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團購網站的發展歷程
團購網站最早出現美國(美國團購網Groupon),它成立於2008年11月,如今該網站所屬公司擁有126名員工,卻在7個月內就實現了盈虧平衡,利潤率更是高達30%,2010年銷售額有望達到1億美元,正因為如此,Groupon剛剛從Accel資本、NEA等風投獲得了3000萬美元的融資,公司市場估價為2.5億美元。。
用戶們瘋搶Groupon網站每天推出的諸如餐飲、SPA、跳傘以及高爾夫這樣的商品或服務機會。 難以置信,這個網站上線,每天一件,限人數「秒殺」
只要你在Groupon的網站上注冊,每天都會收到一封來自它的郵件,其中會提供你所屬地區餐館、溫泉、自行車店、電影院的優惠信息等,例如用50美元優惠券吃一頓價值75美元的晚餐,或以三分之一的價錢購買芝加哥小熊比賽的露天看台位置。
這些項目中很少有具體的折扣商品,而是以服務業為主,比如SPA、跳傘培訓課程和高爾夫、滑雪、劃艇等戶外活動服務為主,大部分都是以4-6折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有的甚至是一折,與有些同類網站不同——— 提供八折、九折的項目也出現在後者的網站上,逐步演變成了廣告,吸引力反而不高。而Groupon每天給用戶提供的項目都只有一個,並還有時間限制,吸引力自然大得多。
這樣的機會似乎總是特別讓人心動,但若想得到它,你還是得湊夠足夠的人數,在Groupon的網站上,當某一項團購產品推出會,它告訴用戶折扣的比例,人數限制以及截止日期——— 只有達到預定人數,才有可能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折扣價;如果缺少人哪怕只有一個,這項交易都不能進行。
大部分項目需要累積到75~90個左右才會成交,但奇怪的是,看起來似乎天天都成交了,有的項目折扣度看起來實在不怎樣,但報名的人數還是會超過門檻——— 也許正是Groupon對於團購的人數的嚴格限制,才使得用戶們有較大的熱情去動員各自的人際關系網路,很多人甚至將這些信息搬上了Facebooke和 Twitter來邀請好友來一起購買。
一個有趣的例子是,一個在芝加哥進行的「跳傘培訓課程」大折價,原本要229美元一次,現在只要128美元,這個幾乎折價一半的團體價開出來之後,一天內就有1600人報名。這家跳傘培訓機構原本一年都只做6000個人的生意,用戶們似乎也不在意自己所受到的服務品質可能只是平時的五分之一,畢竟跳傘教練一天培訓100人次可能會有些頭昏腦漲。
勤勉業務員,挖掘各地商品
人多折扣大,商家們通常都會提「團體優惠」的概念,在行業的淡季,或者光景慘淡的日子,很多商家都願意提供相應的折扣來籠絡客人,但問題是,從哪裡去找到這么多的消費者?
Groupon主動出擊,在它所擁有的126名員工中,大部分都是業務員,分布在紐約、芝加哥、華盛頓、洛杉磯等26個主要城市,他們的任務就是去找那些當地消費者感興趣、利潤較高的商家,就某一項產品或服務,跟他們談一個超大的折扣,用來做團購,放在Groupon上面賣。
業務員的勤勉或許才是Groupon 7個月內盈虧平衡的關鍵原因,他們立足於各個城市的本地化消費信息挖掘,充分調動了當地消費者的需求,也滿足了商戶的需要———或許他們個個都是拿得超低底薪、超高抽成,才有如此之大的動力。
三方共贏的模式
是否可供復制?
Groupon的商業模式就是通過利用網民獲取較大折扣的心理,促使他們通過網路進行有效的互動,自發為有需求的商家聚集足夠的消費者,而自己則從中獲得了平台的服務費,但Groupon的野心不小,每次抽成的比例在30%-50%之間,留給商家的利潤所剩無幾,為何他們會接受?
首先在於項目的精準選擇,像餐廳、SPA、培訓機構的成本大部分是固定的,變動的是時間成本,閑置的時間不如以微利來填滿它,更何況,如果最後報名的人數沒有達到商家的期望,Groupon會在網站上給商家免費做24小時的廣告,對於商家而言,最差的情況也就是一個無本賺吆喝的交易,畢竟,採用傳統的廣告方式來做宣傳,商家不但對受眾群的信息所知甚少,還要繳納不菲的廣告費。
因此,據Groupon網站上面說,有高達95%的商家都願意再和Groupon進行合作。
Groupon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們可能在可成交的項目與免費的抓眼球項目之間達到了一個平衡,對它而言,價高利薄的項目是時不時刺激用戶的「棒棒糖」,但真正給它帶來利益回報的,卻是那些最大眾化的、利潤較高的項目。
在當前電子商務大熱的環境下,帶著新項目殺入這個領域的創業者應該有足夠的智慧,Groupon的模式在限制用戶數量的機制上有點像國內很多網店開展的「秒殺」活動,但如何選擇合適的商戶才是最大的學問,對於傳統的製造業、食品業、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商家來說,Groupon的模式並不適用,尤其是在超市和專業賣場大量存在的前提下.目前網路團購的主力軍是年齡25歲到35歲的年輕群體,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十分普遍。網友們一起消費、集體維權,同時團購網提供網路監督,確保參與廠商資質,監督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 參考資料: http://tuan.szonli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