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網路謠言有哪些危害
1、引發社會震盪,危害公共安全,損害公眾利益。由於網路謠言的傳播速度快捷,范圍廣,一旦一些危言聳聽的謠言形成了一定規模,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引起廣大網民的慌亂,從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2、擾亂人們的思想、心理和行為。人們經常是為了一個虛假的謠言而表現種種不適當的行為,尤其是面對有關自己切身利益的謠傳,人們就更加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斷力,從而從內心深處覺得這就是真的,一傳十,十傳百,到最後,弄的人心惶惶。
3、破壞政府公信力,損害了政府形象。近年來,各地經濟都在飛速發展,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也正如火如荼,建設征地和拆除違法建築也是政府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大難事。
(1)網路輿情容易出現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應對網路謠言的方法:
1、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路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
3、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網路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後性,刺激了一些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
『貳』 當前網路輿情搜索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麼,有哪些經驗做法
1.做輿情工作,要建立三位一體的思維。網路輿情搜集並不是單一的某個封閉環節,實際上,網路政務宣傳、輿情監測搜集和輿情處置是三位一體的。要先樹立這個整體思維,在布置和推進工作時,格局先會大,考慮問題才會比較系統全面。
2.要有自己的輿情搜集軟體,或者第三方的專業合作機構。現在國內有很多輿情搜集軟體,貴的二十多萬,便宜的三五千,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關鍵詞設置的多與少、捕捉信息的范圍、捕捉信息的速度,有的功能強大,還可以系統提示報警。如果經費充足,還可以找第三方的專業機構合作,比如復旦大學輿情分析室、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新華網輿情監測室。
3.要在各大媒體有自己的賬號可以回應輿情。除了重大商業網站,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百家號,大魚號,知乎,網路貼吧等也應該要有的,在輿情搜集過程中,對網友關切的問題可以及時回應。
此外,還涉及到輿情回應技巧,以及隊伍建設管理,與網民媒體如何就輿情進行互動等細節,得依據具體情況再定。
『叄』 什麼是網路輿情風險對企業的影響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 ,可能會受到威脅、危險或者危機 ,這就是企業的風險 ,風險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影響 ,可能會對企業經濟效益造成影響 ,也可能會對企業的社會效益造成影響。網路輿情風險是一種社會性的風險 ,風險由於網路的輿論產生 ,由於輿論的不穩定會導致發生安全問題或者危害社會安全的事件。從原理上講 ,網路輿情風險是從網路延伸到現實社會的 ,會讓網路危機轉化成現實危機。對於企業而言 ,如果企業受到了網路風險的影響 ,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社會效益 ,企業可能會在網路上被加上一些對企業不利的屬性 ,這也會導致企業的間接經濟效益受到嚴重的品破壞。但是 ,網路輿情風險是難以預料的 ,其發展的方向和結果對於企業而言也是難以估計的 ,所以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和損失也不能夠被准確的判斷。引用陳敏-大型企業互聯網輿情監測與應對分析。
為大家提供了網站優化、輿情監測、網路詞條等,免費測試、試用,你想了解的熱點信息都有~
『肆』 網路輿論的影響
互聯網信息內容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作為一塊正在加速膨脹的思想陣地,互聯網以其虛擬性、隱蔽性、發散性、滲透性和隨意性等特點,越來越成為人們表達個人想法的渠道。由此網路輿情的爆發也以「內容威脅」的形式逐漸對社會公共安全形成威脅。網路這把鋒利的「雙刃劍」在提供了下情上達的便捷方式的同時,也對我國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西方國家利用網路對中國進行「西化」、「分化」,網上思想輿論陣地的爭奪戰日趨激烈。二是傳統的政治斗爭手段,在網上將以更高效的方式實現,利用網路串聯、造謠、煽動將比在現實中容易得多,也隱蔽得多。三是通過網路,西方的觀念、生活方式可以便捷地滲透進來針對如何控制、規范互聯網信息問題,一些國家從法律約束和行政制度上已經提出過一些措施。
『伍』 負面輿論有哪些危害
一、網路負面輿情的危害分析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不論是企事業單位,還是黨政機關以及公眾人物等,都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因為負面輿情帶來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容易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尤其是隨著信息網路的發展,這種現象也變得愈發常見。
1.於企業而言,最大的危害就是對公司形象的破壞,而其直接後果就是公司銷售和競爭力的下降,甚至有可能致使一個品牌走向消亡。在上市公司,其最大的影響就是股價的波動,以及動搖企業在投資者以及商業合作夥伴心中的信心。
2.於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而言,隨著負面情緒的激增,將直接影響單位日常工作的開展,降低大眾對社會和政府機關的信任度,長此以往將直接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3.於公眾人物而言,網路負面輿情將有可能使長期以來建立的良好人設崩塌,不利於自身商業活動的開展等。
二、面對網路負面輿情該怎麼辦
綜合來看,識微科技小編認為,面對網路負面輿情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著手:
1.預防上:一方面是自身行為的規范,從源頭盡可能地降低輿情發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加強全網輿情監測,以期在蝴蝶扇動翅膀之初就採取行動,將危機扼殺在萌芽階段,具體則可以藉助像識微商情這樣的大數據輿情監測產品,在實時全網監測的同時,還能自動識別負面信息並同步告警,幫助涉事主體及時研判、處理。
2.引導上:當負面輿情的苗頭出現後,建議對當前輿情態勢作出多維分析,對大眾的態度進行了解,結合輿情大數據,分析他們的主要關注點和訴求,以研判出引導重點所在--對症下葯,有效把控輿論方向,抑制負面風險擴大。
3.應對上:一方面是可以加強正面自身形象的打造,從大眾溝通、社會責任、公益活動等多方面進行經營、維護,建立大眾信任感,為危機防範奠定有效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則是在負面應對中,學會藉助KOL的力量作「背書」,以增強說服力。此外,如有條件也可以提前制定網路輿情應對預案,形成有效聯動、上通下達,確保應對工作的有序進行。
『陸』 有哪些事件比較容易成為網路輿論熱點事件
1、涉「官」與涉「腐」。「逢官必炒」、「逢腐必究」,是近兩年來互聯網輿論炒作的重要話題之一,由於在社會轉型期多種因素及人們復雜心態的作用下,一些相關情緒的言論在網上很有市場。一般的社會事件,只要涉及政府官員,往往會引起網民密切關注。
2、涉「富」或貧富差距的話題。社會轉型階段,當前中國正處於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各種潛在的社會矛盾不斷積聚並激化。在貧富問題上,網民對一些依靠不正當手段和渠道而暴富的群體深惡痛絕,心理極不平衡,以至於在網上只要是涉及富者的事件,網民就會提出很多質疑。
3、涉及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事件。在社會矛盾復雜的今天,人們對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要求極為強烈,一些特權現象、司法不公問題成為批判的焦點,網民對弱者遇到的不公正待遇異常敏感,藉助網路的介質,不少網民以「網路大俠」、「意見領袖」的身份出現,在互聯網上「維護公平與正義」。
4、涉及民族主義以及宗教信仰、中外關系的話題。近兩年來,國際關系復雜多變,熱點較多,中國地處局勢較為復雜的東北亞地區,一些中日、中美關系等的話題,非常容易撥動國內網民的神經。
比如中日關系,歷史上的慰安婦事件、釣魚島事件、參拜靖國神社事件、歷史教科書事件都曾傷害過中國人民的感情,因此任何網上出現的中日之間的風吹草動,都會產生暴風驟雨般的反應。
5、涉及倫理道德的事件。當前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出現斷層,不少專家稱社會「信仰缺失」、「倫理缺失」,網民對於社會倫理、公共道德的缺失深感痛心,網上常見「禮崩樂壞」、「物慾橫流」這類字眼,一些有悖社會基本道德和倫理的事件往往在網上引起「聲討」。
6、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話題。近幾年,車價、房價、油價、股價等價格動態,以及教育改革、醫療改革、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等改革動態,都牽動廣大網民的心。
7、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事件和話題。近幾年來,多起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發生,由於事件涉及公眾安全,每次發生時,除了在現實社會中引起社會各界群眾關注外,在互聯網上也成為網民極感興趣的話題。
比如2005年冬天的由於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爆炸帶來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廣東非典事件,以及礦難、地震等,都是網民關注的熱點話題。
8、涉及明星「星聞」、「緋聞」及知名企業、敏感地域的新聞。在現實社會中的公眾人物、公眾企業、敏感地域,處於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一舉一動,在網上也往往會成為炒作的「猛料」。
『柒』 輿情風險點及防控措施
一、做好輿情預警監測,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受到互聯網特性的影響,網路輿情危機的爆發具有突發性,而健全應急管理預案對輿情危機的形成與發酵影響明顯。
遲緩的危機應急管理容易引發輿論的質疑和批判,導致不良後果。因此應對負面輿情,要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啟用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內的預警支持功能做好輿情預警監測,建立輿情研判機制,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及時處置。同時完善事件本身的重建、補償、調查、追究機制和信息流通的報告、指揮、發布、溝通機制。
二、發揮媒介宣傳作用,做到信息公開透明。事實上,突發事件演變為輿情危機,多數時候是由於真實信息傳播出現真空引起。而信息公開透明既可以滿足公眾知情權,同時還可以杜絕謠言傳播維護政府公信。
在 「人人麥克風」的多元開放性網路輿情環境中,疏導輿情危機,要善於利用微博等新興媒介,發揮其強大的輿論宣傳力,及時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輿情動態收集分析和梳理,提煉輿論關切點,從而在信息公開過程中有針對性解答公眾輿論質疑。
三、謹慎處置公眾監督,積極應對負面輿情。突發事件在演變過程中,因社會性,會在傳播過程中遭到各種質疑、批評、追問、謠傳甚至謾罵。此時,如何面對這些質疑批評並作出合理的引導對於化解輿情危機至關重要。
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基於事件事實和公眾訴求的前提下及時做出回應,言語要警惕官腔官調,應充分考慮公眾述求來處置問題。與媒體和大眾平交流時應降低姿態,保證平等溝通。對於確是部門失責行為要敢於認錯,避免因逃責嫌疑誘發新的輿情危機。
四、勇於直面輿論爭議,尋求輿論良性互動。在輿情應對過程中,相關部門不應局限在事件發生時官方的各種權威信息發布,對於輿論中帶有明顯失實、非理性、發泄式的言論,當事部門要以普通網民的身份,到輿論場域中和群眾展開「正面辯論」,通過真切的交流互動以正視聽。
在網路引導過程中,要善於用公眾易接受的形式解讀法律條文和政策方針,需求與公眾保持良性的輿論互動,在真誠溝通中贏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五、提升危機防範意識,真切關懷民眾權益。時下,網路輿論監督(藉助多瑞科輿情數據分分析站搭建輿情預警機制)、網路問政走熱促進了社會管理的更加規范化,但無形中也給一些地方政府造成了壓力。
因此,應對輿論監督,政府不能僅靠事後被動應對,而應提升自身危機防範意識,從現實根源入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加強自身管理和監督,這樣其公信力自然得到提升,輿情環境也會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