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來源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來源包括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4-07-08 11:10:48

① 網路信息的來源有哪些

1、網站自己採集信息
2、轉發國內傳統媒體、其他網站信息
3、網民自發來搞
4、轉載國外媒體、網站信息

② 網路的起源

20世紀,通信技術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之一,就是利用通信技術把許多計算機聯系在一起形成的網際網路,即互聯網。互聯網的出現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空間。說到互聯網,它是繼電報、電話、無線電、電腦之後的一個偉大發明,全世界的電腦能夠通過互聯網聯系起來,進行通訊或分享訊息資源。無線電話加上互聯網,是整個地球的主要通訊工具。互聯網(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計算機網路。它的形成使計算機不但能處理信息,而且可以獲得信息和傳遞信息,其迅速發展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具有深遠的影響。目前互聯網被認為是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或前身。

Internet譯為中文,有譯成互聯網、國際網路、網際網路等,這里使用互聯網這個名稱。互聯網的來源地是美國,而追溯美國互聯網的起源,是可以從1957年蘇聯搶先用火箭發射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Spunik一號說起,那時蘇聯搶在美國前頭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使美國朝野大受刺激,全面檢討國家的科學技術政策和教育,以便急起直追。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決定設立一個用來發展科學技術的機構,叫做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就是這個機構後來提供經費設立最早的互聯網,它叫做APRANET。

互聯網的發展成世界性的特大網路,本來是用來在各大學之間交換科學研究信息,但後來大家更感興趣是它的電郵功能(E-mail)。就是說,大家更感興趣的是利用互聯網傳送各種各樣的信息,包括私人的信息。早在互聯網只能傳送文字信息的時候,有機會接觸互聯網的人用它來討論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現在已成
為一個重要操作系統,就是在那個時候由散居世界各地的電腦編程人員,通過互聯網進行討論和交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

後來在互聯網中產生具有多媒體功能的萬維網(WWW),本來其目的就是讓世界各地的核子物理學家能夠分享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研究資料。結果對萬維網最感興趣的是互聯網的普通用戶,而這個時候個人電腦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價錢便宜的已具有多媒體的功能,就是說大家已有條件使用萬維網了。因此萬維網的用戶越來越多,讓用戶可通過電話線以計時的方式接駁到互聯網

由於互聯網所用的方法簡單好用,很快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資料,而由於大家都習慣了互聯網所用的方法,因此現在企業內部的網路也用互聯網的方法,它叫做內聯網(Intranet)。

③ 互聯網的起源

一、起源於阿帕網

1968 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組建了一個計算機網,名為 ARPANET(英文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的縮寫,又稱「阿帕」網)。

按央視的數據,新生的「阿帕」網獲得了國會批準的 520 萬美元的籌備金及兩億美元的項目總預算,是當年中國國家外匯儲備的 3 倍。

時逢美蘇冷戰,美國國防部認為,如果僅有一個集中的軍事指揮中心,萬一被蘇聯摧毀,全國的軍事指揮將處於癱瘓狀態,所以需要設計一個分散的指揮系統。

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後其他點仍能正常工作,而這些分散的點又能通過某種形式的通信網取得聯系。

1969 年,「阿帕」網第一期投入使用,有 4 個節點,分別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學以及位於鹽湖城的猶它州州立大學。

位於各個結點的大型計算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通過專門的通信交換機(IMP)和專門的通信線路相互連接。

一年後「阿帕」網擴大到 15 個節點。1973 年,「阿帕」網跨越大西洋利用衛星技術與英國、挪威實現連接,擴展到了世界范圍。

互聯網就萌芽於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互聯網起源於美蘇冷戰。

小故事互聯網發送的第一個信息是「L」和「O」1969 年 10 月 29 日晚上 10 點 30 分,克蘭羅克在洛杉磯向在斯坦福的比爾·杜瓦傳遞信息。

這是一個包含五個字母的單詞 Login,意思是「登錄」。在打入「Lo」後,系統死機了,儀表顯示傳輸系統突然崩潰,通信無法繼續進行,世界上第一次互聯網路的通信試驗僅僅傳送了兩個字母「Lo」。

二、成為互聯網

1975 年,「阿帕」網由美國國防部通信處接管。在全球,已有大量新的網路出現,如計算機科學研究網路(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CSNET)、加拿大網路(Canadian Network CDnet)、因時網)等。

1982 年中期「阿帕」網被停用過一段時間,直到 1983 年「阿帕」網被分成兩部分,即用於軍事和國防部門的軍事網(MILNET)以及用於民間的「阿帕」網版本。用於民間的「阿帕」網改名為互聯網。

在同一年,「阿帕」網的 TCP/IP 協議在眾多網路通信協議中最終勝出,成為我們至今共同遵循的網路傳輸控制協議。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傳輸控制協議 / 網際網路協議,又名網路通信協議,是 Internet 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 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由網路層的 IP 協議和傳輸層的 TCP 協議組成(來源於網路)。

TCP/IP 協議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從此,全球的通信設施用上了同一種語言。

1991 年 8 月 6 日,蒂姆·伯納斯·李將萬維網項目簡介的文章貼上了 alt.hypertext 新聞組,通常我們認為這一天萬維網公共服務在互聯網上首次亮相。

三、中國互聯網

中國用了近 7 年的時間真正接入互聯網。這七年標志性的事件包括:

——1988 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 X.25 協議,使本單位的 DECnet 成為西歐中心 DECnet 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聯網以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

——1989 年 11 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簡稱 NCFC)正式啟動,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實施。

——1990 年 11 月 28 日,中國注冊了國際頂級域名 CN,在國際互聯網上有了自己的唯一標識。最初,該域名伺服器架設在卡爾斯魯厄大學計算機中心,直到 1994 年才移交給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1992 年 12 月,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採用 TCP/IP 體系結構的校園網。

——1993 年 3 月 2 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 64K 專線,正式開通中國連入 Internet 的第一根專線。

——1994 年 4 月 20 日,中國實現與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成為接入國際互聯網的第 77 個國家。

(3)網路來源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另一個推動 Internet發展的廣域網是NSF網,它最初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建設的,目的是連接全美的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供100多所美國大學共享它們的資源。NSF網也採用TCP/IP協議,且與Internet 相連。

ARPA網和NSF網最初都是為科研服務的,其主要目的為用戶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還陸續在Internet上開展了商業活動。隨著Internet的商業化,其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Internet有了質的飛躍,並最終走向全球。

參考資料

網路-互聯網

網路營銷當中,網路數據的來源有哪些

我們可以把相關的統計軟體放在網站的後台進行統計,主要統計來自於搜索引擎的流量變化,統計客戶通過什麼樣的關鍵詞來到網站統計訪問者,點擊網頁的具體路徑,還可以統計訪問者使用的操作系統,以及訪問者出現的時間和地理位置的分布,通過這些網路數據可以很好的提升網站的使用體驗,達到為網路營銷提供數據基礎的目標

⑤ 網路輿情的信息主要來源有哪些

如新聞媒體、社交媒體、主流門戶網站、論壇、博客、微信公眾號等,都是網路輿情的信息主要來源,可藉助像識微商情這樣的輿情監測系統進行實時監測。

⑥ 網路技術的起源

網路技術的來源
網路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並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資料庫、網路、感測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於信息共享,網路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網路可以構造地區性的網路、企事業內部網路、區域網網路,甚至家庭網路和個人網路。網路的根本特徵並不一定是它的規模,而是資源共享,消除資源孤島。南豐公益書院
網路技術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能同時調動數百萬台計算機完成某一個計算任務,能匯集數千科學家之力共同完成同一項科學試驗,還可以讓分布在各地的人們在虛擬環境中實現面對面交流。
網路技術的發展歷程
網路研究起源於過去十年美國政府資助的高性能計算科研項目。這項研究的目標是將跨地域的多台高性能計算機、大型資料庫、大型的科研設備、通信設備、可視化設備和各種感測器等整合成一個巨大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支持科學計算和科學研究。南豐公益書院
微軟公司把開發力量集中在數據網路上,關注使用網路共享信息,而不是網路的計算能力,這反映了學術和研究領域內的分歧。事實上,很多用於學術領域的網路技術都能夠成為商業應用。
Globus是美國阿貢(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網路技術研發項目,全美12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參與了該項目。Globus對資源管理、安全、信息服務及數據管理等網路計算的關鍵理論進行研究,開發能在各種平台上運行的網路計算工具軟體,幫助規劃和組建大型的網路試驗平台,開發適合大型網路系統運行的大型應用程序。目前,Globus技術已在美國航天局網路、歐洲數據網路、美國國家技術網路等8個項目中得到應用。2005年8月,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宣布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網路計算,與Globus合作開發開放的網路計算標准,並宣稱網路的價值不僅僅限於科學計算,商業應用也有很好的前景。網路計算和Globus從開始幕後走到前台,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南豐公益書院
中國非常重視發展網路技術,由863計劃「高性能計算機及其核心軟體」重大專項支持建設的中國國家網路項目在高性能計算機、網路軟體、網路環境和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具有18萬億次聚合計算能力、支持網路研究和網路應用的網路試驗床——中國國家網路,已於2005年12月21日正式開通運行。這意味著通過網路技術,中國已能有效整合全國范圍內大型計算機的計算資源,形成一個強大的計算平台,幫助科研單位和科技工作者等實現計算資源共享、數據共享和協同合作。
網路的關鍵技術
網路的關鍵技術有網路結點、寬頻網路系統、資源管理和任務調度工具、應用層的可視化工具。網路結點是網路計算資源的提供者,包括高端伺服器、集群系統、MPP系統大型存儲設備、資料庫等。寬頻網路系統是在網路計算環境中,提供高性能通信的必要手段。資源管理和任務調度工具用來解決資源的描述、組織和管理等關鍵問題。任務調度工具根據當前系統的負載情況,對系統內的任務進行動態調度,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網路計算主要是科學計算,它往往伴隨著海量數據。如果把計算結果轉換成直觀的圖形信息,就能幫助研究人員擺脫理解數據的困難。這需要開發能在網路計算中傳輸和讀取,並提供友好用戶界面的可視化工具。
網路技術的研究現狀
網路計算通常著眼於大型應用項目,按照Globus技術,大型應用項目應由許多組織協同完成,它們形成一個「虛擬組織」,各組織擁有的計算資源在虛擬組織里共享,協同完成項目。對於共享而言,有價值的不是設備本身而是實體的介面或界面。南豐公益書院
從技術角度看,共享是資源或實體間的互操作。Globus技術設定,網路環境下的互操作意味著需要開發一套通用協議,用於描述消息的格式和消息交換的規則。在協議之上則需要開發一系列服務,這與建立在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上的萬維網服務原理相同。在服務中先定義應用編程介面,基於這些介面再構建軟體開發工具。
Globus網路計算協議建立在網際協議之上,以網際協議中的通信、路由、名字解析等功能為基礎。Globus協議分為構造層、連接層、資源層、匯集層和應用層五層。每層都有各自的服務、應用編程介面和軟體開發工具、上層協議調用下層協議的服務。網路內的全局應用都需通過協議提供的服務調用操作系統。
構造層功能是向上提供網路中可供共享的資源,是物理或邏輯實體。常用的共享資源包括處理能力、存儲系統、目錄、網路資源、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計算機池、計算機集群等。連接層是網路中網路事務處理通信與授權控制的核心協議。構造層提交的各資源間的數據交換都在這一層控制下實現的。各資源間的授權驗證、安全控制也在此實現。資源層的作用是對單個資源實施控制,與可用資源進行安全握手、對資源做初始化、監測資源運行狀況、統計與付費有關的資源使用數據。匯集層的作用是將資源層提交的受控資源匯集在一起,供虛擬組織的應用程序共享、調用。為了對來自應用的共享進行管理和控制,匯集層提供目錄服務、資源分配、日程安排、資源代理、資源監測診斷、網路啟動、負荷控制、賬戶管理等多種功能。應用層是網路上用戶的應用程序,它先通過各層的應用編程介面調用相應的服務,再通過服務調用網路上的資源來完成任務。應用程序的開發涉及大量庫函數。為便於網路應用程序的開發,需要構建支持網路計算的庫函數。
目前,Globus體系結構已為一些大型網路所採用。研究人員已經在天氣預報、高能物理實驗、航空器研究等領域開發了一些基於Globus網路計算的應用程序。雖然這些應用仍屬試驗性質,但它證明了網路計算可以完成不少超級計算機難以勝任的大型應用任務。可以預見,網路技術將很快掀起下一波互聯網浪潮。面對即將到來的第三代互聯網應用,很多發達國家都投入了大量研究資金,希望能抓住機遇,掌握未來的命運。南豐公益書院
中國也加強了網路方面的投入。中科院計算所為自己的網路起名為「織女星網路」(Vega Grid),目標是具有大規模數據處理、高性能計算、資源共享和提高資源利用率的能力。與國內外其他網路研究項目相比,織女星網路的最大特點是「服務網路」。中國許多行業,如能源、交通、氣象、水利、農林、教育、環保等對高性能計算網路即信息網路的需求非常巨大。預計在最近兩三年內,就能看到更多的網路技術應用實例。
網路技術的應用領域
網路技術的應用領域很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分布式超級計算 分布式超級計算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超級計算機用高速網路連接起來,並用網路中間件軟體「粘合」起來,形成比單台超級計算機強大得多的計算平台。
分布式儀器系統 分布式儀器系統使用網路管理分布在各地的貴重儀器系統,提供遠程訪問儀器設備的手段,提高儀器的利用率,方便用戶的使用。
數據密集型計算 並行計算技術往往是由一些計算密集型應用推動的,特別是一些帶有巨大挑戰性質的應用,大大促進了對高性能並行體系結構、編程環境、大規模可視化等領域的研究。數據密集型計算的應用比計算密集型的應用多得多,它對應的數據網路更側重於數據的存儲、傳輸和處理,計算網路則更側重於計算能力的提高。在這個領域獨占鰲頭的項目是歐洲核子中心開展的數據網路(DataGrid)項目,其目標是處理2005年建成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源源不斷產生的PB/s量級實驗數據。南豐公益書院
遠程沉浸 這是一種特殊的網路化虛擬現實環境。它是對現實或歷史的逼真反映,對高性能計算結果或資料庫可視化。「沉浸」是指人可以完全融入其中:各地的參與者通過網路聚集在同一個虛擬空間里,既可以隨意漫遊,又可以相互溝通,還可以與虛擬環境交互,使之發生改變。目前,已經開發出幾十個遠程沉浸應用,包括虛擬歷史博物館、協同學習環境等。遠程沉浸可以廣泛應用於互動式科學可視化、教育、訓練、藝術、娛樂、工業設計、信息可視化等許多領域。
信息集成 網路最初是以集成異構計算平台的身份出現,接著進入分布式海量數據處理領域。信息網路通過統一的信息交換架構和大量的中間件,向用戶提供「信息隨手可得」式的服務。網路信息集成將更多應用在商業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應用程序和各種信息通過網路能進行無縫融合和溝通,從而形成嶄新的商業機會。
信息集成如信息網路、服務網路、知識網路等,是近幾年網路流行起來的應用方向。2002年,Globus聯盟和IBM在全球網路論壇上發布了開放性網路服務架構及其詳細規范,把Globus標准與支持商用的萬維網服務標准結合起來。2004年,Globus聯盟、IBM和惠普(HP)等又聯合發布了新的網路標准草案,把開放性網路服務架構詳細規范I轉換成6個用於擴展萬維網服務的規范,網路服務已與萬維網服務徹底融為一體,標志著網路商用化時代的來臨。 南豐公益書院
網路技術的發展,標準是關鍵。就像TCP/IP協議是網際網路的核心一樣,構建網路計算也需要對核心——標准協議和服務進行定義。目前,一些標准化團體正在積極行動。迄今為止,網路計算雖還沒有正式的標准,但在核心技術上,相關機構與企業已達成一致,由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與南加州大學信息科學學院合作開發的Globus 計算工具軟體已成為網路計算實際的標准,已有12家著名計算機和軟體廠商宣布將採用Globus 計算工具軟體。作為一種開放架構和開放標准基礎設施,Globus 計算工具軟體提供了構建網路應用所需的很多基本服務,如安全、資源發現、資源管理、數據訪問等。目前所有重大的網路項目都是基於Globus 計算工具軟體提供的協議與服務的。
除了標准以外,安全和可管理性、人才的缺乏也是網路計算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否則它將無法成為企業的商業架構。在真正實現商業應用之前,還需要解決許多問題。即便如此,構建全球網路的前景仍是無法抗拒的。

閱讀全文

與網路來源包括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茂名網路營銷專業 瀏覽:325
為了提高網路安全意識 瀏覽:560
南通婦幼保健院的共享網路怎麼用 瀏覽:14
網路腐是什麼意思 瀏覽:56
小米手機網路怎麼設計才不卡 瀏覽:97
如何吸引網路自然流量 瀏覽:609
監控能否改成無線網路 瀏覽:412
宜昌網路安全市場 瀏覽:37
蘋果怎麼設置用自己的網路 瀏覽:691
機場網路斷線值機怎麼辦 瀏覽:681
網路隨便連的小軟體 瀏覽:584
移動網路能收到大慶教育台嗎 瀏覽:345
打開網路通信異常 瀏覽:917
win7未激活網路共享無法使用 瀏覽:865
電腦上網路圖標在哪裡呢 瀏覽:31
一分鍾看懂無線網路 瀏覽:818
網路共享的價值 瀏覽:628
在副卡怎麼改網路密碼 瀏覽:84
寬頻網路連接顯示超時 瀏覽:261
校園網路安全文件解讀 瀏覽:4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