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校園暴力可以報警嗎
遇到校園暴力,當然可以報警,警方會介入處理。通常,接到報警後,指揮中心會先了解情況,並可能建議聯系學校保衛部門。如果事件嚴重,涉嫌違法或犯罪,學校會再次報警,警方會正式介入。高等院校的保衛部門往往與警方有合作,因此具體情況需具體分析。
校園暴力報警的途徑包括通過電話、網路或信件等方式向警方報告緊急情況或發出緊急信號,以保護國家、公共利益、個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不受損失。報警服務台接受報警的范圍包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群體性事件、自然災害和事故等與違法犯罪相關的報警。
校園暴力施害人若達到法定年齡,將承擔刑事責任。根據刑法,十六周歲以上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十四至十六周歲的人犯特定罪行也需負責。刑事責任是通過刑事訴訟法實現的,由檢察官代表國家向法院提起公訴。
除了刑事責任,校園暴力行為人也可能面臨民事責任,即因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權利而需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
解決校園暴力問題的方法包括:
1. 學校應加強法制和安全教育,提升師生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嚴格管理門衛和外來人員,監控精神狀態異常者,並及時化解潛在矛盾。
2. 發生暴力事件時,應迅速報警,報告局安管科,送傷者去醫院,通知家屬,並保護現場配合警方調查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教育機構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學習生活期間受到損害時,應承擔侵權責任,除非能證明已盡到教育和管理職責。若第三方造成損害,第三方承擔責任,教育機構未盡管理職責時,需承擔相應補充責任。
2. 校園欺凌向哪些部門舉報
學校的保衛部門主管,學生處教育處配合。直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舉報,情況嚴重的,可以直接撥打110。校園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行為。
校園欺凌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是一種反社會行為,是各國重點治理對象。校園欺凌不等同於校園暴力,前者僅屬於學生之間。
法律依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九條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
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對相關未成年學生及時給予心理輔導、教育和引導;對相關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
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3. 碰到校園暴力去哪裡舉報
如果遇到校園暴力的話,可以報警。
《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四條: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應當對報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五條: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後應當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鑒定傷情。
校園暴力的分類:
1、校園中的身體暴力
校園身體暴力又稱軀體暴力,它是指在與校園環境有關的情境中發生的包括推搡、抓奪、擊打、捆綁、踢踹、鞭打或槍擊等蓄意使用體力、包括使用武器來傷害或殘害受害者的行為。教師對學生使用體罰屬於身體暴力。
2、校園中的情感或心理暴力
校園情感暴力或心理暴力,是指在與校園環境有關的情境中發生的包括限制行動、詆毀、嘲弄、威脅和恐嚇、歧視、排斥和其它非身體形式的敵意對待。
3、校園中的性暴力
校園性暴力是指在與校園環境有關的情境中發生的性方面的嘲弄和流言、性騷擾、性侵害、強奸、性羞辱和/或恐嚇,被迫觀看有關性的行為、圖片、照片或網站等行為。
4、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以學生為參與主體的一種攻擊性行為。這種行為往往伴隨著實際或認知到的權力不平衡,會在一段時間內反復發生或有反復發生的可能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