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前看過一個知識:說世界上有7大根域還是isp什麼的(可以掌控世界上所有網路通訊)
平時我們進行域名解析所用到的DNS伺服器,是面對客戶的一線的伺服器。在伺服器家族裡還有一種叫做「DNS根伺服器」的伺服器。根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全世界只有13台。1個為主根伺服器,放置在美國。其餘12個均為輔根伺服器,其中9個放置在美國,歐洲2個,位於英國和瑞典,亞洲1個,位於日本。所有根伺服器均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負責全球互聯網域名根伺服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這13台根伺服器可以指揮Firefox或互聯網 Explorer這樣的Web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程序控制互聯網通信。由於根伺服器中有經美國政府批準的260個左右的互聯網後綴(如.com、.net等)和一些國家的指定符,美國政府對其管理擁有很大發言權。這使得我們顯得相當被動。
中國網民訪問COM等境外域名時,大多仍需要經過國外的域名伺服器進行解析,中美海底光纜一旦斷裂,便會發生解析問題。中國東部、太平洋西海岸地區,屬於地震多發地帶,再加上台風等環境因素影響,形勢顯得更加嚴峻。台風「莫拉克」相信大家一定還有印象!
8月9日至13日,在台風「莫拉克」經過海域,共有9條國際海纜發生中斷等不同程度的損壞。由於電信企業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恢復,這些損壞沒有對中國國際通信造成太大影響。但是,北京、上海、杭州、青島、武漢等地大量MSN用戶依然出現故障。
受傷的遠不止MSN,如卡巴斯基等殺毒軟體同樣會發生不能升級、無法更新等故障。原因只有一個,它們的伺服器都不在中國。
莫拉克」台風「重創」MSN再次提醒我們,無論設置多少台根鏡像伺服器,都不能徹底解決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一旦海底光纜斷裂,中國的互聯網通信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常備應急預案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降低損失,但只是權宜之計,治標不治本,要想根除這一問題,就只有一個辦法,我們要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
全球互聯網的13台DNS根伺服器分布
美國VeriSign公司 2台
網路管理組織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 Authority) 1台
歐洲網路管理組織RIPE-NCC(Resource IP Europeens Network Coordination Centre) 1台
美國PSINet公司 1台
美國ISI(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1台
美國ISC(Internet Software Consortium) 1台
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 1台
美國太空總署(NASA) 1台
美國國防部 1台
美國陸軍研究所 1台
挪威NORDUnet 1台
日本WIDE(Widely Integrated Distributed Environments)研究計劃 1台
❷ 負責全球IP地址和域名管理的機構是什麼
是ICANN。
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國際組織,成立於1998年10月,是一個集合了全球網路界商業、技術及學術各領域專家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
負責在全球范圍內對互聯網唯一標識符系統及其安全穩定的運營進行協調,包括互聯網協議(IP)地址的空間分配、協議標識符的指派、通用頂級域名(gTLD)以及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ccTLD)系統的管理、以及根伺服器系統的管理。
這些服務最初是在美國政府合同下由互聯網號碼分配當局(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以及其它一些組織提供。現在,ICANN行使IANA的職能。
機構職能:
ICANN負責協調管理DNS各技術要素以確保普遍可解析性,使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都能夠找到有效的地址。它是通過監督互聯網運作當中獨特的技術標識符的分配以及頂級域名(如「.com」「.info」等)的授權來做到這一點。
至於其它互聯網用戶所關心的問題,如金融交易規則、互聯網內容控制、自發的商業電子郵件(垃圾郵件),以及數據保護等,則不在ICANN技術協調任務的范圍之內。
ICANN 是為承擔域名系統管理,IP地址分配,協議參數配置,以及主伺服器系統管理等職能而設立的非盈利機構。現由IANA 和其他實體與美國政府約定進行管理。
❸ 中國現在的網路用的還是美國的嗎
中國現在的網路用的還是美國的。
從本質上看,目前中國老百姓使用的是由美國發明的一張網,也就是網際網路(Internet)。是由美國主根控制的網路而不是全球共有的網路,並非「國際互聯網」。中國公眾使用的也不是「中國互聯網」,中國人使用的網路一直是主根伺服器在美國的網際網路,並非多張獨立的網,因此,中國沒有互聯網。
2013年末,希拉里•柯林頓曾說過一句話:「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China」,翻譯過來是「跨越中國古老的長城,穿越中國的現代防火牆,美國人能夠到達中國的每一個角落。」呂述望教授認為希拉里沒有吹牛。美國人通過提供「優質」技術與服務,事實上占據了網路戰的高地,這將給中國的國家安全帶來嚴重挑戰。
(3)控制全球網路的地方是哪裡擴展閱讀
呂述望教授談網路安全的重要性
網路安全,還需要國委改變自身的認識。Internet能夠為世界提供服務,中國也應有這個准備,用自己的網路為世界提供服務。二十多年來,國民一直把美國的Internet稱為中國互聯網,呂教授認為這是不合適的。2015年我國教育部把網路空間安全界定為一級學科,與數理化地生等學科並列。在教育的時候,網、互聯網應有明確定義。
所以對於網路技術工作人員,首先應該懂得網路主權是什麼,怎麼不受制於人。網路安全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不僅是國委和網路技術工作人員,作為中國公民,應首先了解關於網路拓撲和網路互聯的基本知識,只有這樣,大家自然會在中國網路空間安全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❹ 中國的網路是用的美國的嗎
中國的網路不是用的美國的,但一定程度上受美國管理。
美國政府機構2014年3月14日宣布,將放棄對國際互聯網名稱和編號分配公司(ICANN)的管理權,但技術實力最強的美國依然能對互聯網管理保持最大的影響力。
互聯網(英語:Internet),又稱國際網路,互聯網始於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聯網,而Internet則特指網際網路。
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結構。
(4)控制全球網路的地方是哪裡擴展閱讀:
互聯網的發展:
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另一個推動 Internet發展的廣域網是NSF網,它最初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建設的,目的是連接全美的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供100多所美國大學共享它們的資源。NSF網也採用TCP/IP協議,且與Internet 相連。
ARPA網和NSF網最初都是為科研服務的,其主要目的為用戶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
一些公司還陸續在Internet上開展了商業活動。隨著Internet的商業化,其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Internet有了質的飛躍,並最終走向全球。
中國互聯網狀況:
中國互聯網已經形成規模,互聯網應用走向多元化。互聯網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響著整個社會進程。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互聯網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