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資本熱捧網路互助究竟為何
資本熱捧網路互助究竟為何?
互聯網互助模式的表面上,是用戶的互助行為,防範突然到來的風險,從根本上而言,這是一種深度社交行為。
互聯網互助模式的出現,與當下國人沒有安全感有關系,商業保險的保障結果參差不齊,兌現障礙多,很多國人擔心遇到家庭重大事件,比如說身患重病,社保的錢基本是不夠的,而在誠信缺失的當下,想獲得社會捐款的代價也不低,國內互聯網野蠻發展的狀態下,互聯網網路自助的方式就出現了,並且迅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同,以17互助平台為例,上線不到兩個月,就獲得3000萬的pre-A輪3000萬人民幣的融資,領投方為執一資本,天使輪經緯資本、晨興資本跟投。
但是為何資本市場如此熱捧?應該怎麼理解互聯網互助模式?
其實,互助保險模式很早就出現,而民間的結社自救早已存在,甚至這樣的方式在4500年前就已經出現:古埃及的石匠通過繳納會費的方式建立互助基金,用以支付會員的喪葬費用,類似人壽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這可以認為是商業保險的起源。
互聯網互助模式出現的時候,難免會讓人與保險模式關聯起來:參與互助成員繳納的費用在定義上比較模糊,17互助對此在網站上有明顯的風險提示:互助不是保險,加入互助社群是單向的捐贈或捐助行為,不能預期獲得確定的風險保障。
互助模式冰火兩重天 資本追捧但監管嚴厲
對此,國家的監管也來的非常及時,2016年4月份,中國保監會聯合有關部門印發《互聯網保險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將「非法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列為四項重點整治工作之一,明確指出將清理互聯網保險經營資質,查處互聯網企業未取得業務資質依託互聯網開展保險業務等問題,同時查處不法機構和不法人員通過互聯網利用保險公司名義或假借保險公司信用進行非法集資。同年10月28日,保監會又在其網站發出《關於「互助計劃」等類保險活動的風險提示》,強調部分「互助計劃」藉助保險名義進行宣傳,造成了消費者將其與保險產品混淆的情況,警惕以相互保險名義騙取錢款。
從監管的信息來看,互聯網互助市場容易與非法集資、保險牌照、詐騙等極度敏感的法律地帶遊走,一著不慎對於平台是重大法律風險隱患。
17互助創始人高競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每個人對於他人來說,都可能是一種有用的資源,比如積累的人脈、閑置的物品。如果能利用這種資源結合互聯網,深度改變世界,未來不可限量。」聽上去,這有點共享經濟的意思,但筆者認為市場可能如此,但從網路互助的本質而言,並非是共享經濟。
互聯網互助不是共享經濟 核心還是互聯網生態平台
按照公眾的定義,共享經濟是個人將自己的閑置資源暫時轉移給他人來獲取報酬的模式。比如Airbnb、uber他們的商業模式很明顯,就是把自己閑置的資源,如房子、汽車在閑置時間貢獻出來,通過互聯網平台進行出租,獲得了經濟收益。
但從互聯網互助模式來看,首先用戶的投入的錢是一種公益性質的資金,並不屬於資源范疇,主要是對未來可能的意外和患病風險防範的目的,是對社保的補充,如果觸發了互助條款,獲得的是救助資金,並不是收益,這是很明顯的差異。
共享經濟的特點是通過閑置資源獲得的收益,但互聯網互助顯然並不是這樣的模式。尤其在國內,很多共享經濟模式,如專車已經變成了「互聯網計程車」,共享經濟變成了「偽共享經濟」,互聯網互助並不是盈利為目的,這個區別很明顯。從共享經濟角度,用戶也並不是重復多次的對閑置資源的利用:通過多次購買服務,獲得更多的服務,這顯然在互聯網互助的模式上行不通。
共享經濟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分享經濟越來越多的人會更願意購買資源的使用權,而不是購買資源的所有權,這將導致不再有可供分享的物質資源,但從互聯網互助的角度來看,用戶並不是購買一種服務或者商品,僅僅是一種風險防範,也不是買保險;在互助角度,平台也並不是靠互助來盈利,那麼互聯網互助模式的未來在哪裡,是否就是網路保險的變種呢?
互聯網互助並非商業保險 互聯網互助要看未來
如果對比商業保險,我們不排除有渾水摸魚打著互聯網互助的幌子,擦邊球做保險之類業務的所謂「互聯網互助」模式,但從真正的互聯網互助方式來看,其實和現在的商業保險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從經營成本上來看,互聯網互助並沒有傳統保險公司利用低底薪高傭金的方式去銷售保險,保險的渠道傭金可達到20%—30%保險繳款金額,保險代理人傭金7%左右,這部分成本顯然是要保險人買單的,但是互聯網互助模式並不存在銷售方式和傭金,主要依靠互聯網熟人推薦、網路社交的方式知曉去加入互助社群,從實際的客戶價值來看,互聯網互助所付出的.費用是極低的,但是可以通過捐助、分攤的方式,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而在嚴格的監管下,互聯網互助的資金一般是第三方銀行或機構託管,並且是充值的方式有銀行資金專戶管理,安全性是可以保證的。
對於資本的熱捧,其實更多的是看到互聯網互助的平台效應,互聯網互助方式實際上是通過互助作為「剛需」,聚集了眾多的用戶,但並不通過互助金的方式賺取利潤,這部分反而是非常透明和公開的財務,所以並不是共享經濟所產生的收益方式變現。
真正有價值的是平台上不斷增長的用戶:互聯網互助產生了眾多的社群,這些社群的用戶通過話題、社交、活動聯系起來,用戶粘度極高,更具有忠誠度,轉化率是可以預期的。
互聯網互助模式的表面上,是用戶的互助行為,防範突然到來的風險,從根本上而言,這是一種深度社交行為,互聯網社交帶來的是生態,生態的作用是基於互助本身而產生的其他拓展,需要關注的是,互聯網互助的核心還是互聯網技術本身,可以預見互聯網互助可以產生大量的用戶行為數據,這些大數據會變成有效的個性化服務的樣本基礎,從另外一個側面,互聯網帶來的也是更加真實的信息,去除由於信息差帶來對平台公信力傷害的事件,通過更加透明真實以及大數據,用戶之間,用戶與平台之間的被服務和服務效率會大大提升。
這部分用戶的核心訴求很簡單,他們願意為自己的未來保障去買單,幾乎所有的用戶都是付費用戶,而這么多付費用戶通過社群的方式集合在平台上,那麼價值就非常大了,最順其自然的,如果平台能針對這些對自己未來健康有需求的客戶,可以建立一系列的醫療線上和線下的服務信息提供,後續可以跟市場進行對接,眾所周知,健康市場是極其巨大的,健康並不僅僅是醫療服務,其實還有很多包括保健、母嬰、養生等等眾多分類,從這一點來看,互聯網互助的模式並非保險產品,而是能貫通產業鏈的網路互助社群生態。
;⑵ 網路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許多經營實體店的商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近年來,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帶來許多便捷,從而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使實體經營狀況一度陷入低迷。
近年來,時不時就能看到相關的報道稱,哪家大型超市因為生意慘淡關閉了,哪家品牌店也不經營了,或哪家公司破產了等等。
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同個款式有幾百上千家同時在售,這使得它們在生產率上具有可比性。比如服裝行業;目前,互聯網電子商務平台眾多,而且價格也各不相同。就拿我個人來說。現在我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在網上買的。有時我和我的朋友去購物,看到好的風格。我也會從網上搜索進行購買。
通常情況下,沒有上萬人就很難開實體店。比如租鋪面,既然是要做生意,那麼肯定得選擇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段。這些地區的鋪面租金一般都不便宜,平均年租金至少是10000以上。開店後,我們需要進貨,需要很多錢。
⑶ 什麼是網路互助
網路互助是一種原始的保險形態與互聯網的結合,簡單可以描述為「小額保障+即收即付」制,屬於Micro-Insurance范疇。
網路互助是一種原始保險形態與互聯網結合,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撮合功能,會員之間通過協議承諾承擔彼此的風險損失,為了避免了個體負擔過重,約定單次互助金不超過若干元,並規避了償付能力問題。
網路互助平台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撮合功能,進行了兩點創新。一是交換風險協議,類似於交互保險制度(Reciprocal),即沒有法人實體,會員之間通過協議承諾承擔彼此的風險損失。二是個體風險總額控制,例如單次互助金不超過3元,從而避免了單個個體負擔過重,並規避了償付能力問題。而傳統保險的確定期限、確定保額制度,要求較強系統化風險控制能力。
這種模式在保險的發展歷史上,並不特殊,其實就是保險的原始形態。其收費方式,相當於教課書上的「課賦制」,通俗的講叫「即收即付」。但由於互聯網的高效交互,大大提升了其擴展會員以及支付徵收的效率,因此具有更強的活力和生命力。
網路互助與其他互聯網金融創新類比,就是「眾籌」、「P2P」與保險行業的結合,其基本理念和運作模型完全相同,社會效益非常突出,可以成為商業保險體系的有效補充。而其更加小額、分散的資金特徵,以及非以利益追逐為目的的動機導向,使其風險完全可控。目前國家已經全面認可眾籌和P2P模式,網路互助如果正確引導,完全可以成為金融保險創新領域的全新典範。
1、成本壓縮,傳統銷售需要店面租金、裝修、人工、壓貨、物流等等成本投入較高,網路營銷在這些方面成本要低很多
2、地域性,傳統營銷往往都有地域的局限性,要想快速發展業務需要突破地域限制,風險更高,而且網路營銷一般沒有地域性限制
3、速度更快、信息更多,網路營銷往往具有時效性,更快的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反應迅速
4、消費習慣的改變,現在及以後網購人群不斷擴充,網購商品類別數量不斷提高,網購不再是潮流而是一種消費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則需求就會更大
⑸ 網路營銷對傳統營銷的沖擊有哪些方面
1、網路營銷對傳統營銷的沖擊網路營銷,做為一種全新的營銷理念和營銷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營銷的思路和格局,動搖了傳統營銷的理論根基和管理章法。勢必對傳統營銷形成巨大的沖擊。它象一股強電流,將激活傳統營銷的每一棵神經,使它震顫和動盪,呼喚和引領傳統營銷的改革和再造。前不久,思科的研究機構公布了《網路影響力》報告。該報告調查取樣來自美國、歐洲等信息化高度發達的地區。報告給了正處在社會信息化初級階段的國家和地區一個最有力的發展網路的理由:那就是互聯網在為你實實在在地省錢,為你實實在在地帶來了客戶機遇,為你打開了渠道之門,為你的明天創造更多的財富。
報告中,首次採用效應估算方法,將與互聯網技術直接相關的成本節約量轉換為生產力的提高值,評估指標為企業和機構當前的和預計的成本節約及收入增加量。結果表明:
「截止到2001年底,網路商務的引入已經為美國的企業節約了1550億美金的成本,為歐洲企業節約了900億美元成本。預計到2010年的十年間,還將為美國企業節省3730億的資金,為歐洲公司節省1500億開支」。
經過對被調查的2千多家企業的分析,有54%的公司認為,正是採用了新技術和基於互聯網的方案,使得客戶滿意度上升。57%的企業認為IBS增加了公司產品對客戶的吸引力。另外對客戶的忠誠度和保持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然而,這種成效不是一種靜態的。它是在一種沖擊和震顫中實現的。
這種沖擊的能量和震顫的力度是巨大的、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價格優勢的沖擊
網路營銷將有力的沖擊傳統營銷中的企業定價的原則和辦法。使企業利用市場的封閉性進行高價銷售的優勢將不復存在。價格對比網站的出現,將使企業主導的定價優勢發生重大的傾斜,顧客將成為價格確定的主體。
(2)對品牌策略的沖擊
網路技術的出現,對傳統的廣告品牌學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品牌意識,品牌理念都被賦予了許多新的內涵。品牌概念已經發生了戰略轉變。品牌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資源運作能力、品質管理能力、市場拓展能力、企業文化建設能力和網路經營能力的綜合反映。特別是對於品牌資本化和品牌在市場進入中的巨大沖擊力,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和認識。才能更好地運作和把握網路營銷中的品牌戰略。
(3)對渠道策略的沖擊
網路營銷對渠道的沖擊更是巨大的。這不僅表現在傳統營銷中廣告障礙的消除,更表現在對種種市場壁壘的沖擊,網路的穿透力,將沖破地區封鎖和渠道控制,網上信息、網上商店、網上路演、網站的吸引將打開一切進擊的路線。同時將對分銷商手中的渠道進行整合。其力度、氣勢、效果全是我們史料不及的。
(4)對傳統營銷方式和生產方式的沖擊
網路的沖擊力不僅對傳統營銷方式造成了沖擊,對生產方式也造成了沖擊。以書籍的生產和出版為例。傳統書籍的生產從確定選題到出書,到把書布滿市場,再到書店上架,需要很長的時間。電子出版物則可以極大地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一種新的正在美國興起的「即時」出版業務,48小時之內,成書就可到顧客手中。不僅如此,而且可以任由顧客對產品的批量和數量進行選擇。按需付費下載,美國作家《騎彈飛行》小說發行的第一天,就被下載了400,000份。這樣的市場進入速度是傳統出版所不可想像的。
電子出版物網上營銷的優勢,不僅表現在可以快速的進入市場,而且可以迅即拓展市場。遼寧出版集團與美國高新技術上市公司——秦通公司聯手,共同推出的「掌上書房」,就像一台手持電子游戲機,竟可以容納相當於紙質圖書10萬頁的內容;而且裡面的內容還可以從網路上下載,離線閱讀40個小時。
因此,它能以更大的優勢迅速地進入市場。進行批量銷售、捆綁銷售。這種新型銷售模式產生的最直接的結果是市場佔有率的迅即擴大。正是這種發展,使得傳統營銷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它將導致大眾市場的終結,個性化市場的擴展。
由於這種沖擊具有普遍性,這種震顫具有擴展性。因此,有關沖擊力的描述,不是這樣一個篇章所能論及的。但是這種沖擊的普遍性,震顫擴展性的效果,卻是我們在網路營銷中,可以實實在在體會到的。
2、網路營銷與傳統營銷的整合
網路營銷既然對傳統營銷形成了巨大的沖擊,那麼網路營銷為什麼又會和傳統營銷進行整合呢?其實,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網路營銷的沖擊作用,是在網路的激流面前沖擊那些影響網路平坦化的不適應部分。沖掉的是河床中高處的泥沙。
網路營銷又要和傳統營銷進行整合,是由於網路營銷是從傳統營銷中發展和站立起來的。傳統營銷中的龐大客戶資源,不會、也不可能在一個早上全部進入網路時空。勢必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期間,他們同樣具有產品資源,又需要原料資源。他們更加飢渴的切盼營銷信息,更加焦急的需要找到進銷渠道。因此,網路營銷中整合這些資源是必然的趨勢,又是網路進擊能力吸納和擴大網路營銷隊伍的一種合理的必然的要求。在網路營銷的過程中,由於其自身發展中的一種不完善性,交易雙方也會有選擇的挑選一些傳統的,但是,是習慣的、穩妥的、安全的方式(如網下支付)作為網路營銷的一種完善和補充,以完結全部交易過程。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看到了一種現實的需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新的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網路營銷的巨大誘惑力,會使傳統營銷擁抱網路,正是在這種擁抱中,新技術的滲透力和網路營銷的穿透力,會形成一種合力,對傳統營銷進行並實現著整合。
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使企業營銷活動面臨新挑戰
1.產品生命周期進一步縮短,市場供求的不確定性突出。產品的生命周期通常經過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它和市場供求關系構成了營銷活動研究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的基礎條件。在知識經濟時代來臨之際,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從而不斷推動著產品的更新換代,使得產品生命周期呈現出日益縮短的趨勢,加速了營銷策略的轉換,愈發增加了營銷工作的難度。
2.銷售渠道發生了巨大變革,營銷距離拉近,營銷空間在不斷拓展和延伸。知識經濟時代的臨近推動了渠道的變革,起初的影響來自新型的貿易方式一電子數據交換(EDI),即通過電子計算機和通訊網路來處理文件。這種貿易方式又被稱為無紙貿易。網際網路開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網路空間,在這個由數以萬計的計算機主機和光纖、電話線連接起來的虛擬空間中,人們可以進行創覽商品、訂貨、付款、交貨、廣告、市場調查等一系列的商務活動。這種新型渠道的突出優勢在於其便捷性和透明度。但網上銷售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在其發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包括消費者心理障礙、網路堵塞、支付安全、售後服務等等
3.調研技術更先進,促銷手段更豐富,網路營銷嶄露頭角。過去,企業進行市場調研常常要藉助中介,或派調研人員到市場中訪問並進行手工的信息收集、統計、匯總。而信息技術的滲透改變了這種傳統的落後局面,使調研呈現出科技化、便捷化及准確性、時效性的特點。整個調研過程都是在網上進行的,實現了調查無紙化,節省了大量的訪問時間和調查費用,效率得以大大提高,滿足了企業經營決策對時限、費用的要求。
更有企業利用自己的銷售網路直接進行調研分析。世界最大的零售商Wal-rtl997年的營業收入近1200億美元,居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行榜的第百位,它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經驗豐富。在它遍布世界的數以千計的連鎖店中,通過計算機檢測商品條形碼系統的使用,商店可以隨時掌握商品進出的情況,清楚每種商品的庫存、價格及利潤、暢銷程度等。
網路營銷與傳統營銷的最大區別,在於它是利用網路來研究顧客要求,從而建立營銷方案,實現與消費者的雙向互動溝通。
4.消費者進入生產過程,需求個性化充分展現。信息技術的進步為生產製造商提供了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M(計算機輔助製造)、CIM(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和DSS(決策支持系統跨產品開發、製造、決策手段。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與傳統相比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不只是經濟上對立的買賣雙方的關系,某種程度上甚至兼有合作夥伴的成分。
5.產品的高科技化強調服務的知識性、全面性,無形資本在競爭中舉足輕重。在歐美發達國家,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已經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據相當大比例。專家估計,2010年信息科學技術中的軟體、生命科學技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學技術、新材料科學技術、海洋科學技術和有益於環境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將全面超過汽車、建築、石油、運輸和紡織等傳統產業。產品中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消費者對其服務的需求遠不止通常的安裝、維修那麼簡單。服務的要領更加廣泛,意味著貫穿售前、售中及售後的全面服務。而良好服務的投資與代價也是昂貴的,而且加強服務自然會出現新問題。
6.營銷管理組織有待再造,營銷隊伍建設需要加強。企業的競爭即市場的競爭,所以現代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市場營銷。企業的營銷組織能否對動態市場做出迅速、准確的反應,直接影響到整個企業的興衰。在當前信息社會,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空間的擴展、營銷技術的改進和銷售渠道的變革,都對企業營銷組織提出了新的要求。
確保高新技術企業營銷管理順利實行的對策
1.培養一個良好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環境,政府應做好以下工作:(1)實施「產業化」工程。「產業化」稅到底不是哪個部門能做的,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最終還是要回到市場中去,政府要做的是全力建立一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優良環境和培育平台,將政府的管理定位在高新技術產業的中前期工作上,「下游」的事情一定只能讓市場去做。
廣州市全面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化制定、出台的政府法規有13個之多,內容覆蓋科技投入,吸引人才,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等高新技術的全過程。廣州市在加強科技支撐體系建設方面,打破部門界限,充分發揮市場內外大院大所和高新技術優勢,共建研究基地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1000萬元與暨南大學共建「生物醫葯研究基地」,投資700萬元支持華南師大與廣州經濟開發區共建工業化試驗項目,推進華中理工大學與金鵬公司組建通信技術研究等等。
(2)建立人才的吸引機制。政府盡可能與國際接軌的政策和相應的待遇吸引,留住一批尖子人才,明確提出給人才發展的機會和空間,在知識入股方面,不注重所謂「評估體系」,而強調市場認定法,技術入股可突破35%,雙方認定便可注冊。
2抓住「高新技術」這個關鍵
(1)技術發展階段的策略。新技術剛剛問世,有的還處於試產階段,很多企業對技術還不了解,需要做大量的宣傳工作,技術雖新但不一定實用,使用的代價和技術要求較高,有購買力的企業不多,這一階段技術所有者的策略是:
①「快」的策略。要盡可能縮短研究開發期,以便在短期內迅速進入市場,包括技術轉讓市場、技術產品市場,打開局面,為進入成熟期打好基礎。
②開發目標市場,搶先經營,以確保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在技術商品即將問世之時,就要爭取權威人士和新聞媒體對該技術商品展開宣傳,使消費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了解和熟悉這個新技術商品。比如百龍礦泉壺技術在研究開發的同時就千方百計去開拓市場,當產品研究成功並能批量生產時,就已有了目標市場,產品立即進入市場。可是與百龍礦泉壺同時起步的東北某廠卻只是埋頭研究,待研究成功後才抬頭來找市場,而此時市場已被百龍搶先佔領了,最後這個廠被白龍兼並了。
(2)技術成熟階段的策略。技術日益成熟和完成,使用成本也大幅度下降,技術買方越來越多,競爭也更加激烈,這時技術賣方應採取抓住時機迅速轉讓技術的策略。這對於不願意承擔自己生產產品的市場風險的技術供方較適合,因為好的技術生產的產品不一定能盈利,它還和企業的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密切相關,盡快轉讓技術直接獲利,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比如有一種新產品專利「塑料錫劇」,發明人為了抓住時機迅速促銷,就在電視台上做了半分鍾廣告,結果有十幾家企業先後找他要求轉讓技術,一下子就打開了門路。國際上許多企業都很重視直接轉讓技術,如麥當勞、可口可樂。本田汽車。
(3)技術衰老階段的策略。這時已出現更新的技術取代了該項技術或該技術已在社會上全面推廣,市場容量在縮小,價格不斷下跌,技術市場壽命即將結束。這一階段的營銷策略有:
①集中策略。集中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將力量集中在最有潛力的幾個細分市場上,縮短營銷戰線,做進一步的促銷努力。
②延長技術壽命策略。通過向較落後的國家或地區轉讓技術,許多技術可以延長壽命。如紡織品、塑料製品、某些電子元件的生產設計技術在美歐等發達國家早已淘汰,發達國家便通過投資或技術轉讓方式向香港、韓國等新興工業化國家與地區轉移技術,當這些技術在新興工業化國家與地區被淘汰時,又被轉讓到中國、越南等發展中國家。
③丟棄策略。即企業停止落後技術的營銷,及時撤出市場,開發其他更新的技術,以尋找和發展新的市場機會,趕在競爭者前面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
3.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拓展網路管銷空間
網路營銷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的革命,而且還包含了更深層的觀念革命,它是目標營銷、直接營銷、分散營銷、顧客導向營銷、遠程全球營銷、虛擬營銷等各種營銷方式的綜合。網路營銷大體上可分為四種策略:
(1)消費者的需要和欲求策略。網路營銷不僅要利用計算機的聲盲、圖象等多媒體功能,將產品的性能、特點顯示出來,還要在了解不同消費者的個性需要方面多下功夫。①開辟網上交流站,了解消費者需要和市場趨勢,尋找市場機會:②設立意見留言板,允許消費者在網上對自己訂購產品的顏色、式樣提出要求;③提供服務系統,依據產品銷售品種,及時提供有關產品的服務信息。
(2)消費者為滿足其需求而願意付出的成本。這對於成熟理智的現代消費者來說,商品價值與預期價格聯系起來已成為一個復雜的方程式,因此營銷工作不僅要考慮生產成本和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還要了解不同消費者的成本構成,不能僅據表面現象來降低或提高價格。具體做法:①提供價格服務區,同時也提供同類商品市場價格,便於消費者了解行情,為其做出理性判斷提供必要的信用;②設立價格討論區,對一些新產品或即將上市商品進行消費者可接受價格的調查,為商定製定價格提供依據。
(3)方便消費者策略。網路營銷不僅要以寄售或銷售代理為問答產品的查詢和訂貨,而且要了解不同類型消費者購買方式偏好,制定不同銷售通道,方便顧客。可以有如下幾種做法:①提供各種售後服務;②通過以電腦網路為主體的新型信息網路通路,輔之以信用卡等方便手段;③改變傳統的一次性優惠卡,適用於商品,有效期可延長。
(4)消費者進行雙向溝通的策略。網路營銷不僅藉助網路廣告進行促銷,擴大企業知名度,而且要與消費者進行平等的雙向溝通,根據消費者信息反饋進行自我調查,反復循環,實現對消費者與市場的雙贏。主要做法:①寄發直接信函,在節假日給顧客所在Email信箱送節日賀卡加深感情;②建立虛擬辦公室,在網路已公告公司舉辦的各項公益活動,從而在公眾中樹立良好形象。
網路營銷是依賴於傳統營銷的,而她又是傳統營銷的發展新階段。無論高科技企業還是傳統渠道營銷企業都應該掌握好網路營銷這個機遇和技術,相信是能擴大企業現有業績的!專家學者門對電子商務的胞貶不一,關鍵看我們經營者的思路,如何應用電子商務,如何讓企業的營銷渠道無縫整合。努力吧中國的企業家們,把生意做到網上,並不是那麼難!關鍵是人們的意識,只要你們努力了,也就成功一半了。
可見,網路營銷對傳統營銷的改革與創新是不可小視的,但是我認為網路營銷不能取代傳統營銷,但是他對營銷手段的改革與創新將永遠進行下去。
⑹ 什麼是網路互助
簡單來說,網路互助就是有共同需求的人,投入少量資金或符合相關要求的情況下加入互助計劃中,享受計劃中的保障體系,然後每次發生理賠事件需要其餘用戶共同分攤理賠金,網路互助並不是保險。那能不能替代保險呢?看這里你就知道:《網路互助、眾籌,到底能不能替代保險?》
加入的人,如果達到互助平台的賠付要求,就可以獲得一筆互助金,其他的用戶平攤這筆費用,平台一般只收取一點管理費。還有的平台需要設立賬戶,存入賬戶的錢有最低額度有要求。
發生風險事故後,用戶的理賠申請原因也會公示出來,可以讓其他用戶了解自己到底幫助了誰,自己所分攤的保費到了哪裡。
一般每月會有兩次公示,公示也代表著要開始分攤費用了,其他沒有理賠需求的用戶需要在互助余額中扣除分攤費用,不夠的用戶就需要充值。
總的來說,諸如美團互助之類的網路互助計劃,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但它沒有合同效力,缺乏法律約束,註定給不了消費者安全和穩定的保障。而商業保險同時兼具了保障性、安全性和合法性,才是我們配置保障的首選。
⑺ 網路互助迎來關停潮,會產生哪些影響
相信一些有些人已經發現了,現在很多的網路互助平台已經在進行關閉。有一些平台還給出了相應的公告,有一些平台則是默默地關閉了他們的服務功能。而根據水滴籌給出的公告可以看出,他們表示將會進行業務升級,而具體的開放時間也沒有給出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網路互助平台的關閉會帶來哪些影響。
第三,如何看待現在的網路互助平台關閉?
網路互助平台的關閉意味著我們在對這些平台進行監管。主要就是因為可能存在著一些資金被非法使用的情況,所以需要通過對他們進行整治,從而能夠讓他們重新走上正軌。如果大量的資金不加以整改的話,那麼在以後將會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難以解決,所以在我看來,這一次的整治活動還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