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所有影響網路正常運行的因素稱為網路安全威脅,從這個角度講,網路安全威脅既包括環境因素和災害因素,也包括人為因素和系統自身因素。
1.環境因素和災害因素
網路設備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供電、靜電、灰塵、強電磁場、電磁脈沖等,自然災害中的火災、水災、地震、雷電等,均會影響和破壞網路系統的正常工作。針對這些非人為的環境因素和災害因素目前已有比較好的應對策略。
2-人為因素
多數網路安全事件是由於人員的疏忽或黑客的主動攻擊造成的,也就是人為因素,豐要包括:
(1)有意:人為的惡意攻擊、違紀、違法和犯罪等。
(2)無意:工作疏忽造成失誤(配置不當等),對網路系統造成不良後果。
網路安全技術主要針對此類網路安全威脅進行防護。
3.系統自身因素
系統自身因素是指網路中的計算機系統或網路設備因自身的原因導致網路不安全,主要包括:
1)計算機硬體系統的故障。
2)各類計算機軟體故障或安全缺陷,包括系統軟體(如操作系統)、支撐軟體(各種中間件、資料庫管理系統等)和應用軟體。
3)網路和通信協議自身碼信態的缺陷也會導致網路安全問題,1.4節將詳細分析互聯網協議的安全問題。
系統自身的脆弱和不足(或稱為安全漏洞)是造成信息系統安全問題的內部根源,攻擊者正是利用系統的脆弱性使各種威脅變成現實。
一般來說,在系統的設計、開發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導致系統漏洞,主要包括:
1)系統基礎設計錯誤導致漏洞,例如互聯網在設計時沒有認證機制,使假冒IP地址很容易。
2)編碼錯誤導致漏洞,例如緩沖區溢出、格式化字元串漏洞、腳本漏洞等都是在編程實現時沒有實施嚴格的安全檢查而產生的漏洞。
3)安全策略實施錯誤導致漏洞,例如在設計訪問控制策略時,沒有對每一處訪問都進行訪問控制檢查。
4)實施安全策略對象歧義導致漏洞,即實施安全策略時,處理的對象和最終操作處理的對象不一致,如IE瀏覽器的解碼漏洞。
5)系統開發人員刻意留下的後門。 些後門是開發人員為了調試用的,而另一些則是開發人員為了以後非法控制用的,這些後門一旦被攻擊者獲悉,則將嚴重威脅系統的安全。
除了上述在設計實現過程中產生的系統安全漏洞外,很多安全事故是因為不正確的安全配置造成的,例如短口令、開放Guest用戶、安全策略配置不當等。
盡管人們逐漸意識到安全漏洞對網路安全所造成的嚴重威脅』,並採取很多措施來避免在系統中留下安全漏洞,但互聯網上每天都在發 新的安全漏洞公告,漏洞不僅存在,而且層出不窮,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主要在於:
1)方案的設計可能存在缺陷。
2)從理論上證明一個程序的正確性是非常困難的。遲源
3)一些產品測試不足就匆匆投入市場。
4)為了縮短研製時間,廠商常常將安全性置於次要地位。
5)系統中運行的應用程序越來越多,相應的漏洞也就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多。
為了降低安全漏洞對網路安全造成的威脅坦緩,目前一般的處理措施就是打補丁,消除安全漏洞。但是,打補丁也不是萬能的,主要原因是:
1)由於漏洞太多,相應的補丁也太多,補不勝補。
2)有的補丁會使某些已有的功能不能使用,導致拒絕服務。
3)有時補丁並非廠商們所宣稱的那樣解決問題。
4)很多補丁一經打上,就不能卸載。如果發現補丁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合適,就只好把整個軟體卸載,然後重新安裝軟體,非常麻煩。
5)漏洞的發現到補丁的發布有一段時間差......>>
B. 網路安全有哪些主要要素,它們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威脅主要包括兩類:滲入威脅和植入威脅。滲入威脅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權侵犯;
植入威脅主要有:特洛伊木馬、陷門。
陷門:將某一「特徵」設立於某個系統或系統部件之中,使得在提供特定的輸入數據時,允許安全策略被違反。
目前我國網路安全存在幾大隱患,影響網路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網路結構因素
網路基本拓撲結構有3種:星型、匯流排型和環型。一個單位在建立自己的內部網之前,各部門可能已建 造了自己的區域網,所採用的拓撲結構也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內部網時,為了實現異構網路間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犧牲一些安全機制的設置和實現,從而提出更高的網路開放性要求。
網路協議因素
在建造內部網時,用戶為了節省開支,必然會保護原有的網路基礎設施。另外,網路公司為生存的需要,對網路協議的兼容性要求越來越高,使眾多廠商的協議能互聯、兼容和相互通信。這在給用戶和廠商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如在一種協議下傳送的有害程序能很快傳遍整個網路。
地域因素由於內部網Intranet既可以是LAN也可能是WAN(內部網指的是它不是一個公用網路,而是一個專用網路),網路往往跨越城際,甚至國際。地理位置復雜,通信線路質量難以保證,這會造成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壞和丟失,也給一些「黑客」造成可乘之機。
用戶因素
企業建造自己的內部網是為了加快信息交流,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建立之後,用戶的范圍必將從企業員工擴大到客戶和想了解企業情況的人。用戶的增加,也給網路的安全性帶來了威脅,因為這里可能就有商業間諜或「黑客。」
主機因素
建立內部網時,使原來的各區域網、單機互聯,增加了主機的種類,如工作站、伺服器,甚至小型機、大中型機。由於它們所使用的操作系統和網路操作系統不盡相同,某個操作系統出現漏洞(如某些系統有一個或幾個沒有口令的賬戶),就可能造成整個網路的大隱患。
單位安全政策
實踐證明,80%的安全問題是由網路內部引起的,因此,單位對自己內部網的安全性要有高度的重視,必須制訂出一套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
人員因素
人的因素是安全問題的薄弱環節。要對用戶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選擇有較高職業道德修養的人做網路管理員,制訂出具體措施,提高安全意識。
其他
其他因素如自然災害等,也是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
C. 網路安全有五大要素,分別是什麼
網路安全有五大要素:
1、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
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3、可用性
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4、可控性
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5、可審查性
出現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計算機上處理的業務也由基於單機的數學運算、文件處理,基於簡單連接的內部網路的內部業務處理、辦公自動化等發展到基於復雜的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網(Extranet)、全球互聯網(Internet)的企業級計算機處理系統和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
在系統處理能力提高的同時,系統的連接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但在連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時,基於網路連接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整體的網路安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的物理安全;
2、網路拓撲結構安全;
3、網路系統安全;
4、應用系統安全;
5、網路管理的安全等。
(3)網路安全因素主要有哪些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四種: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安全
D. 誰知道網路安全的四大要素 詳細的說下
網路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5方面:
1)機密性
保證信息不泄露給未經授權的進程或實體,只供授權者使用。
2)完整性
信息只能被得到允許的人修改,並且能夠被判別該信息是否已被篡改過。同時一個系統也應該按其原來規定的功能運行,不被非授權者操縱。
3)可用性
只有授權者才可以在需要時訪問該數據,而非授權者應被拒絕訪問數據。
4)可鑒別性
網路應對用戶、進程、系統和信息等實體進行身份鑒別。
5)不可抵賴性
數據的發送方與接收方都無法對數據傳輸的事實進行抵賴。
E. 關於影響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
1. 漏洞
漏洞是造成安全問題的重要隱患,絕大多數非法入侵、木馬、病毒都是通過漏洞來突破網路安全防線的。因此,防堵漏洞是提高系統及網路安全的關鍵之一。
當前的漏洞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軟體系統的漏洞,如操作系統漏洞、IE 漏洞、Office 漏洞等,以及一些應用軟體、資料庫系統(如SQL Server)漏洞;二是硬體方面的漏洞,如防火牆、路由器等網路產品的漏洞。
2. 內部人員操作不規范
在日常故障統計中,工作人員使用不當而造成的問題占絕大多數,例如,有的工作人員在多台機器上使用U 盤、移動硬碟拷貝文件時,不注意殺毒;有的工作人員在計算機上隨意安裝軟體;還有人安全意識不強,用戶口令選擇不慎,將自己的賬號隨意轉借他人,甚至與別人共享賬號,這些也會給網路安全帶來威脅。
3. 病毒與非法入侵
單位用於正常辦公的計算機里通常保存了大量的文檔、業務資料、公文、檔案等重要數據和信息資料,如果被病毒破壞,被非法入侵者盜取或篡改,就可能造成數據信息丟失,甚至泄密,嚴重影響到正常辦公的順利進行。
計算機感染病毒以後,輕則系統運行速度明顯變慢,頻繁宕機,重則文件被刪除,硬碟分區表被破壞,甚至硬碟被非法格式化,還可能引發硬體的損壞。還有些病毒一旦感染主機,就會將系統中的防病毒程序關掉,讓防病毒防線整個崩潰。
網路安全的防範措施
1. 完善網路安全管理制度
加強安全管理,網路內的任何部門除了要嚴格遵守現有規章制度外,還要逐步完善網路系統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內部管理。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能約束用戶的操作規范,形成高度可操作的規范使用網路的管理體系。這是氣象信息網路安全問題得以解決的重要保證,也是防止內、外部攻擊的有效方法。
2. 病毒防範
根據日常業務辦公需求,經常需要進行文件傳送、資料共享等,這就給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提供了途徑和可能性,必須有適合於區域網的全方位的防病毒產品。
同時,用戶在日常使用計算機時應養成良好的習慣,並掌握一些常用的殺毒技巧。一旦發現感染病毒,首先進行隔離,將其從聯網狀態中分離出來,然後殺毒。
3. 對網路系統進行合理配置
本級氣象部門內部網路不僅連接上下級單位的網路,而且和其他專網、互聯網都有連接,這些網路間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信息交換。由於不同網路的互信程度不同,安全級別不同,所以必須根據一定的安全策略來控制、允許或拒絕出入內部網路的信息流,剔除惡意的、帶有攻擊性質的信息流,保障內部網路的暢通與安全。
路由器通常部署在網路邊界處,是外部信息流進入內部網路的第一道關口。本文以Blaster 蠕蟲病毒為例,在博達路由器中運用訪問控制列表(ACL),當病毒到達路由器時,這些數據都會被過濾掉,以此來阻止病毒傳播。
由於感染了該病毒的主機會通過TCP 4444 埠和UDP 69 埠向內部主機傳播病毒,使系統操作異常,不停重啟,甚至導致系統崩潰。我們在路由器外網介面的ACL 設置如下:
ip access-list extended rule1 deny tcp any any eq 4444 deny udp any any eq 69 permit ip any any ip access-group rule1 in
通過以上設置,也可以限制一些特殊UDP、TCP 埠,阻止入侵者攻擊,並避免某些埠由於流量過大而影響整個網路,從而確保氣象業務的順利進行。
4. 部署防火牆
通過路由器、防火牆等對有關網段的訪問進行控制:對不需要對外進行訪問的主機,將其封閉在固定的網段中;對需要對外進行有限訪問的主機,則設定單點路由,最大限度地阻止網路中的非法入侵者訪問內部的網路,防止其隨意更改、移動甚至刪除網路上的重要信息,確保重要的業務主機網段的安全。
5. 其他安全措施
(1)漏洞掃描
確定一種能查找漏洞、評估並提出修改建議的網路安全掃描工具,利用優化系統配置和打補丁等各種方式,最大可能地彌補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隱患。
有很多病毒就是通過系統漏洞對計算機進行破壞的,很多非法入侵者也能夠通過系統漏洞入侵到目標計算機中,並對其進行破壞。因此,應及時安裝最新的系統補丁、資料庫補丁。
很多安全工具都有檢查系統漏洞的功能,可以藉助它們,對系統進行定期檢查,以便將漏洞所產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2)數據備份
為了防止無法預料的系統故障,或用戶不小心進行的非法操作,必須對系統進行安全備份。
除了對系統進行定時備份外,還應該對修改過的數據進行備份,應將修改過的重要系統文件存放在不同的伺服器上,以便系統崩潰時,可以及時地將系統恢復到正常狀態。
以自動站原始數據的備份為例,各地氣象台站對於自動站原始數據的備份,除了採用本地硬碟備份外,也採用專用的移動存儲設備定期轉移備份,或者利用網路進行雙機備份。最好用光碟刻錄機將數據刻錄在光碟中,確保信息的安全完整性。
(3)訪問控制
訪問許可權控制是實現安全防範和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任務是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防止非法用戶進入系統及防止合法用戶對系統資源的非法使用。
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
通過訪問控制,可以有效保護內部網路的安全。
(4)加強維護力量
系統管理員應及時更新知識,了解最前沿的安全防範措施,及時更改網路系統的安全布防,確保網路的正常運行。
F. 網路安全的影響因素
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計算機犯罪; 人為行為,比如使用不當,安全意識差等;黑客」 行為:由於黑客的入侵或侵擾,比如非法訪問、拒絕服務計算機病毒、非法連接等;內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丟失;電子諜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竊取等;網路協議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等等。
網路安全威脅主要包括兩類:滲入威脅和植入威脅。滲入威脅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權侵犯;
植入威脅主要有:特洛伊木馬、陷門。
陷門:將某一「特徵」設立於某個系統或系統部件之中,使得在提供特定的輸入數據時,允許安全策略被違反。
目前我國網路安全存在幾大隱患:影響網路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網路結構因素
網路基本拓撲結構有3種:星型、匯流排型和環型。一個單位在建立自己的內部網之前,各部門可能已建 造了自己的區域網,所採用的拓撲結構也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內部網時,為了實現異構網路間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犧牲一些安全機制的設置和實現,從而提出更高的網路開放性要求。
網路協議因素
在建造內部網時,用戶為了節省開支,必然會保護原有的網路基礎設施。另外,網路公司為生存的需要,對網路協議的兼容性要求越來越高,使眾多廠商的協議能互聯、兼容和相互通信。這在給用戶和廠商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如在一種協議下傳送的有害程序能很快傳遍整個網路。
地域因素由於內部網Intranet既可以是LAN也可能是WAN(內部網指的是它不是一個公用網路,而是一個專用網路),網路往往跨越城際,甚至國際。地理位置復雜,通信線路質量難以保證,這會造成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壞和丟失,也給一些「黑客」造成可乘之機。
用戶因素
企業建造自己的內部網是為了加快信息交流,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建立之後,用戶的范圍必將從企業員工擴大到客戶和想了解企業情況的人。用戶的增加,也給網路的安全性帶來了威脅,因為這里可能就有商業間諜或「黑客。」
主機因素
建立內部網時,使原來的各區域網、單機互聯,增加了主機的種類,如工作站、伺服器,甚至小型機、大中型機。由於它們所使用的操作系統和網路操作系統不盡相同,某個操作系統出現漏洞(如某些系統有一個或幾個沒有口令的賬戶),就可能造成整個網路的大隱患。
單位安全政策
實踐證明,80%的安全問題是由網路內部引起的,因此,單位對自己內部網的安全性要有高度的重視,必須制訂出一套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
人員因素
人的因素是安全問題的薄弱環節。要對用戶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選擇有較高職業道德修養的人做網路管理員,制訂出具體措施,提高安全意識。
其他
其他因素如自然災害等,也是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