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論述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文明用網
1、正確認識網路這把「雙刃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網路作為一個載體,衍生出了多種信息傳遞的方式。通過網路接觸到前所未有的廣闊的空間,能更加有效和廣泛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交流情感和了解社會。在它積極作用的背後,網路空間又以令人眩暈的色彩誘惑著人們,使得部分人陷入到迷失自我的陷阱中。因此我們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精華,所謂精華就是自酣定豐剮薟溉奉稅斧粳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對自己有幫助的資源。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進行閱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不能將有限的精力耗費在無用功上。
2、調整心態,提高抵制誘惑的能力
網路只是一個工具,我們可以通過上網看新聞來了解天下大事,還可以通過網上的比賽來擴充自己的知識,或者上一些學習網站來輔助自己的學習。上網的目的是調節心態。在網路上找個知心的朋友談談,心情可以變得輕松。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自控力。讓自己做網路的主人,讓網路成為自己手中有用的工具。
3、利用好網路虛擬交流平台
網路還是個交流的平台,藉此平台,認識了現實生活中完全不可能遇到的人,擴大了自己的交際范圍。如果你有煩心事憋在心裡,可以找網路上的朋友傾訴,沒有在現實生活中的顧慮;通過這個平台我們還可以找到許多朋友共同進步。
4、合理安排上網時間,正確對待網路娛樂資源
勞逸結合,適度娛樂能緩解生活中的壓力。而過度沉溺於網路娛樂資源(如網路游戲、在線聊天等)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會影響正常的工作與學習。只有正確對待網路娛樂資源才能真正地從網路上獲取輕松,因網路而受益。
網路已成為新時代的每個人都不可離開的夥伴,保持戒備心,提高自製力和判斷力,才能把網路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使網路成為我們最得力的助手。
Ⅱ 互聯網時代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互聯網時代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最近一部紀錄片《互聯網時代》熱播,同時49歲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憑借218億美元的個正指枝人資產被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評為中國富翁【9月19日馬雲親自赴美為阿里巴巴集團融資,尋求透過IPO籌集約210億美元,引起了震動】,而排行前三的另兩個人分別是騰訊和網路的CEO馬化騰和李彥宏。阿里巴巴、騰訊和網路都是中國互聯網中的佼佼者,馬雲則是中國互聯網的大舉敏佬。
中國人明白互聯網是在1994年。那年的4月20日,透過一條64K的國逗皮際專線,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而那一年,英國的計算機接入互聯網已有21年;絕大多數中國人還只能從《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報道中了解剛剛動工的三峽工程和南非新當選的黑人總統;超市進入中國,帶來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多數中國人才開始接觸個人計算機;而阿里巴巴帝國的締造者馬雲正在浙江經營一家翻譯社,勉強收支平衡。
20年過去了,以「追隨者」姿態進入網路時代的中國,這天已是互聯網巨浪中的弄潮兒。6億的中國網民和騰訊、網路等中國網路公司正在重劃世界互聯網版圖。()中國創造的4G網路標准已經成為國際標准之一;全球最大的15個社交網路中,6個來自中國,其中包括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微博和不到3歲就擁有4億多用戶的微信。
完全能夠說,互聯網影響、改變著全世界民眾的生活,或者說,全世界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了。
互聯網將所說的地球村更早地實現了!地理位置上的距離對互聯網來說都不是問題。互聯網引發的問題是,兩個人相隔最遠的不是千山萬水,而是各拿著智能手機忘情相向而坐的人。
------我們身處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是幸運的!
互聯網徹底改變了現在和未來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哪一次的文明飛躍,不是一次重大的發明、發現肇端。從造紙術的發明到書寫紙的應用,從火葯的發明到紅衣大炮、從華佗的刮骨療傷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可是近、現代的歷史,古老的東方文明孱弱了,孱弱的不僅僅是肉體,還有血脈。觀看《互聯網時代》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我們炎黃子孫要奮起的時候到了,我們更希望有朝一日,再有人來總結歷史文明的時候,更多的提到兩個字:中國!
20世紀初葉的上海,十里洋場,早已夜夜笙歌,車船熙攘了,而遠離都市的中國僻遠的農村,一位母親縫補衣裳照明點得卻還是油燈;農民耕地用得還是牛拉犁。近、現代文明,我們的步伐明顯地緩慢而滯重。十八世紀七十年代末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從此人類又有了一次向前的飛躍。馬克思曾經說過,資產階級的100年的階級統治中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所創造的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一部近、現代史,無不是科技推動改變落後、改變人類發展進程的歷史。在這滾滾的歷史長河中,每一次的科技發明、科技進步鮮見中國人的身影,我們扼腕嘆息、痛定思痛。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潛能里都擁有這份智慧,也應有這份擔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未來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我們張開心靈之翅,恐怕也難以想像萬一,一切就交給正在創造中的我們和未來優秀的炎黃子孫吧。
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技術力量不斷推動人類創造新的世界。互聯網,正以改變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圍掀起一場影響人類所有層面的深刻變革,人類正站在一個新的時代到來的前沿。
《互聯網時代》是中國第一部、也是全球電視機構第一次全面、系統、深入、客觀解析互聯網的大型紀錄片,全片共十集,每集50分鍾,是中央電視台繼《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華爾街》等之後的又一部力作。
《互聯網時代》製作近三年,採用高清格式在全球十四個國家進行拍攝,采訪與互聯網發展、研究相關的各界重要人物。節目將於20xx年8月在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綜合頻道、紀錄片頻道、科教頻道播出,並同步進行網路在線播放。
互聯網在興起的二十年間,極大地改變了社會底層架構,有光纖的地方,信息傳遞的速度幾為光速,信息流轉的方式發生變化。
互聯網不僅是工業時代的工具或一次科技進步,它應被視為一個獨立的時代,而當下最大的顛覆也正是互聯網時代對工業時代的顛覆。
時代顛覆的力量向來摧枯拉朽,回顧歷史,貌似強大的北洋水師慘敗於甲午海戰,背後交鋒的其實是兩個時代,是農業時代對工業時代的慘敗。舊有體系被顛覆,要生存,就必須向新的時代逃逸。前提要先了解互聯網時代的生存結構,轉換互聯網思維,才能找到新的生存方式。
關於「互聯網思維」,噪音已經多於灼見,概念被肆意包裝,許多論調停留在「術」的層面,缺乏思維的邏輯推導。如哲學家王東岳先生說:「從現象層面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必須重新構建世界觀和基礎理論。」
前兩天看完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二十來年,中國進入互聯網社會也有十幾年了,回想高中時代,還因為去網吧被父母說是玩物喪志,可如今已經退休的父母卻開始習慣於上網游戲、上微博、看新聞,父親還用互聯網聯繫上了當年下鄉的戰友,互聯網時代早已經深入了我們的生活。
可真正思考我們所處的時代的人卻很少,如今的時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和文藝復興、大航海、工業革命這些鼎鼎大名的時代比肩,互聯網從心靈上拉近了全人類的距離,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結構,改變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來人類生活、工作、學習的方式。
1、一個事物的發明總是在眾多人努力之後,從1945年設想電腦互聯,到1991年每個人都能夠連上互聯網,這其中經過很漫長的曲折過程,而他的發明卻是蘇美冷戰的產物。
2、互聯網和蒸汽機相提並論的劃時代好處,讓我相信未來它的巨大威力將逐步顯示出來。
3、期望我家峰哥能夠在電動汽車上有創造和發明,成為改變人類禮貌的人,實現他的夢想。馬雲會不會代表中國為互聯網做出劃時代的貢獻。而我這一生又准備做什麼來改變世界。
4、看了互聯網發明史,才明白80後的我們是跟互聯網一齊出生成長的人,以前一向以為互聯網早就有了,原先1994年中國才加入網路,那年我8歲。大學四年都是學計算機的,至今也沒能形象的說明計算機和互聯網到底是怎樣運作。
深處其中的我們,卻很少認識到互聯網時代的變革,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也許某天所從事的行業一夜之間被互聯網顛覆,到時候埋怨時運不濟的人們,這天是否有危機感?想想應對wiki時的《大英網路全書》吧。
我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在歷史上有3次真正意義的文化大融合。
一個是東漢以後佛教的傳入。中國文化以儒家為根基,重視家庭、重視倫理,世俗化,摒棄了商朝重視鬼神的傳統,適應農耕時代的生產生活需求,但弊端是過於功利、世俗,相對缺少俯仰天地、吞吐八荒的大境界、大情懷、大氣魄。佛教的傳入,讓中國文化更宏闊、更博大,至盛唐走上巔峰。
第二次是以1840年呀鴉 片戰爭為標志,中國文化與西方工業文明的融合。經過盛唐以後,直至宋元明清,文化越來越精緻,也越來越孱弱,後期,人們熱衷吟詩作對,大多是百無一用的書生,「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終於被西方的工業文明沖擊得頭破血流。這是因為,中國文明這時缺少了進取性和強悍性格。通過與工業文明的融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國文化進取性逐漸強化,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乃至抗美援朝的.勝利,標志著中國終於走出了積弱不振的歷史。
第三次是1994年中國接入互聯網為標志,中國文化與互聯網思維、或者說與信息文明的融合。中國文化有一個缺憾,就是過於強調等級和秩序,好處是穩定,缺點是活力不夠、創新不足。以平等、互動為重要特徵的互聯網思維恰恰能彌補中國文化的這一短處。
實踐和科學證明,不管是動植物還是人類文明,經過雜交和雜糅,常常能凸顯出物種和文化的優勢。中國文化恰恰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優點和長處,從而形成延綿不絕的5000年文明。相信中國文化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不忘老祖宗、增添新本事」,重新走上人類文明的巔峰。相信我們一定能看到這一天。互聯網時代觀後感互聯網時代的隱私空間
前兩天看完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二十來年,中國進入互聯網社會也有十幾年了,回想高中時代,還因為去網吧被父母說是玩物喪志,可如今已經退休的父母卻開始習慣於上網游戲、上微博、看新聞,父親還用互聯網聯繫上了當年下鄉的戰友,互聯網時代早已經深入了我們的生活。
可真正思考我們所處的時代的人卻很少,如今的時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和文藝復興、大航海、工業革命這些鼎鼎大名的時代比肩,互聯網從心靈上拉近了全人類的距離,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結構,改變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來人類生活、工作、學習的方式。
1.一個事物的發明總是在眾多人努力之後,從1945年設想電腦互聯,到1991年每個人都可以連上互聯網,這其中經過很漫長的曲折過程,而他的發明卻是蘇美冷戰的產物。
2. 互聯網和蒸汽機相提並論的劃時代意義,讓我相信未來它的巨大威力將逐步顯示出來。
3.希望我家峰哥可以在電動汽車上有創造和發明,成為改變人類文明的人,實現他的夢想。馬雲會不會代表中國為互聯網做出劃時代的貢獻。而我這一生又准備做什麼來改變世界。
4.看了互聯網發明史,才知道80後的我們是跟互聯網一起出生成長的人,以前一直以為互聯網早就有了,原來1994年中國才加入網路,那年我8歲。大學四年都是學計算機的,至今也沒能形象的說明計算機和互聯網到底是怎麼運作。
深處其中的我們,卻很少認識到互聯網時代的變革,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也許某天所從事的行業一夜之間被互聯網顛覆,到時候埋怨時運不濟的人們,今天是否有危機感?想想面對wiki時的《大英網路全書》吧。小時代觀後感黃金時代觀後感我的自由年代觀後感
互聯網技術在短短二十年的商業化進程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譜寫著改變世
界的產業傳奇和創業人生,掀起了一波波智慧創造與創業人生的浪潮。
谷歌、網景的崛起的神話,讓互聯網技術第一次向世人展現出匯聚財富的驚人速度與龐大規模,吸引著無畏而敢於冒險的創業者和風險投資家們奮不顧身地投身其中。一個千帆競渡,萬馬奔騰的新時代拉開了帷幕!隨後,雅虎、搜狐、阿里巴巴、騰訊等商業傳奇也紛紛走上了互聯網的浪潮之巔。互聯網在極短時間里,創造了一個接一個的商業傳奇,從1996年開始,矽谷每五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每天都會新增六十二位百萬富翁。
然而,20xx年,互聯網展現出了它的另一面,一場意想不到的危機悄無聲息地到來了,從3月10日開始,納斯達克指數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狂跌百分之七十八,七千五百億美元的資產和六十萬個工作崗位蒸發。輝煌的泡沫和破碎,是互聯網這個新生命能量的另一種表達。
納斯達克的迅速下跌,也許暫時中止了網路公司上市融資的進程,企業的破產也澆滅了風險投資的熱情。但是,人們並沒有因此而停止收發郵件,或網上購物。五年間埋下的一億多公里的光纜,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為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做好了准備。從1995年到20xx年,世界范圍內的上網人數,從兩千萬人增加到五億人,在倒閉和破碎聲中,互聯網繼續在成長和運行著。那些真正的創意者,仍然在耕耘著,在收編著隊伍,在積蓄著力量。
互聯網時代,創造不再是系統經驗,不再屬於成熟和閱歷,創造屬於每一個有想法的人。互聯網給每個人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任何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浪潮的推動者。
用了兩天自我所能掌控的空餘時間,看完了央視製作的十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有一個疑惑,一個感觸,還有聯想。
我認為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比《舌尖上的中國》拍得要好,就資料上來講,前者著眼於人類的未來,而看歷史方面的書很好,看曾國藩那個時代,那也是大變革的時代,多大的變革,內憂外患,怎樣不斷修心養性,應對那麼大挫折,人類情懷十分重要。因為我們沒有宗教情感,那麼在變革的時候追求我們內心穩定的東西,從中國歷史和文化上還是有很多能夠吸取的。
田溯寧在現場把互聯網的很多屬性,對未來的走向,做了一個梳理,讓我們感受到互聯網的雲端化。從創立起始,七牛就一向專注於數據雲端化,讓廣大企業理解數據的價值,並願意把數據託管到雲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七牛除了打造了一個業界最先進的海量存儲系統外,還打通了上傳下載的快速通道,並為已經存儲在雲端的數據帶給了一套完備的高性能處理和分析框架。
由於國家近年來對雲計算產業的大力支持,國內涌現了大批各類掛著雲計算頭銜的公司,十分熱鬧,但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則少之又少。而在產業從充滿泡沫轉向冷靜,雲計算從概念落地為具體服務的時候,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真正顯露出其強大的生存潛力,因為這樣的公司才有潛力打造出真正被客戶所需要的雲服務。目前國內相對領先的幾個雲服務企業都擁有強大的研發潛力。
七牛作為研發型企業中的佼佼者,擁有海量分布式存儲系統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並積累了深厚的海量數據處理經驗。這些技術積累保障了這些年以來業務的高速增長,並為之後上升到一個全新高度做好了充足的前期准備。
最近一部紀錄片《互聯網時代》熱播,同時49歲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憑借218億美元的個人資產被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評為中國富翁【9月19日馬雲親自赴美為阿里巴巴集團融資,尋求通過IPO籌集約210億美元,引起了震動】,而排名前三的另兩個人分別是騰訊和網路的CEO馬化騰和李彥宏。阿里巴巴、騰訊和網路都是中國互聯網中的佼佼者,馬雲則是中國互聯網的大佬。
中國人知道互聯網是在1994年。那年的4月20日,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而那一年,英國的計算機接入互聯網已有21年;絕大多數中國人還只能從《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報道中了解剛剛動工的三峽工程和南非新當選的黑人總統;超市進入中國,帶來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多數中國人才開始接觸個人計算機;而阿里巴巴帝國的締造者馬雲正在浙江經營一家翻譯社,勉強收支平衡。
20年過去了,以"追隨者"姿態進入網路時代的中國,今天已是互聯網巨浪中的弄潮兒。6億的中國網民和騰訊、網路等中國網路公司正在重劃世界互聯網版圖。中國創造的4G網路標准已經成為國際標准之一;全球最大的15個社交網路中,6個來自中國,其中包括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微博和不到3歲就擁有4億多用戶的微信。
完全可以說,互聯網影響、改變著全世界民眾的生活,或者說,全世界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了。
互聯網將所說的地球村更早地實現了!地理位置上的距離對互聯網來說都不是問題。互聯網引發的問題是,兩個人相隔最遠的不是千山萬水,而是各拿著智能手機忘情相向而坐的人。
我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在歷史上有3次真正好處的文化大融合。
一個是東漢以後佛教的傳入。中國文化以儒家為根基,重視家庭、重視倫理,世俗化,摒棄了商朝重視鬼神的傳統,適應農耕時代的生產生活需求,但弊端是過於功利、世俗,相對缺少俯仰天地、吞吐八荒的大境界、大情懷、大氣魄。佛教的傳入,讓中國文化更宏闊、更博大,至盛唐走上巔峰。
第二次是以1840年呀鴉片戰爭為標志,中國文化與西方工業禮貌的融合。經過盛唐以後,直至宋元明清,文化越來越精緻,也越來越孱弱,後期,人們熱衷吟詩作對,大多是百無一用的書生,「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最後被西方的工業禮貌沖擊得頭破血流。這是因為,中國禮貌這時缺少了進取性和?悍性格。透過與工業禮貌的融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國文化進取性逐漸強化,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乃至抗美援朝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最後走出了積弱不振的歷史。
第三次是1994年中國接入互聯網為標志,中國文化與互聯網思維、或者說與信息禮貌的融合。中國文化有一個缺憾,就是過於強調等級和秩序,好處是穩定,缺點是活力不夠、創新不足。以平等、互動為重要特徵的互聯網思維恰恰能彌補中國文化的這一短處。
實踐和科學證明,不管是動植物還是人類禮貌,經過雜交和雜糅,常常能凸顯出物種和文化的優勢。中國文化恰恰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優點和長處,從而構成延綿不絕的5000年禮貌。相信中國文化在不久的將來,必須能「不忘老祖宗、增添新本事」,重新走上人類禮貌的巔峰。相信我們必須能看到這一天。
看完了央視製作的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有了一些感觸,通過《互聯網時代》這部紀錄片可以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理性的看待互聯網所給人們帶來的技術變革和社會變革,它引領人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該片概述了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並對其進行了深度的梳理和解析,也對互聯網改變未來的情況進行了全景的描述。所有這些都讓我深有感觸。
第一集《時代》描述互聯網技術的誕生過程,它如何在技術、社會、文化、制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步發展為連接起每個人的互聯網。同時回望人類歷史長河中科學技術帶給人類社會的巨大推動,理解互聯網技術正開創人類一個全新的時代。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為企業、消費者和政府建立了一種網路經濟環境,人們不再受地域的制,能夠以快捷的方式完成復雜的商務活動,以規范的工作流程,提高人、財、物的利用率。它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商務交易方式,改變了人類相互交往的習慣,並影響著各行業的組織結構與業務流程。電子商務是依附於互聯網而存在的,二者之間相輔相成,隨著互聯網的進步,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在不斷的進步當中,現在電子商務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部分,成為人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個重要部分。
觀看《互聯網時代》給我帶來的最直觀的感受是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快更便捷的服務,同時我們更要合理的去發展電子商務和互聯網今後的方向,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驚喜在等著我們。
Ⅲ 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什麼而同時讓我們失去了什麼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無疑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就以最簡單的溝通為例,互聯網讓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的便利,沒有了局限性。同時互聯網也取代了很多的勞動力,增加了事業的風險,當然這也是發展的大趨勢,我們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