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互聯網行為規范的法律要求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在保護公民合法言論自由的同時,禁止利用互聯網、通訊工具、媒體以及其他方式從事以下行為:
一、組織、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法律、法規實施的。
二、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
三、組織、煽動非法集會、遊行、示威、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的。
四、從事其他侵犯國家、社會、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
管理部門將依法嚴加監管上述行為並予以處理;對構成犯罪的,司法機關將追究刑事責任。
② 公務員的網路行為規范應該是怎樣的
湖南省株洲市率先在全國發布《株洲市公務員網路行為規范》,明確規定公務員應當自覺遵守工作紀律,不得在工作時間進行網上聊天、玩游戲、聽音樂、證券交易、訪問非法網站、觀看與工作無關的視頻等活動。規范同時還要求公務員遵守保密規定,不得通過網路發表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違背的言論,不得傳播非法信息等。這是第一部執政黨自覺規范公務員互聯網路行為的專門性規范。
公務員作為互聯網路使用者,必須遵守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這本來是一個基本的政治常識。然而,由於一些公務員把互聯網路錯誤地理解成為虛擬的空間,在互聯網路發言時忘記了自己的公務員身份,嚴重地損害了執政黨的形象。
四川省成都一位機關公務員公開對互聯網路使用者發布的照片進行露骨評論,受到撤職處理;江蘇省溧陽市衛生局局長通過互聯網路「微博」空間打情罵俏,被互聯網路使用者圍觀。還有一些公務員成了互聯網路痴迷者,他們把互聯網路當作自己的記事本,將日常工作和生活起居事無巨細地發布在互聯網路上,不僅製造了大量互聯網路垃圾,而且有的涉嫌泄露國家秘密。
當前公務員已經成為我國互聯網路最大的使用群體。如果不加強對公務員使用互聯網路行為的管理,那麼,不僅會嚴重影響執政者的工作效率,而且會疏遠公務員與群眾之間的關系。
公務員使用互聯網路的時候,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要在互聯網路上發布無聊的信息。現在一些公務員為了增加個人空間的點擊率,不斷地放出一些內部工作信息。從表面上看,這樣做有利於滿足公眾的知情權,但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行政行為是一種非常嚴肅的法律行為,公務員在互聯網路上發布的工作信息也是行政行為的一部分。如果這些信息不真實、不客觀、不全面,那麼很容易造成誤解,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行政信息收集歸納整理發布的過程是一個法定的過程。如果公務員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在互聯網上發布行政信息,嚴重誤導了公眾,那麼,行為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當初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時候,學術界曾就政府信息公開行為的可訴性問題展開過討論。盡管學術界對政府信息發布行為是否可以提起訴訟還存在爭論,但從現代法治國家的管理實踐來看,可以依法追究政府信息發布人的法律責任是一個遲早的事情。公務員通過互聯網路發布工作信息,必須經過嚴格的程序過濾,不能把自己的意見當作工作單位的意見,更不能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通過個人互聯網路空間發布工作單位的工作信息。
從反腐倡廉的角度看,紀檢監察機關完全可以根據公務員在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順藤摸瓜,查處公務員的腐敗行為。但是,由於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因此,紀檢監察機關尚未大規模啟動有關調查程序。湖南省株洲市出台有關規定,實際上也是提醒公務員行為檢點,不要通過互聯網路發布信息敗壞自己的形象,損害執政黨的尊嚴。
行政無戲言,公務員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缺乏公務員互聯網路行為規范,那麼,不僅會把電子政務引入歧途,而且會嚴重地損害公務員的形象。
③ 什麼是規范的上網行為
就是要文明上網杜絕在網上瀏覽\散布\傳播不良信息
④ 行為規范的內容
2001年,中共中央頒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是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⑤ 網路生活中應遵循哪些道德規范
網路生活中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1、網民應遵守的基本規范
(1)、正確使用網路工具
要遵守網路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尊重民族感情,遵守國際網路道德公約。
(2)、健康進行網路交往
網路已成為一種人際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們可以通過網路收發郵件、實時聊天、視頻會議、網上留言、網上交友等。網路交往要做到誠實無欺,不應該通過網路進行色情、賭博活動,更不能在BBS或論壇上侮辱、誹謗他人。
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動,在網路交往中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
(3)、自覺避免沉迷網路
適度的上網對學習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長時間沉迷於網路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損害。現實中存在著一些人上網成癮,沉迷於網路而不能自拔,進而導致耽誤學業、甚至放棄學業或家庭破裂的現象。
(4)、養成網路自律精神
網路的虛擬性以及行為主體的匿名隱蔽特點,大大削弱了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使得道德規范所具有的外在壓力的效用明顯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道德自律成了維護網路道德規范的基本保障。「慎獨」是一種道德境界,信息時代十分需要,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監督的網路空間里,自覺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2、網站應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
(1)、不以任何形式傳播內容有害或不健康的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
(2)、不提供不文明聲訊、簡訊等服務;不運行帶有暴力、色情內容的游戲。
(3)、嚴格管理社區、論壇、博客、評論、聊天室等互動欄目,及時清理與文明辦網、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相違背的不健康信息,大興樹新風、促和諧的網路文明風尚。
(4)、自覺健全、細化網站管理制度,規范操作流程,強化監督機制;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強社會責任感,形成行業自律意識。
(5)、開設舉報電話、舉報郵箱,建立全天候舉報制度,對網民反映的問題認真整改,加強溝通,不斷提高網路媒體的社會公信力,自覺接受行業管理與社會監督。
(5)網路行為規范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網路道德規范是網路法律規范的重要補充。
針對網路中存在的問題,為了維護國家的網路和信息安全,國家制定了《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這些法規明確規定了利用互聯網實施的各種違法行為及其處罰辦法。
但是,由於網路社會的全球性、隱匿性、開放性、自由性和異化性,決定了不可能完全依賴法律來約束網路行為,因為即便有了非常詳盡和嚴密的法律,面對眾多的邊緣行為和網上犯罪,法律往往鞭長莫及,防不勝防。
由於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經過長期實踐自然形成的,並依靠社會的輿論、傳統的習慣力量和人們的信念來維持,而且道德規范所調整的范圍要比法律所調整的范圍廣泛,所以網路行為更多的更為重要的是必須由道德這個更具有普遍約束力和影響力的行為規范來調整。
因此,網路道德規范就成為了網路法律規范的重要補充,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維護網路安全和保障網路的健康發展。
⑥ 行為規范內容是什麼
行為規范內容:是社會群體或個人在參與社會活動中所遵循的規則、准則的總稱,是社會認可和人們普遍接受的具有一般約束力的行為標准。包括行為規則、道德規范、行政規章、法律規定、團體章程等。
相關關系:
行為規范是公認的行為規則的總稱,狹義的行為規范其實就是行為規則。行為規則是具體的行為規范,廣義的行為規則,指的是行為規范。行為規范是「母系統」,行為規則是個「子系統」。
比較而言,行為規范的內容、范圍、對象更具有一定的宏觀性、廣泛性,行為規則調整的則是人們生活的細枝末節、言談舉止等細微之處。
⑦ 大學生網路行為戒止性規范有哪些
規范首先要包括大學生在網路上發言的時候,不能說一些對別人有傷害的話,而且一定是有事實根據的,另外就是上網的時候需要有一個時間限制,以自己的學業為主。
⑧ 行為規范包括哪些
行為規范包括工作和生活兩個方面,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行為中不要超越社會公德、國家法律法規的范圍。
⑨ 怎樣規范網路行為
要消除網路的負面影響,充分發揮網路在青少年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就要對青少年進行正確引導,使其能夠健康利用互聯網以更好地完成學業,培養興趣愛好。
1.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對別人有攻擊性的話語,也不能傳播或轉發他人那些違反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甚至觸犯法律的內容。在網上網下都要做守法的小公民,以體現良好的個人素質,共同維護網路世界的純凈。
2.如果收到垃圾郵件,應立刻刪除。接到不明郵件時不要打開,以防電腦病毒被植入造成死機或者個人信息被竊取。
3.不觀看、不收聽、不傳播淫穢讀物或音像製品。
4.如果遇到網上有人刻意傷害你,應當立刻告訴家長或老師。
5.如果未經你的允許,你的照片、個人資料等情況被他人濫用或者冒用,應立即告知家長或老師,並可報警以維護自己的權利。
6.不進營業性網吧,不迷戀網路游戲,不登陸不健康網站。青少年不宜的網站,不要進去;即使不小心進去了,也應立刻離開。
7.在青少年剛開始接觸電腦的一段時間內,老師和家長要加強監督。學生利用學校電腦上網時,老師要在場。在家裡,家長最好能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上網,直到其養成了良好的上網習慣。此後,也要不時地督促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