個不幸的家庭。這些孩子的共性是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不好,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差,有的孩子則是本來學習成績很好,染上網游後,成績急劇下降。
另外,這些孩子性格內向、偏執,有的則患有強迫症。「長時間地接觸畫面不接觸數字和文字,導致這些孩子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身體上則表現為視力下降、脊柱彎曲、營養不良等。」陶然在分析了2000多例網癮少年後得出該結論
㈡ 中山女子網上遇真愛,沒想被騙60萬,都2020年了為啥還有人相信網戀
隨著現在網路的健全,人們可以無視地點在網路上聊天,於是就有很多人在網路上尋求自己的另一半,“網戀”一詞便應運而生。但是憑心而論,網戀成功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而大多數都是打著網戀的名頭詐騙的,而每年因此上當的人也不在少數。2020年6月6日,廣東中山民警接到一名女子的報案,該女子稱自己遭受到了詐騙,而被詐騙金額將近60萬元,這到底是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該報案女子稱,2020年5月17日,一名男子在社交軟體上添加她為好友,兩人在網路上聊得火熱,沒過多久兩人便互相添加了微信成了好友,隨後迅速發展成了情侶。剛女子常年獨自生活,所以對於自己這個“男朋友”也是言聽計從,這才讓該女子最後追悔莫及。在交往了一段時間後,該男子向女子推薦了一個理財平台,並且稱只要將錢放進去就會獲得收益。該女子剛開始 也是非常警惕的,於是存了1000塊充值進了網站,沒過幾天就連本帶息獲得了1100元,這讓她大喜過望,並且對這個“理財網站”非常的信任。
一般來說,相信網戀的都是年齡較大的中年人,對於網路上的東西沒有判斷能力,所以才容易被騙。對於中年人的防騙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社區與家庭都能夠同時開展,避免此類案件的再次發生。
㈢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調查發現,男性用戶在他趣平台上聊的「小姐姐」,實際上可能是摳腳大漢!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吳紹博 實習生 吳雪嫣
真實社交,搭訕秒回——這是男女互助脫單平台「他趣」官網首頁的Slogan。近日「他趣」公開宣布,用戶總數已經突破2億。然而,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調查發現,男性用戶在他趣平台上聊的「小姐姐」,實際上可能是摳腳大漢!
疑似招收大量「聊天員」陪聊
日前,有媒體報道,在一家名為「校園邦」的兼職機構中,「聊天回復員」是一個龐大的組織群體,且人數高達上萬人。
這些「聊天回復員」通過簡單的「培訓教程」和「撩人秘籍」後上崗。
他趣平台的男性,就是這些「回復員」的主要聊天對象,而索要禮物,成為了「回復員」的終極目標。
據一名內部人員透露,目前,該機構應聘「聊天回復員」這一崗位的人員至少已有數萬,其中僅接待群便有二十多個,已入職的核心交流群也超過15個,且每個群內人數都在千人左右。「我們會被分配到諸如他趣、覓伊等多個網路交友平台上,專門負責與這些平台上的男性建立聯系,再通過聊天獲取收益,聊天話題多圍繞男女兩性、戀愛以及婚戀等展開」。
而對於應聘聊天回復員的人員,則並沒有必須是年輕人,必須是女性之類的要求。
對於不會聊天的人,機構還提供了一對一導師制度的指導,此外還會有專門的「聊天優秀人士」傳授「秘籍」。內容涉及諸如「撩人常用語」、如何誇獎對方並索要禮物、如何探聽男士工資並將男性分類等等。
此外,除聊天之外,機構還會教導大家如何經營自己的人設,通過發圖文動態等打造自己婚姻不幸、戀愛關系不穩定、男朋友與自己沒有身體接觸以及渴望被異性搭訕等信號。以此來誘惑男性用戶「上鉤」。
據他趣平台的一名用戶透露,他已在該平台上花了數千元,「但連一個女生的微信號都沒要到,覺得自己很虧啊。」
據查詢,校園邦兼職機構是一家校園分類信息平台,但目前官網不能打開,數據顯示注冊資本僅為1萬元。
他趣曾承認可能存在虛假社交
日前,他趣曾對陪聊的情況作出官方回應,對於「校園邦」的兼職機構內,發現有聊天回復員活躍於社交平台的報道中,提及他趣等平台。對此,我們高度重視,並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同時為平台可能存在這一風險和誤解,向用戶表示深深的歉意,並就平台目前已開展網路生態整治工作公示如下:
一、平台抵制一切虛假社交和「套路聊」行為
他趣堅持以用戶為中心,誠信經營,嚴厲打擊平台虛假社交行為。「套路聊」行為違背了「真實交友、用心交友」的基本原則,是典型的虛假社交行為,這是平台嚴格禁止和堅決打擊的。
平台在此鄭重聲明,我們鼓勵用戶對疑似「套路聊」、「虛假社交」等行為進行線索舉報,一經核實,最高獎勵現金10萬元。
二、平台嚴厲打擊誘導充值行為
平台一直採取「免費觀看、付費打賞、自願充值、余額退款」的基本原則開展在線服務,平台堅持用戶用心交流、真實交友,用戶充值、送禮行為均系其自發自願。平台從未通過任何渠道向女用戶暗示「誘導男用戶送禮」等行為,上述行為一經發現,平台將進行嚴肅處理。
三、平台堅持真人社交、嚴格用戶認證
平台堅持「真人社交」,並建立了包含「真人認證」、「實名認證」相互關聯的認證體系。為確保在線用戶的真實性,用戶需通過手機實名、身份證實名等多種方式進行實名認證,並對用戶頭像等多種信息進行要素一致性比對,以確認用戶信息的驗證一致。此外平台對認證用戶進行常態化巡檢,旨在有效杜絕虛假用戶或冒名用戶。
四、平台將進一步加強黑灰產、套路聊等網路亂象的打擊力度
他趣對平台「假社交真陪聊」行為零容忍,我們已與反詐、網安以及網信管理部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定期向有關部門提交打擊網路黑灰產報告。平台對不法行為進行核實和記錄,鎖定賬號等身份標識後,將線索第一時間上報給屬地管理部門,配合有關部門進行專項偵查。
嚴厲打擊後虛假社交現象依然存在
雖然他趣表示將嚴厲打擊虛假社交,但記者發現,這種現象目前依然存在。
有用戶告訴記者,剛一注冊他趣,就會收到許多漂亮小姐姐發來信息。
「注冊他趣最初的想法就是想了解一下這個平台,剛注冊沒多久就有好多人來打招呼。」用戶羅先生稱。
「如果這些漂亮『小姐姐』都是真的,就不符合常理了,一個個的都這么漂亮,為什麼都會在不了解我的情況下主動接觸我?」羅先生表示。
羅先生認為,他趣app上的女生之所以主動又熱情,是因為平台規定女生發消息免費,而男生付費,甚至女生還可以自行調節聊天收費標准。
而羅先生作為男性新用戶,最開始時系統會贈送聊天卡,抵消當天聊天時所需要的費用,一旦聊天卡使用完畢後,就需要充值趣幣才能聊天。在他趣平台上,每420趣豆收費是6元錢,每一條大概要支付10趣豆。
對此,他趣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付費社交是為了幫助用戶盡量減少騷擾信息,提高社交門檻。他趣用戶發送消息聊天時都會需消耗一定趣幣,但是如果對方在接到消息12小時之後未回復,趣幣就會退還原賬戶。倘若雙方互相關注,就不再消耗趣幣。」
用戶羅先生(化名)提供的他趣消息界面
羅先生對此說法並不認同,「這有點莊家的味兒了,我認為這種言論是極不負責任的。」
此外,在注冊他趣後,他趣還會向用戶定期發送誘導聊天信息,在信息中還標注了想與你聊天的人的地理位置。
羅先生表示,「如果信息無誤,暴露我的地理位置,是否存在對我個人隱私的侵犯?」
近日,記者就虛假社交、聊天回復員招聘、付費聊天等問題致電他趣,截至發稿,該企業尚未回復。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 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