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5000餘萬條公民信息在暗網中被倒賣 江蘇鹽城警方斬斷網路犯罪「黑灰產業鏈」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羅莎莎通訊員陳希韓志華
記者近日從鹽城市公安局獲悉,鹽城警方在「靖網清鏈」專項攻勢第一次集中收網行動中,成功偵破了一起在「暗網」平台上轉售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查獲公民個人信息超5000餘萬條,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涉案資金摺合人民幣達1.5億余元。
2021年1月底,鹽城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在「凈網2021」專項行動中發現,某暗網平台中一個代號為「SS52098」的用戶,正在販賣一批中國公民的個人信息,民警通過網頁中附帶的圖片發現有該市響水縣居民顧某的信息,並被備注了「新鮮一手數據、有資金需求」的字樣。
根據受害人顧某回憶,他在朋友圈看到辦理信用卡的廣告後,聯系了辦理信用卡的工作人員,預留了自己的姓名、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接下來就接到各種辦理網貸、POS機、刷單等各種騷擾電話和簡訊,不堪其擾。
民警判斷,這背後一定隱藏著一個龐大的黑灰產業鏈。隨即,鹽城市縣兩級網安部門迅速成立案件專班,偵查發現,從2019年3月開始,「SS52098」用戶就多次通過「暗網」交易平台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數量驚人。
由於「暗網」的特殊性和隱蔽性,它能夠提供給專案組的破案線索僅僅只有一個用戶名,犯罪嫌疑人的真實身份卻無從得知。經過專案組民警在網路上日夜追蹤,江西籍李某某進入了警方視野,通過深度研判,警方確認暗網賬號「SS52098」真實身份就是李某某。
響水縣公安局網路安全保衛大隊教導員韓祝進介紹,李某某反偵查意識特別強,使用境外通聯工具來販賣公民個人信息,其上下線有30多人,且相互不認識。支付方式也並不是銀行卡、微信或者支付寶等方式,而是通過虛擬貨幣交易,以逃避偵查打擊。
至此,以李某某為紐帶的非法竊取、層層倒賣、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黑灰產業鏈逐漸清晰。據辦案民警介紹,公民個人信息在他們行業內稱為「料」或者「水果」,按照「料」的新鮮程度和精準程度來定價銷售,當日「料」價格在1至2元一條,隔夜「料」在5分左右一條。
在基本摸清這個收集、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團伙人員身份後,2021年4月25日,響水警方組織精幹力量,成立多個抓捕組分赴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江蘇、河南等省份進行集中收網,抓獲李某某等犯罪嫌疑人15名,現場扣押作案電腦10台,手機22部,查獲涉案公民信息5000餘萬條,涉案資金摺合人民幣達1.5億余元。
「經審查發現,這個犯罪團伙販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巨大,包含的數據種類繁多,其中涉及姓名、身份證號、聯系方式、家庭住址、銀行流水等各類公民信息,而這些信息多被下游團伙、套路貸集團用於精準或營銷,社會危害巨大。」鹽城市公安局網安支隊二大隊民警李建均介紹,目前該案已報請公安部發起全國集群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