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學生網路成癮的教育干預包括哪些方法
從學校教育來說,應以學生成長為本,關注孩子健康人格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適當減輕學生的壓力。注意培養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特徵,愉快的情緒特徵以使其掌握調節心理矛盾沖突的有效方法。
還可以開設第二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多參加現實生活中的活動,多結交朋友,以減少對網路的依賴。
建立和完善學校心理輔導非常重要。心理輔導老師要多關注那些交往困難,內心敏感,容易受挫的學生,及時與他們溝通,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學生心理普查可以增加成癮人格的測量,以便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干預。通過講座、展覽等形式說明網路成癮的危害,提高學生的免疫力。
通過團體訓練等形式加強學生人際關系的建立與溝通維系技巧的訓練,以防止他們過度依賴網路。有些青少年過度使用網路是因為自覺空閑時間過多,因此幫助學生確立生活的目標,充實業餘生活,規劃學習時間,掌握壓力管理等都將有效地幫助學生避免過度地使用網路,預防網路成癮的產生。
B. 大學生網路成癮的教育干預包括哪些方法 a,提醒法 b,轉移法 c,強製法 d,限製法
這些方法都管用,但是都很難根治。
C. 網路成癮怎麼辦,採用正確的方法正確治療
1、使用鬧鍾:藉助外力的作用,使用鬧鍾在需要下線的時候鬧響或請他人在適當的時候阻止其上網。
2、時間指示:明確的時問指令。
3、徹底的戒斷:如果網路某種特殊的應用已被證明且節制失敗,則必須停止與該項目相關的活動,這對那些有成癮史如酒精成癮或葯物濫用的個案是最適用的。
4、提醒卡片:讓患者列出一個清單,包括 5 個由於網路成癮所導致的主要問題;由於介紹或戒絕使用某個特殊功能而能帶來的 5 個主要好處–再讓成癮者將清單做成卡片並隨身攜帶,讓成癮者每周反復多次把卡片拿出來看,這樣可以在他們想要使用網路的時候,幫助他們樹立戒絕的決心。
5、清單:讓成癮者列出自成癮以來被忽略和減少的其他日常活動並排序:列為最重要、重要、並不重要等,在給這些活動定等級的時候,讓成癮者真實地回答一下在網路成癮以前生活是怎樣的。特別要考察一下被列為最重要的活動,問成癮者這些活動如何充實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D. 治療網路成癮方法
網癮問題是目前比較熱門的話題。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里,ICD-11已經將其納入到精神障礙中的診斷之一,也是在社會上引起比較大反響的事件。但到目前來講,網癮的治療還是處在探索階段。網癮作為一種行為成癮,具有成癮醫學各種疾病中的共同特質,包括失控、渴求和行為的戒斷症狀。該病的治療還在探索階段,可能把成癮醫學中的治療手段引入到對網癮的控制中,如果出現情緒問題,可以應用改善情緒的葯物;行為問題可以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像動機強化治療等,都在探索的過程中。青少年網路成癮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關注,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首先,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以身作則,帶領孩子走出網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認識世界,了解社會的第一信息來源。據相關調查表明很多網路成癮的孩子都是家庭上有問題的,比如父母有家庭暴力行為,家庭氛圍不夠和諧,孩子在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的時候,就會向外尋求精神寄託,才一步一步走進網路世界再也出不來。
其次,學校制度的規范,加強網路知識普及。作為青少年成長的第二園地,學校要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在教孩子知識的同時,也要引導孩子正確利用網路。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智能,網路,高科技都是孩子必須掌握的工具,但是學校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告知孩子網路可以方便我們的學習,了解新知識,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卻不能沉溺其中。
然後,心理干預,根除青少年網路成癮。對孩子來說一旦有了網癮,孩子自身是不會有求治動機的,甚至不覺得自己這種行為有什麼問題,因為在網路世界裡孩子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根本就不會發現網路給自己帶來的危害有多大。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出面,尋找專業性強,經驗豐富的心理老師或治療機構,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老師會根據孩子現在的情況,成長經歷和周圍的生活環境,擬定一份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充分調動孩子身邊的資源,幫助孩子走出網癮
E. 解決網路成癮的方法
1、指導孩子正確地上網聊天網路聊天的自由隨意和網路語言特有的魅力,是吸引孩子的主要原因。面對網路聊天,很多成人都無法自持,何況孩子,所以高中家長首先要在自我節制的前提下,對孩子入行一定的引導。
2、再就是網之初先立下規矩孩子上網之前,高中家長要和孩子定下時間和規矩,為孩子規范而健康地上網定界限。一般而言,小學生每天上網不應超過1小時,中學生每天不應超過兩小時。
3、引導孩子瀏覽有價值的網站幫助孩子戒除網癮,還可通過轉移孩子注意力。一是幫助孩子轉移消遣注意力,二能為孩子實現「網上充電」,一舉兩得。就某個領域的某個話題深滲透交流,既解決問題,又增長見識。
注意事項:
積極引導學生正確運用互聯網。可邀請專家教師為學生開設互聯網知識討論,上健康網。可以定期開展網上主題活動,引導教師和學生上網的良好習慣。開展上網心理引導,宣傳正確的上網心態,使他們正確認識「網路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差距;
F. 屬於網路成癮的表現有哪些
上網時全神貫注,下網後仍念念不忘上網之事;總嫌上網時間太少而不滿足;無法控制上網;一旦減少上網時間就會煩躁不安;一上網,種種不愉快消失,精神亢奮;為了上網而荒廢學業、事業;因上網失去重要的人際交往、工作等;不惜支付巨額上網費用;對親友掩蓋自己頻頻上網的行為;下網後有孤寂失落感。
符合以上標準的4條或4條以上,就可診斷為網路成癮。
心理學家布瑞德提出的診斷網路成癮的標準是:
以下表現必須出現:一心想著上網,包括回想以前的網上活動,或期待下次上網;需增加更多的上網時間以獲得滿足感;多次努力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未能成功;在努力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感到煩躁不安、悶悶不樂、憂郁或易發脾氣;上網的時間比計劃的要長。
同時至少有以下表現中的1條:因為上網,妨礙或喪失了重要的人際關系或工作,或失去教育與就業的機會;對家人、好友、治療者或其他人說謊,隱瞞上網的程度;把上網作為逃避問題或緩解無助、嫉妒、內疚、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的方法。
G. 網路成癮怎麼辦
幫助孩子從網路成癮中走出來。以下是1些干預的計謀。
1.表師您的關心。找1個安靜的、沒有壓力的時機和孩子交談。在開始談話前告訴孩子您愛他、並關心他,這有助於您們的談話。不要批評、指責孩子,要感情投入地傾聽孩子的回答。告訴孩子您很關心所看到的1些變化,並且具體指出那些發生的變化,如疲勞、成績下降、社交活動減少及忘記了原先的興趣愛好等。
6.需要時利用外界力量。假如您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上網行為,並且孩子和您之間存在著敵意,此時最好尋求外界的幫助。以向心理治療機構或學校輔導員尋求幫助。
H. 網路成癮的表現和防治
有幾種表現形式: 如網路色情成癮、網路關系成癮、網路購物成癮、網路游戲成癮等,這些表現多跟人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有關,不要忽視網路背後的心理健康的狀態。
1、認知療法。家長和網癮的孩子要像朋友一樣協商,不要說教,雙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確網癮的不良影響,比如荒廢學業,損傷身心健康等,使網癮患者內心對於成癮行為有較為本質的認識,慢慢戒除。
2、系統脫敏療法。家庭成員與網癮患者協商制定計劃,在一定時期內逐步減少上網時間,最終達到偶爾上網或不上網。
3、代替療法。網癮患者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充實的精神生活和娛樂,可以一起尋找其他的愛好替代網路,比如游泳、打球、登山、旅遊等戶外運動。
4、與物質依賴的成癮行為相比,網癮患者沒有受到任何攝入物質的影響,是一種最為單純的行為成癮。所以針對網路成癮的問題要未雨綢繆,以預防為主,社會、學校、家長等多方面配合營造好的環境。
(8)網路成癮的行為療法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根據《網路成癮臨床診斷標准》,如果個人平均每天用於非工作學習目的連續上網超過6小時,且符合以下症狀標准超過3個月,即為「網路成癮」。
1、對網路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沖動感。
2、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戒斷反應;上述戒斷中通過使用其他類似電子媒介(如電視、掌上游戲機等)來緩解。
同時,以下5條至少符合1條:為達到滿足感而不斷增加使用網路的時間和投入程度;使用網路的開始、結束及持續時間難以控制,經多次努力後均未成功。
固執地使用網路而不顧其明顯的危害性後果,即使知道網路使用的危害仍難以停止;因使用網路而減少或放棄了其他興趣、娛樂或社交活動;將使用網路作為一種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