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聯網時代包括哪些角色
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
--------------------------------
近期市場最熱門的概念非「物聯網」莫屬。所謂「物聯網」,指的是將各種信息感測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路。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路連接在
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
在
這個網路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物聯網」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後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這個整合的網路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路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系。
「物聯網」是利用無所不在的網路技術建立起來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是RFID電子標簽技術。RFID,是能夠讓物品「開口說話」的一種技術。在「物聯網」的構想中,RFID標簽中存儲著規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路把它們自動採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路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
國際電信聯盟的一份報告曾描繪了「物聯網」時代的圖景:當司機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麼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等等。
「物聯網」的新技術在實際中還有很多運用。例如,現有的城市交通管理基本是自發進行的,每個駕駛者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行車路線,交通信號標志僅僅起到靜態的、有限的指導作用。這導致城市道路資源未能得到最高效率的運用,由此產生不必要的交通擁堵甚至癱瘓。而智能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可以將整個城市內的車輛和道路信息實時收集起來,並通過超級計算中心動態地計算出最優的交通指揮方案和車行路線。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概念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過去的思路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築物,而另一方面是數據中心、個人電腦、寬頻等。而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晶元、寬頻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