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工具,那麼你知道網路安全防護 措施 嗎?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關於網路安全防護措施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網路安全防護措施一、網路系統結構設計合理與否是網路安全運行的關鍵
全面分析網路系統設計的每個環節是建立安全可靠的計算機網路工程的首要任務。應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下大氣力抓好網路運行質量的設計方案。為解除這個網路系統固有的安全隱患,可採取以下措施。
1、網路分段技術的應用將從源頭上杜絕網路的安全隱患問題。因為區域網採用以交換機為中心、以路由器為邊界的網路傳輸格局,再加上基於中心交換機的訪問控制功能和三層交換功能,所以採取物理分段與邏輯分段兩種 方法 來實現對區域網的安全控制,其目的就是將非法用戶與敏感的網路資源相互隔離,從而防止非法偵聽,保證信息的安全暢通。
2、以交換式集線器代替共享式集線器的方式將不失為解除隱患的又一方法。
網路安全防護措施二、強化計算機管理是網路 系統安全 的保證1、加強設施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用戶進入計算機控制室和各種非法行為的發生;注重在保護計算機系統、網路伺服器、列印機等硬體實體和通信線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搭線攻擊;驗證用戶的身份和使用許可權,防止用戶越權操作,確保計算機網路系統實體安全。
2、強化訪問控制策略。訪問控制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訪問。各種安全策略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護作用,但訪問控制是保證網路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1)訪問控制策略。它提供了第一層訪問控制。在這一層允許哪些用戶可以登錄到網路伺服器並獲取網路資源,控制准許用戶入網的時間和准許他們在哪台工作站入網。入網訪問控制可分三步實現:用戶名的識別與驗證;用戶口令的識別驗證;用戶帳號的檢查。三步操作中只要有任何一步未過,用戶將被拒之門外。網路管理員將對普通用戶的帳號使用、訪問網路時間、方式進行管理,還能控制用戶登錄入網的站點以及限制用戶入網的工作站數量。
(2)網路許可權控制策略。它是針對網路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種安全保護措施。用戶和用戶組被賦予一定的許可權。
共分三種類型:特殊用戶(如系統管理員);一般用戶,系統管理員根據他們的實際需要為他們分配操作許可權;審計用戶,負責網路的安全控制與資源使用情況的審計。
(3)建立網路伺服器安全設置。網路伺服器的安全控制包括設置口令鎖定伺服器控制台;設置伺服器登錄時間限制、非法訪問者檢測和關閉的時間間隔;安裝非法訪問設備等。防火牆技術是建立在現代通信 網路技術 和信息安全技術基礎上的應用性安全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專用網路與公用網路的互聯環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網路為甚。在邏輯上,防火牆是一個分離器,一個限制器,也是一個分析器,有效地監控了內部網和INTERNET之間的任何活動,保證了內部網路的安全。
(4)信息加密策略。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網內的數據、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護網上傳輸的數據。網路加密常用的方法有線路加密、端點加密和節點加密三種。線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網路節點之間的線路信息安全;端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端用戶到目的端用戶的數據提供保護;節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節點到目的節點之間的傳輸線路提供保護。用戶可根據網路情況酌情選擇上述加密方式。
(5)屬性安全控制策略。當用文件、目錄和網路設備時,網路系統管理員應給文件、目錄等指定訪問屬性。屬性安全控制可以將給定的屬性與網路伺服器的文件、目錄和網路設備聯系起來。屬性安全在許可權安全的基礎上提供更進一步的安全性。網路上的資源都應預先標出一組安全屬性。用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許可權對應一張訪問控製表,用以表明用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能力。屬性設置可以覆蓋已經指定的任何受託者指派和有效許可權。網路的屬性可以保護重要的目錄和文件,防止用戶對目錄和文件的誤刪、執行修改、顯示等。
(6)建立網路智能型日誌系統。日誌系統具有綜合性數據記錄功能和自動分類檢索能力。在該系統中,日誌將記錄自某用戶登錄時起,到其退出系統時止,所執行的所有操作,包括登錄失敗操作,對資料庫的操作及系統功能的使用。日誌所記錄的內容有執行某操作的用戶所執行操作的機器IP地址、操作類型、操作對象及操作執行時間等,以備日後審計核查之用。
網路安全防護措施三、建立完善的備份及恢復機制為了防止存儲設備的異常損壞,可採用由熱插拔SCSI硬碟所組成的磁碟容錯陣列,以RAID5的方式進行系統的實時熱備份。同時,建立強大的資料庫觸發器和恢復重要數據的操作以及更新任務,確保在任何情況下使重要數據均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復。
網路安全防護措施四、建立安全管理機構安全管理機構的健全與否,直接關繫到一個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其管理機構由安全、審計、系統分析、軟硬體、通信、保安等有關人員組成。
網路安全的相關 文章 :
1. 關於網路安全的重要性有哪些
2. 關於加強網路安全有何意義
3. 網路攻擊以及防範措施有哪些
4. 常見的網路安全威脅及防範措施
5. 關於網路安全的案例
6. 簡述下網路安全防範措施有哪些
㈡ 網路安全策略模型的內容包括哪些
安全策略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環境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威嚴的法律、先進的技術和嚴格的管理。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它主要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2)無感感測器網路安全策略有哪些擴展閱讀:
網路信息安全中安全策略模型主要包括:
一、口令策略,主要是加強用戶口令管理和伺服器口令管理;
二、計算機病毒和惡意代碼防治策略,主要是拒絕訪問,檢測病毒,控制病毒,消除病毒。
三、安全教育和培訓策略四、總結及提煉。
網路信息安全主要特徵:
1,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信息安全
㈢ 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目標是要解決網路的哪些問題
無線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術的飛速發展,孕育出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並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組織的特點帶來了信息感知的一場變革,無線感測器網路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感測器節點,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自組織網路。
信息安全
很顯然,現有的感測節點具有很大的安全漏洞,攻擊者通過此漏洞,可方便地獲取感測節點中的機密信息、修改感測節點中的程序代碼,如使得感測節點具有多個身份ID,從而以多個身份在感測器網路中進行通信,另外,攻擊還可以通過獲取存儲在感測節點中的密鑰、代碼等信息進行,從而偽造或偽裝成合法節點加入到感測網路中。一旦控制了感測器網路中的一部分節點後,攻擊者就可以發動很多種攻擊,如監聽感測器網路中傳輸的信息,向感測器網路中發布假的路由信息或傳送假的感測信息、進行拒絕服務攻擊等。
對策:由於感測節點容易被物理操縱是感測器網路不可迴避的安全問題,必須通過其它的技術方案來提高感測器網路的安全性能。如在通信前進行節點與節點的身份認證;設計新的密鑰協商方案,使得即使有一小部分節點被操縱後,攻擊者也不能或很難從獲取的節點信息推導出其它節點的密鑰信息等。另外,還可以通過對感測節點的合法性進行認證等措施來提高節點本身的安全性能。
根據無線傳播和網路部署特點,攻擊者很容易通過節點間的傳輸而獲得敏感或者私有的信息,如:在使用WSN監控室內溫度和燈光的場景中,部署在室外的無線接收器可以獲取室內感測器發送過來的溫度和燈光信息;同樣攻擊者通過監聽室內和室外節點間信息的傳輸,也可以獲知室內信息,從而非法獲取出房屋主人的生活習慣等私密信息。[6]
對策:對傳輸信息加密可以解決竊聽問題,但需要一個靈活、強健的密鑰交換和管理方案,密鑰管理方案必須容易部署而且適合感測節點資源有限的特點,另外,密鑰管理方案還必須保證當部分節點被操縱後(這樣,攻擊者就可以獲取存儲在這個節點中的生成會話密鑰的信息),不會破壞整個網路的安全性。由於感測節點的內存資源有限,使得在感測器網路中實現大多數節點間端到端安全不切實際。然而在感測器網路中可以實現跳-跳之間的信息的加密,這樣感測節點只要與鄰居節點共享密鑰就可以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攻擊者捕獲了一個通信節點,也只是影響相鄰節點間的安全。但當攻擊者通過操縱節點發送虛假路由消息,就會影響整個網路的路由拓撲。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是具有魯棒性的路由協議,另外一種方法是多路徑路由,通過多個路徑傳輸部分信息,並在目的地進行重組。
感測器網路是用於收集信息作為主要目的的,攻擊者可以通過竊聽、加入偽造的非法節點等方式獲取這些敏感信息,如果攻擊者知道怎樣從多路信息中獲取有限信息的相關演算法,那麼攻擊者就可以通過大量獲取的信息導出有效信息。一般感測器中的私有性問題,並不是通過感測器網路去獲取不大可能收集到的信息,而是攻擊者通過遠程監聽WSN,從而獲得大量的信息,並根據特定演算法分析出其中的私有性問題。因此攻擊者並不需要物理接觸感測節點,是一種低風險、的獲得私有信息方式。遠程監聽還可以使單個攻擊者同時獲取多個節點的傳輸的信息。
對策:保證網路中的感測信息只有可信實體才可以訪問是保證私有性問題的最好方法,這可通過數據加密和訪問控制來實現;另外一種方法是限制網路所發送信息的粒度,因為信息越詳細,越有可能泄露私有性,比如,一個簇節點可以通過對從相鄰節點接收到的大量信息進行匯集處理,並只傳送處理結果,從而達到數據化。
拒絕服務攻擊(DoS)
專門的拓撲維護技術研究還比較少,但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優化的拓撲維護能有效地節省能量並延長網路生命周期,同時保持網路的基本屬性覆蓋或連通。本節中,根據拓撲維護決策器所選維護策略
在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研究中,能效問題一直是熱點問題。當前的處理器以及無線傳輸裝置依然存在向微型化發展的空間,但在無線網路中需要數量更多的感測器,種類也要求多樣化,將它們進行鏈接,這樣會導致耗電量的加大。如何提高網路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將不準確性誤差控制在最小將是下一步研究的問題。
採集與管理數據
在今後,無線感測器網路接收的數據量將會越來越大,但是當前的使用模式對於數量龐大的數據的管理和使用能力有限。如何進一步加快其時空數據處理和管理的能力,開發出新的模式將是非常有必要的。
無線通訊的標准問題
標準的不統一會給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發展帶來障礙,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要開發出無線通訊標准。
㈣ 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的策略與措施
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的策略與措施如下:
1、加強內部網路纖岩治理人員以及使用人員喊純的安全意識很多計算鄭豎咐機系統常用口令來控制對系統資源的訪問,這是防病毒進程中,最輕易和最經濟的方法之一。網路治理員和終端操作員根據自己的職責許可權,選擇不同的口令,對應用程序數據進行合法操作,防止用戶越權訪問數據和使用網路資源。
2、網路防火牆技術。
3、安全加密技術。
4、網路主機的操作系統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施。
㈤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認證機制有哪些
與傳統網路不同,無線感測器網路通常部署在野外或者敵方區域,其網路節點成本低廉、結構較為鬆散、不具備抗篡改能力、且容易被攻擊者俘獲,無線感測網路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認證技術是安全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無線感測器網路的認證技術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協同工作的特點,採用混淆多項式技術,著重研究適合該網路的數據認證機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無線感測器網路中已有的廣播認證機制難以支持廣播優化、存在延遲等不足,本文基於虛擬骨幹網的思想,構建一個動態階梯型網路,採用多項式技術,提出了一種能夠識別轉發節點身份的廣播認證機制及其改進方案,與已有廣播認證機制相比,該機制計算簡單、認證延遲低、能夠容忍大量的俘獲節點,而且能夠支持層次廣播優化策略,更適用於大規模網路。
(2)針對無線感測器網路中已有的網內數據認證機制通常受到t門限值的限制,且難以支持動態路由的缺陷,本文基於虛擬證人簇的思想,採用混淆多項式技術,由雲團內部多個節點協作生成認證多項式,加大了攻擊難度;在此基礎上提出的網內數據認證機制,能即時驗證數據的有效性,並且支持動態路由。理論分析和模擬測試表明,新演算法不受t門限值的限制,隨著傳輸跳數的增加其節能效果更為明顯,與已有的網內數據認證機制相比,抗俘獲能力增強,更適用於可信度較低的網路,以及遠距離傳輸場景的應用。
(3)根據上述提出的多項式數據認證機制,在OMNet++平台上,實現了基於多項式認證的模擬系統,包括定義該模擬系統的總體結構,各功能層次所實現的具體功能,以及演算法的具體實現等。本文採用源節點隨機發送正確的數據包和偽造的數據包的方式來測試分析所提演算法的認證能力,模擬結果表明,該系統能夠有效地對數據包的新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進行認證,並能識別和剔除虛假數據。http://ic.big-bit.com/
㈥ 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策略有哪些
1、防火牆
安裝必要的防火牆,阻止各種掃描工具的試探和信息收集,甚至可以根據一些安全報告來阻止來自某些特定猛核IP地址范圍的機器連接,給伺服器增加一個防護層,同時需要對防火牆內的網路環境進行調整,消除內部網路的安全隱患。
2、漏洞掃描
使用商用或免費的漏洞掃描和風險評估工具定期對伺服器進行掃描,來發現潛在的安全問題,並確保由於升級或修改配置等正常的維護工作不會帶來安全問題。
3、安全配置
關閉不必要的服務,最好是只提供所需服務,安裝操作系統的最新補丁,將服務升級到最新版本並安裝所有補丁,對根據服務提供者的安全建議進行配置等,這些措施將極大提供伺服器本身的安全。
4、優化代碼
優化網站代碼,避免sql注入等攻擊手段。檢查網站漏洞,查找代碼中可能出現的危險,經常對代碼進行測試維護。
5、入侵檢測系統
利用入侵檢測系統的實時監控能力,發現正在進行的攻擊行為及攻擊前的試探行為,記錄黑客的來源及攻擊步驟和方法。
計算機網路安全性問題關系枝遲掘到未來網路應用的深入發展,它涉及安全策略、移動代碼、指令保護、密碼學、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網路安全管理等內容。一般專用的內部網與公用的互聯網的隔離主要使用「防火牆」技術。
與「防火牆」配合使用的安全技術還有數據加密技旦碰術。數據加密技術是為提高信息系統及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數據被外部破壞所採用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路安全與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各國除了從法律上、管理上加強數據的安全保護外,從技術上分別在軟體和硬體兩方面採取措施,推動著數據加密技術和物理防範技術的不斷發展。按作用不同,數據加密技術主要分為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完整性的鑒別以及密鑰管理技術4種。
㈦ P2DR的名詞解釋
P2DR模型是美國ISS公司提出的動態網路安全體系的代表模型,也是動態安全模型的雛形。根據風險分析產生的安全策略描述了系統中哪些資源要得到保護,實現對它們的保護等。策略是模型的核心,所有的防護、檢測和響應都是依據安全策略實施的。網路安全策略一般包括總體安全策略和具體安全策略2個部分。
主要部分
P2DR模型包括四個主要部分:Policy(安全策略)、Protection(防護)、Detection(檢測)和 Response。
(1)策略:定義系統的監控周期、確立系統恢復機制、制定網路訪問控制策略和明確系統的總體安全規劃和原則。
(2)防護:通過修復系統漏洞、正確設計開發和安裝系統來預防安全事件的發生;通過定期檢查來發現可能存在的系統脆弱性;通過教育等手段,使用戶和操作員正確使用系統,防止意外威脅;通過訪問控制、監視等手段來防止惡意威脅。採用的防護技術通常包括數據加密、身份認證、訪問控制、授權和虛擬專用網(VPN)技術、防火牆、安全掃描和數據備份等。
(3)檢測:是動態響應和加強防護的依據,通過不斷地檢測和監控網路系統,來發現新的威脅和弱點,通過循環反饋來及時做出有效的響應。當攻擊者穿透防護系統時,檢測功能就發揮作用,與防護系統形成互補。
(4)響應:系統一旦檢測到入侵,響應系統就開始工作,進行事件處理。響應包括緊急響應和恢復處理,恢復處理又包括系統恢復和信息恢復
㈧ 計算機信息安全技術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二、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策略: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配合行政手段,制定有關網路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在技術上實現網路系統的安全管理,確保網路系統的安全、可靠地運行,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
(一)網路物理安全策略:
計算機網路系統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護計算機系統、網路伺服器、網路用戶終端機、列印機等硬體實體和通信鏈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攻擊;驗證用戶的身份和使用許可權、防止用戶越權操作;確保計算機網路系統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進入計算機網路系統控制室和網路黑客的各種破壞活動。
(二)網路訪問控制策略:
訪問控制策略是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規訪問。它也是維護網路系統安全、保護網路資源的重要手段。各種網路安全策略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護作用,所以網路訪問控制策略是保證網路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1. 入網訪問控制:
入網訪問控制是為網路訪問提供第一層訪問控制。它能控制網路用戶合法登錄到網路伺服器並獲取網路資源,控制准許網路用戶入網的時間和方式。網路用戶的入網訪問控制可分為三個步驟:用戶名的識別與驗證、用戶口令的識別與驗證、用戶賬號的默認限制檢查。三道防線中只要任何一道未通過,該用戶就不能進入該網路。
2. 網路的許可權控制:
網路的許可權控制是針對網路非法操作提出來的一種保護措施。網路用戶和用戶組被賦予一定的許可權。指定網路用戶和用戶組可以訪問哪些目錄、子目錄、文件和其他網路資源。可以控制網路用戶對這些目錄、文件和網路資源能夠執行哪些操作。可以根據訪問許可權將網路用戶分為以下三種:
(1)特殊用戶:網路系統管理員;
(2)一般用戶:系統管理員根據他們的實際需要為他們分配操作許可權;
(3)審計用戶:負責網路的安全控制與資源使用情況的審計。
3.目錄級安全控制:
計算機網路系統應允許控制用戶對目錄、文件和其他網路資源的訪問。網路用戶在目錄一級指定的許可權對所有文件和子目錄都有效,用戶還可以進一步指定對目錄下的子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對目錄和文件的訪問許可權一般有八種:
(1) 系統管理員許可權(Supervisor);
(2) 讀許可權(Read);
(3) 寫許可權(Write);
(4) 創建許可權(Create);
(5) 刪除許可權(Erase);
(6) 修改許可權(Modify);
(7) 文件查找許可權(File Scan);
(8) 存取控制許可權(Access Control);
計算機網路系統管理員應為用戶指定適當的訪問許可權,這些訪問許可權控制著用戶對伺服器的訪問。這八種訪問許可權的有效組合可以使用戶有效地完成工作,而又能有效地控制用戶對伺服器資源的訪問,這樣就加強了網路系統和伺服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