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網上交往具有什麼特點
正式S has always happened that way you are my friend!我們要不要這樣對我的感情生活!在一起的時候真的
『貳』 網路交往的對象具有哪些特點
網路交友, 最大的特點就是虛幻, 也就是不真實。
在另一個虛擬的空間里, 你完全摸不透電腦那邊是男是女, 是好是壞。
『叄』 網路交往中要注意什麼
一、網路交友的7個小技巧
1、禮貌性的打招呼。通過網路交朋友,雙方誰也不認識誰,誰也不了解誰,也不像現實中可以看到對方的音容樣貌,只能通過語言技巧來引起對方的注意了。禮貌性的打招呼之後,可以根據對方回復的語氣或者回復的時間來判斷對方是不是心情不好或者沒有時間聊天。
2、如果對方心情不錯,也想跟你聊天。那就繼續下一個話題,可以聊一聊今天都幹了什麼事情,這樣會增加彼此的了解,取得一些信任。網路上交友,如果可以得到對方的信任,那麼接下來的聊天就會愉快很多。
3、談一談自己的興趣愛好。當彼此都了解了一些基本的信息之後,可以談一談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雙方的興趣愛好有交集的話,那可以聊的話題就會更多了。然後,就可以圍繞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展開話題去聊天。
4、聊一下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每個人都是需要吃飯的,吃飯永遠是一個聊不完的話題。談一談自己都喜歡吃什麼東西,自己所在地域有什麼好吃的東西;然後再問一下對方那裡有什麼有名的小吃,這樣就可以談論很長時間。
5、談談自己身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傳遞正能量,不管是現實還是網路,都是必不可少的。你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遇到的開心的事兒,分享自己的快樂給對方。雙方在歡聲笑語中一定會有一個愉快的聊天,讓彼此都很舒服。
6、談談自己所在城市的風景。網路上交友,雙方都是希望了解到更多的信息的。雙方可以談論一下所在城市的旅遊景點、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如果可能的話,可以約定一個時間,雙方一起去旅遊。
7、談談自己的朋友。當雙方了解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可以談論一下彼此的朋友。這樣的話,就算之後約定一起在現實中見面,見到彼此的朋友也可以快速的有個印象。這也是增加彼此的了解,讓網路聊天可以增加更多的信任。
網路時代許多年輕人通過虛擬網路進行交友,與現實交友一樣,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網路交友技巧,當然,光是了解如何交友還不夠,你還需要知道一些交友注意事項,下面來教你怎樣安全交友。
二、交友6大安全注意事項
1、對陌生人時刻保持警惕不要輕信
有時候直覺會欺騙一個人,盡量多溝通多交流,對對方作出充分的了解。
2、選擇合適的約會時間和約會地點
選擇合適的約會時間,盡量不要選擇晚上,周末的白天時間是很好的選擇。實在不行選擇了晚上約會,一定要控制時間,不要拖得太晚。如果真的合適,來日方長,不要把自己耗得太晚。
選擇合適的約會地點。請在你們約會前確定一個首要原則:選擇公共場所約會,並告知自己的朋友或家人。您一定多次聽到過這樣的勸告:單獨去一個陌生、偏僻的場所和陌生人約會是多麼危險。特別對女生來說,選擇自己熟悉的公眾場所,比如學校附近,是最好的選擇。在沒充分了解前,一定不要到其處所,或任何可能危險的地方。
3、約會時要察言觀色
您不可能通過網路了解一個人的真實背景或真正性格,所以約會時察言觀色是加深對對方感性認知的好時機。隨時觀察對方的任何特徵:吹牛、嘆氣、過激舉動、眼神、表情等等,建立正確客觀的第一印象對你們今後的關系發展大有裨益。
4、保持平常心
緣分屬於你的一定就是你的,一定不要過早過快地投入自己的感情和人身。不屬於你的即使你付出所有,也什麼都得不到,除了情感和身心的傷害。
5、請勿輕易委身於人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在戀愛交往的過程中往往難以控制住自己的熱情,但是,太多的戀愛悲劇告訴我們:只有當您深深了解並且信任一個人的時候,您才能付出自己的全部。很多人都難以承受戀愛中情感和身心受傷帶來的痛苦。所以,maigoo小編奉勸您珍惜自己的情感,剋制自己,理性交往,只有這樣,才更有可能收獲幸福的愛情。
6、請勿和網友發生借貸關系
新聞中常常看到被網友騙取財物的事件,我們提醒大家切勿和網友發生錢財或者物品的借貸關系,以免上當受騙。
『肆』 網路交友的利有哪些(至少三條)
1、可以開闊視野,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
2、可以毫無顧忌地與網友聊天,傾吐心事,減輕課業負擔,緩解壓力。
3、可以促進個性化發展。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人的發展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互聯網就是一個提供無限多樣的發展機會的環境。
4、網路交友更加方便快捷,自由不受約束。
5、可以在無聊的時候打發時間。
(4)網路交往的權利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不要輕易見面:網路是個虛擬的,網上交友可以通過聊天,視頻,語音等等,在相互了解相互認知之後在考慮見面,如果剛沒認識幾天就開始約會見面,難免不會沒有其他目的,所以應該保持警惕和矜持之心,不要輕易的見面,應該多了解在做打算。
涉及性問題不要交往:網路也即是社會,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如果有些網友上來就談一些性的問題,那用戶應該果斷拉黑,如果嚴重者可以保留證據選擇報警等等。
『伍』 網路交往具有什麼特點
網路人際交往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一是開放性與多元性。網路化的交往超越了時空限制,消除了「這里」和「那裡」的界限,拓展了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使人際關系更具開放性。「電子社區」的誕生,使得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都可以「在一起」交往和娛樂。同時,交往范圍的不斷擴大,必然會使人們的各種社會關系向多元化和復雜化方向發展。
二是自主性與隨意性。網路中的每一個成員可以最大限度地參與信息的製造和傳播,這就使網路成員幾乎沒有外在約束,而更多地具有自主性。同時,網路是基於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建立起來的,網民有權利決定自己干什麼、怎麼干,但由於缺乏必要的約束機制,網民必須「自己管理自己」,因此,有的人會在網上放縱自己、任意說謊、傷害他人,有的人甚至會扮演多種角色,在網上與他人進行虛假的交往,從而造成網上交往極大的隨意性。
三是間接性與廣泛性。網路改變人際交往方式,突出的一點,就是它使人與人面對面、互動式的交流變成了人與機器之間的交流,帶有明顯的間接性。這種間接性也決定了網路交流的廣泛性。過去,時空局限一直是人們進行更廣泛交往的主要障礙,而在網路社會,這一障礙已不復存在,只要你願意,在網上可以與任何人直接「對話」。
四是非現實性與匿名性。網路社會的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的定義,已經突破了傳統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的內涵。在網上,人們可以「匿名進入」,網民之間一般不發生面對面的直接接觸,這就使得網路人際交往比較容易突破年齡、性別、相貌、健康狀況、社會地位、身份、背景等傳統因素的制約。部分網民在網上交際時,經常扮演與自己實際身份和性格特點相差十分懸殊甚至截然相反的虛擬角色。比如,五尺壯漢可以將自己偽裝成妙齡少女,與其他網民共演愛情悲喜劇;一旦「壞了名聲」,又可以很方便地改名換姓,以新的面目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網民往往會面臨網上網下判若兩人的角色差異和角色沖突,極易出現心理危機,甚至產生雙重或多重人格障礙。
五是平等性。由於網路沒有中心,沒有直接的領導和管理結構,沒有等級和特權,每個網民都有可能成為中心,因此,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交往趨於平等,個體的平等意識和權利意識也進一步加強。人們可以利用網路所特有的交互功能,互相交流、製造和使用各種信息資源,進行人際溝通。盡管「數字鴻溝」仍然存在,許多「信息邊遠地區」的人們,根本沒有機會參與到網路人際互動中來,但總體而言,平等性仍是網路人際關系的主要特徵。
六是失范性。網路世界的發展,開拓了人際交往的新領域,也形成了相應的規范。除了一些技術性規則(如文件傳輸協議、互聯協議等),網路行為同其它社會行為一樣,也需要道德規范和原則,因此出現了一些基本的「鄉規民約」,如電子函件使用的語言格式、在線交談應有的禮儀等。但從現有情況看,大多數網路規則僅僅限於倫理道德,而用於約束網路人際交往具體行為的規范尚不健全,且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的控制手段。這就容易造成網路傳播的無序和失范。事實上,網路社會充滿競爭、沖突,時不時還會發生犯罪活動,這就需要有一定的社會道德、法律規范來調整網路人際關系,以維護正常的網路秩序。
七是人際情感的疏遠。網路的全球性和發達的信息傳遞手段,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沒有了空間障礙,同時也使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加疏遠。雖然網上虛擬交往可以幫助人們解脫一時的現實煩惱,找到一時的寄託,卻不能真正滿足活生生的人的情感需要,而有些人由於過分沉溺於虛擬的世界,往往會對現實生活產生更大的疏離感。
『陸』 網路交往的對象具有哪些特點
網上交往具有虛擬性,多元性和創新性。
1,網上交往具有虛擬性。
網路社交是以虛擬技術為基礎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以間接交往為主,以符號化為其表現形式,現實社會中的諸多特徵,如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和社會關系等都被「淡」去了,人的行為也因此具有了「虛擬實在」的特徵。與真實社會情境中的社會化相去甚遠,網路的虛擬性與匿名性導致了網路上青少年道德感的弱化現象。
2,網上交往具有多元性。
網路信息的全球交流與共享,使時間和空間失去了意義。人們可以不再受物理時空的限制自由交往,它們之間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等的沖突與融合變得可能。這種價值取向的「多源」和「多歧」,給每一個網路青少年創造了空前寬松的道德生活空間。
3,網上交往具有創新性
網路是創新的產物,其創新的形式,使信息的傳輸過程變成參與者主動的認知過程。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容易滋生出更多元化的、甚至偏離社會正常行為規范約束的各種奇觀異念。
『柒』 百度用戶有哪些網路權利和義務,
信不過的網站不要隨便打開,更不要隨便透露信息,信任的網站也要裝好殺毒軟體檢查監督,信不過的人也是這樣,賬號設置密碼的時候不要太單調,數字、符號、大小寫交替出現,隔一段時間要換一下密碼不同的賬號不要老採用那一個密碼等等。
『捌』 網路交往有什麼好處
隨著電腦網路的迅速擴張和強力滲透,預計在不遠的將來,上網將象看電視一樣成為普通人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內容之一。電腦網路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和人際交往工具,正在改變著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並且對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發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就目前情況來看,電腦網路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涉及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情感宣洩、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心理健康援助和提高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某些由電腦網路引發的心理障礙、情感沖突和安全焦慮等方面。
一、電腦網路對學生網民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一)擴大了人際交往圈子,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標准之一。相關實證研究也表明,人際關系與個體心理健康有著密切關系,有助於個體心理健康。一個缺少朋友,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的人,一定是心理不夠健全的人。不同學派的學者,無論是在心理疾病的原因探討還是心理治療技術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視人際關系的地位和作用。沙力文認為精神病包括人際關系中不適宜的整個領域,主要是由於患者的童年人際關系被破壞,從而產生嚴重的焦慮感,導致精神的分裂。在人本主義心理學者那裡,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二者的關系問題更是被看作心理健康和治療研究的中心問題。他們認為,自我實現者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能夠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認知心理學傾向的學者們則主要從人際問題解決方面對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
人際關系冷漠是現代社會生活中日趨嚴重的一種社會病。人們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孤獨地出沒,急切需要快捷便利而又自由的交際方式。網路交往使得人們的交往空間擴大,人際溝通的時效性、便利性和准確性提高,有利於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並且對學生網民心理健康帶來積極的影響。在傳統交往方式下,個體的人際交往常常囿於實際生活中狹小的生活圈子。網路社會的人們卻可以跨越千山萬水,突破地域空間的限制,讓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小小的村落,真正實現「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它可以讓人足不出戶在數秒之間找到多年摯友般的傾心感受,而免去了彼此的客套、試探、戒備和情感道義責任。同時,由於網路人際交往的匿名特點,學生網民間一般不發生面對面的直接接觸,使得網路人際交往比較容易突破年齡、性別、地位、身分、外貌美醜等傳統人際交往影響因素的限制,建立更為和諧、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
電腦網路不僅使一般的社交便利性提高,社會圈子擴大,而且解決了某些具有特殊困難和阻礙人們的社交問題。例如,今年北京的SARS橫行,中小學生在家中利用網路學習、交往、聊天談心。又如一個嚴重的面部燒傷病人,可能因為變形的面部使得很多人不願或不敢接近;一位行動不便者可能囿於一隅無法讓自己走入他人的生活圈子;邊防哨卡的士兵可能因為交通不便和職責原因,無法與外界溝通……,電腦網路為這些特殊的人們提供了人際交往的全新天地。
此外,電腦網路也可以作為某些社交恐怖症患者系統脫敏治療過程中的初級訓練工具。讓他們首先通過電腦網路與他人進行無須直接面對面的接觸和溝通,建立起人際交往的信心,隨後再進行現實的人際交往訓練。
『玖』 網路交往遵守的規則
1.網路交往要遵守道德:不惡意製造、傳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在網路聊天室、公告欄等公眾場所,要語言文明、輕松幽默,不辱罵他人;與網友交流,要真誠友好,不欺詐他人。
2.網路交往是人際交往的延伸,因此,上網要遵守法律的是最基本的行為准則,我們上網時,要有很強的依法行事的意識:不惡意製造、傳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不進行詐騙活動;不泄露國家機密;不製造、傳播病毒,不利用網路破壞公共設施等。總之,上網時要有很強的依法行事的意識。
3.中學生在網路交往中要學會保護自己:①必須提高自己的安全防範意識,不輕易泄露個人資料,不隨意答應網友的要求。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師長幫助解決,不要僅僅依賴網友來滿足自己的情緒要求,以免受騙上當。②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辨別察覺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誘惑能力,才能保護自己。
『拾』 網上交往具有哪些特點
1、網路社交具有虛擬特性
網路社交是以虛擬技術為基礎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以間接交往為主,以符號化為其表現形式,現實社會中的諸多特徵,如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和社會關系等都被「淡」去了,人的行為也因此具有了「虛擬實在」的特徵。
與真實社會情境中的社會化相去甚遠,網路的虛擬性與匿名性導致了網路上青少年道德感的弱化現象。
廣東團省委謝宗寶的一份調查報告提到:有31.4%的青少年並不認為「網上聊天時撒謊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認為「偶爾在網上說說粗話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有24.9%的人認為「在網上做什麼都可以毫無顧忌」。青少年網路道德感的弱化主要是因為網路的高度隱蔽性。
每個人在網路上的存在都是虛擬的、數字化的、以符號形式出現的,缺少「他人在場」的壓力,「快樂原則」支配著個人慾望,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人性中惡的一面會在這種無約束或低約束的狀況下得、到宣洩。這種網上道德感的弱化直接影響和反作用於青少年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行為。
2、網路社交具有多元特性
網路信息的全球交流與共享,使時間和空間失去了意義。人們可以不再受物理時空的限制自由交往,它們之間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等的沖突與融合變得可能。這種價值取向的「多源」和「多歧」,給每一個網路青少年創造了空前寬松的道德生活空間。
而對於沒有主體意識、沒有獨立進行道德選擇的能力和自信、沒有道德選擇的權利感和責任感的他們來說,此空間所給予的「自由」與其說是道德生活的福音,毋寧說是道德生活的「陷阱」。道德生活的相當一部分主體則會淹沒在這「陷阱」中迷失自我。
而其人格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人格危機,具體表現為「三失」,即傳統人格的「失效」、現實人格的「失范」和理想人格的「失落」。因此,建構主體性道德人格,是解決當前社會中道德問題的現實性要求。
3、網路社交具有創新特性
網路是創新的產物,其創新的形式,使信息的傳輸過程變成參與者主動的認知過程。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容易滋生出更多元化的、甚至偏離社會正常行為規范約束的各種奇觀異念。
中央電視台《社會經緯》播報了一個關於17歲少年黑客利用自己高超的電腦網路技術設計了一個黑客網站,使登錄這個網站的上萬台計算機陷入癱瘓,經濟損失無法估量的故事。
而面對警察的詢問,這個少年竟然輕松地說,我只不過是在網路世界展示自己的才華,證明一下自己的價值,這難道也犯法嗎?況且網路世界是虛擬的世界,能造成多大損失呢?
當前國際輿論對於網路犯罪案件的宣傳,使不少人覺得網路犯罪是個人智慧、能力與膽識的體現,它既不傷天害理,也不兇狠殘暴,只是一種「孤膽英雄」式的「壯舉」。在個人主義盛行的西方國家,許多人並不以其為可恥,反而羨慕和欽佩這種行為,這種善惡不分、是非顛倒的輿論導向對網路犯罪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一些青少年利用信息技術盜竊金錢、獲取情報、傳播不健康內容、誹謗他人、侵犯他人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德育工作者警覺的信號。
4、網路社交具有自由特性
「網路社會」分散式的網路結構,使其沒有中心、沒有階層、沒有等級關系,與現實社會中人的交往相比,「網路社會」具有更為廣闊的自由空間,傳統的監督和控制方式已無法適應它的發展。
一些學者在青少年網民中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令人擔憂:承認自己「曾經」瀏覽過色情網站的佔34.6%,承認「經常」去看的有4.9%。其中很多青少年因此而荒廢學業,成為「電子海洛因」的吸食者,對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損害。
而在對接受調查的人的統計中,90%以上的青少年都是因為缺少外界的有力約束力,再加上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而頻繁地去訪問色情站點……
武漢市公安部門調查顯示,進入網吧的以大中小學生為主,約佔70%,大專院校周邊可達90%,熱衷聊天室的佔76%,選擇玩游戲的佔35%,只有不到20%的學生上網是搜索信息或下載軟體。因此,網路在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便利的同時,也給傳統的道德法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5、網路社交具有異化特性
「網路社會」中的交往主要是以計算機為中介的交流,它使人趨向孤立、冷漠和非社會化,容易導致人性本身的喪失和異化。
「網路社會」開放的、自由的信息系統提供的是一種嶄新的,動態的和超文本式的傳播模式,這種人機系統高度自動化、精確化而缺少人情味,容易導致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他人和社會的幸福漠不關心,容易使人產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的問題,並失去現實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斷力;
嚴重時會導致人性的喪失和異化,出現一些反人類的極端事件。據調查,大學里有不少學生上網的大部分時間里不是在學習而是在玩網路游戲,精於此道的人也不少。當前大部分網上游戲充斥著戰爭、暴力、兇殺等血腥內容,痴迷於此的學生容易養成冷漠、無情和自私的性格,既不關心集體,也不關心他人。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1998年7月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提醒人們對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新納粹等極右翼勢力利用網際網路加強宣傳的事態予以關注。這份報告認為,盡管這種趨勢尚「不至於使新納粹勢力的行動能力得到增強」,但右翼勢力的宣傳材料在網際網路上越來越多,產生的影響已引起人們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