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路暴力立案標准
一、網路暴力立案標準是什麼
1、網路暴力立案標准,具體如下:
(1)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3)兩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4)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
助。
二、網路恐嚇威脅是否違法
1、網路威脅別人,情節惡劣的,構成尋釁滋事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如果是一般的恐嚇威脅他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❷ 網路暴力有哪些類型
網路暴力包括五種類型,具體如下:
1、與未成年人相關的網路欺凌,涉及網路欺凌的保護對象,通常都以未成年人為主。未成年人因網路欺凌受到傷害的新聞時有所聞,如2016年湖南某校學生將毆打同學的視頻上傳網路並進行廣泛傳播。
2、與人肉搜索相關的網路暴力,網路暴力最早為國人所知是因為「人肉搜索」的出現。「人肉搜索」譽或即通過網路與現實中的人結合,集成出關於某個人或事件的准確信息,通過曝光他人隱私,引發群體道德審判,給被曝光者帶來巨大慶神伍壓力,形同「暴力」。
3、與侮辱誹謗有關的網路暴力,在網路上公開侮辱誹謗他人,引發眾多不明真相的網民惡意評論,引發網路暴力,是近年來出現頻率最高的網路暴力形式,特別是在微博、知乎、貼吧等社交平台上。
4、與損害商譽相關的網路暴力,我國法律除了保護自然人的名譽權,也保護企業商譽。網路上還有一類不良現象,一些商家為了打擊競爭對手,採取不正當手段,聘請「黑公關」,僱傭「網路水軍」大規模貶損、詆毀競爭對手,嚴重降低競爭對手的社會評價。
5、與歧視有關的網路暴力,通過製造地域歧視、性別沖突,甚至發表仇恨性言論引發罵瞎旦戰,網路暴力從對個人的侮辱謾罵與精神傷害,擴大為挑動群體沖突、族群矛盾。
【法律依據】:
《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
一年內多次實施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行為未經處理,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轉發次數累計計算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
❸ 什麼樣的行為算是網路暴力
什麼是網路暴力 網路暴力是一種暴力形式,它是一類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圖片、視頻的行為現象,人們習慣稱之為「網路暴力」。網路暴力能對當事人造成名譽損害,而且慶殲它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往往也伴隨著 侵權 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亟待運用 教育 、道德約束、法律等手段進行規范。網路暴力是網民在網路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路上的延伸。網民們若想獲得自由表達的權利,也要擔當起維護網路文明與道德的使命。 表現形式 (一)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路事件,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 (二)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 隱私權 (三)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動和言論侵擾,致使其人身權利受損等等。 產生根源 網路暴力根源很多,一有網民的匿名性,網路上缺乏制度和道德約束,二有一些網民的素質原因,三有社會的不公,四有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滯後等等。兄銀 防治 網路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同時也是一個和真實世界並行、交融的現實世界;互聯網的開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網民不負責任的言行演化為「網路暴力」,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等合法權益,給他們造成極大的精神傷害和心理傷害,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專家們認為,防治「網路暴力」必須疏堵結合、綜合防治。要通過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提高網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識,增強他們的分辨能力、選擇能力和對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養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在全社會倡導文明的、負責的網路行為;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快對 個人信息 保護的立法研究,盡快出台相應的法規、制度,加大依法懲治的力度,通過法律手段規范人們的網路行為,凈化網路環境。 除了直接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外,網路暴力行為的頻繁發生,會影響網民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念是人類社會秩序正常運行、美好和諧社會得以構建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他們的行為和處事方式。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本網站致力於打造優秀的 法律咨詢 平台,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 律師咨詢
《譽塵沖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❹ 什麼程度算網路暴力
網路暴力的構成要件是網民對一些還沒有經過證實的網路事件,在網路平台上就公開發表一些具有侮辱性的、傷害性的言論,表現形式是以文字或圖片形式攻擊當事人,網路暴力在某種程度上會構成誹謗罪,侮辱罪。
網路暴力如果達到一定的程度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如果侵害了他人名譽,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如果構成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散布誹謗信息,如果點擊率、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或者轉發達到五百次,就需要承擔刑事責任,處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目前我國關於網路暴力方面的法律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但網路暴力問題是必須要引起重視的,網路平台不應該成為法外之地,在網路上肆意的侮辱他人,給被侮辱的對象和社會風氣都造成了極為嚴重和惡劣的影響。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
(二)將信息網路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❺ 中央網信辦稱加強被網暴重點群體救助保護,哪些行為屬於網路暴力
最主要的三個網路暴力行為包括人肉搜索,對其他人進行非常惡劣的人身攻擊以及集體審判的行為。
我國之所以提出加強對網路暴力重點群體的保護方案,主要目的是保護眾多普通人和公眾人物的合法權益,減少網路暴力影響社會秩序和他人正常生活。伴隨而來的是清朗運動,最初,許多人都不認為相關部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集中管理網路信息和網路暴力。現如今,我國已經逐步確定出良好的網路發展方案,各大平台響應政策號召,減少人肉搜索和人身攻擊。
當我們上網搜索資料時,網路信息又多又雜,根本無法在第一時間找到最准確的答案。可是部分人群卻利用各大平台注冊賬號的信息,不斷地通過各大平台搜索公眾人物的個人信息或新聞當事人的全部信息。不合理的搜索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力,尤其是人肉搜索影響巨大。
總的來說,不要人雲亦雲,拒絕充當鍵盤俠。不要進行人身攻擊和人肉搜索,為塑造良好的網路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❻ 在網路上的哪些行為屬於網路暴力
在網路上面的哪些行為是屬於網路暴力呢?首先,小編本人覺得隨意的去誣陷他人,導致別人被誤會,從而引發網路暴力。還有一些就是當做水軍,小編發現有一些人會選擇加入某一種群。在這個群裡面會有人給他們發放一些任務,有的任務就是去罵一些明星或者是公眾人物。並且如果說你的粉絲是比較多的話,那麼去發表一種言論也是會賺很多的錢,所以很多的人就會選擇這樣去做。
我們隨意的在網路上面去抨擊他人,但我們要知道,自己抨擊他人的每一個字眼都很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根本就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在我們上面隨意的去發表自己惡毒的言論。小編希望大家都能夠更加的善良一些,這個世界上我們討厭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你不喜歡一個公眾人物或者是不喜歡某一個人的話,就可以選擇不去理睬他們,沒有必要在網路上面去抨擊他人。
❼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屬於網路暴力
日常生活中網路暴力處處不在,特別是有些明星和流量小生都受到過威脅,比如說手機上收到過恐嚇信息有電話的騷擾,甚至有些會藉助平台發一些恐嚇和威脅的信息,這些都是屬於網路暴力,也算是非常刺激人心態的事情。
在當今社會這樣的現象時常都會有,現在的平台本來就是屬於一個比較開放式的網路,也是比較開放,所以任何人都有在網上自由發信息的權利,所以網路暴力是處處不在的。
一、發威脅信息
可能有很多明星或者流量明星都受到過信息的威脅,這些信息一般都存在著各種方面的內容,而且會傷及到家人朋友等等這些信息,非常的刺眼。甚至有些受到的威脅信息,一天幾十上百甚至上千個,所以很多人完全受不了網路暴力,如果出現這樣的現象,作為本人可以選擇正確的方式來處理和解決。
❽ 關於網路暴力有哪些類型的
(1)與未成年人相關的網路欺凌;
(2)與人肉搜索相關的網路暴力;
(3)與侮辱誹謗有關的網路暴力;
(4)與損害商譽相關的網路暴力;
(5)與歧視有關的網路暴力。
網路暴力立案標准包括:
1、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3、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4、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網路暴力的方式
(一)在形式上
(1)以文字語言為形式的網路暴力
(2)以圖畫信息為形式的網路暴力
(二)在性質上
(1)非理性人肉搜索
網路暴力事件的另一主要類型是非理性人肉搜索。非理性的人肉搜索最易侵犯受害者的隱私權,而參與者往往認為是一件刺激而有趣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滿足於自身能力的竊竊自喜。但是通過人肉搜索的方式引發網路暴力,最終傷害當事人的方式非常不足取,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利用道德的力量去審判他人。
(2)充斥謠言的網路暴力
謠言的危害性是非常明顯的,而且一旦發生會有愈演愈烈之勢。謠言,顧名思義,是虛假的言論,是由不法者惡意編造,網民成為被利用者,謠言傷害了網民群體的相互信任感。民眾一再被造謠者愚弄,很容易變得草木皆兵,使得網路社會的信任感變得愈發的低。網路暴力的發生有的源於遙言,有的並非。源於謠言的網路暴力最開始是由利益人發布不法的謠言,再煽動不知情的網民推波助瀾,而利益人則等待事件擴散,坐收其中利益。有的網路暴力雖最開始並非因遙言而起,卻在整個過程中會以訛傳訛,最終遙言四起,真相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當矛盾變得更加尖銳時,網民已經不考慮事件的真相,享受的是破壞和指責的快感。網路本身也包含諸多暴力信息,如網路上的暴力游戲,暴力影視等等。但是無論哪種網路暴力類型,都不是單一存在於網路暴力事件中,往往是結合幾種類型一起,作用於整個網路暴力事件之中。
(三)作用方式
(1)直接攻擊
直接攻擊是指網路暴力事件中通過直接的方式進行攻擊,也就是說在言語上直接用侮辱性和攻擊性的惡毒語言對當事人進行討伐。就網路暴力而言,直接性的攻擊危害比較大,給當事人造成的傷害也比較明顯。
(2)間接攻擊
間接攻擊則是通過諷刺等方式跟風發表意見,即俗稱的罵人不帶臟字,有的也選擇轉播他人的直接攻擊進行二次攻擊。無論是哪種形式的網路暴力,無外乎都會從虛擬世界進而影響到現實世界,也因此,在應對網路暴力的過程中,任何一種形式的網路暴力都不能忽視。
(四)一般表現
(1)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路事件,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
(2)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
(3)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動和言論侵擾,致使其人身權利受損等等。
我們在進行使用網路暴力之前,一定要注意理性、冷靜。網路暴力的方式,在進行分類的時候,是可以根據形式、性質以及作用方式來進行分類的,我們在進行使用網路暴力進行攻擊別人的時候,可能出現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所以,大家在進行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採取合理的方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❾ 網路暴力的成因
法律分析:
1.網路的匿名、虛擬性等特徵為網路暴力的形成提供了溫床,在網路傳播中,人們所處的傳播情景是虛擬的,網民是以匿名的身份發表言論,他們是「無名的大多數」,現實生活中本該遵守的規范和約束在網路傳播中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網民不必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風險趨近於零。網民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就會大大降低,他們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線而情緒化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受到某一事件的刺激時,很多網民處於一種非理性狀態,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對當事人進行討伐與攻擊,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顯示出不滿與憤怒,當附和的人越來越多達到一定程度時,網路暴力事件便由此產生。
2.「人肉搜索」是網路暴力形成的內在原因,「人肉搜索」在發揮積極的輿論監督作用的同時,也逐步暴露出侵犯隱私權、影響當事人正常學習生活的弊病,它利用人問人、人尋人的人際傳播模式,不斷地更新當事人的信息,為網路輿論提供了一個又一個新鮮材料,促使網路輿論一浪高過一浪,使得事態發展到難以控制的局面,最終導致網路暴力的形成。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衍生問題:
被人網暴怎麼辦?
(1)收集網路暴力的證據。(2)向相關部門報案。可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生活中網路暴力的表現形式大致上分為以下三種情形:1、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路事件,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2、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3、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動和言論侵擾,致使其人身權利受損等等。構成網暴的條件:1、捏造某種事實:一些人憑空捏造某種事實,僅僅是通過捏造某種事實,從而對當事人造成名譽和人格上的損失。2、散布捏造事實:散布,就是指在社會中公開的去散播,將捏造的事實通過網路傳播與社會中,對他人的人格造成一定的實際損害的行為。3、破壞社會秩序一些人通過網路信息技術,對他人進行言語辱罵、恐嚇他人、從而影響社會秩序的行為。