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路文化很有特點,你有哪些認識與了解
我個人理解網路文化具有:虛擬,大眾化和個性化,共享,開放多元,時效性等特點。
以上即是我對互聯網文化特點的幾點認識和理解,互聯網文化已經成為網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尤其在手機互聯網的推動下,我們享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便捷,也無形之中在推動著互聯網文化的發展,未來我們應當以行動讓互聯網文化更好更健康的發展。
❷ 網路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文化活動、文化方式、文化產品、文化觀念。
網路文化是現實社會文化的延伸和多樣化的展現,同時也形成了其自身獨特的文化行為特徵、文化產品特色和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特點。網路文化是一種只在互聯網上流通,而較少為非網民所知的獨有文化。
由於網路於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網路予人認識之外,也同時在網上被同化、融合、產生,甚至衍生成現實世界的文化,有些網上文化又會因著本身已經存在的同類演變出來,故此變化和傳送的速度很快。
網路文化分類
1、廣義文化
廣義的網路文化是指網路時代的人類文化,它是人類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延伸和多樣化的展現。
2、狹義文化
狹義的網路文化是指建立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路技術以及網路經濟基礎上的精神創造活動及其成果,是人們在互聯網這個特殊世界中,進行工作、學習、交往、溝通、休閑、娛樂等所形成的活動方式及其所反映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等方面的總稱,包含人的心理狀態、思維方式、知識結構、道德修養、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行為方式等方面。
❸ 為何說網路文化產品有獨特的生產與傳播方式
據報道,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文化已成為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網路文化產品具有獨特的生產與傳播方式,應該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
此外,近年來表情包也成為新興的網路文化產品之一,表情包主要指用於傳達表情與情緒的圖片,其生產既有商業化行為,也有很多是網民的自發行動,網路文化產品的生產與傳播方式有著自己全新的特點。
專家表示,網路文化產品最為集中地體現了網路文化所具有的開放性、多元性、分權性、集群性、參與性等特質,其發展狀況直接反映了網路文化的演進。
❹ 網路文化的特徵是什麼
論網路文化與我國傳統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 南京 210003
【摘要】網路文化作為一種嶄新的文化形式,具有自身獨特而鮮明的文化特徵,在網路時代對傳統文化必然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文章在傳統文化和網路文化產生及其發展的基礎上,探究了網路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關鍵詞】傳統文化;網路文化;沖突與融合
引言
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種嶄新的文化-網路文化。網路文化是以網路為依託,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融合為基礎,以發送、接受信息為核心,以加強聯系為手段影響人類生活思維方式的一種文化形式[1]。網路文化的產生在傳播方式、表達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上對傳統文化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加以研究。為了能夠清晰的把握網路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本文從傳統文化和網路文化的起源和發展來展開論述,探究二者的沖突與融合。
一、 我國傳統文化的起源,發展及其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是適應於中國社會在地理環境、經濟結構、民族心理、語言文字、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和特殊需或臘要而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最終成形的系統化,理論化的獨具特色的中華民族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歷史的發展,有其形成、發展、演變的漫長過程。這個過程體現出中國文化發展的血脈與經絡。認識這個脈絡與過程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把握其發展規律,進一步研究其與網路文化之間的沖突與融合。
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2],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可大體分為四個時期:
1 、孕育時期-殷周時期。這一時期處於原始社會末期至奴隸社會初期,經濟有所發展,階級對立越演越烈,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對一些自然現象還無法解釋。久而久之,在原始的宗神觀念、圖騰崇拜的基礎上產生了命運觀念,天命觀念,神鬼意識。為了預知天命和自己的命運,古代人在生活中創造和總結出各種各樣的占卜方法,後來對這些占卜的方法和記錄加以總結形成「卦辭」和「爻辭」,編撰成書《周易》。這就初步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有關天地,人生,吉凶,禍福,美醜,善惡等觀念文化。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孕育與胚胎時期。
2 、發展成形時期-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傳統觀念文化發展的理論化時期。根據《尚書》,《詩經》,《左傳》等文獻的記載,陰陽、五行、天命、神鬼、天人等觀念,在春秋中後期得到了重大發展,逐漸系統化,理論化。這就為老子創立道家學說,孔子創立儒家學說,提供了思想資料和認識基礎。在思想文化初步發展的起初上,開始形成關於「天道」和「人道」的系統理論,形成了百家爭鳴了局面。經過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中國傳統觀念文化多元互補互黜,逐漸發生融合。這一時期,由於政治勢力的爭斗,導致各種思想理論此起彼伏,直至漢武帝上台後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取得了合法的主導地位,但從此,儒學中滲透了道家,法家的思想。中國傳統文化這才形成了比較穩定的以儒道為主體的多元格局。
3、 融合與演變時期-魏晉至唐宋元明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傳統文化大融合,大發展時期。魏晉時期儒,道思想進一步合流,演變為「玄學」的理論形式;道家文化歷經「黃老之學」的思想融合演變為道教文化;兩漢時期,印度佛教文化傳入中國,與傳統思想文化相結合,完成了本地化,從此出現了儒、道、釋三教並存,融合發展的局面。儒、道、釋三家思想融合和演變的結果,出現了宋明時期的「理學」。這一時期是中國傳統文化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時期。
4 、反省與轉型時期-近現代時期。這一時期隨著中國封建社會進入後期,各種社會矛盾充分暴露,加上西方殖民勢力的入侵,一批富於憂患意識的有識之士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從總體上進行反省和總結。開始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不足,開始引進西方文化,認知西方文化中民主與科學對社會發展的意義,引起了中國傳統文化結構的改變,使中國傳統文化進入了轉型期。銷團啟這一時期,東西方文化進一步交融互補,文化問題與發展人類文明,維護人類和平以及生存環境,改善人類生活條件,增進人類幸福達到理想境界緊密結合起來。
從上述的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歷程來看,中國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的發展演變經久不衰,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至今還深深地影響著中華民族。透過現象,我們看到中國虧如傳統文化是源於《周易》,以儒、道為主體,是一種包容寬大的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一個「和」字貫穿始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指不同事物之間的搭配、融合、平衡達到最為圓滿程度的一種狀態。在《周易•乾卦•象傳》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意見是說,大自然運行變化的規律,使宇宙自然中的萬物各自形成其品德屬性,又保全了陰陽會合沖合的元氣,以有利於守持正固。「太和」即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和諧,是最好的和諧狀態。中國文化的偉大之處,乃在最能調和,使沖突之各方兼容並包,共存並處,相互調濟。
二 、網路文化的產生與內涵
互聯網最早起源於美國的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最初用於軍事用途。讓互聯網真正飛速發展的事件是1987年商業化互聯網的誕生,電腦的日益普及和互聯網商業化的發展促成了一個驚人的奇跡,時至今日,全世界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數十億。今天的Internet已經從各個方面逐漸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們可以隨時從網上了解當天最新的天氣信息、新聞動態和旅遊信息,可看到當天的報紙和最新雜志,可以足不出戶在家裡購物、收發電子郵件,享受遠程醫療和遠程教育等等。網路促進了人類精神文化活動的延伸,極大地改變了文化生產、傳播和消費方式。互聯網作為一種全新的傳媒,沖破了時空的限制,為我們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通信、開展合作、共享信息和智慧提供了平台。當人們工作、學習、生活、交往都藉助乃至通過互聯網路來實現的時候,就產生和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網路文化。我們可以說網路是網路文化誕生的溫床,網路文化自誕生之日起就與網路時代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傳統文化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又有自己的特徵[3]。
1、開放性與多元性。網路文化的產生基於全球性的互聯網路,突破了地域的界限,使得全球性普遍交往成為可能,世界各地區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在網路上交匯,碰撞,競爭,相互融合,相互吸收,人們可以在網路上接觸到世界范圍內各種文化和觀點。網路文化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以開放的姿態包容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與多元並存。
2、自主性和參與性。網路是信息時代重要的交際、傳播工具,它超出了任何一種傳統的單向傳播媒體,現了互動交流。在互聯網上,通過電子郵件,論壇,即時通訊工具等形式,個人既是網路文化的接收者又是網路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在地位上又是平等的,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實現了雙向交流,任何觀點、任何思想、任何民族的文化價值觀都可因創建者個體的意願在網上輸出,個體參與到網路文化的傳播與建設中。
3、虛擬性和隱匿性。網路技術和數字化技術提供了網路文化虛擬性的可能,它使現實的客觀世界轉換成了文字,聲音,圖像等數字化符號,真實與虛幻的界限在網路世界中已經變得模糊不清。在網路文化世界中,人們超越了現實世界的限制而想像設計出虛擬的自我,虛擬的國家和社會,虛擬的文化關系和世界。虛擬性是網路文化有別於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徵。
三、 網路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沖突融合
網路文化在給我們帶來機遇、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負面消極影響,因為它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和創新。網路文化無論就其內容還是形式來說,都迥異於以往所有文化,並對傳統文化造成很大的沖擊,就現實情況而言,二者是一種既沖突又融合的現象[4]。
1、從整個傳統文化產生和發展的脈絡上看,中國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加上大統一的社會結構,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封閉性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導,講究「仁愛」,「修身齊家」的文化;而網路為各種文化平等迅速的交流提供了一個無柵欄的平台,是一種開放型的文化。網路技術源於西方發達國家,然後在世界各地流行開來。這樣在網路空間勢必形成一種以西方文化為主流的文化,並由於技術上的先進性導致其成為強勢文化。在開放的網路空間,隨著國內互聯網用戶的增多,極易受到西方文化和其價值觀念的影響和制約,導致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侵蝕。
2、網路文化是高度自主的文化,是平等參與的文化。在喚起人們參與的同時,網路文化又從客觀上導致文化變異更迭過快,難以控制。網路上各種思潮共存,並以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形式進行傳播,受眾對信息的接受有更多選擇,運用自己的判斷力,是非觀,有選擇的接受信息,對各種文化的選擇更加主動。而傳統文化長久以來以傳統媒體進行單向的傳輸,這樣傳統文化在傳播、接受信息中的權威地位受到新形式的網路文化的沖擊。新舊兩種形式的文化在互動和發展中的對立和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3、從傳統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來看,它是根植於對現實世界的反映或對現實世界的探索的,因此它所反映的內容都是現實世界中或者是對現實世界的升華和提高,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均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與現實的物質世界緊密聯系的。而網路文化的誕生則源於信息技術,反映的是賽博空間中的一些虛擬的現實。網路虛擬環境由於具有模擬性、交互性等特徵,可以在虛擬空間內完成現實世界中的任務,甚至可以達到現實世界中無法實現的目標,因此對人們的傳統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不可避免地產生沖突。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無論體現為虛擬文化的網路文化還是作為實體文化的傳統文化,雖然存在方式不同,但都是作為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產物,擺脫不了「文化」的內涵,必然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沉澱而變得具有了極強的生命力,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深處。因此,傳統文化是相對穩定、相對凝固、相對完整,變化相對緩慢的。中國幾千年悠久的歷史沉澱,中國傳統文化就更具備了穩定性和僵化的特點。而中國傳統文化最主要的一個特性是文化中發生沖突,只是一時之變,要求調和,乃是萬世之常。從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來看,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將吸收網路文化中積極的成分為己所用,互利互濟,共同發展。正如前文所述,網路文化是開放的、全球包容性的文化。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文化正在成為具有無限包容性和拓展性的文化,傳統文化必然成為網路傳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網路文化本身,既受到不斷發展的新技術的影響和支撐,也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因為作為網路文化主體的人,在其生活環境中潛移默化的收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他們在建構網路文化時不可避免地會帶有傳統文化的烙印,他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直接影響著網路文化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的形成。網路的開放性與豐富性,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研究提供了空前的便利,網路使得資源共享和互動交流更為方便,基於網路文化的傳統文化現代化正在以超出想像和預期的速度向前推進。傳統文化正在藉助於網路平台實現更廣泛的傳播。網路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互動正在出現新的態勢。
在比較研究中我們應該看到,一方面網路文化的出現是時代進步的標志,是一種先進文化的代表,它的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的影響力和覆蓋面與全球化浪潮相呼應,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在磋蹌歲月的歷練、淘汰與篩選中成就的主體與內核,其強大的穩定性、包容性與拓展性,使它即便在新的文化形態的巨大沖擊下,依然可以循其固有軌跡發展而不致消亡[5]。從歷史發展的視角來認識網路文化與傳統文化,就會發現網路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本源與實質關系。
四 結語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讓我們倍感自豪,而在互聯網時代,網路文化與傳統文化既有沖突也有融合,在傳播形式多樣化的多元文化共生中,各種文化之間的碰撞、滲透、融合,將給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我們要以一種包容的、開放的心態,以交融的、動態的眼光,來審視網路文化與傳統文化,在全球化視野下開展網路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比較研究,對正在發展的新現象、新問題進行的總結和概括,才能有利於我國文化層面上的精神文明建設。
❺ 網路文化受大家歡迎,它有哪些特點
對我們自身來說,也看到了現在網路文化已經非常的受大家的歡迎了,畢竟我們自己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也是受益於這樣的一些網路文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文化,所以我們自己的一些生活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而這樣的一些影響也是可正面性可負面性的。如果我們自己運用不好這樣的一些網路文化,很有可能就會深受這樣的一些網路文化的攻擊。所以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也會發現網路互聯網的存在的確是讓一些虧燃人他們自己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幫助,因為現在自媒體的時代已經是日新月異了。
而且對於這樣的一扮空拿些網友來說,也會感覺到我們自己說的這樣的一件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話,他們就會感覺到十分的不能夠忍受。而且這個時候我們很有可能會遭受到網路暴力的攻擊,對我們財產稅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威脅。
❻ 網路文化特徵的三大特徵
互聯網是有著巨大吸引力的虛擬空間。在這里,人們可以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展現自己的閃光點,並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獲得尊重、友情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對於很多人來說,現實生活中難有這樣的機會。因此,網路文化具有「補償性」特徵。
既然是補償性文化,就必然夾帶著很多牢騷和不滿。網路上出現的很多問題,其根源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在網上發泄,以補償難以實現的願望。正是由於這種原因,網路成為一種社會安全閥,為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和情緒宣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客觀上起到化解情緒、緩和矛盾的作用。社會上的不公平、工作中的重壓、懷才不遇的感慨,都可以通過網路進行發泄,並得到呼應,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滿足感。
由於人們樂於在網上反映自己的喜怒哀樂,傾瀉積累的不平和怨氣,對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網路成了反映民情的最好渠道,成了社會的晴雨表。政府部門不但可以從網上看到民眾的基本心態和社會的主要問題之所在,還可以有意識地利用網路,對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廣泛徵求民眾的意見,使決策更具科學性,有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通過群體討論,無論最初的意見是哪一種傾向,其觀點都會被強化,稱之為群體極化效應。人們普遍有著從眾傾向,並希望自己表現得更加突出,於不知不覺中把原有的觀點推向極端化。網路具有實時性、互動性和開放性,使得在極短時間內,數量巨大的人群捲入到討論之中。人們相互攀比、逐步強化,產生了極其強大的群體極化效應。
互聯網放大了個體行為影響,聚合了個體行為能量。原本一些分散在各處、被社會忽略的少數人聚集起來,形成了小的群體,並有著不斷增大的趨勢。善的力量是如此,惡的力量也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分散的、不受人注意的丑惡現象,往往能通過網路集中地反映出來。這是有的人對網路文化大加抨擊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在網路文化中,這些丑惡現象及其散布者只佔有很小的比重。
網路文化的極端性特徵,可以迅速把「善」放到最大,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德、推動制度完善。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丑惡和不公平現象,都會在網上被曝光,迅速被正義的洪流所淹沒。2005年,湖北佘祥林「殺妻」冤案曝光,網路輿論大嘩,促使死刑核准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山西黑磚窯事件在網上披露後,迅速引起媒體關注,帶來整治非法用工專項行動。網路形成的「群體極化」現象,有助於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科學精神。網上關於華南虎照片真偽的熱議,反映了人們對真理的追求,對社會浮躁現象的反思,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質疑。 網路文化是「草根文化」,有著很強的大眾性。從互聯網上可以及時搜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數人對信息和知識的壟斷難以為繼。人們不再仰視專家和學者,而是將他們的觀點與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比較、進行分析,從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傳統媒介上,普通民眾缺少話語權。只有在網路上,他們才能暢敘胸懷、指點江山,表現出對傳統的顛覆和對權威的挑戰。
去年,一批受到廣大群眾喜愛的網路歌手及其成名歌曲,成為很多著名音樂家的批評對象,甚至有人稱,「網路歌曲的泛濫成災讓內地流行音樂倒退15年」。專家的評價和普通大眾的評價有著很大分歧。網路歌曲《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等沒有經過任何宣傳,迅速唱遍大江南北,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它們曲調歡快、語言詼諧,比喻奇妙,符合當前普通大眾的審美標准。不可否認,大眾文化中確實存在著一些低級趣味的東西。但是,它們只佔很小比例,而且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
對於網路文化的另一個指責是「娛樂化」。有人說,「現在的網路被嚴重地娛樂化、游戲化、低俗化,網路從高科技的工具退化為使人們玩物喪志並進而危害社會的玩具。」這句話很讓人費解。人的本性之一就是追求快樂。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社會中,人們通過網路去尋找快樂、緩解緊張的情緒,又何錯之有?數學大師陳省身認為數學是快樂的,對數學有著濃厚而執著的興趣,把數學看成生活的一部分。被人們視為從事「嚴肅事業」的科學家,如果在研究中沒有感受到快樂,是無法支撐下去的,更何況普通的民眾呢?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來一點忙中偷閑、忙中取樂,又有何不可?
網路文化的大眾性,使之成為提升人類智慧的重要途徑。通過網路構築整個社會的神經系統,將低智商轉化為高智商,將相互分離的個別人的智慧,轉化為更高層次的組織智慧、國家智慧和人類智慧。維基網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讓每個人都成為網路全書的編撰者,貢獻出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維基網路收錄的詞條數,是大英網路全書的15倍。與後者相比較,維基網路容量更大,更具時效性,而且在許多主題上更加深刻。
當今世界,文化已成為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十七大報告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由於民眾的廣泛參與,由於脫離了地域的限制,網路文化在樹立國家形象、發揚光大中華文明、培育網路文化產業等方面,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扮演著傳統媒體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
❼ 網路文化特徵的主要特徵
就目前其主要特徵有:網路文化的衍生性決定了網路文化必須具有很強的繼承性特徵;網路文化的人際傳播性決定了網路文化的非中心性特徵;網路文化技術基礎的網路化決定了網路文化的開放性特徵;網路文化的集群化決定了網路文化的多變性特徵;網路文化的信息化決定了網路文化的及時性特徵;網路文化的民俗性決定了網路文化的反理性特徵。
網路已經成為普通大眾的另一個活動空間,成為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其作用和滲透力還將不斷擴大。目前,對網路文化褒貶不一。從網路文化的基本特徵入手進行研究,有助於我們全面、深刻地認識網路文化,促進網路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概括地說,網路文化具有補償性、極端性和大眾性等三大特徵。
❽ 網路文化的特徵是什麼
當工作、學習、生活、交往都藉助乃至通過互聯網路來實現時,就形成了網路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它有自己的獨特性,在論壇、博客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1、網路論壇文化對傳統語言文字的影響
現在的年輕人不再像八十年代的人們那樣熱衷於讀書、看報、看電視,而是習慣於從網路獲得資訊,通過網路與人交流互動。網路論壇又名BBS,是一種電子信息服務系統,它提供一方平台,用戶在論壇上可以獲得各種信息資訊,可以對看到、聽到的任何信息做出評論;也可以自己發布信息,組織大家一起進行討論。
隨著網路的發展,對傳統文化產生了諸多影響,在語言文字方面的影響尤其明顯。網路出現以後,人們傳統的交流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於是產生了適應這種交流方式的網路語言。網路語言對傳統語言的影響,在中國語言文字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隨意用諧音字代替漢字,如用「美眉」代指妹妹,用「大蝦」代指大俠(網路高手),用「斑竹」代替版主(網路管理員),用「果醬」代指過獎,用「稀飯」代指喜歡,用「醬紫」代指這樣子,用「竹葉」代指主頁,用「表」代指不要,用「菌男」代指俊男等。
網路語言看似有趣,其實已經對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學生是上網族的主要群體,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而網路語言因其簡約、快捷和形象,受到學生們的喜歡和追捧。但頻繁使用網路語言,容易養成不規范使用語言的壞習慣。
特別是錯別字的反復使用,對原本語言還未穩固的學生來說,是災難性的。久而久之,有可能造成對漢語言的破壞,使之產生紊亂性,殲山頌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2、博客對傳統文化多元化發展的影響
「博客」是網路時代的新事物。當下, 人們對網路的依賴和迷戀程度不斷升級。博客現象正是伴隨著這股網路狂潮而出現的。2005年被稱為「博客元年」,2006和2007年被稱為「博客井噴年」,博客給普通民眾提供了一個自由的網上言論空間。
博客的前身是個人網站,由於技術門檻較高,一直屬於少數人的媒體,包括精英和部分技術愛好者。博客作為網站技術傻瓜化的產物,成為所有有條件上網的平民的個人媒體,引起了網民及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
在博客上,所有網民都可以通過網路直接向全世界發表言論和作品,它具有大眾化、平民化、個性化的特點,易於普通人接受和嘗試。在廣袤無垠的網路空間里,博客的出現掀起了網路的新文化運動,讓人們可以有一個氏鄭平台展示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
博客的出現滿足了人們表達自我的普遍願望。它作為網路世界中最自由的力量,表達著人們千百年來對思想禁忌的沖突。自由與民主,這就是博客的文化特徵。
推進文化多元化發展、給民眾提供自由發表言論的場所、提供不受空間限制的交流平台,這些都是博客的優點。人們通過博客傳播文化和思想,從而打破了現實中因為地理、歷史、政治和個人文化修養而造成的局域性、民族性、局限性,推動了文化多元化發展。
3、微博傳遞對傳統文化傳播的影響
博客方興未艾,微博又進入了生活。相比論壇和博客,微博的使用更為方便,傳播性更強。開始習慣每天打開電腦看微博,看看朋友們有沒有遇到什麼新鮮事,討論熱門話題,也會在微博上寫寫自己喜事樂事煩心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微博的影響也逐漸滲透到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全國各地政府部門都開了微博,以興化市公安局為例,該局的官方藍V微博每天都會發幾個微博,內容有防盜防騙知識、單位的辦事程序等等,還不時回復網友的評論,評論。
加強網路文化管理
加強網路文化管理,就是要充分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積極實施網路文化管理的監督職能、引導職能、規范職能、懲戒職能,加快建立法律規范、行政監督、行業自律、技術保障相結合的網格文化管理體制和機制,推動網路文化健康發展。
要健全法律法規,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推進網路文化法制化進程,首先要提高立法質量,把網路管理的立法工作納入到國家整個法制建設的框架中思考設計;其次要跟蹤網路文化的最新動態,加快立法進程,使網唯鋒絡文化建設盡可能做到有法可依。
❾ 網路文化很有特點,它有哪些分支
生活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網路的發展真的是越來越快了,而且他也是逐漸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現在在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出門只需要帶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的。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就是網路文化很有特點,它有哪些分支呢?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在我個人看來,其實我覺得主要有主要有積極的文化以及消極的文化,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要更多的去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對於每一個人而言,等我們在接受這些網路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學會去辨別。對那些落後的文化,我們應該要自覺的抵觸。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對於這一問題的相關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